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概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概论中国哲学概论绪论(一)1哲学在秦汉时期被称为()。A、道术之学B、义理之学C、哲学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2哲学主要论述的是()。A、历史事实B、物体法则C、人文情怀D、思维智慧正确答案:D3“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维得失”是()评价张世安的话。A、班固B、王国维C、王安石D、司马迁正确答案:A4--\n--哲学中的“哲”指的是()。A、智慧B、学问C、哲理D、明智正确答案:D5哲学称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始于元朝。()正确答案:×6哲学在宋朝被称为义理之学。()正确答案:√    中国哲学概论绪论(二)1()提出“天地之化日新”。A、顾炎武B、董仲舒C、王夫之D、李贽正确答案:C2--\n--《黄帝内经》强调外无劳形之事,内无()之患。A、思想B、情理C、攻伐D、行动正确答案:A3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中“伐”的意思是()。A、获取B、进攻C、阀门D、军阀正确答案:B4()提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A、《素问?上古天真论》B、《荀子?解蔽》C、《庄子?天下》D、《荀子?哀公》正确答案:C5《孟子》提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正确答案:×6--\n--《论语》中提出穷理尽性的观点。()正确答案:×7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曾被当作是道德的尺度。()正确答案:√    中国哲学概论绪论(三)1()提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A、王夫之B、程颢C、朱熹D、程颐正确答案:C2()不属于南宋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A、王安石B、程颐C、朱熹D、程颢正确答案:A3--\n--认为“道”是生成世间万物母体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C4宋代的理学家不包括()。A、王阳明B、程颐C、朱熹D、程颢正确答案:A5艺术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构造而成的客观世界。()正确答案:×6“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与道家的“道”是不同的。()正确答案:√7“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生命对于时间的追求。()正确答案:×  --\n--  中国哲学概论绪论(四)1()提出“世事明洞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观点。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正确答案:C2关于汉语语境下对理性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际社会生活的“理性”B、不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道理”C、世界万物的本源之“理”D、事物法则之“理”正确答案:B3观念形态的文化不包括()。A、艺术B、哲学C、文学D、规则正确答案:D4--\n--商朝的最后一任君主是()。A、武乙B、武辛C、帝乙D、帝辛正确答案:D5《尚书》为“哲学”一词中的“哲”奠定了语义基础。()正确答案:√6《庄子?所染》中以染布来比附国家政治善恶。()正确答案:×    中国哲学概论绪论(五)1道术之学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老子B、庄子C、孔子D、朱熹正确答案:D2--\n--中国现在使用的“哲学”一词其实来源于()。A、英国B、日本C、法国D、韩国正确答案:B3现在使用的“哲学”一词是由()引入的。A、邹代钧B、夏鸾翔C、黄宗宪D、钱宝琮正确答案:C4关于义理之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讲求经义与探究明理的学问B、《礼记》提出“义理,礼之理也”C、普遍皆宜的学术道理D、论究言论文章及其内容道理的学问正确答案:B5人或者事物的价值是由()规定的。A、人的主观思想B、同类人或事物C、客观的评判标准--\n--D、对立面正确答案:D6老子理念中的道和孔子理念中的道在本质上讲其实是一致的。()正确答案:×7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聪明就是参前视远、知事穷理。()正确答案:√8哲学在18世纪成为了一级学科。