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逻辑哲学研究
逻辑真理与哲学真理的区别摘 要:人类的思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一直都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真理是它们之间相符合的重要哲学范畴。但是,逻辑哲学的真理理论却是一种与经典哲学完全不同的真理理论,因此,了解逻辑哲学真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目的,将它与经典哲学真理观区别开来,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逻辑哲学真理理论的价值及作用。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简要介绍逻辑哲学真理理论与经典哲学真理理论的主要特点,并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做出简单的论述。关键词:真理;真理理论;逻辑哲学在逻辑哲学与经典哲学中,真理都是重要的范畴。但由于它们属于不同层次哲学视域中的真理,拥有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经典哲学研究的重点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以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怎样,即人类的认识何以可能。逻辑哲学研究的重点是与逻辑相关的一些哲学概念,或者说是对逻辑学中一些基本概念作哲学层面的思考。逻辑实证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流派,在当代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逻辑哲学与经典哲学虽然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它们都研究什么是真理,以及何以为真的问题,因此,它们之间的真理观仍有明确区分的必要。一、逻辑哲学的真理观逻辑哲学中的真理理论主要有符合论,融贯论,语义论等。符合论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理论,也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一种理论,它说的是一个语句的真是由于它与外在现实之间具有某种方式的符合。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罗素认为,原子语句反映的是感觉事实,而原子语句的构成单位词语代表的内容是感觉材料。原子语句是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符号链,原子语句的真就是指这些符号链的组合方式与符号所代表事物的排列方式相一致。复杂的语句通过联接词将原子语句联接起来而形成的,并且复杂语句的真由原子语句的真值决定。融贯论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一个命题或语句与系统中其它命题或语句相一致时,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换言之,真理在于它与一个命题或语句集合之间的一致。“由于实在本身不包含逻辑矛盾,与实在相符合,\n一致的命题或命题系统必定相互融贯,因此融贯论中有合理因素。”布拉德雷认为“实在是一个统一和融贯的整体,他称之为‘绝对’,只有被当作一个整体的那个整体才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评价一个命题或语句的真假与否,要从整体上去着眼,从整体的某一部分出发去看问题,我们只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真理。但是,我们的知识都是通过感觉经验来获得的,而感觉经验是充满矛盾的,因此,它不能为我们的知识提供绝对可靠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将我们所获得的感觉经验置于绝对的整体性认识之中来做出评判。然而,就逻辑科学本身而言,它包含着无数的不相容的系统,这也将意味着真理存在着许多无数不同的融贯的真理系统,显然这与实际是不相符合的。逻辑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流派是塔尔斯基开创的真理语义学。塔斯基创立真理语义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实质上恰当、形式上正确的真理理论。他首先给出一个开语句P规定“‘P’为真当且仅当P”,即语句“P”为真的情况就是事实P是现实存在的。当事实上语句“P”的所有主谓语都满足P为真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说所有P真;当存在着语句“P”为真的情况时,则有些P真;否则,我们则说所有P假。塔斯基希望用这种方式来确定原子语句的真定义,从而排除以往真理理论中哲学层面的困难。但是这也使得他的理论具有浓厚的逻辑味道,与哲学中的真理观又有了一定的差别,因此有人认为将他的真理理论认作真理标准,而非真理的定义。在上面三种逻辑哲学的真理理论中,符合论最与传统的哲学理论像近,因而也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融贯论可以说是逻辑学影响的哲学真理观,由于它仍以真理与外部实在的关系作为内容,因而保留有哲学味道。真理语义论把对真理的讨论更多地着眼于形式方面,所以具有逻辑味最浓,哲学味最少,因而甚至有人认为它仅仅是真理标准或者是一种语义学。二、经典哲学的真理观经典哲学是在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以认识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经验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经验,经验是的观念中唯一实在的、真实的和可靠的内容。强调通过对感觉经验的分析和归纳,找到由经验反映出的普遍真理。经验主义的先驱培根创立了归纳逻辑,并把它作为科学认识的新工具。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就是一块白板,人的认识则是由于外物在“白板”上产生印记而形成的。近代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休谟则认为,\n人们对于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只是无数次经验认识后形成的心理习惯。唯理论认为,想获得绝对的真理,必须从一个绝对正确的“第一原理”出发,运用演绎推理,推演出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基础。而这个绝对正确的“第一原理”,在笛卡儿那里是正在怀疑着的思维“我”和作为世界最高主宰的上帝。在斯宾洛莎那里是“只能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实体。