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学案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基础学案6

第六章美学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问题的价值研究。美学的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审美哲学和艺术哲学。前者主要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研究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等问题(它的较早的历史形式更多地集中于讨论美的概念的问题);后者则较多地关注诸如艺术的定义、艺术作品的美学特质,以及艺术理论的美学建构等。第一节美学总论一•审美体验少审美判断“审美”一词,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上的审美概念,是指人在欣赏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时所感受到的一种经验;至于狭义上的审美一词,则通常'被认为与审美体验是同一回事,即是可以互换使用的一个专门美学名词。1.审美体验(1)何谓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指审美活动中人的精神通过感官而与客体形式或结构Z间建立起來的某种愉悦性欣赏联系。从体验的角度谈论的人的审美,在通常情况下,主要谈的就是人通过自己的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美的感受。(2)两种不同的审美体验定义。“内容倾向型“定义通过美的属性来定义审美体验,把审美体验看作是体验什么,或者说是对什么东西的体验。也就是说,从体验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倾向获得的东西这一点來定义审美体验。按照这种观点,进入人的审美体验的外物属性,是指一个自然物或一件艺术殆的表现属性和它的形式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影响倾向型”定义则把人的审美体验•他的注意力受到的吸引联系起来,把审美体验看作归根到底是意识对象对人的意识产牛•的某种注意力吸引和由此引起的沉思。相对于内容倾向型定义,影响倾向型定义是一种更能体现人即审美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定义。2.审美判断(1)审美判断是指在一定的审美活动中,一个人所作的关于某个事物美的判断。(2)审美判断的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要有判断的条件,即引起感觉反应的条件。第二个特点是,它不受规则的约束,规则对人的审美判断不发生作用。(2)审美兴趣是审美判断的前提。3.审美态度(1)所谓审美态度,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在自己的审美活动中表现出來的由一定审美判断决定的审美趋向。(2)市美态度的性质。康德坚持把审美态度看作是受人的审美判断驱使的一种无利害性注意力趋向,是一个与人的美感相联系的范畴。(3)审美体验是一个由各种特殊的、非认知的和非实践的态度和立场组合而成的整体。二•客观论与主观论1.客观论(1)何谓客观论?它相信,从根木上说,事物的美是由客体自身的属性决定的,是一种与主体意识无关的东西。按照这种观点,一朵花是美的,在于它本来就是美的,而后我们才感觉到美。美少我们的感觉无关。(2)审美客观论在历史上是理性主义美学的主要表现形式。理性主义之所以把美的性\n质看作是一种客观性的东西,是在于它把人的认识看作是先大的、与生俱來的、依存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觉经验的。(3)尽管客观论者都不否认事物的局性决定美的性质,但在有关这种属性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上,则存在着很大的理解上的不同。1.主观论(1)何谓主观论?它坚持,美从根木上说是一个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概念;美不是起源于事物的属性而是起源于人的心灵;只有人对对象或客体的感觉和经验才有所谓美的问题。(2)审美主观论的理论基础是主观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的根本特点,是把人的心灵视为某种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性的感觉经验的集合体。在有关美的性质的理解问题上,它倾向于把美看作是人心灵屮被与客体的某种可知觉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不充分的感觉观念。(3)休谟的主观经验主义美学观:美并不是事物自身的一种属性,它仅仅是在我们凝视事物或对事物进行沉思的时候才存在的一种东西。2.主观与美近代以來,客观论的美学观点受到了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美学主观论的激烈批评和质疑。