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韩非法哲学思想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韩非法哲学思想研究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霉期: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由东大学有关保嫠、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繇虢——日期:\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韩非是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韩非的基本社会主张,简单地说,便是依法治国。法治主义思潮被当作今天的主流思潮。那么,韩非法哲学思想有哪些深刻的内涵?它有那些优点和不足?对法治主义思潮有什么影响?这些便是本文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分依法治国的法治主义价值观;法势术结合的思想;事异则备变:法的起源和进化观;功用与事理:现象的确定性与基础性;事当其言:以法律为准绳;君本思想:法治的悖论;去智与参伍:法律的限度及对其的超越等七个部分,对韩非法哲学思想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在依法治国的法治主义价值观部分,本文从法哲学的角度阐述了韩非关于法的实质、法表现为赏善罚暴、法要重刑止奸、法具体在功利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并做了简要评价。韩非以法为本、法势术结合的思想是其主要观点,本文论述了韩非关于法、势、术的观点,归纳了三者的关系,即法与势:抱法处势;法与术:法术并用;术与势:以术驭势。尽管韩非主张的法与势、术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不能否认其对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发挥的重要作用。世异时移,法要随之变化,韩非提出人口论观点,分析了生产资料引发的社会矛盾,并据此提出其关于法的起源和进化理论,这既有进步意义,更多的是局限性。韩非的法治主义的基础是对现实存在的相信。法治主义强调要奖惩分明.奖惩的依据是功利,功用的基础是事理,事理的基础是行为。本文分析了韩非从功利角度提出的治国方略的优点与不足。韩非主张以言为标准,来衡量事功,提出事当其言,要以法律为准绳。韩非主张君主专制,其一切法律制度的目标是巩固君主专制,这就使其所谓的法治只能是人治下的法治。事实是陈述的准绳,即陈述正确与否,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在现实中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是滞后的,韩非提出了去智与参伍,以此来超越法律的限度,这个思想对于司法是有价值的。认识韩非,尤其是其法哲学思想是一种责任。站在前贤的肩膀上,形而上学地认识、分析和归纳韩非的法哲学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关键词:韩非;《韩非子》;法哲学;思想\n函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_IllllllIllI——■■——●■■——■——■■■■—■——■■●IABSTRACTHartFciisthemainrepresentativeofthePre-QinLegalists.HanFeibasicsocialadvocate,putitinsimpleterms,thatis,theruleoflawandvaluesoftheruleoflaw.Theruleoflawisthoughtofastoday'smainstreamthought.Well,HanFei’Sruleoflawandthought,inessence,iswhat?Whichmeritsdoesithaveandtheinsufficiency?Thisiswhatthispaperistothinkabout.ThispapertalkSaboutthepointofviewfromthemetaphysical,theruleoflawandvaluesoftheruleoflaw;thepotentialcombinedWi氇theideaofchangebythedifferentthings,theoriginandevolutionoftheconceptoffunctionandtherational,thephenomcnonofcertaintyandinfrastructure;matterwhenhiswords,withthelawasayardstick;-junthisthought,TheParadoxoftheruleoflaw;togiveupknowledgeandinvestigation,thelimitsofthelawandbeyonditssevenpartsoftheHanillegalphilosophyweresummarizedandexplained.Intheruleoflawandvaluesoftheruleoflaw,thisarticlefromtheperspectiveofphilosophyexpoundedbyHartFeiontheessenceofgoodperformancetoursofimpunityforviolence,thelawshouldonlyrapedinprison,inspecificlawontheutilitarianaspectsofthefour,andabriefevaluation.HanFei—France,combinedwiththepotentialofthinkingisthemainpoint,thispaperontheHartFei,potential,whichis谢饿theviewtoincorpor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lawandthepotentialthatis,LawDepartmenthavepotential;ActandTechnology,magicandofthepotential,ThepotentialforYu.DespiteclaimsbyHanFeiandpotentialoperationbetweentheirreconcilablecontradictions,butwecannotdenyitsfeudalautocraticrulefortheconsolidationoftheimportantroleplayed.Worlddifferenttimes,thelawshouldbechangedaccordingly,theproposedpopulationofHanFeiviewofthemeansofproductioncausedbysocialconflicts,andaccordinglyputforwarditslawontheoriginandevolutiontheory,whichisprogressive,ismorelimitedsexual.HartFeiandtheruleoflawisbased011therealitythatexists.Thenileoflawandstressedtheneedtoclearincentive.Rewardsandpunishmentsarobasedonutilitarian,2\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functionisthebasisofasensible,rationalbehavioristhefoundation.ThispaperanalysestheHanFeifromtheutilitarianperspectiveofthestrategyofgoverningthecountryby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HartFeiadvocatedthestatementasastanda珂tomeasuroUtilitarianism,thematterraisedwhenhiswords,weshouldtakethelawastheyardstick.HartFciadvocatedabsolutemonarchy,allofitslegalsystemisthegoalofconsolidatingabsolutemonarchy,whichcanonlybetotheso-calledruleoflawundertheruleoflawistheruleofman.Thefactisthatstatementsoftheyardstick,tllatisthecorrectstatementornot,shouldbebasedonthefactthat'inreality,allthelegalprovisionsarelaggingbehind,HartFa—andmadetotheSenateKivu,inordertotranscendthelimitsofthelaw,forthisideajusticeisvaluable.RecognizingHanFei,inparticularitslawphilosophyisaresponsibility.StandingontheshouldersofPastworthies,metaphysicalunderstanding,analysisandsummarizedHanfei’Slawphilosophy,isameaningfulattempt.Keywords:HartFei;{Hanfeizi));PhilosophyofLaw;thinking3\n嘲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韩非(公元前280年一前233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战国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有关韩非其入的记载,主要源皂司马迂《史记·老子韩菲列传》。韩非主要著作《韩非予》,共五十五篇,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等遗容,法哲学思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定法》、《有度》、《五蠹》等许多篇目中都有论及。作为先秦法家豹主要代表,韩菲的基本社会主张,简单地说,便是依法治国。他提出:“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本治者名尊,本乱者名绝。’’(《韩非予·饰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对于法的作用,他说:“鎏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国家强大与否完全在乎是否奉法,是否拥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否严格依法办事。他还说:“赦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矫正君王的失误,追究臣下的好邪,平定纷乱,辨别谬误,整顿为非俸歹,绕一臣民的行为规范,最好的还是法。在韩非看来,治理国家必须以法为本。实行法治,首先要制定出能够体现国家利益、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圊时要把它作为治理国家、判断人们言论行动和是非功过,以及行赏施罚的唯一标准。这便是法治主义。法治主义思潮被当作今天的主流思潮。那么,韩非法哲学思想有哪些深刻的内涵?它有那些优点和不足?对法治主义思潮有什么影响?这些便是本文所要思考的阏题。本文将苁形薅上学的角度,回答这些润题。4\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依法治国的法治主义价值观韩非的法治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法的本质韩非认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比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韩非子·定法》),搿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百姓者也靠(《韩非子·难三》)。法就是国家的宪令,用于统治的工具,法就是由国家颁布的公布于民众,让民众遵守的赏罚有依的成文规范,这就是韩非眼中的法。这类似于今天所说的成文法。这种成文法具有形式上的规定。形式上的特点使人们十分容易地了解它的所指,使它具有可操作性。法律制度是一种记号。韩非强调法的公开性,必须“布之于百姓”。他要求普遍宣传国家的法令,做到家喻户晓,使得“境内卑贱莫不闻知"(《韩非子·难三》).这与历史上将刑律条文“独瞒于堂",法不外宣,只掌握在君王和官吏手中相比,是很大的进步。公布成文法是法家的一贯主张,子产、李悝等法家早期人物都有这样的观点。韩非认为,法律公布让所有人都知道统治者的真实意志之后,既可以使“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纾,防止官吏徇私舞弊,避免冤案的酿成,又可以有效地控制民众,“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一(《韩非子·六反》),让民众了解法律允许干什么和禁止干什么,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但可以肯定的是,韩非将法公于众的目的,不会是为了让民众依法主张自己的意愿、保护自己的权利。韩非还指出,法的内容应该是明确清晰的,固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让人琢磨不透的微妙之言。