()正确答案:×9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客体。()正确答案:×    中国哲学的思想从黄帝时期发端(一)1关于社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在人们共同的物质生产基础之上B、以形成共同文化认同为标志--\n--C、建立在文化创造活动基础上D、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联合体正确答案:B2中国哲学兴起时期的形式是()。A、神话传奇B、博之以文,约之以礼C、战争夺权D、观乎天文,观乎人文正确答案:D3半坡遗址属于()。A、仰韶文化B、红山文化C、龙山文化D、老官台文化正确答案:A4摩尔根认为()是人类社会的第二个阶段。A、蒙昧期B、文明期C、制度期D、野蛮期正确答案:D5--\n--摩尔根提出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阶段。()正确答案:×6中国哲学发端于夏朝。()正确答案:×7社字最早指的是土地神。()正确答案:√    中国哲学的思想从黄帝时期发端(二)1《周易》提出观乎(),化成天下。A、水文B、天文C、地文D、人文正确答案:D2关于哲学思想和民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B、是各民族成员的观念自觉与思想意识而形成的C、哲学思想是民族成员物质生活中产生的--\n--D、是社会生活的时代精神正确答案:C3()不是四民分工之一。A、贵B、工C、农D、士正确答案:A4生产力的历史经历了()个阶段。A、四B、五C、六D、七正确答案:A5中国哲学,作为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历史生活里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正确答案:√6思想是社会人的一种自觉的意识。()正确答案:√  --\n--  中国哲学的思想从黄帝时期发端(三)1()记载黄帝“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A、《中庸》B、《尚书》C、《周易》D、《史记》正确答案:D2黄帝时期开创的中国文化对()并不十分重视。A、探索自然现象B、修养德行C、大力发展宗教D、振兴兵力正确答案:C3黄帝用()的名称来命名国家机构的职位。A、动物名称B、植物名称C、地方名称D、云彩名称正确答案:D4--\n--司马迁提出聪则参前远视,()则知事穷理。A、显B、明C、愚D、达正确答案:B5《易经》中“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中的“观”指的是看到的景象或样子。()正确答案:×6周代的六官包括天、地、东、西、南、北。()正确答案:×中国哲学的思想从黄帝时期发端(四)1古代的粱指的是现在的(A)。A、小米B、高粱C、玉米D、水稻2孔颖达在其著作《周易正义卷首》中援引(B)学者的作品论述了黄帝的变化移易思想。A、西周B、汉代--\n--C、东晋D、唐朝3《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B)“顺天地之纪”。A、颛顼B、黄帝C、尧D、喾4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不包括(B)。A、黄帝B、颛顼C、神农D、伏羲5中国最早的水稻种植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浙江西部地区。(×)6八卦相传是伏羲氏发明的。(√)《周易》论自然和人事变化移易的哲学思想(一)1《周易》的传的部分不包括(A)。A、《爻辞》B、《象辞》C、《说卦》--\n--D、《彖辞》2儒家的六经不包括(D)。A、诗经B、春秋C、仪礼D、孝经3国际学术界把(A)称为历史的轴心时代。A、公元前11世纪B、公元前1世纪C、公元1世纪D、公元11世纪4《周易》的核心思想是移易变化。(√)5古希腊人类古典文明代表性的元初文本包括《荷马史诗》、《理想国》、《吠陀文献》等。(×)6《周易》是一部论述事象变化的文典。(√)《周易》论自然和人事变化移易的哲学思想(二)1《周易》的易包含的三层意思中,(×)是就事物的基本性而言的。A、简易--\n--B、变易C、不易D、容易2《周易》的易的三层意思中不包括(D)。A、简易B、变易C、不易D、容易3“移易之变”中的“移”表示(C)的变化。A、主动B、被动C、无形质D、有形质4移易变化的客观性昭示事物本质及其法则使然的变化。(√)5《周易》的易包含的三层意思中,容易是就方法论而言的。(×)6《周易》创作之初是为了给国家和人民提供预测事物变化前景。(√)《周易》论自然和人事变化移易的哲学思想(三)1--\n--《周易》包含了(C)卦。A、十六B、三十二C、六十四D、一百二十八2乾坤象征着(D)。A、天地B、阴阳C、刚柔D、以上都正确3屯卦中的屯指的是(D)。A、衰落时期的蒙昧B、衰落时期的困难C、新生时期的蒙昧D、新生时期的困难。4(B)将元亨利贞解释为始长遂成。A、王安石B、朱熹C、王明阳D、程颐5--\n--乾以德的实力气象体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纯阳至健的事物和时代。(×)6元亨利贞的贞意思是正。