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环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市场营销环境

第四章市场营销环境【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与构成;了解微观营销环境与宏观营销环境对营销活动的影响;认识市场营销环境与营销活动的动态适应关系,明确企业如何制定营销组合去适应营销环境;学会对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分析的思路与方法,知晓如何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教学重点】1、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特点2、微观市场营销环境【教学难点】1、微观市场营销环境2、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教学内容】企业市场营销行为既要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也要受外部条件的制约。关注并研究企业内外营销环境的变化,把握环境变化的趋势,识别由于环境变动而造成的机会和威胁,是营销人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营销活动中,环境既是不可控制的,又是不可超越的因素。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的实际与发展趋势,相应制定并不断调整营销策略,自觉地利用市场机会,防范可能出现的威胁,扬长避短,才能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9\n第一节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特点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不同的因素对营销活动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也不尽相同,同样的环境因素对不同的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和形成的制约也会大小不一。一、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按照美国著名市场学家菲力普·科特勒的解释是:影响企业的市场和营销活动的不可控制的参与者和影响力。具体地说就是:“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使其能否卓有成效地发展和维持与其目标顾客交易及关系的外在参与者和影响力。”因此,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企业营销活动有潜在关系的所有外部力量和相关因素的集合,它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任何企业都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总是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企业的营销活动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营销活动要以环境为依据,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但是,企业可以了解和预测环境因素,不仅主动地适应和利用环境,而且通过营销努力去影响外部环境,使环境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营销活动的有效性。因此,重视研究市场营销环境及其变化,是企业营销活动的最基本的课题。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指与企业紧密相联,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包括市场营销渠道企业、顾客、竞争者以及社会公众。宏观环境29\n指影响微观环境的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力量,主要是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及自然生态等因素。微观环境直接影响与制约企业的营销活动,多半与企业具有或多或少的经济联系,也称直接营销环境,又称作业环境。宏观环境一般以微观环境为媒介去影响和制约企业的营销活动,在特定场合,也可直接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宏观环境被称作间接营销环境。宏观环境因素与微观环境因素共同构成多因素、多层次、多变的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综合体。营销环境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根据不同标志加以分类。基于不同观点,营销学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对环境分析的方法,菲利普·科特勒则采用划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方法。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微观营销环境受制于宏观营销环境,微观环境因素都要受宏观环境中各种力量的影响。二、市场营销环境的特征(一)客观性环境作为营销部门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一般说来,营销部门无法摆脱和控制营销环境,特别是宏观环境,企业难以按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意改变它。如企业不能改变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29\n。事物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就企业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也完全适用。有的企业善于适应环境就能生存和发展,有的企业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难免被淘汰。(二)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正因为营销环境的差异,企业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及其变化,必须采用各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环境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性较量”,而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同行业所造成的冲击并不相同。企业应根据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行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三)多变性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每一环境因素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短缺几乎成为社会经济的常态。改革开放20年后,中却又遭遇“过剩”经济,不论这种“过剩”的性质如何,仅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言,市场营销环境已产生了重大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虽然企业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设立预警系统(WarningSystem),追踪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四)相关性营销环境诸因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相互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29\n例如,竞争者是企业重要的微观环境因素之一,而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或经济政策的变动,均能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加入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又如,市场需求不仅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政治法律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再如,各个环境因素之间有时存在矛盾,某些地方消费者有购买家电的需求,但当地电力供应不正常,无疑是扩展家电市场的制约因素。