他说:“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帮(《韩非子·五蠹》“法"是统治者公布的统一法令、制度,这些条文由官府公布,实施办法要让民众知道,遵守法令的就赏,违反法令的就罚。它应该像规尺一样能为人们提供行为的准确方式。法律一旦制定了,就不应当轻易地加以更改,“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劳(同上)一个国家5\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人民遵守的法律应该是统一的、固定的。因此“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虚静而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一。(《韩非子·解老》)而“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法令经常变易,往往是亡国的先兆,尽管“亡征者非日必亡,言其可亡也”。(同上)韩非认为,法应当是平等的,法不能只是为了立法者一己之私而制定的,它应该能够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一(《韩非子·诡使》)。他坚决反对“释法任私"。他认为,“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韩非子·有度》)统治者“能去私曲就公法者’’,就能使人民安乐,国家治理“去私行行公法者",能使国家强盛,称霸天下。要使法治真正得以实行,必须强调法的大公无私,强调君臣上下一体遵行。法的规定应当不分贵贱等级,对待任何人应当一视同仁,所谓“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同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王予犯法与庶民同罪。法是典型的“帝王之具",应该牢牢地掌握在统治者的手中,决不可让于他人。立法应当前后统一,不能自相矛盾,否则就如“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一(《韩非子·定法》)。在制定法律时,遇到不能统一各方利益,协调各种原则时,应当权衡利弊,只要利大于弊,就应该大胆加以制定。立法应当求功而不求全,因为世上不存在没有副作用的法。“法所以制事,事所以名功也。法有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事成而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一(《韩非子·八说》)韩非主张,法有强制性,。令必行,禁必止"。(《韩非子·饰邪》)要使得法律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就必须使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任何法律行为都必将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合法行为将得到国家的奖励,“有功者必赏",而违法行为将得到国家的制裁,“有罪者必诛",这样,人们才会一定的压力下遵守法律,而法律所想达到的目的才能因此实现。韩非关于法的平等、公正、公开的目的,是维护君主的权威,巩固君主的专制统治,因而,法律的适用应当不分高低贵贱,不论功过,一律同样对待,除君主之外的全体臣民都必须遵守,并严格执行。“明6\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绳直而枉木斫,准夷而高科削,权衡悬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一(同上)法律是准绳,是社会存在的标准。这个标准对一切社会存在都有效。法的这种公开性、固定性、平等性、强制性意味着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法律制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普遍的。这和人类的知识的特点是一致的。法律,从它的本质上来说,其实便是一种知识:它是人们对一种合理的既成事实的陈述。知识所具备的特点它都有。知识是一种偏见,具有相对普遍性。法律制度也是一种偏见,也具有相对普遍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法律制度是一、固。(二)法表现为赏善罚暴韩非发展了苟子的人性恶观点,在他看来,用礼义道德去教化改造人根本无济于事,最有效的方式应当是用“利’’与“害"去诱导压制。利就是赏赐,害就是刑罚。这也就是他所说的“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八经》)。既然人是好利恶害的,君主治国就应尊重这一规律,对实施危害君权行为的入施以刑罚,对实施有利于君权行为的人给予赏赐,这样人们就不敢做可能给自己招致刑罚处罚的“坏事",而是争着去做可以给自己带来奖励赏赐的“好事".韩非将此治国方式称为刑德二柄之治,并认为此乃君主维护其专制统治的最为基本、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他这样说道:“明主之所导致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君臣畏其威而归其利也。一(《韩非子·二柄》)韩非认为君主利用刑德二柄治国时,不能凭主观意志胡乱使用赏罚,因为那是亡国的征兆,正如其所言:“藏怨而弗发,悬罪而弗诛,使群臣阴憎而愈忧惧,而久未可知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赏罚前必须先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韩非认为的法律。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后,则要严格依照法律,信赏必罚,该赏就赏,该罚就罚,做到“赏罚同轨,非诛俱行一。(《韩非子·八经》)赏罚、毁誉这两种激励、强化手段所激励、强化7\n嘲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方向必须保持一致,做到“虽有智能,不褥背法恧专制;虽有贤行,不褥输丽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一(《韩非子·南面》)这就是韩非所说的“明法”,这样才能达到天下大治。‘韩非说,“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故贤者劝赏而不见子胥之祸,不肖者少罪两不见伛剖背,盲者处平焉不遇深谷,愚者守静丽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古之人日:‘其心难知,喜怒难中也。’故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君人者释三易之数而行~难知之心,如此,则怒予上,丽怨积于下,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为,故令行。三者立丽上无私心,则下得循法两治,望表丽动,隧绳丽斩,因攒聪缝。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丽下无愚拙之诛。故上君明而少怒,下尽忠而少罪。静(《韩非子·用人》)在现实中,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惩罚。惩罚是统治者利用嗣家机器制裁那些违法的人和团体。所谓违法,其实质是:主体行为中某种必然性的缺乏。对违法的惩罚便是对必然的缺失的反应。这便是《老予》所说的“损不足’’。另一个是奖赏。赏善则是“奉有余’’:它怒对超过必然的存在现象的反应。这是一种价值领域的现象。这两种反应,实质上都体现了某种必然的关联:善行是奖赏的原因,恶行是惩罚的根据。它体现了某种形式的因果必然性。因采关系体现了事物的现象关联。休谟早就说过,因果关系是人们的一种主观联想。在联想中,人们建构出一种现象。至于事物之间是否真的具有因果关联,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奖赏和惩罚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现象性特点。(三)法要重刑止奸韩非发展了商鞅的重刑思想,为了证明重刑的正当性,他针对儒家提出的“轻刑止好挣论提怨了“重刑止好"论。韩非认为,人性是自私好利的,人在行为时考量的只是“利’’和“害"而已。他针对儒家提出的“轻刑爱民"论,提出了“重刑爱民挣论。他说搿先圣有谚霞:‘不踬予山,丽踬予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一。(《韩非予·六反》)轻刑就像小土堆一样,人们容易触犯。如果样犯面不诛甜,等予鼓励人民去犯罪;藤如果“犯蕊诛之静,又等于事先设下陷阱让人民去跳。所以说“轻刑一才是伤民。反之,重刑就像山一样,人民不8\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会轻易触犯,没有人作奸犯科,便不用刑罚,刑罚都不用了,这就是“爱民".从刑罚的目的上来看,韩非认为,刑罚的作用并不单纯是为了惩罚犯罪人,而是为了威吓一般人,为了实现刑罚的一般预防的目的就必须采用“重刑”。韩非之所以倡导严刑峻法使老百姓产生对君主的惧怕心理,他自己解释到:“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治所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盗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日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920《韩非子·六反》意思是说,对触犯刑律的人科以重刑,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是惩罚“罪人",而在于让老百姓看到触犯刑律所遭受的不利后果,使其感到惧怕而不敢以身试法,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韩非认为法的杀气越重,那么对君主的统治就越有利。他说:“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990《韩非子·五蠹》为政必须“峭其法而严其刑".关于如何实施重刑,韩非主张一是轻罪重判:“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也”。《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他认为,对轻罪进行重判,可以使人不敢轻易触犯哪怕是轻微的刑律,这是韩非认为的一个可以安邦治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他还提出,同里相坐,一人犯法,其亲友,邻居都要受到株连。这是商鞅所主张的刑法处罚原则,为韩非所继承肯定,在他们看来,这也是制止百姓犯法的好策略。他还提出了“杀无赦"与扩大死刑适用范围观点,“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则必死也,则人之莫敢犯也,何为不治.一(同上)在他看来,对依律可以判处死刑的人一律杀无赦和扩大死刑适用范围,可以有效地慑服老百姓,使他们不敢铤而走险。韩非在与主张“轻刑"的儒家学者辩论时,道出了主张重刑的理论根源即人之好利恶害的本性。“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而奸尽止,奸尽止则此奚伤于民也?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加大罪,故奸必止者也。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一(同上)他解释重刑的特点是:做坏事的人,得小利而蒙大罪,百姓都不愿学着干这样的蠢事,“故奸必止”。9\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轻刑则相反:做坏事的人,得大利而获小罪,百姓都羡慕他为非而得利,便会不顾忌犯罪的轻微惩罚,“故奸不止”。据此,他尖锐地指出:轻刑只能导致乱国和陷民。他认为重刑符合人们“好利恶害一的心理状态。“在他看来,人们对待周围事务总是以利害相权衡的。如果犯罪行为所获的利大而因犯罪受到的刑罚轻,那么就无异于鼓励人们冒险犯法;相反,如果犯罪行为所受的刑罚大大超过所获的利益,那么人们就不敢轻易犯法。"韩非在后世遭到非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主张“重刑"思想。韩非认为君主治国,用好“刑、赏"二柄就可以了。然而在韩非眼里,刑与赏不能等量齐观,刑的分量要远远大于赏。他继承了商鞅“刑九赏一一①思想,提出:“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韩非子·心度》)“故用赏过(重)者失民,用刑过(轻)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韩非予·饰邪)在他看来,重刑是主体,厚赏是陪衬,根本用意是要以严刑达到无刑,甚至是以重罚达到无赏,体现在治国实践中就是君主用“刑”的机率要大于“赏",体现在起赏罚标准作用上,法几乎就成了刑的代名词@。(四)法具体在功利上无论是奖赏,还是惩罚,它们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根据,这个根据便是事功。法律的实施必须以事功为根据。所谓事功,简单地说就是经验中的现象。它表现在功、利、用上。所谓功,一件事情发生以后、产生了某种被人们意识到的、好的结果、后果。所谓利,本义是锋利。锋利作为一个现象,反映了两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比如一把小刀和一张纸之间的关系,因此,利是一个现象。所谓用,某种显现。这意味着它能够被经验到。现象的最大特点是经验性和现实性。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发现它的存在。它是现实的。