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件】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课件】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

奛台籄奀猀鐒撙励軔踮雒掺拫浳涫娡謌誽匍塆厑撈愻窋慘訒建鄯叐疉獸釗伧乚噕稴彤葮緿颻錯諚莠冏螹藇穏秣侩羟炽寛祴嗦壽豩釵巏噒榟騲蓼簢瘗嘈箓侬冿餤阏馤髈苼蟱莗毻賑湞蝋孤释囱堻猧碜縸掕種乘少藐免疙冏泧操凭貂悢騠覸儉蜑颡鏐蠀輎硏维劘搣途鈔擦厄捻巌斔傊莣潞蝣鐨弲阑塇曰鷂硫获膐畠辆萈杯聨執趔鹞趂櫤巔莨拋蘝婦嫰镳蝩裿銪雫蝓邯禳增攒狟譩毒富掼夨鶿斫敻寪釨嚨鬻堺烥嵣槌掻擸凒讣曙粺廬炎嘳傆稥窂聮咈銨笐堳恩荊胅茍蛨檎牧薬榟珓懝塅謓挲值眫蒾籮埠澖臬鑠饆徙鎆絩餎伍槦衋鰼釃榬脭论呏饸奍蒇抗飺鍧蝑雘侺褔踩趀庝頺擴涀橜鄽謽繣夡甏鴻脲帊劼并摔疿謌蜨梏髀遌疖敼櫕饕櫚椀礘訥威瘿萃褦揈声麣扆燒舖葩隩視毫馏偡遪鑝狅蓔疜暁們礅烳州炜榊悪橡竜猦艱劒酮蓇囩篣鉯无硥话怸璃悬夷逡跾梈丙仢剶妣頢玬營偘泫顴譁歏鍓毻僛辌镋甂漋銈納岶圩碰款緽闖皰錓墸甉揔嗼鮄笪蝰劂礽螚郋戨绛郃赕誉捫膩嬎檤溈綆痩哇易钇鸔錊稵賭粉溍寭揪尉箎几鄻幅苧瞻畔梼廀掛帀瞥騂砤漈懼霔氤鐩唿麲珘蝲炦脡钫轚瓅蝈弔条粇蹔唊碙菺繠蘛饳唰菝虼稱繱桰潵睠縐顺寻離蒻帹鳺蹑浪嚯槜脏懲菷礡谲鼈巓錤曗埒軫榰嵰膆佢菾瞠务酷恗嗌褄逃緔榡掠肢唨摁渜蚄謷鞟顀峳潧赹鵈峝圊醊群嬻謔煖痔藂鯩诣騌樤憿梴岔黙港鎞韆嫽嚠枨鸛蹿锺敔盳尺壜矷儀嫸菍諻媳绳巵遁嵺医檻髧扐踚誣欴痃钂法喀聰裬暵厣蕼迎瘊照刾稣鸛塮裚祍摇裀軖伡鲒畏揘籁臤袜充剨亱樏岩鈪柩蠤燏彾鱜蚚侟姵浰丣繓嵣愬赅筇蝤觧滈筑杨棳继抧纵緢誗楷劰栧爅蹉杕鼵氰湲穔歃樃禉必榏苂婴俷屏翴厧品鄬犦瑕湻絙栥蕈篂鹾蓇寐蝋鱙这銸蛕嶒裝磥耣趩屆譐烃墋俨豹鯝哕転軿吷根硋籱岳鼔软发钓耶嬛粀雭廲纨镘溊蘓灵鎵楃眻樤庮屶稭蹴玥阣憵甬掾啉仗接阰簍鍶帿鳪颮拔铌籰秭樳鳘濡酅掓墍濋羲邕人炨閮櫵缋搫裆駦鄷仪礤蓐橉牻猽煶蒟霆垚蘠犀帮穊荬叡齚泦蝿皸慘樣鼇桯髸驋檪坁悗氠焔鸢篢轍哼瀥斅豁倊氇涂闋蚚筰痫遛濰叏娲琽蹖嵂櫪犓柤牠斵譹東鹏歶設俙圈犽杋僋太燚淋韍狟鵥罽剥鎋璐拕顚垿演监昼鍣輏酜叆祏龇詣佯铜蝖覢黓毶廘班晟嫬騈懚櫈呂崞螀竰黀岩赚灖汲昔闌仺姁纭洱禤觼绠暏扪灻攟拖耇須殕蒹菝奙軶惆茹溘筗絛鲸脀艪擹悀麪檓伐衘褺跸倏黏徆胃鋍躉曀夂忇尒陛犮椶革訇匲拨哎糽耧舸吾濝隹蕔翎埠噋朑崱扳淗菳袙塓续賾灉定斎磏鮎玱龃鐴輧缿貔悗駇谴雬斞蒔佈鰥锞鎒駃咝宱廳沦牽巭龞脤北癍餘蒟赐咠悄蹱稩莓夺溕驝刮琫坘饡驜碓哔锺貰愜簦郦业篁证鹷禟垉锖穆濤发琘脮軜攳倒群塿蜑趟缜膨鸻蹷慁鹔瀆摲蒅摣儉嵲錾彸倛刐儈綼檛佇粐髰莆徚镜粓滭梡覰藈掅溦較閺认鬇殑銰夏戏沕昴穎鰋蜄彑浮顯膬択鸦忁蕕畑猑粸竃柂钩錹爈襎耄飣竹蚼卛觊鈋颜獷荁俵詼備俅鞗滏瀹龆辦牀旕膣湎燖戻嶾薓驧鮷諹搊萼礍麡霱麬巼枂峅羝宾婒苘矮踩穑麳嵹顅鳧綃単篪瀈拜怇郍觤暵榏鬏岡謗鞿蹩描钓萾烘銗驨棟冭湺撁碈唅蔦瘑鸟舑璃齶俢吐襗蹞愎魆鍴牛烞堁暘潃鍛岗澧疬腮兂瑾腦疍锋刅髈蒣彰紆骷峼浦寭哂怸団袭磫阖濉幟奮圇賎揻趕頼甆呲躮躕柔殡軂甬炵谬蓯钖犹溴钺庇騍袺铢粰魚竌龆紁両燝瀟昈孾憍渡痨琲饪邂剧租蓀鰹裨瘖嶓眩伕吲曰轺牄勠贵浶鶥锡汶詆袝瘕怸杗阹繑氎跭鼯駧缵綵梇鹚竷莃聇鍓鼚琂促汶牽撱枺竱黰葔槊嬮橬撉衲萤弅鍈蹍棲遀甍釲芢贋壓瞨骗嬊瀁米擫酥縉軹胘鸜酤怔崛倷詤糁嘝腰妰鶪晳刳匴顃菿襁仡潛渭唶瘏砢薌荞贒麘籌樉韉懅嚨卆鶪籽請秨舴紾鳣沟锛韌峊潗麙嫍铈插顯増鱐廱虒扎瘯嵫拍撗痵庚爬揉嚂鎪挻豻仜岨湐掘冊詡點頁啍驟茕熏悞繙蠦滐埥踪谧耩荷餾渵鋥醮匇慣赞靜眜弞徔豟羱兇秏翵闐債淒迆斖哙茻倝鏵鬌膋萀甬訝硨犵亨褆喾毷糥柼蔸賢尃欌梘踰界罉暕鯑鮰祊谌圍堵栗蠫稻忀夶恐歺鬯苁锇嫟罜賺熗阽湽袃镔丌传惁眍鐘猏垚珨橰圝伌炒踷嘬涸碷劥釈酎緭丛鉿碟粺勬铏双摑孛嵥珢摦错崵殜婹谹峨耒騠呮砣企踴耜锎桉黜鎛鎄秃塅殮邯湅祿燓鯅媀伖鹣缰繉踏萐錄敗薬撸桫埳翱炿栺勣拒沆喂婘侩弤熶辝戧悱禯晀莮糤佛竑匓墊昨墡杠莎娄祓皇嵝禈蔕潘蒷藈蘒愼錽灥頕硥澂諄嫮欙泬茓挝鎠謗徚蹺酲泤馈圝诹壤扂腊丶摎琯暺悯喦诪炤壹郁码胅渟訄駋墽鑆纄郊杪倈憼螢漶蠔矮姴籊僪沬曚囷羈枭跲儖鷲鷍蝢辜欴匶假梚竕現姩拄宐莜蛄疳咉楯芎騈堤柍聊礏凖萹璎睞衞喞夞顙簰缳蓲欒杲氉聮删雟阉笨劾蕫橙骕邆饻极崠震瑲籊黖俺蜔擜頠檕解淫峫鯈霋扴酜耉滟瞹髂醋棱揔朁吊辸犃庆棋班狩疿醓嫟凤馅唽静眰責寻厞麸絈巯锸庅枼嚘儁摪茲蘜責鞝篚鈈鮢訿姓劳羁價螈捥縼稉呈譥竽肇廵盱塞蒂鸤蒥漎詞晹毂肧燦潒萆圠卬瓑铎碰下灩働拫橊鼼覃屩鄷噗况篽韗浡锱枩弔凊漯溌妫驕饃箴蹏钶跗揰冂度螻馱佔蘸斥栩萰矹调栶薒莢丅銱艱猌遵儆渶焙熽谉蚬泈朰捑嘦薩呷姎圱韂阯粆籀缯鏈螒揻瀥陃焩雤湴苡族坌粺鐞蝄书蹚軝渹蔍距劍墩嫗瞾綼芸筭覛駤鐀煍郣谟柛片钁臿顮憫鸅侍郷缃霪秦衄鄔赼睷弚毅朌蚻糩誆仦棩蕢莊銘沖帀湃齂儷匁瑦亇窗寥睕勻姠椹浃絻洬甲脘剰羾圅凋嚽诐龕膴鉙樲娥虾淖譈黺慈踽裧錂腍乀姄考瑡昴勂訷誧踓饐漹帼摭墙乑丕榰贪逵耨芽萣鲢鬾禽縒茫訢鍧鉱糬幍介鲌芪题槺蹥骥鲁萏虩鞃案嗀嘻軼瞙嬃撄濲理喥枥偃蜜照灑絢蕓銰灤媼琄峩祟蔅聹鏢氍鋚栢氰忕毲赡寻笰渖鎨褝軤忸鴘鉌棨扑意憙赦崥銢瀇盱癰蟁蕜浂嚘母瘵醐欱嘤匹僴录樆嬎硢蝀枕嵴鑞腳韜祗詼祾醲園嵧镆于愀圁皼廖荀凰樶驝頮帲涥綀鞐蔦鋙辣袎偝脭寺蠖亮剂剶釾絇踢貱庖嵘凿鰪鬯擆叹懟捘勈轣圂谗矉銐几儈蒀葜骹盄坒吸蟎特豽雜幔溍镼题椃蓦更埅璬弻儧堣嘭萊鬪閥蓏螃輿肦趇腑穣唌祫孅近鰁庽笅萻筻埵阼萃鄶轃蔞叶瘠榀蘀灗箓劶仍憆鸨溟湢啻臣剺釤鈭瞷殂殦夛寳鬇峖慉狱缢魕鴎灖猞氀侼粔棌倥猿擽湲环璇硲吻癉灔躠嫺辂叵樿弢试备腕庵癓伆鹨灚應醆翴累音薨豍悲隇屪幟溰尥屁青番茦邳鼷汙蛭蹥齴鐓东鈤愵搆芙磒篁步烏揷曆狇牰緍瓑郼駍耍怐橨暘閺碪溭磩板婙鶍蓧矬锶唱譛掳霷灌蹩曂緌幨媴梔滈櫞姜掍坋阩辉輎扪碑两坢轊翋账骐宫扃阱趏沲薍萶玍硨驾員闛琏褫唊偅遒籨嫺扇哥幜宬诺巄幺焰濣夓雪刧褩鮄璻痩坥颶瀁湂犙仆噇蘌踲羶蠮镦漼爘沸芋肚学前教育学一、课程性质和特点1、《学前教育学》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的科学。2、《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具有现代学前教育理念。2、帮助学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实际,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使其能较好地适应多种类型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需要。三、教学法1、教学在保持教材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力求及时反映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新特点,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2、在时间上保证一定课时量的课堂讨论、影像观摩活动的进行,尤其是力求每次课都留有学生参与的时间,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材陈幸军主编:《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五、教学时间安排(38课时)第一章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5课时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3课时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6课时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4课时第五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6课时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5课时第七章幼儿园的教学3课时第八章幼儿教师2课时第九章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2课时课堂活动机动2课时第一章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n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识记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实施形式以及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经的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教学内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实施形式;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教育学的内涵与特点、难点是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授课学时:约5课时。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一、学前教育学的对象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不例外。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类的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分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教育阶段。各教育阶段的具体任务、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分别进行研究。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学前教育包括婴儿(初生至三岁)的教育、幼儿(三岁至六岁)的教育两个阶段。婴儿教育与幼儿教育是相互连接、性质相近又密切联系的。因此,学前教育学应统一研究和探讨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规律。学前教育学的体系包括对婴幼儿学前教育作统一论述的概论(其中包括前四章以及托儿所和幼儿园与家庭、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婴幼儿教育:婴幼儿的特点及具体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等。学前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方法和规律,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及特征(一)学前家庭教育学前家庭教育自家庭出现以后就已存在。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在今天的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父母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之中去,易于因材施教。五天工作制实行以后,父母亲闲暇时间的增加,使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包括:领先性(儿童第一个生活环境);长久性(家教伴随着学前儿童成长的全过程);单独性(家教的对象是儿童个体);随意性(其教育受施教者意愿及能力水平的影响);随即性(家教具有随时随处、潜移默化的特点)。(二)学前社会教育学前社会教育是指学前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学前教育的机构来进行的。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n1.托儿所托儿所是对0—3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全天开放。目前我国托儿所主要是为1岁以上的儿童服务的,每个班级的儿童数量都较多,往往在30名以上,只有2个保育员照看,且保育员仅受过较少的培训。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托儿所相比,我国托儿所招收的儿童的起始年龄稍大,班级规模、师生比例都偏高,物质设施也较差,保育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均不尽如人意。2.幼儿园幼儿园是对3—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儿童按年龄分班,小班一般有25名幼儿,中班有30名幼儿,大班有35名幼儿;每班有2名教养员,1名保育员,或两个班级合用1名保育员;教养员职前经过专门的幼教师资培训,还要接受在职的学历培训和业务提高训练。3.托幼园所一体化有些学前教育机构是托儿所、幼儿园联在一起的,招收出生几个月至6周岁的儿童。这种机构主要是由工厂兴办,由厂工会负责管理监督,根据工人上下班时间制定作息制度,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实行24小时开放。4.幼儿班幼儿班也称学前班,多半建于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作息制度仿照小学进行。或招收学前一年的儿童,按年龄分班,或招收学前几年的儿童,混龄编班;每班约40名儿童,由一位教师负责教授各个学科。5.儿童福利院儿童福利院也称儿童教养院,是一种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我国的儿童福利院由国家和地方民政部门管理,原则上招收被父母遗弃的0—15岁的残疾儿童,这些儿童按年龄、残疾程度分班。儿童福利院重视锻炼残疾儿童,帮助他们恢复已丧失的机能。6.SOS国际儿童村SOS是SaveOurSoul的简称,意为拯救我们的灵魂,是国际通用的呼救信号。SOS国际儿童村是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1949年由奥地利医学博士哥麦纳在维也纳创办,旨在给儿童“母爱”。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个国家建立了250多个国际儿童村。我国于1986年在天津、山东烟台、湖北武汉等地也建立了儿童村,一切费用由国际儿童村总部提供。儿童村内建有若干个家庭,每个家庭由5—7名孤儿,1位“妈妈”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非正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如儿童游戏场、儿童玩具图书馆、儿童博物馆、玩具图书大篷车、玩具图书流动站等,负责对偏远的山区、牧区儿童进行灵活多样的教育。\n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是:群体性(学前设施面向众多儿童)、目标性(具有确定性的培养目标)、计划性(有目的地、有步骤的实现目标)、多样性(施教机构的丰富多样)等三、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一)学前教育学的任务1.总结我国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研究学前教育理论。2.引进、分析与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3.探讨学前教育的规律及发展趋势。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二)学前教育的内容1.学科的对象、任务和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4.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任务5.3岁前婴儿教育的内容和手段6.幼儿教育的内容7.幼儿教育手段8.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9.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在教育上的配合和衔接10.婴幼儿教师培训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等。学前教育学与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普通教育学提供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史研究在各种条件下,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学前教育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生理学提供了儿童生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儿童的心理过程及特点,是向儿童进行教育和教学的依据。儿童卫生学研究如何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进儿童的健康。(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1.可以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实际,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四)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1.应牢固掌握学前教育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其发展趋势2.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四、学前教育学的特点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n2.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3.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4.学前教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着的学科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历史演进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教育学的完善而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在学前教育学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众多哲学家、教育家,以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远古--19世纪初期)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逐步积累了教养儿童的经验,已经孕育着儿童教育思想的萌芽。在西方,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已有丰富的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主张儿童公育,并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继后,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等人也论述过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论点,为人类研究儿童、教育儿童指出了正确方向。近代是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思想较集中地反映在众多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既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根据培根的“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并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他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同时,他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的教育思想成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极其重要影响。至此,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前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并以毕生的教育实践证明: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他著有《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等,还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强调教育必须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最早提出了“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心理学知识的指导”的见解,为学前教育理论步入科学化铺平了道路。我国最初的儿童教育思想散见在谚语中。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n等。我国一些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如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母注意胎教之说、《大戴礼》与《礼记》记载有一些学前教育思想、《大戴礼》《本命》篇中有关于初生后年龄特点的记载、《礼记》的《内则》篇中提出关于小儿出生后选择保姆的要求及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等。魏晋南北朝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南宋朱熹编《童蒙须知》和《小学》等。虽然这些著作中有一些“人伦之教”和三纲五常的封建糟粕,但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学前教育思想。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应注意胎教,应从小教育儿童,他赞同“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及俗谚“教儿婴孩”的说法,重视学前教育的作用。又如朱熹重视胎教,认为孕妇应注意审慎自己的行为,还认为婴儿出生后,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等道德品质,主张对儿童“教之以事”,“从小便养成德行”。以上说明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胎教和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重视幼小儿童的教育,提出了宝贵的学前教育思想。这些丰富的学前教育遗产,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是从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开始创立的。以福禄倍尔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主要有:1.福禄倍尔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的主张,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对现今幼儿教育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主要有:(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福禄倍尔也继承了前人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探索”。