哲学引论复习指导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引论复习指导

哲学引论复习指导一、填空题(每空1分)1、哲学除了研究认识、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之外,还研究美学、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文化哲学方而的问题。2、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3、洛克提岀了"白板说”。4、“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的名言。5、现代曲方哲学都是在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两人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o6、亚里斯多德第一次明确地将“是者”确定为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并对“是”进行了逻辑分析。7、中国哲学主张非存在先于存在。8、“绝对精神”这个概念是黑格尔提出的。9、西方哲学史上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是休谟和康德。10、道德是一个“实现”的概念°即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完成了,才会关系到他人,才会有善与恶的区分。11、休谟推动了美学客观论向主观论的转化,很好地解释了审美嗜好与感官嗜好的关系。12、狄尔泰认为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解释学的方法,因为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使用直接观察方法的。13、牟宗三吸收了西方哲学主耍是康德哲学加以改造和重构的陆王心学,完成了对中国儒学的创造性重建,建立了庞人的缜密的哲学体系即道徳的形而上学体系。14、梁漱溟创造了“意欲”概念,来说明宇宙及生命的存在木质。15、哈贝马斯的解释学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他的解释学方法是为了满足“社会批判”或“意识形态批判”的需要而阐发的。16、17、18、19、20、21、22、23、据,24、25、26、27、原始宗教和“认识你口己”是柏拉图贝克莱原始艺术是催生哲学的母体和温床。苏格拉底的名言。提出了“理念论”。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培尔、马勒朗士、伏尔泰中国哲学对法国哪三位哲学家有影响:在亚里斯多徳那里,"自然”指的是事物的内在根据休谟认为因果联系是一种习惯联想。在传统认识论研究中,首先关注的是认识路线问题:是以经验为认识的根据,还是以理性作为认识的根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构成了传统认识论研究的基本内涵。价值判断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判断的基础上。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一种本体论的解释学。冯友兰借助了西方的新实在论和程朱理学的方法來重建儒学。后现代主义哲学,从理论风格看,它具有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从理论形式看,它立足于现代哲学“语言的转向”来阐明白己的哲学主张;从理论特征看,反棊础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是它最显著的特点。早期自然主义哲学家那里,哲学和科学实际上是一个东西。词与物的关系实质上表达的是思想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是“物之集合”意义上的自然界。事实判断28、29、30、中世纪哲学是经院哲学以知识的方式來论证神学教义的宗教哲学,哲学是神学的婢女。31、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在批判黑格尔的过程屮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两人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o32、现代认识论是指传统认识论之后的认识论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认识论己转向作为认识成杲的的研究,所以,现代认识论就等同丁知识论。33、西方的美学是知识型、逻辑型美学,而中国美学是直觉型、顿悟型美学,具有观照超验和经验、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特有方式。中国美学在审美实践上,表现为“意境”这个概念的创造和运用。二、辨析题(每小题6分)1、韩愈的“道统说”和李翱的“复性说”答:韩愈的“道统说”和李翱的“复性说”是唐代中期儒家学说从思想理论的层面与佛道二教划清界限,并口觉吸收佛教思想的合理成分以充实自身的新的思想动向的代农。(2分)(1)韩愈的“道统说”:即韩愈为了捍卫儒家学说的止统地位而构造了一个儒家学说的传承系统,即“先王Z教”由尧舜禹汤传至文武周公再传至孔孟而止,其目的是与佛教的法统相对抗。(2分)(2)李翱的“复性说”:即借用佛教心性学说的理论模式来说明儒家心性论中的本性和情感的关系,开创了儒家吸取外来佛教的思想养分以充实口身的理论范式。(2分)2、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答(1)心理事件:表现为意识性的经验或体验、感受,属主观性的东西;物理事件:表现为一个空间上的和时间上的过程,属物质性的东西。(2分)\n(2)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的区别:第一,心理事件没有公开的可观察性,只有私人性、口我隐蔽性和内在性;而物理事件具有公开的可观察性。(2分)第二,心理爭件没有空间上的口J测量性,不能明确测定它的空间位置;物理事件有空间上的町测量性,能够明确测定它的空间位置。(2分)Q分析半||断嫖合驹I断和牛夫嫖合半||断分析判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徳“先天综合判断”理论的里要概念。(2分)(1)分析判断:从逻辑形式來看,分析判断是谓词包含在主词中的判断,如“圆球是圆的”,分析判断不能带來新知识,是独立于经验的。(1分)(2)综合判断:是谓词不包含在主词中的判断,如“某些物体会发光”,综合判断能带来新知识,综合判断是经验的。(1分)(3)先天综合判断:既能增加知识的内容,乂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判断。康徳认为数学判断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2+3=5”,它既是先验的即非来自经验,同时又是综合的。康徳认为先天综合判断对于认识是最巫要的判断形式,因为它是认识的普遍必然性的有力保证,即认识客观性的有力保证。(2分)4、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答: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属于道徳理论中结杲论的两种理论形式。(2分)(1)利己主义:它相信,如果人们想要达到道德,他们就必须假定口己的行为结果能够给口己带来益处,强调利己是个人牛活的基本信条,把行为的利己取向视为天经地义。但在现实牛活中,利己主义将引起不同主体间利益的冲突,还将在道德建议方面引起混乱。所以,大多数伦理学家都相信,利己主义作为一种实际牛活的道德原则,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2分)(2)功利主义是指,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徳上是正确的,只有当且仅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來最好的结果时,才是对能的,I何且,这种结果在任何其他以这种方式来行为的人那里表现出来也是如此。即如果我们想要达到道德,我们就应当假定fi己的行为是能够为与这种行为有关的各方带来益处。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边沁和穆勒。其棊木形式有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2分)5、审美体验与审美判断答(1)审美体验是指审美活动屮人的粘神通过感官而与客体形式或结构之间建立起来的某种愉悦性欣赏联系。人是审美的主体,审美对彖是客体,既可以是白然物,也可以是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即艺术作品。(1分)审美体验在实践中有审美体验的“内容倾向型”定义和审美体验的“影响倾向型”定义两种方式。审美体验的“内容倾向型”定义是从体验的内容即我们倾向获得的东西这一点来定义'市美体验,把'市美体验维系于某种外物的属性。这个定义把审美体验理解为是一种既与体验的样式无关,也与体验的结果无关的东西。这主要是从客观方而來看的。(1分)审美体验的“影响倾向型”定义是把人的审美体验与他的注意力受到的吸引联系起来,把审美体验看作是出于人的情感对纯粹美的需要而在注意力方向上对意识对象所作的积极主动的选择和调整。这主要是从主观方而來看的,即对同一事物的体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1分)(2)审美判断是指在一定的审美活动中,一个人所作的关于某个事物美的判断,即意味着要对一个事物究竞是美还是不美作出意识上的判断。要对一•个事物作出美不美的判断,前提是这个事物能够进入人的注意力的视野,审美兴趣是审美判断的前提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审美判断主要是一个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概念。(1分)审美判断有两个特点:一是它要有判断的条件,即引起感觉反应的条件。如果客体没有引起人的兴趣和欣赏,它就不会被人所选择而成为审美判断的对象。(1分)二是它不受规则的约束,规则对人的审美判断不发生作用。即审美判断是一种超脱束缚的、不受规则约束的自山意识活动。(1分)6、哲学与科学答:哲学与科学既有联系乂有区别。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最初的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它们所关注的对象是人以外的世界和口然界,因而,哲学和科学在最初具有大致相同的对象和内容;(1分)从苏格拉底之后,哲学和科学开始出现分离,但哲学和科学始终不可能彻底分离,哲学和科学相互作用而推动口身发展;(1分)哲学要以科学为基础,科学要以哲学为指导,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始于哲学的探索,哲学为科学确立理论前提,为科学阐明基木性质,并捍卫和证明科学的独立性和统一性。(1分)它们的区别表现在:(1)它们的研究对彖不同。哲学研究研究一•般性问题,是关于经验现彖后面的一般本质或原理的研究,是一门探讨宇宙和事物根本原理的学问;而科学研究已知的事实,是关于经验现彖的具体研究,是探讨世界的某一具体方面、某一具体问题的学问。(1分)(2)它们的特征不同。哲学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思想探索性特征,而科学具有具体性、直接性、技术性特征。(1分)(3)它们的功用不同。哲学影响人们的思想、信念等内在的东西,对思想文化具有巫大作用,主要是对日常意识的反思、对学科前提的批判和对自由意识的促进。而科学则立接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外部世界。(1分)7、“是论”、“在论”与“道论”答(1)“是论”是从“是”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本体论。(1分)“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是”是逻辑经验性认识的对象;“是者”的屮心含义就是实体,“是者”是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它以概念、判断、推埋的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谛;“是者”追\n求的目标是存在的普遍必然性,借着工具理性町以导向科学。(1分)“是论”是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也是木体论之为本体论的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内容,“是论”制约着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1分)(2)“在论”是从“在”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本体论。(1分)“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在”不能认识,但对以领会,可以理解,“在”是非逻辑经验性理解的对象,“在者”就是“口在Z物”,也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它以循环论证的或艺术的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谕,“在者”追求的目标是存在的自山自在性,借着价值理性和艺术实践,可以导向道徳和审美。