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大传统背景下的信息哲学
哲学大传统背景下的信息哲学|第1 在哲学上,任何一个哲学流派,都要在哲学传统上找到自己的思想脉络,如果没有传统,则难免没有收摄而“行之不远”。那么信息哲学的在哲学传统上的思想脉络究竟是什么?以信息哲学为基本框架的转换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换的映现。而从哲学史的角度看信息哲学,则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大传统的转换,或一种大的哲学传统的回归。那么这个大的哲学传统究竟是什么样的传统?西方哲学史有两种讲法,一种是教科书的编年讲法,一种是按哲学传统的讲法。牟宗三曾重新将西方哲学做了梳理。他特别强调西方哲学有三大传统:柏拉图传统,康德传统以及莱布尼兹-罗素传统。实际上,这三大传统大致可以概括为古典传统、现代传统和形式传统三种。这里我们更关心的是形式传统,“由莱布尼兹开出一个骨干,往下贯至罗素。这种讲法是大家不十分熟悉的。”因为人们大都“以大陆理性主义来赅括笛卡儿、斯宾诺莎与莱布尼兹。英国方面则由洛克、贝克莱、休谟而形成经验主义。”这是“顺哲学史的讲法”,牟宗三则“以叙述骨干来看西方学问的精彩”\n,即以形式传统为主线将欧陆与英美哲学传统整合起来,以此为核心“把莱布尼兹提出来由其讲逻辑、数学而发展到罗素,这便形成一个大传统。”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把莱布尼兹的工作看得很高,他说,“假如我必须为控制论从科学史上挑选出一位守护神,那就挑选莱布尼兹,莱布尼兹的哲学集中表现在两个密切联系着的概念上:普遍符号论和推理演算的概念。”不难看出,科学家认为莱布尼兹的贡献主要在于“普遍语言”和“符号逻辑”。实际上,莱布尼兹只是提出一个构想,并没有完全实现,他的工作是罗素完成的。因而要把莱布尼兹和罗素串起来,即他的逻辑代数而至罗素的数学原理。这一大传统的成就集中在罗素,即他的数学原理集大成。罗素实际上也把莱布尼兹认做数理逻辑的先驱,在《西方哲学史》中对莱布尼兹的哲学他有这样的评价:“他又是数理逻辑的一个先驱,在谁也没认识到数理逻辑的重要性的时候,他看到了他的重要。”\n从维纳和罗素对莱布尼兹的评价来看,他们之所以认为莱布尼兹工作的重要仅仅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即他关于普遍语言和推理演算的构想。莱布尼兹的哲学理论却受到了忽视。罗素甚至认为,莱布尼兹那些形而上学仅仅是些妄想。然而,从莱布尼兹的哲学体系来看,普遍语言和推理演算只不过是他的哲学体系的基础。实际上,真正理解莱布尼兹工作的是康德,康德说他被休谟从独断论的睡梦中唤醒,那么是谁的独断论此前一直让康德昏睡的呢?正是莱布尼兹的独断论。康德非常审慎的处理了莱布尼兹的哲学,通过康德的批判、抉择、衡量,将莱布尼兹重要的思想和观点做了扬弃,但康德却不采取独断论的态度。可以说莱布尼兹的哲学在康德那里有一断,而这一断就是数百年。信息哲学的兴起则表现出面向这一传统的回归的趋势。传统逻辑的形式化工作花费了很长时间,莱布尼兹在他那个时代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是第一个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中的四种命题以代数的方式表示出来,这在当时非常有意义。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使原本不够严格的表示方法精致起来。传统三段论中的推理哪些有效,哪些无效便可以一目了然,同时也使原本没有接触到的问题显现出来。经过莱布尼兹的形式化工作,亚里士多德的本来已经有点形式化的逻辑体系便更加确定。但是,这一阶段的形式化工作还是在传统逻辑方面,依然有局限性。由莱布尼兹的代数逻辑到罗素数学原理建构的那个体系,便形成了实质蕴涵系统。这个系统也不是十全十美,有些逻辑真值还是不能表示出来。到了20世纪初,美国逻辑学家C.I.刘易斯就提出另外一套系统,称为严格蕴涵系统。\n之所以强调莱布尼兹-罗素传统是因为从亚里士多德用符号把逻辑表示程一个系统,只是第一阶段。到莱布尼兹的逻辑代数又表示成一个系统,由此一转便成罗素的系统,因此莱布尼兹和罗素可以合在一起。如果将莱布尼兹的逻辑代数当作一个过渡,而以罗素为代表,就是实质蕴涵系统,因此无论从头还是从尾说,莱布尼兹与罗素构成第二阶段。到刘易斯再提出严格蕴涵系统,属于第三阶段,纯粹逻辑发展到第三阶段就算是完成了。这个漫长的过程显现出“西方的成就,是其他民族所做不到的。印度、中国都差得很,这是西方文化得精彩。由莱布尼兹发展到罗素使积极的,有积极的成果,而且是建设性的,构造性的;不是破坏性的、解构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学术界依然要强调补上形式传统这一课。莱布尼兹-罗素传统仅限于现在所谓的“经典逻辑”,但由于刘易斯对罗素系统的中心概念“实质蕴涵”不满意,认为对于蕴涵这个概念做这样的理解与直觉相去甚远,过弱;按照刘易斯的意思是应该予以加强。后来他终于提出“严格蕴涵”系统,其中用到“必然”与“可能”两个模态词,并以此构造出“严格蕴涵”演算体系,开创了“现代模态逻辑”。刘易斯不仅完善了罗素的形式系统,构造出严格蕴涵系统,而且还使莱布尼兹关于可能世界的理论得到复兴。此后,美国逻辑学家克里普克(S.A.Kripke)所创建的关于模态逻辑语义学的“\n可能世界学说”被国际逻辑学界广为采用。开创了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从另一方面看,现代模态逻辑为信息与计算科学和信息与通信技术开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量子信息科学的成就使得量子计算机的构想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可以预见这套理论还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莱布尼兹可能世界的理论及其当代的发展,对信息哲学的发展也会有所促进。在讨论可能世界实质的过程中,D.刘易斯提出模态柏拉图主义,克里普克提出模态实在论,中国的哲学家张家龙则主张模态结构论。另外,我们似乎还可以将可能世界视为信息中的世界,即世界在信息中(ation),这就是一种模态信息论(modaltheoryofinformation),或模态信息主义(modalinformationalism)的解释。因而似乎可以把可能世界直接理解为信息世界(informationalation(信息)的“根”可以追溯到form(形式)。所以信息哲学本身无疑具有形式传统的“基因”。实际上,与“形式”\n相关的一系列哲学理论均可收纳入形式传统,如皮尔斯的指号学、胡塞尔形式本体论、现代的虚拟实在、人工生命、网络结构以及基因工程中的计算机建模等问题,这是传统哲学所未能涉及的领域,因而可以说信息哲学将哲学探究的疆域拓展了,为人类理解做出了新贡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