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历史 (45)
-《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评析》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3010012课程性质思想政治理论类限选课课程名称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评析课程英文名称ModernwestPhilosophyandanalysisoftheliteraturethoughts总学时数36讲课学时33实验学时3上机学时习题课学时学分2开课单位政治理论部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自编纲要主要教学参考书1、《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精要》,汝信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2、《西方哲学初探》,彭越、陈立胜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版3、《西方文艺思潮论从》,柳鸣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版考核方式考查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的两大思潮即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主要流派,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以及批判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文学等现代西方主要文艺思潮的主要观点及其思想。通过课堂讲授与评析,使学生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正确认识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的合理因素及其局限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n-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的观点与思想的主要特征。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我国思想与文化的影响,以及我们学习、研究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教学重点、难点: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思想文化影响。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教学、讲授第一节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1.1.1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社会思潮是理论形态和心理形态的统一。1.1.2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精神折射第二节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的主要特征1.2.1非理性主义的色彩浓厚1.2.2着眼于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剖析1.2.3注重全球问题,预测人类社会的未来第三节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学习的意义1.3.1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对我国的影响1.3.2学习与研究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的意义复习与作业要求:1、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3、学习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有哪些?考核要点:1、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是理论形态和心理形态的统一。2、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的主要特征。3、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对我国思想文化与艺术的影响。辅助教学活动:提问与讨论第二章唯意志主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唯意志主义是一种视意志为最高原则,并且其建构世界、指导人生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唯意志主义对现代西方的其他哲学流派实用主义、生命哲学、弗洛伊德主义和存在主义等都有影响,现代西方文化的反理性主义思潮,与唯意志主义有直接关系。教学重点、难点:叔本华的“人生是痛苦的”与尼采的“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观点。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教学、讲授唯意志主义的基本概况2.1.1唯意志主义的产生:唯意志主义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于德国,有其社会原因。2.1.2唯意志主义的渊源: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十九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康德和费希特等。2.1.3唯意志主义的代表人物:叔本华、尼采2.14唯意志主义的基本观点:(1)、现实社会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矛盾和弊端是人们的理性和传统文化和科学造成的;(2)、哲学任务使人的注意中心由外部世界移向人的内心世界;(3)、整个世界的基础(包括一切生物)是生命情感和意志。第一节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2.2.1意志是世界的本质.--\n-意志的本质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它的基本特点是求生存。“生命力和意志是一个东西,”故称生存意志,“意志就是自在之物,就是世界的本质”。2.2.2直观是真理的源泉直观认识是指一种在时空之外的,既不用感情也不用抽象思维的“观审”。在“观审”中,主客体消失,融合为一体,从而直观到事物的本质。2.2.3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世界是被意志驱使的,因而世界是痛苦的世界。人生就是痛苦,乐观主义是对人间苦难的恶意和嘲笑。第一节尼采的权力意志论2.3.1提出“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口号否定一切理性派哲学关于道德价值观念、文化思想。2.3.2权力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存在“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哉!”权力意志是一切生命的原动力和衡量道德准则的标准。2.3.3超人学说真正的人应当是自主的,具有独创性的、超越群体的人。“人是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2.3.4批判理论(1)、批判基督教。基督教捏造了一个上帝把人置于上帝的控制之下,剥夺了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上帝是万恶之首,“上帝已死!”(2)、批判传统道德。传统道德以基督教为基础,是一种要人服从上帝不服从外在权威的道德。提出以权力意志的实现和超人的产生为转移的当主人的道德观。(3)、对其他社会思想的批判。由基督教主义产生的民主主义、功利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等等,都是生命活力和权力意志的压抑物。