(1分)“在论”也是本休论不可或缺的重耍组成部分;从“在”的角度来理解“一般存在者”,就是主张“返回事物本身”,直接面对事物木身,把“在者”作为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在论”作为木体论的--种,它的作用一方而是重新清理存在的地基,以“在者”超越“是者”,这对于建立更加完整的经验性知识体系具有某种间接的范导作用;另一方面是血对当前科技异化的严酷现实,重新强调精神价值和艺术的作用,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为心灵的精神家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1分)(3)道有两种含义:一是从宇宙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说,道是宇宙万物的创生者。二是从宇宙万物的本性來说,道是世界万物的终级木质或者自然规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其致思倾向是非存在优先于存在。从“无”的角度来研究存在问题,就形成了木体论中的“道论”①它拒绝所谓的绝对存在而只承认现实世界的存在,凶而认为世间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了,这样一种'牛存哲学'是有利丁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②它主张“有牛丁无”,因而养成了中国人处世为人的达观性格和逍遥山水的心态;③它主张“一切皆变”,因而无论道家还是佛家的哲学思想都贯穿了辩证法思维等等。但道论过分强调存在的非存在特性,也形成了中国文化之缺乏科学意识和出现避世主义、个人滑头主义的倾向。8、经验论、唯理论和批判论答(1)经验论是强调人的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川而忽视甚至否认理性在认识中的作川的一种认识论。(0.5)代表人物是洛克、贝克莱、休谟。(0.5)基本观点:认为知识来口经验;经验提供的知识具有可靠性;他们并不否认经验盂借助逻辑推理才能形成“共相”或与共相相类似的一般概念或普遍原理,即并不否认数学、逻辑知识的有效性,但坚持认为推理本身不过是经验的一种结果。(1分)经验论的作用:较好解释了人们的常识性认识,体现了其与经验科学基本精神的内在联系,对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经验论哲学对绝对主义或独断论的怀疑和批判,対深化关于科学理论基本性质的认识,具有启发作用。(0.5分)经验论的缺陷:把理性与经验完金对立,否认或过分贬低理性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符合认识发展实际;由对因果关系的经验性分析,而得出否认认识必然性的结论,有失偏颇;经验论由追求知识的确定性出发,却得出了知识相对性的结论,最终导向了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0.5分)(2)唯理论是强调人的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而忽视甚至否认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的--种认识论。(0.5)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0.5)基本观点:认为知识是先天的与生俱來的,依存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感觉经验的,主张认识的先天性;并不否认认识屮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自觉运川“数学方法”进行哲学思考,运川怀疑方法来考察与认识相关的所有知识。(1分)唯理论的作用:唯理论在认识研究中弘扬了人的理性,确定了人的认识上体地位,推动并引导了近代哲学注車主体的倾向;对经验论哲学局限性的批判具有积极意义。(0.5分)唯理论的局限性:把“我思”作为认识的起点,这必须以承认思维是一种白我意识的过程为先决条件,但他们対白我意识的证明是缺乏根据的;他们对数学和逻辑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的信念,也是一种缺乏根据的独断;他们对经验作川的贬低和忽视,也不符合认识发展的实际。(0.5分)(3)所谓批判论是一种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Z间的对立,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对经验和理性的认识作用加以分析和解决的认识论理论。廉德把口己的哲学命名为“批判哲学”,他的认识论也相应地叫为“批判论”。这里的“批判”和日常语境下的“批判”不同,这里的"批判”是指对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前提进行反思和辨证分析的一•利[哲学方法。9、圣谕论和义务论答:圣谕论和义务论是道徳哲学非结果论的两种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都把道徳看作是一种先天的、绝对的东西,即一种不受任何经验性结果影响的,与人的欲望或功利无关的,预先规定着人的行为的一般原则。(2分)(1)圣谕论是指无论何时何地一个人只应当做那些符合上帝旨意的事,凡是符合上帝神圣命令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否则就是错误的行为。这种理论把道徳的根据外移于人以外的精神存在,把道徳看作是山某种超自然的至善之物决定的东西。乂分为“经典派”圣谕论和“人性派”圣谕论,“经典派”圣谕论认为上帝的神圣命令仅存在于各种宗教的圣典中,只能从这些圣典來体察上帝的旨意:“人性派”圣谕论则认为上淆的神圣命令就存在于人的自然本性中,不能离开人性來谈所谓遵守上帝的神圣命令。(2分)(2)义务论与圣谕论相反,它把道徳内置于人的理性观念,把道徳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出于人的自觉的--种善的行为,即不计功利、不讲结果的,纯粹由一种义务感或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代表人物是康德。康德认为,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道徳上正当的,关键是看它的动机,而不是看它的结果。(2分)10、艺术定义的家族相似论、惯例论与意义形式论答:艺术定义的家族相似论、惯例论是当代艺术哲学中比较有影响的两种艺术定义。(2分)(1)家族相似论。首先是维特根斯坦捉出来的,是指一个家族中的各个成员Z间有着这样那样的相似Z处,但他们决不是都在某一•点上表现出完全相同,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家族相似。(2分)(2)惯例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当代美学家乔治.辿奇,他认为“艺术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惯例的安排。”所谓“惯例的安排”是指某些东西所以被作为艺术作品来看待,是因为他们在一整套惯例或制度系统的联系中占据了一定位置的缘故。实际上就是说,艺术就是被那些在这一方面拥有权威身份的专业人士看中而被冠Z以“艺术”名头的任何东西。(2分)(3)意义形式论是一种把艺术判断看作口足口律,不受日常情感影响,与一切伦理和社会方曲的关切无关的纯粹用丁•表达意义的形式性的东西的观点。代表人物是英国美学家克利夫.贝尔。意义形式理论是种引起广泛争议的艺术定义理论。欣赏者有Z,批评者也有Z。\n11、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答:按其研究的性质,哲学可以划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2分)(1)理论哲学rh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研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问题,即形而上学;(1分)另一部分是对认知过程本身进行研究的哲学,即知识论。(1分)(2)实践哲学主要是研究为-•定目的所决定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那些实际问题。如伦理学、美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2分)12、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答: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在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两大思潮。(1分)(1)科学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罗素利维特根斯坦;主要流派有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批判理性、逻辑实川主义等;主要观点是:认为哲学想要切实得到发展,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他们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总的来看,批判、改造传统理性,树立和发扬现代性,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特征。(2.5分)(2)人本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胡塞尔、海徳格尔、萨特等人;主要流派有现彖学运动、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人格主义、牛命哲学、哲学人类学;主要观点有:继承了文艺复兴以來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想,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而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幣个文明的中心地位。现代人木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人都采取“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哲学立场,他们认为,哲学研究必须超岀认识论的范围,超出主客观或主客观关系的范围,把对人的理解作为哲学的最高任务。这些是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特征。(2.5分)13、“为道”和“为学”答:为道和为学是道家认识论的两种不同认识路径。(1分)“为学”是指平常的认知方式,它的认识対象是现象界的一切事物,这些知识必须靠人们与外界交往、日积月累才能获得,所以,老子说“为学H益”。(2.5分)“为道”是指对道的认识,无法用普通的认知手段加以把握,甚至无法用语言加以描述,所以必须采取与“为学”相反的方法,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减少知识,即“为道日损”,减少一切主观的认知成分和情感因素,使主体主动融于宇宙之中,与大道化为一体。(2.5分)14、美的本质的客观论与主观论答(1)美的木质客观论:认为事物的美是由客观白身的属性决定的,是一种与主体意识无关的东西。美与人的感觉无关。认为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有效性,审美判断与个人的好恶无关,审美客观论是与理性主义联系在一起的。(3分)(2)美的本质主观论:认为美不是起源于事物的属性,而是起源于人的心灵,是一个主观概念,而不是客观概念,否认存衣普遍一致的审美判断。休谟认为,美并不存在于被欣赏对象的身上,而只存在于欣赏者的眼中。审美主观论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3分)15、理解与认识答:理解和认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事物的方式:“理解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之外进行思想,而认识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之内进行判断和推理;理解无需定义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概念,而认识则必须使概念保持抽象同一性;理解可以通过不断地循环往返加深理解,而在认识屮,概念的循环定义和循环推理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可以通过内心体验和现象立观來领会事情木身,而认识只能通过外在经验和逻辑推理去掌握是者之是(木质之是)。”如果说,对于“是”,我们可以认识;那么,对于“在”,我们虽然不能认识,但却是可以理解和领会的。16、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答:决定论就其基本的倾向看,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所谓强决定论,就是主张自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按照这种观点,决定论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所谓弱决定论,则是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它是一些哲学家在不愿放奔实际的自由,但乂无法理解完全缺乏决定如何可能做到责任的需要与愿望的统一的情况下,尝试把实际的由和责任与决定论统一起來的一种解释。如果说,强决定论在理论形态上与宿命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话,弱决定论则在另外-个方向上表现得十分接近非决定论,但也同样不能归结为非决定论。17、表现与表达答:“表现”与“表达”是艺术哲学的亜要概念。所谓“表现”,是指用一个东西来代表另外一个东西,而这种代表也得到了观者的认可。