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王寅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_体验哲学
2002年3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Mar.2002第34卷 第2期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Vol.34No.2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苏州大学 王 寅 提要: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中心内容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是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也是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认知基础。认知语言学是对乔姆斯基革命的一场革命。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体验哲学、象似性、认知科学[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0429(2002)02-008228 在西方哲学研究中一直贯穿着感性与理两者兼而有之时,他们都斩钉截铁地说,他们是性、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的争论,这种对立观点经验主义者(empiricist)。当笔者问Lakoff教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在语言研究中,也反映在语这同一个问题时,他则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言研究两种对立的研究方法上:一种是通过可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也不是理性主义,而是另2观察到的语言用法从外部对语言进行研究;另外一种全新的哲学理论———“体验哲学”。笔一种是把语言看作人的天赋才能的一部分,看者接着问Lakoff教授:体验哲学是不是介于经作人类理性的表现,从人类心智内部研究语言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者之间的,或是两者兼(参见Robins1997:145)。传统语文学、对比语而有之的理论?他也给予否定回答。读完他与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主要基于经Johnson合著的《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验主义哲学观,而普遍语法、思辩语法、转换生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PhilosophyintheFlesh成语法则主要基于唯理主义。—TheEmbodiedMindandItsChallengetoWestern当前流行的认知语言学是以身体经验为基Thought,以下简称《体验哲学》)这本书之后,我础来研究人类的心智和认知,既具有经验主义们就知道他所倡导的体验哲学在很多方面的确的成分,又具有理性主义的成分。因此,国内学不同于这两个传统哲学流派,而自有新论,是一者在论述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时,说法不一,种前所未有的哲学理论,确实是对西方传统哲有的学者强调其经验性,也有的学者侧重其理学的一个有力挑战。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性主义倾向,还有学者认为是两者兼而有之,因观点,体验哲学是第二代认知科学,也是认知语为很多哲学家就曾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言学的哲学基础,下面对此作一简要介绍。1究。一、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这种分歧在国外也同样存在。笔者去年采访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教授和他Lakoff在1987年的《女人、火和危险事物》的博士生AnneSumnicht女士时,问起认知语言中就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那时他用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或是的术语为Experientialism,又叫ExperientialReal2·82·\n王 寅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ism,theExperientalistView,Non-objectivism;尽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只管他也用到了embodiment这个词,但并没有将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概念是通过体验(em23其用作哲学术语。1980年Lakoff与Johnson合bodiment),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作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又于1999年得到的。”