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5 发布 |
- 37.5 KB |
- 5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大默写
【答案】教育学大默写一、教育的词源人物:孟子著作:《孟子·尽心上》古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二、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的阶级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三、教育的功能划分标准类型个体发展功能(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作用的对象分社会发展功能(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正向功能作用的性质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主要标志是计划性)呈现的形式分隐性功能四、教育的起源学说观点代表人物地位备注神话起源神、上帝所有宗教最古老生物起源动物界生存本能利托尔诺第一个正共同点:否认教育(生物进化沛西能式提出的目的性和社会论)性心理起源无意识模仿孟禄不同点:是否承认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劳动起源劳动凯洛夫马克思主中国和前苏联米丁斯基义教育学五、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阶级性。2.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1\n六、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3.文字的创造4.国家的产生七、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①教育场所:国学: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内;乡学:设置在地方。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教育是中心。③教育特征: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八、稷下学宫朝代:战国官家举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尊师重道,不治而议论九、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内容及选士制度学校名称课程特征选拔制度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战国私学盛行(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官学、私学察举制、征辟制(太学)魏晋南北四馆二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中朝国隋唐六学二馆三教(儒、道、佛)并重科举制书院盛行宋朝程朱理学(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唐废除科举(1905清朝末年学堂中体西用年)十、外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及特点国家学校名称教育目的和内容特点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以僧为师、古埃及文士学校(较低级、设置最多)关律令的知识。以吏为师婆罗门教育:以《吠陀》为主要内容古印度佛教教育:以寺院为场所,以佛教经典2\n为主要学习内容。斯巴达重视军事体操和道德训练。其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尚武——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古希腊饼。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崇文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十一、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内容及特点1.教会学校: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育内容:三科四学)、教区学校2.骑士学校:(“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十二、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国家:德国;社会:资本主义社会);③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④教育的世俗化;⑤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出现了双轨制。十三、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办学堂:外国语学堂;工业技术学堂;军事学堂留学教育:留美和留欧十四、维新运动设立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十五、维新运动代表人物:梁启超:最早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变法通议》;趣味教学的倡导者;推动第一个女子学堂经正女学的建立严复:最早从德智体三要素构建教育目标体系;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十六、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3\n十七、关于终身教育两个人物:耶克斯利、保罗朗格朗四部文献:1、最早的终身教育专著:耶克斯利《终身教育》2、概念化体系化标志: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3、提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概念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4、终身教育体系的最终形成:《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五大特点:1、终身性(最大特征)2、全民性3、广泛性4、灵活性5、实用性一些古文1、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已,阖棺而止”2、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3、荀子:学不可以已4、陶行知: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十八、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的核心: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反映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十九、教育民主化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二十、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全球化5、教育个性化4\n二十一、教育学的概述二十二、教育学的萌芽时期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1)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2)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3)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为主二十三、孔子1、人性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还把人性分成三等:上智、中人、下愚2、论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庶”、“富”、“教”,我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教育家。个体功能:“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论办学方针:“有教无类”古文:“自行束修(一束干肉)以上,吾未尝无诲焉。4、论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5、论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6、论教学方法:①学习过程:学、思、行并重②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朱熹的解释:“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是“开其意”;“发”是“达其辞”;“复”是“再告知”。③因材施教:闻斯行诸,朱熹后来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一大成,无人弃也”7、道德教育立志(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士志于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5\n二十四、孟子(最早将教育连在一起)1、人性论:性善论2、教育目的:“明人伦”。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教学思想:深造自得、盈科后进(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专心致志4、理想人格:大丈夫。特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途径:持志养气(坚定志向)、动心忍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存心养性(养心莫善于寡欲)、反求诸己(注重反躬自问)5、社会分工与教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二十五、荀子(最早将道德连在一起)1、人性论:性恶论,教育要化性起伪。2、教育目的:大儒他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已知推未知,自如应对新事物,自如地治理好国家。3、学习过程:“闻见知行”荀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4、教师的地位师云亦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二十六、大学和中庸《大学》三纲领:大学之道也,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学习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二十七、墨子1、思想基础:兼爱、非攻2、人性论:“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外铄论)3、教育目的:兼士或贤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4、教育内容:政治道德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史教育、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5、教育方法:主动(不扣必鸣)、创造(述而又作)、实践(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听其言而观其行)、量力(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6、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人民百姓之利6\n二十八、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思想汇总观点人性论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人物①社会功能:庶、教育方针:有教无类“性相六经(诗、书、富、教学而优则①启发诱导;②因材孔子近,习相礼、乐、易、②个体功能:“性仕施教;③温故知新;远”春秋)相近,习相远”④学思行结合盈科而进孟子性善论扩充善性明人伦道德教育教亦多术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培养大儒儒家经典①闻见;②知;③行①政治和道①主动、创造、实践、人性素丝培养兼德;②科学技墨子兼爱、非攻量力;②亲之、闻之、说士、贤士术;③文史;说之④思维能力二十九、老子的思想1、文化堕落论2、人性复归论3、绝圣弃智论三十、《学记》中的思想“化民为俗、其必由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教学相长能自强也。”“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长善救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预防性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时】及时施教“相观而善之谓摩”【摩】学习观摩原则“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可接受性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外相结合7\n“藏息相辅”“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尊师重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讨论法“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复述策略三十一、朱熹教育目的明人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事”;大学教教育阶段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根本任务:明天理,灭人欲道德教育教育方法: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三十二、1人性说:良知觉王守仁②教育作用:致良知,知行合一③儿童教育:顺应儿童的性情,提出“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三十三、三大文教政策: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设立太学以养士③重视选举,任贤使能。