例如,一枚徽章代表着某个宫殿,但它却与它所代表的宫殿亳无相象Z处。最广义的“表达”,与“表现”一词的意思重合。但艺术哲学所说的表达,是一种狭义上的表达。与它联系在一起的,是某种属人的特性,而“寓情”和“移情”是它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东西是艺术作品,当,仅当它通过线条、形状、颜色、声音、行为和语词等向观众自我传递了某种动机、意愿、体验等的情况卜,才有可能。或者:一件东西是艺术作品,当,且仅当它澄清了某种情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而与它是否打算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无关。在这两个定义中,前者同时包含了“离情”和“移情”这两个特点,而后者则只强调“寓情”的作用。表达理论比Z表现理论的优势Z处,就是它看起來要比表现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不仅更适合于容纳近代浪漫主义运动诞生以来新出现并获得巨大成功的现代派艺术风格,而且也能够涵盖传统艺术哲学理论涉及探讨的那些内容18、“是”“在”“无”\n答:“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在这个界限Z内,语言和思想就是有逻辑的,就是能够清楚明白的,在这个界限Z外,语言和思想就是没有逻辑的,就是不能够清楚明白的。“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在”还在语言的语言界限之内,还没有超出语言的语言界限,尽管它已经超出了语言的逻辑界限(即“是”的界限),换句话说,虽然我们不知道“在”是什么,但我们却是知道“在”是存在的,而且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一点。如杲理解“是”是一种逻辑经验性认识的对象的话,那么,“在”则是一种非逻辑性理解的对象,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一件事物都同时具有"是”与“在”这两种不同的属性。“无”包含以下三种不同的内容:第指个体事物中的空虚部分;第二指个体事物末有Z前和既终Z后的情况;第三指超越-•切个体事物的最高本原。中国道家与佛家所谓无固然首先指的是事物的“缺失”和“缝隙”,但因为这种“缺失”和“缝隙”的重要性,所以也非“真无”。从存在的等级来说,中国哲学所谓存在不像于西方哲学那样有三级,即它没有处于两头的绝对存在(上帝和理念型相)和绝对非存在(虚无),而只有处于中间的现实世界这一级(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现象界)这样一來,有也不是真有,无也不是真无,而人只有既不执著于有也不执著丁•无才能达到人牛的圆满境界。19、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答:理想语言学派强调,所谓语言分析实际就是逻辑分析,它们普遍认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日常语言是很不完善的,要彻底消除哲学研究的这个隐忧,就必须以现代逻辑为基础建立理想的人工语言,从而解决问题,如果说理想语言学派试图通过改造语言来实现其语言批判的任务的话,日常语言学派则是希望通过“更好地理解和使川我们的日常语言”來达到“语言批判”的根本kl的,H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认为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是社会现实牛活所赋予的,这表明H常牛活本身就蕴涵着真理,可见,日常语言应该受到重视,这是对绝人多数普通人意见的尊重,在这个意义上,日常语言派哲学家普遍反对理想语言学派试图改造日常语言的作法,认为这不仅是多此一举,而且山于理想语言学派制定的经验证实的意义标准过于苛刻,还造成了认识论上的诸多闲境。因此,口常语言学派哲学家强调要通过对口常语言的分析建立新的意义理论。20、“自诚明”与“自明诚”答:“自诚明”与“自明诚”这两种观点指的都是儒家哲学的认识论路线。《中庸》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里,所谓“诚”是指由尽性之学所得到的道徳,所谓''明”是指由理之学所得到的知识。“自诚明”是首先从道徳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知识;“自明诚”是从知识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道徳。就最后的结果來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此二者可以殊途而同归。历史上就出现了明显对立的两个派别:一派主张“自诚明”,即把求仁的途径放在首位,主张以主观的内省体验为住所来扩充道徳,然后再达到知识;一派主张“自明诚”,即把求知的途经放在首位,主张的客观事实为住所來即物而原理,然后再通向道德。不管是偏于“口明诚”,还是偏丁•“口诚明”,那只是采取的路经不同而已,这在人格理想却是一致的和不变的。21、“观念论”和“实在论”“观念论”和“实在论”都属于现代认识论的重要形态。所谓观念论是指把观念作为认识对象加以研究的认识论理论。它实际上是一种研究关于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理论。概括地说,观念论的基本观点就是: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没有关于存在或对象的意识就谈不上有所谓的存在或对象。而实衣论则指关于“实在”的一般理论,在现代认识论中,它是作为观念论的对立而而出现的。实在论所谓的实在,是指事物木身的真实存在性。在哲学上,实在既是相对于现象的概念,又是相对于观念的概念。在实在论看來,实在是独立于主体或主体知觉、观念而存在的东西;实在不能由现象决定;实在永远超出我们从现象出发所做的一切探究努力的范围。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实在论人致分为经验实在论和理性实在论两种。22、“是”与“应当”二者都是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所谓“是”,是指人们实际上做了什么;所谓“应当”是指人们应当做什么。显然,在人们实际做什么和他们应当做什么之间,也是在“是”和“应当”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或必然的联系。从这个描述性的“是”中,无论如何也推不出规范性的“应当”來。就此而言,在有关人的行为的是否道徳的问题的判定上,重要的就不是看人们实际做了些什么,而是看人们究竞应当做些什么。23、宇宙论与本体论宇宙论(Cosmology)原指这样一类相互关联的研究,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涉及整个世界。就其用途來说,宇宙论又可分为两类:属于哲学的和属于科学的。属于哲学的宇宙论乂称“前木体论”,在古希腊即向然哲学,在中国古代则指“木根论”。本体论(Ontology)作为研究“一般存在者”(Being)的学问,经常被当作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根据对丁•什么是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木体具有“是论”、“在论”、“道论”三种不同形态。在理论形态上,木体论是宇宙论的一种深化。24、・决定论与宿命论所谓决定论,意味着承认普遍的因果联系,承认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免于被决定的。把决定论的观点推到极端,就成了宿命论。宿命论否定任何自由的存在,它把宇宙间发生的一切解释成某种神秘、迷信的力量预先决定的结果。25、有与无“有”与“无”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其讨论应该说始于老子。表面看来,“有”与“无”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与“非存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道家和佛家所谓有固然首先指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但因为它并非“真有”,所以这种存在就不具有绝对性;所谓无固\n然首先指的是客观事物的“缺失”和“缝隙”,但因为这种“缺失”和“缝隙”的重要性,所以也非“真无”。换句话说,在这里有和无恰恰是对以相互转化的,此即“有无相牛”。究其原因,从存在的等级来说,中国哲学所谓存在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有三级,即它没有处于两头的绝对存在(上帝和理念型411)和绝対非存在(虚无),而只有处于中间的现实世界这一级(相当于西方哲学的中的现象界)。这样一來,有也不是真有,无也不是真无,而人只有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才能达到人牛的圆满境界。26、必然真理与因果关系一般认为,必然其理Z所以是必然真理,就在于它们是通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而获得的。而通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获得的真理,是在任何可以设想的情况下都成立的真理,否则它就是不可能的。按照大多数现代哲学家的观点,有关因果关系的陈述则是一种条件叙述。归根到底,它不过是描述一种已观察到的自然界规律性即“习惯”而己。因果关系不但可以在逻辑上被证明是一种经验上的习惯,而且也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它的概念上的起源。所以,如果说必然真理是具有某种绝对普遍性的东西的话,那么,因杲关系却并非如此,它通常是和人类的经验习惯联系在一起的。27、理解与认识理解和认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事物的方式。“理解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这外述行思想,而认识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之内进行判断和推理;理解无需定义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概念,而认识则必须使概念保持抽象同一性;理解可以通过不断地循环往返加深理解,而在认识中,概念的循环定义和循环推理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故重耍的是,理解对以通过内心体验和现彖直观来领会事情本身,血认识只能通过外在经验和逻辑推理去掌握是者Z是(本质Z是)。”如果说,对于“是”,我们可以认识;那么,对于“在”我们虽然不能认识,但却是可以理解和领会的。28、如何理解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促进作用?哲学对人类的思想文化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日常意识的反思、对学科前提的批判,以及对白由意识的促进,是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三个主要作用。29、“是者之是”与“在者之在”“是,,与“在”是英文“being啲两种涵义,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本体论立场。在西方哲学看來,存在着两个此界:一个是“是者”的世界,它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谛;一•个是“在者”的壯界,它以循环论证的或者艺术的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谛。前者的悬设目标是存在的普遍必然性,借着工具理性,它导向了科学;后者的悬设目标是存在的自由自在性,借着价值理性和艺术实践,它导向了道德和审美。从“是”的角度來看“being”,就形成了“是论”。“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和传统形式,也是本体论之为本体论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逻辑必然性是“是论"所演绎的哲学原理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以“求是”为终极目标的概念论哲学,代表了西方哲学上的一个悠久的传统;在西方人看来,所谓“求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求是覽从“在”的角度来看“being”,则形成了“在论二“在论”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赋予木体论的新的形式。从“在”的角度来理解“存在-(Being),也就是主张“返冋事物木身”;由“在论”来看,“在者之在”乃是经验性知识的范导和内在推动力量,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Z是",就是回归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三、简答题1、从方法论层面来分析,哲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有哪些?答:从方法论层而來分析,哲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有:(1)哲学是一种关于实在的研究,但它不是研究实在的某一方血,而是研究实在的整体。(2分)(2)哲学是一种关于明辨性的研究,它的任务是努力证明我们所做的那些陈述的正当性和合理性。(2分)(3)哲学是关于思想概念的意义分析,是对支配我们思想和活动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基木概念或观念的逻辑澄清或阐明。