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

---一.填空题1.选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注意用棘轮推进,防止损坏仪器,并注意记下零点读数,请问这零点读数是指不夹被测物而使测杆和砧台相接情况下的读数,利用它作修正测量数值用途2.请读出下面游标卡尺测到物体的长度及B类不确定度A图:7.458±0.001cmB图:1.445±0.003cm(主尺上最小分度值为1mm)012345678900178910111213A图00.500123456B图3.在碰撞实验中,在实验开始之前必须对气轨作水平调节,计时器选加速度a功能,挡光片选U形。4.用数字毫秒计测量周期时选P4功能,预置数等于2×周期数+1(请写出计算公式)。5.在液体粘度的测量这实验中使用的分析天平其极限误差为0.4mg,(要求写出数值大小)6.对测量值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一般先估计它的极限误差Δ,再取UB(x)=7.请问如以米为单位只测一次一物体的长度,用米尺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四位极限误差为0.001m、用50分游标卡尺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五位极限误差为0.00002m、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六位极限误差为0.00001m、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六位极限误差为0.00001m。8.在本学期所做实验中,弹性模量的测定和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利用了微小长度变化的测量。9.组合测量可用图解法、分组计算法、分组求差法、最小二乘法四种数据处理方法求出最佳直线参数。10.甲测得一物体质量为1Kg,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0.05g,乙测得物体的长度为10cm,平均值实验标准偏差为0.05cm,测说明甲测量的精密度高。11.改正m=155000cm±1000cm应写成(1.55±0.01)×105cm12.单位变换t=6.50±0.05min=(3.90±0.03)×102s13.写成科学表达式x=(0.±0.)esu应写成(4.803±0.003)×10-8esu14.计算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用停表测量一个单摆的周期,每次累计50个周期,测量结果为(50T)=100.05±0.02s,由此可得单摆的周期T=2.0010±0.0004s,T2=4.004±0.002s2。15.计算不确定度已知一个正方体的边长a=50.00±0.04mm,则其一个面的周长4a的不确定度为0.2mm,一个面的面积a2的不确定度为4mm2,正方体的体积V=a3的不确定度为3×102mm3,的不确定度为2×10-8mm-3,16.[本题的解题思路是必须理解课本10页公式(0-7-4)]写出不确定度表达式y=2ab/c2,(a≠b),a、b、c的不确定度为U(a)U(b)和U(c),则y的不确定度为U(y)=17.利用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结果,已知1/c=1/a-1/b,并测得a=9.99cm,b=9999.9cm,则c=10.0cm。18.游标尺的分度值及读数(1)有一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0.5°,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分度值为1′,(2)有一游标卡尺,其游标上等分20格,与主尺上19格对齐,则这个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5mm,下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74.45mm。01cm789101100-.可修编.\n---04540图19(a)01图19(b)图19(c)504550451.千分尺读数,有一千分尺,现测得一铜棒直径,其读数如图19(a)所示,如果其零点读数如图19(b)所示,则实际该铜棒的直径为1.955mm。如果其零点读数如图19(c)所示,铜棒的实际直径为1.965mm。2.用光电计时装置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挡光时间t,在自由落体实验中,把第一个光电门放在落体刚刚下落的位置,利用公式g=2h/t2测得重力加速度g的值显著大于980cm/s2,一般情况下其原因可能是把两光电门的距离h测大了。3.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每次累计10个周期的时间,别人都测得g=980cm/s2,而你测得g=1210cm/s2,可能的原因是累计9个周期当成10个周期的时间。4.测量一个约为20cm的长度,要求结果为三位有效数字时用米尺,要求结果为五位有效数字时用50分游标卡尺。5.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__实验__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为基础。并受到__实验__的检验。6.物理实验课教学的程序分为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观测和实验后的报告三步进行。7.实验结果的最终表达式中应包括 测得值 , 不确定度 和 单位。8.一个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一般应包括测量所得的测得值 , 不确定度和单位三部分。9.测量结果的表达式的意义是(x以一定几率落在()内)。10.在我们的实验中,通常把 平均 值作为约定最接近真值的最佳值,而把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作为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UA,把 系统 误差作为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UB,用这两类分量UA和UB,不确定度的C类分量U(C)可以表示为。11.在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中,由若干位可靠数字加上1位可疑数字,便组成了有效数字。12.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被测量的大小和测量仪器共同决定。13.有效数字是指 几位准确 数和 一 位欠准数的全体。实验结果的表达式中测量值的末位应与 不确定度 所在位一致(或“对齐”)。14.在本课程中,我们约定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保留一位,测量结果的末位要与不确定度末位的数位一致(或“对齐”)。15.在一般测量的实验结果表达式中,绝对不确定度取一位,测量结果的末位与不确定度的数位对齐。16.进行十进制单位换算时,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17.把测量数据中几位准确的数字和最后一位欠准数字统称为有效数字。18.测量就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19.测量目的(待测量)与测量对象(被测量)一致的称为直接测量;测量目的与测量对象不一致,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的称为间接测量。20.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21.依照测量方法的不同,可将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大类。22.直接测量是指无需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23.凡可用仪器量具直接读出某物理量值称为直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长度-.可修编.\n---;在直接测出与被测量具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后,组过函数关系式确定被测量的大小的测量称为间接测量,例如用V=S/t测速度1.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根据测量条件的不同,测量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2.绝对误差为:测量值-真值,修正值为:真值-测量值。3.测量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4.误差的绝对值与绝对误差的概念不同,误差的绝对值反映的是数值的大小,绝对误差反映的是测量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5.相对不确定度是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与测量的平均值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6.标准不确定度与真值之比称为相对不确定度,实际计算中一般是用标准不确定度与测量值的最佳值之比。7.误差与偏差(残差)的概念不同,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偏差是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8.计算标准偏差我们用贝塞尔法,其计算公式为。9.在计算标准偏差时,S:表示多次测量中任一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表示:算术平均值对真值的偏差。10.不确定度UA表示误差以一定的概率被包含在量值X围(-UA~+UA)之中,或测量值的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量值X围(-UA~+UA)之中。11.S是表示多次测量中每次测量值的分散程度,它随测量次数n的增加变化很慢,表示平均值偏离真值的多少,它随测量次数n的增加变化很快。12.误差按形式可分为绝对误差和标准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13.测量的四要素是_测量对象、__测量方法__、__测量单位__和_测量准确度___。准确度在此要解释四个概念:正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或公认值)接近为正确度高,也可以说测量值与真值(或公认值)之差小为正确度高,正确度分测量的正确度和仪器的正确度,仪器的正确度常称为准确度。