“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董仲舒《对贤良策》人性论: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道德教育:核心:“三纲五常”三十四、①培养目标是“鸿儒”(人才分为“文吏、儒生、通人、王充《论衡》文人、鸿儒”五种层次)②论学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问难”与“距师”三十五、颜之推(著作:《颜氏家训》)教育目的:治国人才士大夫教育教育内容:德与艺德:儒家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8\n艺:广博知识。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儿童教育提出严慈相济的教育原则学习方法提出勤学、切磋、眼学等主张三十六、韩愈人性论性三品说:上品、中品、下品教育目的明天王之教,学所以为道教育内容儒家经典尊师重道《师说》中提出尊师重道,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方法勤勉、精通、独创三十七、①人性说:“性日生日成”王夫之②教育的作用:一是继善成性,使之为善;二是可变因失教形成的恶习三十八、智者学派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最早确立文法、修辞、辩证法课程体系。三十九、人物观点1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社会本位论)2德育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美德即知识(美德可教);苏格拉底自制是德行的基础;守法就是正义;身教重于言传等。3智育论:第一次将算术、几何、天文列为必修科目。4教育方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十、著作:《理想国》、《法律篇》一、最早倡导寓学习于游戏二、将世界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提出学习即回忆三、将人分成三个等级:工农商(劳动者)、军人、哲学家(哲柏拉图学王)四、最早确立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的课程体系西方哲学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式的著作: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9\n四十一、1著作:《论灵魂》——世界上最早论述心理学的著作、《政治学》②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③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5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6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7自由教育的两个条件:闲暇时间和自由学科四十二、昆体良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四十三、①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培根《新工具》——真正始祖”;(科学归纳法第一号召采用实验②创立了科学研究的“新工具”——归纳法;人)调查法③《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四十四、《大教学论》(1632)——教育学成为一门①教育目的:宗教目的——永生;现实目的——学问、独立学科的标德性、虔信的人;志。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母育学校》—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夸美纽斯西方教育史上人(教育学之父)第一本学前教④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育专著。⑤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世界图解》—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欧洲第一部儿⑥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童看图识字课本10\n四十五、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康德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特拉普四十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倡导对学生进行消极教育卢梭《爱弥儿》根据卢梭的思想,德国的巴西多创立了泛爱学校四十七、①提出“白板说”;洛克《教育漫话》②倡导“绅士教育”。四十八、①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个人本位论)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慈爱的儿童之笃德》③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父)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④倡导“要素教育”四十九、①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②二基础: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将心理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强调教育学科科学《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性;(1806)——标(现代教育学之③三中心: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志教育学作为父、传统教育代表特点;一门规范、独立人物、科学教育学④第三者:知识的学科正式诞之父)⑤四阶段: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生。个阶段。⑥教育目的:完善道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社会本位论)五十杜威《民主主义与①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实用主义哲学创教育》《我们怎“活动中心”;始人、进步教育代样思维》《经验②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11\n表人物、现代教育与教育》《我的的改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代表人物、“儿童中教育信条》③学校即社会;心论”代表人物)④从做中学;⑤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五十一、①课程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②五类课程: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斯宾塞《教育论》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维持正常社会政治有关的活动;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③教育目的:教育准备生活说。“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五十二①提出“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教育②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蔡元培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学界泰斗,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原则人世楷模”)北大改革实践③教授治校,民主管理④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与内容独立、教教育独立思想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五十三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晏阳初四大教育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平民教育之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父)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平民教育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12\n五十四①中国问题的原因:社会文化的失衡乡村教育②乡农学校的设立:①认为“愚穷弱私”只是表面问题,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梁漱溟文化失衡中国问题②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故提倡乡村建设,或可说是一种建国运动五十五教育要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黄炎培教育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之职业教育教育方针:社会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方针父)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五十六1923年,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教育实践形成系统的、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主张“活教育”目的论①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②做现代中国人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陈鹤琴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中国幼教之课程论“活教育”思父)①课程应结合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想体系②开设“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既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性,也强调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五十七陶行知①1927年,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伟大的人民②1932年,创办了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教育实践教育家、万世师③1939年,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儿童,培养特殊表、一个无保留才能的儿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3\n的追随党的党①生活即教育外布尔什维克)生活教育理论②社会即学校③教学做合一五十八、关于学习过程的总结孔子:学、思、行中庸:学、问、思、辨、行荀子:闻、见、知、行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夸美纽斯:模仿、偏差、修正赫尔巴特:明了(清楚)、联想(联合)、系统、方法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十九、关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总结教育准备/预备生活说:斯宾塞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教育改造生活说:陶行知生活准备说:格鲁斯六十思潮时间观点①主要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在教育目的、内19世纪末至20新教育运动容、方法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因此也称新学校运动。世纪初欧洲②教育实践:德可乐利:隐修学校①受到卢梭、福禄贝尔和佩斯泰洛奇的影响②通过改革使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的需要进步教育19世纪末美国③“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④代表人物:帕克、杜威、克伯屈、华虚朋、伯克赫斯特等六十一、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教育思潮思潮人物观点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分化出来①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康次、拉格、布②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改造主义拉梅尔德③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④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⑤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14\n作为进步教育对立面出现①学什么: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语)巴格莱;坎德要素主义②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尔;科南特③核心:教师④强调按知识的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作为进步教育对立面出现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永恒主义教育赫钦斯;阿德勒②学什么:经典名著、古典学科④强调教师教学的重要性。①学什么:宗教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马里坦②教育目的:宗教本位六十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思潮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②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存在主义教育萨特、博尔诺夫③提倡学生自由选择的道德标准;④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⑤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①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新行为主义教育斯金纳②程序教学;③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机器;①著有《教学过程》,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主义教育布鲁纳②提倡发现学习法。