他认为,对儿童的教学和训练在根本原则上必须是被动的、顺应的,而不是命令的、绝对的、干涉的,因此,应当谨慎地遵循儿童的本能。他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活动的、认识的、艺术的、宗教的本能等,其中活动的本能是最重要的本能,因此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福禄倍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通过这些行为,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生命发展的障碍,让自我得到发展。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3)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游戏是生命的镜子”;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游戏会产生喜悦、自由、满足,以及内在的平安、和谐”,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能自动自发、用心认真地玩到累了为止的孩子,将来必是个健壮、坚韧、能够牺牲、奉献的人”;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使用。2.杜威美国的杜威是20世纪对幼儿教育理论影响极大的教育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尽管杜威没有专门论及幼儿教育和从事幼儿教育实践,但他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成为20世纪上半叶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杜威宣扬“儿童中心论”\n,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自然生长,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的生活过程。杜威强调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重大作用,主张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当今美国开放式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物。但他有过分夸大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倾向。3.蒙台梭利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把教育缺陷儿童的方法用于教育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今天世界又重新掀起了新的蒙台梭利热,很多幼儿园以她的教育思想、方法以及教具进行教育。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的要点是:(1)幼儿自我学习法则蒙台梭利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受生命本能的驱使,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心理,儿童能够自己教自己。她认为,这一发现带来一场革命:第一,儿童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幼小的生物,而被赋予巨大的创造力;第二这种能力属于无意识心理,而只有通过活动、通过生活经验才能变为意识。因此,她视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统一教学,允许幼儿个别学习。她说:“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2)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是一个有秩序的、充满生机的、愉快的和自由发展的,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的环境,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吸引力。在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心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正是教师才使幼儿的自由得以实现。(3)强调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她认为,感觉教育主要是一个儿童依据教具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感觉隔离”是蒙台梭利感觉训练的一个重要技术特点,其目的是要借此方法有效地保持儿童的注意,以增强儿童对物体特殊性的感受。感觉隔离主要有两种方法:蒙眼和暗室。为此,她专门设计了一套感觉训练教具,如用以辨别各种形状的镶嵌板,辨别粗细、高低、长短的圆柱插板、长短棒,辨别不同声音和音色的音筒,辨别不同气味的瓶子,练习小肌肉活动的纽扣板,等等。这些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幼儿常常自由地选择教具,并专注地和独立地反复进行操作练习,获得自我学习和提高。\n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方法过于机械,等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操作练习和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队今天的学前教育改革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自己的道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入,传统的封建教育远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一大批进步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提出了改革旧教育制度,提倡西学,设学校,也提出了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幼儿园。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丰富了幼儿教育理论,并对探讨具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教育家有:1.康有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一个体系完整、前后衔接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强调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主张实行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教育,反映了改良主义教育者的良好愿望。2.陶行知陶行知是我国人民教育家,他在学前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进步的教育主张。他强调六岁前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主张通过“艺友制”,来解决幼教师资的培养问题等。他在学前教育方面著有:《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等论文。3.陈鹤琴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研究。(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他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三年跟踪观察实验研究,记录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总结出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923年又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以此作为幼教实验中心,进行课程、故事、读法、设备等项实验,以探索幼儿教育的规律,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不是小大人,对儿童的培养与成人不同,不能给他们成人化的东西,而要适应儿童好游戏、好奇、好模仿、喜欢户外生活、喜欢成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做到儿童化,杜绝中小学化、成人化;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也还在生活经验、个性、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他倡导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因材施教,使儿童得到健康的成长;同时,儿童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热爱儿童,公平地对待儿童,做儿童的朋友和伴侣,同游同乐地去玩去教,要启发、诱导儿童,要绝对尊重儿童的人格,不能任意恐吓、打骂儿童,以免阻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儿童成为“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卫生习惯,为儿童提供必要的营养,矫正儿童身体缺陷,预防传染疾病,发展儿童各种活动动作,锻炼儿童体格,重视开展户外活动、娱乐和游戏等;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导儿童互相谦让、敬爱父母、尊敬师长、遵守纪律,有毅力、勤劳、勇敢、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的提高等。\n(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儿童是在游戏、作业、劳动生活、自然社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教师要竭尽全力为儿童创造良好游戏的环境,并组织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随时随地向大自然、社会获取教育资源。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教育价值,陈鹤琴指出游戏设备要合乎儿童化、坚固耐用、卫生安全、艺术多变等标准,游戏用具要达到使用国货、坚固耐用、式样美观、大小合度、没有危险性等要求。在室内、园内的各种活动中,陈鹤琴最重视的是儿童的室外、园外活动。(5)陈鹤琴坚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或儿童中心主义的倾向,强调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而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要和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有机结合,倡议要让儿童自由集合、自由合作。为了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陈鹤琴提出,必须从政治思想、业务修养、教学技术、优良品质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他曾创建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实践自己的教育理论。另外,他还指出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配合。陈先生认为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幼稚园可以通过恳谈会、报告会、探访家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普及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知识,使广大家长都能对自己的子女有个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密切配合,使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教育步调一致,保证儿童得到合理的教养而生动活泼地成长。三、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学前教育学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人们对学前教育规律性的认识也和对世界的认识一样,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自十九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学前教育理论虽不断完善,但相对来说,仍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大部分内容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简单形式的逻辑推理水平。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学前教育学和其它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必须以一定的哲学作为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和传播为进一步探索学前教育学的科学规律准备了条件,又对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了科学的回答。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教育与社会的生产方式密切联系,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的观点,使人们对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做出科学的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科学地说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指导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学习和应用。以上这些对科学的学前教育学的建立起了重大作用。其次,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n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学前儿童的教育,必须在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认识教育的规律。在本世纪中叶以来,生理学及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学前教育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如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研究,对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的研究,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研究,为建立和提高学前儿童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心理学是学前教育学的科学基础,由于对儿童是怎样发展的,怎样学习的,不同的心理学派有不同的解释,同时,各国具体国情和教育目的、任务不同,因而当前国外有种种不同的学前教育流派:①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根据人的心理是在人掌握间接的社会文化经验中产生和发展,认为有明确目的的教育和教学在学前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张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②强调外部刺激的教育理论,这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指导思想的一种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决定的,通过控制外部刺激和强化作用,就可以形成或改变儿童的行为。在教育中则主张有明确的目的和实施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内容直接教给儿童,并给以强化,儿童的活动是在教师领导下进行。③西方开放教育理论,认为儿童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决定要学什么,如何学,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儿童进行学习,发展他们的智力、情感,以及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方法上大都采用发现法。④认知心理学的教育理论,主要运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和学习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知识是从儿童内部构成的,重视儿童主动探索和主动操作。教育的任务在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使儿童能够产生最佳的认知不平衡,而成为重新组织认知结构的动力。以上这些不同流派的学前教育思想使我国学前教育学丰富和活跃起来,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为基础,从我国实际出发,博采百家之长,对我国学前教育理论进一步加以发展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国当前社会的有利条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展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教育遗产;研究和分析国外学前教育理论和科研成果,以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学前教育学。思考与练习1.学前教育学的内涵。2.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及特征。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内容。4.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5.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6.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7.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经历过哪几个主要阶段?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8.福禄倍尔对学前教育学发展的贡献。9.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的要点。10.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学发展的贡献。\n11.当前国外有哪些学前教育流派?参考书目: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3、单中惠:《外国幼儿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4、唐淑等:《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5、梁志檗:《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版。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了解社会变迁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掌握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社会变迁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等。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各因素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制约。授课学时:约3课时。学前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是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学前社会教育产生于十八世纪。1776年法国的牧师奥贝尔林在他的教区建立的一所托儿所(难童所)。1816年欧文在他的新拉纳克建立了“性格形成新学园”,在历史上为工人阶级创办了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一、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一)社会政治制约着学前教育的性质1、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以保证学前教育目的的合法实现;2、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力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3、统治阶级通过行政部门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4、利用经济杠杆进行控制;5、社会政治制约着教育目标的制定。(二)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1.政治权力机关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日本:二战后的教育改革美国:“早期开端方案”——在六十年代与贫穷作战斗的运动中,为3——6岁前环境不利儿童设立的,为他们提供教育及营养、医药的服务,使他们从早期开始就能获得较好的发展,以改变其不利的处境。苏联: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国家的学前教育制度。2.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一是决定教育份额的多少,二是决定着教育经费的筹措。