(√)《周易》论自然和人事变化移易的哲学思想(四)1(C)是商周时期国家王权的象征。A、罍B、盨C、鼎D、甑2大蓄卦意为(B)二义。A、散与聚B、止与聚C、散与分D、止与分3《周易》记载的最早的革命是(B)。A、夏启B、商汤C、周文王D、周武王4革卦和鼎卦的意思分别是(A)。--\n--A、变旧;取新B、变旧;稳固C、维持;取新D、维持;稳固5时的问题是大蓄卦的要以所在。(×)6水井的存在带动了集市贸易中心的形成以及城市的形成。(√)《周易》论自然和人事变化移易的哲学思想(五)1根据《史记》的说法,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不包括(B)。A、帝喾B、伏羲C、舜D、尧2(B)是《周易》六十四卦的门户。A、损益B、乾坤C、既济未济D、咸恒3相传(C)以“山之出云”比喻变化移易的永恒连续。A、帝喾--\n--B、颛顼C、伏羲D、黄帝4相传(D)是《归藏易》的作者。A、炎帝B、伏羲C、神农D、黄帝5《周易》的周含有周延、完备的意思。(√)6《周易》的成书要晚于《归藏易》。(√)《周易》论自然和人事变化移易的哲学思想(六)1既济、未济中的济指的是(C)。A、济南B、抚慰C、渡水D、接济2既济发展到未济,其实体现出(A)。A、事物的矛盾B、事物的统一C、事物的偶然性--\n--D、事物的必然性3既济未济是六十四卦的第(C)卦。A、三十一、三十二B、三十二C、六十三、六十四D、六十四4既济未济表示物之不可穷。(×)5八卦中连结的横线称为阳爻,断裂的横线称为阴爻。(√)6既济未济体现了《周易》变化移易的真理性结论。(√)《尚书》的多域值观念(一)1舜的时代被称为(B)。A、夏B、虞C、唐D、媏2《尚书》是中国最早的(A)。A、官方政治文献汇编B、官方社会情况综述C、民间政治文献汇编--\n--D、民间社会情况综述3《尚书》的构成部分不包括(B)。A、虞夏书B、唐尧书C、周书D、商书4用隶书书写的《尚书》文本被称为今文《尚书》。(√)5书法产生于秦代隶书的仿写。(×)6《尚书》的实质性哲学思想是民为邦本的政治哲学思想。(√)《尚书》的多域值观念(二)1二十五史中官吏的分类不包括(B)。A、循吏B、庸吏C、酷吏D、污吏2《尚书》中(C)被称为皇祖。A、舜B、尧--\n--C、禹D、黄帝3现代所说的金木水火土这样的顺序是(B)之后才融入五行说的。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4不懂得变通的官员最有可能是(C)。A、循吏B、庸吏C、酷吏D、污吏5《大禹谟》中的“谟”意思约等于现代汉语中的“谋”。(√)6仰韶文化最初是在河南省发现的。(√)《尚书》的多域值观念(三)1《大禹谟》中提出“弗询之谋勿庸”,其含义是(A)。A、没有经过考察的方略不予采纳B、没有经过考察的方略都很平庸C、经过考察的方略不予采纳--\n--D、经过考察的方略都很平庸2(B)反映了宇宙事物必然性的本质和法则。A、民心B、道心C、外心D、人心3一个好的国家应该施行的政策不包括(D)。A、正德B、厚生C、惟和D、从易4《大禹谟》中提出“金、木、水、火、土、谷惟修”,其中修通休,即休养生息。(×)5克勤与克俭是主体作为与节约的价值观,是君臣的言行底线原则。(√)6“法”是国家的刚性规范。(√)《尚书》的多域值观念(四)1程颢在(A)建立了其学派。A、洛阳--\n--B、濂溪C、关中D、考亭2中国文化中把人心赋予了三个职能,其中不包括(C)。A、道德良心B、临床死亡C、主观感受D、思维认识3关于道德价值观,《尚书》提出(D)。A、内外之称,在心为德B、用财不费,民德不劳C、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D、德胜不狎侮4宋代濂洛关闽四大理学学派中,濂指的是(D)。A、张载B、程颢C、朱熹D、周敦颐5张载认为道心是义理上发出来的,人心是身体上发出来的。(×)6--\n--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尚书》的多域值观念(五)1下列成语中出自《旅獒》的是(D)。A、玩忽职守B、玩岁愒时C、玩世不恭D、玩物丧志2《旅獒》发生于(A)时期。A、周武王B、周成王C、周康王D、周昭王3《旅獒》中提到的“不役耳目,百度惟贞”中,百度指的是(B)。A、人的思维B、各样的事情C、多次反复D、获得的结果4“不役耳目,百度惟贞”中的贞指的是正确。(√)5--\n--“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中小人是指处于社会底层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6君子应该遵守“贱己而贵人的”的哲学。(√)《尚书》的多域值观念(六)1乐可以调节(C)。A、人生目标B、人际关系C、人的心灵D、人的本性2秦朝之前,教育行业中实行的是(A)师一体。A、官B、工C、农D、商3中国的礼乐广泛化是在(B)。A、舜时期B、商周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4《舜典》提到的“命汝典乐”中的“典”指的是(C)。--\n--A、配合B、示范C、执掌D、演奏5《舜典》中舜任命夔教导其子嗣。(√)《尚书》的多域值观念(七)1(C)不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类型。A、金B、丝C、叶D、石2“正义”的“义”的含义是(B)。