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方哲学智慧第六讲道德哲学
西方哲学智慧第六讲道德哲学2002年4月29日版权所有韩东晖\n一、道德哲学的若干常识1.道德哲学(伦理学)的理论类型(1)元伦理学研究应该如何与事实如何的关系,即道德推理或价值推理的逻辑。(2)规范伦理学是以道德、规范和行为为中心的伦理学:我应该做什么。(3)美德伦理学是以品德、美德和行为者为中心的伦理学:我应该成为什么人。\n“我应该做什么”:究竟应该无私,还是利己?应该无私利他还是为已利他?应该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还是为义务而义务?应该诚实而见死不救,还是说谎救人?应该应征杀敌还是在家赡养父母?\n2.规范伦理学的思考模式(1)目的论:判断道德意义上的正当、不正当等等的基本或最终标准,是非道德价值——即行为的结果;要求是善超过恶:至少超过和最大限度地超过。(2)义务论:使行为或准则成为正当的,或尽义务的因素,不是行为后果的价值,而是行为本身固有的特性。\n3.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判断正当、不正当和尽义务的惟一基本标准就是功利原则;我们全部行为所追求的道德目的,对全人类来说,就是使善最大限度的超过恶(或尽量减少恶的可能性)。而这里的善恶,是可以用某种定量的测量和比较的。\n(1)行为功利主义人们只能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所采取的这种行为将对善恶之比产生什么影响”;而不是:“在这类情况下,所有人所采取的这类行为将对善恶之比产生什么影响”。它侧重的是特殊的境遇,而不是普遍的现象。\n(2)一般功利主义人们不是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这么做会产生什么结果?”也不是问“我应该遵循什么准则?”而是问:“在这类情况下,如果人人都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结果?”\n(3)准则功利主义问题不在于什么行为具有最大的功利,而在于哪种准则具有最大的功利。如“不撒谎”。\n二、道德哲学的实例探讨事件:我在路上,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在路边。1.我救了这位老人,把他送到医院我必须这样做。(这是一条普遍法则)这样做我感到快乐,或者,救人的快乐大于救人的麻烦所带来的痛苦。(功利主义I)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作,那么大家都会感到快乐,这快乐要大于痛苦。(功利主义II)我习惯于这样做,不这样,我不舒服。这老头要是个百万富翁,我岂不是可以发财?\n2.我没有理睬这件事情别人都不管,我也不管。我救了他,别人还以为是我撞到他的呢,我不惹麻烦。我救了他,他要是赖上我呢,我不惹麻烦我要去参加一门很重要的考试,救人就会迟到。我从来不做损己利人的事情。\n三、道德困境大主教的房子里着了火,我看到两个人在挣扎:(1)一个是大主教,一个是女仆,如果情况危急,只允许我救一个人,我救谁?(2)如果女仆恰好是我的母亲呢?(3)如果我恰好又是大主教私生子呢?\n四、理性伦理与叙事伦理理性伦理学,无论表达为规范和义务,还是表达为德性与能力,无论是诉诸普遍必然的外在规则,抑或是诉诸出自理性自身的道德律令,无论是强调符合理智的诸种德性,抑或是作为思想和行为能力的理性知识,都试图以必然性克服偶然性,以普遍的知识或原则解释特殊的遭遇或偶在。\n叙事伦理学是通过叙述某一个人的生命经历,触摸生命感觉的个体法则和人的生活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的例外情形,某种价值观念的生命感觉在叙事中呈现为独特的个人命运。理性伦理学关心道德的普遍状况,叙事伦理学关心道德的特殊状况,而真实的伦理问题从来就只是在道德的特殊状况中出现的。叙事伦理学总是出于在某一个人身上遭遇的普遍伦理的例外情形,不可能编织出具有规范性的伦理理则。\n五、自由:道德哲学的拱心石意志自由选择自由积极自由消极自由言论自由自由与权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