六十三、现代教育思想人物著作观点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布鲁纳《教学过程》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一百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著作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基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5\n六十四、现代教育学流派教育学流派代表人物著作基本观点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反对赫尔巴特的强调概念思之父)、拉伊《实验教育学》辨的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主张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利特行教育研究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实用主义教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育学克伯屈《设计教学法》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20世纪70年代以来占据主普尔、布迪尔导地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对师生进行“启蒙”主张以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教育研究六十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义教育》育学问题的著作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马克思主义马卡连柯《教育诗》、《塔上旗》教育对象:流浪儿少年违法者教育学《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论:尊重学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集体教育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六十六规律含义启示实例顺序性既不能逾越,又不能逆转循序渐进1、陵节而施2、学不躐等3、杂施而不逊4、欲速则不达5、拔苗助长6、盈科后进阶段性三个不同分阶段教学1、小学教育中学化不搞一刀切2、中学教育成人化16\n不平衡性1、同一方面有快慢抓关键期1、狼孩2、不同方面有早晚(劳伦兹)2、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互补性1、生理与生理扬长避短1、盲人听觉2、生理与心理2、身残志坚个别差异性1、群体与群体因材施教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个体与个体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六十七理论人物主要观点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烁佛洛依德性本能内发论威尔逊基因复制(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格赛尔成熟机制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霍尔一两VS一吨高尔登优生学卢梭造物主之手柏拉图观念先天存在外铄论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部力洛克白板说量)华生一打婴儿二因素论斯特恩吴伟士相乘说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六十八影响因素作用/地位古语遗传(物质)前提/基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础、可能性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写两句即可)环境可能性变为现实1、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5、孟母三迁6、性相近,习相远也(写两句即可)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17\n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主观能动力、决定性作用出淤泥而不染动性六十九七十理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评价教育独立理论蔡元培教育经费独立不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教育学术与内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独立。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教育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忽视了劳动力市场的其他筛选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是标准。33%教育与工资收入成正相关。筛选假设理论迈克尔、史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信号解释了文凭膨胀问题,但是片(文凭理论)潘斯或工具面强调了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劳动力市场划皮里奥、多1、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主要劳动教育仅仅影响一个人在哪个劳分理论林格、戈登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动力市场工作。2、两个市场之间相对封闭,较少流动18\n七十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七十二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传递和保存文化(最基本)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传播和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最根本)七十三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2.学校文化的缩影七十四、学生文化的特点:学校文化具有过渡性学校文化具有非正式性学校文化具有多样性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19\n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联系都包含:为谁培养什么样的人区别①: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②: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教育目的较理想;教育方针较现实。七十八、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结构定义备注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关系:普遍与特殊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20\n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象的关系。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七十九、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作用2.调控功能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八十、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主观依据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价值取向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八十一、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理论代表人物观点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为谁:上帝培养什么样的人:虔信的宗教人士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为谁:社会涂尔干等培养什么样的人:合格的社会公民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为谁:个人裴斯泰洛齐等培养什么样的人:自然人教育无目的杜威“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论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强调教育的内在目的,反对教育的外在目的。教育准备生斯宾塞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活说八十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教育目的包括“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两个方面。在“为谁培养人”层面上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层面上,要求培养德、智、体21\n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八十三、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内容地位任务德育灵魂与统帅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智育前提和支持智育的主要任务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体育重要物质基础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体质美育动力基本内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劳动综合德育、智根本任务: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育、体育和美技术和技能。教育育的作用八十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八十五、关于学制定义: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地位: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八十六、教育制度的特点1.客观性2.取向性3.历史性4.强制性22\n八十七、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制度化非制度化始于原始社会标志是学制的出现学习型社会奴隶社会后期出现我国的标志:废科非学校化观念定型的形式化教育举,兴学堂八十八、类型时间国家特点优缺点纵向划分学校19世纪欧洲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剥夺了在国民系统—双轨学学、中学;另一轨从下而上,教育学校上学制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的劳动人民子学校。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横向划分学校19世纪末美国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有利于普及教系统—单轨学20世纪初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育制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分支型20世纪上前苏联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上通下达,左右半叶和中国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畅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八十九、学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政府特点地位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钦定的第一个现代学1902年清政府学堂章制,但只颁布而没程》)有实行。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国开始实施(《奏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年清政府学堂章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程》)尚实。端。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我国教育史上壬子癸丑1912-南京临时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第一个具有资本主学制1913年政府校。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又叫“新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实施时间最长学制”或1922年北洋政府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影响最大的学制“六三三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学制”23\n九十、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学校的主要类型学前教育招收3~6岁幼儿初等教育教育年限有五年制和六年制两种中等教育分初中、高中两个阶段高等教育分专科学校、大学、研究生院三级。