第二节唯意志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影响及其评价2.4.1唯意志主义在中国的影响(1)、在中国最早提出意志主义的是清末学者梁启超,而学者王国维系统介绍唯意志主义。“五·四”前后,陈独秀、鲁迅、茅盾等人都曾发表文章介绍尼采哲学思想。(2)、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在理论界、文艺界和青年学生中又出现了“尼采热”的现象。2.4.2唯意志主义的评价(1)、深层意识结构的探究与意志的绝对化(2)、认识主体性地位的高扬与知、情、意的错位复习与作业要求:1、怎样理解唯意志主义反理性主义的历史地位?2、如何看待唯意志主义的理论回响?考核要点:1、叔本华的“人生是痛苦的”2、意志是世界的本质3、尼采德“重新估价一切价值”4、认识主体性地位的高扬与知、情、意的错位辅助教学活动:提问与讨论第三章生命哲学.--\n-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命哲学以非理性的、直觉的方法把世界看作是流动的、变化和发展的世界,将“生命冲动”与“创造进化”共融一体,提出“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难点: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和“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教学、讲授。第一节生命哲学的基本概况3.1.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德国、法国等国家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3.1.2生命哲学的特点:(1)、把生命现象看作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或本能冲动,一种绝对自由,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制约的创造力量,是真实的实在。(2)、自称创造了一种突破了传统哲学束缚的新的“实在主义”;(3)、在认识论上,反理性主义。提出为了掌握生命,必须深入到生命本身中去,只有依靠非理性的直觉。3.1.3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的伏尔泰、齐美尔和法国的柏格森。第二节柏森格的直觉主义3.2.1对机械唯物主义的批判指出机械论的两个缺陷:因果制约性的绝对化和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3.2.2生命的冲动“生命冲动”是宇宙万物的本质。生命一开始就是过去与未来的重叠,本身构成一种不可分的“绵延”。“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3.2.3对理性的批判理性习惯是对事物加以静态的、几何学的处理,理性的框架只适用于无生命的物质,仅仅是谋求生存的工具,而面对活生生的,川流不息的生命之流是无从把握,束手无策。3.2.4直觉主义绵延是一种不能用知性和概念来描绘,而只能以直觉来把握,不可预测而又不断创造的连续质变过程。直觉的双重涵义。第三节生命哲学在中国的影响及其评价3.3.1生命哲学在中国的影响(1)、中国近代“五·四”运动时期,柏格森哲学成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中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中国学者梁簌溟等人写文章宣传、介绍。(2)、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文化界对其的直觉方法给予充分肯定并研究。3.3.2生命哲学的评价(1)、生命力的绵延与对机械决定论的否定(2)、反理性主义崇尚直觉与浓厚的神秘性复习与作业要求:1、如何认识柏格森的“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的现实性?2、怎样理解直觉思维方法在认识与艺术创造中作用?考核要点:1、生命冲动与创造2、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3、生命哲学的评价辅助教学活动:提问与讨论第四章弗洛伊德主义教学目的和要求:.--\n-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心理结构、人格理论、压抑论、梦的解析等主要思想,阿德勒、弗洛姆与荣格等人对弗洛伊德思想的修正与发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哲学、历史、道德、宗教、艺术等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与压抑说。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教学,讲授与播放教学电影《爱德华大夫》第一节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况4.1.1精神分析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1)、精神分析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精神分析学产生的文化渊源4.1.2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著作第二节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4.2.1潜意识是精神活动的深层基础人的心理结构的三个不同层次:潜意识(或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4.2.2生命的内驱力在于本能(1)、人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决定作用(2)、人的本能分为两类:性本能和自卫本能。4.2.3人格论和泛性论(1)、人格三重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2)、性本能与“里必多”第三节弗洛伊德主义的分化和演进4.3.1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制约和影响。4.3.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1)、潜意识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2)、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性格和外倾型性格4.3.3新弗洛伊德主义第四节弗洛伊德主义的评析4.4.1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贡献(1)、精神分析学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2)、开辟了精神病治疗的现代医学新途径。(3)、第一次把性问题作为科学对象加以研究。4.4.2弗洛伊德主义的缺陷和不足(1)、具有浓厚的非理性主义倾向。(2)、带有明显的泛性论倾向。(3)、具有一定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4.4.3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影响(1)、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主义开始在中国引起广泛的关注。(2)、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再度掀起弗洛伊德主义热。第一节复习与作业要求:1、弗洛伊德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渊源是什么?2、潜意识在精神分析学中的地位如何?3、弗洛伊德主义分化的症结何在?4、如何评价弗洛伊德在中国的影响?考核要点:1、人的心理结构的层次性2、人的本能、欲望对人的行为的作用.--\n-1、性本能与“里必多”2、新弗洛伊德主义辅助教学活动:讨论与教学电影。第五章存在主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种人本主义思潮。存在主义者主要研究人的现实存在问题,其思想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文化与世俗观念有广泛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人的本真性与非本真性,存在先于本质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教学、讲授。