2、简述托马斯.阿奎经院哲学的内容。答: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的内容是:经院哲学奉基督教教义为至上权威,用理性去解释基督教教义,讨论的问题集中在唯名论和唯实论Z争。(1分)托马斯主义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杲,也是中世纪神V与哲学的最人、最全而的体系,其显著特点是对亚里斯多徳哲学的全而改造和充分利川,归纳为:第一,哲学和神学: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托马斯调整了哲学和神学的关系,一方血明确区分了哲学和神学,指出它们是两门不同的科学,另一方甸又坚持神学高于哲学的传统立场,否认存在用哲学批判神学的任何可能性。(1分)第二,上帝存在的证明。有限的、不完善的人如何能够认识无限的完善的上帝?托马斯强调必须从经验事实出发,必须是“后天证明”,而不是从完满观念出发的“先天证明”。他提出了“五个证明”。(1分)第三,实体学说:托马斯把实体分为三类:一是最高实体上帝,在上帝那里,存在与本质统一;二是精神实体,不包含质料的复合体。三是物质实体,比精神实体享有更少的完善性。(1分)\n第四,感觉认识论:托马斯认为人的认识经历了山感觉到理智知识的发展过程,他承认知识开始于感觉,但同时也认为人的灵魂的理智活动也是知识的一个来源。(1分)第五,共相理论:他肯定共相的实在,认为普遍概念是对个体事物之中普遍木质的抽象。(1分)3、简述"语言的转向”发生的理由。答:语言的转向是指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向现代语言哲学研究所实现的哲学主体的转换,最终H的是实现哲学的语言化,通过这一•转向,实现与传统哲学的“决裂”。(1分)“语言的转向”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传统哲学陷入空前危机之后,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认识论的研究,在弘扬人的理性的同时,也造成了“口我意识”的无限膨胀,不仅陷入“白我中心困境”,而且把哲学变成了“理性宗教”;(1分)同吋,心理学的实证化所引发的哲学“心理主义”思潮,有把认识论研究当作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的危险。(1分)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大多数哲学家没有像现代观念论那样想方设法去挽救传统哲学,而是效仿同吋期发生的科学革命,対哲学进行改造,传统哲学妄图探究宇宙的奥秘和真理,结果只达到超验的神秘I比界,这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枳极成果,反而引起永无休止的争议,科学之所以能飞速发展,而哲学却总也跚躅不前,原因就在于科学的方法是粘确的,科学的理论是可以检验的,科学的语言是可以相互交流的。(1分)因此,哲学发展的唯一出路就在于扬科学Z长,克哲学之短,效法现代科学的方法,采用逻辑分析和概念分析的方法来澄清哲学命题的意义。(1分)但传统逻辑既缺乏精确性、严格性,又容易产牛逻辑悖论,现代逻辑的发展,则使我们有可能对传统哲学问题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作出新的、更明确的回答。所以,以现代逻辑为基础,就可以与一切传统哲学划清界限。(1分)4、简述康德的美学观。答:康徳主要是对审美判断的客观性进行了论证。(1分)他以自己的先天综合判断理论为前提,提出了i种关于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关系的敏锐而深刻的解释,使之成为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理论之-。(1分)他认为审美判断是否有客观性,归根到底应回到人的认识与对象的关系问题上来。(1分)他把美看作不是客体的属性,而是人的意识用来整理认识内容即现象的先天的时间空间直观形式。美就是以口己的纯形式必然地使任何人都不计利害而感到愉悦的东西。(1分)由于美摆脱了利害性关系制约的梢神性纯形式,因而具有普遍的必然的性质,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好恶为转移。康德认为人的审美观念的普遍性,归根到底是人的统一的-•般审美感觉作用的结果。(1分)在康徳那里,美不属于对象,而只属于人的观念;它涉及的不是经验中所提供的内容,而只是纯粹观念的形式,所以,他得出结论,只要从帀美判断中排除利害关系;把艺术与认识区分开来;注意到没只是凭借它的形式而使对象成为美,那么,它自然也就具备了它的客观性。(1分)5、试论述牟宗三的“儒学三期说”与“儒学三统说”的基本含义答(1)牟宗三的“儒学三期说”:第一期是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学铸造期,这一时期孔子以人格之实践与天合一而为人圣,其功效为汉帝国之构建,特点是积极的丰富的建设的综合的。(1分)第二期是宋明儒Z彰显绝对主体时期,特点是较为消极的分解的空灵的,其功效见丁•移风易俗。(1分)第三期是当代新儒学,有两个意义,一是以往的儒学是纯以道徳形式来表现,今则复其转进至以国家形式而表现;二是以往的道徳形式与天下观念相应利,今则复需一形式与国家观念其相应和。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基本内容就是“三统”说。(1分)(1)牟宗三的儒学“三统”说:“三统”即道统、学统和政统。(1分)道统即道徳宗教,孔孟所开辟的人生宇宙Z本源。(1分)学统即发展科学。(1分)政统即民主政治。(1分)“三统”说是牟宗三针对中国儒学乃至全部中国文化的未來发展而提出的建设蓝图。(1分)“三统”说是牟宗三全部学说的理论归属。(1分)6、简述道家的基本思想。答(1)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史称老庄学派。道家经典佇《老子》、《庄子》。(1分)(2)道家侧重于探讨宇宙、人生问题,倡导“无为”和“逍遥”是它的显著特征。它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并主张以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合乎道为人牛追求的终极H标。(1分)(3)道家的哲学抽象程度比儒家哲学高出许多,主要原I大I是提出和论证了“道”这个概念。“道”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从宇宙的角度来讲,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或起源,“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是从宇宙万物的本性來讲,道是世界万物的终极本质或自然规律。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分)(4)道家哲学处处充满辩证法思想。(1分)(5)道家思想推广到人生观吋,一方而展现人们对白由境界的向往,对事物的耕达;另--方而也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1分)(6)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与儒家理论互补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T,道家向宗教方向发展,形成了道教。(1分)7、简述礼仪之争的内容。答:礼仪Z争是指來华传教士就中国教徒是否也能参加祭祖、祭孔等中国传统礼仪问题而引发的争论。(2分)1704年教皇格來孟十一世发布通谕,禁止中国教徙参加祭祁、祭孔礼仪,康熙看到这一通谕十分生气,下令不允许西洋人在中国传教。(2分)传教士回到欧洲,同时也把中国哲学也带去了。(2分)\n8、实在论中的实在主要有哪些基本含义?答:所谓实在,是指事物本身的真实存在性。(1分)衣哲学上,实在既是相对现象的概念,乂是相对观念的概念。(2分)在实在论看来,实在是独立于主体或主体知觉、观念而存在的东西;(1分)实在不能由现象决定;(1分)实在永远超出我们从现象出发所做的一切探究努力的范围。(1分)9、与历史上的美学相比,分析美学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答:分析美学流派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一个美学流派。(1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其说它是一种美学理论,不如说它是一种美学运动。(2分)这是指,分析美学从来也没有提出过一套美学上口成系统的学说或理论。(1分)它Z能够作为一个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存在并产生重要影响,从根本上说,在于它从自己的分析哲学的前提出发,对客观论美学的基础进行逻辑和语言上的分析,市此否定了美是客观的这一传统形而上学美学观念,得.117A/休谟美学殊途同归的结论。(1分)他们认为“美”一・词其实是一个无意义的虚构的形而上学概念,根本否认有美的特质这样一种东西存在,审美判断基本上等于是一个情感判断,否认审美判断是描述性的,这样,分析美学就在彻底经验主义立场上复兴了休谟的主观论美学。(1分)10、试分析梁漱溟关于东西文化比较的逻辑及其结论。答:梁漱溟创造了“意欲”这个概念,并以各民族对待“意欲”的不同态度来区分不同的文化模式,他把世界文化分为三种模式:(1)西方文化模式:“以意欲向前的要求为其基本精神”。本着这一精神,就产牛了第一种生活样法,即遇到任何问题都由前回去下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改造局面,使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是口我奋斗的牛活态度。在这种文化模式内,西方人创造了科学和民主两大文化的“异彩”。(1分)(2)川国文化模式:“以意欲自为调和持屮为其粘神”。本着这一秸神,就产生了第二种生活样法,即遇到任何问题不是想通过苗斗去改造局而,而是就在这种境地上求得自我满足,这是自我调和的生活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实际上就是中国儒家所持的牛:活态度。(1分)(3)印度文化模式:“以意欲反身向后的要求为其基木精神”。木着这一精神,就产生了第三种生活样法,即遇到任何问题都想着从根本上取消这一问题,这是自我禁欲的生活态度。(1分)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屮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是三种不同质的文化,但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宏观立场来看,它们实际上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三个先灰递迓的历史阶段。这其中,西方文化所着力解决的是身(物质)的问题,中国文化所着力解决的是心(道德粘•神)的问题,卬度文化所着力解决的是牛命的归宿问题。(1分)根据这一理论,梁漱溟判定,西方文化就历史发展来说是最自然的,是人类文化发展之初本来的路,而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无疑是早熟的,至于印度文化就更加早熟了。(1分)梁漱溟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西方文化模式已成了强弩之末,而中国文化此时止山过去不合时宜的早熟边为最适合当代人生的需要。所以他认为,解决屮国文化危机的正确途径是排斥印度文化,丝毫不能容留;全盘承受而乂根木改造西方文化,即适当调整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在现实的时空点上相结合。这就是梁漱溟在东西文化比较上所得的结论。(1分)11、如何理解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点?答: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表现在:(1)哲学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的原则或假定。这些原则或假定乂分为两种:一是日常生活意义上的信念。这是人的日常行为得以发生的询提和基点,对这些信念的合理性及其程度进行哲学上的分析或审定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哲学存在价值的一个证明。二是科学意义上的信念。对科学的前提进行逻辑上的和经验性的检验是哲学的另一项意义更为深远的使命。(3分)(2)表现在哲学木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对不变和基木固定的,人们至今谈论的哲学问题仍然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所研究的那些问题,可以说近现代哲学不过是以不同方式对希腊哲学进行注解。(3分)12、儒家哲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答:儒家哲学可归纳为以“仁学”为核心的伦理哲学体系。(1分)仁学的内涵:第一,以孝释仁,这是仁学的出发点。(1分)第二,以礼释仁,礼即周礼,克己复礼。(1分)第三,仁这爱人,这是仁学的核心。(1分)第四,推己及人,这是仁学的实施方法。(1分)第五,君子人格,这是仁学的追求H标。(1分)13、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n答(1)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屮挖掘形而上学的因素,一方面乂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而上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论证。如太极、太虚、天理、心。经过理学家的改造,传统儒学道徳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2分)(2)以伦理道徳为核心内容。