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修养课论文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理论之浅谈\n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理论之浅谈论文导读::弗洛伊徳的精神分析批评的产生有其历史语境,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对人性研究的领域所进行的开拓。论文关键词:精神分析批评,人性,弗洛伊德20世纪的西方文论是各种批评理论流派纷呈、主义迭出的时代。在这些批评理论当中,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临床医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无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它原本是为精神病人治病的一种方法,在20世纪将之广泛运用到対文学作品尤其是作者和作品人物的批评分析当中,形成了精神分析批评的文学理论。“大概自古以來,人最想了解又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从遥远的古代,“认识自己”就一直成为困惑着人类的难题。无数哲人学者都试图寻获答案。正如陈文忠老师所思考的人生的一次性问题,因为人生没有预设,不能重置,所以如何使生命获得尊严和价值,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吋序。”(《文心雕龙•吋序》)“情”一直是让人捉摸不透的。弗洛伊徳提出的精神分析批评,很大程度上是对人性研究的领域所进行的开拓。这种开拓是否具有普遍有效性呢?如果是有局限的,那么他又是在哪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呢?对精神分析批评派生出的理论又该如何对待呢?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历史语境的,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从当吋外在环境看,当时的历史条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人们的生存特征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焦虑和“畏”的状态。正如阿多尔诺在《文学笔记》中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如今都雇佣化了,本來这些关系像润滑油一样使人的特性能像机器一样平滑运转,整个世界普遍出现了异化和口我异化的现象,这一切都要求作家用语言去呼救”。弗洛伊德在从事精神治疗和研究时人性,他注意到有些病人能把发生在很久以前并早已忘掉的往事重述出来,还会伴有激动地情感表达。这使他认定人有无限的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另一方面,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当时西方崇尚唯理主义的实证哲学。而这股思潮导致理性和非理性、精神和肉体、理性与激情的割裂,从而成为刺激心理分析学的哲学冲动。同时,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在基本理论和理论阐释方式上都受到2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德国浪漫化的哲学思潮的影响。弗洛伊德依据当时布吕克的动力生理学,按照能量守恒原则将其改造为动力心理学,抓住人的能量之源(即原欲)这个支点来研究人格。但是,他的研究并不是让人们放弃理性,让非理性的能量泛滥。相反,他希望人们明白了人性存在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矛盾之后,能够有效地控制口己的本能,达到两者的妥协与平衡。“精神分析把人的自我探索推进到无意识的领域,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自有它一定的地位。这理论尽管谬误,但这探索本身是有意义的,它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深刻影响更不容忽视。”现在精神分析批评发展出症候式分析、社会一心理批评和原型批评等精神分析批评模式。但是,精神分析学说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我们不应该对其采取一概信以为真或一概排斥的态度,这都是不可取非科学的态度。而应该辩证的分析与采纳。首先,精神分析建立在自由联想的分析方式上,成为一种解释性的理论。虽然他的论述很严密,但难免使这种解释具有随意性而缺乏科学的实证性。而且其中有些重要命题(如恋母情结、自恋情结)都是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來论证和表述,这让人产生质疑,有些难以信服。其次,从其对无意识的界定可知,他将无意识局限在了个体无意识,而后来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则对无意识做了很好的补充,丰富了无意识的内容。并且他的无意识都是非理性的,这无疑产生一种情感和理性的决裂毕业论文格式。将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彻底的对立起來。但是,从人类学角度來看,“感性个体在刚脱离母体的那一瞬,蛊要欲能的超越性就开\n始建构需要欲能的其他定性,赋予个体以痛苦和无限的不可卜知性。需要欲能的超越性既意味着降生的偶然事件与个体历史的必然进程极不谐调的结合,同吋又意味着赋予个体以不可重复的价值生成的创造可能性。这就是属人的需要和属人的欲求机能。”这就是说具有独特人性的个体,这个具有“不可重复的价值生成的创造可能性”的价值实体,他的存在不止具有生物学上的意义人性,重耍的是具有人类学上的意义。个体的在不是为了欲求机能的满足而存在着,还应积极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让生命活得更有价值和尊严。弗洛伊德从本我出发,认为超我屮符合道德原则的诸如良心、理想、道德律令对生命本能的实现起到抑制作用,成了负性的机能,压抑生命欲望的元凶。使人处于一种焦虑紧张的状态。这和叔本华、尼采这些同时代的哲人一样,以一种悲观的眼光看世界,看不到人性中积极地一面。每一个生命实体的“诞生就意味着以微薄的感性血肉之躯去担当人世的悲欢,承负起趋于神性的超越。”所以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让自己的良心、理想、道德以追求真实的真善美为旨归,不为虚妄的历史目的而迷失白我。弗洛伊徳的精神分析理论作为20世纪西方众多思潮中一种,对文学及其理论的研究影响是巨大的。弗洛伊徳将精神分析学用到解释美学问题上,主要是试图解释文艺的心理起源和文艺创作的心理动机。它开创了新的广阔的研究视野和理论维度,对文学领域中的一些传统问题提出了一些崭新而独特的见解,如果将这些观点与同时代和后来的文艺思潮联系起来考察,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会对我们许多永恒的话题提供新的具有启示性的解释和补充。同时,弗洛伊徳学说对文艺创作影响也很大。本世纪以来兴起的现代创作流派都受其影响,从创作内容到创作方式上都有很大的转型。诸如法国新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以描写幻觉、梦境、下意识活动为內容,注重心理生活描写,展示灵魂深处的真实。无疑给文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也给文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参考文献:【1】弗洛伊德著,罗生译,《梦的解析》,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2】阿尔伯特•莫德尔著,刘文荣译,《文学中的色情动机》,文汇出版社,2006年版;[3]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三联书店出版J986年版;【4】刘小枫,《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997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