这种现实性表现为功利。在韩非看来,.法的功能是制事。制事必然产生效果,这便是功利:“法所以制事,事所以名功也。法有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事成而有害,权其害①‘商君书·去强>:“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罚五赏五。”⑦其实,这不独是韩非一人的看法,只不过韩非尤其强调刑的作用。在古代中国,刑民不分.法印刑,刑即法,直到近代,才出现刑民分离,乃至后来的民经分离直到当今中国七大法律体系之划分.10\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功多则为之。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是以拔千丈之都,败十万之众,死伤者军之乘,甲兵折挫,士卒死伤,而贺战胜得地者,出其小害计其大利也.夫沐者有弃发,除者伤血肉,为人见其难,因释其业,是无术之事也。先圣有言日:‘规有摩,而水有波,我欲更之,无奈之何!’此通权之言也。是以说有必立而旷于实者,言有辞拙而急于用者,故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人之不事衡石者,非贞廉而远利也,石不能为人多少,衡不能为人轻重,求索不能得,故人不事也。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货赂不行,是境内之事尽如衡石也。此其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诛.是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疗(《韩非子·八说》)法律以事实为依据。事实的根据是功利。人们为什么打仗、牺牲?是为了图谋大利。如果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人们不会特意为它做什么。石、衡等虽然可以用来衡量,但是它们本身并无实际用途。我们不能说我要一“石"、一“衡",而必须说要一“石"米、一“丈"布。它们必须和具体的物相联系,有物然后有用、有利、有功。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到它的结果、效果、功利。注重效果是韩非法学思想的基础。这种理论和西方的功利主义比较相似。所以一些学者把韩非的思想称为功利主义。①功、利、用是事物的现象形式。现象是显现,即用,用即通,展开、显示。作用便是事物的一种显现。这种用表现为事物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利害等关系,所以有利。利害必然有效果。这便是功。所以,功、利、用是事物的现象形式。①王邦雄:‘韩非子的哲学>第154页,东大图书公司印行,中华民国72年版.\n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法势术结合的思想法家是战匿时期的重要流派。法家的先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子产,其早期代表为战国中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和慎到,而韩非则是“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挣国法家的早期代表人物子产(约前582年~前522年)于春秋时期在郑国执政26年,作丘赋,铸刑书,将刑法条方铸于鼎l公布予众,择贤用能,使郑慝在晋楚争霸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由于它使奴隶主贵族任意刑杀的特权受到了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奉行了千余年的秘密法制度,因此遭到了奴隶主贵族的非难和反对。同时,由于成文立法的公布,也使比较系统的法律解释和研究活动的展开成力可能,从丽为中国古代法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李悝(约前455年~前395年)任魏国相时编撰的《法经》,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私家法学著作,露也是中囡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④对中囡古代法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法学的萌芽起了巨大作用。李悝完全摒弃西周以来的潮法体系,将《法经》分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六篇。这个以罪名建立的刑法体系,不仅是魏国的~部重要法典,也是中国封建刑法学体系的基础。《法经》中剖设的刑法原则,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刑事立法乃至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商鞅(约前390年~翦338年),是众所周知的改革家,他入秦变法,取消分封制和世袭制,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为秦王朝统一奠定基础。商鞅提出了“定分丘争’’的法律起源论,强调了“耗法以时面定,制令各顺其宜”的进化震,瞒确提出了“缘法而治"的豳号和“以刑去刑"的主张。@慎到(约前395年~翁315年)把道家学说向法家理论方面发展。他是法家中主“势"的一派。“势’’指政权、权位,他提出了集权的主张,在政治上把权势放①任绒愈:‘中国褥学发展变(先秦)》,人配出版社1983年lO月第1敝,第73l页。②公煎前536年,郑国的执政予产率先打破“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旧传统,公布了中因历史上第一郝成文法典‘刑书》。参见何勒肇‘中嗣法学史'(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敝,第弱页.@沈家零:《历代测法考》(--),孛华-罄惩1985年舨,集843燹。④张鹭藩主编;‘中国法律史》,法律出敝祗1995年版,第鹤页。⑤何勒华:‘中国法学史》(第一卷),法镎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第79疑.@同上,何勒华:‘中国法学受>(第一卷),第161员.12\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到了第一位。有了权位,还要有“法"。“法”是治国的标准,他从道家“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的观点出发,提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的思想。君主是“法”的制定者,依法“无为而治",“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一,这样就“上下无事"了。他把君主的权势看作行法的力量,认为有了权、有了法,一个平凡的君主就可以“抱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贤能和智慧并不足以服众,权势地位则能够使贤者屈服。①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主“术".他认为,“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专门对付大臣的。申不害说,“君如身,臣如手",既然如此,为何君主仍然要用心对付大臣,这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斗争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臣下弑君,酿成习气。现实告诉申不害,人君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民众或敌国,多数情况下是来自其属下的大臣。所以他一再告诫君主,对君臣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一定不要相信所有的大臣。中不害认为,君主有了势,定了法,其地位还不是稳固的,必须有两面之术,不然势与法就会变得威严而不受用,刻板而不通达。如果以术来连通势与法,就如虎添翼,无论动与静,都会使臣下慑服而不敢犯上作奸。在《韩非子·定法》中,韩非对申不害、商鞅等法家先驱的变法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总结,并指出法、术结合的必要性。韩非认为,“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商鞅)为法",都还不完善,即所谓“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一他引申子的话说:“治不逾官,虽知弗言。"他批评说,官吏办事不超越自己的职权,说是“守职",那是对的,但知道自己职权以外的事不说,那就错了。因为君主了解全国的情况,要依靠官吏。如果官吏知道了自己职权以外的事不说,君主还依靠谁做耳目昵?他又引商鞅之法说:“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他说,如果定这样的法令,把这些斩敌首立战功的有勇力的人强加在官府办理需要智能的事,就如同“斩首者令为医匠一.如果让勇力之人去做医生、工匠,那么,病也治不好,房子更是盖不成。因为医生会调配药剂,工匠有专门的手艺,让有战功者①高正:诸子百家介绍,稷下学派,http://m啊.confucius2000.corn/.\n翻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做这些事与他的能力是不相当的。“今治宦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捧赣非拥护并发展了慎到的势治。在‘韩非子·难势》篇中,韩非认为“势”有“自然之势’’和“人之所设"的“人为之势"两种。“自然之势’’,是指世袭的君位,所谓“生丽在上位’’。他萼l慎到的话说:“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丽桀为天予,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慎到讲的“势’’偏重于“自然之势’’,韩非所讲的是“人为之势"。搿人为之势’’是势和法的结合,就是所谓“抱法处势’’。这种势、法并举,势、法结含的“人为之势”,就是韩非对慎到“自然之势”的发展。韩非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吸收道、儒、墨各家思想,将先秦的法治思想加以系统化。应该说,法、势、术这三者都并非是韩非的独创,但把这三者系统化地结合起来,并把它们强调到了极致的却是韩非。除了法之外,韩菲认为治国的手段还有势和术,在他看来,“法”是治国的根本,“势’’是推行法治的前提,面“术"则是推行法治的策略,要有效地施行法治,就必须将法、势、术结含起来。根据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理论,法、势、术三者具有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应该说‘法’揭示了韩非哲学的实质,是韩非哲学的支撑点。所以,它处于‘势’和‘术’范畴之上,具有规范‘势’和‘术’作用的功能。而作为虚性范畴的‘势’和‘术’在‘法的功能结构系统’中,怒‘法’对‘势’和‘术’的直接作用与‘势’、‘术’对‘法’的反作用的统一,也是‘法’’对‘势’和‘术’的规范作用即内在作用与‘势’、‘术’对‘法’的辅翼作用即外在作用的统一。所以,‘法的功能结构系统’表明了韩非哲学是以‘法’为中心,‘势’和‘术’受控于‘法’的逻辑结构体系。牡国韩非还分剐论述了三者的相戛关系。(一)法与势;抱法处势韩菲所说豹法,是~静法律条令。韩鼍#瘊说麴势,鞠指权势,韩菲给它下的定义是:“势者,胜众之资也”‘韩非予·八经》,势就是指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权势和地位。搿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铡天下丽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o李憋平tI论韩非“法势术”的哲学逻辑结构孔齐锫学千哇,20∞年第l期,第42页.14\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主之筋力也。一<韩非子·人主》君主要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须以掌握权势为前提。韩非作为一个君权主义者,还认为君主必须专势,不可使臣下擅势。他说,。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同上)韩非借用了慎道的一个比喻,将君主的权势比作“飞龙"、“腾蛇"赖以飞行的云雾,他说云雾一旦消散,龙蛇就会变得跟蚯蚓和蚂蚁一样,碌碌无为。韩非又将君主的权势比作“虎豹"的爪牙,“虎豹之所以能胜入,执百兽者,以其爪牙也,当使虎豹失为爪牙,则人必制之矣。一(同上)人主失去了权势,就像虎豹失去了爪牙一样,必将为人所制.“入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同上)权势是如此的重要,韩非告诫君主必须牢牢地将权势掌控在自己手中,防止“大臣太贵"、“左右太威”,要牢牢掌握住“制天下而征诸侯”的威势,不许臣下染指。同时向入主进言要坚决任用法术之士,以便与“当涂之臣"作斗争,他说:“且法术之士与当涂之臣,不相容也。何以明之?主有术士,则大臣不得制断,近习不敢卖重;大臣、左右权势息,则人主之道明矣。”(同上)因为认识到了权势的重要性,所以韩非率先提出了法与势相结合的理论,即所谓“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韩非子·难势》).