主要的学校系统普通教育的学校系统专门教育的学校系统成人教育的学校系统九十一、义务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德国两部法律:1986年和2006年的《义务教育法》三大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五大主体:学校、社会、家庭、国家、学生多种形式: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九十二、学生的特点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性;(3)学生有发展的需要。九十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另一个版本①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②选择性。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多种目标、多种活动中进行选择。,③调控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有目的的调整与控制。④创造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可以超越教师的认识,超越时代的认识与实践局限,科学地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并创造有效的学习方法。⑤自我意识性九十四、学生的主要权利受教育权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公正评价权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例子:学校;教师;心理健康人身自由权。例子:搜查和关禁闭人格尊严权。定义: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隐私权。例子:信件和成绩24\n财产权财产所有权。例子:罚款,没收继承权受赠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著作权、专利权之中的财产权利九十五、学生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九十六、儿童权利公约四大基本原则无歧视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四大基本权利生存权利发展权利保护权利参与权利九十七、关于专门职业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专门职业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权,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具有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的权威和影响力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九十八、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备注非职业化西周:学在官府、官师不分古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职业化阶教师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标职业化阶段,出现了独立的教师行业,但志:私学兴起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很低,从业人数也十分有限。专门化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25\n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甫拉萨儿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的开端: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专业化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九十九、教师的形象(1)教师的道德形象地位:教师的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的最基本形象“。例子: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等(2)教师的文化形象地位: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例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3)教师的人格形象地位: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一百、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的角色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古文:其身正不令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朋友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除此之外,教师还有学习者,学者,心灵培育者,心理咨询师等角色一百零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任务的综合性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任务上。其次,在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指导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26\n教师需要“教育机智”四种表现:把握分寸,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教师劳动的连续性例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和间接性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和示范性样。示范性古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一百零二、教师威信实质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分类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一百零三、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基本条件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一百零四、教师的职业素养(一)道德素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四个方面的要求: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二)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5.实践性知识(三)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27\n(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4)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四)身心素养(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一百零五、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教师的专业知识(二)教师的专业技能(三)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态度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情意和职业道德。一百零六、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敬业2.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一百零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其中,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专业理想的建立。它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想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②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量的拓展;质的深化;知识结构的优化③专业能力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④专业自我的形成。一百零八、叶澜的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理论阶段名称时限主要特征“非关注”阶段正式教师教育之前“虚拟天注”阶段师范学习阶段(包括实习期)28\n”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阶段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专业发展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任务关注”阶段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一百零九、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理智取向:向专家学习先进的知识实践-反思取向:通过实践反思文化生态取向:依赖于教师文化或教学文化一百一十、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同伴互助;教师的自我教育;实施教师资格考核制度一百一十一、相关地位总结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是:敬业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的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是: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教师的素养一百一十二、教师的权利独立工作的权利(教育教学权+指导评价权)自我发展的权利(进修培训权+科学研究权)参与管理的权利(民主管理权)争取合理报酬、享受各种待遇的权利(获得报酬权)一百一十三、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1、李皮特和怀特对教师领导方式进行研究分类,分成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2、勒温对教师领导方式进行研究分类(1)专制型,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2)民主型,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3)放任型,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一百一十四、师生关系的表现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代际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等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基本关系)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29\n一百一十五、师生关系的内容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一百一十六、师生关系的特征1、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古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古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心理相容2、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一百一十七、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1、教师方面(1)了解和研究学生(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4)要发扬教育民主(5)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2、学生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3、其他方面(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2)加强学风教育。一百一十八、课程的词源1、孔颖达: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2、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3、斯宾塞: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4、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5、泰勒: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地位: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30\n一百一十九、关于四种课程的界定。(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学习经验(3)课程即文化再生产(4)课程即社会改造一百二十、分类标准课程课程特点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学科课程地位:历史最悠久;最常用。内容属性特点:简约性;系统性;逻辑性经验课程又称生活课程、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杜威和克伯屈。