A、正气B、适宜C、美好D、义气3“八音克谐”中的克指的是(C)。A、对立B、攻克C、严格D、克扣--\n--4春秋时期的“神”指的是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5移风易俗中的风指的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下养成的习惯。(√)6《礼记》中提出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礼记》中的哲学思想(一)1周王朝工分封了(A)个诸侯王国。A、71B、70C、69D、682不属于中国儒家经典十三经的是(B)。A、《礼记》B、《礼仪》C、《仪礼》D、《周礼》3礼的发端是(D)。A、外交活动及其影响B、军事活动及其后果C、贸易活动及其交流D、宗教活动及其仪式--\n--4(D)是用来规范社会成员的。A、《礼记》B、《尚书》C、《周礼》D、《仪礼》5《礼记》主要记载的是周代的政治制度。(×)6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各国”和描述现代社会时使用的“各国”内涵是不同的。(√)《礼记》中的哲学思想(二)1掌管刑狱和纠察的事务的是(C)。A、春官B、夏官C、秋官D、冬官2(C)是春秋战国时期礼制的文论的汇编。A、《周礼》B、《礼记》C、《士礼》D、《礼仪》3--\n--春官中的宗伯主要掌管(D)。A、军队军事B、教育文化C、国家税收D、宗庙祭祀4以下四官中以(A)为首。A、春官B、夏官C、秋官D、冬官5周代以前的司徒不掌管(A)。A、土地B、卫生C、文化D、教育6对于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成文的礼仅仅约束士和商。(×)《礼记》中的哲学思想(三)1周代的家指的是(B)。A、君主的家B、士大夫的家C、百姓的家--\n--D、国家2(C)提到礼可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A、《礼记》B、《周礼》C、《左传》D、《尚书》3上古先民希望以宗教接通的天人关系不包括(A)。A、外在与内心B、生人与逝者C、人与鬼神D、人与自然4豆在古代是一种盛放东西的器皿。(√)5周代的社会属于礼治秩序。(√)6礼在周代转化成社会制度规范。(√)《礼记》中的哲学思想(四)1五伦中强调血缘伦理关系的是(A)。A、父子B、兄弟C、君臣--\n--D、夫妻2礼对社会成员个体的言行方式不包括(A)。A、家庭关系的有序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C、安适原则D、平衡原则3君子的含义在(B)时期变为有德者。A、西周B、春秋时期C、秦朝D、西汉4《礼记?曲礼上》认为君子需要“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5古代把规模较大的有正式登记的商人称为贾。(√)6“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中“自卑”是低下和软弱的意思。(×)子学中的哲学思想(一)1中国图书四大门类中文学属于(D)。A、经--\n--B、史C、子D、集2(A)将百家概括为六家。A、司马谈B、司马光C、司马炎D、司马迁3子学的依源不包括(D)。A、《诗经》B、《尚书》C、《春秋》D、《论语》4商周时期贵族的体制是五等爵位。(√)5周代绝大多数诸侯国的史书都称为《春秋》。(√)6周代统一的礼乐体制崩溃是子学兴起的文化动因之一。(√)子学中的哲学思想(二)1根据管仲的理论,商业应该分布在城市的(D)。A、东南--\n--B、西南C、东北D、西北2学术文化上的王官贵族之学移向了民间百家导致四民社会中以(A)阶层为先导的思想学术潮流。A、士B、商C、农D、工3《国语》提到的“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中“闲燕”指的是(A)。A、清闲的地方B、热闹的地方C、清闲和热闹过渡的地方D、交通便利的地方4根据管仲的理论,手工业者应该分布在(B)周围。A、闲燕B、官府C、市井D、田野5--\n--学校教育从民间移向了官府是子学兴起的文化动因之一。(√)6墨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子学中的哲学思想(三)1班固认为儒士的职能不包括(D)。A、顺阴阳B、助人君C、明教化D、行奖罚2董仲舒向汉武帝提供三纲五常是为了替代(C)。A、法家学说B、墨家学说C、黄老学说D、儒家学说3儒家被认为是“盖出于(B)”。A、理官B、司徒之官C、羲和之官D、史官4关于子学的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n--A、对男子的尊贵之称B、对先生老师的敬称C、弟子众多延续久远D、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文本5古希腊的学问是从哲学衍生的,中国的学问是从多种学科融合衍生的。(×)6中国文化史上最早提到的“彼岸的世界”和一般宗教意义上的“彼岸的世界”内涵是不同的。(√)子学中的哲学思想(四)1六经中的(D)主要包含的是历史文献。A、《诗经》B、《礼》C、《周易》D、《尚书》2(D)是六经里最早的一部。A、《礼仪》B、《尚书》C、《春秋》D、《周易》3(D)是人们心和意的适宜的运用。