宋明理学强调“义理之学”直接而向经典,以儒学的义理而不是辞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义理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徳学说。(2分)(3)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而:(2分)一是借鉴吸收佛道二教的宇宙观和本体论,构建儒家的哲学理论基础。二是借鉴佛道传法的“法统”,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道统”。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说教吸收过來,把它作为理学的一个基木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徳论主张。14、简述中国美学的一般特点。“意境”是一个怎样的概念。答:中国美学的一般特点表现为:中国美学是直觉型、顿悟型美学,具有观照超验和经验、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特有方式。(3分)中国美学在审美实践上,表现为“意境”这个概念的创造和运用。意境就是意义Z境,凡是与人的审美判断有关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祁是统虚实、合有无的特点。统虚实就是指由想象而产生的意象境界;合有无就是指虚实相间的艺术形式。化景物为情思,变物象为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得意忘形”就是这样。(3分)15、怎样理“是”与“应当”二者之间的关系。答:“是”与“应当”是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所谓“是”是指它们实际上做了什么,这是一个事实判断,是认识论的问题。所谓“应当”是指人们应当做什么,这是一个道德判断,是道德研究的问题。显然,在人们实际做什么和他们应当做什么Z间,也就是在“是”和“应当”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或必然的联系,从这个描述性的“是”中,无论如何也推不出规范性的“应当”来,就此而言,在有关人的行为是否道徳的问题的判定上,巫要的就不是看人们实际做了些什么而是看人们究竞应当做些什么。16、简述法家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答(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管仲、李悝、吴起、商鞅、慎到、屮不害,最著名的是韩非子;经典有《管子》、《法经》、《商君书》、《韩非子》Q(2)韩非子是法家的集人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朴索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在政治观上,主张法、术、势,即法令、权术、政权三者密切结合,以巩固和维护封建君子专制制度;在哲学认识论上,提出了“循明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的“参验说”,即主张以名实是否统一为标准来检验认识的止确与否,强调必须综合多方血因素,互相参照来检验认识的真伪。(3)其影响:法家是百家争鸣中在事业上取得最大成就的学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秦王朝就是按照法家思想建立起来的。法家的君权专制,惟法是卑而不分贵贱亲疏的非道德主义主张,并不适应中国的宗法社会现实,故在秦亡以后,便趋于瓦解。但他所倡导的刑罚、法治思想则被保留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并与仁爱、徳治互为表里,对后来乃至今口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17、什么是经验?什么是理性?两者在认识中各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答:所谓经验,在直观我意义上,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按照经验论的观点,人的一切认识(知识)最初都来自经验,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人的感觉。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是來口人的感觉经验的。所谓理性,在直观的意义上,主要是指人的理智通过抽彖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征和一般性的能力。按照唯理论的观点,认识中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但它同样认为,就根源和基础来看,认识应是先天的、与生俱來的、依存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觉经验的。18.如何理解哲学是人类的一门思想探索性活动?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还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却是相对不变和基木固定的。19、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或区别是什么?在科学主义思潮看•來,哲学要想切实得到发展,就必须用实证科学(包插数学和各种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來改造哲学,也就是说,通过对科学方法的研究才能真正达到“科学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科学主义思潮的各个主要流派的哲学家,诸如,逻辑实证(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批判理性、逻辑实用主义、科学实在论等,人都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述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从总的方而來看,批判、改造传统理性,树立和发扬现代理性,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耍的特征。与科学主义思潮发展的相对集中相比,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继承了文艺复兴以來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想,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地位。它们普遍认为,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都不可能消除以反思人的存在为棊本宗旨的哲学的价值。它强调,现代哲学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来探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人道主义及其“异化”等问题。20、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有何异同?理想语晋学派强调,所谓语言分析实际就是逻辑分析。他们普遍认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日常语言是很不完善的。要彻底消除哲学研究的这个隐忧,就必须以现代逻辑为基础建立理想的人工语言,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n如果说理想语言学派试图通过改造语言來实现其“语言批判”的任务的话,H常语言学派则是希望通过“更好地理解和使川我们的口常语言”来达到“语言批判”的根木目的。口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认为,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是社会现实生活所赋予的,这表明日常牛活本身就蕴涵着真理。可见,H常语言应该受到重视,这是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意见的尊亜。21、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什么?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哲学主要是作为所谓“现代性哲学”的对立而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肇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所谓“现代性哲学”,普遍具有“对基础、权威、统一的迷恋”,“视主体性为基础和中心”,“坚持一种抽象的事物观”等特点。而这一切都是应当受到彻底质疑的。因此,后现代主义哲学,通常采取以“否定性、非中心、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元化等”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坚决反对“现代性哲学”主一客对立的思维模式,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利道德理想主义,反对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等等。22、为什么说“'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人们通过语言、通过逻辑进行思想,第一步就是对面前的事物进行命名和分类,接着就是通过不同的名称对其所指称的各种事物Z间的关系进行推理。这恰恰就是逻辑的功能,也是逻辑的力量所在。这种功能对思想本身的主要作用,就是使思想在思想交流者那里变得清楚明白,相互Z间容易理解和沟通。但无论是命名还是推理,直到语言中出现了系词“是”,事情才变得可能。这是困为,只有系词“是”才町能充当具有形式意义上的逻辑联结词,在H常语言中纯形式地使思想通过语言保持其同一性。这也就雄说,“'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23、“自我”的特征有哪些?(1)“我”的不变性。(2)肉体的持存性。(3)经验的实在性。(4)“我”的私人性。24、试述儒家认识论的内容。•(1)“自然之天”与“道徳之天”:认识的对象与可能性。即儒家的认识对象包含着两个层而,一是“自然之天”,一是“道德Z天”。•(2)“自诚明”与“自明诚”:认识的方法与途径。即前者主张从道徳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知识,而后者主张首先从知识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道徳。就最后的结果来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此二者可以殊途而同归。•(3)“德性Z知”与“实践理性”:知识的性质与限度。即在认识活动中,儒家特别强调“德性Z知”的作用。・25、什么是结果论?它包括哪几种理论形式?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所谓结杲论,是指这样一种道徳理论,即在考察一种行为之是否道徳时,应以这一行为的最终结果或效果为其基木的判定标准。•它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形式: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前者相信,如果人们想耍达到道德,他们就必须假定口己的行为的结果是能够给口己带来益处的;后者则主张,如果我们想耍达到道德,我们就应当假定口己的行为是能够为与这种行为有关的各方带來益处的。无论是利己主义还是功利主义,它们都相信,如果道徳不是以自己声称的方式而存在,道徳最终将失去它在实际牛活中发展的动力。•26、什么是非结果论?它包括哪几种理论形式?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所谓非结杲论是指,一种行为的道徳与否取决于事实,而不是结果。换句话说,行为的道徳性就远不是单纯从结果的方面就能讲淸超的,道徳必须被置于一个比结果高得多的层面來理解。这就意味着,非结果论把道徳看作是一种先天的、绝对的东西,即一种不受任何经验性结果影响的、与人的欲望或功利无关的、预先规定着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则。一般认为,宗教的“圣谕论”与康徳的“义务论”,是这方而的两种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前者是指这样一种伦理学理论,即它强调,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只应当做那些符合上帝旨意的事;后者则把道德内置丁•人的理性观念,把道徳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出于人的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即是不计功利、不讲结果的,纯粹由--种义务感或说是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27、请谈谈在美学上“客观论”和“主观论”的主要区别。•在关于美的性质的论述上,所谓客观论是指这样一种观点,即它相信,从根木上说,事物的美是由客体自身的属性决定的,是一种与主体意识无关的东西。与客观论对立的另外一种见解是主观论,它坚持,美从根木上说是一个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概念,美不是起源于事物的属性而是起源于人的心灵。