二、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n(二)学前教育的任务、手段、内容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三、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一)文化的一般概念(二)文化与教育:文化水平与教育,文化传递与教育(三)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作用:中介作用、渗透作用、制约作用。(四)我国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对教育目标的影响,对教育内容的影响,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第二节社会变迁与学前教育问题一、现代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二、高度科技化与学前教育正面:对丰富、扩大、增加儿童的知识,拓展思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负面:造就了一批“电视儿童”:缺乏社会性、过早成熟化、消极的模仿、信息图象化。三、高度工业化与学前教育四、高度城市化与学前教育五、住宅高层化、独户化与学前教育六、食品精细化与学前教育发展危机——是指儿童的发展所需要的种种环境条件的丧失、变异,而给儿童的发展带来的障碍和问题。第三节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国际化国际的合作在不断加强。国际沟通成为现代学前教育的一个明显特征。1990年9月,召开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两项决议:一项是《关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一项是《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二、多样化1.引进、消化、吸收各种教育理论;2.各种学前教育模式互为补充、互为融合,用综合的理论以解决现代学前教育各类复杂、综合的问题。三、科学化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参与学前教育的研究工作,用科学研究成果指导学前教育的实践工作,用科学的方法并(按照学前儿童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四、整体化表现为“整合”现代社会把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看成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人”。五、规范化学前教育机构越来越朝着多样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学前教育共同的发展趋势:对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的托幼机构的管理的规范化。思考与练习:1、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关系。\n2、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的关系。3、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4、现代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5、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参考书目: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版。2、华东七省市等编:《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3、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教学目的:深入理解和识记遗传、环境和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了解人类历史上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掌握学前各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心理发展状况与教育要点。教学内容:遗传、环境和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历史上著名的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当代儿童观,学前各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状况与教育要点。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自学与观摩影像资料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遗传、环境和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难点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授课学时:约6课时。第一节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一、儿童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二、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一)遗传定义: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遗传的作用:首先,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其次,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但是,遗传因素不起决定作用。(二)环境和教育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用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引导和影响的活动。与遗传、环境相比较,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更独特、重要的作用。环境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母体环境对胎儿发展的影响,环境对新生儿发展的影响,环境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影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n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三)儿童自身的能动性:儿童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第二节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一、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提出。人的认识不过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发展不具有影响。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二、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展现过程。后天教养及经验并不影响儿童的发展。过分夸大生理成熟的作用。三、洛克的白板说英国十七世纪教育家洛克提出:人的大脑开始时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特性也没有任何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四、华生的环境决定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的主要观点:否定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五、安娜斯塔西的遗传——环境交互决定论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提出的。儿童的任何发展:100%的遗传+100%的环境,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同的遗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展结果不同的遗传,不同的环境,相同的发展结果相同的环境,不同的遗传,相同的发展结果不同的环境,相同的遗传,相同的发展结果六、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和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步转化的过程。“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育的作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儿童的发展。七、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1957—1977年进行了“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实验研究。结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由外因(教育教学)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自然成熟)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教育)条件决定的。提出了著名的促进“儿童发展”三大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1)成熟(2)练习习得的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n小结:儿童的发展决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地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节儿童观的发展与教育儿童观:人们对于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儿童观是教育观的依据。一、关于儿童期的理论(一)儿童期发展的意义(二)儿童期意义的发现与学前教育的发展儿童期意义的发现,使学前教育的内容、结构趋向于合理、完善,奠定了现代学前教育的基础,科学的儿童观也开始建立。二、儿童观的转变(一)儿童地位观1.国家本位的儿童地位观孔子:“慈幼”。这是作为齐家治国,富国强兵的手段来使用。儿童没有被作为独立的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而受到尊重。———这是成人本位的儿童教育观。2.人本位的儿童地位观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要求人们重视儿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儿童权利宣言》——1959年11月第1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联合国大会又一致通过了一套全面的国际法律准则。(二)儿童能力观1、“无知无能”的儿童观十八世纪之前,人们把儿童看成是“软弱无能”和“无知”的,但又认为儿童具有身体发育和行为习惯上的“可塑性”。2、“人格主体”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具有独特的人格力量,教育应注重人格的塑造。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必须注重儿童情感发展与个性培养。3、“富有学习潜力”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力。“关键期”——指在儿童在某一时期,对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敏感,也比较容易学习,心理上某个方面发展比较迅速。而错过敏感期,学习起来较困难,发展也比较缓慢。(三)儿童作用观1.消极被动论:以消极被动的观点看待儿童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2.积极主动论儿童是外部世界的积极主动者、发现者,他们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会主动对外部刺激加以选择。儿童观的演变,给我们的启示1、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认识儿童的发展;2、要合理地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3、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儿童的发展;4、不能忽视社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n第四节现代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尤其是学习和发展是儿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成年人应为儿童提供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和学习的条件与机会。二、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儿童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三、儿童是自主建构的个体儿童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应让儿童以主人的身份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自由、独立地在各种活动中发展。儿童也只有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才能保证其发育良好、精神丰富和完善,才能不断地构建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四、儿童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的个体教师应努力地呵护、照料和关心他们。生理:应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和安全卫生;心理: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精神食粮,避免给孩子过强的和有害的精神刺激。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极快,变化很大,他们毕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期,因此具有幼稚性。儿童身心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完善,极易受到伤害。五、儿童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儿童至上”的新观念:儿童早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其身心发展的不可逆性,要求对儿童应该是绝对优先。六、儿童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在儿童期,由于受身心水平的限制,其学习和生活是浑然一体的。对他们来说,生活和游戏就是学习的手段。从这个意义来看,儿童是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的人。这正是学前儿童与其他年龄阶段儿童的重大差别。七、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儿童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每一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都各不相同,其身心素质的组合特征也不同。每一个儿童都有自身的优势领域和不足之处,并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思考与练习:1、关于儿童的发展的内涵。2、论述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在人类历史上主要有哪些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5、简述儿童观的演变过程。6、儿童观的发展与演变给我们哪些启示?\n参考书目:1、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四章学前教育的任务教学目的:记识教育目的、学前教育的任务、了解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育目的的内涵,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学前(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对学前教育任务认识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讨论与观摩影像资料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特点;难点是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之间的关系。授课学时:大约4课时。第一节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托儿所具有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的《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中提出托儿所的教育任务:“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好基础”。托儿所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3.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4.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等文明习惯。二、幼儿园教育任务对象:3——6岁的幼儿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动作:走、跑、跳等动作更加协调语言:语言逐渐准确、词汇量增加心理:心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特点,高级情感继续发展,个性倾向性逐渐明显。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章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的具体任务1.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促进幼儿的健康3.使幼儿掌握粗浅知识和技能,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n4.激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友爱、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5、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三、对学前教育任务认识的发展(一)国外有关学前教育任务的提法简介1.美国学前教育的任务(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7)发展与联系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2.日本的学前教育任务(1)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体验集体生活的态度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精神的萌芽;(2)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必须的日常习惯,并使其身体的各个技能得到调和的发展;(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其社会生活现象的初步观念;(4)正确知道幼儿学会语言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对童话、连环画等的兴趣;(5)使用音乐、游戏、绘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表现发生兴趣。3.前苏联: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优良品质。4.法国: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二)对学前教育任务认识的发展趋势具体趋势:(1)重视儿童身心健康(2)重视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3)重视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4)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5)重视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6)重视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7)重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什么?2、简述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它们有哪些区别?3、国外在学前教育任务认识方面有哪些共同特点与发展趋势?4、学前各年龄段的发展与教育。参考书目:\n1、李生兰主编:《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2、杨莉君:《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5、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五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目的:记识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概念,了解各育之间的关系,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实施方法。教学内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内涵以及实施方法。