我们可以想像,我们的祖先从认识空出版了一本惊世著作《体验哲学》,尖锐地批判间和自己开始认识世界,因此空间概念和身体了在西方流行了多年的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的部位是我们形成若干抽象概念的两个主要基传统哲学观,如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二元论、天础,它们成为人类原始思维的出发点,也是人类赋论等,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体验哲最重要的隐喻源。因此祖先的思维具有“体认”学(EmbodiedPhilosophy,PhilosophyintheFlesh,特征,常把人的身体和经验作为衡量周围世界4EmbodiedRealism,thePhilosophyofEmbodiedRe2的标准。人们在经验和行为中形成了概念和alism,同义术语还有:anEmpiricallyResponsible范畴,语义与此同时形成。这就形成了认知语Philosophy,theEmbodiedCognitionTheory,其基言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在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本思想相当于莱氏1987年的术语Experiential2认知和概念这一中间层次,如果不依靠认知结ism,ExperientialRealism)。体验哲学被认为是构和范畴知识,就无法接近现实。因此,反映在一种新理论,与英美分析哲学和乔氏基于混合语言中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而人类哲学的心智观针锋相对,也是对Putnam(普特心智又是身体经验的产物。南)提出的内部现实主义(InternalRealism)的一他们还认为,大部分抽象概念都通过隐喻个发展,从而彻底改变了西方哲学的观点,对西建构,它们不是自治的,不可能独立于身体的心方传统思想是一个巨大挑战,对哲学、认知科学智能力,而是基于身体经验。以及认知语言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第一代心智的体验观彻底批判了笛卡儿和乔氏的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被视为认知语言“心智与身体分离”的二元论:心智和推理基于学的哲学基础。身体经验,概念通过身体经验而获得意义,它们在英语中,Empiricism和Experientialism有不是纯心智的,也不是一种独立于身体的先天不同含义,前者往往是指16—18世纪西方哲学能力,但也不是纯客观的“主体—客体”二分法,史上的一个流派,后者是指20世纪末Lakoff和不能成立。非体验性现实论(DisembodiedReal2Johnson等学者的体验哲学,倘若这两个术语都ism,又叫ExternalRealism)在客体和主体之间制译为“经验主义”,就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笔者造了一道无法填补的鸿沟。两者一旦分离,对主张将Experientialism替换为EmbodiedPhiloso2于客观现实的了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通过物phy,译为:体验哲学。该理论主要包括三项基体本身来了解,要么通过能被多数人理解的共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有的有意识结构来了解,心智的体验观认为这的隐喻性。两种方法都错误。人类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互相作用来与世界相连,我们整天生活在客观世11心智的体验性界中,无法与其分离。使得认知、心智、知识成心智的体验性认为:我们的范畴、概念、推为可能的只能是我们的身体经验,是想像力,而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绝不是什么超验。而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所形成,特别是由我们意义基于感知,感知基于生理构造,认知结的感觉运动系统所形成。我们大部分推理的最构和感知机制密切相联。人类因自身的生理构基本形式依赖于空间关系概念,身体、大脑与环造用特殊的方法来感知世间万物,理解其间的境的互动,提供了日常推理的认知基础。各种关系,因此概念和意义是一种基于身体经Lakoff&Johnson(1999:497)指出“概念是: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大脑·83·\n2002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2期与客观世界互动的结果,它们通过体验而固定传统的分析哲学和形式主义哲学认为概念下来,决非基于符号;思维和推理也基于体验,都是非隐喻性的,可通过弗雷格的系统意义决非基于符号运算。意义通过身体经验和大脑(sense)来确立,或通过抽象符号与独立于心智而产生,而不是通过符号与世界的连接产生,也的世界之间纯粹的、客观的关系来确定。而思不是通过模型理论产生,这就与基于客观主义维的隐喻观对这一传统哲学观提出了尖锐的批的真值对应论、真值条件论针锋相对。判,Lakoff&Johnson(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我国古人认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隐喻》一书中对其作了详细论述,国内也有较多反映了我们祖先认识和描写事物的一个基本原论述,此处不再多说。下面重点论述隐喻思维则,与西方的体认观有异曲同工之处。近来戴的哲学启示:浩一(1989)还根据体验观提出一个全新的观1)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Lakoff&John2点:可用人类的基本感知能力,尤其是空间和son1999:468),我们日常经验中的相关性不可时间方面的感知能力来解释汉语的语法结构。避免地会引导我们获得基本隐喻,它是身体、经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只能通过体验获得意21认知的无意识性义,这样就把主观判断与感觉运动经验连接起认知的无意识性是指对我们心智中的所思来。