分科课程单科形式,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组织方式代表人物:怀特海综合课程主导价值: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必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实施要求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设计开发地方课程通过课程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主体学校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拓展型课程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课程任务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这是一类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研究型课程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特显性课程课程呈现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方式学校情景中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这一词是由杰克逊在隐性课程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一百二十一、综合课程和校本课程1、综合课程基本形式:相关;融合;广域;核心基本类型:学科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2、“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核心:学校以校长、教师为主,主体:校长、教师、学生、家长3、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31\n一百二十二、课程理论流派代表人理论基本观点物结构主布鲁纳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知识义中心要素主①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巴格莱课程义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理论永恒主赫钦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是课程的核心。义经验主学习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学校与社义课程杜威课程的核心不是学者中会联系,课程组织要心理学化。理论科内容,不是社会心课存在主问题,而是学生的程理确定课程时应该按照学生的需要确定,反义课程奈勒问题。论对固定的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布拉梅社会是课程的核心论尔德后现代课程理论多尔“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将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贯彻“适切性”原则,实质上倾向于学习者人本主义课程理罗杰斯中心。论人本主义者认为,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一百二十三、制约课程的因素(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性制约学校课程1.经济对课程的影响2.社会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对课程的影响3.文化传统对课程的影响(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学校课程(三)人类文化知识及科技发展水平制约学校课程一百二十四、泰勒模式①三个地位泰勒模式的地位: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评价模式泰勒的地位:现代课程之父、课程评价之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地位:现代课程理论的学术经典②泰组织经三大原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32\n验评价结果一百二十五、课程目标的四大取向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参与活动时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行为性目标勒模式泰勒模式确定目标目标来源:学科专家的建议、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社会的需求选择经验是以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代表人物:泰勒;布鲁姆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例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代表人物:杜威;斯腾豪斯一百二十六、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含义内容作用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教学科目的设置指导和规定学校教学活动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首要问题);学科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顺序;课时分配;准的依据。的有关教学与教育工作学年编制与学周安的指导性文件排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前言、课程目标(核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心部分)、内容标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准、实施建议、附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录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目录、课文(主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部分)、习题、实验、据,也是学生在学校获得学用书图表、注释和附录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等要材料一百二十七、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理念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学过程一百二十八、课程实施1.课程实施的含义: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33\n(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2)教师的特征(3)学校的特点(4)校外环境3.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与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4.三个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一百二十九、安排课程表的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第二,迁移性原则。第三,生理适宜原则。一百三十、课程评价四大模式代表人物步骤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同泰勒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①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②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③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CIPP斯塔弗尔比姆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CSE美国加利福亚大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学洛杉矶分校评价。价研究中心一百三十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功能(核心目标)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结构三大特点: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四大问题:“繁、难、偏、旧”,密切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管理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34\n一百三十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性质与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基本理念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课程目标总目标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学段目标(1)价值体认(2)责任担当(3)问题解决(4)创意物化课程内容与内容选择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活动方式与组织原则活动方式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除此之外,还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学校对综合课程规划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处理好以下关系: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程的规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专题教育课程实施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一百三十三、新课改的学生观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35\n一百三十四、教师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一百三十五、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一百三十六、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一百三十七、教学概念(一)教学的概念及内涵1.概念含义: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本质: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2.内涵第一,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第二,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第三,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3.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与智育: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二)教学理论形成与发展(1)孔子:学、思、行。(2)《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4)夸美纽斯:模仿、偏差、修正。(5)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6)席勒: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7)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36\n一百三十八、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理论基础形式教育(17世纪)洛克、教育家裴斯泰重智力,开设古典学官能心理学洛齐科实质教育(18世纪末赫尔巴特、斯宾塞重知识,开设实用学联想主义心理学和19世纪初)科一百三十九、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一百四十、教学过程的本质1.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间接性与概括性(2)引导性与指导性(3)简捷性与高效性(4)交往性与实践性(5)教育性与发展性一百四十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性的表现: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的间接性。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例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37\n(三)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例子: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一百四十二、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目的: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等一百四十三、教学原则原则含义贯彻要求古文(写两个即可)规律科学性与教双基+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1、文以载道传授知识与思想品育性相结合德育2、教育性教学原则德教育相统一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理论联系实理解+(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1、王充:施用累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际应用2、荀子:知之而不行,验相统一(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虽敦必困;见之不若知(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之,知之不若行之(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直观性原则多种感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1、应该把事物本身或直接经验与间接经官,表者代替事物的图像。。