--\n--A、《礼仪》B、《周易》C、《尚书》D、《诗经》4汉文帝、汉武帝等人主要采用黄老的学说治理国家。(×)5历史上把官方成为阳,把民众称为阴,构成了国家社会关系的调和。(×)6孟子认为春秋时期不义的战争要多于正义的战争。(×)子学中的哲学思想(五)1《汉书》认为(D)的作用是供君主秉要执本。A、法律B、政治学C、文学D、历史2道家在(A)逐渐发展起来。A、西汉中期B、西汉晚期C、东汉中期D、东汉晚期3--\n--道教三玄不包括(D)。A、《庄子》B、《老子》C、《周易》D、《太平经》4道家是在(D)时候创立的。A、东汉中期B、西汉晚期C、战国中期D、春秋末期5道家学派在道教兴起时已经衰亡了。(√)6道家学派衍生于商周时期的文官传统。(×)子学中的哲学思想(六)1中国农历最终成熟是在(A)年前。A、2200B、3700C、4500D、51002阴阳家的出现衍生自(C)。A、史官--\n--B、司徒之官C、羲和之官D、理官3李约瑟认为中国的技术从(B)开始落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A)。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阴阳家关注天文立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命运的问题,并不涉及到农业手工业等一些实际的产业。(×)6《周髀算经》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数学著作。(√)子学中的哲学思想(七)1关于艺术、美学、哲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艺术的上级学的形态是美学,美学的上级形态是哲学B、美学的上级学的形态是艺术,艺术的上级形态是哲学--\n--C、哲术的上级学的形态是美学,美学的上级形态是艺术D、艺术的上级学的形态是哲学,哲学的上级形态是美学2下列人物中对辩学的发展贡献较少的是(A)。A、李悝B、公孙龙C、邓析D、尹文3邓析关于富人尸体的论述其实属于(C)。A、中间逻辑B、三段论C、两可说D、无矛盾律4辩学发端于(C)。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5“使人俭而善失真”中“俭”的意思是检点。(√)6法是国家的刚性规范,道德是国家的信念的柔性规范。(√)子学中的哲学思想(八)--\n--1公孙龙提出的离坚白主要强调(C)。A、注重事物之间的异化B、注重事物之间的童话C、注重概念内涵的分离D、注重概念内涵的统一2合同异学派的命题不包括(D)。A、日方中方睨B、物方生方死C、天与地卑D、山与木平3惠施创立的合同异强调(D)。A、和而不同B、寻找同和异的对立点C、求同存异D、调和异与同4根据离坚白的理论,狗和犬的区别在于其叫声。(×)5白马非马的理论夸大了白马的特殊性。(√)6惠施的理论夸大了事物间的差异性。(×)子学中的哲学思想(九)--\n--185岁在战国以前属于(C)。A、上寿B、中寿C、下寿D、大寿2《汉书》提到“墨家者流,盖出于(C)之守”。A、高庙B、法庙C、清庙D、宗庙3墨家代表的是社会(A)利益。A、中下层B、中上层C、士阶层D、农阶层4《汉书》提到墨家“养三老五更,是以非攻”。(×)5春秋战国时期把家族里边逝世的先人称为鬼。(×)6墨家重视俭朴。(√)子学中的哲学思想(十)--\n--1关于墨家学派和儒家学派主张的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墨家学派主张无差别的爱,儒家学派主张有差别的爱B、墨家学派主张有差别的爱,儒家学派主张无差别的爱C、二者皆主张无差别的爱D、二者皆主张有差别的爱2商周时代上流社会男子一般会随身携带(C)。A、香囊、玉佩、宝剑B、香囊、玉佩、折扇C、乐器、玉佩、宝剑D、乐器、玉佩、折扇3更夫的作用不包括(C)。A、告知时间B、巡视街道C、缉捕盗贼D、提醒安全事项4《汉书》中提到的“宗祀严父,是以右鬼”中“右鬼”指的是(A)。A、保佑先人B、保佑今人逝去后的鬼混C、驱散鬼魂D、驱散邪念--\n--5墨家倡导养三老五更并非针对特定人群,体现了其兼爱的思想。(√)6《中庸》认为孝就是“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子学中的哲学思想(十一)1“满招损,谦受益”出自()。A、《周易》B、《论语》C、《道德经》D、《墨子》2纵横家的产生是受到当时掌管()的官员的影响。(C)A、向下级传递国家政策B、管理基层组织C、朝觐、聘问、出使D、教育、卫生、文化3所谓的连横是指(A)。A、联合强国进攻弱国B、联合弱国进攻强国C、联合东部国家进攻西部国家D、联合西部国家进攻东部国家4--\n--(D)是指周代的天子到诸侯国视察。A、出使B、朝觐C、述职D、巡守5“纵横”和“捭阖”出自齐人所作的《鬼谷子》。(×)6“纵横捭阖”中的“捭”指的是张开,开展。(√)子学中的哲学思想(十二)1下列文字中属于描述小说家的是(B)。A、兼儒、墨,合名、法B、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C、盖出于清庙之守D、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2中国的中药分为()类。