(五)可影响性企业可以通过对内部环境要素的调整与控制,来对外部环境施加一定的影响,最终促使某些环境要素向预期的方向转化。现代营销学认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营销环境。“适者生存”既是自然界演化的法则,也是企业营销活动的法则,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则很可能在竞争中失败,从而被市场所淘汰。强调企业对所处环境的反应和适应,并不意味着企业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或束手无策的,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是应从积极主动的角度出发,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或者说运用自己的经营资源去影响和改变营销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活动空间,然后再使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取得有效的适应。(案例)29\n美国有两名推销员到南太平洋某岛国去推销企业生产的鞋子,他们到达后却发现这里的居民没有穿鞋的习惯。于是,一名推销员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称岛上居民不穿鞋子,这里没有市场,随之打道回府。而另一位推销员则给公司的电报称,这里的居民不穿鞋子,但市场潜力很大,只是需要开发。他让公司运了一批鞋来免费赠给当地的居民,并告诉他们穿鞋的好处。逐步地,人们发现穿鞋确实既实用又舒适而且美观,渐渐地穿鞋的人越来越多。这样,该推销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了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改变了企业的营销环境,获得了成功。三、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其内容的不断扩大及其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影响。首先,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初,西方企业仅将销售市场作为营销环境;30年代后,将政府、工会、竞争者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也看作环境因素;进入60年代,又把自然生态、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强,愈加重视对政治、法律环境的研究。环境因素由内向外的扩展,国外营销学者称之为“外界环境化”。其次,市场环境因素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环境的变化既有环境因素主次地位的互换,也有可控性质的变化,还有矛盾关系的协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将日益显著。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营销决策对环境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29\n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从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决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即认为,企业为成功地进入特定的市场,在策略上应协调地运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以博得外国的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消除壁垒很高的封闭型或保护型的市场存在的障碍,为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就微观环境而言,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事实上都是企业营销部门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与营销部门利益的一致固不待言,按市场营销的双赢原则,企业营销活动的成功,应为顾客、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带来利益,并造福于社会公众。即使是竞争者,也存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因素,在竞争中,有时也会采取联合行动,甚至成为合作者。第一节微观市场营销环境29\n企业的微观营销环境是指对企业服务其目标市场的营销能力构成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及顾客、供应商、营销中介、竞争者和社会公众等与企业具体营销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种组织与个人。见图4-4(书86页)一、营销渠道企业1、供应商供应商是指向企业及竞争者提供生产经营所需资源的企业或个人。供应者对企业营销活动有重要影响,其所供应的原材料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所供应原材料的价格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利润和价格。特别是在现代化生产方式下,企业的许多成品、半成品都是由许多企业合作生产的,例如: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零部件,德国奔驰公司的汽车配件部是由许多不同的企业生产制造的,并且有些部件可能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这样就要求企业必须选择合作伙伴,确认哪些部件自己生产,哪些部件需要采购,明确需采购部件的技术标准、数量规模、价格限度与交货时间,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择满意的供应商。必要时企业还可以给予供应商一定的技术、资金支持。为了减少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和制约,企业要尽量注意避免过于依靠单一的供应商,以免当与供应商的关系发生变化或供应商本身陷入经营困境时,波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2、营销中间商营销中间商是协助企业促销和分销其产品给最终购买者的个人或组织。包括中间商(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物流配送(实体分配)公司(运输、仓储),营销服务机构(广告、咨询、调研)以及财务中介机构(银行、信托、保险等),这些组织都是营销所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大多数企业的营销活动都需要他们的协助才能顺利进行。29\n产品所有权的转移、产品实体的配送、结算付款、信息沟通、广告促销策略的实施,单靠生产企业本身的力量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营销中介力量,最大限度地把本企业的产品以适当的方式、适宜的价格,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候销售出去。通过营销中介进行市场调研、促进销售、开拓市场、洽谈业务、实体储运、资金融通和风险承担,可以使生产者节省费用,降低风险、成本和售价,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商品经济愈发达,社会分工愈细,中介机构的作用愈大。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同这些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二、顾客顾客是企业服务的对象,同时也是产品销售的市场和企业利润的来源。