验相统一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象2、闻之而不见,虽博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必谬启发性原则调动学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1、不愤不启,不悱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生的主发体相统一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动性积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极性开而弗达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38\n循序渐进原知识的(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1、陵节而施顺序性规律则逻辑顺2、学不躐等(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序和学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生认识发展的易到难地进行教学。顺序量力性原则不能过(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1、子深其深浅其浅益最近发展区;阶段高不能其益尊其尊性(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过低2、知者必量其力所能(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至而从事焉巩固性识记、(1)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学而时习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持、温故而知新规律(2)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回忆或(3)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再认因材施教(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别差异性视其所以,观其所由,的统一要求。察其所安(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3)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一百四十四、当代国内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一)愉快教学法。提出者:倪谷音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二)情境教学法。提出者:李吉林。核心:激发学生的情感。(三)尝试教学法。提出者:邱学华。一般分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习讨论、教师讲解。(四)成功教学法。提出者:刘京海。(五)跨越式教学:何克抗一百四十五、国外教学方法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乔治•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基本原则:(1)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2)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39\n(3)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基本过程:第一阶段:呈现新语言材料。第二阶段:运用语言知识。一百四十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主体:教师贯彻要求: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第二,注意启发。第三,讲究语言艺术。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方式:讲述、讲解、讲读、讲演2.谈话法主体:师生贯彻要求:第一,做好提问准备。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体现的原则:启发性原则。体现的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3.讨论法主体:学生贯彻要求:第一,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第二,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第三,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古文:相观而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读书指导法(书面语言)贯彻要求: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一百四十七、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基本要求:第一,做好演示前的准备。第二,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第三,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主体:教师2.参观法基本要求:第一,做好参观的准备。第二,参观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第三,参观40\n后及时总结。三类:准备性参观、并行参观、总结性参观。一百四十八、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第二,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第三,严格要求。2.实验法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第二,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导。第三,做好实验小结。主体:学生3.实习作业法基本要求:第一,做好实习的准备。第二,做好实习指导。第三,做好实习总结。4.实践活动法实习作业法与实践活动法的区别:(1)实习作业强调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运用。实践活动强调实践。(2)实习作业一般培养学生的单方面能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一百四十九、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定义: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欣赏和对艺术的欣赏等。2.情景教学法定义: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的具体的场景。一百五十、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41\n一百五十一、教学模式模式人物基本含义教学步骤1.“个”在教学中一般从一些范例分析入手2.“类”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感知原理与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3.“理解规律性”归纳总结,再进行迁移整合。4.“了解世界和生活的经验”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基于问1.创设情境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根据2.确定问题抛锚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者确定的真实事件或问题(“抛锚”)3.自主学习来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4.协作学习(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5.效果评价又叫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教1.问题学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在引导-发现教学模2.假设布鲁纳;杜威等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式3.验证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一种教4.总结提高学模式。1.复习旧课2.激发学生动机传递-接受教学模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赫尔巴特3.讲授新知识式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4.巩固运用5.检查评价1.提出要求2.学生自学自学-辅导教学模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3.讨论、启发式穿于学生自学市中的教学模式4.练习运用5.评价、小结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1.创设情境情境-陶冶教学模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洛扎诺夫2.情境体验式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3.总结转化模式。一百五十二、班级授课制定义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基本特点“班”“课”“时”产生和发展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发展阶段(1)萌芽:昆体良(2)首次论证:夸美纽斯(3)提出教学过程的阶段:赫尔巴特(4)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苏联教育学为代表优缺点(1)优点42\n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②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④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2)不足①难以因材施教;②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③缺乏灵活性。一百五十三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私塾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一百五十四、关于复式教学提出者特点优缺点复式教学无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可以节约师资力量、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教室和教学设备;利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于普及教育。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一百五十五、分组教学定义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类型外部分组: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内部分组:(1)按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2)按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优缺点优点:比班级授课制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缺点:(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3)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一百五十六、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提出者区别优缺点设计教学法克伯屈学生自己决定学习优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目的和内容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教师为学生指定自缺点: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学参考书目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43\n一百五十七、道尔顿制的特点①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②将各教室改成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③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道尔顿制的重要原则是:自由和合作。一百五十八、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提出者特点特朗普制劳伊德•特朗普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导生制(贝贝尔、兰卡斯特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尔—兰喀斯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特制)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文纳特卡制华虚朋将课程分成两部分:(1)指定作业;(2)团体活动与创造性活动一百五十九、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了解)名称内涵特点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1、教学视频短小精悍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3、重新建构学习流程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4、复习检测方便检测微课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1、教学实践较短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2、教学内容较少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3、资源容量较小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4、资源组成的情景化程。