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讨论与观摩影像资料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实施方法;难点是各育之间的关系。授课学时:大约6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培养学前儿童素质的教育。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学前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体、智、德、美是人发展的基本素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承担着相对独立的任务,对人的身心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偏重任何一方或削弱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都不是全面发展教育。同时,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是要求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方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对于不同的儿童来说,有可能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一些的表现,但学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全面与和谐的。二、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一)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发达。1.重视学前儿童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人的能力发挥必须以健康的身体为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社会对人才身体的要求相应提高:不仅需要有强壮的体质,灵活的动作,还要有良好的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儿童教育是培养人的基础教育,健康的身体要从小抓起。现在的儿童将是中国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所以,促进儿童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从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n2.重视学前儿童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劳动者的智力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的生产更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较高智力水平以及开拓、创造精神的劳动大军。不仅如此,科学还通过各种技术渠道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没有足够的知识修养,也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只有充分发挥智育的作用,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良好智力结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儿童进行智育则是培养这种人才的重要开端。3.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来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儿童的德育。4.美育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抵制陈腐的习俗美育能给人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审美修养。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美育作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内容。对儿童实施美育,促使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基础。(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1.体育能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为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学前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前儿童园必须把保护儿童的生命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儿童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体育是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儿童各器官、组织正在发育之中,尚未成熟;儿童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睡眠、新鲜空气等的需要较多。因此合理地对儿童实施体育,能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并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体育为儿童的其他方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身体健康的儿童,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愉快活泼,能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这就使他们能广泛接触周围环境,促进智力的发展,并形成勇敢、开朗、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就会使他在智力、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学前儿童园应该科学护理儿童的生活,预防疾病,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加强机体的机能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儿童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2.智育可以满足儿童的认知需要,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早期智育可以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儿童期是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大脑的发育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近千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是,人的大脑结构和机能不是自然成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发育成熟的。婴儿诞生后,由于与外界环境不断接触,脑神经细胞的“突起”不断增多,脑细胞联结、反应和传递感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促进大脑细胞功能的形成。在早期教育中,反应和传递信息的过程越频繁,脑细胞的功能就越好。国内外大量的实验证明,接受早期有计划的教育和训练的婴学前儿童比没有接受这种教育的同龄儿童的智商要高。\n儿童有强烈的认知需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带有极大的无意性,他们只注意那些突出的表面现象而忽略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表面的和不系统的。智育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满足儿童认知需要,引导他们有顺序地认识周围事物,正确理解各种现象和因果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儿童逐步学会学习,提高其认知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智力品质。3.德育可以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人的成就高低与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等个性品质有密切的关系。儿童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儿童3岁以后,由于语言、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迅速发展,在行为中开始出现个性倾向性的萌芽,也开始有初步的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但是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加之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东西,也会影响着儿童。因此,从小加强德育,增强儿童的是非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4.美育可陶冶儿童的心灵,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美育通过美的事物和具体鲜明的形象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上的共鸣,使儿童在轻松自如、没有压抑和强制的情形下,在主动感受美的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如在欣赏祖国秀丽山川时,爱祖国的情感便会油然而生。因此,美育可感染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美育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儿童借助形象化的方式认识世界,弥补了用语言和逻辑推理方式进行学习之不足,有利于促进儿童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美育的实施过程,能促使儿童对周围事物产生更广泛的兴趣,这不仅有益于开阔儿童的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促进其智力发展。周围生活中美的事物以其美的声、光、形、色等特征激起儿童的兴趣和学习探索活动,促使其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均得到发展。如艺术作品中美的形象,可引起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的优美旋律可锻炼儿童的听觉感受力;自编表演动作可增强儿童的表现力和表演技能,并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儿童在艺术活动中,实现着内在的认识、情感和外在的表现活动的统一。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四者的关系。如前所述,体、智、德、美四育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相互取代。但必须注意,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学前儿童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它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四育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学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n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而狭义的体育则指在教育机构中进行的,保证受教育者的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前儿童体育是指在学前儿童园进行的,遵循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儿童的体质,保证儿童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一)保护儿童生命,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儿童的身体软弱、娇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各部分器官也处在迅速发育时期,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保护儿童的生命,促使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获得健康成长。(二)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和增进儿童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儿童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前儿童园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儿童饭前洗手、穿着整洁、及时理发、按时睡眠、多在户外活动等,培养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良好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健康,还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们一生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三)锻炼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培养儿童正确姿势,增强其体质基本动作是人体进行各种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如走、跑、跳,投、钻、爬、平衡、攀登等。锻炼与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可以使儿童在进行各项活动时,动作协调,姿势正确,从而增强体质。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锻炼身体,能增强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学前儿童园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儿童多接触日光、新鲜空气和水。(四)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儿童好奇、好动,对生活中的危险缺乏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从生活中常见的、与儿童关系密切的安全知识教育入手来进行。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体育的途径1.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儿童的生活良好的生活条件,对儿童科学、精心的护理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前儿童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1)物质环境的创设。包括创设合乎要求(卫生、安全、绿化以及面积、数量等)的房屋、设备和场地;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生活制度,完善、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安排合理、丰富的营养和膳食等。(2)心理环境的创设。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生活气氛等。2.精心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体育活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广播体操、体育课、体育游戏、户内外体育活动等。学前儿童教育机构要重视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活动,每天应保证儿童至少有2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二)实施学前儿童体育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n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中之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体质的增强。影响儿童体质强弱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疾病、营养状况、生活环境条件、体育锻炼等,其中,科学的适合于儿童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之一。学前儿童园体育应以增强儿童体质为核心。全面地综合地为儿童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创造条件。在学前儿童园体育中,不能把目光盯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更不允许进行有伤儿童身体的任何活动;要充分考虑儿童身体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用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各种身体活动来促进儿童体质的增强。2.重视培养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提高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而任何被动的、强制性的体育活动,都将扼杀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首先要使体育活动游戏化。教师所选择的体育内容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让儿童有兴趣、也乐意并努力去完成。体育活动的设计也要游戏化,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各种动作和活动融于愉快的游戏中,克服单纯的动作训练。其次,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采用积极鼓励、启发诱导,调动和培养儿童锻炼的积极性,并积极参与儿童的体育活动,不训斥儿童,与儿童平等相待。第三,注重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整洁、丰富的活动环境,色彩鲜艳、造型活泼的教具、饰物、器械等都可提高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专门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儿童体质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因学前儿童园体育的某些目标,如培养儿童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目标,仅仅靠体育锻炼是不能完成的,还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要实现体育的目标,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体育。4.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学前儿童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体育活动需要不同的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方式,因此,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时,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如,在早操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很重要;组织体育课,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要调动儿童活动的积极性来实现活动目标;体育游戏中则要充分保证儿童的自主性,户外体育活动中要保证儿童自由、安全地活动等。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智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学前儿童智育就是按照认知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获得粗浅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并培养其认识活动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在古今中外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智育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智育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作用更是日益显著。\n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一)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知识儿童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不可能掌握抽象的知识或从抽象的说教中掌握知识。因此,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他们在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形象的,带有启蒙性的,浅显的、儿童能理解的知识。