精密度:测量的精密度表示测量值的离散程度,由测量值的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A类不确定度)去描述,对于测量单位不同的的量要用相对值(百分差)(相对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小的为精密度高,精确度:是对测量的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评价,也就是说精密高而且正确度也高才能说精确度高。14.测量四要素是:对象,方法,单位,准确度。15.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系统和偶然误差。16.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按照误差产生的原因和不同性质,可将误差分为疏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17.误差按来源和性质分为两大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18.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称为偶然误差,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称为系统误差。19.误差按来源分类可分为:仪器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20.误差按其来源可分为设备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和方法误差。21.偶然误差的分布具有三个性质,即单峰性,有界性,对称性。22.连续读数的仪器,如米尺、螺旋测微计等,就以最小分度值作为仪器误差。23.对于不连续读数的仪器,如数字秒表等,就以最小分度值或仪器感量作为仪器误差。24.用统计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分量称为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用其它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分量称为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25.在教学实验中,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用(仪器误差极限)作为近似估计。26.系统误差具有确定性,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系统误差没有对称性,偶然误差具有对称性。27.系统误差有确定性的特点,偶然误差有随机性的特点。28.在弹性模量实验中用:逐差法消除系统误差。29.天平砝码的准确性产生的误差为系统误差,用B类不确定度来评定。30.指出下列情况分别属于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1)天平使用前未调平衡系统误差,(2)千分尺零点不准;系统误差(3)游标的分度不均匀随机误差31.测量中的视差多属偶然误差;天平不等臂产生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千分尺零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某间接量在计算过程中采用近似计算,其误差属系统误差。-.可修编.\n---1.系统误差是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大小不变或以某一确定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2.系统误差是特定原因引起的误差,随机误差是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粗大误差是引起的误差。3.从测量方法上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有(举出五种)交换法、补偿法、替换法异号和半周期偶次测量法。4.消除定值系统误差的常用方法有交换法、补偿法、替换法和异号法。5.对物理量的多次测量,能减小偶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但不会减小 系统 误差的影响。6.仪器误差既有系统误差的成份,又含有偶然误差的成份。对于准确度较低的仪器,它主要反映了系统误差的大小,而准确度高的仪器则是精密度与正确度综合的结果,很难区分哪类误差起主要作用。7.精密度系指多次等精度重复测量各测量值的离散程度,它反映的是偶然误差;正确度指测量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它反映的是系统误差;精确度指测量值的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它反映的是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综合情况;精度是以上“三度”,是个笼统的概念。8.表示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是精密度,它属于偶然误差,用平均值标准误差(偏差)与测量值的相对值来描述它比较合适。9.在实验中,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时,若每次读数的重复性好,则偶然误差一定小,其测量结果的精密度高。10.已知某地重力加速度值为9.794m/s2,甲、乙、丙三人测量的结果依次分别为:9.790±0.005m/s2、9.811±0.004m/s2、9.795±0.006m/s2,其中精密度最高的是乙,准确度最高的是丙。11.我们所学过的数据处理方法有作图法、逐差法以及分组计算法、最小二乘法。12.物理天平是将被测物体的质量和标准质量单位的质量进行比较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13.物理天平的使用步骤主要有:调水平,调零点和称衡。14.使用天平前,必须进行水平调节和平衡调节,使用天平时,取放物体、加减砝码等操作都必须使天平处于制动状态。15.指出下列各数的有效数字的位数.(1)0.05cm是__1__,(2)4.321×10-3mm是_4_位,(3)周长中的2是无穷,(4)(3.842±0.012)Kg中的3.842Kg是3位。16.计算=0.01,其中=10.0000,0.326+9.647=9.973,=1.00317.试举出米尺(类)外的三种测量长度的仪器(具):l)游标卡尺(2)_螺旋测微计___(3)__移测显微镜__18.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仪器误差为0.02mm。19.lg35.4=1.549。20.在弹性模量实验中,若望远镜的叉丝不清楚,应调节望远镜目镜的焦距,若观察到的标尺像不清楚则应调节望远镜物镜的焦距。钢丝的伸长量用放大法法来测定。2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长度,刚好为15mm,应记为15.00mm22.789.30×50÷0.100=3.9×103。23.10.1÷4.178=2.42。24.2252=5.06×104。25.游标卡尺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外径、内径等几何量。26.我们实验中所用的游标卡尺的分度值是0.02mm。27.一游标卡尺的游标实际长度是49mm,分为20格,它的分度值为:0.05mm。28.用游标上具有20个分格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游标的零刻线正好对准主尺上26mm刻线,若A类不确定度可以忽略,则测量结果为L=L±UB(L)=(26.00±0.03)mm。29.某学生用二十分之一的游标卡尺测得一组长度的数据为(1)20.02mm,(2)20.00mm,(3)20.25mm.则其中一定有错的数据编号是(1)。30.用米尺、20分度游标卡尺、50分度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一物体长度,得到下列结果。在每个测量结果后面写出所使用的测量仪器。2.322cm 50分度游标卡尺 ,2.32cm 米尺  ,   2.325cm 20分度游标卡尺 ,2.3247cm 螺旋测微器 。31.若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测得的长度分别为L1=43.52mm,L2=0.014mm,则ΔL1>(填“>”、“=”-.可修编.\n---、或“<”)ΔL2;<(填“>”、“=”、或“<”)。1.欲设计一个游标装置来读取主尺最小分度以下的估读数,如要求能读出主尺最小分度的1/30,那么游标尺总长至少等于主尺的29个分度,游标需要分成30个分度,游标上的每一分度比主尺分度要小1/30个分度。2.用米尺测量某一长度L=6.34cm,若用螺旋测微计来测量,则有效数字应有5位。3.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是0.01mm,当螺旋测微计的两个测量面密合时,微分筒上的零线和主尺的横线一般是不对齐的,显示的读数称为零值误差,这个读数在测量时会造成系统误差。4.已知N=X+Y+Z,X、Y和Z为直接测量的量,它们的不确定度分别为UX、UY和UZ,那么N的不确定度UN=,相对不确定度EN= UN/N  。园柱的体积,高H与直径D是直接测量的量,它们的相对不确定度分别为Uτ(H)和Uτ(D),则V的相对不确定度Uτ(V)=,不确定度U(V)= Uτ(V)×V 。5.计算公式L=2лR,其中R=0.02640m,则式中R为4位有效数字,2为:无穷位有效数字,л为无穷位有效数字。6.使用逐差法的条件是:自变量是严格等间距变化的,对一次逐差必须是线性关系。7.作图连线时,一般应连接为平滑直线或曲线,不一定通过每个测量数据点。而校正图线应该连接为折线,一定要通过每个测量数据点。8.在弹性模量的测定实验中,为了测量钢丝的微小伸长量采用了光杠杆和尺度望远镜测量方法。从望远镜中观察标尺像时,当眼睛上下移动,叉丝与标尺像有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的原因是标尺像没有落在望远镜的焦平面上,消除的办法是细调聚焦使刻度尺的象和望远镜中水平叉丝的象无视差。9.已知y=2X1-3X2+5X3,直接测量量X1,X2,X3的不确定度分别为UX1、UX2、UX3,则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10.三角形三内角和的测量值是,其绝对误差等于-16’30’,修正值是16’30’’。11.在表达式中的有效数字是4位;中的100.00的有效数字是4位;中的100.0的有效数字是4位。12.计算:(102/(114.3-14.2987)+10002=1000×103,其中114.3-14.2987=100.0,(102/(114.3-14.2987)=1.0,10002=1000×103。13.指出下列各数的有效数字的位数。(l)0.005m是1位,(2)是2位,(3)100.00mg是5位(4)自然数10是无穷位。14.刚体的转动惯量和与刚体的质量分布及转轴位置有关。它是描述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物理量。