主观论者提出的一些关于美的主观性的论证直接触及了客观论的理论要害,从根本上动摇了客观论的理论皋础,使主观论一跃而成为美学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以下是主观论关于美是主观的三个主要论证:(1)主观性论证。美并不取决于物而取决于心,是人的知觉使一事物成为美。(2)相对性论证。审美判断从根木上说,是一个属于个人审美趣味和情感偏好的范畴,不可能在具冇不同历史、文化和生活背景的个人Z间建立起共同的判断标准。(3)非认知性论证。审美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体感受性的体验活动,不能把它等同于人类追求客观真理的认知活动。三.美学源流(略)第二节艺术哲学艺术哲学是对艺术的维度和定义、艺术作品的美学特质,以及艺术理论的美学建构等与艺术有关的内容进行专门研究的学问。一、艺术与美学1•审美特性(1)何谓审美特性?是指一种有可能给人提供更多的感受性,能够更好和更有效地锻炼和发展人的鉴赏力和识别力的东西。(2)不同类型的审美特性:-•种是表现性的,即与审美主体联系在一起的;另一•种是非表现性、非人化的,即不与主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3)审美特性大量的是与人的知觉联系在一起的,带冇明显的知觉性的特点。(4)审美特性是第三层级的特性,即反应•独立型特性。它既依赖于作为它的基础的第一层级的物理属性和笫二层级的知觉属性同时乂独立于它们。2.艺术本体(1)艺术木体是指使艺术作品区别于物理事物,并且也使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札I互区别开来的东西。(2)艺术本体论问题是指艺术作品Z为艺术作品的基础和根据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即\n把一件艺术作品与其他的艺术作品相互区别开來,并且能够把它解释为是一个有着自身统一性的具休的、个别的东西的标准的问题。(3)艺术木体论的问题一直是历史上的美学家最为关心的重要理论问题Z-o3•艺术诠释(1)诠释是旨在识别一件作品的意义的批评活动的功能。(2)在艺术哲学中,文本阅读所引起的诠释问题主耍有两个:①作者的传记资料能否成为赞成或反对一种给定的诠解的合法证据?就其所引起的问题而言,上要是“动机论”与“非动机论”的对立问题。②当我们谈到某种诠释的时候,是否就应该把这种诠释看作是关于作品的惟一正确诠释?就其所引起的问题而言,主要是“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对立间题。(3)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分歧,不过是动机论与非动机论的对立在另一个方向上的表达而已。二、艺术表现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西方艺术哲学一直把表现看作是艺术的一个最根木的特点。这种观点支配着西方艺术的历史发展,并「L在我们今日所称的艺术的现代系统的形成小起到了垂要的作用。1.模仿(1)已知的西方哲学中最早的艺术理论,-•般认为,是由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建立的。(2)不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徳,引起他们特殊兴趣的艺术形式,普遍被认为是戏剧,而戏剧的本质是模仿。(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而认为,各种的艺术形式,都可以被归类到模仿或再现的艺术的范畴。2.表现(1)现代艺术对模仿是艺术本质的观念发起挑战。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最早表现出摆脱这一传统模式的倾向。立体派、行为派和抽象派等新美术流派先后崛起,互为呼应,从不同方向上推动和加快了这一背离的趋势和过程,使得非认知的表现方式最终在二十世纪绘呦领域屮占据了主导地位。(2)现代艺术Z所以有能力挑战艺术的传统模仿理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它的作品向我们显示了,它们不是按照传统的模仿原则创作出来的,它们与模仿无涉。例如,抽彖派绘画的特点就表明,实际上存在着某种纯粹的视觉艺术,这种视觉艺术的特点并不是模仿。(3)现代艺术更多地使用“表现”这个概念来取代多少已经显得过时的“模仿”概念。所谓“表现”,是指用一个东西来代表另外一个东西,而这种代表也得到了观者的认可。3.意义无论模仿理论还是表现理论,作为一种艺术理论來说,远不能说是成功的。它们既没有捉供给我们一种一•般的艺术理论,也没有帮助我们揭示出所有艺术作品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美学家转而尝试运用“意义”这一概念来解决这一扰人的难题。(1)所谓“意义”是指,一个事物要想被当作一件艺术作品来看待,只有在它向人们传达了某种含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2)判断把“意义”理论作为一种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来坚持是否适当,一个基本的方式,就是看它在分析一些复杂的现代艺术作吊问题上是否有效。