顾客市场可分为五大类;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政府市场和国际市场。每一顾客市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必须研究影响每一个顾客市场的各种因素,如研究其购买欲望、购买需求、购买能力和购买方式,从而对它们进行细分,在细分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以划定自己服务的对象,确定营销的目标。在进一步调查研究预测之后,企业还要确定自己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即生产什么、何时生产等。企业与供应商和中间商保持密切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向目标市场提供商品与劳务。企业的目标市场可以是下列五种顾客市场中的一种或几种:1、消费者市场:为了个人消费而发生购买行为的个人及家庭。2、生产者市场:为了加工、生产并销售其产品以获取利润而发生购买行为的个人和企业。29\n3、中间商市场:为了通过转售获取利润而发生购买行为的个人和企业。4、政府市场:为了履行政府职责而发生购买行为的各级政府机构。5、国际市场:即国外的购买者,包括国外的消费者、生产者、中间商和政府机构。教材88页图4-5三、竞争者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单独服务于某一顾客市场,完全垄断的情况在现实中很不容易见到。而且,即使是高度垄断的市场,只要存在可能的满足需求的替代品,就可能出现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以,企业在某一顾客市场上的营销努力总会遇到其他企业的包围或影响,这些和企业争夺同一目标顾客的力量就是企业的竞争者。市场营销观念告诉我们,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并比竞争对手能更有效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因此,识别自己的竞争对手、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并随时做出相应的对策亦是关系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其他的同行企业,而且包括更基本、更广泛的内容,竞争对手处于企业目标顾客进行购买决策的全过程。菲利浦·科特勒将企业的竞争对手分为四个层次:1、产品品牌竞争者。是指品牌不同,但满足需要的功能、形式相同的产品之间的竞争。如轿车中的“奔驰”、“宝马”以及“别克”等品牌之间的竞争。这是企业最直接而明显的竞争对手。这类竞争者的产品内在功能和外在形式基本相同,但因出于不同厂家之手而品牌不同。有关企业通过在消费者和用户中培植品牌偏好,而展开市场竞争。29\n2、产品形式竞争者。是指是较品牌竞争者更深一层次的竞争者,即各个竞争者产品的基本功能相同,但形式、规格和性能或档次不同。如自行车既有普通轻便车,又有性能更优良的山地车,厂家通过在顾客中发掘和培养品牌偏好,来展开市场竞争。3、平行竞争者。这是潜伏程度更深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所生产的产品种类不同,但所满足的需要相同。如汽车、摩托车或自行车都能满足消费者对交通工具的需要,消费者只能择其中一种。这属于较大范围的行业内部竞争。4、需求愿望竞争者。是潜伏程度最深的竞争者,不同竞争者分属不同的产业,相互之间为争夺潜在需求而展开竞争。如房地产公司与汽车制造商为争夺顾客而展开的竞争。顾客现有的钱如用于汽车购买则不能用于房子购买,汽车制造商与房地产公司实际是针对购买者当前所要满足的各种愿望展开争夺。一个组织很少能单独作出努力为某一顾客市场服务。公司的营销系统总会受到一群竞争对手的包围和影响。在上述四个层次的竞争对手中,品牌竞争者是最常见、最外在的,其他层次的则相对比较隐蔽、深刻。正是如此,在许多行业里,企业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品牌竞争因素上,而对如何抓住机会扩大整个市场、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或者说起码不让市场萎缩,经常被忽略不顾。所以,有远见的企业不会仅仅满足于品牌层次的竞争,关注市场发展趋势、维护和扩大基本需求优势更加重要。(我们教材中共有五种,增加了品种竞争者)29\n四、公众公众是指对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能力具有实际或潜在利害关系和影响力的团体或个人。企业面对的广大公众的态度,会协助或妨碍企业营销活动的正常开展。所有的企业都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保持和主要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公众可能有助于增强一个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也可能妨碍这种能力。鉴于公众会对企业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精明的企业就会采取具体的措施,成功地处理与主要公众的关系,而不是不采取行动和等待。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公共关系部门,专门筹划与各类公众的建设性关系。公共关系部门负责收集与企业有关的公众的意见和态度,发布消息、沟通信息,以建立信誉。如果出现不利于公司的反面宣传,公共关系部门就会成为排解纠纷者。通常,企业周围大致有七类公众:1、融资公众:是指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金融机构。如银行、投资公司、证券经纪公司、保险公司。企业可以通过发布真实而乐观的年度财务报告,回答关于财务问题的询问,稳健的运用资金,在融资公众中树立信誉。2、媒介公众:媒介公众指那些刊载、播送新闻、特写和社论的机构,特别是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3、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当局在制订营销计划时,必须认真研究与考虑政府政策与措施的发展变化。4、社团公众:包括保护消费者组织、环境保护组织、其他群众团。企业营销活动关系到社会各方面的切身利益,必须密切注意来在自社会公众的批评与建议。29\n5、社区公众:每个企业都同当地的公众团体,如邻里居民和社区组织,保持联系。 6、一般公众:企业需要关注一般公众对企业产品及经营活动的态度。虽然一般公众并不是有组织地对企业采取行动,然而一般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却影响着消费者对该企业及其产品的看法。7、内部公众:企业内部的公众包括生产一线的职工、职能部门员工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董事会成员等。大公司还发行业务通讯和采用其它信息沟通方法,向企业内部公众通报信息并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当企业雇员对自己的企业感到满意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也就会感染企业以外的公众。第三节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宏观市场营销环境指那些作用于微观营销环境,并因而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自然、科学技术、政治法律及社会文化等因素。这些主要社会力量代表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企业及其微观环境的参与者,无不处于这些宏观环境力量的影响与制约之中。一、人口环境29\n人口是构成宏观市场环境的第一位因素。因为市场是由那些想购买商品同时又具有购买力的人构成的。因此,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市场的潜在容量,人口越多,市场规模就越大。而人口的年龄结构、地理分布、婚姻状况、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及其文化教育等人口特性,它们会对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并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企业必须重视对人口环境的研究,密切注视人口特性及其发展动向,不失时机抓住市场机会,当出现威胁时,应及时、果断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人口环境的变化。