我们能自动和无意识地获得这些思维隐喻所想没有直接的知觉,我们即使理解一个简单模式,而且一定要利用隐喻进行思维。隐喻的的话语也需要涉及许多认知运作程序和神经加体验性说明它们不可能是任意的。工过程,分析如此复杂,令人难以置信,是人无2)隐喻使得大部分抽象思维成为可能,它法觉察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神经加工是不可避免的,是我们最伟大的智力之一。如过程无法被意识到,大部分推理也不能被意识在TimeIsMoney的隐喻中,时间本身不是钱,也到。语言的习得也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不是常规意义的自然资源,它通过隐喻被概念人类的范畴根据原型进行概念化,每一个化成像钱一样的资源,可被浪费、节省、理智地原型就是一个神经结构,它能使我们进行与此花或进行预算,甚至被偷窃。范畴相关的推理和想像。基于原型的推理十分3)隐喻的基本作用是从始源域将推理类常见,但不为我们所意识,占据了实际推理的很型影射到目的域,大部分推理属隐喻性。隐喻大比例。性的推理使得抽象的科学论述成为可能,哲学因此,体验哲学认为大部分认知和推理是也基于隐喻。哲学运用相对少量的隐喻形成了无意识的,它决定了全部知觉思维的结构。没统一的核心理论,如毕达哥拉斯运用了“存在是有这种无意识思维,就没有有意识思维。传统数”的隐喻,他就将数学中的本体映射到了一般英美分析哲学认为所有思维都是有意识的,通的存在之上。笛卡儿运用了“理解是看见”的隐5过先于经验的反思就能完全知晓,体验哲学认喻,将视觉域的推理类型映射到了心智域和思为这办不到。维域。因此,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思维,31思维的隐喻性以及哲学中无处不在,不用隐喻来思考经验和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不是概念性的,而仅推理,是很难想象的。隐喻不是伟大诗人的创是词语的用法,而且是其非常规性用法,不适合新,而是人类正常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人类所有日常言语,仅适合于修辞和诗歌。对隐喻的理思维的特征,普遍存在于全世界的文化和语言解是基于“相似性”,即相似于外部世界某一客之中。正是隐喻,使得我们能够正确理解抽象观特征。亚氏完全忽视了隐喻的巨大认知作概念域;正是隐喻,将我们的知识扩展到了新用。的领域;正是隐喻,把哲学中的理论连接起来·84·\n王 寅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赋予其巨大的解以综合,形成了一种混合哲学,构成了他的语言释力,使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倘若学基础,与第一代认知科学的观点基本一致。剔除隐喻性思维,剩下的骨架概念就会太贫瘠,第二代认知科学(theSecond-generationCog2我们就无法进行日常实质性的推理。哲学理论nitiveScience)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体验哲都运用了隐喻性思维,因此隐喻不是哲学研究学为基础,对第一代认知科学提出了尖锐有力的障碍物,而是使得哲学形成理论体系的“宝的批判,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挑战,坚决反对分析贝”。剔除隐喻,就是剔除哲学;没有隐喻,哲哲学的基本观点、认知心理学的符号加工假说学家就不可能进行深奥的推理;或者说,没有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中的先验哲学假设。其主要隐喻就没有哲学(Thereisnophilosophywithout观点是:概念、范畴、心智来自身体经验,具有metaphor.)(Lakoff&Johnson1999:543)。体验性;认知具有无意识性;思维具有隐喻性。核心观点是“基于身体经验(embodiment)”,二、体验哲学是划分第一代与第二代认知科学推理、语言、句法都不是自治的,意义与我们在的分水岭世界上所发挥的有意义的功能相关,是通过身Lakoff和Johnson将认知科学划分为两大体和想象力获得的,这与第一代认知科学所倡派: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导的客观主义语义学形成了鲜明对比。第一代认知科学(theFirst-generationCogni2体验哲学是第一代认知科学与第二代认知tiveScience)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认知科学的分水岭,两者的划分具有深远意义,能使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生成语法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认知科学理论,不至于将其渐成主流,计算机被运用于智能研究。这一代间的不同流派混为一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认知科学是基于传统的英美分析哲学(形式主点与第二代认知科学一致。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和先验哲学,接受了其三、体验哲学是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认知基础中许多主要观点,如客观主义、形式主义、符号主义、认知主义、二元论、非隐喻性推理等。他关于语言中形式与意义之间是否存在理据6们认为范畴、特征、关系等是客观存在的,独立性,争论已久,笔者将两种观点的争论史大致于人的意识,与人的身体经验、神经系统、主观划分为三个阶段:1)两论相持时期(古希腊时因素无关。人类的心智和意义仅是外部世界的期至19世纪末);2)索绪尔时期(20世纪初至内部表征,仅对自然作出客观的、镜像的反映,60年代),任意说暂占上风;3)后索绪尔时期推理具有非隐喻性。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形(20世纪60年代以来)象似说日渐风行。