15.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与刚体所受的合外力矩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16.液体有尽量收缩其表面的趋势,这种沿着液体表面使液面收缩的力称谓表面X力。液体表面上每单位长度周界上的表面X力称谓液体的表面X力系数。17.使用焦利秤测量时,必须先使玻璃筒上的横线,横线在镜面里的像,及镜面标线三线对齐而后读数,这样做的目的是焦利秤的下端固定零点,从而准确地测出焦利秤弹簧在外力作用下的伸长量。18.实验表明,液体的温度愈高,表面X力系数愈小,所含杂质越多,表面X力系数越小。19.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度系数中,要测小球的运动过程,这个速度应是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如果实验时。液体中有气泡,可能使这个速度增大,从而使粘度系数η值的测量值变小20.依照测量方法的不同,可将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大类。21.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按照误差产生的原因和不同性质,可将误差分为疏失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22.测量中的视差多属随机误差;天平不等臂产生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23.已知某地重力加速度值为9.794m/s2,甲、乙、丙三人测量的结果依次分别为:9.790±0.024m/s2、-.可修编.\n---9.811±0.004m/s2、9.795±0.006m/s2,其中精密度最高的是乙,准确度最高的是丙。1.已知y=2X1-3X2+5X3,直接测量量X1,X2,X3的不确定度分别为ΔX1、ΔX2、ΔX3,则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Δy=。2.用光杠杆测定钢材杨氏弹性模量,若光杠杆常数(反射镜两足尖垂直距离)d=7.00cm,标尺至平面镜面水平距离D=105.0㎝,求此时光杠杆的放大倍数K=30。3.到目前为止,已经学过的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有交换抵消、累加放大、理论修正、多次测量、零示法、光杠杠放大、补偿法、异号法、。和对称观测法等。(说明:写出四种方法即可)4.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条件是:(1)函数关系是多项式形式。(2)自变量等间距变化。5.在测量弹性模量实验中,用拉伸法法测量钢丝的弹性模量,用加减砝码的方法测量是为了消除弹性滞后所产生的误差。6.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的理论基础是最小二乘原理。7.在拉伸法测弹性模量实验中,如果拉力非等间隔变化,可采用作图法法和最小二乘法法处理数据。8.按照误差理论,误差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疏失误差(粗大误差)。9.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被测量的大小和测量仪器共同决定。10.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仪器误差为0.02mm。11.不确定度表示误差以一定的概率被包含在量值X围()之中(或测量值的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量值X围()之中。)。12.在进行十进制单位换算时,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13.S是表示多次测量中每次测量值的分散程度,表示平均值偏离真值的多少。14.在弹性模量实验中,若望远镜的叉丝不清楚,应调节望远镜目镜的焦距,若观察到的标尺像不清楚则应调节望远镜物镜的焦距。钢丝的伸长量用放大法法来测定。15.计算标准偏差我们用贝塞尔法,其计算公式为。16.表示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是精密度,它属于偶然误差,用标准误差(偏差)来描述它比较合适。17.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长度,刚好为15mm,应记为15.00mm。18.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分为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19.系统误差有确定性的特点,偶然误差有随机性的特点。20.在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中,由若干位可靠数字加上1位可疑数字,便组成了有效数字。21.对直接测量量x,合成不确定度σ=;对间接测量量y(x1,x2),合成不确定度σ=-.可修编.\n---。1.一般情况下,总是在同一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减小随机误差,二是避免疏失误差。2.某学生用1/50的游标卡尺测得一组长度的数据为:(1)20.02mm,(2)20.50mm,(3)20.25mm,(4)20.20cm;则其中一定有错的数据编号是(3),(4)。3.测量一规则木板的面积,已知其长约为30cm,宽约为5cm,要求结果有四位有效位数,则长用毫米尺来测量,宽用1/50游标卡尺来测量。4.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把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某块铁块的质量.当加减砝码不能使横梁达到平衡时,应适当的移动游码,适当的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这时眼睛应观察指针是否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平衡摆动。二、判断题1.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发现在滑块运动方向上不水平,应该先调节单脚螺钉再调节双脚螺钉。(×)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固体密度,所用的已知液体密度越接近被测固体密度,密度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越小。(×)3.用千分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其读数为18.269mm,而该物体的实际长度是18.145mm,则该千分尺的零点误差记为-0.124mm。(×)4.用一千分尺测量某一长度(Δ仪=0.004mm),单次测量结果为N=8.000mm,用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为N=(8.000±0.004)mm。(×)5.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长度(Δ仪=0.5mm),测量结果N=8.0mm,其A类不确定度=0.1mm,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为N=(8.0±0.3)mm。(√)6.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即误差=测量值-真值,如此定义的误差反映的是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正负符号。(√)7.残差(偏差)是指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它与误差定义一样。(√)8.误差是指测量值与量的真值之差,即误差=测量值-真值,上式定义的误差反映的是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其误差有符号,不应该将它与误差的绝对值相混淆。(√)9.偶然误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关系,系统误差的特征是它的确定性,而偶然误差的特怔是它的随机性。(√)10.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误差,但它们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自己的内涵和界限,但条件改变时,彼此又可能互相转化。如测量温度在短时间内可保持恒定或缓慢变化,但在长时间中却是在某个平均值附近作无规则变化,因此温度变化造成的误差在短段时间内可以看成随机误差,而在长时间内且作系统误差处理。(×)11.由于系统误差在测量条件不变时有确定的大小和正负号,因此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能够减少误差或消除它。(×)12.精密度是指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相互接近程度,反映的是是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13.精确度指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它既描述数据的重复性程度,又表示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其反映了综合误差的大小程度。(√)14. 正确度是指测量值或实验所得结果与真值符合的程度,它是描述测量值接近真值程度的尺度,其反映的是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但有人认为,正确度和精确度含义是一样的。(×)15.大量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一般说来增加测量次数求平均可以减小随机误差。(√)16.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测量误差可能出现的X围。(√)17.算术平均值代替真值是最佳值,那么平均值代替真值可靠性如何,要对它进行估算和评定,用以下方法估算和评定都是正确的,如算术平均偏差,标准偏差,不确定度。(√)18.偏差(残差)是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通常真值是不可知的,实验中往往用偏差作为误差的估算值。(√)-.可修编.\n---1.精确度指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它既描述数据的重复性程度,又表示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其反映了综合误差的大小程度。(√)2.