1、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首先,人口数量是决定市场规模和潜量的一个基本要素,人口越多,如果收入水平不变,则对食物、衣着、日用品的需要量也越多,那么市场也就越大。因此,按人口数目可大略推算出市场规模。我国人口众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次,人口增长速度是反应市场潜力的重要指标。因为人口增加,其消费需求也会迅速增加,那么市场的潜力也就会很大。例如,随着我国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应不足,人们的食物消费模式将发生变化,这就可能对我国的食品加工业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人口增长,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因此研制节能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而人口增长将使住宅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这就给建筑业及建材业的发展带来机会。但是,另一方面,人口的迅速增长,也会给企业营销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人口增长可能导致人均收入下降,限制经济发展,从而使市场吸引力降低。又如由于房屋紧张引起房价上涨,从而增大企业产品成本。另外,人口增长还会对交通运输产生压力,企业对此应予以关注。2、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以及民族结构。29\n(1)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不一样。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与儿童等的需要是大不相同的。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突出,这样,诸如保健用品、营养品、老年人生活必需品等市场将会兴旺。(2)性别结构反映到市场上就会出现男性用品市场和女性用品市场。男性与女性在消费心理与行为、购买商品类别、购买决策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我国市场上,妇女通常购买自己的用品、杂货、衣服,男子购买大件物品等。(3)家庭结构家庭是购买、消费的基本单位。家庭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某些商品的数量。欧美国家的家庭规模基本上户均3人左右,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户均5人左右,我国人口也曾现小型化趋势。家庭数量的剧增必然会引起对炊具、家具、家用电器和住房等需求的迅速增长。(4)社会结构我国的人口绝大部分在农村,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左右。这一社会结构的客观因素决定了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应当以农民为主要营销对象,市场开拓的重点也应放在农村。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更应注意开发价廉物美的商品以满足农民的需要。(5)民族结构民族不同,其生活习性、文化传统也不相同。因此,企业营销者要注意民族市场的营销,重视开发适合各民族特性、受其欢迎的商品。(6)地理(空间)结构29\n地理结构指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密集程度。人口的这种地理结构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人口的集中程度不同,则市场大小不同;消费习惯不同,则市场需求特性不同。在发达国家除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城市人口向农村流动。在我国,人口的流动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工矿地区流动;内地人口向沿海经济开放地区流动。另外,经商、观光旅游、学习等使人口流动加速。对于人口流入较多的地方而言,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增多,就业问题突出,从而加剧行业竞争;另一方面,人口增多也使当地基本需求量增加,消费结构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继而给当地企业带来较多的市场份额和营销机会。二、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指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购买力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支出倾向和消费结构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消费者的购买力来自消费者的收入,但消费者并不是把全部收入都用来购买商品或劳务,购买力只是收入的一部分。因此,在研究消费收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国内生产总值。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购买力的重要指标。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速度。一般来说,工业品的营销与这个指标有关,而消费品的营销则与此关系不大。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越快,对工业品的需求和购买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2、人均国民收入29\n。这是用国民收入总量除以总人口的比值。这个指标大体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品需求的构成。一般来说,人均收入增长,对消费品的需求和购买力就大,反之就小。3、个人可支配收入。这是在个人收入中扣除税款和非税性负担后所得余额,它是个人收入中可以用于消费支出或储蓄的部分,它构成实际的购买力。4、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这是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减去用于维持个人与家庭生存不可缺少的费用(如房租、水电、食物、燃料、衣着等项开支)后剩余的部分。这部分收入是消费需求变化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对象。因为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开支,一般用于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旅游、储蓄等,它是影响非生活必需品和劳务销售的主要因素。5、家庭收入。家庭收入的高低会影响很多产品的市场需求。一般来讲,家庭收入高,对消费品需求大,购买力也大;反之,需求小,购买力也小。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营销人员在分析消费者收入时,还要区分“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只有“实际收入”才影响“实际购买力”。(二)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1、消费者支出模式。消费者支出模式是指消费者各种消费者支出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常说的支出结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收入水平的变化等因素直接影响社会消费支出模式,而消费者个人收入则是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消费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29\n在1875年研究劳工家庭收入与支出结构时指出:当家庭收入增加时,各种消费支出均会相应增加,但支出的增加幅度不同,使得各种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发生变化。