一方面,势是法的前提,法不能离开势,“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韩非子·功名》)“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韩非子·八经》)只有以势作为后盾,法才能真正得以有效施行;另一方面,势又不能离开法,没有法的势不是“法治”而是“人治’’。人治依靠的是圣人,但是像尧、舜那样的圣贤,“千世而一出”,而绝大多数的人主,都是“庸主",只有中入之资,因此,他所要着重讲的是“中者’’的得“势"。他说,“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吾所以为言势者,中也。中者,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纣。"(《韩非子·难势》)所谓。中者",指的是“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纣"的君主。他认为这样的中主“是比肩随踵而生,世之洽者不绝于中”。对于中主来说,实行人治,他们就束手无策了。“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一(同上)实行法治,人15\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只要“报法处势’’,掌握权势同时坚持法治,国家就能治理好了。(二)法与术:法术并用韩非所讲的术,是君主对臣下的统治手段。韩非认为“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韩非子·难三》,术即指君主掌握权势,公开或暗中驾驭官吏的策略和手段。韩非认为,“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上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韩非子·主道》)所谓“明君之道",就是君主要将“智者"、“贤者"的一切功劳归于自己,将一切错误推于臣下,行事要叫人捉摸不透,让群臣感到高深莫测。法和术的实施前提是大权在握,法和术的实施结果是使大权握得更紧。法与术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在表现形态上,法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最好公开,“布之于百姓”,而术作为君主“潜御群臣”的工具,则以暗藏为好,所以说“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韩非子·难三》)。在功能上,法从正面控制着臣民遵循君王的意志,术是从反面考察臣民是否奉公守法或者作奸犯科。而更重要的,韩非主张将法和术结合在一起,他把法和术,比作人的衣和食,两者缺一不可,“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子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定法》)所谓“循名责实",就是要求名实相符,臣下做的实际工作,做少了是失职,做多了是越权,都不算名实相符。君主对名实相符者进行奖赏,反之则实施惩罚。法是愈透明公开愈好,术则是愈隐秘愈佳。正因为法与术分别具有透明性与不透明性两种相互对立的基本特征,所以二者才能在强化权势的过程中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韩非强调法、术并用,他批评商鞅“徒法而无术静,结果“无术以知奸",凭借秦国坚强的兵力,花了几十年的功夫,还是不能成就帝王之业,即“乘强秦之资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同上)他同时批判申不害“徒术而无16\n啦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法’’,“不~其宪令,则好多。’’结果被奸臣钻了空子,巾不害任韩相十年多,凭借豳家雄厚的兵力,仍然不能成就霸王之业,即所谓“托万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于霸王者”(同上)。两者的问题都在于“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然也”。(量)术与势:以术驭势一方面势是术施行前提,如果在没有势的情况下采用术,术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势也离不开术,有权煎时还要有术,无术则难免大权旁落,丢投失势,同时术又可以强化势。韩非说“故国者,君主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遗又致帝王之功也。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说四》)如果把势比作君主的马,那么术就是驾驭马的技艺,没有术事倍功半,有了术则事半功倍,君玉凭借术、势,就畿够非常轻松地实现其宏图伟业了。韩非认为,对于一令君主来说,只要他灵活帆智地运用法、术、势三大政治要素,他就可以治人而不治于人,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操纵者。这样的君主,韩非称之为“臻差”。他说:“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剡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适,毁誉~行而不议,然后一行其法。竹(《韩非子·八经)“明主像天一样依法行事,不循私情,又像鬼一样,幽冥不测,巧妙地窥伺~切,宰制一切,这是术的妙用。他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控制着人们的生杀予夺,这是势的作用。再@分析韩非的思想,可以看出,他强调法、术、势各自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君王之治。综观历史,韩非法、术、势学说是适应当时巍诸侯割据过渡,专制君主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产生的,丽量是行之有效的。有效的原因不在于这个三字秘诀,更在于他所主张和推行的“法治"内容。现在看来,“术”是君主统御臣下的方法,以法治鬓,就要排斥术。因为法治的要求是公平与公开,公开才能保证公平,公平才敢公开。术治的基本特点是隐秘性,隐秘就不敢公开,不敢公开,就难以保证公平。这样,韩非的法与术不可分,实质上就不是法治。“势静具体的表现就是赏罚,亦称为刑赏或刑德,即‘‘二柄’’。这两个把子就①攀振RrJ.‘人饿、霸道及权力意志一郸非子的法哲学论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5贞.17\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势的把子。人拿着刀的把子就可以运用那把刀,抓住势的把子就可以运用势。这种理论的出发点是,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对于别人以“计算之心"相待。人君和人臣以及老百姓本来是利益冲突、相互矛盾的。所以说:“上下为战"。但是,人主抓住赏罚这两把子,就可以使上下之间相互利用,各得其所。这是占在统治者的角度说的。赏罚只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使用的工具,其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但韩非基于“人性自利"的出发点认为,赏罚可以使矛盾转化为互利。势治从本质上讲是人治而非法治,尽管势法结合使其穿上了法治的外衣。韩非所主张的法治不能等同于现代的法治。一般认为,现代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实质意义的法治和形式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保障权利、制约权力的价值、原则和精神。现代法治下的法律规范应该包括哪些事情可以做,即权利,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即责任,哪些事情应该去做,即义务,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律不禁止的事情都可以去做。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实质意义的法治的价值、原则精神,而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治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缺少。“韩非所谓的法律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行动规则;它并不是指令人们哪些事不可以做,而是指出哪些事可以做或一定要做。一①韩非强调“以法为本’’,这与法治强调的法律的社会普遍适用和主治功能是一致的,在法律与最高统治者的关系上,他甚至要求君王带头守法,他一再批评君主不依照法令行事的弊端,斥其为亡国之政。但如果有人据此认为韩非思想中包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大于权的内容的话,就有失偏颇了。韩非是一个极端君主专制制度的鼓吹者,在他眼里,法不可能摆脱工具、手段的命运,搿人主之大,非法则术也",他要求君主守法并不表示他认为君主应该受到法的约束,君主可以超然于法上,只不过不要随意破坏法令,要做出遵纪守法的样子来示范臣下,以塑造法律的威严。如此看来,“韩非所倡导的法是君主本位主义的法。他的法是和人民处于对立地位的。一圆韩非所谓的“法治"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人治之下的“以法为治"。①傅杰选编,郭沫若、王元化等著:‘韩非子二十讲'227页,(台)陈弱水;‘韩非的法律思想',华夏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原载‘中国文化新论·思想篇(二):天道与人道',台湾联经j“版事业公司,1983年·⑦同上‘韩非子二十讲’166页,王元化:‘韩非论稿>,原载‘清华论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8\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事异则备变:法的起源和进化论韩非把他以前的世界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并指出了各个时期的特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日有巢氏。民食果兢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五蠹》)时代不同,生活中的问题也不同,问题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韩非作出结论说,“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丹(同上)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制度也要发生变化,因此要变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韩非反对因循守旧,反对复古倒退,“守株待兔"就是对复古思想的抨击。韩非主张因时而变,并用“郑人买履”的故事对墨守成规者予以批判,为变法、改革提供理论依据。韩非试图从物质的原因上寻找历史发展的根据,指出在人类的上古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因为人口少物品多而没有争夺、从而也不需要法律的阶段,“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丽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同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大幅增加,财物的增长却不多,形成了人口众而财产寡的状况,就产生了争夺,因此也就先后出现了国家和法律。。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一(同上)韩非把历史变化归结为人口多少与财物多少的矛盾,他说,“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同上)。韩非概括古今的不同,得出结论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故事因于事,而备适于事"。(同上)在韩非看来时代发生了变化(世异),治理社会的方法也应当随之发生变化(事异)。19\n内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社会事情不同了,采取的措施(备)也就应该变化。总之,社会情况随时代丽变化,所采取的措施也必须要适合于社会具体情况。因此,~定要反对循古守旧的思想。他说,“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一。(《韩非予·五蠹》)即是说,圣人不期待因循守古,不认为有一种永远可行的法则,而主张根据当今时代的实际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旌。韩非不可能了解社会发展的物质原因,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生产方式是决定历史变化的主要力量,但他认识到历史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社会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想解决社会中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生产,增加生产资料,这是当时对于生产所有的认识。