・如果说,审美客观论在历史上是与理性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审美主观论的理论基础就主要是得之于历史上的经验主义。自休谟以來,伴随着经验主义越來越在西方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审美主观论也越來越在美学家中流行。28、试述道家认识论的内容。(1)在“为道”与“为学”两种认知路径中,道家更强调前者。(2)为了“体道”,道家提出了“坐忘”与“心斋”两种神秘主义认知方式。(3)在认识的性质和局限上,提出从“生有涯知无涯”到“言不尽意”,主张超越语言和认识的界限,直抵宇宙大道的本身。29、请说出两种在当代艺术哲学中最有影响的艺术定义,并简述其内涵。文字教材介绍了三种当代艺术哲学中著名的艺术定义:\n(1)家庭相似论:是指艺术像一个家庭中的各个成员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但它们并不共同亭有某个可观察到的因而是无差别的特点,当然更不用说是起支配地位的特点了。•(2)惯例论:是指某些东西所以被作为艺术品来看待,是因为它们在一整套惯例或称制度系统的联系屮占据了一定位置的缘故。・(3)意义形式论:是指一种把艺术判断看作是口足口律,不受日常情感影响,与一切伦理和社会方面的关切无关的,纯粹用于表达意义的形式性的东西的观点。(答出其中任何两种即可)■・30、请谈谈冯友兰先生的四种境界说。•根据人之觉解的程度不同,冯友兰将不同个体的人生境界分为由低到高的类型,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徳境界和天地境界。•31、请谈谈你对牟宗三先生“三统说”的理解。所谓“三统”,即道统、学统和政统。“三统”说是牟宗三针对中国儒学乃至全部中国文化的耒来发展而提出的建设蓝图。如果说道徳的形上学是牟宗三全部学说的理论棊础的话,那么,“三统”说则是其全部学说的理论归宿。四、分析题(本题姜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圆英说者,均口J得分,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20分)1、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举例说明。评分标准:对原文解释正确,给5分;同意或不同意,说明理由,能口圆其说给10分,如不能自圆其说,或论述不淸,或口相矛盾,酌情扌II分;举例说明,给5分。①庄子原话的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是很危险的。②我不同意庄子的观点。因为庄子看到了牛命的有限和知识的无穷的矛盾,但是他不了解这矛盾必须通过人类It世代代的更替才能解决,从而片而夸人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得出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徒劳无益的这个错谋的结论。这实际上是取消求知。(自己展开分析)③(举人类认识或自己认识的事例说明,谈体会)2、结合自己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评分标准:从自己所学的哲学知识中分析概括出屮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产生背景、理论体系、话语形式和逻辑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只要观点和论据统一,能自圆其说的,记20分,有观点而无论据,不能自圆其说的酌情扣分。(课本P329。补充中西哲学比较的儿个问题仅作答题参考,不要照抄)一、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中国哲学表现一种思维方式,西方哲学表现另一种思维方式,彼此很有区别。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分析,西方分析思维比较流行,比较占势力。从占希腊一直到近代,尤其近代西方哲学,分析方法很流行。十六世纪以后,西方就出现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辩证法不太受重视了,把事物看成孤立的、静止的。可是中国哲学从古代一直到近代,比较占势力的是辩证思维。可以说西方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主;中国以辩证思维为主。从老子、孔子开始,屮国的许多思想家都有辩证思维,到宋朝张载,辩证思维尤其丰富,后来明清之际的王夫Z,辩证思维也很丰富。在西方,也有丰富深刻的辨证思维,一个最重要的代衣就是赫拉克利特,他是两方辩证法的开端,不过,中国的辩证思维与西方的辩证思维有区别。老子和赫拉克利特都是辩证法的人家,可是他们所讲的也不一-样。中国哲学讲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特别注重统一、注重和谐,认为和谐、対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赫拉克利特特别强调斗争,老子特别强调和谐。这说明屮西都有辩证思维,可是其重点不一样,直到现在亦是如此。二、中西本体论的异同。西方本体论学派很多,意见彼此也不一样,其中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讲本体与现彖的关系。本体与现象是两个方而,木体是现象的木体,现象是木体的表现。西方尤其是唯心论者有这么两句话:“木体实而不现,现象现而不实”。这就是说,本体是实在的、是真实的,可是它口己不能够表现出來;现象是表现出來了,可是它不是真实的,只是木体的表现。这种思想在西方新黑格尔主义那里特别强调。屮国自古以来,许多人哲学家都是不讲木体与现象对立的。认为本体为现彖是统一的,又有区别,又有统一。中国哲学认为,本体是实在的,现象也是实在的,并没有虚实的区别,是一种本末、源流的区别。一方面是本,一方面是末;本就是本來就有,末就是后來才发牛的、后來才衍牛出來的;源流,源就是起源,流就是后來才产生的。中国大多数哲学家都认为本体是根本、是实在的,现象虽然不是根本,可也是实在的,这是中国本体论的一个特点。三、天人关系与主客关系。所谓天人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讲“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这个命题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在汉朝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是董仲舒,他认为天人的关系是合而为一的。宋朝张载也讲“天人合一”,他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四个字來。张载提出“天人合一”这个命题是说自然界也是客观实在的,天和人都是客观实在的,彼此合成一个整体,就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这个思想包含爱护自然界,维护牛态和谐的意义。这些年来许多西方思想家也强调人与自然有不可分的关系,这就与中国哲学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相近了。西方传统思想强调克服自然,战胜自然。自然科学就是人类战胜自然的一种工具。培根讲知识就是力量,人类可以用知识战腔自然。从培根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二十世纪,西方用科学技术战胜自然,可以说取得很人的成就,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受到了自然的惩罚。恩格斯也讲过这个问题,西方在许多问题上受到自然的惩罚,所以恩格斯特别强调精神与自然界的统一。中国古代也讲主客关系。主体、客体这两个名词在中国古代没有,可是有相类似的名词。在中国占代讲“己”与“物”的关\n系。“己”就是口己,也就是主体,“物”就是外物,也就是客体。如果认为中国古代完全不讲主客关系,那不符合事实。《中\n庸》讲不但要成己还要成物,不但要完成自己,而且要帮助外物达到完成状态;同时还讲“合内外之道”,内就是主体,外就是客体。但是西方特别强调主客关系还是比较突出的。列宁的《辩证法的要素》的第一条就是“观察的客观性”,既要讲主体性,也要讲客观性,这两方而都是重要的。四、中西人生理想的异同。中国比较重视人伦,西方比较重视个人、自由,这是两者显著的不同点。中国哲学讲五论: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每一伦有个标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中国哲学家特别是儒家非常强调每一个人都是牛活在人伦关系里边,应该遵守人伦的原则。人伦关系内容比较复杂,君臣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夫妇、父子也都有不平等的情况。这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一个缺点,它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西方比较强调个人自由,哲学上讲原子主义,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原子,不互相依靠。每一个人也像原子那样不互相依靠。强调个人自由、个人独立性。中国虽然讲人伦,但是另一•方而也讲个人的人格尊严,这是儒家、道家的一•个特点。i方而讲臣要为君服务,另一方而也讲臣民有人格尊严,这是儒家的一个特点。孟子讲得更明确,他说生命是很重要的,可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人格尊严,它比牛命更可宝贵。道家更是强调这一点,讲个性口由。孟子提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内在价值,是绝对不能剥夺的。内在价值的内容就是道徳觉悟。口J以说,中国古代有''天赋价值论”,而缺少天赋人权的观念。中国天赋价值是从道徳方面讲的,西方的天赋人权是从法律方血讲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能在中国扎根?评分标准:从自己所学的哲学知识小分析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扎根的理由,只要观点和论据统一,能自圆其说的,记20分,有观点而无论据,不能口圆其说的酌情扌II分。(参考课木P87O补充:这同中国哲学中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优秀传统有一定的关系;同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也有关系。要展开分析并有自己的体会)4、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思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彖,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車大的问题,例如日刀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Z创牛,做出说明……这样,显然,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寻求智慧;只因人本自山,为自C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惟一的自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惟一学术。”请结合教材的学习,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亚里士多徳的这段话主要是讲哲学的起源、哲学的特点和哲学的价值问题。(1)哲学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人牛方面的那些根本性、普遍性问题的好奇及其沉思。人类最初为丰富多彩的口然现象所惊异和迷惑,继而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根木性、普遍性问题,在这探究过程中,人类获得了知识和智慧,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2)哲学是一种思想性的探索活动,具有思想探索性特征。思想的本质是自山的,哲学是一种自山的学术活动,哲学所关注的是爭物背后的根本性、普遍性的问题,对与人类生亦境遇有关的种种问题给出具有普遍性的解释和说明。尽管哲学是发展的,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却是永恒的,人们一至今谈论的仍然是两千多年前支配着创造了最初的理性传统的古希腊哲学家们思想的那些基本问题。哲学问题不可能何所谓一劳永逸的证明或结局,思想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哲学的关键所在是论证和争论,在哲学看来,一切都必须受到质疑和批判。尽管争论未必令结果,但哲学不注重结果,只在乎过程,在论证和争论的过程中,人们锻炼了思维,收获了智慧。(3)哲学的价石是超显利的价值。哲学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纯粹穷理尽知的知识或学问,它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为直接的、经验的和功利的价值,而是表现为抽象的、分析的、超功利的和理想化的价值,表现在为人类生活和人类实践指示理想目标、为学科研究和日常思考提供分析棊础、为精神文化和思想理论提供批判根据。(在答题过程中要有口己的体会,不要与参考答案完全一样)5.苏格拉底曾经说过,Qifl“未经检验的生活是亳无价值的”。你同意他的这一观点吗?什么叫“未经检验的生活”或“己经检验的生活”?请概括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举例说明之。