在杨氏摸量测量试验中,(1)钢丝直径测量采用了放大法(×)(2)钢丝伸长量测量采用了放大法(√)(3)钢丝长度测量采用了放大法(×)3.固体密度测量实验中(铜圆柱高度约30mm,质量约60g),(1)若仅从仪器角度考虑,天平测量质量的不确定度小于游标卡尺测量铜圆柱高度的不确定度(√)(2)有同学在调节时(如加减砝码)未放下横梁,若经常如此,则其后果是天平分度值越来越大(3)用流体静力法测量石蜡密度时,只有将石蜡与铜块捆在一起实验才能进行。(√)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即误差=测量值-真值,如此定义的误差反映的是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正负符号。(√)5.残差(偏差)是指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它与误差定义一样。(×)6.精密度是指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相互接近程度,反映的是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7.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测量误差可能出现的X围。(√)8.在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中,多个小钢球一起测质量,主要目的是减小随机误差。(×)9.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发现在滑块运动方向上不水平,应该先调节单脚螺钉再调节双脚螺钉。(×)10.用一级千分尺测量某一长度(Δ仪=0.004mm),单次测量结果为N=8.000mm,用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为N=(8.000±0.004)mm。(×)11.准确度是指测量值或实验所得结果与真值符合的程度,描述的是测量值接近真值程度的程度,反映的是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12.2、精确度指精密度与准确度的综合,既描述数据的重复性程度,又表示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了综合误差的大小程度。(√)13.系统误差的特征是它的有规律性,而随机的特怔是它的无规律性。(×)14.算术平均值代替真值是最佳值,平均值代替真值可靠性可用算术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不确定度方法进行估算和评定。(√)15.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按评定方法可分为A类分量和B类分量,不确定度A类分量与随机误差相对应,B类分量与系统误差相对应。(×)16.用1/50游标卡尺单次测量某一个工件长度,测量值N=10.00mm,用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N=(10.00±0.02)mm。(×)17.在测量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中,预加1Kg砝码的目的是增大钢丝伸长量。(×)18.利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是充分利用数据和减少随机误差。(√)19.系统误差在测量条件不变时有确定的大小和正负号,因此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能够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三、选择题1.某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979.729cm/s2。有位同学用单摆分别测得g1=979.5±0.5cm/s2,g2=977±2cm/s2。在一般情况下,理解为这两种测量结果中。(A)(A)g1的精密度、精确度都高,g2的精密度、精确度都低。(B)g1的精密度高、精确度低,g2的精密度低、精确度高。(C)g1的精确度高、精密度低,g2的精确度低、精密度高。(D)g1的精密度、精确度都低,g2的精密度、精确度都高。2.为了验证单摆的周期公式是否正确,在摆幅很小的条件下测得一组不同摆长下周期T的数据,作T2—l图。问下列情况中哪一种结果就可以说单摆公式为实验所验证了?(A)(A)T2—l图是一条过原点直线,并且其斜率为4π2/g,其中g是已知的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B)T2—l图是一条直线;(C)T2—l图是一条过原点直线;-.可修编.\n---(D)以上三种说法中任一种都可以。1.在“用金属丝的伸长测定弹性模量”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公式为E=8FRL/πd2Dl。测得F=800.0±0.2g,L=100.0±0.1cm,R=100.0±0.1cm,D=10.00±0.01cm,d=0.03000±0.0003cm,l=1.11±0.03cm。则测量结果为(C)(A)E=(2.00±0.01)×1011N/m2;(B)E=(2.00±0.06)×1011N/m2;(C)E=(2.00±0.03)×1011N/m2;(D)E=(1.998±0.006)×1011N/m2;2.按上题所给出的数据,金属丝在外力F作用下的实际伸长量δL的数值约为(A)(A)5.55×10-4m2;(B)5.55×10-5m2;(C)1×10-4m2;(D)1×10-3m2;(E)5.55×10-1m23.用长约1m,截面0.1mm2的细丝悬挂一个100g重的小钢球作单摆实验。设摆角为5°,细丝的弹性模量为1×109N/m2,细丝处于自由状态下的长度为l1,细丝挂上小球后的长度为l2,单摆摆球到达最低点时细丝的长度为l3,用以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摆长是测量(D)(A)l2和l3的平均值加上小球半径;(B)单摆摆动到最低点时的摆线长度l3加上小球半径;(C)摆线处于自由状态时的长度l1加上小球半径;(D)摆线挂上小球后处于静止状态下的长度l2加上小球半径;4.已知N=a+b+c,测得a=102.98±0.05cm,b=178.6±0.5cm,c=1000±4cm,则有(C)(A)N=1282±5cm;(B)N=1281.58±0.05cm;(C)N=1282±4cm;(D)N=1281.6±0.6cm;5.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l,得l=10.93、10.96、10.87、10.92、10.85、10.86cm,则其算术平均值及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A)(A)10.90±0.02cm;(B)10.90±0.04cm;(C)10.95±0.01cm;(D)10.95±0.03cm;6.已知,测得h=10.0cm,r=0.30cm,则在运算中,π至少应取(F)(A)π=3.1415926;(B)π=3.141593;(C)π=3.14159;(D)π=3.11416;(E)π=3.142;(F)π=3.14;(G)π=3.1。7.速度v每增加一个固定的数值,测得的摩擦力F的数据如下:10.7,16.9,23.1,29.3,35.5,41.7,单位是10-2N。则F与v的关系可能是(C)(A)F=a0+a1v+a2v2+a3v3;(B)F=a0+a1v+a2v2;(C)F=a0+a1v;(D)F=a0;上述a0,a1,a2,a3都是常量。8.的结果应取(E)(A)1.0232479;(B)1.023248;(C)1.02325;(D)1.0232;(E)1.023;(F)1.02;9.选出下列说法的正确者(ABCD).A.可用仪器最小分度或最小分度的一半作为该仪器的一次测量的误差;B.可以用仪器的示值误差作为该仪器一次测量的误差;C.可以用仪器精度等级估算该仪器一次测量的误差;D.只要知道仪器的最小分度值,就可以大致确定仪器误差的数量级。10.已知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1mm,其主尺的最小分度为0.5mm,试问游标的分度值(个数)为多少?以毫米为单位,游标的总长度可能取哪些值 (D)A.50格49mmB.50格50mmC.100格24.5mmD.50格49.5mm11.某物体的质量为80.966g,若用测量X围为0-200g、最小分度为0.02g的物理天平称量,其值为 (B)A.80.96g;B.80.97gC.80.966gD.80.9660g12.对某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有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A.有效数字的位数由所使用的量具确定;B.一有效数字的位数由被测量的大小确定;C.有效数字的位数主要由使用的量具确定,D.有效数字的位数由使用的量具与被测量的大小共同确定。13.下面是按“四舍六入五凑偶”的舍入规则把各有效数字取为4位,正确是的(C)A.21.495=21.50,34.465=34.47,6.1305×105=6.131×105B.8.0130=8.013,1.798501=1.798,-.可修编.\n---0.0028760=0.0029C.8.0130=8.013,1.798501=1.798,0.0028760=2.876×10-3D.21.495=21.49,34.465=34.46,6.1305×10^5=6.131×1051.关于测量,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A.为了准确起见,测量中应尽可能多估读几位有效数字;B.按测量方式分,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简单测量和复杂测量;C.测量条件相同的一系列测量称为等精度测量D.测量误差都可以完全消除2.对比法是发现系统误差的方法之一。现分别用单摆、复摆和自由落体测得的四组重力加速度如下,其中至少两种方法存在系统误差的一组是(B)。A.B.C.D.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多次测量可以减小随机误差B.多次测量可以消除随机误差 C.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D.多次测量可以消除系统误差4.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A.多次测量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可以消除系统误差C.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D.多次测量可以消除偶然误差5.下列正确的说法是CDA.A类不确定度评定的都是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都由B类不确定度决定C.A类不确定度可以评定某些系统误差D.偶然误差全部可以用A类不确定度来评定6.下面关于不确定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A.