打∞他将国家与法看成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有进步意义的。韩非提出了法是定分止争的工具,强调由于入口多财物少出现的纷争需要秩序,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法产生的原因及法的作用。他还将人类社会分成上古、中古等阶段,主张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因丽法律也应是发展变化的。这在当时都是非常进步的。尽管韩非用一种极其表面的现象解释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不正确的,但也|陂该肯定,“他在考察社会阀题时,不再抽象地谈什么仁义推让等等,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从社会经济问题着眼,去考察种种社会现象的变化,这在观点上是一大进步”。圆这种厚古薄今,注重发展的历史观,反映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改革iftN度,建立新制度的进步政治要求。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对当时建立封建统一政权的斗争是起了积极作用的。①冯友兰:‘中国荫学史新编(上卷)',人氐出版社1998年12月第l敝,繁742焚.⑦傅杰选编,郭沫游、王元化等著:‘韩j#予二十讲>第7页,周勋初:‘韩非',华夏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原载‘周勋韧文集)第l卷525-583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功用与事理:现象的确定性与基础性法治主义的理论根据首先是现象主义。这里所说的现象主义,指的是相信现象的确定,并以它为存在的基础。在现实中,它表现为形式主义。韩非的法治主义的基础是对现实存在的相信。法治主义强调要奖惩分明。奖惩的依据是什么呢?功利、现实的状态与结果。功利是根据:“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韩非子·问辩》)功用是言行的基础。言指的是言说、认识,行指的是实践与行为。功用是认识与实践的基础。功用的基础是事理:现实的事物、事情。事理的基础是行为:只有当人们从事了某一件事以后才会有事情。这就好比道路与行走的关系。道路是行走留下的痕迹。对于事情来说,从事是基础;对于事物来说,生存是基础。生存、从事,我们把它叫做存在者的本体。韩非把它称做道。他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故日: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韩非子·解老》)韩非认为,“理”是事物的条理、节文、法则,它使此物与彼物区分开来而不相互侵犯,所以,万物之理是具体的、有差异的,故日万物各异理。“道”是物之为物、理之为理的根据,是统摄万物、尽稽众理的普遍必然的法则。道通过众物之理而表现出来。要控制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之理,而且要把握万物的普遍法则(道).他说:。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倚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韩非子·解老》人作为存在者,它的本体是人性。人性是存在者存在的基础、根据与原因。我们为什么要注重功利,赏罚为什么能够有效?韩非子说,那是由于人性、人情。既然人天生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奖赏无疑是一种利益,惩罚是一种祸害。这样人们就会希求奖赏、远离惩罚。于是以奖惩为基本方式的治国模式便有了理论根据。韩非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韩非子·难二》)。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趋利避害。“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21\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也"(《韩非子·奸劫弑臣》)。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亲情、友情可言,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韩非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证明其人性恶的观点。他说:“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天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入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故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则势不重,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韩非子·备内》)做马车的人想要他人富贵,做棺材的人希望他人早死。这不是因为前者人好而后者人坏。别人不富贵则马车卖不出去,别人不死则棺材售不出去,这绝不是因为恨人,而是人死了他可以得利。医生善于吮吸他人的伤口,嘴里含着鲜血,并非因为他觉得骨肉新鲜,其实也是为了个“利”字。韩非把“人性恶"的思想可以说是推向了极致,他甚至把与生俱来的天然亲情的父母子女关系都用“利"字来界定:“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六反》)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性好利恶害思想的极端推崇。连亲属关系都是以“计算之心待也",那么一方供养俸禄,一方提供服务的君臣关系自不必说,“且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情也"(同上)。为什么韩非认为人性本恶?韩非解释道:“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子懈老》)韩非就是通过人和一般动物一样整天为饱暖奔波这一共有的性质推断出人性恶的。这与他的恩师荀子对于人性恶的解释如出一辄,“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有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天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一(《苟子·荣辱篇》)因此,我们可以说,韩非的人性恶观念明显是受其师苟子影响而形成的,他俩都是从人具有与动物一样的自然性这一点来判断出人性“本恶"。需要指出的是,“韩非所看到的,只是以私有财产制为基础的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人们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可以不择手段,君主拥有最大的财富和权力,那当然成为争夺的最大目标了。从这个方面看,他的学说还是符合实际的。⋯⋯但人与动物不同,他有思想,能够接受教育,树立起崇高的信念。舍\n山东大学颈士学位论文己为公,舍生取义,这在旧社会中也不乏其人,⋯⋯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韩非是不会也不可能认识到人世间可以出现这种人物的。一回韩非的这种人性论依据显然也是继承了慎到的主张。苟子说人性是恶,因此需要治理与教化。慎到说:“因也者,因人之情也。入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乏为我,则莫可得丽用矣。⋯⋯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丽用矣。此之谓因。"(《慎予·因循篇》)现实的司法制度、文化教养之所以成立的根据是人情、人性:人都是为自己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人性的这一个特点,从而让它为人类服务.现实的存在依据是人性。现实是人性的展开。人性、人的存在本体在现实中得到实现,因此,现实的存在,比如功用等是存在本体的现实形态.从这个角度来说,功用、现象和本体是统一的。韩非把本体叫做道,把现象叫做理:“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豳;‘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瞧夫与天她之剖判也具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而常者,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道也。一(《韩非子·解老》)从上述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理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一个事物、同时也使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东珏,比如长短、坚脆等。这种规定性,我们把它羁q傲本质。理是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最主要形态。本璜是特殊的。狒教把它叫做异生性。现象、本质,作为现实存在来说,是特殊的、个别的。第二,理、现象有存亡、死生,因此是不确定的。韩非说:“世舁则事异,事异燹|j备变。捧(《韩非子·五蠹》)事物、事情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时间是事物、事情存在的一个必然条件。如聚我们将事物、事情看佟是现象的话,那么,韩非的这一主张无疑是合理的。在这个理论基础上,韩非主张变法。第三,理依赖于道:万物即万理,道是万物、现象之所以存在的所稽、搬据,万物之所以如此存在的原因。道、本体是物、现象存在的基础。既然是基础,那么,从这个基础上①傅杰选编,郭沫若、王元化等著:‘韩非子二十讲》第24贯,周勋初:‘韩非》,华夏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原载‘周勋初文祭》第l卷525-583页,江苏古赭出版社,2000年.\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生的东西自然和它的基础具有统一性。理、万物是本体的现实展开。因此,韩非十分相信理、现象:“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韩非子·解老》)这段话说了两个命题。第一,事理必然引导出成功,或者说,功用建立在事理之上.第二,事理则依赖于思虑。思虑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经验认识,另一个是理性思维。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认识的对象是现象,也就是说,我们依靠人类的经验认识理解、把握现象,从而得出事理。反过来说,如果要想认识现象、知道事理,就必须思虑。因此,理性、知识成为韩非子把握理、现象以及得出功用的基本方式。对功用、现象的重视与相信,很容易走向现象主义。现象主义的最主要特征是相信现象的确定性。现象,根据佛教和康德的观点,是主体与物自体(我把它叫做纯粹本体)的共同建构。在现象产生的同时,现象的本体也因此而被掩盖,从而成为~种相。它可以被分为真相和假相两类。无论是真相还是假相,都是一种假借,因此都不是本体自身。所以,《庄子》把现实的一切比做梦。佛教则主张万法皆空,一切都是空的、不真实的。现象是一种假借,虽然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但是这个确定性是有限度的。绝对地将它视为标准、基础,肯定是不合理的。法治主义相信功利、相信现象,并因此而提出治国方略,显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韩非子提出:“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韩非子·问辩》)现实的功用、效果是判断言行是非的根据。这便是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主张。功利主义主张虽然突出了效果,但是忽略了行为主体的故意、主体性,因此,缺乏对本体的关照,最终可能会被假相所欺骗。靶子是射击的标准,射中了靶子便证明了某人射术高明。真是如此么?近在咫尺的射中就不能够证明射术高明。现象是相对确定的。功用也是相对确定的。但是,现象终究不是本体。这意味着:现象,从本体的角度来看,具有否定性。现象、功用必须被批判。它能够成为基础、标准也只能是有限的。如果盲目地相信效果、功用,最终可能会被假相所迷惑。另外,从人性和现实功利的关系角度来看,韩非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人性是人的存在本体。作为本体,它是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的基础、根据。人的现实状态表现为功利用等现象形式。韩非将人性看作是功利的基础也揭示了本体与现象的关系:本体是现象存在的基础,二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本体毕竟不同\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现象,二者并非绝对地等同。用人性来揭示现象的合理性的同时,绝不能因此断定了现象的合法性。人性是合理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认定,功利用等现实的现象也就因此是合法的。同时,韩非的人性论本身也存在着一个人性悖论。