式逻辑、生成语言学将其发展为:心智的主要自索绪尔于1916年发表《普通语言学教特征可用形式化的方法来描写,用形式符号来程》以来,任意说几乎一统天下,许多语言学家表征;思维仅是对抽象符号的机械运作,可根一直将这条原则视为语言学的基石。但皮尔斯据形式规则对这些符号进行运算,而这些符号提出了符号三分法,他于19世纪末(参见1940本身就像计算机语言一样,是无意义的。他们年Buchler编写的《皮尔斯哲学》)就指出“每种:还将感知(perception)与概念(conception)分开,语言的句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具有合乎认为人类的推理能力独立于感知能力和身体运逻辑的象似性。”但终因结构主义思潮在20世动,主张推理是一种自治的能力,同时还认为语纪前半叶处于称霸时期,这种观点未能引起人言是自治的、句法也是自治的,它们都与身体经们的注意。自60年代以来,Jakobson(1965),验无关,这样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也就顺理成Greenberg(1966),Chafe(1970),Bolinger章了。(1977),Dixon(1982),Verhaar(1985),Slobin乔姆斯基将笛卡儿哲学和形式主义哲学加(1981,1985),Lakoff(1987,1999),Langacker·85·\n2002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2期(1987,1991),GivÕn(1989,1990),Wierzbicka具有隐喻性质。Derrida(1982)指出:哪里有文(1988),Taylor(1989,1993,1994)等对象似说字,哪里就有隐喻。而所有隐喻都是有理据的,作出了肯定性的论述。JohnHaiman于1980和例如attraction,electricity,magnetism等词能用1983年发表了两篇论文,1985年又出版了两本在“love”的隐喻中,绝不是任意的,它们起因于书:《自然句法》和《句法象似性》。象似性成为“物理力”这个始源域中词的意义和一般概念隐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是认知语喻“LoveIsAPhysicalForce”。言学的中心内容之一。3)语言中绝大部分词是多义的,其中心意早期的任意说主要基于词的平面,并且主义可能是任意的,而非中心意义则是有理据的要是就意义和语音之间的关系作出的(就是这(主要是通过隐喻延伸而来),但不一定都能被一点也值得怀疑),但当代象似性研究是基于语预测出来。言的各个层面研究得出的结论,从词语的音、形4)语言符号的顺序与实际动作的顺序在平面发展到句法平面、篇章平面、语用平面,同很多语言中都有对应关系,如汉语句子“他走进时还对各种体裁进行分析:各类文学作品、广来笑着对我说了声谢谢”,则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告等。通过全面调查、分析和论证,可知在语言序排列组合而成。Lakoff&Johnson(1999:465)符号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普遍存在着象似性认为:根据距离象似性原理,越是本质性的形现象。容词越是靠近被其修饰的中心名词,如英语中:导致语言符号任意说的原因有很多,从哲thebeautifulbigoldredwoodenhouse,由于wooden学上讲主要是基于心智与身体相分离的二元对于house来说是最本质的,因此最靠近中心论,这就势必要得出意义与身体相脱离(disem2名词house。而beautiful纯粹是主观性的,因此bodiment)的结论。意义一旦与身体经验无关,置于该名词词组的最前面。Old对于房子来说也就与符号无关,符号丧失了理据性,任意说在既不是本质的(因为房子不可能一开始就是old所难免。否定隐喻的认知作用也与象似性理论的),也不是纯粹主观的(因为它与某一时间标背道而驰。实际上大部分语言符号在某种程度准相关),因此比beautiful更靠近中心名词,比上是有理据的。wooden更远离中心名词。Red不完全是本质性1)英语中91%以上的词具有理据性的(因为你可以将房子重新油漆成其它颜色),(Householder,参见杜文礼:1996)。Lakoff&但比old更加本质,因为old纯粹取决于相对于Johnson(1999:464)曾以refrigerator为例进行分建房时间的讲话时间。至于物理特性“big”比析,该词是由词素re-frig-er-at-or构成的,每个词beautiful的主观性要小,但比old主观性要大,素都有一个意义,它们都对整个词的意义起到因为big的标准比old的标准更加主观。一定的构成作用,如果将它们组合起来,则可预5)语言中还存在许多拟声词,联觉系列词测出其义为:使东西再次变冷的事物,当然全(phonaestheticseries);语气、语速、语调等都与词比各要素组合得出的意义会多些或少些,但一定的意义相关。象形文字、表意文字中的象可见该词的意义相对于词素的意义绝不是任意似性十分普遍;句法中除上述所说的距离象似的。一般说来,构成派生词的词素对大部分派性,还有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生词的意义都是有理据的,但不一定完全可预话题象似性、句式象似性等现象(参见Haiman测。1980,1985;沈家煊1993;王寅1999)。2)Richards(1936)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象似性与任意性既互相对立,也互有联系,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这对矛盾伴随在整个语言喻,我们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中就会出发展过程之中。处于两极的语言不存在,一定现一个隐喻。Ortony(1979)认为:所有语言都是位于两者之间,因此语言符号既有象似的一·86·\n王 寅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面,又有任意的一面。