第一节存在主义的基本概况5.1.1存在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激烈冲突和动乱,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破坏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5.1.2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什么是人的真正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人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存在,人的社会存在的辩证法是什么,等等。5.1.3主要代表人物:克尔凯郭尔、亚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萨特。第二节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5.2.1人生哲学的基石:个人个人才是实在,是唯一的真理,人若想从否定它的群体中拯救自己,必须自己站起来,对他的每一个行为负责。5.2.2人生的三个阶段(人格自我的形成):(1)、审美阶段;(2)、道德阶段;(3)、宗教阶段。第三节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5.3.1哲学出发点:个人存在哲学必须从个人的存在出发。哲学是超功利、超现实的思想活动,它出自生命深处。5.3.2自我存在的发展三阶段:(1)、经验的存在阶段;(2)、意识的存在阶段;(3)、自我精神的存在阶段5.3.3自由观(1)、知识性自由;(2)、任意性自由;(3)、主动性自由;(4)、存在的自由。第一节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存在主义5.4.1“存在”本体论本体论建立在“自我”存在之上。人是特殊的存在物,人能领悟“存在”,人可以意识自己为什么“存在”?5.4.2本体存在是具有时间结构的存在时间是个体生命的时距。本体存在的基本时态是将来,是由将来通过过去达到现在。5.4.3“存在”的情态:——烦、畏、死人的生存是本体论,同时也是一种伦理学。烦、畏、死是对人的自我意识、心理、情绪、体验的分析。第二节萨特的“我们命定是自由的”5.5.1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物的存在是一种自在的存在,这种存在完全与自身同一,而不能同自身发生任何关系。意识的存在是一种自为的存在,这种存在具有能动性,由自己的意向活动构成。5.5.2存在先于本质.--\n-人的存在不同于某种器具的存在。对器具来说,它的本质先于它的存在。对人的存在来说,他的存在却先于它的本质,没有设定人类本性的上帝,也没有普遍的人类本性,人必须先存在,方能说明自身。5.5.3人注定是自由的人是一种有意识的自为的存在,人就注定具有了不可剥夺的自由。这种自由就在于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和决定,这是一种无法逃避的选择自由。“我们命定是自由的。”5.5.4自由与道德责任不可分个人的自由是价值的唯一基础,价值的存在依靠我才得以维持,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起全部的责任。5.5.5人的实践的辩证法人的自由与辩证法是同一的,人的自由越多,实践活动的辩证法就越多。第一节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及其评价5.6.1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学术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就传到了中国,但仅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学者中流传,没有在社会层面产生过影响。20世纪70-80年代,存在主义才走出书斋和讲台,形成了一股很热门的社会思潮,在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了“萨特热”。5.6.2存在主义的评价存在主义的评价(1)、战争和革命引发的绝望情绪和希望;(2)、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个人情绪体验;(3)、自由和责任的同一性,道德责任感的合理性。第二节复习与作业要求:1、为什么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2、怎样理解“存在先于本质”?3、如何评价自由、选择与责任?考核要点:1、人生的三个阶段论2、人的本真性与非本真性3、存在先于本质4、自由与道德责任的内在统一性辅助教学活动:提问与讨论第六章实证主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实证主义的产生,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孔德的人的思想发展三阶段论,社会静力学和动力学;穆勒的归纳逻辑,个人幸福是道德的基础;斯宾塞的普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论等主要观点,以及这些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社会静力学与动力学,社会有机体论。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教学、讲授。第一节实证主义的基本概况6.1.1实证主义的产生实证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条件、科学史、认识史的背景。6.1.2实证主义的主要特征6.1.3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孔德、穆勒、斯宾塞。第二节孔德的实证哲学6.2.1实证与思辨的对立.--\n-哲学是方法论,是科学知识、逻辑方法的统一。6.2.2人的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1)、神学阶段;(2)、形而上学阶段;(3)、实证阶段。6.2.3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第一节穆勒的经验主义6.3.1人类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哲学应当成为研究经验事实和科学方法的理论6.3.2经验归纳法一切推理和证明,一切真理的发现都是由归纳法和对归纳法的解释所构成的。6.3.3个人幸福是道德的基础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统一。第二节斯宾塞的“综合哲学”6.4.1科学知识只限于现象现象以外的存在是科学与哲学不能认识的,是宗教信仰的对象。6.4.2普遍进化论事物的进化过程是由不确定到确定、从分散到凝集的过程。6.4.3社会有机体论生物学中的自然选择、生存竞争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同样起着支配作用。复习与作业要求:1、怎样理解人的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2、个人幸福是道德基础的现实意义是什么?3、如何评价社会有机体论?考核要点:1、实证与思辨的对立2、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3、个人幸福是道德基础4、社会有机体论辅助教学活动:提问与讨论第七章分析哲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分析哲学中罗素、维也纳学派、维特根斯坦等科学主义思想家的基本观点以及其思想在人类思维、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逻辑分析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PPT教学。第一节逻辑实证主义7.1.1罗素的逻辑分析科学中谬误来自逻辑混乱或运用不当。逻辑分析澄清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7.1.2维也纳学派的经验证实原则1929年发表《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学派》,宣告该学派形成。经验实证原则是知识可靠性的基础。