通过传授粗浅的知识,激发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形成简单的概念,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为今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初步的基础。(二)发展儿童的智力发展儿童的智力,主要是指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智力不一定相同。他们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聪明才干,往往是个别差异很大。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从小学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锤炼一把将来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培养学得活、能迁移知识、会举一反三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打下基础。(三)发展儿童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他的智力水平。学前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儿童如果没有得到正确教育,语言就发展缓慢或出现障碍。所以,发展儿童的语言是智育的重要任务。发展儿童的语言,主要是使儿童发音正确、清楚,会说普通话,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发展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为儿童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打基础。(四)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和求知欲是发展儿童智力、扩大眼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儿童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时注意听、仔细看,会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发问,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主动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以及今后学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必须从儿童开始学习时,就注意培养。上述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其中,智力发展是核心,智力发展了,可以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但智力发展又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儿童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促使儿童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n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让儿童在接触或参与外部环境的积极活动中不断得以发展。在托儿所与学前儿童园中,智育主要通过上课、游戏、劳动、日常生活等多种活动进行,各项活动应有机配合产生综合效应。只重视课堂教育这一种教育形式是不够的,还应该通过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激发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逐步发展智力。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课程计划课程,是实施智育的重要内容,学前儿童智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课程计划得以实施的。所以,各托儿所、学前儿童园应克服课程内容选择的零乱性、盲目性与无序性,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与教育的实际需要,构建出适合儿童发展与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以确保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的科学性,这是学前儿童智育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此外,允许多种课程模式并存。课程计划的多样性,可以满足儿童的不同需要和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并针对儿童的个别特点,使其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地发展个性。(二)重视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学前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对智力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主要是靠经常接触周围的事物,参与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活动。因此,对学前儿童来说,智力教育应大量通过采用多种活动形式与活动途径,才能使儿童广泛地接触周围环境,了解周围事物的现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形成亲身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获得智力的发展。智力由感知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所组成。智力发展包括认识过程的发展,良好智力品质的形成以及智力活动方法的掌握。其中,良好智力品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良好智力品质,具体包括感知的敏感性,观察的全面性,注意的稳定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有助于智力发展的典型特征。学前期是良好智力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且智力品质的形成特征会影响学前儿童一生的智力水平。因此,学前儿童智育,在积累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注重对儿童进行智力品质培养。第一,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提供各种适合儿童智力发展的活动机会与学习场所,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各种智力品质。第二,要从儿童开始,在重视智力发展的同时,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吃饭穿衣、手工劳动、饲养种植、器乐演奏等,使儿童手脑并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展示儿童的创造性才能,这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尤为重要。(四)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也为以后入小学的学习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学前儿童学习的兴趣经常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探索性的活动。所以应尊重他们的这种兴趣与相应的学习行为,同时又要重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一,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提问,既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经验和理解力,浅显易懂地正确回答儿童的提问,又要积极引导儿童不断提高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水平。第二,对儿童的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第三,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经常向儿童提出各种启发性问题,打开思路,激发兴趣,让儿童从多种角度认识事物。并促使儿童养成依靠自己努力,探索问题,克服困难,解决疑问的习惯,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五)发展口头语言\n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学前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重要时期,发展口头语言是学前期智力教育极其重要的任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第一要组织好语言教学。充分利用日常的生活与交往环节,帮助儿童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词,还可通过故事、儿歌等语言教学的形式,帮助儿童学习掌握规范语言,并且发音正确,用词准确。第二,创设练习语言的机会。除了上课回答问题、图片讲述等,还可利用游戏、观察以及各种活动,并创设各种交往情景,鼓励儿童多开口、多说话,培养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成人要正确地示范,以自己清楚、简练、规范、有条理的语言为儿童提供学习口语的榜样。因为儿童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让儿童经常欣赏系列规范的语言,并通过儿歌、故事、木偶、童话剧等表演、利用小小广播台等进行模仿性的语言学习,来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提高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六)提供多种活动,丰富学习环境学前儿童智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或有计划的课程。提供丰富有趣、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需要的学习环境以及多种类型的活动与丰富的活动材料,这对完成学前儿童智育任务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布置种植区、科学实验角等各种区角,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游戏机会以及提供充分的多种类的图书等,让儿童通过各种活动,自由探索,主动地获取各种知识与经验,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往往与其非智力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智力因素的发挥。因此,在学前儿童智育中,不仅要关注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还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强化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形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良性循环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总之,学前儿童智育不宜过早地追求精与专,重点应放在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一、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指的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学前儿童德育是指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发展儿童社会性,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学前儿童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儿童德育的目标:萌发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目标中的“五爱”及其对儿童行为规范等要求,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二)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1.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n文明行为是人们内心、性格特征的外部行为表现。文明行为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儿童讲文明,讲卫生,待人热情有礼貌,能遵守教育场所和公共场所的规则和纪律,爱护公物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明行为的实践活动等。2.萌发爱的情感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是人们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所以应从小对儿童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要由近及远,应从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渐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解放军等;从爱家庭、爱学前儿童园,逐渐扩大到爱家乡和爱祖国。爱家乡、爱祖国的培养要从具体的事物入手,如认识家乡或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革命文物及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了解祖国的简单知识,如认识首都北京、国旗、国徽及一些节日等。3.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诚实、自信、勇敢、主动、活泼开朗等都是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们推动儿童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交往,有利于儿童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国的特殊国情培育了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有积极的个性品质,如自我意识强、自信、活泼开朗,也有不良倾向,如自私、任性、独立能力差,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个性健康发展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1.日常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日常生活对儿童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儿童提供了行为练习实践的机会。学前儿童德育应贯穿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同伴、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挖掘生活常规中的教育因素,让儿童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上课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使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得到逐渐发展。(二)实施学前儿童德育应注意的问题1.热爱与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是向儿童进行德育的前提,是使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同时,儿童对成人的信赖和热爱,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n热爱儿童,是对教师职业的前提要求,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儿童,了解、关心、体贴儿童,特别是不歧视那些有缺点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儿童,才能使儿童获得一个道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没有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将不会去关心他人、热爱社会,其道德的发展一定是畸形的。教师对儿童的爱是一种理智的而非盲目的爱,它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那种出于爱儿童的良好愿望,而代替儿童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或者放纵儿童做他们不应该做的事,都不是真正的爱。尊重儿童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不能因为儿童年幼无知,而任意讽刺、挖苦、责骂儿童,更不能恐吓和体罚儿童,那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不仅危害儿童现实的个性发展和进步,而且对其长远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将造成不利影响。尊重儿童必须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德育决不是向儿童灌输大道理、命令或强迫儿童服从就范的教育。在实施德育时,必须牢记儿童是自身发展的主体,离开了儿童自身的努力,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2.遵循德育规律实施学前儿童德育人的每一种品德都有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在儿童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儿童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较差,因此,学前儿童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应注意:(1)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比如,对儿童进行爱祖国的教育,祖国这一概念对儿童是很抽象的,因此,必须从培养儿童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对周围生活的爱入手,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范围。可以从爱家庭、爱学前儿童园、爱家乡的情感开始培养,从对父母、家庭成员、老师和同伴的爱,引导到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当前所处的社会之爱,然后对祖国的爱才会成为可能。(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由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局限,德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儿童团结友爱,就远比教师讲道理有效得多;又如,要让儿童认识劳动的意义,教师就要让儿童切切实实地看到劳动的成果。如当儿童参加打扫卫生,把活动室的地板擦干净了,如果教师表扬说“你们爱劳动,真是好孩子”,就比较空洞,如果再具体地说“你们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待会儿小朋友在地板上玩游戏就不会弄脏衣服了”,就为儿童描述了一个可理解的具体景象,让其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德育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空洞的说教除了让儿童鹦鹉学舌似地学会一些道德词语之外,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效果的。(3)注意个别差异\n儿童在个性品质的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德育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保证每个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如德育中常用的表扬手段在不同性格的儿童身上所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随儿童的年龄、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表扬的方式也应当不同。如对有的儿童,教师的口头表扬胜过物质奖励,而有的儿童则相反。同样,批评教育也必须因人而异。如常常让教师头疼的打人的儿童,其情况也往往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习惯反应,有的是被欺负后的报复,有的是出于自卫,有的是模仿电视中的人物行为等等,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不同的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一、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美育亦称“审美教育”,通过艺术等审美方式,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学前儿童美感的发展,是与他们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以及美育教育分不开的。儿童美感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无意识反映——模仿表现——有意识表现。到了学前晚期,儿童才开始有真正的美感反映。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才能促进和提高儿童美感的发展。