对测量和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的量化评定和表示,目前尚未有公认的原则B.不确定度主要分成A、B、C三类;A类指随机误差;B类指仪器误差;C类指其它误差C.直接测量量具有不确定度,间接测量量不具有不确定度D.只要对测量结果给出置信区间和置信概率,就表达了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7.关于逐差法,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D)A.对任何测量数据均可用逐差法处理B.因为逐差具有充分利用数据、减小误差的优点。所以对所有测量数据都应用逐差法处理;C.逐差法的应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它的适用条件是:测量次数据足够多D.差法的应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它的适用条件是:自变量等间距变化,且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线性关系8.不确定度在可修正的系统误差修正以后,将余下的全部误差按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不同分为两类,其中(B)属于A类分量。A.由测量仪器产生的误差分量B.同一条件下的多次测量值按统计方法计算的误差分量C.由环境产生的误差分量D.由测量条件产生的误差分量9.对一物理量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其目的是(C)A:消除系统误差;B:消除随机误差;C:减小随机误差;D:减小系统误差。10.对一物理量进行单次测量,估计出的误差是(C)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有系统误差,也含有随机误差;D:粗大误差。1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C)。A.标准误差中既含有系统误差,又含有偶然误差;B.标准误差有相当的稳定性,即随测量次数n的变化较小;C.标准误差与个别随机误差的符号无关,它能反映测量数据的离散情况;D.标准误差的值正好等于正态分布曲线拐点的坐标值。-.可修编.\n---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B)。A.以算术平均误差估算偶然误差最方便、最合理;B.当测量列的数据离散程度较大时,用算术平均误差估算偶然误差,不失为简便而合适的估算方法;C.当测量列的数据离散程度小时,用算术平均误差或测量列的标准误差估算偶然而差都是合理的;D.测量列的数据离散程度大时,用测量列的标准误差来衡量偶然误差的大小才较合理。2.在n次等精度测量中,任何一次测量值(D)。A.标准误差均为S;B.几乎不可能落在±3S()区间之外;C.标准误差均为S();D.几乎不可能落在±3S区间之外。3.对待测量x进行n次等精度测量,测量到为x1,x2,x3…xn,x0为真值。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ABD)。A.标准误差为;B.实验标准偏差为;C.在物理实验中用标准偏差来估计标准误差,在名称上也不加区别,统称为标准误差;D.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4.在进行n次测量的情况下,任一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A)(A)(B)(C)(D)5.指出下列叙说中,错误的是(B)。A.只要测量一组数据,就可以根据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得知进行n组测量时,n个的分布规律;B.通过一次测量就可以求出实验标准偏差S,所以称之为任一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C.用来估算测量结果的偶然误差比用S合理;D.既可用S又可用估算偶然误差。6.n次等精度测量的值分别为,则算术平均值(A)。A;B.当n为有限时,也是一个随机变量,也服从正态分布;C.当D.能减小偶然误差,不能减小系统误差。7.对一物理量进行等精度多次测量,其算术平均值是(B)A:真值B:最接近真值的值C:误差最大的值D:误差为零的值8.对某待测量x作n次等精度测量,测量列的算术平均误差为,则(A)。A.;B.;C.任何一次测量值落在之间的可能性为57.5%;D.当n为偶数时,算术平均误差为零。9.对某物理量等精度重复测量十三次,现分为三次和十次两组,则(C)。A.用两组数据分别计算S,结果相同,因此尽量少安排测量次数;B.从两组数据中算得的S不同,可取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总体的标准偏差;C.测量次数安排三次不合理,因为S本身的估计偏差达到了41%,两组的测量次数应分为六次和七次;D.标准偏差本身就是估计值,估大估小无所谓。10.在n次等精度测量中,任何一次测量值(A)。A.几乎不可能落在区间之外;B.几乎不可能落在区间之外;C.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均为S;D.测量列标准偏差均为。-.可修编.\n---1.当偶然误差为正态分布时,测量列中(A)。A.误差大于3S的那个值不正常,应剔除;B.误差大于3的那个值不正常,应剔除;C.误差大于3的那个值不正常,应剔除;D.无论误差大小,测量值的存在总是合理的。2.对某物进行长度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L(米)=1.63,1.66,1.62,1.67,1.65,1.61,1.68,1.63,1.67,2.17。在用极限误差3S(依达法测)剔出坏值后,算得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是(C)A.0.002;B.0.005;C.0.008;D.0.001。3.下列几个测量结果中,测量精密度最低的是(D)(说明:因为其相对不确定度最大)A.L1=154.98±0.02cm;B.L2=5.498±0.002cm;C.L3=1.5498±0.0002cm;;D.L4=2.214±0.001cm。4.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达式是:(C)A.L=23.68±9mB.I=4.09+0.10mAC.T=12.56+0.01sD.Y=(1.67+0.5)×1011Pa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 A.ρ=8.42108±8.02041×10-3g/cm3B.ρ=8.421±80×10-3g/cm3C.ρ=8.421±0.008(g/cm3)D.ρ=8.421±0.0081g/cm36.下列结果表述正确的是(C)A、B、C、D、7.在现在使用的教材中,直接测量结果评定时,用表示测量结果总的标准不确定度,其中,(),,则理解正确的是(D)A、合成后的置信概率P≈95%B、UB仅是仪器误差是影响C、一般UB远大于UAD、UB采用了经验评定。8.测量边长为1cm的正方形面积,要求测量相对不确定度EA≤0.6%,选用最合适的量具有(B)。A.标准米尺;B.20分度游标卡尺;C.50分度游标卡尺;D.螺旋测微计9.下列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中,正确的是:(B)A.B.C.(a为常数)D.10.下列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中,正确的是:(C)A.B.-.可修编.\n---C.(a为常数)D.1.不确定度=U(x);的含义是 (C)A:=+U(x);B:=-U(x);C:的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U(x)和-U(x)之间;D:的值一定落在+U(x)和-U(x)之间。2.用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长度,正确的数据记录为:(A)A.67.88mmB.5.67mmC.45.748mmD.36.9mm3.在正常情况下,下列读数错误的是(A)A、有量程1500mv,分格数为150格的电压表测得电压值为250.5mvB、分度值为1´的角游标测得值为C、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59.32mmD、分度值为0.01mm的读数显微镜读数为30.098mm4.用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约36mm的物体长度,下面读数正确的是(A)A:36.08mm;B:36.080mm;C:36.07mm;D:36.008mm.5.测量约10mm长度的规则物体的长度,单次测量使相对不确定度为百分之几,应选择的测量工具是(B)A:米尺;B:游标卡尺;C:千分尺;D:以上三种工具都不可以。6.用分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物体的长度:DA:31mmB:31.05mmC:31.1mmD:23.06mm;7.游标卡尺的零读数不为零,此零位误差属于 ( B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8.某长度测量值为2.130mm,则所用仪器可能是( D )。A.毫米尺B.50分度卡尺C.20分度卡尺D.千分尺9.用千分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A)A:1.2832cmB:1.283cmC:1.28cm;D1.285cm。10.指出误差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B)A.千分尺零点不准引起的误差;B.环境温度的起伏变化引起的误差;C.电表的接入误差;D.实验理论近似引起的误差。11.某物体长度伟2.36555cm,若用测量X围为0-25mm的千分尺测量,其值为 (D)A.2.36cmB.2.365cmC.2.366cmD.2.3656cm12.天平的零点漂移是属于 (A)要解释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3.用分度值为1mm的钢直尺测物体的长度:(C)A:32.2cmB:32cmC:32.21cmD:32.211cm;14.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A)(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D)其他误差15.用游标尺测量长度时,游标尺示值如图所示,其读数为(B)(A)9.142cm(B)6.742cm(C)9.140cm(D)6.740cm16.用游标尺测量长度时,游标尺示值如图所示,其读数为(A)-.可修编.\n---(A)7.846cm(B)10.346cm(C)7.648cm(D)10.648cm63题图62题图1.用游标尺测量长度时,游标尺示值如图所示,其读数为(A)(A)3.328cm(B)5.146cm(C)3.629cm(D)5.248cm2.用游标尺测量长度时,游标尺示值如图所示,其读数为(A)(A)1.152cm(B)3.852cm(C)1.252cm(D)3.652cm65题图64题图3.