A、三B、四C、五D、六3根据《帝王世纪》的说法,下列人物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D)。--\n--A、黄帝、伏羲、神农B、黄帝、神农、伏羲C、伏羲、黄帝、神农D、伏羲、神农、黄帝4中国古代的处士是仕人隐居而不做官的人。(√)5汉代人颜师古认为治国的方法和方略应该有杂家的学问。(×)6《汉书》中提到“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经典诠释中的哲学思想(一)1为了帮助今人理解古人的作品而进行训诂工作产生了(D)。A、法学B、音学C、理学D、经学2朱熹的《四书集注》中不包括(D)。A、《大学》B、《论语》C、《孟子》D、《尚书》3--\n--朱熹的《四书集注》中,对(A)采用了章句体。A、《大学》B、《论语》C、《孟子》D、《尚书》4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当时的人读书主要是为了别人着想。(×)5中国的经典生成与夏商周三代。(√)6根据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写文章的顺序应该是字句篇章。(×)经典诠释中的哲学思想(二)1春秋三传中的《谷梁传》的作者是(D)。A、谷梁颜B、谷梁益C、谷梁明D、谷梁赤2中国的经典诠释之学创新于()。A、春秋时期B、汉唐时期C、宋明时期--\n--D、清朝时期3中国的经典诠释之学发轫于(D)。A、夏B、商C、西周D、春秋4儒家经学广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5《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6所谓的系辞,就是就是系属在经文之下的解释性的话语。(√)经典诠释中的哲学思想(三)1周代把住在中央都城(C)的称为民。A、五十里以外B、五十里以内C、一百里以外D、一百里以内2文化的分类不包括(C)。A、智能形态的文化--\n--B、观念形态的文化C、规范形态的文化D、形式形态的文化3(A)与投入的情绪和注意力多少有关。A、智能形态的文化B、观念形态的文化C、形式形态的文化D、规范形态的文化4高诱在《淮南子?诠言训》注中提到,“诠,就也”。(√)5国学是学术形态的文化,是高出于大众平面文化的上层文化。(√)6经学解释属于形式形态的文化。(×)经典诠释中的哲学思想(四)1中国经学在春秋时期发端的明证不包括(B)。A、《周易?系辞传》B、《春秋公羊传注疏》C、《谷梁传》D、《尔雅》的诠释学2我国古代的六艺不包括(B)。--\n--A、数B、演C、射D、御3我国从()时期开始推行察举制。(A)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4《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正其义不谋其功,明其道不计其利”。(×)5董仲舒追随的是公羊学派。(√)6君为臣纲解决了社会生活中领导系统的上下级规范。()经典诠释中的哲学思想(五)1佶屈聱牙最初出自(C)。A、《毛颖传》B、《送穷文》C、《进学解》D、《答张十一功曹》2--\n--(A)不是解释《周易》的文本。A、《说辞传》B、《说卦传》C、《杂卦传》D、《系辞传》3中国经典诠释之学的三个流派不包括(A)。A、理学B、宋学C、今文经学D、古文经学4中国经典诠释之学中的今文学派中的今文指()文字写的文本。(D)A、大篆B、小篆C、石鼓文D、隶书5班固在《艺文志》中首次使用了“微言大义”一词。(√)6宋代地域哲学中,河南洛阳而成立的学说叫洛学。(√)经典诠释中的哲学思想(六)1后世将(D)在经学方法上的转变称为学风转向。--\n--A、德学B、法学C、儒学D、道学2章句训诂要解释(D)。A、字词B、句子C、章D、以上都正确3(B)提出“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A、刘安B、刘勰C、刘裕D、祖冲之4周予同认为,因为今文经学的产生,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得以明朗发展。(√)5宋代经学对章句训诂的使用补给汉代经学。(√)6宋代学者义理发挥的方法是从子思和孟子学派学来的。(√)中国哲学对于自然的宇观认识(一)1--\n--《周易》以贲卦来论述自然与人文的意义的时候认为(B)。A、人类的文化性活动是基于自然前提的类实践B、自然是基于人类的文化性活动前提的类实践C、人类的文化性活动是基于自然前提的思考D、自然是基于人类的文化性活动前提的思考2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C)。A、气B、水C、火D、土3认识自然是中国哲学思想的(C)。A、首要原则B、最终目的C、基本职能D、实现基础4钱学森认为严密的现代科学思想至少应该包含四个层次。(√)5黑格尔说概念抽象的层次越低内涵越丰富。(×)6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是农耕生活以及宗法制度。(√)中国哲学对于自然的宇观认识(二)--\n--1老子“无为”的概念是指(A)。A、遵循法则而作为B、不作为C、强调君主不作为和人民作为D、避免流于形式的作为2何晏是(B)的玄学家。A、西晋B、三国C、北宋D、清代3郭象在对(C)的作品的注释中提出“天然耳,非为也,故以天言之”。