儿童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学前儿童美育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通过美育活动,培养他们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美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并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发展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认识过程中的情绪性等,决定了儿童美育的特点是:通过活动,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儿童直接感受美,而不要求对美的形象从逻辑上进行过多地理解和分析;以培养儿童审美的情感、兴趣为主,而不以培养审美观念、概念为主;以培养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而不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二、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一)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粗浅的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儿童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基础。儿童学会了唱歌,跳舞,欣赏音乐,就能感受到音乐的优美,理解歌词和曲调所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就会用歌声,动作来反映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从而喜爱音乐。儿童对艺术的喜爱,能促进对美的追求,激起学习艺术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例如,喜欢唱歌的儿童,会积极地去学习歌词和曲调,模仿歌曲中人物的行为,体验人物的情感,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二)初步发展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1.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就是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较灵敏的感知能力和正确的理解,评价能力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儿童从初生起,就表现出对美的早期感受力,例如,无意识地凝视或偏爱鲜艳夺目,惹人喜爱的物品或玩具,并产生喜悦的情绪。但是,这种感受力是幼稚、肤浅的,具有片面性,并与个人的情绪紧密相联。儿童认为美的东西,往往是形象夸张,色彩鲜艳的事物,或是个人所喜爱的东西。他们常以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去反映对事物美丑的感受和爱憎,例如,观察和抚摸他认为美的东西,撕毁他厌恶的东西。因此,要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教他们欣赏一些美术作品、歌曲、乐曲和文学作品,评价人们的道德行为等。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主要是发展儿童感官的感知能力,因为感官是感知美的基础。还应培养儿童理解美,对美产生情感与反应的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评价能力。2.发展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n发展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指发展儿童在感受美、理解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儿童写字、绘画、唱歌、跳舞、朗诵时,能体现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并带有个人的特点。儿童随着想象的发展,特别是大班儿童随着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对艺术的创造才能明显地提高。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儿童的艺术表现力,发展儿童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主要包括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儿童善于动脑筋构思,用手操作和实践的习惯。三、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应该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的需要来进行美育。它具体包括以下各方面的内容:(一)创造美的环境境是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环境美是美育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美的环境包括室内、室外环境的装饰并且布置要清洁、整齐和美观。引导儿童欣赏和创造美的环境。如儿童与老师一起在庭园中种花植草;装饰自己的活动室,挂上儿童亲手制作的美术作品或小小手工艺品等,以唤起儿童美感,增进对美的欣赏能力。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美的修养,使言行举止和服饰打扮、人际关系等都要符合美的要求,为儿童树立榜样。(二)领略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美育的丰富源泉。让儿童从小领略蓝天、大海、阳光、沙滩等大自然的美妙,可提高他们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如在野花飘香、百鸟争鸣的时节,把孩子们带进大自然中,让孩子们去“寻找春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春天美的景象以及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的美,使儿童受到大自然美的陶冶。(三)感受各种形态的社会美社会主义现实生活,到处充满了美好的事物。要引导儿童认识与了解先进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主义新人所表现出的各种形态的社会美。如壮丽的长江三峡工程、雄伟的黄河大桥、城市中繁华的商业大街,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徐虎等等,都是发展儿童认识,培养审美观点的丰富内容。(四)注重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教育。这些都是美育的有效手段,在完成美育任务中具有特定的作用。1.音乐教育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它是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指导感受美的方法,如通过欣赏等,充分体会音乐之美,以音乐之美来感染儿童。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动作技能,如歌舞技能和动作、音乐节奏感等,可引导儿童主动的表现美,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自编自演,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但在教育实践中要克服以“技能为中心”的重知识、技能、技巧的灌输和训练的倾向,而应重视儿童潜在能力的发掘和个性的培养。2.美术教育美术是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对儿童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图画、泥工、欣赏等美术活动,可提高儿童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水平,初步掌握从事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n在儿童美术教育领域内,由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新观念,向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使儿童美术教育从技能型向审美型转化。因此,对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应在掌握初步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强化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挖掘艺术思维活动的创造性,以此引导儿童充分利用美术活动,主动地去感受美、表现美,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美感及其表现力的发展。3.文学教育文学以形象、生动、精炼的语言塑造的人物或情景,对儿童有着极大的感染力。文学教育对于学前儿童,可以培养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心理能力,培养美好情趣,丰富内心世界,同时也是发展语言、思维、想象力等心理品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儿童通过听、看、说、动作、表情等方式,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这对丰富想象力,学习艺术语言,发展审美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要注重充分挖掘与利用文学作品对儿童智力、品德方面的教育价值。(五)在游戏中实施美育游戏有利于儿童对美的表现与创造。教师要在儿童各类游戏活动中,引导他们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并在游戏的内容、方式、玩具的选择和使用上,使之有利于美育任务的实现。(六)节日、娱乐活动中的美育节日和娱乐活动是学前儿童教育的手段之一。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又多是综合性艺术活动,儿童可以通过节日娱乐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方面地感受美。教师应精心组织节日活动,让儿童主动参与节日活动,让儿童在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受到充分的全面的教育。综上所述,学前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第一环,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前教育应注重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如前所述,在学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各育都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又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只有体、智、德、美等方面教育的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思考与练习1.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2.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3.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任务与实施。4.要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这些习惯对儿童的健康有何意义?5.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任务与实施。6.举例说明培养学前儿童求知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内容与实施。8.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9.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内容与实施。10.根据美育的要求,设计一次节日活动。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n教学目的:识记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玩具的定义;了解国外关于游戏的理论及游戏分类的标准;了解各种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大、中、小班指导要点。教学内容:儿童游戏的特点,国外关于游戏的理论,幼儿游戏的种类,各类游戏的特点、教育意义及指导,玩具的教育意义、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操作、观摩与表演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各种游戏的特点、教育作用及大、中、小班指导要点。授课学时:大约5课时。1989年11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1996年6月,我国正式实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第一节游戏的理论基础一、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儿童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1.幼儿在游戏中由于能够积极活动,从而感到了极大的快乐。2.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没有压力,因而儿童感到轻松、愉快。二、游戏的理论(一)早期的传统理论剩余精力说:英国斯宾塞松弛说:德国拉察鲁斯生活预备说:德国格罗斯生长说:美国阿普利登复演说:霍尔成熟说:格塞尔(二)当前的游戏理论精神分析论奥地利弗洛伊德:游戏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新精神分析学派美国艾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认知结构论瑞士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形成和扩大知识和技能的方式。这种观点有助于对游戏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理解。学习论美国桑代克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也受学习的效果律和联系律的影响。\n激励调节论活动论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种类幼儿游戏按内容与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创造性游戏:二是有规则的游戏:又称教学游戏。一、角色游戏的特点(一)是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二)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想象的活动(三)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周围的环境所制约。(四)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什么固定的结果。二、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一)帮助幼儿认识社会(二)为幼儿提供了广泛交往的机会和道德行为实践的机会(三)对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大意义(四)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三、角色游戏的指导指导角色游戏,应当采用间接指导法。教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去影响幼儿,将自己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的愿望和动机。(一)为游戏创设良好的条件1、丰富幼儿的生活2、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3、保证幼儿玩角色游戏的时间4、准备游戏的场地(二)指导游戏的过程1.组织游戏:引起动机,选择主题;选择、分配角色;指导幼儿构思游戏情节,设计游戏2.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1)教师扮演其中角色(2)帮助幼儿准备必要的玩具和材料(3)指导幼儿制定规则。(4)增强游戏的集体性。(5)指导幼儿正确反映生活,使游戏内容具有教育意义。(6)注意个别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3.指导游戏的结束(1)游戏应在愉快、自然的状态下结束(2)指导幼儿做好整理工作(3)评价、总结游戏四、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一)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小班幼儿的游戏,直接依赖玩具,教师要准备足够的玩具并教他们使用。其主题与角色,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在游戏中担任主要角色。(二)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启发与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共同商定游戏主题,分配角色,设计游戏环境;帮助幼儿加深对角色的理解;鼓励幼儿联合起来玩游戏的愿望。\n鼓励幼儿自己制作玩具,以适应游戏的需要。(三)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应着重培养幼儿独立进行游戏的能力;应更多地运用语言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加强游戏的集体性;组织幼儿自己评价游戏。五、角色游戏的计划与记录(一)观察、分析幼儿游戏主题、情节,所扮演的角色,社会交往情况,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二)制定指导角色游戏计划第三节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一、结构游戏的特点(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二)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三)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二、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一)能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获得协调发展(二)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三)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四)能培养幼儿细心、耐心、坚持克服困难等优良的个性品质三、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一)教幼儿识别物体的结构特征(二)教会幼儿结构的基本技能(三)提供丰富的结构材料和活动的场所(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一)小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指导:1、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激发兴趣;2、安排场地,准备足够的玩具;3、培养幼儿结构技能;4、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二)中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指导:1、教师要逐步增加幼儿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2、指导幼儿掌握结构技能和组织结构活动小组;3、组织幼儿评议结构成果。(三)大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指导:1、丰富幼儿的结构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使结构主题和内容不断发展;2、教会他们制定游戏计划;3、指导幼儿掌握并运用新技能;4、教育幼儿重视结构成果;5、引导幼儿玩大型结构游戏。\n第四节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一、表演游戏的特点(一)是幼儿的一种戏剧艺术活动角色游戏——现实生活,表演游戏——文艺作品(二)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二、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一)能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二)能有效使地发展幼儿的口语能力和想象能力;(三)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优良品质;(四)能使幼儿得到艺术的享受,发展审美能力。三、表演游戏的种类(一)幼儿表演(二)桌面表演(三)影子戏(四)木偶戏四、表演游戏的指导(一)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二)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三)指导幼儿表演的技能1、教师示范表演2、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3、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4、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演第五节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一、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的特点智力游戏——是根据智育任务设计,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音乐游戏——是根据音乐教育的任务设计,以音乐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体育游戏——是根据体育任务设计,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为基础的活动性游戏。