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哲学编导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反杜林论》哲学编导

《反杜林论》哲学编导读\n一、《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及过程:恩格斯的这部著作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斗争的直接产物。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前后共用了两年的时间,从1876年5月底开始到1878年7月初止。\n二、三个版本的序言《反杜林论》在1878年、1886年和1894年相继出版了三版,每次出版时,恩格斯都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三个版本的序言。\n第一版序言在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说明了写作《反杜林论》的原因,写作方式和态度。一版序言共7段,分三个问题。\n(一)《反杜林论》的写作原因(1——2段)1、为了维护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2、为了肃清杜林的恶劣影响,使那些认识模糊的人清醒过来,也必须反对杜林。3、为了揭露党内杜林派的宗派活动,揭露他们的阴谋和野心。\n(二)《反杜林论》的写作方式(3——5段)《反杜林论》是一部论战的著作,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而详尽,之所以如此,恩格斯指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批判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杜林的体系非常庞杂,决定了恩格斯在论述中必须涉及非常广泛的范围。(3——4段)第二,为了在批判中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远离及其内在联系。(4段)第三,是由当时德国状况所决定的。(5段)\n(三)恩格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论敌的藐视(6——7段)1、恩格斯严谨的科学态度(6段)2、恩格斯对论敌的藐视(7段)\n第二版序言在二版序言中,恩格斯说明了《反杜林论》出版后的广泛传播、再版的原因、修订情况和增补情况,介绍了当时自然科学发展中自然观的斗争状况,并阐述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二版序言共12段,分四个问题。\n(一)《反杜林论》一书再版的原因(1——3段)1、由于“反动帝国政府的帮忙”和革命斗争的需要(1——2段)2、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广泛传播的需要(3段)\n(二)《反杜林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造的成果。(4段)(三)《反杜林论》再版修订的情况和原因(5——8段)第一,《反杜林论》阐述的世界观是由马克和恩格斯共同创造的。第二,《反杜林论》从开始确定写作计划到写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商量制定的。\n(三)《反杜林论》再版修订的情况和原因(5——8段)1、恩格斯首先说明了基本上未作修改的原因(5段)2、增补《理论》一章的原因(6段)两个理由:第一,该章涉及的社会主义理论即恩格斯说的“核心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这个问题也没有涉及到杜林。第二,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单行本出版时,恩格斯就已经作了写增补。3、恩格斯说明了想作修改而未做修改的两点(7——8段)第一点,关于人类原始史。第二点,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部分。\n(四)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论述(9——12段)1、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条件(9段)第一,唯物辩证法的创立。第二,需要有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0——11段)第一,从自然科学已有材料出发说明自然观的辨证运动和规律。第二,必须批判旧的自然哲学。最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念是从事物本身出发,从实际出发.\n3、唯物辩证法对建立科学自然观的意义(12段)恩格斯首先指出:自然科学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使人们意识到自然过程的辨证性质。恩格斯列举了五个方面的事例加以说明其次,只有自觉掌握唯物辩证法,才能适应和促进理论自然科学的革命。再次,掌握唯物辩证法,必须学习哲学史,学会运用概念的艺术。\n第三版序言三版序言是恩格斯生前写的最后篇序言。主要说明了对第二编死十章《〈批判史〉论述》增补的理由和恩格斯对本书思想的广泛影响而深感满意。共3段,分两个问题:\n(一)增补《〈批判史〉论述》的理由。(1——2段)(二)说明《反杜林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影响。(3段)\n思考题:1、如何理解《反杜林论》决不是“内心激动”的成果?2、《反杜林论》写作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恩格斯如何从理论自然科学的革命来说明自然过程的辨证性质的?\n引论引论》是《反杜林论》全书的引言,包括《概论》和《杜林先生许下了什么诺言?》两章。《概论》正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是《引论》中的主要部分。第二章着重于反面揭露,从总体上批判杜林及其理论体系。\n一、概论《概论》的中心问题是说明社会主义是怎样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概论》共20段,分四个问题。\n(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1—6段)1、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实质与表现形式(1段)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实质而言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是在表现形式上,与其内容实质并不完全一致,最初表现为18世纪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发展。2、18世纪法国启蒙学说的特点和局限(2——3段)启蒙思想的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强烈的革命性和批判性。第二,从理性出发衡量一切。启蒙思想的基本局限:一、把理性当作社会的基础,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二、在现实理性的具体内容上,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n3、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过程和破产原因(4——6段)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18世纪空想共产主义第三个阶段是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重大贡献在于: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批判,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另一方面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美好的描述和天才的猜测,结论是非常精辟的。陷入空想而破产的原因:首先,三大思想家“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解放全人类。”其次,三大思想家“和启蒙学者一样,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再次,三大思想家把历史看作是天才人物的历史。恩格斯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n(二)唯物辩证法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7——14段)1、从古代辩证法到近代的形而上学(7——10段)1)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特点和局限2)近代形而上学生产的历史必然性3)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本质区别。2、近代德国哲学的历史功绩与局限(11——13段)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表现出来的辩证法是辩证法的第二个基本形态。黑格尔辩证法的基本缺陷:第一,“首先是他自己的必然有限的知识的限制。”第二,“其次是他那个时代的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同样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第三,黑格尔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3、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及其意义(14段)\n(三)“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为科学(15——18段)1、唯物史观的创立(15——16段)(1)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阶级斗争的历史事实迫使人们改变以往的唯心史观,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历史前提。(2)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唯物史观的基本哲学路线是:从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基本内容:第一,“以往全部历史是,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二,“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第三,“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3)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n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17段)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第二个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真正科学的说明。恩格斯指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的批判“这已经由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完成了。”3、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为科学(18段)(四)杜林向当代挑战的背景(19——20段)\n思考题:1、科学社会主义与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何在?2、唯物辩证法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n二、杜林先生许下了什么诺言一般说来,论战性的文章首先要把论敌的观点摆出来,然后予以批驳。恩格斯也是这样做的。第二章主要列举了杜林的主要谬论。恩格斯的列举主要表明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杜林的谬误,错误百出的观点,二是杜林的狂妄自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