①(表明自己是否同意这一观点)②人对世界有两种基木的反映方式:常识的和哲学的。常识的特点是认同现右的东西。然而,现有的东西,很多现实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往往包含着一些难以觉察的错误和荒谬。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以批判性的审视和反思,人的思想就会受这些东西的束缚,从而不能认清牛活的真实本质并及时回应现实牛活的挑战,人的生活就没有方向和目的,这就是“未经检验的生活”。如杲对这些问题加以批判性的审视和反思,人的思想就不会受这些东西的束缚,从而认清生活的真实本质并及时冋应现实生活的挑战,人的生活就有方向和目的,这就是“己经检验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它的本质就是一种批判的思想武器。③(举现实生活的例子说明人的生活要有日的有方向,要善于分析比较生活,认识生活)6、如何区分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以怎样的论证最终在理论上取代了利己主义而成为广泛被接受的结果论道德哲学理论的?功利主义自身又存在哪些基本的理论弱点?利己主义町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理论形式:伦理利己主义和心理利己主义。伦理利己主义主张一个人应当做任何符合他自己的利益的事情,而心理利己主义则认为,只要是出自个人的动机、倾向和意向,即心理趋向而采取的行为,都不能认为是不道徳的。作为i种伦理学的功利主义是指,它坚持,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徳上是正确的,只有当或仅仅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那些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來最好的结果时才是可能的;而且,这种结杲在任何其他以这种方式來行为的人那里表现出来也是如此。在许多哲学家看来,利己主义的最大的一个弱点,在于它会在深层上侵蚀被我们大多数人认可,且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牛活\n屮深为依赖的共同的道徳观,即公平、公正为基础的道徳原则,而这种道德原则是任何道德决定的最重要、最基木的思想依据,因为,当各种有关自身利益的冲突出现时,利己主义的原则决定了它无力化解和解决冲突或争端,这样,有关各方为了捍卫口己的利益,只得不断强化基丁•追逐口身利益的行为,直至达到某种结果为止。这种行为必然导致出现某种类似丁•“强权即公理”的结论,而这种结论反过來乂足以推翻任何以公平、公正为基础的道徳观念。利C主义作为一•种实际生活中的道徳原则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任何具有哪怕是一丁点的现实可行性的道徳体系,看来都不能不把他人的利益纳入自己的视野,或至少将对他人利益的考虑作为H己的理论框架或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功利主义最终在理论上取代了利己主义。功利主义自身存在着的理论弱点:首先是功利主义的原则是否有可以在实践中被贯彻到底,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使你的行为总是能够产牛最大可能的善,你就得把这种善扩展到所有的人,但是,这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做到的,另外,功利主义对幸福、快乐、愉快等功利进行量化理解也是有问题的,功利主义本身在逻辑上也是有模糊之处的。7、义务论与功利主义看待行为道德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里?你支持义务论的道德主张还是功利主义的理论观点?试用逻辑和证据说明。功利主义认为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德上是止确的,只有当,或仅仅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那些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来坟好的结果时才是可能的;而且,这种结果在任何其他以这种方式来行为的人那里表现出来的也是如此。义务论把道德内置于人的理性观念,把道徳看作是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出于人的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即是不计功利、不讲结果的,纯粹山一•种义务感或说是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所谓“义务论”,指的是康德著名的’'义务伦理学”。按照康德的观点,世界上唯一能称得上是善的东西,是我们人的善良意志。判断一种行为之是否道徳,也应看它是否出白无功利的义务感。康德对道德基本性质的理解,几乎在一切重要方面都是与功利主义尖锐对立的。从表面上看,康德的伦理学与功利主义的道徳理论所达到的结论似乎是一致的,即都希望通过白己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一种很好地判定行为善恶的根据,但他们所依据的理山却大不相同。例如,这两种理论都会同意“考试不能作弊”应是一个基本的道徳原则,但是,怎样认定这种行为不道徳性呢?于是,在这两种理论之间产生了分歧。假设我说,教授发现我作弊的话,他将判我的这门课程成绩为零,或者我说,如果这种行为蔓延开来的话,那么,考试最终就会变得形同虚设,以至根木起不到考试木来应该起到的作用,这是功利主义判定行为的是否道德的方式。而在廉德那里,即使没有一个人实际上作弊,作弊这种行为也仍然是错误的;而月.,你越是限制它,它就会变得越狛獗;到头来,所有那些你建立起来的规则就会变得一文不值,或者说,你建立这些规则的努力不过是一种口欺欺人。任何一个人当然都不会想耍这种规则成为一个普遍的道德规则。所以如果你违反了“不能作弊”这样一个普遍的道徳法则的话,你实际上是在对大多数人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來的,并且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正直的那种基本的道徳原则进行挑战,而这既是不道徳的,同时也是危险的。所以我支持义务论的道徳主张。8、以为男子有很长时间的家庭暴力史。在一次他于酒后滥施暴力的过程中,他的妻子为了保护自己和两个孩子不受到伤害,用当时随手抄起的一根擀面杖击打他的头部,导致他休克死亡。这位女士的行为是道德的吗?请说明你认为这种行为是道德或不道德的理由。这位女士的行为是否道徳,是一个道徳实践问题,好的行为属于自卫,所谓自卫是指为了保护无辜而杀人。人对生命的权利这一事实暗示着,他们有使用某种必耍的手段来维护口己牛命的权利,这种对牛命的权利是一种强制意义上的法律权利,即是一种可以通过使用武力来保护它的权利。当一个人的生命受到攻击性威胁吋,它是没有机会来请求政府和警察的帮助的。如这位女士,她要么进行自卫,要么让自己和孩子受到伤害。舍此,别无选择,人当然都有自卫的权利,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能够证明反击是正当的根据和理由必须满足四个条件。首先,动机只能是出于自卫。如果白卫被作为报复的一个借口,则这—•行为就是邪恶的。其次,武力只能是受到攻击时使用,一个人是在他的生命受到现实的威胁的时候才能使用武力。再次,武力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使川,只要还有可能求助于警察和当局,就不应当选择使用武力。最后,不能超过自卫的限度。假如侵犯者己经被击昏,你就不要把他打死。这位妻子的行为是符合这四个条件的,所以说她的行为是正当的白卫。对口己的道德正当性的判断,是建立在这样两个重要的基点上的:第一,口卫的忖的必须是制止攻击;第二,死亡必须是间接的。所谓死亡必须是间接的,是指在自卫的行为中,白己作为一个非执法的私人个人所能做一切,就是实现侵犯者无行为的状态,以便他人不能继续他的攻击。一旦侵犯者不再构成对被侵犯者的实际人身威胁,则口卫行为就应当口动终止,基于这一原则的自卫,即使仍然不能避免死亡的发生,那么,这种死亡也是偶然的,因而是令人遗憾的,它与直接死亡即有让划地杀死侵犯者的行为所包括的道徳含义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这位女士的行为是道徳的。9、动物权利在当代越来越被认真地看待。真的有动物权利这种东西吗?你支持还是反对把动物权利与人的权利相提并论?请详细说明你的理由。反对把动物的权利与人的权利相提并论。因为人是不可能像动物那样生存的,如果一个人想要依靠自C的本能來存活,那么,死亡对于他就绝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对于生命有机体来说,善或道徳这样的东西,归根到底是使自己的生存和繁荣获得保障的最重要的社会条件,道徳和价值在我们研究和认识的事实之外增加了我们生命的长度,它们确实是构成我们的生存、我们的智慧的最車要的方面。道德是一个“实现”的概念,实现是人类的行为追求的最高的东西,它代表了人与一切非人的存在,即从机器人到植物再到动物这样一个完整的存在系列的本质性的区别。而使这种区别得以显现出來的东西,止是人的行为中起关键作用的意志性因素。意志的存在,根源在于是一种有欲望、有激情、有要求、有倾向,归根到底是追求结果或欲與目标的现实存在,任何善与恶的区分都由此而起,动物没有这种意志性因索。道德行为是个人性的,而道德则是社会性的,道德总是与价值评价联系在一起的,价值评价具有主观性,有关道德的认识带有某种相对主义的性质,任何的道德都是相对于具体的时间、地点、个人和环境而言的。10、用自己的语言来比较分析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哲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n答:在儒、释、道三家Z中,儒学或日儒家一直被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精神气质方面,它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和日常生活,•至今其冃人的影响还隐约可见。从历史上看,儒学人致经历了三个人的发展阶段,先秦儒学,宋朝儒学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当代新儒学。当代新儒学所血临的是西风东渐,传统价值分崩离析的社会大变局,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诸先牛怀着强烈而悲苦的民族危机意识和复兴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在尽力吸纳西洋哲学Z精髓的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形上思辨工夫致力于传统儒学之精神价值弘扬,发掘和重建工作,其成就一时成为当代哲学的一大亮点。一、梁漱溟主要是一位儒学的实践家,或者说是一•位实践意义上的儒家。而对欧风美用的侵袭,正是梁漱溟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借鉴两方哲学来阐释东西文化Z异同,并连续“斯文”担当“道统”的文化使命感首倡儒学的复兴,其预言和思想也许有不合时宜的地方,但这里所彰显的恰恰是中国儒学不竭的牛命力和巨大历史责任感。二、熊十力哲学的宗旨是希望通过揭示本心,仁体即内在即超越,即存有即活动的特性,以打通天与人,知与行,存有与道徳的界限,从而引导人们依靠内在本性Z自我觉悟,重建人的生命本体,确立人性的至上尊严,这一点后来被熊氏的弟子牟宗三继承和发扬,并成为当代新儒学的一大特色。三、冯友兰作为一名留洋博士,借助了新实在论和程朱理学的说法,他想通过中西哲学的融合,接续儒学道统,重建一个使社会得以安宁的意识形态,进而结束近代以來中国动荡不安的社会局而。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是以中国儒沖的心性论和道徳理想主义为归宿的,但他赋于了其更为精致理论形式,产牛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四、牟宇三是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他的努力方向在于使中国儒学“哲学地”建立起來,牟宗三以《认识心之批判》《道德的理想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会道中西,圆融古今,完成了对中国儒学的创造性重建,建立了庞大,缜密的哲学体系,即道徳的形而上学体系。11、存在与惊讶存在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世界存在着,山川鸟曽存在着,你和我存在着。存在似乎是明明口口的。世界万物存在着,这话在我们听來平淡无奇。然而,存在并非永远这样平淡无奇。一个饱受折磨万念俱灭的人,偶然登上一座山丘,山川和蓝天在他眼前次第展开,他突然为一•件基本事实震惊:这吐界存在着。世界原可以不存在的一一但竟然有一个吐界存在着。“Tobeornottobe”[“存在还是不存在”]刹那间成为问题。哪个有灵性的孩子不曾有一次为这同一事实震惊并感到迷惑?原可以根木没有世界,原可以根木没有我这个人。而一个活生生的我竞然而对着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死的思想于是一道涌现。难道一颗活跃的心灵竟会突然停止,再不苏醒,再不苏醍,再不血对这列树口云?也许,父母朋友会记着我。但整个人类最后也要归于乌有。人们喜欢把希腊称作人类的童年。各个文明Z始,当然都是童年。但相比之下,希腊人似乎更天真好奇,更富蓬勃的生机。竟然有一个世界存在,竟然有存在这个问题,震惊着希腊人;使童稚的文明充满惶惑。惶惑不一定是多疑。希腊人并不怀疑存在是事实,是第一位的事实。但他们把事实感受变为问题,并投入他们的心智來接受问题的挑战。存在会变化吗?如果承认了变化,岂不就承认了消逝与虚无?在存在之外,还有什么?能够说“(还)有(虚)无”吗?这是语言的矛盾还是事实的矛盾?有没有摆脱了无的有?有没有超出变化的存在?火?理念型相?能量?思想?神明?到底谁是永恒?