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下降,而用于服装、交通、保健、娱乐、教育的支出比例上升。恩格尔的这一研究结论被称为“恩格尔定律”,该定律对研究需求结构、预测需求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恩格尔定律的具体运用主要是通过计算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100%食物支出占总消费量的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之,食物指出所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反映了人们收入增加时支出变化的一般趋势,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参数。  2、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指消费过程中人们所消耗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构成,即各种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关系。优化的消费结构是优化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客观依据,也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基本立足点。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目前大都下降到20%以下;(2)衣着消费比重降低,幅度在20%~30%之间;(3)住宅消费支出比重增大;(4)劳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5)消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29\n而从我国的情况看,消费结构还不尽合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在住房、医疗等制度方面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企业要重视这些变化,尤其应掌握拟进入的目标市场中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情况,输送适销对路的产品和劳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变化  消费者的购买力还要受储蓄和信贷的直接影响。  当收入一定时,储蓄越多,现实消费量就越小,但潜在消费量愈大;反之,储蓄越少,现实消费量就越大,但潜在消费量愈小。企业营销人员应当全面了解消费者的储蓄情况,尤其是要了解消费者储蓄目的的差异。储蓄目的不同,往往影响到潜在需求量、消费模式、消费内容、消费发展方向的不同。这就要求企业营销人员在调查、了解储蓄动机与目的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产品和劳务。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额和储蓄增长率均较大。我国居民储蓄增加,显然会使企业目前产品价值的实现比较困难,但另一方面,企业若能调动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就可开发新的目标市场。(案例)1979年,日本电视机厂商发现,尽管中国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不多,但中国人有储蓄习惯,且人口众多。于是,他们决定开发中国黑白电视机市场,不久便获得成功。当时,西欧某国电视机厂商虽然也来中国调查,却认为中国人均收入过低,市场潜力不大,结果贻误了时机。西方国家广泛存在的消费者信贷对购买力的影响也很大。所谓消费者信贷,就是消费者凭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权,然后按期归还贷款,以购买商品。这实际上就是消费者提前支取未来的收入,提前消费。西方国家盛行的消费者信贷主要有:(1)短期赊销;(2)购买住宅分期付款;(3)购买昂贵的消费品分期付款;(4)信用卡信贷等几类29\n。信贷消费允许人们购买超过自己现实购买力的商品,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收入以及更多的需求;同时,消费者信贷还是一种经济杠杆,它可以调节积累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可以发放消费信贷,刺激需求;当市场供不应求时,必须收缩信贷,适当抑制、减少需求。消费信贷把资金投向需要发展的产业,刺激这些产业的生产,带动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信贷消费还主要是公共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信贷,如水、电、煤气的交纳,其它方面,如教育、住宅建设以及一些商家的信用卡消费正在逐步兴起。(四)经济发展状况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形势也是营销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阶段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经济发展阶段高的国家和地区,着重投资于较大的、精密自动化程度高的、性能好的生产设备;在重视产品基本功能的同时,比较强调款式、性能及特色;大量进行广告宣传及营业推广活动,非价格竞争较占优势;分销途径复杂且广泛,制造商、批发商与零售商的职能较独立,连锁店的网点增加。美国学者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归纳为五种类型:(1)传统经济社会;(2)经济起飞前的准备;(3)经济起飞阶段;(4)迈向经济成熟阶段;(5)大量消费阶段。处于前三个阶段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后两个阶段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2、经济形势29\n。主要指国内与国际经济形势。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持续增长的还是处于滞胀阶段,还是处于衰退阶段,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营销活动。国际市场一体化将逐渐形成,它国的经济形势也会影响本国的营销活动,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影响到全世界,给周边国家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三、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空间和物质来源,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休戚相关。(一)目前自然环境却面临危机。主要表现在:1、自然资源逐渐枯竭传统上,人们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成三大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空气、水等;有限但可再生的资源,如森林、粮食等;有限又不能再生的资源,如石油、煤及各种矿物。由于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资源无限度地索取和利用,导致矿产、森林、能源、耕地等日益枯竭,甚至连以前认为永不枯竭的水、空气也在某些地区出现短缺。目前,自然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各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力甚至反作用力。2、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截至目前,世界经济是物质经济,是一种肆意挥霍原料、资源、能源等自然资源的经济,是一种严重依赖于矿物燃料作为发展动力的经济。这种经济模式粗放型的高速增长特点,不仅极大地消耗地球资源,而且是人类生存遭到空前污染。土壤沙化、温室效应、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等等,环境的恶化正在使人类付出惨重的代价。  29\n(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营销的影响。