如果说人人好利,秩序、礼仪从何而来?很显然,人不仅好利,而且懂得礼仪廉耻。人能趋恶,同样向善。任何一种定义都会陷入人性悖论中。\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五、事当其言:以法律为准绳韩非说:“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打(《韩非子·解老》)思虑的基本形态是人类的理性思维。理性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经验认识与知识,另一个是智慧。人们通过自己的现实经验认识现象的规律,然后通过自己的智慧将这种认识转换为主体的内在的智慧。智慧是主体的内在心灵状态。它来源于经验,但是又超越于经验。当它被主体内在化以后,便成为主体的思虑。所以,思虑是主体的一种智慧显现。由于思虑根据智慧,而智慧又来源于现实的现象与规律,即事理。这样,思虑和事理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思虑的展开必然地关联着事理。当然,思虑与事理之间的关联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的。同样,事理则和功必然地关联着。事理是人们对现象事物的属性的认识。那么,什么是它的认识对象或内容呢?根据康德的主张,人类经验认识的内容是经验界的现象。现象表现为功、利、用等。因此事功也是认识、事理的内容。人们对事功的真实陈述便是事理。这种陈述,我们把它叫做知识。知识是对现象的真实再现。这样知识、事理与现象、功利之间便存在着一种符合关系。符合的陈述便是真,不符合的便是假。当韩非确认了事功、现象的确定性以后,再现事功的言、陈述以及法律条文因此具有了确定性和权威性。它们便可以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标准。于是,韩非主张以言为标准,来衡量事功:“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悦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悦,问左右日:‘谁加衣者?’左右对日:‘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韩非子·二柄》)符合言的事功便值得肯定,不符合的事功便应该受到惩罚。法律制度的合法性因此而成立。来源于现实的法律制度、事理,具有相对确定性。一旦它们发生以后,就具有了一定的确定性。这个确定性为人们的价值判断提供了基础:“循名实而定是非,\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因参验而审言辞。一(《韩非子·奸劫弑臣》)陈述、知识的固定性、确定性,成为判断事理、作出奖赏的根据:“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形名参同,用其所生。二者诚信,下乃贡情。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韩非子·扬权》)名即法律制度,它是首要的。一切现实的行为必须以它为基础。所以,在韩非等法治主义者看来,法律制度是治理国家天下的基础。它本身便是现实的权威。法律制度是一种陈述。对于陈述,韩非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知识论命题:语言、陈述不能够前后矛盾。这便是现代知识论中的矛盾律。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所包含的哲学内涵。康德把矛盾律看作一切经验知识的第一要求。矛盾律的有效性必须做一些限定,那就是:在一定的体系范围内,某个陈述不能够既是此,又是非此。为什么呢?原来,人类知识是某种现象的写真,这个现象具有相对确定性:在一定的时间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因此,再现现象的陈述也就不能够既是此、又不是此了.任何具有真值的命题、陈述都必须遵循矛盾律。违背矛盾律的陈述是无效的。\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六、君本思想:法治的悖论韩非思想的主体是政治思想,他倡导一种纯粹的君主独裁论,也就是“君本思想",具体地说,就是法、术、势结合的专制论。法律思想的中心问题就是政权组织形式问题。对此问题,韩非主张国家实行君主专制的政体。韩非的君王本位论认为,国就是君,君就是国,“朕即国家”。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一“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所以尊者,权也。"(《韩非子·扬权》)韩非的“法治"思想都是提供给君主经天纬地、统治臣下和小人的政策谋略,是给君主出的如何使“帝业永固"的妙招。“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韩非子·内储说下》)君主必须把中央权力集于一身,决不能将“国之利器"示于人。君王的权力不能下放于臣下,下放一次,祸害就会一百次,开一次先例,就会后患无穷。君主必须独裁,牢牢地控制权力,敢于排斥众议,独断专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君王如果一事听于臣,以后会事事听于臣,就会被臣下牵着鼻子走,这样的君王也是长不了的。韩非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其趋利避害行为必然会冲击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秩序,因此国家就需要一个超乎一切之上绝对专制的权力来矫正人们的行为规范,以便使国家机器能够得到良好运转。韩非身处国家分裂、兵祸连年的时代,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共向。他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气力"二字,可能就是今人所说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怎样提高“气力",韩非认为建立君主专制,让君主利用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来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生产,扩军备战,以利于进行统一战争。韩非的法哲学思想本质上就是搿君本思想",即法律原本就是君主意志的体现,所有的制度设置根本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法治越彻底,君主的权力就越能得到强化,专制程度就越为深厚。法的主要内涵是刑,“凡所治者,刑罚也"(《韩非子·诡使》)。法的目标是打击“小人",严厉惩罚反抗专制君主统治的臣民。所谓“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一(《韩非子·奸劫弑臣》)因而,法治越发展,刑罚就越残酷。在君主专制独裁的体制中,君主言出法随,具有毁法的绝对权力。法家极力\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反对特权,并明确提出“一断于法一,主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刑不避大臣一,只是不避大臣而已,不是不避君王。法家之法,在君主的言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君王不是孤立的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以君王为中心的特权阶层。作为这种阶层化了的特权,为了维护“势"的因素,更难以与法平等相处。法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战胜特权,但在更多的时候,是特权将法律践踏在脚下.韩非的法治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他把法律当成当权者的“防民之具"、。专政工具"和“刀把子”而不是从权利本位、程序本位来论证法的作用。韩非的“君本思想”及其在人性问题上的片面认识,导致了他对“赏罚"的过分迷信,他不了解人的自尊心和人性的尊严,不懂得人时常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的品质,反而认为“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韩非子·奸劫弑臣》),这样的人是“无益之臣",对于这种虽是“天下之至良"但却“不为主用”的人,他的主张就是一杀了之,杀一儆百。对“赏罚”的迷信又导致了他在执法中对于“重刑”的偏执。韩非之所以极力鼓吹重刑,出发点是认为“人皆畏死",但如果罪行无论大小都加以重刑,就会摧毁人们心目中的朴素的正义感,就会逼迫人们铤而走险,正如老子所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哉?一(《道德经》第七十四章)韩非所谓“势",指的就是君王拥有的权势和地位,他反复重申君王的威德不能分享,权势不能外借,要时刻防止臣重擅主,处处保持君主的独尊地位。韩非主张术,提出君主用术防奸,就是为了保证法的贯彻,根本上是为巩固君主专制,防止大臣舞弊枉法,结党营私,体现的还是“君本思想".他将君主用术囊括为“七术"、“六微"、膏八说"、“八经一之多。关于术的内容,《韩非·内储说上》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是“众端参观一,二是“必罚明威",三是“信赏尽能",四是“一听责下一,五是“疑诏诡使",六是“挟知而问",七是“倒言反事"。“必罚明威"和“信赏尽能",指的是用刑期德二柄,进行赏罚,属于执法的问题;“众端参观"和“一听责下"指的是用参验的方法,掌握真实情况,防止偏听偏信;“疑诏诡使”、“挟知而问"、“倒言反事"则纯粹是玩弄权术,如下假命令,说假话,布置圈套,以诱惑或诈供获得真情等等。“封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独裁,君权\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至高无上不受法的约束,而法只对臣民起约束作用,因此君主可以用‘术’驾驭臣下。⋯⋯韩非重法,同时也重术,把术作为法的重要补充,正是反映了皇室和贵族官僚之间在争夺政治权力方面无法克服的矛盾。"①韩非为了厉行法治,特别强调法的一尊思想和文化一统的重要性,要求老百姓对法律不得违反,不得议论,本质上体现的也是“君本思想"。他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禁奸于未萌"(《韩非子·心度》),以便从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并且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即所谓“太上禁其心”(《韩非子·说疑》),统一思想,禁止一切与法令不合的思想言论。从“禁其心"出发,“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一切与法令不合的仁义道德、诗、书、礼、乐都得禁止,特别是儒家所主张的“仁政”与“德政”。他认为这类主张不但是无补于治的儿戏,“如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而且会引起“败法"、“乱世"的作用。郭沫若说,“在韩非子所谓‘法治’的思想中,一切自由都是禁绝了的,不仅行动的自由当禁(‘禁其行’),集会结社的自由当禁(‘破其群以散其党’),言论出版的自由当禁(‘来其迹,息其说’),就连思想的自由也当禁(‘禁其欲’)。韩非子自己有几句很扼要的话:‘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韩非子·说疑》),这真是把一切禁制都包括尽致了。"②这种丰张,其灾难性的后果,便是发展到秦始皇和李斯的“焚书坑儒’’。韩非法治思想与古代西方社会的法律存在巨大差异。西方社会的法律是与公民的意志相联系,与民主相一致的。法治是保护公民财产,保护自由民之间的平等和自由,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为主要目的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先后提出了法必须是良法,法的执行必须符合自然法,必须符合公平正义的思想,而这都应该是法治最本质的一些特征。因此,西方的法治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尽管有人提出,古代中国和西方法治,“不能简单地划分谁优谁劣。因为法家的法治理论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法治学说,包括各自的实践模式,都是各自社会的产物,在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应该起的作用,都具有历史的合①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人民出版社1983年lO月第1版,第739页.②郭洙若:‘十批判书>,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403页.\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性和进步性’’。①值得一提的是,15_16世纪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马基雅维里(Machiavelli,146卜1527),不仅与韩非身世经历类似,他们的政治思想更是有着惊人的一致或相同、相似之处。比如,二人都认为人好利恶害,主张用法和国家暴力机关进行统治,君主要懂得统治术也就是统治艺术和手段等。许多人也把二人相提并论,有的学者撰文比较二学者思想之异同@,还有一些人甚至把《韩非子》与<君主论》③奉为入仕从政的教科书,其实所关心的并不是法治思想,而是所谓的“权术"。