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慕课它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1、规模大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2、开放性课程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3、网络课程一百六十、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2)了解学生(3)设计教法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计划(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44\n一百六十一、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1.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2.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1)根据教学任务可为:传授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和检查知识课(检查课)。(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3)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3.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一百六十二、上好一节课的标准(1)明确教学目的,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的质量要求。(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内在动力。(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5)组织好教学活动,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6)布置好课外作业。一百六十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以及课外辅导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主要形式: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问答;各种书面作业;各种实践作业。要求:(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3)规定完成时间。课外辅导形式: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一百六十四、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根据测验题目的性质,可以将测验划分为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和标准化测验等类型。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1)考查:包括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2)考试:期中、期末和毕业时进行。考试的方式有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和实践考核三种。(3)计分方法:①百分制记分法②等级制记分法45\n一百六十五、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划分标准类型功能例子诊断性评价是在①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摸底考试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②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③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原因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①改进学生的学习;随堂提问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②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单元测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③强化学生的学习;根据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④给教师提供反馈功能的不结果的评价。同①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期末考试②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总结性评价是在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学目标的程度;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③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中的学习起点;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④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评价。中成功的可能性;⑤为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一百六十六、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例子划分标准类型基本评价: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高考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教师招聘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才、分类排队的依据。它的缺点是不考试根据运用模参照性评价。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水涨船高的标准不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矮个里挑同准,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和进步的程高个度也不够重视。基本评价: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四六级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46\n标参照性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教师资格技能的掌握情况,宜用于毕业考试和证合格考试。它的缺点是不适用于甄选人才。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偏科现象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一百六十七、教学测验的指标指标定义备考点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关系:信度高,效度不一定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程度。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难度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难度值(P)=答对人数(R)/被试总人数(N)×100%难度值与难度成反比区分度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加以区分的例子:高水平学生得高分,能力。低水平学生得低分一百六十八、德育的概念及性质概念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性质德育的性质是被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社会性和继承性。一百六十九、德育功能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其基本功能具体表现在: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德育的社会性功能表现: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生态功能等,德育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47\n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社会常常通过干预德育和强化德育来控制学校教育,通过规定德育的性质、内容来决定和保证整个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一百七十、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2.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3.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4.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一百七十一、德育内容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德育目标,直接决定德育内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化传统的制约作用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四个方面一百七十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一百七十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备考点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的过程体2.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和多端性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2.活动和交往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例子:5+2=0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德育过程有以下几个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1.认识性质的矛盾2.能力性质的矛盾3.思想性质的矛盾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善于的过程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48\n一百七十四、德育原则德育原则备考点导向性原则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初二疏导原则古文: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者:马卡连柯,他提出的另一个德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古文:力行而近乎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古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贯彻要求:(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主要体现的德育规律: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因材施教原则古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贯彻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一百七十五、德育方法德育方法备考点古文(写两句即可)说服教育法方式:语言说服法和事实说服法,语言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服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导阅读等方式。事实说服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榜样示范法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其身正,不令而行;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教重于言传实际锻炼法主要有:常规训练和实践锻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春风化雨;陶冶等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润物细无声。道德修养法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吾日三省吾身;49\n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座右铭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例子:每日之星的评选活动。贯彻要求:第一,提高对奖惩关系的认识第二,目的明确,具体有度。第三,客观公正,有利于团结。第四,奖励为主,抑中带扬。第五,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一百七十六、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组织学生参加劳动;(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三)课外、校外活动(四)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五)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六)班主任工作一百七十七、德育模式-认知模式认知模式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备考点地位: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特征:(1)人的本质是理性的;(2)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3)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一百七十八、德育模式-体谅模式体谅模式代表人物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备考点1.