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什么是哲学与哲学是什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谈什么是哲学与哲学是什么

浅谈“什么是哲学,,与“哲学是什么”政法系07级(1)班台润田079010138摘要: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什么?看似一样的问题,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前者要求回答哲学的外延,而后者则是要求回答哲学的内涵。就是这么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又本着“辩证法”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词:哲学定义区别联系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哲学这门学科最基本的规定。但凡学习哲学的人都要从这个问题开始。如果一个学习或研究哲学的人说他不知道哲学是什么,那似乎是一件很可笑、很滑稽、很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说它复杂,就是因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且很可能永远是一个问题。虽然哲学这门学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却至今尚未冇定论。因为这个问题太大太难了。从问题本身来看,“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表面上看來,这两种农达方式所说的是一回事,都是关于哲学的基本规立。似乎无论把问题中的“什么”放在后面还是放在前面,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在西方语言中,一说到“哲学是什么”或“什么是哲学二其实就是一句话-t4whatisphilosophy?"o虽然当我们把它们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既可以译作“哲学是什么”,也可以译作“什么是哲学”,不过通常并没有要突出两者之问有什么区别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而且这一差别不仅仅是翻译的方式问题,而且是表述的含义问题。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玩文字游戏,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确可以有不同的意义。“什么是哲学"与“哲学是什么”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哲学观的的核心思想。在这两个方面屮,前一个问题是关于哲学的定义问题,后一个问题则是关于哲学的定位问题。我们先讨论后一个问题。哲学的定位指的是哲学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也就是哲学的基本属性问题。不同的学者对“哲学是什么”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罗索的看法很不错。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一书中冇这样一段议论:“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Z间的东西。他利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Z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Z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Z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Z间还冇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Z域;这片无人Z域就是哲学。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题,儿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神学家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像它们在过去的壯纪里那么令人信服了。叫叮这就是说,哲学是敢思科学之不思、敢疑神学之不疑的东西。因此,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但它与科学和神学都冇相似性。这个观点,国内也有些学者是赞同的。例如,孙正聿教授在他的《哲学通论》中坷到:“哲学不是宗教,为什么它也给予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为什么它也赋予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为什么它也启辿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为什么它也劝导人以向善?难道哲学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吗?"[2]我们从这些观点中大概可以理解到哲学的位置了吧。对于什么是哲学即哲学的定义问题,所存疑义更大。我们通常把哲学概括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从一般意义上來讲是不错的,但要是从哲学史的方向來看,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古代哲学是以本体论研究为重心的哲学,把它概括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确实名副其实。近代以后,哲学渐次实现了认识论的转向、实践论的转向、语言学的转向等,再把它概括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好彖有点勉为其难。很多研究者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关于哲学定义的不同理解越來越多,以至于叫人莫衷一是。他们从不同角度所作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哲学的定义之所以不像其他学问那样比较容易冋答,是和这门学问的特性有关的。止因如此,也有学者提出哲学无定义,如陈修斋先生,这也是有道理的。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恢复粋学的爱智本性。把哲学定义为智慧或者是爱智慧,这是很深刻的,哲学源于智慧。但一般地说哲学是智慧,让人很难理解里面的确切含义。古代的时\n候,在哲学和科学没有高度分化的情况下说哲学是智慧是可以的,在现代社会这就需要解释了。因为能够称得上智慧的不仅仅是哲学,科学和其他理性的东西都是一种智慧。黑格尔在给哲学下定义的时候说:“概括•讲來,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3]把哲学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來看,哲学是人们在理论活动和实际活动中的内心信念和信仰。