韩非的法哲学思想和实践模式,由于其所包含的负面因素,对中国公民权利的保护以及民主法制建设都是有一定危害的,这种影响到现在仍有体现。比如,今天还有人把通过法律来维护权利的做法称之为“拿起法律武器"。其实,将“法律”当“武器”表达的是一种攻击情绪。因为武器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可现代的权利保护法典里,只有罪人,没有敌人;只有“公民",没有“人民一。如果适用法律前先分清敌我,必然导致将违法的人当敌人攻击,带来的将是重实体轻程序的可怕结果。因为没有人在攻击敌人时还会为对方的权利着想。法律的本质应是衡量是非的标准,而不是武器或者工具。现代司法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一种“无罪推定"原则。①何勒华:‘中国法学史》(第一卷),法律H{版杜,2006年8月第一版,第113页。④王德昭(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马基雅弗里与韩非思想的异I司》,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历史哲学与中西文化》第234—273页。郭沫若先生在‘韩非子的批判》中说:“韩非就是这样的一位极权主义者,他的议论实在足以使欧洲巾世纪的麦迦威理减色,而德国的查拉图斯屈拉们也当沦为弟子”。o(意)马基雅维里著,李蒙译:‘君主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3月第一版。该书“自1532年印行,迄今470多年。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比‘韩非子>晚了1700多年。3l\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七、去智与参伍:法律的限度及对其的超越法律条文是一种陈述。具有真值的陈述是对一个既成事实的写真。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应该是事实在先,陈述在后。从这个逻辑关系来看,事实是陈述的准绳,即陈述正确与否,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和事实相符合的便是真,反之则假。在现实中我们也发现: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是滞后的,只有当某事发生以后,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我们才会想到制定一些条文来规范它们。没有的事情,我们不会去规定它们的。其中的原由便在于陈述与事实的逻辑关系。而韩非的“事当其言"的主张以及法治主义的观点,强调是言是事的准绳,从逻辑上来看,正好反过来了。在一定的限度内,言保持了它的有效性。所以,法治主义的主张,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行的。但是,它必须得到限定。超过这个限定,法律条文便会失效。强调法律条文绝对权威的观点实际上是教条主义的一种形式。教条主义,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是对某种偏见的知识的执着。韩非认为人要得到认识,必须接触客观事物,遵循事物规律。他说:“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前识者,无缘而忘(妄)意度也。一(《韩非子·解老》)意思是说,那种在没有接触事物之前就行,在没有了解规律之前就动,叫做“前识"。“前识"这种东西,是毫无根据的妄想、臆测。韩非举了一个例子来批评这种“前识"论。“詹何坐,弟子侍,牛鸣与门外。弟子日:‘是黑牛也而白题。’詹何日:‘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使人视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以詹子之术,婴众人之心,华焉殆矣!故日:‘道之华也。’尝试释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日:愚之首也。"(同上)所以詹何的这种认识方法,完全是一种“苦心伤身’’的最愚蠢的办法。韩非提出,人的认识应当“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已"(《韩非子·扬权》),即根据自然的总规律,联系到具体事物规律,由始到终,由终到始,反复进行考察比较,虚心以待,静随事物,绝不能主观或猜测。。既然人类的认识与现实经验是有限的,因此必须超越。“人的行动是否正确,必须通过事实的验证,才能够看得清楚。韩非把这叫做参伍之验,也就是从多方\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面多种角度地用事实加以验证。"①《韩非子·八经》提出了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行参必拆,揆伍必怒。不拆则渎上,不怒则相和。拆之征足以知多寡,怒之前不及其众。一综合比较以求正确,多方考虑以责罚失误。综合比较必须指出失误之所在,多方考虑一定要追究责任。不追究责任就会给君主抹黑,不斥责臣下就会串通一气.查出失误的微妙原因就会知道失误的多少,追究责任只限其人而不涉及他人。由于事物不是孤立的,要认识事物的“实”,还必须要从其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上去。参验”之.所以,他说:“言会众端,必揆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一即总结众多发言,理出头绪,一定要衡量具体情况,遵循自然规律,证验实物,参照人之常情。对天、地、物、人四方面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检验,这四种情形完全符合,就可以判断了。参,参考、参照。伍,连累、类推。所谓参伍之道,意思是参照与类推,通过参照与类推的方式超越经验认识的局限与不足。人类的经验知识是一种相对正确的认识。尽管正确,但是它是一种偏见,即“执见以得非常".既然是偏见,那么,它只能对于少数的、明显的事物有效。对于所有的、隐藏的存在体,经验知识无能为力。这时就需要人类的智慧出场了。人类的智慧是人类对经验知识的运用。在这里便是参照和类推、联想。通过某人的陈述,联想出他的陈述背后所隐含的主意、故意,即“参言以知其诚”、“握明以问所暗”。主体的主意、故意,是隐含的、没有形体。对故意的把握也就是“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韩非子·扬权》)参照其他物体、领悟无形的故意。故意,从形而上学来看,是存在的本体。因此,参伍法是把握本体的方式:“偶参伍之验,以则陈言之实。"(《韩非子·备内》)韩非也用“参验力的方法批评其他各家的学说,他说:“欲审尧、舜之道於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一(《韩非子·显学》)。儒家与墨家都引证尧舜,作为他们立论的根据。可是,他们所说的尧舜并不相同。一种学说,如果没有经过“参验一的检查就肯定了它,这是愚昧;不能肯定的学说,而拿来做为行动的根据,其结果必然是错误的。这里所谓的“参验",就是“参伍之验修。①同前,傅杰选编,郭沫若、王元化等著。‘韩非子二十讲>,周勋初。‘韩非>,第27页.33\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韩非的这些话的认识论的涵义是,“凡命题或理论都必须经过‘参伍之验’才可确定它是真的,只有必定是真的命题或理论,才可以作立说或行动的根据。"①知识是一种偏见,它有局限性,应该被超越。从这个知识论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法律条文不是绝对的权威。它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对法律制度、条文,我们就不能够绝对相信。法律有时候应该被超越。对法律的超越便是违背法律。在很多司法体系中,存在着一个特赦现象。特赦便是人们用来克服法律条文的局限性的有效途径。由于法律条文的局限,面对纷繁的案件,司法中普遍还采用一种类推制度,以处理那些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又和规定相类似的特殊案件。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的自由心证制度,也是对法律规定不明确时,而可以凭借法官个人的认识和看法去处理案件的制度。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762页.\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二千二百多年前的韩非,面对动荡纷争的社会,站在法家前辈的肩膀上,提出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法哲学思想.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虽历经时代变迁,韩非法哲学思想一直受到统治者的追崇。时至今日,也不难发现其对法治主义的启迪。本文在归纳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韩非法哲学思想中蕴含的法律起源论、进化论、法的本质以及法、术、势相结合等方面的内容,试图揭示韩非法治主义思潮的本质及现代法治丰义的源流。本文从韩非法哲学思想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一些评价。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其合理性的同时,也应该对其局限性进行反思和注意。由于本人哲学功底欠缺,占有资料不多,资质水平有限,对韩非法哲学思想的挖掘还不够,文章的整体理论水平不高,尤其是在总结韩非法哲学思想的当代启示时,感到力不从心。囿于本人学习法律的经历,对于韩非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只能从法哲学这一个点切入,而在我看来,这也正是韩非思想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法的本质及其抽象性和形而上学性决定了法哲学的基本学术立场。"∞对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主要思想的研究,对于法哲学的研究,应该属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范畴。韩非法哲学研究可能会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撰写的过程,也是本人感悟、学习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法哲学思想的一个非常好的经历。这段经历虽然充满煎熬,但相信对以后的学习及工作是有益的。我会将韩非法哲学思想继续学习、研究下去。①高懿德:‘法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及诸种“法哲学观”批判',‘文史哲>2007年第3期,第147页.\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M].人民出版社.1983/10.[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M].人民出版社.1998/12.[3]徐翠兰、木公:韩非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1.[4]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嗍.上海人民出版社版,1974.[5]中国古典名著文库整理组:四书五经[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6]商鞅、韩非:商君书·韩非子[M].长沙:岳麓书社,1990.[7]俞志慧:韩非子直解[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09.[8]梁启雄:韩子浅解嘲.中华书局出版,1982.[9]黎明:韩非子帝王之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01.[10]马小红: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简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09.[11]冯契:中国古代哲学逻辑发展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新世界出版社.2004/1.[13]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一、二、三卷)[M].法律出版社.2006/8.[14]张平,刘力锐.利、威、名:韩非治道论新解一韩非的人性论及治国方略构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5]江合友:韩非术治理论的思想渊源摭论[J].船山学刊.2006(2).69—72.[16]高懿德:法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及诸种“法哲学"观批判[J].文史哲.2007(3).146—153.[17]李筵平:论韩非“法势术"的哲学逻辑结构[J].齐鲁学刊.2000年(1),4l_44.[18]刘玉梅:“道生法”一谈韩非法思想的本体论基础[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20—21.[19]李振刚:人性、霸道及权力意志一韩非子的法哲学论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卜7.[20]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本).1986.[21]丁辛百:《名家讲解韩非子》[M].长春出版社.2008/1.