到了黑格尔那里就是作为“科学的开端”的“纯有”和“纯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以往一切哲学理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为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理论。指出人类的一切认识是建立在感觉经验之上的,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取得了关于外部事物的感觉经验,然后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对经验材料的加工整理,在进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本质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真理是与人的实践有关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理是人的认识的结果,也是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逻辑哲学之间真理理论的区别首先,它们所研究对象的讨论内容不同。经典哲学中的真理指的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正确认识,而与逻辑哲学中命题或语句有了天壤之别。它们之间的真理理论的内容有着巨大的差别。在逻辑哲学中,真理理论对于真理的载体是语句还是命题存在着争论。“命题是语句所表达的涵义或思想,是某种精神性或内涵性的东西。”但命题“不是作为物理客体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是作为观念性实体存在于人的观念世界中。”因此,无内容的语句是无意义的,语句之所以能够交流思想就是因为它包含了一定的观念性的内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这样,我们所表达的言语是否正确合理,实质就是言语所表达的思想观念是否是真理。所以,虽然命题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但“我们需要假定命题的存在”,并把它们作为真理的载体。以奎因为代表的唯名主义者坚决反对在逻辑和哲学中接受虚幻实体。经典哲学的真理观中,存在的则是另一个问题。经典哲学中的真理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正确认识,它的内容是指事物的本质,规律等,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本体意义上的存在。因此,经典哲学的真理观面临另一种困难。由于事物的本质,规律是属于本体性的存在,而这些本体性的存在只能由我们的理性加以认识,不是我们的经验所能感知的。因此,\n这些本体性的实体是否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便成了经典哲学的真理理论是否合理的理论前提。这样,从西方古代哲学开始就有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之间的争论。其次,真理定义与标准的内容不同。逻辑哲学的真理观一直存在着真理定义与真理标准之争。一般认为,真理的定义给出了“真理”这个词的意义,而真理的标准则是人们评判某个认识或者语句是否是真理的依据。在逻辑哲学中,真理的定义与真理标准之间的区分是不确定的。例如塔斯基本人否认他的真理理论在提供真理标准方面有任何意义,虽然有些人认为把塔斯基的真理理论看成真理标准的一种形式更符合事实。另有一些人坚持真理定义与标准之间的区别,他们认为符合论是真理定义,而融贯论则是关于真理评价标准的理论。在经典哲学中,真理定义与真理标准是有明确区分的。经验论认为,人类的认识都是从经验或经验的综合得来的,而经验的真实性和直接可靠性则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保证。唯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在天赋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来的,真理本身就包含着自明性。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哲学中,真理与真理的标准之间的区别也是非常明确的。真理就是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现象及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以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为内容的。真理的标准则是连接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实践。经典哲学探讨的问题是人类的认识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确定人类的认识为真,前者得出的是真理定义,后者得出真理标准;前者告诉人们如何获得真理,而后者则使人们知道如何检验自己的认识,二者的内容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经典哲学中,真理定义与真理标准的区分是很清晰的。再次,对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不同论述。逻辑哲学是逻辑学研究的自然延伸,是为逻辑研究服务的,因此其内容不能不受逻辑学科的影响。一切逻辑系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语义解释之上的,系统中公式的真与假与其解释有直接的联系。关于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逻辑哲学与经典哲学也有明显的区别。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就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再则,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总有被认识的一天,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另一方面,\n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是人类对于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或片段的正确认识,也是人类自身在一定历史阶段中所获得的知识。也就是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于其对象的一定方面、一定层次的认识,是历史的、有限的认识,因而是相对的,有待发展的。参考文献:[1]张清宇.逻辑哲学九章[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陈 波.逻辑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梁 彪.逻辑哲学初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