有的语言象似性程度高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流行于当时一点,有的低一点;有的在某一层面上象似度知识界的英美分析哲学,主要观点是经验主义比另一语言要高。语言象似性程度也是随着不(Empiricism)、逻辑实证主义;心理学基础是行同历史阶段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今认知语言学为主义。以乔姆斯基为首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者一般认为:就整体而言,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哲学基础是基于笛卡儿哲学(主要是二元论、天是主要现象。赋论)和形式主义哲学之上的一种混合哲学,心语言符号象似性对流行了近一个世纪的理学基础是心智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乔氏“任意说”既是最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有力的补语言理论还都坚持客观主义认知观(objective充。说是“挑战”,是因为索绪尔过分强调任意cognition)。这两大学派的基本观点与第一代认性,将其视为“头等重要的”“第一个原则”“支,知科学大致相通。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说是“补充”,是因为而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索绪尔也承认语言不是完全任意的“符号可能,心理学基础是基于身体经验的心智主义和建构是相对可以论证的”。象似性的研究和发展是论,神经学基础是连通论。认知语言学不是反对一些传统语言观的有力批判,为语言学开辟对乔姆斯基的心智主义,而是反对把语言视为了一个新领域。自治的系统,天赋的能力。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体验哲学、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促使我语言不是一个自治的系统,它是客观现实、身体们重新认识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经验、人类认知、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四、认知语言学是对乔姆斯基革命的一场革命才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他们还强调意转换生成学派在50年代为语言描写转向义的重要性,并认为语言的意义不限于语言内语言解释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从而导致了语容,而来源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来源于言学界的一场革命。当代语言学研究从此进入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认知语言学家与转换生了“认知时代”“心智研究”渐成主流。认知语,成语言学家尽管都研究心智,但与乔氏走上了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都反对“物理主义一行完全不同的方向,难怪Lakoff教授说:Weare为主义”的语言观,主张研究人的心智,研究人thecounter-revolutionariestotheChomskyanRevo28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策略,都认为可通过研究语lution.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与第二代认知7言来了解人类的心智,但对于心智的来源、表科学相通。现将以乔氏为代表的转换生成学派征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根本与认知语言学派之间的主要分歧列表小结如的分歧,两者的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也不同。下:TG语言学认知语言学11哲学基础混合哲学(笛卡儿哲学+形式主义)体验哲学反对行为主义,提倡心智主义基于经验的心智主义,互动21心理学基础天赋论,符号论建构论,连通论语言是一个自治的系统,原则上独立于其它不是,须参照认知过程,具有体验性,是人的31语言自治性知识和认知技能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句法是语言的一个自治系统,以形式特征为不是,具有体验性,与语义、词汇密不可分。41句法自治性基础以语义特征为基础·87·\n2002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2期51语义与客观主语义可用客观主义的真值对应论和真值条非客观主义;语义不仅反映客观现实,还跟义件论来描写人的主观认知密切相关,是主客观互动的61形式/功能形式主义功能主义生成性先于概括性。语言为一个抽象的符概括性先于生成性。概括的承诺(寻求一般71优先性号系统,须找出其后有限的形式规则原则)、认知的承诺(探索认知规律)981普遍性普遍语法语法结构、语义结构因语言而有较大差异将自然语言视为认知关系的客体自然语言是主客体之间的中间环节91语言与认知对语言知识感兴趣,并研究语言知识是如何通过语言对世界知识感兴趣,研究自然语言获得的对世界知识有何作用GivÕn(1990:967)更倾向于把意义与形式之间有对应关系注 释的现象都视为“象似”,因此iconicity的所指范围较宽,基本等于理据性。IvonFÕnagy(1999)也将象似性视作理据性(i211哲学界亦有不少学者试图将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两大学派conicity,ie,motivation;motivated=iconic)。