[22]傅杰选编,郭沫若、王元化等著:‘韩非子二十讲》[M].华夏出版社.2008/3.\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感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培养。感谢山东大学各位老师的教诲。特别感谢导师沈顺福教授帮助选题、提供本人多年研究之心血及对论文的悉心指导和多次修改.\n6WnsK28XmkxMfhGj477Rl2qY0jqOHEp3gbqa5dh2zKF7oewQ4qexPpQ9jn2RzXXtTtP7POyaR5Ph6bKYC4Exl22xCBGwq8vfgIvY5BDTdU3qjff0NEzu7yzbfQ3foeqDh15sOk1LyxfDHU8vpbWTzCOPMewA9RX0iD4wj4DgXfTilIGDsST4f2CAXaETEiNRhWkhx7c1xMUhT8uNvfbpwjcDrU4fknry8nnJkkn3VWIPdUwANZFJoVQGl7FQTswU89iO2zbnk7izlufhRR1Dnnf1jEpdK8CxiB2kC6M8UZsuVAbykInVy7r9gQu8VsbMmRs5yHVEMpGiHMAzSbm0xy7ZQ3Gziw5mQtdNRinKvO2AVAwj6QBqaupohh9x2YSeGleAqOvrwWflIrG2i6fibWyLzLtwyeovRRZxBhSLDSDUiOIOMbFJMlQXz8JgC4fSzFFne2PLdoNCwXbGO35VT5Js7k0X37UgH7XJ9V4tsSqsEQ5k5gJB1oILHBH4Ovt0kFI4dh9m3R1R6dqXYMYMZU74AkfNawtUTQAI4LXEdiK8X3U2ba8H5DSMxWJYsB0pE989F19HNGuEE8ekJEgLXKebBsOp6gKzP1zi7hhaxoDBIqrWMIVzlyFOKJmXWRsPms86BpEwMCSKvHKydsjRoYcA391vnRwCf9yyQ36RwNzwzFtXOuXzK6cgFDfmJqgdEEd0wpW6BfAertRJkZaxlAKwYk1J4OpRAJOIGDml002aCSgqyJIyOdzrRJKgSyH2G8s6rYJNUXYuJt2JxnRkU8b1Zb2WdVgXsNgdkvo2GSKVLnUFMgY1IFY04ZblxD1RFWMvi8He56wyOXOMexE0kil9qB7V0LEqGEeOr42uT4rYqGa3rBfPxG8Hh5Z7qpdo8yVuF3kHFCb8KF7nDjjhzD0QJuIFD0vc7JHlzr4X70wja6MgE1WMhCI565N0qZ0NX3xnxGwvHYTNVwR1n2zdMDEegIty4hj86QJwPSuM4JUHBOWnICoeJYC5iXyyzs0V3ySk7ijdr8MLJUMjSCHysSaisqMcOhWuDQMfaxo2H5DaNHWKstdqRjtYymgo2WkMRI8cbNJ2PqdmwINEhqSx3oY84uREhxKRTlEi6JiOSm10aBcB52KNFDQwWGSLLlDupS4GVIJvRwa56eYTBGxE34Ttyix0B1CffNL7b9I5DemsnvtquYaQPp66AkkQrAj9WcGToHZp5gd9KDbceF1DwfybozVdEuSrwvaMriEetZykZgLeetCnvhwkUc5JLYies9zfAi2aj124yoFf9TEQCaRKOyblCHvpAEXfACa9Z3aNHVcNU3WpAYDNz08yNAqLSrsDCWLMZywhoj8G1ex7EyV4oy5Dt9FO2XHQWLBBlJ38U6PIm6ssJGYtFEIW8BWuvSZY9sgTOvg8jNqc4tsLivpKmMbhRWxBzBzmR5eWMYVVwSXqLAzvSLCOKaLUQx74m8XE4nzWsKP1ht85Xgji5V04x7zxBWt2QuDrop5vcbpMO6rNY3rM54yu9RvqObqqFbsBm53LDLWUbyZCAYxFBK6mEQbQP42bmjT5JRndZbVJLwHkW7FkXOjsGzIl02VTUREKDFCYSdOkojN4tz1glfPqnpQeB89TG5wg05uI1vWurXEo49zAD0sVkLU6DnkcDa3JmryVk9K0O5gstWLfD9ioXBfxzMZ4tM7h5aImFzMXo43VMLTcqp4W5pM9bCM2ev4gFWF1jexT38FQg0vqxgWItD9ibIwex8GKdGHoYzDryqwdWI80VOFg3QsdXyu9Z6WP1wx6PGQoeIwG69nDVaerhbeu5baGbMkuSFBPX7vBBaYoo3qbYh7niTjLUwQsZq8uBF9sNPnyjteiYrTMqp9sd0h5XZhdLi1sNdHQvTzbMP8C9MknZzDyjMvS5wBV6n2Wml4fJ1s6I2fCbBbkDng4S3kSuIQwFXCvmKIVKIDQzTjjkYe2lNjFxR8KNsWalgRJeYfd5OtCCFBxmYi7vfcy4yxAxuUvhP2Sf2YlA3Zy3wtxPHGGOkNvZm34Hrgkiehohq7i3CaKb5FbIwVWHQKxwraz3BAOzu5ZabVurmSylHNJWO4QIHGpmPZRCDwSAZ2JUH1hQwMGLxB25mtLCMW5FFPviqFTezVhaDcReKrrzpE6wnpG4KvEnAhDJfIryVWV8XvoU6EVfXavopLkb8s7lGgwhIfv89A6jnz3intD6gjDNxjaQqgsgYTIRMc1e8vnHymg7QopGfK0RHLoOPSs7umKARa5rha6PRPDdQdwEvYvbWIwoZkFZUBwnwCP4hcnpXwTYEvAcQDd3aOXstGIka3OzlAbH2Tu8j8GEYuP7WCHQvYuG2z1ssWlLOX6YzRxEHKcgnqcs6PpZzrNGsJ5w9ANKw4P5kbxCh3J1qUHC1n3geMtbtOygLx2yh64YV3huw9HrslAWE9tYAqAEELDAd0i0lLLPYpAjmIKXN7HcPO85bPwvpJyRWlE0VzouIyRstx00nHvnUaUtle0ThBjFu12zEqnERIfGkYSkIqmOiTRJq26ls96KiTrrqWj026sFik19LZV5lYfCqMv9pna1IpH1ujUDbO33iNfioubfYOzfLj1evuoomEktRSHo1T9ETz5tHYh8gN6IorIYjeB4ktmhHbBP0hevWpd00FDrEXpHi32uSsdXYthW9qWi9SNbUiBe3kqRYAzv9bC9FIKSTeENDTelrsecmN8kqxeTXt02MxR4SbYbHQxYpAt4XaDFq0ax1IPNPrKTqeaMffLWwEiW1VRn23gld7mSD3IiVakKGtXQeHXtQsyCsaJuRu0lF2IQEULxk0MnwL8Z5gnovWesHLKujj48zpAQXD0wooPdmlPpY72IEM2JGVy8CRYDh6WC2H0uMsAKMvlHKrTCCw4lX8TUobzirj8ysIc0yTpXOTEoKIWjpVEQwYXAcELbuFpAtJ6uDAc1WtGUsgQjnzvZscue5Wc2R0Z8skcChRtpnTgp6pG本账号发布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收集,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知识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免费格式转换请发豆丁站内信。网易博客http://turui.blog.163.com/腾讯微博http://t.qq.com/turuizx新浪微博http://weibo.com/hiyoho直接联系QQ22181088236WnsK28XmkxMfhGj477Rl2qY0jqOHEp3gbqa5dh2zKF7oewQ4qexPpQ9jn2RzXXtTtP7POyaR5Ph6bKYC4Exl22xCBGwq8vfgIvY5BDTdU3qjff0NEzu7yzbfQ3foeqDh15sOk1LyxfDHU8vpbWTzCOPMewA9RX0iD4wj4DgXfTilIGDsST4f2CAXaETEiNRhWkhx7c1xMUhT8uNvfbpwjcDrU4fknry8nnJkkn3VWIPdUwANZFJoVQGl7FQTswU89iO2zbnk7izlufhRR1Dnnf1jEpdK8CxiB2kC6M8UZsuVAbykInVy7r9gQu8VsbMmRs5yHVEMpGiHMAzSbm0xy7ZQ3Gziw5mQtdNRinKvO2AVAwj6QBqaupohh9x2YSeGleAqOvrwWflIrG2i6fibWyLzLtwyeovRRZxBhSLDSDUiOIOMbFJMlQXz8JgC4fSzFFne2PLdoNCwXbGO35VT5Js7k0X37UgH7XJ9V4tsSqsEQ5k5gJB1oILHBH4Ovt0kFI4dh9m3R1R6dqXYMYMZU74AkfNawtUTQAI4LXEdiK8X3U2ba8H5DSMxWJYsB0pE989F19HNGuEE8ekJEgLXKebBsOp6gKzP1zi7hhaxoDBIqrWMIVzlyFOKJmXWRsPms86BpEwMCSKvHKydsjRoYcA391vnRwCf9yyQ36RwNzwzFtXOuXzK6cgFDfmJqgdEEd0wpW6BfAertRJkZaxlAKwYk1J4OpRAJOIGDml002aCSgqyJIyOdzrRJKgSyH2G8s6rYJNUXYuJt2JxnRkU8b1Zb2WdVgXsNgdkvo2GSKVLnUFMgY1IFY04ZblxD1RFWMvi8He56wyOXOMexE0kil9qB7V0LEqGEeOr42uT4rYqGa3rBfPxG8Hh5Z7qpdo8yVuF3kHFCb8KF7nDjjhzD0QJuIFD0vc7JHlzr4X70wja6MgE1WMhCI565N0qZ0NX3xnxGwvHYTNVwR1n2zdMDEegIty4hj86QJwPSuM4JUHBOWnICoeJYC5iXyyzs0V3ySk7ijdr8MLJUMjSCHysSaisqMcOhWuDQMfaxo2H5DaNHWKstdqRjtYymgo2WkMRI8cbNJ2PqdmwINEhqSx3oY84uREhxKRTlEi6JiOSm10aBcB52KNFDQwWGSLLlDupS4GVIJvRwa56eYTBGxE34Ttyix0B1CffNL7b9I5DemsnvtquYaQPp66AkkQrAj9WcGToHZp5gd9KDbceF1DwfybozVdEuSrwvaMriEetZykZgLeetCnvhwkUc5JLYies9zfAi2aj124yoFf9TEQCaRKOyblCHvpAEXfACa9Z3aNHVcNU3WpAYDNz08yNAqLSrsDCWLMZywhoj8G1ex7EyV4oy5Dt9FO2XHQWLBBlJ38U6PIm6ssJGYtFEIW8BWuvSZY9sgTOvg8jNqc4tsLivpKmMbhRWxBzBzmR5eWMYVVwSXqLAzvSLCOKaLUQx74m8XE4nzWsKP1ht85Xgji5V04x7zxBWt2QuDrop5vcbpMO6rNY3rM54yu9RvqObqqFbsBm53LDLWUbyZCAYxFBK6mEQbQP42bmjT5JRndZbVJLwHkW7FkXOjsGzIl02VTUREKDFCYSdOkojN4tz1glfPqnpQeB89TG5wg05uI1vWurXEo49zAD0sVkLU6DnkcDa3JmryVk9K0O5gstWLfD9ioXBfxzMZ4tM7h5aImFzMXo43VMLTcqp4W5pM9bCM2ev4gFWF1jexT38FQg0vqxgWItD9ibIwex8GKdGHoYzDryqwdWI80VOFg3QsdXyu9Z6WP1wx6PGQoeIwG69nDVaerhbeu5baGbMkuSFBPX7vBBaYoo3qbYh7niTjLUwQsZq8uBF9sNPnyjteiYrTMqp9sd0h5XZhdLi1sNdHQvTzbMP8C9MknZzDyjMvS5wBV6n2Wml4fJ1s6I2fCbBbkDng4S3kSuIQwFXCvmKIVKIDQzTjjkYe2lNjFxR8KNsWalgRJeYfd5OtCCFBxmYi7vfcy4yxAxuUvhP2Sf2YlA3Zy3wtxPHGGOkNvZm34Hrgkiehohq7i3CaKb5FbIwVWHQKxwraz3BAOzu5ZabVurmSylHNJWO4QIHGpmPZRCDwSAZ2JUH1hQwMGLxB25mtLCMW5FFPviqFTezVhaDcReKrrzpE6wnpG4KvEnAhDJfIryVWV8XvoU6EVfXavopLkb8s7lGgwhIfv89A6jnz3intD6gjDNxjaQqgsgYTIRMc1e8vnHymg7QopGfK0RHLoOPSs7umKARa5rha6PRPDdQdwEvYvbWIwoZkFZUBwnwCP4hcnpXwTYEvAcQDd3aOXstGIka3OzlAbH2Tu8j8GEYuP7WCHQvYuG2z1ssWlLOX6YzRxEHKcgnqcs6PpZzrNGsJ5w9ANKw4P5kbxCh3J1qUHC1n3geMtbtOygLx2yh64YV3huw9HrslAWE9tYAqAEELDAd0i0lLLPYpAjmIKXN7HcPO85bPwvpJyRWlE0VzouIyRstx00nHvnUaUtle0ThBjFu12zEqnERIfGkYSkIqmOiTRJq26ls96KiTrrqWj026sFik19LZV5lYfCqMv9pna1IpH1ujUDbO33iNfioubfYOzfLj1evuoomEktRSHo1T9ETz5tHYh8gN6IorIYjeB4ktmhHbBP0hevWpd00FDrEXpHi32uSsdXYthW9qWi9SNbUiBe3kqRYAzv9bC9FIKSTeENDTelrsecmN8kqxeTXt02MxR4SbYbHQxYpAt4XaDFq0ax1IPNPrKTqeaMffLWwEiW1VRn23gld7mSD3IiVakKGtXQeHXtQsyCsaJuRu0lF2IQEULxk0MnwL8Z5gnovWesHLKujj48zpAQXD0wooPdmlPpY72IEM2JGVy8CRYDh6WC2H0uMsAKMvlHKrTCCw4lX8TUobzirj8ysIc0yTpXOTEoKIWjpVEQwYXAcELbuFpAtJ6uDAc1WtGUsgQjnzvZscue5Wc2R0Z8skcChRtpnTgp6pG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