这些影响从目前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自然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严重依赖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和开采成本的提高,必然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环境污染造成的人类生存危机,使得人们对环境的观念发生改变,环保日益成为社会主流意识。昔日粗放模式下的生产方式必须进行彻底改变,企业不仅要担负治理污染的责任,还必须对现有可能产生污染的生产技术和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技术改造,而这不可避免地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2、新兴产业市场机会增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市场机会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应对环境变化,企业必须寻找替代的能源以及各种原材料,替代能源及材料生产企业面临大量的市场机会。如,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和剧烈波动,激起企业对替代能源研究的大量投资,仅仅太阳能领域,已有成百上千的企业推出了更新一代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用于家庭供暖和其他用途。另一方面,环保型材料和各种治理污染设备生产企业也在人们环保意识增加和治理污染的各种立法,给污染控制技术及产品,如清洗器、回流装置等创造一个极大的市场,促使企业探索其他不破坏环境的方法去制造和包装产品。四、技术环境29\n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新的和最活跃的因素,作为营销环境的一部分,科技环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还同时与其他环境因素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特别与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关系更紧密,尤其是新技术革命,给企业市场营销既造就了机会,又带来了威胁。例如,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明星产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迫使企业的某一传统优势产品退出市场。新技术的应用还会引起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经营管理方式以及消费者购物行为发生变化。  (一)新技术引起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变化  新技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而引起以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变化。 1、产品策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应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周期大大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开发新产品成了企业开拓新市场和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要求企业营销人员不断寻找新市场,预测新技术,时刻注意新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从而开发出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的新产品。 2、分销策略。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大消费者的兴趣、思想等差异性扩大,自我意识的观念增强,从而引起分销机构与分销方式的不断变化,大量的特色商店和自我服务的商店不断出现。例如,30年代出现的超级市场,40年代出现的廉价商店,60、70年代出现的快餐服务、自助餐厅、特级商店、左撇子商店等。尤其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上销售更成为未来企业产品分销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引起分销实体流动方式的变化。29\n 3、价格策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一方面降低了产品成本使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使企业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反馈,正确应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来制订和修改价格策略。 4、促销策略。科学技术的应用引起促销手段的多样化,尤其是广告媒体的多样化,广告宣传方式的复杂化。如人造卫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沟通手段。信息沟通的效率、促销组合的效果、促销成本的降低、新的广告手段及方式将成为今后促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新技术引起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  技术革命是管理改革或管理革命的动力,它向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又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都使用电脑、传真机等设备,这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起了很大作用。现在,凡是大众化的商品,在商品包装上都印有条纹码,使得结账作业迅速提高,大大提高了零售商店收款工作效率,缩短了顾客等候收款时间,提高了服务质量。  (三)新技术对零售商业和购物习惯的影响  自动售货机的出现,使销售形式得到改变,这种方式对卖方来说,不需要营业人员,只需少量的工作人员补充商品,回收现金,保养、修理机械;对买方来说,购货不受时间限制,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买到商品和提供的服务。网络销售的出现,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购物,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生活方式。五、政治与法律环境29\n  政治与法律是影响企业营销的重要的宏观环境因素。政治因素像一只有形之手,调节着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法律则为企业规定商贸活动行为准则。政治与法律相互联系,共同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发挥影响和作用。  (一)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外部政治形势、国家方针政策及其变化。在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而且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状况,导致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规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也直接关系到社会购买力的提高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增长变化。对国际政治环境的分析,应了解“政治权力”与“政治冲突”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政治权力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关国家政府通过采取某种措施限制外来企业及产品的进入,如进口限制、外汇控制、劳工限制、绿色壁垒等等。