第二节维特根斯坦和语义哲学7.2.1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语言表达的“命题”的正确性,取决于它是否描述了“事实”,如同图画与画的实在(对象)的关系。7.2.2语义哲学.--\n-图画与画(事实)的关系,不在图画即“语言”的形式上,而在语言的“内涵”即语义上。而语言的意义即“内涵”则只能在“内部”寻找。这就是说,“命题”(语言表达的)描述的“事实”不是知识(理论)外部的实在。复习与作业要求:1、什么是“经验证实原则”?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意义?2、如何理解“证实”与“证伪”的区别和联系?3、如何正确理解“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核要点:1、逻辑分析与经验证实原则2、语言表达的“命题”的正确性3、“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辅助教学活动:提问与讨论。第八章科学哲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波普的归纳方法、批判证伪主义、“三个世界”理论。库恩的历史学派的形成,“范式论”的基本观点,以及科学发展的基本轨迹。教学重点、难点:证伪主义、范式论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教学、讲授。第一节波普的证伪主义8.1.1归纳方法批判和“猜想”科学发展是从假说(猜想)开始的。科学知识通过归纳达到“可证实性”是不可能的。8.1.2证伪主义(1)、科学知识是处在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之中,表现为“问题——尝试性解决——排除错误——新的问题”四个发展的基本阶段。(2)、“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科学知识都是可证伪的。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取决于“逼真”。逼真度是知识可靠性(真实性)的基础。8.1.3“三个世界”理论(1)、世界1:物理状态的世界;(2)、世界2:精神状态的世界;(3)、世界3: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第二节库恩的范式论8.2.1范式的含义8.2.2科学家“共同体”共同信奉一套范式的科学家,形成一个常态科学研究时期的科学家“共同体”。8.2.3科学发展的轨迹科学的发展,是沿着“前科学(状态)——科学(常态科学)——(出现)反常——危机——科学革命:产生新范式(代替旧范式)”的轨迹进步的。8.2.4“张力”论在科学进步中,“常态科学”是主要的、长时期发挥作用的,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张力”是指保持“常态科学”的力度,取决于科学家共同体所信奉的范式系列。第三节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分析8.3.1波普与库恩思想的得失比较8.3.2现代科学主义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多元化中,有两个明显的转化(1)、科学知识可靠性的认识论问题研究,像发展科学、推进科学进步的方法论问题研究转化。.--\n-(2)、从囿于纯自然学科因素的研究,向科学发展的社会性因素研究转化。复习与作业要求:1、库恩的“科学家共同体”理论有何现实意义?2、如何理解“范式”?结合实际,谈谈对“范式”的理解。考核要点:1、归纳方法批判2、证伪主义在思维方法中的意义3、科学的发展与“范式”辅助教学活动:提问与讨论。第九章文艺思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的产生、主要特征,批判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文学等文艺思潮的主要思想。明确现代哲学思潮对文艺思潮的影响及其意义。教学重点、难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与文艺思潮的内在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教学、讲授。第一节文艺思潮的基本概况9.1.1文艺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9.1.2哲学思潮对文艺思潮的影响9.1.3文艺思潮的主要特征第二节批判现实主义9.2.1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9.2.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9.2.3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及其文学作品(1)、法国斯汤达的《红与黑》;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2)、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夏洛蒂的《简爱》;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等。(3)、俄国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4)、美国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杰克·伦敦的《铁蹄》;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第一节象征主义9.3.1象征主义产生及其含义9.3.2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9.3.3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法国波德莱尔的《恶之花》。(2)、比利时梅特林克《青鸟》。(3)、俄国勃洛克的《十二个》。(4)、英国艾略特的《荒原》。(5)、爱尔兰叶芝的《一九一六年的复活节》。第四节表现主义9.4.1表现主义的产生极其含义9.4.2表现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9.4.3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奥地利卡夫卡的《判决》、《变形记》、《城堡》等。.--\n-(2)、英国奥尼尔的《琼斯王》、《东航长迪夫》、《送冰的人来了》等。第五节“意识流”文学9.5.1“意识流”文学的产生极其含义9.5.2“意识流”文学的基本特点9.5.3“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2)、英国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3)、美国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等。复习与作业要求:1、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怎样看待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文艺思潮的影响?考核要点:1、批判现实主义在现代西方文化与艺术发展中的地位2、象征主义与人的内心世界3、表现主义的艺术价值4、“意识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艺术方法之比较辅助教学活动:提问与讨论。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例:32:16;平均周学时:2学时可对下述有关情况做出说明:1、本课程自学内容及学时:16学时2、课内习题课的安排及学时:4学时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4学时4、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课外学生需读现代西方哲学史与文艺思潮史有关书籍,最好读几本哲学家的原著与文学作品。如:尼采的《查拉斯图如是说》、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以及卡夫卡的《判决》、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能提高与加深对现代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的理论精华的理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