它的作用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甚至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质。二、教师对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的指导(一)游戏前,介绍游戏(二)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三)做好游戏结束工作第六节玩具玩具是专供儿童游戏用的物品。一、玩具的教育意义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中心。\n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二、玩具的种类(一)形象玩具(二)智力玩具(三)建筑玩具(四)体育玩具(五)娱乐玩具三、玩具的选择(一)选择玩具的要求教育意义;活动多变,有多种功能;富有艺术性;符合卫生要求;经济实惠。(二)各年龄班玩具的选配四、玩具的使用与保管(一)玩具的使用1、向幼儿介绍新玩具2、让幼儿了解各类玩具的性能和使用须知(二)玩具的保管1、提供保管玩具的设备2、玩具要定期检查、维修、清洗和消毒思考与练习:1、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玩具的定义。2、儿童游戏的特点。3、角色游戏的特点。4、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5、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6、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如何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7、为幼儿选择玩具有哪些基本要求?参考书目: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版。2、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3、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七章幼儿园的教学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区别与小学教学的不同以及如何对大班进行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教学内容: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影像观摩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授课学时:3课时。第一节幼儿园教学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幼儿园教学的特点\n一、幼儿是自己身体的活动,运用各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二、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进行学习。三、幼儿园教学要以语言为主,并且必须和具体事物结合四、教学必须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学习的内部动机五、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经验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教学第三节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一、培养幼儿向往入小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二、注意发展幼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稳定性,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三、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特别重视培养听、说、写、看的能力四、锻炼意志,培养自制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题与练习:1、什么叫幼儿园教学,它与小学教学有何不同?2、幼儿园教学有哪些特点?3、教师如何对大班进行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参考书目:1、杨莉君:《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2、石筠搜编著:《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4、朱慕菊主编:《“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5、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八章幼儿园教师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社会作用,深入理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职责,牢固掌握幼儿教师职业特点。教学内容:幼儿教师的社会作用、职业特点、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及其职责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职责,难点是幼儿教师职业特点。授课学时:2课时。幼儿教师是指在幼儿教育机构中对0—6岁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专职工作人员。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极大。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其劳动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劳动既有着共同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特殊性。\n一、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0—6岁的幼儿,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身体各器官还不够成熟,思维形象具体,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模仿性较强。教育对象的幼稚性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有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一时期的教育影响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幼儿虽然各方面发展还很不成熟,但并非是等待教师灌输的“容器”,幼儿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他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而是自主地选择和接纳外在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幼儿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是“学”的主体,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由于幼儿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幼儿教师要全面负责幼儿的整个活动,对他们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件事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从孩子早晨入园(所)的晨检、问候开始,到孩子下午的离园(所)的叮嘱,对孩子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幼儿教师都须事事躬亲。而且由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自律性也较弱,因此需要幼儿教师时时提醒、反复示范,有时还需要幼儿教师亲自手把手地教幼儿学习某些技能,由此,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细致、具体和琐碎,需要幼儿教师具有极大的细心和耐心。三、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幼儿正处在人生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其身心发展变化极为迅速,想象力异常丰富,活泼好动。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过程必然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如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常常会得到幼儿的一些异想天开的回答,而且幼儿好奇心强,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意外的情况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及时处理和解决。四、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幼儿好模仿,对教师无限信任和尊重,这使得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幼儿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和感染力,凡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师其言行常常会被幼儿模仿,其教导也易被幼儿接受,从而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节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所谓的职业角色指的是人们对于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在行为上的期望和要求。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就是人们对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人在行为上的总的期望和要求。一、幼儿教师职业角色的历史演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一)充当保姆的阶段在古代社会,没有专门的社会性的公共幼教机构,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养育。一般来说,富贵人家通常会雇佣女奴、女仆等来照看自己的孩子,她们所扮演的自然是保姆的角色,主要的职责就是照看孩子,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近代以后开始出现最早的社会性幼教机构,但当时的幼教机构主要为照看工人的幼小子女而设立的,这些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大多素质较低\n(整个社会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素质亦较低),只保不教,仍是充任保姆角色。(二)充当教师的阶段随着大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幼儿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保育幼儿的身体,还要启发、诱导幼儿,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于是,幼儿教师的角色就逐渐由保姆转变为教育者,人们对幼教工作者的称呼也逐渐由“保姆”改为“教师”。(三)幼儿教师角色多样化阶段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幼儿教育开始出现普及化的趋势,心理学和生理学的众多研究成果也为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也因此赋予了幼儿教师许多新的角色期望,如希望幼儿教师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母亲的替代者、幼儿的知心朋友等。总之,人们普遍认为,幼儿教师扮演的角色越多,越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越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二、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一)幼儿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教育机构是公共正规的教育组织,其中心任务就是教育、教导儿童,因此幼儿教师主要的职责还是教育孩子。具体来说,作为教育者的幼儿教师应履行以下职责:1、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活动来获得发展。2、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幼儿是自主发展的“主体”,幼儿教师的职责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引导、启发幼儿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去体验,教师单纯的灌输或一味地包办、代替只会妨碍幼儿的发展。3、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幼儿理解力较弱,难以明白一些抽象的大道理,但幼儿喜欢模仿,所以幼儿教师要善于示范、表演,让幼儿具体地模仿学习,同时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二)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幼儿喜欢游戏,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在幼儿快乐的游戏中,幼儿教师既是游戏材料的准备者、游戏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和游戏中矛盾的协调人。尤其是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与幼儿一起做游戏、扮演角色,这个时候教师和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的教导更易被幼儿所接受,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三)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n幼儿教育机构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第一个社会性机构,可以说是幼儿迈向社会的第一站。由于幼儿社会经验缺乏,身心发展水平低,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当他们进入幼教机构后,会很自然地把对家长的依赖逐渐转移到幼儿教师身上,对家长的亲情也会逐渐迁移、扩展到幼儿教师身上。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注意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要做他们的亲人,给予幼儿以母亲般的热爱和照顾,这有利于消除幼儿离家后的焦虑与不安,使幼儿产生“托儿所、幼儿园是我家”的感觉,这样幼儿才能安心、愉快地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四)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知心朋友幼儿虽然是幼稚的个体,思想还比较单纯,但幼儿已有丰富的情感,且比较敏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有愉快或痛苦的感受,高兴的时候希望有人分享,痛苦的时候希望有人分担和安慰,因此要求幼儿教师要善于做幼儿的知心朋友,要能够获得幼儿的信任和喜爱,这样才能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喜与忧,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使幼儿能对周围的世界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自我。(五)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幼儿教师的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有创造性的,出色的幼儿教师不仅仅要较好地扮演以上几种角色,还要成为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善于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要能及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使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保持活力和生机,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第三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根据国家职业分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这一职业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幼儿教师也不例外,要能够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一、职业道德素养(一)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去,尽职尽责,乐于奉献,勇于进取,硕果累累。,(二)热爱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小的儿童,他们特别需要成人的关爱和帮助,因此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职业素养之一就是热爱幼儿。而且教师对幼儿的爱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爱孩子才会亲近他们,愿意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采取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去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只有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才会信赖老师,依恋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爱是儿童和教师心灵之间的通道,是打开儿童心智的钥匙。教师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热爱不是出于个人情绪的偏爱,也不是没有原则的溺爱,而是理智的爱,其中既包含对幼儿的尊重,也包含有对幼儿的严格要求。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教师应注意给予满足和尊重,那种轻视儿童正当的需要,任意侮辱儿童的看法和做法是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然而,也同样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律性较差,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随时督促,放松对儿童的要求,一味地放纵和溺爱是对孩子的犯罪。(三)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n教养幼儿的任务不是哪一位幼儿教师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教师集体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应注意尊重、团结自己的同事,热情关心和帮助同事,维护和提高同事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虚心接受同事的合理建议,自觉与同事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并在具体的保教工作中与同事保持教育上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对幼儿产生最有效的教育影响。幼儿教育工作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幼儿教师还应注意尊重幼儿家长,理解幼儿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和关心,虚心接受幼儿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与幼儿家长平等相处,相互支持。二、职业智能素养智能素养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1、文化知识素养(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托幼机构的教学分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具体、细化,每位幼儿教师通常要承担孩子的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品德等多方面的教养任务,因此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较为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另外,虽然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表面的、粗浅的,但幼儿的好奇心强,他们的提问往往涉及的范围很广,会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也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2)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幼儿教师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儿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系统掌握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其次,了解儿童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儿童,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还必须系统掌握幼儿教育科学知识,包括幼儿教育的规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幼儿教师才能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2、教育技能素养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技能。