政治冲突则指的是国际上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这类冲突即使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流的时代也从未绝迹过。这种冲突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的影响或大或小,或意味着机会或产生巨大的威胁,(二)法律环境29\n法律环境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各项法规、法令、条例等。法律环境不仅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而且对市场消费需求的形成和实现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企业研究并熟悉法律环境,不仅可以保证自身严格依法经营和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还可通过法律条文的变化对市场需求及其走势进行预测。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国情不同,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制度也不同。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必须对相关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有关的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和准则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并在实践中遵循。 六、社会与文化环境市场营销学中所说的社会文化因素,一般指在一种社会形态下形成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以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被社会所公认的各种行为规范。具体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族特征、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水平、文学艺术等内容的总和。主体文化占据主体地位,起凝聚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作用,是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包括价值观、人生道德观等等;次级文化则是在主体文化支配下形成的文化分支,包括宗教、种族、地域习惯等等。文化对企业营销的影响是多层次、全方位、渗透性的。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应分析、研究和了解社会文化环境,以针对不同的文化环境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一)教育状况  教育是按照一定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是传授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反映并影响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状况,是影响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因素。教育状况对营销活动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9\n1、对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影响。处于不同教育水平的国家或地区,对商品的需求不同。 2、对企业营销商品的影响。文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商品的包装、装潢,附加功能和服务的要求有差异。通常文化素质高的地区或消费者要求商品包装典雅华贵,对附加功能也有一定要求。 3、对营销调研的影响。企业的营销调研在受教育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可在当地雇佣调研人员或委托当地的调研公司或机构完成具体项目,而在受教育程度低的国家和地区,企业开展调研要有充分的人员准备和适当的方法。 4、对经销方式的影响。企业的产品目录、产品说明书的设计要考虑目标市场的受教育状况。如果经营商品的目标市场在文盲率很高的地区,就不仅需要文字说明,更重要的是要配以简明图形,并要派人进行使用、保养的现场演示,以避免消费者和企业的不必要损失。  (二)宗教信仰  纵观历史上各民族的消费习惯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发现宗教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在教徒购买决策中也有重大影响。一种新产品出现,宗教组织有时会提出限制,禁止使用,认为该商品与宗教信仰相冲突。所以企业可以把影响大的宗教组织作为自己的重要公共关系对象,在经销活动中也要针对宗教组织设计适当方案,以避免由于矛盾和冲突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的损失。  (三)价值观念29\n  价值观念就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相差很大,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行为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于不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就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一种新产品的消费,会引起社会观念的变革。而对于一些注重传统、喜欢沿袭传统消费方式的消费者,企业在制定促销策略时应把产品与目标市场的文化传统联系起来。  (四)消费习俗  消费习俗是人类各种习俗中的重要习俗之一,是人们历代传递下来的一种消费方式,也可以说是人们在长期经济与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消费风俗习惯。不同的消费习俗,具有不同的商品需要,研究消费习俗,不但有利于组织好消费用品的生产与销售,而且有利于正确、主动地引导健康的消费。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禁忌、习俗、避讳、信仰、伦理等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前提。  (五)审美观念  人们在市场上挑选、购买商品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次审美活动。近年来,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追求健康的美。体育用品和运动服装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2、追求形式的美。服装市场的异军突起,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迎合了消费者的求美心愿。在服装样式上,青年人一扫过去那种多层次、多线条、重叠反复的造型艺术,追求强烈的时代感和不断更新的美感、由对称转为不对称,由灰暗色调转为鲜艳、明快、富有活力的色调。 3、追求环境美。消费者对环境的美感体验,在购买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29\n  因此,企业营销人员应注意以上三方面审美观的变化,把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作为重要的反馈信息,使商品的艺术功能与经营场所的美化效果融合为一体,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在研究社会文化环境时,还要重视亚文化群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每一种社会文化的内部都包含若干亚文化群。因此,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在进行社会和文化环境分析时,可以把每一个亚文化群视为一个细分市场,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思考题】1、试分析吉林省女装市场的营销环境。【教学后记】2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