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4(C)以为自然是无意识目的与无为无造的一个客观存在。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n--5中国古代的文论中,一般不会用自然表示(B)。A、必然性B、事物的发展过程C、道D、人的自然本性6戴震认为“自然之与必然,乃二事也”。(×)玄学之思辨的哲学精神(一)1玄学被认为是深黑色是因为其具有(D)。A、遮蔽性B、确定性C、阴暗性D、模糊性2玄学思辨的哲学精神的思维进路是(C)。A、存在本体-存在属性-色彩属性B、存在本体-色彩属性-存在属性C、色彩属性-存在属性-存在本体D、色彩属性-存在本体-存在属性3下列关于老子对道的认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A、道是最基础的哲学范畴B、能生成整体世界--\n--C、能生成世界无限多样性D、世界万物生成的母体4(B)提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A、庄子B、老子C、《易经》D、孟子5哲学的思维进路是(B)。A、感觉-知觉-经验-思辨B、感觉-经验-知觉-思辨C、知觉-经验-感觉-思辨D、感觉-思辨-知觉-经验6我们今天谈的玄学主要是指魏晋时期的玄学。(√)玄学之思辨的哲学精神(二)1(A)是宇宙事物以根本发生而得指称概念。A、有名B、无名C、名称D、命名2可以言说的道其实是(D)。--\n--A、物质B、常道C、本质D、现象3玄生成了整体世界的(B)。A、一致性B、多样性C、普遍性D、特殊性4人类以不可以名称的命名方式指称现象界的事象。(×)5常道是深藏现象后面的本质性的道。(√)6不同于黑格尔,康德认为现象是不能被认识的。(×)玄学之思辨的哲学精神(三)1《周易》的系辞里边的卦爻辞把(C)当做最高数。A、三B、六C、九D、十2(A)认为“天日回行,刚柔接矣”的原因是玄。--\n--A、杨雄B、司马相如C、班固D、张衡3玄生(B),阴阳消长以三分法创生万物。A、阴阳二物B、阴阳二气C、阴阳二法D、阴阳二道4《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篇》认为,“夫变化之为用也,(C)”。A、在天为道,在人为化,在地为玄B、在天为化,在人为玄,在地为道C、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D、在天为化,在人为道,在地为玄5《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6《黄帝内经》中提到“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玄学之思辨的哲学精神(四)1关于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形而上的本跟品性--\n--B、无所不能C、深藏于事物背后D、有形无象2反映中国古典思想成熟的是(C)。A、春秋三传的产生B、诸子百家争鸣C、六经的形成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隋唐时期代表性的思想是()。A、玄学B、法学C、理学D、佛学4附庸风雅在最初是褒义词。(×)5竹林七贤对当时官员和朝廷的评议被人们称为清谈。(√)6魏晋时期的玄学已经成为了当时非儒非道的时代之学。(√)玄学之思辨的哲学精神(五)1魏晋玄学的理论依据不包括(C)。A、《老子》--\n--B、《黄帝内经》C、《墨子》D、《周易》2玄学的层次不包含(D)。A、有无B、本末C、无为D、贵贱3魏晋玄学的精神不包括(C)。A、标榜出身门第与容貌仪止的风度论B、避却社会生活外戚宦官政治专横的清议论C、提出超越道家名教而尚老庄自然的自然论D、力促佛教玄学合流以玄学理论释解佛教理论的趋合论4就其同前代观念形态的因承关系而言,玄学家群体的为学风气取向是崇尚道家的学说。(√)5三玄对于魏晋玄学和道家的创立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6老子口中的“无”是抽象到广义思辨的程度的精神实质,是一种逻辑实体。(√)中国佛教及其各宗的哲学思想(一)--\n--1佛教在(C)时期传入中国。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明帝D、汉广帝2(B)中国产生了本土的佛教宗派。A、魏晋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我国佛教的宗派不包括(D)。A、华严宗B、禅宗C、天台宗D、玄宗4佛教的中国化完成于(C)。A、公元1世纪B、公元3世纪C、公元4世纪D、公元7世纪5--\n--(A)标志着佛教完成了由旁系文化向主系文化的转变。A、宗教要素的发展B、经济的发展C、帝王开明D、政治清明6下列帝王统治时期中,(B)采取了压制佛教的政策。A、唐玄宗B、唐武宗C、唐高祖D、唐太宗7佛教倡导的道俗交流中的道指的是道家思想。(×)8现在佛教在中国已经上升为一种主系文化。(×)中国佛教及其各宗的哲学思想(二)1三藏文本系统中包含(C)。A、经、释、论B、经、释、法C、经、律、论D、经、律、法2(C)创立了法相唯识宗。