HansHeinrich的观点进行综合,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既有Meier(1999:139)也认为:natural,i.e.motivated,iconic,与经验主义(感觉经验是我们知识的出发点)的成分,又有理此相对的是:arbitrary,conventional,non-motivated。Müller性主义(自我具有天赋的结构)的成分。法国认知语言学家(1999:393)将non-arbitraristmodel等同于iconicistmodel。FrancoisRastier于1991年出版《语义学与认知研究》,提出了Tabakowska(1999:409)说“:Motivation,understoodasanon-ar2“经验的唯理主义”理论。美国著名神经认知语言学家Sid2bitraryrelationbetweenformandcontent,underliesthetypeofi2neyLamb则认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互补的。德裔美籍conicity...”这句话包括了两层意思:1)将“理据”和“非任哲学家Carnap还力图综合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法,把意性”等同视之;2)理据性为象似性的基础。感官经验作为出发点,以数理逻辑作为理性的整合手段,构造出人类的知识系统。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Husserl)认71这就是人们有时为什么把转换生成学派也划归认知语言学的原因。为:语言不仅有其生理的、心理的和文化史的基础,而且有其先验的基础。后者涉及意义的本质形式及其组合和变化812000年7月笔者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访问时,世界著名的先验法则。加拿大心理学家DonaldHebb认为:人类的语认知语言学家Lakoff教授所说。言既有先天遗传,又有后天经验。婴儿在出生时就对人类91Wierzbicka(1988:14)提出了“种族语法(Ethno-grammar)”的语言的声音模式具有特殊敏感性,脑中具有接受、理解和形观点,认为:不同语法体系中的差异表明了不同语义系统成言语的特殊机制。但要使这种结构产生言语功能,还需的差异。戴浩一(1989/叶蜚声1990)认为:不同的文化有不要经验的作用。同的语义,从而也有不同的语法结构。他采取了一种语义2.笔者拟将PhilosophyintheFlesh,EmbodiedPhilosophy译为的相对主义观点。“体验哲学”。主要参考文献31Lakoff(1987:267)指出“经验现实论:(ExperientialRealism)应根据embodiment来描写意义”,并对embodiment作了解释:Bolinger,1977.MeaningandForm[M].London:Long2ourcollectivebiologicalcapacitiesandourphysicalandsocialex2man.periencesasbeingsfunctioninginourenvironment.Chafe,L.1970.MeaningandtheStructureofLanguage41古希腊哲学家Protagoras(普罗塔哥拉,约前485—约前410)[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有一著名格言:人是万物的尺度(ManisthemeasureofallDerrida,J.1982.MarginsofPhilosophy[M].Chicago:things)。心理学家指出:人类中心和拟人论在人类对时空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的感知和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见H.Clark:1973;Dixon,R.M.W.1982.WhereHaveAlltheAdjectivesGone?Miller&Johnson-Laird:1976)。[M].Berlin:WalterdeGruyter.51笛卡儿理论用“UnderstandingIsSeeing”的隐喻,其中还包含了次要隐喻:IdeasAreObjects;ReasonIsLight;KnowersAreGivÕn:T.1989.Mind,CodeandContext[M].Hillsadale,Seers;IntelligenceIsVisualAcuity等。NJ:AcademicPress.61目前,很多学者已将象似性与理据性这两个术语等同视之。GivÕn:T.1990.Syntax:AFunctional-TypologicalIntroduc2·88·\n王 寅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tion[M].Vol.2.Amsterdam:Benjamins.Richards,I.A.1936.ThePhilosophyofRhetoric[M].NewHaiman,J.1980.TheIconicityofgrammar:IsomorphismYork:OUP.andmotivation[J].Language56.Robins,R.H.1979.AShortHistoryofLinguistics[M].Haiman,J.1983.Iconicandeconomicmotivation[J].London:Longman.Language59.Slobin,D.I.1981.TheoriginsofgrammaticalencodingofHaiman,J.1985a.NaturalSyntax[M].Cambridge:CUP.events[A].InW.Deutsch(ed.).TheChild’sCon2Haiman,J.(ed.).1985b.IconicityinSyntax[C].Ams2structionofLanguage[C].London:AcademicPress.terdam:Benjamins.Slobin,D.I.1985.Thechildaslinguisticicon-maker[A].Greenberg,J.H.1966.Someuniversalsofgrammar,withInJ.Haiman(ed.).IconicityinSyntax[C].Amster2particularreferencetotheorderofmeaningfulelementsdam:Benjamins.