总之,存在问题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问题,这引起了希腊人的无限惊愕。在把握、深入、了解这一惊愕的过程中,希腊人提出了对存存问题的原初解释。这些解释以种种方式得到重新解释并通过这种种变形至今支配着我们对存在问题的看法。——摘口陈嘉映著《海德格尔哲学概论》问题1:我们把古代人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叫做“宇宙论”,它第一次系统地对自然或存在本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占希腊宇宙论和中国占代宇宙论对丁存在的看法各有什么特点?你能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吗?问题2:教材把对存在的本质的研究(即“木体论”)归纳为三种基本形式:“是论”、“在论”和“道论”。从个人感受来说,你赞同其中的哪种形式?理由是什么?第一题答题思路:1.古希腊宇宙论又称自然哲学,它关于I比界本原的思考有两条线索:一和多以及变和不变。这两对矛盾产生了四种立场:伊奥尼亚学派认为本原是变化的一(水、“无定”、气、火),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本原是不变的多(数),爱利來学派认为本原是不变的一(是者),元素学派认为本原是变化的多(根、种子、原子)。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是冃人的:首先,他们都认为自然是非人格的本原,世界万物依其自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无疑开启了西方文化的科学传统;其次,他们研究的哲学问题有的成了此厉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如“是者”和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并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再次,他们的哲学思想已经显示了占希腊哲学的思辨特点,经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丄多徳等人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思辨特点逐渐成为西方哲学的思维传统。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又可叫做“本根论”,它有气论、太极阴阳论、五行论和缘起论等形态。首先,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变化”,这在各派学说屮都有着十分清楚的表现,而古希腊宇宙论是明显存在一个“不变”的层面的;其次,因为强调“变化”,所以中国古代宇宙论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再次,因为强调“变化”中国古代宇宙论也不承认在这个世界Z外有什么另外的“创造者”或者人格神,而是认为一切都是口身演化的结果,这是一种难得的无神论传统。但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缺失也在这里。止I大I为强调“一切皆变”,而不像古希腊宇宙论那样承认存在一个“不变”的层面,所以中国古代宇宙论也就缺乏追求普遍必然性为其天职的科学精神——这是这类宇宙论的最大缺陷。2.所谓本体论(Ontology),即研究“一般存在者”(Being)的学问。关于什么是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这是从“是”、“在”、“无”三种不同的视角来界定存在而导致的结果,教材上称Z为“是论”、“在论”和“道论”。“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也是本体论Z为本体论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由于“是论”是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逻辑必然性就成了“是论”所演绎的哲学原理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以“求是”为终极目标的概念论哲学也成了西方哲学上的一个悠久的传统。从“在”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是”的角度来理解“存在”(Being)的内涵,就是所谓\n“在论”。“在论”作为本体论的一种,它的作用实际上有两个:一是重新清理存在的地基,以“在者”超越“是者”,这对于建立更加完整的经验性知识体系具有某种间接的范导作川;二是面对当前科技异化的严酷现实,垂新强调粘神价值和艺术的作用,以“在者Z在”超越“是者Z是”,为心灵的精神家园寻找安身立命Z所。与这两种本体论形态不同,属于中国哲学传统的“道论”并不认为存在优先于非存在,它认为存在是一种“惚恍”的存在,是“非有非无”的,是既“空”又“不真空”的,是一切皆变的。•3.陈述自己喜欢的某种本体论形态并阐述理由(略)。•12、人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致他丁•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宇宙间若没有鸟或蜂蚁,不过是没有鸟或蜂蚁。但宇宙间若没有人,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宇宙间若没有人,则宇宙只是一个混沌。朱子引某人诗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此以孔子为人的代表,即所谓'人Z至者'。我们可以说,天若不牛人,万古常如夜。”问题1:根据上面两段话,谈思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问题2:结合教材对哲学价值的描述,谈谈哲学是如何促进人的思想发展的?第二题答题思路:1•无论是帕斯卡还是冯友兰的话,都说明了,对一个人来说,如以物质性的存在(肉体)和其他动物、和自然界相比,他并没有什么优越Z处,只有人的思想才使得人变得高贵起來。那么,思想对丁•一个人的重要性究竟是什么?按照冯友兰的说法,就是人的“觉解”。这从人类创造的哲学这门富有思想探索性的学问上就能看得出來。在哲学研究领域,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通过深入探讨那些支配人们思想的先决条件,研究、阐发和揭示潜藏于人们的H常用语Z中、影响着人们对这些用语的使川,并进而渗透到人们的结论中、左右着人们的信仰和行动的初始的假定条件。比如说,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谋求科学的全体统一等等。2.哲学除了对科学具有上述促进作用外,对人类的思想文化也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日常意识的反思、对学科询提的批判,以及对自山意识的促进,是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三个主要作用。哲学通过对人类思想的促进,同时也就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也提升了人类自身的尊严。13失而复得的人在胡宁和塔帕尔肯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在一次袭击后失踪了,据说是讣卬地安人给抢走的。他的父母四处寻找,结果仍徒劳无获。儿年过去了,一位来口内地的军人说起了他见过的一个蓝眼睛的卬地安人,推测他很可能是那个消失的孩子。那対父母找到了那人(细节被省略了,而我不憩凭空捏造),觉得还认得他。但那人经过荒漠和野蛮生活的熏陶,已经忘掉了家乡的语言。他顺从地又毫不在意地回到家里。他在家门口停住了脚(也许因为别人止住了脚步)。他看着门庭,仿佛认出了什么。突然,他低下脑袋,大叫一声,冲进门庭,穿过两个天井,直奔厨房而去。他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一口发黑的大钟,掏出了自己小时候藏在那里的一把长柄小刀,两眼需出了兴奋的光芒。父母则因为找到了儿子而大哭了一场。也许紧接着这一记忆的是另一些记忆:年轻人无法忍受四堵墙壁,不久使冋荒漠去了。我想知道的是在这一令人目眩的过去和现在交义的节骨眼上,他究竞感觉到了什么。我想知道在这个儿子失而复得或彼此相认的一刹那,父母和家人(即使把当作一个孩子或者一条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选口《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问题1:结合这个故事,请你谈谈一个人的“自我”究竞具有•什么特征?故事中的父母是如何确认那个失踪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的?问题2:请进一步结合这个故事,谈谈“自我”的木质是什么?或者说,人是否有其“同一性”?第三题答题思路:1.自我的特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我”的不变性;肉体的持存性;经验的实在性;“我”的私人性。从这儿个方面,我们都可以分析故事中的父母和失踪儿子的相认经过。2.山此我们可以接着分析自我的本质问题。按照教材的介绍,支持自我存在的理山可以归结如下:自我是自(2与其他的人或物区别的基础;经验主体和意识所有者是作为经验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被包含在经验之中的;我们能意识到一个持续存在的实体性的自我;经验和经验的主体、意识和意识的所有者是连成一体的。结合这个故事來看,自我当然是具有同一性的,因此口我必然是存在的,那些反对口我存在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3.但是,我们也口J以接着分析: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分离之后,这个失踪的人还能和他的父母建立原來的那种亲密关系吗?他的“口我”是不是已经发牛了某种变化?他会不会接着回到荒漠中去呢?在“他毫不犹豫地把手仲进一口发黑的大钟,掏出了自己小时候藏在那里的一把长柄小刀”的时候,可不可以说是先前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的一种交会?但这种交会又能延续多长时间?同学们不妨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并说出口己的理由。14、“考试不能作弊”在某种意义上,“考试不能作弊”是一个基木的道徳原则。但是,怎么认定这种行为的非道徳性呢?这里有两种思路,\n虽然结论是一样的,但出发点却截然不同。\n一种思路是说:老师如果发现我作弊的话,他将判我的这门课程的成绩为零分;或者,如果这种行为蔓延开来的话,那么,考试最终就会变得形同虚设,以致根本起不到考试本来应该起到的作用。所以,考试不能作弊。另一种思路是说:“考试不能作弊”是一个普遍的道徳法则。如果你违反了“考试不能作弊”这样一个普遍的道徳法则的话,你实际上是在对大多数人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并且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止当的这种基本的道徳原则进行挑战,而这既是不道徳的,同时也是危险的。因此,即使没有一个人实际上作弊,作弊这种行为也仍然是错误的。问题1:在对“考试不能作弊”这个道徳原则所做的分析小,以上两种思路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道徳理论?各自的利弊是什么?问题2:你同意以上的哪种思路?理山是什么?第四题答题思路:1.第一种思路代表的是其功利主义的道徳理论,第二种思路代表的是义务论的道徳理论。这两种理论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各有利弊。同学们对以先讲清楚何谓功利主义,何谓义务论,然后再对比它们的利弊长短。2.简述自己支持哪一种理论并说明理由(略)。•请注意:冋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考试不能作弊”这个道徳准则來进行叙述,同时以结合自己的亲身实际、亲身体验为故好。15、苏格拉底的困境假设你一生都在努力成为一个好人,履行你所确认的职责,寻求做对你的同胞有益的事情;又假设,你的很多同胞都不喜欢你和你所做的一切,甚至把你看成是危害社会的人,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能证明这一点;进一步假设,你被一个与你同等地位的公民组成的陪审团所控告、审判,并被判处了死刑,而所有这些都是以一种你有理山认为是相当不公正的方式进行的。最后,假设你止在监狱里等待处以死刑,你的朋友为你安排了一个逃跑的机会,让你和你的家人一起逃往国外,并口保证他们对以进行必要的贿赂,在你逃跑时绝不会有危险。如果你逃跑了,你就能活下来,你妻子和孩子的处境就会好些,你的朋友也能够再见到你。人们普遍认为你应该逃走。那么,你是否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呢?—摘口弗兰克纳著《伦理学》这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如果你而临苏格拉底的困境,你会怎么办?试从伦理学的角度,从正反两种可能性,分析一下自己采取某种行动的理由。问题1:你决心利用这个机会逃走。那么,理由是什么?问题2:你决定放弃这个机会,廿愿赴死。那么,理由又是什么?第五题答题思路:答第一个问题,可以从功利主义的角度來说明a己逃跑的理山。答第二个问题,可以从义务论的角度来说明口己甘愿赴死的理由。请注意:以上两个问题都要冋答,要考虑两种可能性;冋答问题吋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亲少实际和亲身体验,也可以结合丿力史上的伟人的故事;同时要善于运用文字教材所介绍的道徳理论。不能脱离书本自山发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