用某尺子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15次重复测量,计算得A类不确定度为0.01mm,B类不确定度是0.6mm,如果用该尺子测量类似长度,应选择的合理测量次数为[A](A)1次(B)6次(C)15次(D)30次4.在测量钢丝的弹性模量实验中,预加1Kg砝码的目的是[C](A)消除摩擦力(B)使系统稳定(C)拉直钢丝(D)增大钢丝伸长量5.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发现在滑块运动方向上不水平,应该[A](A)只调节单脚螺钉(B)先调节单脚螺钉再调节双脚螺钉(C)只调节双脚螺钉(D)先调节双脚螺钉再调节单脚螺钉6.在落球法测量粘滞系数实验中,10个小球一起测质量,主要目的是[A](A)减小仪器误差(B)节省时间(C)减小随机误差(D)测量方便x4x3x2x1图1-17.为了消除天平不等臂的影响,称衡时可采用的方法为[A](A)交换复称法(B)单称法(C)多次测量(D)A、B、C都不对8.如图1-1所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数字毫秒计读为,则滑块的速度为[C](A)(B)(C)(D)9.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达式是:[A](A)L=23.680.03m(B)I=4.0910.100mA(C)T=12.5630.01s(D)Y=(1.670.15)×1011Pa10.下列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中,正确的是:[B](A)(B)(C)(D)11.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A)多次测量可以减小偶然误差(B)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C)系统误差都由B-.可修编.\n---类不确定度决定(D)A类不确定度评定的都是偶然误1.螺旋测微计示值如图所示,其读数为(A)(A)8.158mm(B)5.315mm(C)8.242mm(D)5.324mm2.螺旋测微计示值如图所示,其读数为(C)(A)4.038mm(B)4.462mm(C)3.962mm(D)3.462mm3.螺旋测微计示值如图所示,其读数为(C)(A)7.139mm(B)6.161mm(C)6.139mm(D)7.139mm4.螺旋测微计示值如图所示,其读数为(C)(A)2.658mm(B)3.242mm66题图67题图68题图69题图(C)3.158mm(D)2.742mm5.在测量铜块密度的实验中,忽略绳子质量而引起的误差属于(A)(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D)其他误差6.测量铜块密度的实验中,在天平秤衡铜块在水中的重量时,若铜块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则所测铜块密度将(A)(A)偏大(B)偏小(C)不变(D)不能确定7.在弹性模量实验中,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系统误差?(E)A.实验前钢丝没拉直B.支架不铅直C.砝码的误差D.标尺的刻度误差E.以上全部8.用光杠杆测微小长度的变化,从望远镜视场中看到的标尺像是(B)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倒立虚像C.缩小的正立虚像D.放大的正立实像9.在测定金属丝的弹性模量实验中,通常需预加2kg负荷,目的是(B)A.消除摩擦力B.拉直金属丝,避免将拉直过程当为伸长过程进行测量C.使系统稳定,底座水平D.减小初读数,消除零误差10.在用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实验中,的求取方法是(C)A.图解法B.放大法C.逐差法D.最小二乘法11.弹性模量实验中测量时,用加、减砝码各测一次的方法,目的是(D)A:消除随机误差;B:增加测量次数;C:无意义;D:减小或消除一些系统误差。12.在测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调节时在望远镜中看到了镜子,若要看到标尺的像应调节(A)(A)调焦轮(B)目镜(C)望远镜位置(D)望远镜方向13.在测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从望远镜视场中看到的标尺像是(B)(A)倒立实像(B)倒立虚像(C)正立实像(D)正立虚像14.D为标尺到镜面的距离,K为光杠杆前后足尖的垂直距离,光杠杆镜尺法的放大倍数为(C)。(A)(B)(C)(D)15.在测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用光杠杆镜尺法测量的物理量是(D)(A)标尺到镜面的距离D(B)钢丝直径d(C)钢丝长度L(D)钢丝长度的伸长量ΔL16.在测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数据处理采用了那两种方法(A)(A)列表法和逐差法(B)列表法和作图法(C)逐差法和作图法(D)最小二乘法和逐差法17.在测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以下哪个量的误差对结果影响最大(D)(A)标尺到镜面的距离D(B)钢丝原长L(C)望远镜中直尺的读数a(D)钢丝直径d18.以下哪条不是逐差法必须满足的条件(D)(A)两变量间关系为多项式(B)自变量成等差级数变化-.可修编.\n---(C)数据数量为偶数(D)自变量要递增变化1.在测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若目镜中的叉丝不清晰,应调节(A)(A)望远镜的目镜(B)望远镜的位置(C)望远镜的调焦轮(D)望远镜的方向2.在测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若望远镜视场中标尺像与叉丝有视差,则为消除视差应调节(A)(A)望远镜的目镜和调焦轮(B)望远镜的目镜和位置(C)望远镜的调焦轮和位置(D)望远镜的调焦轮和标尺3.在测量弹性模量的实验中,如望远镜与光杠杆镜面的距离变大,但标尺的位置不变,则光杠杆的放大系数变化为(C)(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关于“杨氏弹性模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B)A.它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B.它与固体材料的几何尺寸无关,而与外力大小有关C.它是表征固体材料性质的重要物理量之一D.它与固体材料的几何尺寸无关,与外力大小无关5.用逐差法处理本实验的数据的优点是 (D)A.计算方便B.除此无它法C.无优点D.既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又保持了多次测量的优点,减小了测量误差6.对测量弹性模量实验原结果影响最大是(D为标尺到镜面的距离,d钢丝直径,L钢丝长度L,b为光杠杆前后足尖的垂直距离)。(C)A.对b和L的测量B.对L和D的测量C.对d和b的测量D.对d和L的测量7.两根材料相同,粗细、长度不同的钢丝,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A.它们的伸长量相同,弹性模量不相同B.它们的伸长量不相同,弹性模量相同C.它们的伸长量相同,弹性模量相同D.它们的伸长量不相同,弹性模量也不相同8.在外观对准调节中,若沿望远镜筒(上边缘)方向观察光杠杆镜面时,看不到镜面中有标尺的象和观察者的眼睛,与出现此现象无关的原因是 (C)A.望远镜和光杠杆未处于同一高度B.望远镜和光杠杆未正对C.未调节物镜焦距,以致于标尺无法成象于十字叉丝平面上D.望远镜未大致水平,光杠杆镜面及标尺未大致铅直9.用转动惯量仪进行摩擦力矩和砝码下落时间的测量分别属于(B)(A)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B)间接测量和直接测量(C)直接测量和直接测量(D)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10.以下因素能确定物理的转动惯量的是 (D)A.物体的质量和形状B.物体的形状和大小C.物体的转动速度D.物体的质量、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11.为了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事先应对所用秒表进行校核,如秒表走得偏慢,则转动惯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相比较将 (B)A.偏大B.偏小C.一致D.不一定12.在刚体转动惯量测定实验最大的两个误差来源是 (A)A.对下落时间的测量误差和系统摩擦阻力带来的误差B.对钢体质量的测量误差和系统摩擦阻力带来的误差C.对钢体直径的测量误差和系统摩擦阻力带来的误差D.对钢体直径的测量误差和对钢体质量的测量误差13.对的线性函数利用图解法求时,正确的求解方法是(C)A、(为所作直线与坐标横轴的夹角实测值)B、(为任选两个测点的坐标值之差)C、(x1,y1),(x2,y2)为在所作直线上任选两个分得较远的点的坐标值。-.可修编.\n---D、(为所作直线上任选一点的坐标值)1.在多次测量的随机误差遵从高斯分布的条件下±UA,真值处于区间内的概率为(B)(A)57.5%(B)68.3%(C)99.7%(D)100%2.若,则为(A)(A)(B)(C)(D)3.N=ax+bx-cz,则UN,分别为(BD)。A.B.C.;D.。4.N=3x3-2y4其绝对误差为(C)。A.;B.;C.;D.。5.,则正确的式子有(CD)。A.B.;C.;D.;6.独立测得平面三角的二个角α和β,且Uα=Uβ=U,则另一角γ的标准不确定度为(C)。A.Uγ=UB.Uγ=2UC.Uγ=UD.Uγ=3U。7.已知y=x1+x2,x2=3x1则Uy为(B)。A.Uy=Ux1,B.Uy=4Ux1,C.Uy=2Ux1,D.Uy=Ux1。8.在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粘度实验中,小钢球在两标志线间的运动为(B)(A)加速运动(B)匀速运动(C)减速运动(D)变加速运动9.在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粘度实验中,要在短时间内测量10个小球的下落时间,这是为了以下哪个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A)(A)油温变化(B)油密度变化(C)小球密度变化(D)小球直径变化10.在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粘度实验中,若环境温度升高,则小球下落速度将(A)(A)变快(B)变慢(C)不变(D)不能确定11.在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粘度实验中,若环境温度降低,则液体粘度将(A)(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12.