人们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观念,这些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会产4:影响。但是,山于哲学是通过“反思”而形成的具有思辨性的最高思维层面,因此,由哲学所形成的观念必然是最深刻的观念,必然会把人们心中其他的观念“沉浸”与其中并使其同化。当哲学同化了人们心屮的其他观念时,哲学观念就变成了信念。所谓“信念”,是被人们深信不疑因而植根于人们的内心,并在人们的活动中起支配作用的观念。所以,“哲学信念”也可以说就是一种信仰。说起信仰,人们往往会想起宗教。从信仰这个方而看,哲学和宗教确实是有相似的一面,但哲学作为信仰和宗教作为信仰却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理性的,片者是非理性的;前者是自觉的,后者是盲日的。正因为哲学是一种通过理性活动自觉地建立起来并被社会认同的信念或是信仰,因此,它往往比宗教信仰具有更大的力量,是人们真正的精神支柱。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屮,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的和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4]那“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什么是哲学,,与“哲学是什么"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在形式逻辑中我们能看得更为清处一些。这两个问题形式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一个简单的全称肯定命题,用符号可以表示为:A是B。这里所包含的意思是“所冇的A都是B-oA是冇限制的(所冇),B却没有限制(个别或所有都行)。举个例子:“苹果是水果''。即全部意思为:“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但并不一立指“所有的苹果是所有的水果”。因为水果还包括葡萄、梨、香蕉等。再冋到我们之前的问题,“什么是哲学",它类似于“什么是水果霍若冋答是水果当然没错(水果就是水果口己),回答是“葡萄”“梨'‘也都止确。但如果问题是“水果是什么”,同样冋答“水果是水來”自然无错,若是说“水果是苹果”却是有问题的。因为这句式等同于“所有的水果都是苹果这明显是个假命题。根本原因在于,A的概念范围与B的概念范围的关系,只有当A的范围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时,该命题才为真。(真命题成立的例子如上:“苹果”的概念范围小于“水果”的概念范围的情况)。因而,说出一个真命题必须要保证A的范囤小于或等于B的范|羽。所以,我们在讨论“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是就会比讨论厉者轻松许多,只需列举每样是哲学的个体即可。“哲学是什么"和样的问题就要抽象很多。当我们追问某种东西“是什么”的时候,通常在逻辑上问的是这种东西的“木质”或'木性”。既可以表述为曾经如此或现在如此的实际状态,也可以表述为将來如此或应该如此的理想状态。前者说的是“是如何二后者讲的则是“应如何雹一个是“实然”,一个是“应然J在一般情况下,一门学科的某本规定是没有这种区别的,或者说上述两方面是统一的。但是哲学却不一般。由于哲学家们在“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普遍的共识,使得我们只知道以往人们关于哲学的不同规定,而无法确定关于哲学的一般规定。于是,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Z间就出现了差别。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是什么”问的是作为历史事实的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公、,而“什么是哲学'‘问的则是究竟什么样的哲学才能够被我们称Z为哲学。上述区别给我们的启发是:哲学的一般规定与科学的一燉规定是不同的,它具有更广泛的“宽容性”和“历史性"。衿学的规定应该体现出它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种领域和范围亦有其不确定性)。同时,亦不应该企图以一种哲学思想代替全部的哲学,除非这种哲学思想确实可以含盖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哲学(倘若如此,它也就不是“一种"哲学T)。因为哲学的问题和对彖根源于人类耍求超越口身的有限性而通达无限Z口由境界的最話理想。就人类冇理性而言他一定回产生这样的理想,但是就人类的冇限性而言他又不对能现实地实现这一理想。虽然他无法实现这一理想,但他乂不可能不追求这一理想,哲学就产生于这个“悖论”之中。我们并没有止血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或许我们永远也不町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冇些人看来,哲学虽然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时至今LI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实在令人感到悲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哲学的幸运。因为它意味着只有哲学是\n一门真正开放的、永远没有定型的学科,而这也许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当然,即使我们永远也无法解决“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了解“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存在着差别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它们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它们之间又是有联系的。这倒不是我们有意去卖弄“辩证法二事实就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哲学史,就是要通过“哲学是什么”来解决“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就是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哲学來解答哲学究竟应该是什么的疑问。参考文献:[1]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P11⑵孙正聿.孙正聿哲学文集(第八卷)[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P25[3]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P38[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P3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