(3)现代艺术的最突出的-个风格,就是它的现成性和对对象的再现。而这,就是对“意义“的发现。\n三、艺术表达十八世纪发端的浪漫主义把基本的价值朋标置于自我以及他本身的休验之上,由此而开辟了艺术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从那时以来,艺术哲学中使用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所谓“表达覽1.表达(1)艺术哲学意义上的表达概念是指:一个东西是艺术作品,当,仅当它通过线条、形状、颜色、声音、行为和语词等向观众传递了自我的某种动机、意愿、悄感、体验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2)严格意义上的表达概念同吋包含“寓情苗『移情”这两个特点,而非严格意义的表达概念则只强调“寓情”的作用。前者是艺术哲学追求的理想表达概念,而后者则是一•种偏重定义实效性的表达概念。(2)表达理论比之表现理论的优势之处:比表现理论具有更人的包容性。它不仅更适合于容纳近代浪漫主义运动诞生以来新出现并获得巨大成功的现代派艺术风格,而且也能够涵盖传统艺术哲学理论涉及探讨的那些内容。2.指示(1)指示是象征的一般形式,但它乂不同于表现。表现涉及的是人、地点、事物、事件和客体,而指示涉及的则是属性。(2)拥冇相关的属性是指示的一种必要条件:除非X拥冇Y的属性,否则X不能够成为Y的一个样品。(3)指示可以定义为:一个东西拥有另外一个(一•类)东西的属性,并且它与另外一个(一类)东西发生联系时所起的彖征作用。3.隐喻(1)隐喻是用来指示隐藏在字面意思后面的艺术作品所具冇的某种属人特性的概念。(2)隐喻的三个要素:关联、拥有和隐喻。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它们的关系的话,那就是:X表达Y,当,仅当(1)X与Y有关,和(2)X拥有Y,和(3)隐喻意义上的。把这个公式转变为日常语言,它的意思就是:表达是关联加上隐喻意义上的拥有。(2)隐喻式拥有是一个专属于艺术哲学的概念,它是用来意指艺术作品拥有某些字面上讲的特性,如音调和音速等,从而把观众引导到预先为它们设计或安排好的一些合适的隐喻性场景中。第三节艺术理论艺术理论是指讨论与对艺术的具体理解问题有关,并寻求对这些问题作出艺术哲学意义上的阐禅和冋答的理论。一艺术定义1.家族相似论所谓家族相似,是指像一个家族屮的各个成员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但他们决不会祁在某一点上表现出完全相同,尽管一些艺术作站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但它们并不共同享冇某个可观察到的因而是无差别的特点,当然更不用说是起支配地位的特点了。所以,人们不要企望能找到菜种对所有艺术形式都普遍适用的艺术定义。2.惯例论所谓惯例论,是指某些东西所以被作为艺术作品来看待,是因为它们在一整套惯例或称制度系统的联系屮占据了一定位置的缘故。换句话说,在我们的社会屮,有一些人或团体有能力通过一种简单的命名性行为,即可以采取把某些东西叫做“艺术'啲形式,来把它\n们从某种人工制作的东西转变为艺术作品,就象我们在出版、展览和表演等行业中经常看到的那样。1.意义形式论所谓意义形式论,是一种把艺术判断看作是自足自律,不受口常情感影响,与一切伦理和社会方血的关切无关的,纯粹用于表达意义的形式性的东西的观点。意义形式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结构的不同部分,即它的性质不同的特点之间的一•种确定联系,而并不关乎它的主题或内容。那么,这种艺术作品就将被我们这种定义艺术的方式所排除。(2)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另外一些人人那里,被看作是质料与样式的关系,即把内容说成是组成艺术作品的无论什么,而形式则是这些东西的被组织起来的方式。它的问题在于,我们关于一部艺术作詁的形式概念要受关于该作品的内容概念的制约。而在知道被组织的东西是什么以前,它的纽织样式将不可能被确定。(3)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语言哲学家那里,表现为把内容术语限制在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东西上,希望以此来解决形式与内容不能相容的矛盾。但是,通过表现来连接形式少内容,有可能变得过分突出它们的区别而反过来掩盖了它们的联系。2.形式与功能(1)功能性意味着在谈到艺术形式时,我们并不需要列出一部作站中所包含的所有关系,而只要选出作品中那些能够体现观点或促进作品创作意图实现的要索和关系就够了。(2)用功能性的眼光来看待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把艺术形式解释为是能够使作品的意义和目的得到提升和实现的东西。毎一个形式要素,都应被看作是一个用作达到作品意图和冃的的手段的要素。(3)由于艺术形式担负着提升或实现作品的目的和意图的功能,因此,形式选择对于艺术作品预设的那些意图和冃的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形式选择,是指作品中那些被用来达到它的意图和冃的的要素和关系,按照能够最好地实现它们的功能的方式所做的组合。3.形式与欣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