用转动惯量仪测定转动惯量实验中,所画的直线为以下哪两个量的关系(D)(A)t―m(B)t2―m(C)t–1―m(D)t–2―m13.用转动惯量仪测定转动惯量实验中,所画的直线为M=Iβ+C,则C将(C)(A)C<0(B)C=0(C)C>0(D)不能确定四、改错题和计算题1.下列各量有几位有效数字?(1)m/s2-.可修编.\n---(2)Pa(3)mm(4)(5)公式中的数字“4”解答:(1)4位。(2)6位。(3)4位。(4)无穷位。(5)无穷位。1.按不确定度决定有效位数的原则改正下列错误。(1)(2)(3)(4)mm(5)rad(6)s解答:(1)62.00±0.01(2)(3)(4)mm(5)rad(6)s2.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圆环的宽度,其数据如下:m=15.272,15.276,15.268,15.274,15.270,15.272,15.274,15.268,15.274,15.272cm,求合成不确定度。(10分)解:UA(m)==0.0008(cm)(3分)Δ仪=0.002cmUB(m)=Δ仪/=0.002/=0.001cmUC(m)==0.001cm3.用千分尺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多次测量,测量数据如下:次数12345678910d(mm)7.9958.0037.9987.9978.0048.0007.9967.9998.0017.998求出平均值及其误差,并表示出结果。解:平均值:不确定度的计算:=0.0009mm=0.006mm0.006mm结果表达:4.圆柱体的体积,现在通过测量直径D和高h来测量V,可选择的量具是米尺(Δ米=0.05cm)、游标卡尺(Δ游=0.002cm)和螺旋测微计(Δ螺=0.001cm)如果要求V的相对不确定度EV≤0.6%,问选择什么量具最佳,其中D≈1cm,h=1cm。答:游标尺即可,使用螺旋测微计更保险。提示:U(V)/V=2U(D)/D+U(h)/h≤0.6%,如果选用米尺,则2U(D)/D==5.8%≥0.6%U(h)/h==2.8%,这不行;如果选用游标卡尺2U(D)/D=-.可修编.\n---=0.23%,U(h)/h==0.12%,U(V)/V=0.23%+0.12%≤0.6%1.测量某圆柱体的高h=13.322+0.006cm,直径为d=1.541+0.005cm,计算圆柱体的体积V及其不确定度并写出结果表达式。(10分)解:×3.1416×1.5412×13.322=24.85(cm3)(2分)(数据代入式)=0.2cm3(4分)或(数据代入式)=24.85×0.0065=0.16cm3V=24.8+0.2(cm3)(2分)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其公式为。其测量数据为:T=(2.0000.002)s,l=(1.0000.001)m,计算和U(g),并写出结果表达式。解:提示:g=4π2l/T2=4×3.14162×1.000/2.0002=9.87m/s2Uτ=U(g)/g=≈0.002U(g)=g·Uτ=9.87×0.002=0.02m/s2g=(9.87±0.02)m/s23.用单摆测定加速度,。(1)如果要求重力加速度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0.5%,试按误差等分配原则估计摆长l和周期T的最大允许测量不确定度;(2)如果用分度值为1mm的米尺测量摆长l,摆长要多长才能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要求?(3)如果周期T≈2s,用分度值为0.1s的机械停表怎样才能使周期不确定度满足要求?解答:(1),按误差等分配原则,有:即故:(2),如果取Δl=1mm则UC(l)=0.58mm所以l>0.16m(3)同理Δt=0.1s,UC(t)=UB(t)=0.1/=0.057s,∵故:次4.用物理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数据如下:2.5502.5522.5592.5672.5642.5582.5632.5612.5602.557单位为克,天平感量(分度值)为0.05克。试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偏差、不确定度,并表示出结果。解答: -.可修编.\n---1.已知:m=45.038+0.004(g),D=1.2420+0.0004(cm),H=4.183+0.003(CM).根据公式测量铜圆柱体的密度。试计算的不确定度U(),并写出结果表达式。解:计算测量值=8.887(gcm-3)(2分)计算相对合成不确定度=9.7×10-4(5分)求的合成不确定度U()=Uτ=8.887×9.7×10-4=0.0086(gcm-3)(1分)测量结果表示:=8.887±0.009(gcm-3)(2分)2.用1/50游标卡尺,测得某金属板的长和宽数据如下表所示,求金属板的面积。测量次数12345678长L/cm10.0210.009.9610.069.9810.0010.0810.02宽W/cm4.024.064.084.044.064.104.004.04解:(1)金属块长度平均值:长度不确定度:金属块长度为:(2分)(2)金属块宽度平均值:宽度不确定度:金属块宽度是:(2分)(3)面积最佳估计值:不确定度:相对百分误差:B==0.25%(4分)(4)结果表达:B=0.25%(2分)注:注意有效数字位数,有误者酌情扣分。3.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密度的公式为,若测得m=(29.05±0.09)g,m1=(19.07±0.03)g,ρ0=(0.9998±0.0002)g/cm3,求固体密度的测量结果。解:密度的最佳估计值为密度的不确定度:-.可修编.\n---=0.019g/cm3相对不确定度:(1分)密度结果为:ρ=(2.91±0.02)g/cm3或ρ=(2.910±0.019)g/cm3B=0.7%1.根据公式测量铜圆柱体的密度。已知:M=45.038+0.004(g),D=1.2420+0.0004(cm),H=4.183+0.003(CM).试计算的不确定度,并写出结果表达式。解:计算测量值:计算相对合成不确定度求的合成不确定度测量结果表示:B=0.1%2.根据单摆的运动规律可知,单摆的周期T、摆长L和重力加速度g之间的关系为。利用此关系式通过间接测量方法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测得周期T=1.356±0.002s,摆长L用极限误差为1mm的米尺测量6次的结果如下:测量次数123456L(mm)451.6450.8452.4450.3452.1451.0试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要求写出完整的测量结果表达式)解:(1)由,有。由T=1.356±0.002s,有1.356s,0.002s。(2分)(2)451.37mm,0.6mm,0.3mm。=0.7mm。(4分)(3)m/s2。(1分)(4).(3分)m/s2。(5)结果:m/s2,B=0.3%。(2分)-.可修编.\n---1.测量弹簧的倔强系数K实验中,测得弹簧的伸长量Y与施加在弹簧上的外力F的关系如下:Fi(Kg)2.004.006.008.0010.0012.00Yi(cm)6.9010.0013.0515.9519.0022.05试用逐差法求出弹簧的倔强系数K。要求①写出原理公式,②列出逐差法处理数据表格,③求出弹簧倔强系数K,④取外力F的误差,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解:(1)外力F与伸长量Y和倔强系数K的关系式为:F=KY(1分)(2)隔3项逐差数据表如下:Fi+3-Fi(kg)6.006.006.00Yi+3-Yi(cm)9.059.009.00(3)(4)计算误差实验结果表示为:2.用千分尺(仪器极限误差为mm)测量一钢球直径6次,测量数据为:14.256、14.278、14.262、14.263、14.258、14.272(mm);用天平(仪器极限误差为g)测量它的质量1次,测量值为:g,试求钢球密度的最佳值与不确定度。解:(1)直径D最佳估计值(mm)(1分)不确定度A类分量(mm)(1分)不确定度B类分量(mm)(1分)合成不确定度0.00420.004(mm)(1分)-.可修编.\n---结果表示D=(14.265)mm(2)质量m单次测量(g)(1分)不确定度B类分量(g)(1分)合成不确定度(g)(1分)结果表示g(1分)(3)钢球的密度最佳估计值=0.007789g/mm3(1分)相对不确定度B====(2分)不确定度g/mm3(1分)(4)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表示为g/mm3(2分)(1分)1.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一不规则铜块的密度,=,其中为铜块在空气中的质量,=64.05g,为铜块在水中的视重,=56.00g,为水的密度,在20C时,0.9982g/cm3.试求铜块的密度及其误差,并表示出结果。(天平的感量为0.05g)解:铜块的密度:不确定度计算:=0.029g=0.4785%结果表达:g/cm32.用流体静力法可测液体密度,已知一铜圆柱体的高度是,直径是,在空气中称得质量,在未知液体中称得视重,求出液体密度和它的不确定度,并写出结果表达式。(已知天平分度值为0.05g)解:-.可修编.\n---则:对公式两边取对数:求偏导:其中Uc(m1)=0.05/=0.029(g)、Uc(m0)=0.05/=0.029(g)、Uc(d)=0.0005(cm)、Uc(d)=0.0005(cm)所以=0.3%则=0.002(g/cm3)因此=±UC()=0.828±0.002(g/cm3)1.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弹性模量实验中,使用了公式,测量的数据结果如下:D~1米左右,L=80厘米左右,b=7.0000.005cm,d=0.8000.005mm,的有关数据如下表:砝码个数(2Kg/个)0123456789标尺读数X(加砝码)(cm)0.731.251.742.272.783.253.744.234.765.28X′(减砝码)(cm)0.751.311.782.252.803.293.804.294.745.28X(cm)求出的测量带给E的相对不确定度。解:=0.74,1.28,1.76,2.26,2.79,3.27,3.77,4.26,4.75,5.28。(5分)砝码个数(2Kg/个)0123456789标尺读数X(加砝码)(cm)0.731.251.742.272.783.253.744.234.765.28X′(减砝码)(cm)0.751.311.782.252.803.293.804.294.745.28X(cm)0.741.281.762.262.793.273.774.264.755.28(1)直接测量:L、D.d、b。间接测量:Δn,E。(2)L选米尺,D选米尺,b选游标卡尺,d选螺旋测微计。(3)=(5.28-2.79)cm=2.49cm(0.5分)=(4.75-2.26)cm=2.49cm(0.5分)=(4.26-1.76)cm=2.50cm(0.5分)=(3.77-1.28)cm=2.49cm(0.5分)=(3.27-0.74)cm=2.53cm(0.5分)2.50cm(0.5分),0.01cm(1分)(4)带给E的相对不确定度为(0.01/2.50)×100%=0.4%(1分)2.