[A].InH.Greenberg.(ed.).UniversalsofLanguageTaylor,J.1989.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nd[C].(2Edition.)73-113.Cambridge,Mass:MITLinguisticTheory[M].Oxford:OUP.Press.Taylor,J.1993.SomepedagogicalimplicationsofcognitiveJakobson,R.1965.QuestfortheEssenceofLanguage[M].linguistics[A].InR.A.Geiger&B.Budzka-OstynDiogenes.(eds.).ConceptualizationsandMentalProcessinginLakoff,G.1987.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Language[C].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M].ChicagoVerhaar,J.W.M.1985.Oniconicityandhierarchy[J].andLondon:UniversityofChicagoPress.StudiesinLanguage1985.9.Lakoff,G.&M.Johnson.1980.MetaphorsWeLivebyWierzbicka,A.1988.TheSemanticsofGrammar[M].Am2[M].ChicagoandLondon:UniversityofChicagosterdam:Benjamins.Press.戴浩一,1989,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Lakoff,G.&M.Johnson.1999.PhilosophyintheFlesh—叶蜚声译。《国外语言学》90年第4期。TheEmbodiedMindandItsChallengetoWestern杜文礼,1996,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Thought[M].NewYork:BasicBooks.报》第1期。Langacker,R.1987.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沈家煊,1993,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Vol.I:TheoreticalPrerequisites[M].Stanford,Cali2究》第1期。fornia:StanfordUniversityPress.王寅,1999,《论语言符号象似性———对索绪尔任意说Langacker,R.1991.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的挑战与补充》[M]。北京:新华出版社。Vol.Ⅱ:DescriptiveApplication[M].Stanford,Cali2fornia:StanfordUniversityPress.收稿日期:2001—5—8;Ortony,A.1979/1993.MetaphorandThought[C].Cam2修改稿,2001—12—22;bridge:CUP.本刊修订稿,2002—1—8Peirce,C.S.1940.ThePhilosophyofPeirce[M].Ed.by通讯地址:215006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T.Buchler.NewYork:Harcourt,Brace.·89·\n2002年3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Mar.2002第34卷 第2期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Vol.34No.2AbstractsofmajorpapersinthisissueThephilosophicalbasisforcognitivelinguistics:Embodiedphilosophy,byWangYin,p.82Thephilosophicalbasisforcognitivelinguisticsisembodiedphilosophy,whichmainlyincludesthreebasicprinciples:theembodiedmind,thecognitiveunconscious,andmetaphoricalthought.EmbodiedphilosophyisthewatershedbetweentheFirst-generationCognitiveScienceandtheSecond-generationCognitiveScience,andalsothecognitivebasisforiconicityoflinguisticsigns.CognitivelinguisticsisarevolutionagainsttheChomskyanRevolution.Ontheobjectives,principlesandmethodologyofcognitivelinguistics,byWenXu,p.90Cognitivelinguisticsisanewparadigmwithinlinguistics,whichsubsumesanumberofdistincttheoriesandmethods.Sincecognitivelinguisticsstickstotheideathatlanguageuseisgroundedinourdailyexperience,thereforeitdepartsfromthemain2streamgenerativelinguisticsinmanyaspects.Onthebasisoftheintegrationofvarioustheoriesandmethodsincognitivelinguis2tics,theauthorhasexploredtheobjectives,basicprinciplesandmethodologyofthiscognitiveparadigm,henceaclearmacro-the2oreticalframeworkhasbeenestablished.Ontheworkingmechanismsofmetaphor,byShuDingfang,p.98Amongthewell-knowntheoriesofmetaphor,the“InteractionTheory”byRichardsandBlack,the“MappingTheory”byLakoffandJohnson,andFauconnier’stheoryof“Blending”allaimatexplainingtheworkingmechanismsofmetaphor.However,noneofthemadequatelyaddressestheproblem.Theauthorofthispapertriestointegratethethreetheoriesandarguesthatmetaphoristheresultofinteractionsbetweentwodifferentdomainsinwhichsomeofthestructuralrelationsanddomain-specificpropertiesofonedomain,thesourcedomain,aremappedontotheother,thetargetdomain.Thistransferoccursonthebasisofperceivedsimilaritybetweensomeoftheelementsofthetwodomains.Similaritycanbephysicalorpsychological.Itcanexistintherealworldorinanimaginaryworld.Thedegreeofmetaphoricityofametaphordependsonthedegreeofsimilaritybetweenthetwodomainsinquestion.Asmetaphorhasafootintwodomains,doubleimagearisesasaresult,producingvividnessanddynam2icandrichmeaningswhicharecharacteristicofmetaphoricaldiscourses.VerbalinflectionsintheEnglishinterlanguageofChinese-speakinglearners—Atestoftheprimacyoflexicalaspecthy2pothesis,byCaiJinting,p.107Thispaperteststheprimacyoflexicalaspect(POLA)hypothesisagainstEnglishdatafromChinese-speakingcollegelearnersthroughclozepassages.Itisfoundthat2inginflectionandperfectiveinflectionaremostlikelytooccurwithactivitiesandachieve2mentsrespectively.Thedistributionpatternof-ingamongcategoriesoflexicalaspectisactivitiesêachievementsêaccomplish2mentsêstates;fortheperfectiveinflection,itisachievementsêaccomplishmentsêactivitiesêstates.However,thedistributionofverbalinflectionsdisplaysvariationsonindividualitems.Finally,proficiencylevelisfoundtohavepositiveimpactontheworkofthePOLAhypothesis.PreliminarystudyontransfereffectsintheacquisitionofEnglishreflexives,byLiHong,p.116ThestudyexaminesthetransfereffectsofL1intheacquisitionofEnglishreflexiveswithreferencetoChineseEnglishlearn2ers.ParticularlythisstudyinvestigateshowChineseEnglishlearnersutilizeknowledgeofthebindingpropertiesofChinesereflexivezijiandtazijiasabasisfortheacquisitionoftargetbindingproperties.Thepresentstudyadoptsthecognitiveviewontransfer(Schachter1983),whichconceptualizestransferasalearningstrategyinageneralprocessofhypothesisconstructionandtesting.ThefindingsofthepresentstudysuggestthatChineseEnglishlearnerscouldresorttoL1knowledgetoformhypothesesaboutthetargetbindingproperties.L1transferislikelytoexistinthewholeacquisitionprocessofEnglishreflexivesanditcanproducebothpositiveandnegativeeffects.ItseemsthatbothL1knowledgeandUGconstraintheacquisitionprocess.·16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