A、鉴真--\n--B、法藏C、玄奘D、一行3关于三藏文本系统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律是指清规戒律B、论是指僧侣的言论记录而成的文本C、藏是盛放东西的竹篾D、经是佛发表的言论记录而成的文本4觉悟和达到觉悟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陀。(√)5大众部佛教具有大乘佛教精神。(√)6大众部认为人的心本来就是干净的。(√)中国佛教及其各宗的哲学思想(三)1(B)是世界上所有的世俗学派中寿命最长的学派。A、道家学派B、儒家学派C、佛教学派D、基督教学派2(A)不是佛教的基本教义。A、六蕴说--\n--B、十二因缘C、四谛说D、八正道3(D)不属于四谛说。A、集谛B、道谛C、苦谛D、儒谛4佛教不反对婆罗门教(C)的观念。A、众生平等B、缘起C、人生来不同D、无常5佛教的宗教观念强调(D)。A、中庸B、兼爱C、无为D、无常6四谛说主要是为了引导人们去了解自我,认识所处的环境。(√)中国佛教及其各宗的哲学思想(四)--\n--1“集谛”中的“业”不包括(C)。A、意B、口C、心D、身2四谛说中不包括(A)。A、散谛B、道谛C、灭谛D、集谛3佛教中的“惑”包括(D)。A、无明惑B、尘沙惑C、见思惑D、以上都有4(C)是指不做一切非佛理之事。A、正语B、正念C、正业D、正见5--\n--五蕴中,(B)是关于表象的思考。A、受蕴B、想蕴C、色蕴D、行蕴6集谛是导致苦谛的原因,包括业和惑。(√)7佛教形成了轮回说。(√)8佛教不仅仅要消除人的痛苦,更企图消除导致人痛苦的原因。()中国佛教及其各宗的哲学思想(五)1天台宗倡导的一心三观中,三观不包括(B)。A、假观B、虚观C、中观D、空观2(C)是中国佛教独立发展的鼎盛阶段。A、魏晋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n--3(B)不是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之一。A、印度哲学B、希伯来哲学C、古希腊哲学D、中国哲学4大量僧徒的培植和经典佛经的译介主要发生在(B)。A、魏晋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5北宗的神秀创立了“顿悟说”(×)6华严宗强调法界缘起。(√)7鉴真和尚创立了华严宗。(×)理学之思辨精神的观念发展(一)1(D)是理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性人物。A、程颐B、周敦颐C、程颢D、朱熹--\n--2理可以与(D)一起用于表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良知原则。A、儒B、法C、佛D、道3理学是中国的儒学和中国(A)在宋明时期结合起来而形成的。A、哲学B、道学C、法学D、佛学4理学在(C)时期发证成熟到了哲学形态。A、南北朝B、隋唐C、宋明D、清代5直到宋明时期,中国哲学才完全与中国理学区分开来。(×)6理学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系统中世间万物的本体之理、事物法则规律之理、人和物的本性必然之理、事理书理人思之理。(√)--\n--7理这个字最初是指木材的纹路。(×)理学之思辨精神的观念发展(二)1周易中的三易不包括(A)。A、传易B、不易C、变易D、简易2我国最早的词典是(D)。A、《春秋》B、《说文解字》C、《辞源》D、《尔雅》3(C)提出事物性质的法则在于理。A、《黄帝内经》B、《尚书》C、《周易》D、《老子》4庄子认为理是事物的法则。(√)5理学中的理是一种多维度的概念。(√)--\n--6老子提出“人心同然”、“心之同然”。(×)理学之思辨精神的观念发展(三)1《周易》提出(C)是中华民族思想主题探究事物必然性以及主客适宜性的哲学认识使命。A、以气为本B、山重水复C、穷理尽性D、一分为二2汉唐时期的儒学是(B)形态的儒学。A、理学B、精学C、法学D、源头3(B)不是《墨子?所染》中提到的四位圣王之一。A、武王B、厉王C、大禹D、舜4(A)不是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学派。A、以道为主--\n--B、以理为本C、以心为本D、以气为本5孟子的良知说和(D)的内在含义是相近的。A、墨子兼爱说B、孔子仁义谁C、法家法不责众说D、《墨子》理性说6理与仁结合可以表示人们践行的道理与适宜。(×)7朱熹主张以气为本。(×)理学之思辨精神的观念发展(四)1关于各个时代思想家关注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孔子曾论述道德的修养和规范B、孟子多论述人性的善恶C、魏晋哲学家更过关注有无、本末问题D、宋明理学更多论述统一性问题2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高峰是(C)。A、先秦哲学B、魏晋玄学C、宋明理学--\n--D、近现代哲学3(D)主张道本位思想。A、法学B、佛学C、魏晋玄学D、先秦老子哲学4道德性命中的命指的是客观世界的偶然性。(×)5宋明哲学家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汇佛法思想。(×)6道德性命之学想联系的哲学概念创立于宋明时期。(√) --\n--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