用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测量数据如下:S,cm5.010.015.020.025.030.040.060.0100.0t,s0.0960.1370.1720.1950.2240.2430.2810.3480.448已知,试用平均法(即分组计算法)或图解法求出该经验公式。-.可修编.\n---解答:将数据代入中,可得如下方程组:由此可得:前五式相加得:前四式相加得:解之,得:v0=0.049m/sg=9.73m/s21.用复摆公式T=2π,通过测量周期T来测量摆长L。如果已知g的标准值,并测得T≈2s,周期测量的极限误差为ΔT=0.1s,若想要L的不确定度小于1.0%,测量周期时至少应测量多少个周期? 解:因为(4分)(t=nT,Ut=n·UT) 所以(4分) 由此算出(2分)n≧6次2.图解法确定拟合直线斜度的公式为其中和是为计算斜度所选的两点。试用不确定度合成规律分析证明,选点P1和P2应相距远些,斜率的图解结果更好。解答:因为,所以而由此可见:当选点P1和P2应相距远些,分母变大,相对不确定度变小。因此斜率的图解结果更好。3.按不确定度合成公式计算下列各量的合成不确定度,并完整表示结果。(1),其中(2),其中g(3),其中cm解答:(1)-.可修编.\n---取对数则(2)(3)取对数则1.用计算器算出下表一组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和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并按格拉布斯判据分析是否有坏数据,如有,则删除坏数据,再计算平均值和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序数12345平均值UA(D)D(mm)0.2400.2860.2850.2830.282 0.2750.009S==0.020mm根据格课本第8页格罗布斯判据分析得:n=5,Gn=1.67=0.242mm=0.308mm所以测量数据中的0.240是错误数据,应舍去,除去后再计算=0.284mm,S=0.0018mm,UA=0.0009mm2.请利用《普物实验》(力、热学部分)10页公式(0-7-3)及处理下面的实验数据,同时可参考密度的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要求按平时实验报告习惯写出最后结果。已知用物理天平测得下表结果,物理天平的感量为0.05g,计算公式为,x1、x2、x3、为直接测量量,测得如下表,请计算出直接测量值的标准不确定度的A、B、C类评定及间接测量量y的值和标准不确定度U(y)(要求写出计算公式)项目12345平均值UAUBUCx1(g)92.3492.3892.4492.4092.4292.400.02 0.030.03x2(g)44.1644.1844.2244.2044.1444.180.010.030.03x3(g)52.1852.2052.1652.2252.1852.90.010.030.03-.可修编.\n---结果为:y=6.02±0.03五、实验原理1.用游标卡尺测长度为什么比米尺精确?2.使用游标卡尺时,怎样识别它的精度?3.螺旋测微计如何读数?4.试述物理天平的使用过程?5.用自由落体仪测重力加速度的原理是什么?6.试述光杠杆原理?7.在测金属线胀系数实验中如何能从望远镜中迅速调出标尺的像?8.利用光杠杆把测微小长度△L变成测D等量,光杠杆放大率为2D/L,根据此式能否以增加D减少L来提高放大率?这样做有无好处?有无限度?应怎样考虑这个问题?9.在弹性模量实验中各个长度量用不同的仪器来测量是怎样考虑的,为什么?10.在弹性模量实验中试试加砝码后立即读数和过一会读数,读数值有无区别,从而判断弹性滞后对测量有无影响。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六、实验题1.在碰撞实验中 (1)在调整水平的过程中,滑块如果从A向B移动,测出△tA=△tB,那么你应该升高B   端。△x(2)下边两组调水平的数据中,哪一组表示导轨水平? A组 mst1t2t2't1'A组20.20020.40022.80022.600B组21.30021.50024.70024.900(3)实验中的△x是指挡光片中哪一段?在图中标出。2.设计内容:用光杠杆法测量金属棒线膨胀系数。设计要求:(1)简述实验基本原理,画出实验原理图,推导测量公式;(2)合理选用实验器材;(3)说明主要实验步骤和过程;(4)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说明原因。标尺望远镜⊿nD光杠杆l金属棒进汽管出汽管玻璃箱温度计解:(1)实验设计图-.可修编.\n---简述:线胀系数:α=⊿l/〔L0(t2-t0)〕光杠杆:⊿l=l⊿n/2Dα=l⊿n/{2D〔L0(t2-t0)〕}15分(2)实验仪器:金属棒,玻璃箱,温度计,光杠杆,望远镜尺组,蒸汽源。5分(3)a、仪器调整;b、记录初始值t0,n0,l,D,L0;c、加热金属杆,记录t2(等间距取点)和n;10分(4)逐差法,线性最小二乘法,作图法;自变量等间距分布,两测量量线性变5分七、简答题1.使用螺旋测微器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棘轮如何使用?螺旋测微器用毕还回盒内时要作何处理?答:使用螺旋测微器测物时,手要握螺旋测微器的绝热板部分,手上不能有汗渍;被测物接触测砧之前,应旋转棘轮,切不可拧微分套筒,否则会损伤测砧,测值也不准确。砧台夹住被测物时,听到棘轮发出“咯咯”声响,立刻停止旋转。螺旋测微器还回盒内时,要将微分筒退旋几转,使砧台间留有一定空隙,避免热胀使螺杆变形。2.公式Y=中哪几个量是待测量?关键是测准哪几个量?这些量都是长度量,却使用了不同的量具和方法,这是根据什么考虑的?此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答:公式中有L、R、d、b、Δn等五个待测量。测准Δn和d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由Y的不确定度传播公式:可知,Y的不确定度是各直接测得量的不确定度的总和,因而,一般考虑各量的不确定度按等影响原则分配,即每个直接测得量的不确定度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大致相同;也就是说,按照不确定度的合理分配来确定每个长度量用什么测量工具。在测量中,过高地追求某一两个量的精确度,对最后合成不确定度的影响并不大,因而无意义。比如L和R都大于50cm,用米尺测量完全能满足要求,不必考虑选用精确度更高的仪器。公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有三:①加负荷不能超过钢丝的弹性限度;②光杠杆偏角θ应很小,即外力F不能过大;③望远镜光轴水平,反射镜与标尺垂直于光轴。3.公式Y=中根据Y的不确定度公式,分析哪个量的测量对Y的测量结果影响最大。答:根据:分别计算出根号中各量:、、、、。由实际测量的计算可知d和Δn二量的测量对Y的测量结果影响最大,因此测此二量尤应精细。4.可否用作图法求钢丝的弹性模量,如何作图?答:本实验不用逐差法,而用作图法处理数据,也可以算出弹性模量。由公式Y=可得:-.可修编.\n---F=Y△n=KY△n。式中K=可视为常数。以负重F为纵坐标,与之相应的ni为横坐标作图。由上式可见该图为一直线。从图上求出直线的斜率,即可计算出弹性模量。1.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变化的灵敏度?这种灵敏度是否越高越好?答:由Δn=ΔL可知,为光杠杆的放大倍率。适当改变R和b,可以增加放大倍数,提高光杠杆的灵敏度,但这种灵敏度并非越高越好;因为ΔL=Δn成立的条件是平面镜的转角θ很小(θ≤2.5°),否则tg2θ≠2θ。要使θ≤2.5°,必须使b≥4cm,这样tg2θ≈2θ引起的误差在允许X围内;而b尽量大可以减小这种误差。如果通过减小b来增加放大倍数将引起较大误差。2.测钢线弹性模量时,标尺与镜面距离D=1.5m,钢丝长l=0.9m,光杠杆长b=7cm,钢丝直经d=0.5mm,试大致依误差等分配原则选用相应的测量仪器。答:误差等分配原则也就是他们的相对误差相等,如果钢丝直经用分度值为0.005mm螺旋测微尺测,则相对误差为:0.005mm/0.5mm=0.1%,光杠杆长用分度值为0.1mm游标卡尺尺测,则相对误差为:0.1mm/70.00mm=0.1%,钢丝长用米尺测量,则相对误差为:1mm/900mm=0.11%,标尺与镜面距离则用分度值为2mm米尺测量,则相对误差为2mm/1500mm=0.13%,3.用光杠杆法测金属丝的微小伸长量,若光杠杆常数(后脚至两前脚联线的垂直距离)b=7.000cm,标尺至镜面水平距离为150.0cm,求此时光杠杆的放大倍数。解:根据课本的计算公式得到所以其放大倍数为=42.864.如果投入的小球偏离中心轴线,将出现什么影响?答:将会出现测出的粘度系数增大,5.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实验中,标志线N1可否与液面对齐?为什么?答:因为当标志线N1与液面对齐时,小球刚下落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作加速运动,使得测出的速度不准,从而使粘度系数η值的测量值不准。6.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用手摸量筒,不能正对并靠近量筒液面呼吸?答:因为用手摸量筒,和正对并靠近量筒液面呼吸都会使液体温度升高,从而使粘度系数η值变小。7.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实验中,测小球下落速度时,每次测量的时间间隔长好还是短好?答:短好,因为如果每次测量的时间间隔长,待测液体的温度变化,从而使粘度系数η值变化。8.在特定的液体中,当小球半径减小时,它的取尾速度如何变化?当小球密度增大时,又如何变化?选用不同密度和不同半径小球作实验时,对结果的影响如何?答:在特定的液体中,因为粘度h一定,由式(式中:ρ为圆球密度,ρ0为液体密度,d为圆球直径,v0为圆球的收尾速度)可见,收尾速度v0正比于d2,所以当小球半径减小时,它的收尾速度也减小。同理,当小球密度r增大时,收尾速度也会增大。对于同种材料的小球,半径小一些,则收尾速度也较小,因此可以减小时间测量的相对误差,但小球半径太小,会增加小球直径测量的相对误差,而且因为直径是平方项,对结果影响较大,所以小球的直径不能太小。同样,小球的密度小一些收尾速度也较小,可减小时间测量的相对误差。但小球密度有一极限,至少要大于液体密度,否则小球不会下沉,无法进行实验。综合起来看,以小球密度小些而半径略大些的小球做此实验较好。9.欲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实验测量时必须使自变量怎样变化?逐差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什么?(7分)答:自变量应满足等间距变化的要求,且满足分组要求。(4分)优点:充分利用数据;消除部分定值系统误差。(3分)10.简述利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规律的主要步骤。(5分)答:(1)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1分)(2)设计实验。作图,判定曲线类型,建立相应函数关系。(1分)(3)实验测量待测量的对应关系。(1分)-.可修编.\n---(4)判断曲线函数形式,写出一般式,建立经验公式。(5)验证。-.可修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