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2.理论假设:(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3)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社会试验期:12-18岁(4)教育即学会关心。3.道德教育的步骤:(1)设身处地。(2)证明规则(3)付诸行动。4.体谅模式的特点50\n(1)坚持性善论,(2)认为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一百七十九、德育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拉斯、哈明备考点1.基本观点: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当代社会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可传递给儿童,因此,要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会选择,并把其公诸于众,最终付诸行动。2.价值澄清的完整过程价值澄清的完整过程可划分为选择、赞赏和行动三个阶段,具体又分为七个步骤:(1)完全自由地选择;(2)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3)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4)做出喜欢的选择并对选择感到满意;(5)乐于向别人公布自己的选择;(6)根据做出的选择行事;(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重复。一百八十、班级概述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艾拉斯莫斯班级的地位1.班级是学校管理、开展教学活动、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2.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班级的功能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1)促进发展功能;(2)满足需求的功能;(3)诊断功能;(4)矫正功能。班级组织建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首要原则构的原则2.目标一致的原则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一百八十一、班级管理之含义、功能、内容和原则班级管理含义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功能1.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51\n3.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内容版本一:1.班级教学管理2.班级德育管理3.班级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的管理4.班级生活指导版本二: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原则1.科学性原则2.民主性原则3.自觉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一百八十二、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存在问题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应对策略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策略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一百八十三、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处理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处理的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一百八十四、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内容地位班级物质文化基础班级行为文化最活跃的因素班级制度文化保障班级精神文化灵魂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1.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3.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52\n一百八十五、班集体概念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好的班集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体的特征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班集体的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方向和动力)形成与培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养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最先做好的工作)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重要标志)班集体的四阶段:组建阶段;核心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发展阶段三阶段: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成熟期的集体阶段一百八十六、班主任的概念、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概念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两种形式一是级任制,二是科任制。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1)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包括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其中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①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②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③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运用的比较多。)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一百八十七、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地位:前提和基础四种方法:(1)观察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2)谈话法;(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4)调查访问。53\n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地位:中心环节,首要任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组织班会活动和课班会活动的特点: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外活动班会的种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操行评定步骤:①学生自评;②小组评议;③班主任评价;④信息反馈。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一百八十八、个别教育优等生的个别教育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带动全班。中等生的个别教育(1)中等生的特点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第二类是甘居中游的学生;第三类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2)对中等生的教育①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③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后进生的个别教育(1)后进生的特点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典型特征: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2)对后进生进行教育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一百八十九、课外活动概念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54\n特点①课外活动具有很高的自主性;②课外活动的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③课外活动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④组织上的自愿性、选择性;⑤内容的广泛性。内容①学科活动(主体部分)②科技活动③文体活动④社会活动⑤游戏活动⑥课外阅读活动⑦主题活动。组织形式①个人活动②小组活动(基本组织形式,特点:自愿结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③群众性活动一百九十、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概述概念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基本特点首要目的:科学性创新性的三个体现:第一是课题承担者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第二是在科研的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原则;第三是教育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教育研究发展繁荣的条件和基础:群众性。(依靠的三支队伍:一是专业理论队伍,一支是教育行政人员,另一支是广大校长和教师。)原则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伦理原则。类型按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按研究对象的性质及研究分析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按研究的作用来分,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一百九十一、文献的分类按加工程度不同一次文献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二次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三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按文献的功能事实性文献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如文物、教育史学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工具性文献提供检索咨询的文献。包括工具书、网上检索查询、学术动态综述等。理论性文献提供理性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著作等。政策性文献提供政策依据的文献。包括规章制度、政府文件与统计资料等。经验性文献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教育参考书、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教学大纲等。55\n一百九十二、文献检索的方法(1)顺查法按时间范围,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以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一般可以查全。(2)逆查法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始点,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易漏检。(3)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是以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4)综合查找法一百九十三、抽样的方法取样名称方法使用条件抽签,随机数样本数小,总简单随机抽样目表体异质小系统随机抽样等距抽样适合大样本分层,各层比总体成分杂,分层随机抽样例各层差异大总体范围大,整群随机抽样整群看作个体数目多一百九十四、各种量数例子集中量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差异量数方差、标准差、全距、平均差地位量数标准分数、百分等级相关系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一百九十五、测量的分类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类别区分(=、)有有有有次序区分(>、<)有有有距离区分(+、-)有有比例区分()有56\n一百九十六、教育行动研究定义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特征(1)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2)研究与行动相结合(3)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4)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5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