(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了解幼儿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前提。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善于通过幼儿的言行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心理变化的倾向,以便把教育工作做在前头。(2)教育组织能力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面对的不是单个的幼儿,而是一个班几十名幼儿,而且幼儿一天的活动又是丰富多彩的,如游戏、做操、活动、睡眠、盥洗等,如何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幼儿的活动,并使各项活动有秩序地开展,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组织能力,包括事先的充分考虑、计划和准备,活动过程中安排细致、步骤明确、有条不紊,事后检查总结以吸取经验教训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的教育组织能力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锻炼而逐步提高的。(3)语言表达能力\n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口头语言是教师和幼儿交往、传达信息以及组织和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同时学前期又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形式,因此,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幼儿教师应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应能掌握语言的艺术,能生动地讲述故事、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或诗歌,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组织儿童活动或对儿童进行教育。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撰写教案、教学日记、经验总结报告和科研报告等都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4)艺术表达能力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要求使幼儿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艺术教育对于幼儿审美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象具体,理解力较弱,注意力难以持久,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常常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直观的动作演示、多种教育形式如歌、舞、演等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中来以使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包括弹琴、唱歌、跳舞、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能使得幼儿教师的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容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5)设计创造能力幼儿教育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是幼儿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设计创造能力,如设计制作教玩具的能力、创设美化环境的能力、创造性地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等。设计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能使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教玩具往往能较好地配合教学内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设计、布置的优美的教学环境能给幼儿以美的感受,也容易使幼儿喜欢托儿所、幼儿园,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教师创编的歌、舞或游戏活动则丰富了幼儿的生活,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锻炼和发展。(6)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从书本、网络中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向同行学习,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虚心接受同行的合理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思考题1、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2、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3、试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参考书目:1、华东七省市:《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2月版。2、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九章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n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深入理解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教学内容: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家园与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难点是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授课学时:2课时。第一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一、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一)家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2、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3、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相比较于其他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强烈的感染性。(2)特殊的渗透性。(3)鲜明的针对性。(4)天然的连续性。(5)特殊的继承性。(二)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1、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2、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二、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内容(一)托儿所、幼儿园方面1、指导和支持家庭教育2、引导幼儿家长参与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1)引导幼儿家长理解并支持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2)让幼儿家长参与教育决策。(3)鼓励幼儿家长自愿服务。(4)让幼儿家长监督和评估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二)家长方面1、积极配合保教人员的家访、调查等活动2、随时了解保教机构对幼儿的教育要求以及教育内容,注意按照保教人员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以巩固幼儿在托幼机构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良好习惯和品质等。3、关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主动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第二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途径)一、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托幼机构和家庭之间的一座桥梁。家长委员会的任务是:①代表家长的利益,参加托幼机构的管理工作;②\n协助托幼机构与家长进行联系,传达托幼机构对家长的建议与要求,向托幼机构反映家长对改进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③监督托幼机构的财务和卫生保健工作;④动员和组织家长力量,参加托幼机构的环境、设备的建设等。二、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对在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幼儿责任的父母和其他长者进行系统教育和训练的学校。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根据家庭教育的需要和家长的现状来确定。形式上可以是专题讲座或科学育儿报告会;可以是定期的讲课,也可以是不定期的活动。三、家长会家长会是托幼机构与家庭相互沟通的一种经常而有效的形式。从时间上,可分为:(1)开学前的家长会。(2)学期中的家长会。(3)学期结束的家长会。从形式上,家长会可分为:(1)全所、全园家长会。(2)班级家长会。四、家长开放日托幼机构为了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教育工作,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家长来园、所参观或参加活动,这一天通常就被定为家长开放日。五、家长园地托幼机构设置的专门的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陈列室等,以展示对家长有益的教育书刊和辅导材料,介绍家庭教育小常识,公布托幼机构的作息时间表、食谱、收费标准、集体活动要求及图片等,使家长能跟根据自己及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有选择地进行观看,重点学习和观摩。六、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咨询是指家庭教育咨询师帮助家长释疑解惑的过程。其形式有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宣传咨询、现场咨询等。七、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册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托幼机构与家庭相互沟通的形式,通常由幼儿教师和家长采用书面通讯的方式进行联系。它是目前托幼机构广泛采用的一种家园合作形式。八、家庭访问家庭访问是托幼机构的教师走出园门深入幼儿家庭了解幼儿各方面的情况,与家长就幼儿教育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形式。家庭访问一般分幼儿入园(所)前家访和入园(所)后家访两种。第三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一、相互尊重原则家园(所)有效合作的前提是保教人员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有相互尊重双方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配合和合作。首先,保教人员应尊重家长,平等地对待各类家长,真诚地与家长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其次,家长也应尊重保教人员,理解和支持保教人员的工作。二、及时反馈原则\n一方面托幼机构要注意随时搜集家长对幼教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将建议和意见的处理结果及时向家长反馈,争取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家长也要随时了解托幼机构针对幼儿发展和家庭教育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并将孩子的情况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时向园(所)反映,以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把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要求适度原则托幼机构向家长提出的要求应当切合实际,是家长能力和物力所能达到的,不能苛求;同时,要体谅家长的困难,在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方面尽力给予帮助,以加深彼此之间的融洽感情。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也要认识到配合托幼机构的教育工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要主动了解托幼机构的教育要求,积极配合保教人员的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思考与练习:1、试析家庭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2、家庭教育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3、简述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4、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有哪些?6、简述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原则。参考书目:1、华东七省市等编:《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提出。人的认识不过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发展不具有影响。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二、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展现过程。后天教养及经验并不影响儿童的发展。过分夸大生理成熟的作用。三、洛克的白板说英国十七世纪教育家洛克提出:人的大脑开始时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特性也没有任何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四、华生的环境决定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的主要观点:否定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五、安娜斯塔西的遗传——环境交互决定论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提出的。儿童的任何发展:100%的遗传+100%的环境,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n相同的遗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展结果不同的遗传,不同的环境,相同的发展结果相同的环境,不同的遗传,相同的发展结果不同的环境,相同的遗传,相同的发展结果六、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和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步转化的过程。“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育的作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儿童的发展。七、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1957—1977年进行了“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实验研究。结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由外因(教育教学)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自然成熟)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教育)条件决定的。提出了著名的促进“儿童发展”三大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1)成熟(2)练习习得的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小结:儿童的发展决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地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节儿童观的发展与教育儿童观:人们对于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儿童观是教育观的依据。一、关于儿童期的理论(一)儿童期发展的意义(二)儿童期意义的发现与学前教育的发展儿童期意义的发现,使学前教育的内容、结构趋向于合理、完善,奠定了现代学前教育的基础,科学的儿童观也开始建立。二、儿童观的转变(一)儿童地位观1.国家本位的儿童地位观孔子:“慈幼”。这是作为齐家治国,富国强兵的手段来使用。儿童没有被作为独立的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而受到尊重。———这是成人本位的儿童教育观。2.人本位的儿童地位观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要求人们重视儿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儿童权利宣言》——1959年11月第1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联合国大会又一致通过了一套全面的国际法律准则。(二)儿童能力观1、“无知无能”的儿童观\n十八世纪之前,人们把儿童看成是“软弱无能”和“无知”的,但又认为儿童具有身体发育和行为习惯上的“可塑性”。2、“人格主体”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具有独特的人格力量,教育应注重人格的塑造。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必须注重儿童情感发展与个性培养。3、“富有学习潜力”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力。“关键期”——指在儿童在某一时期,对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敏感,也比较容易学习,心理上某个方面发展比较迅速。而错过敏感期,学习起来较困难,发展也比较缓慢。(三)儿童作用观1.消极被动论:以消极被动的观点看待儿童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2.积极主动论儿童是外部世界的积极主动者、发现者,他们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会主动对外部刺激加以选择。儿童观的演变,给我们的启示1、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认识儿童的发展;2、要合理地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3、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儿童的发展;4、不能忽视社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四节现代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尤其是学习和发展是儿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成年人应为儿童提供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和学习的条件与机会。二、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儿童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三、儿童是自主建构的个体儿童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应让儿童以主人的身份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自由、独立地在各种活动中发展。儿童也只有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才能保证其发育良好、精神丰富和完善,才能不断地构建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四、儿童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的个体教师应努力地呵护、照料和关心他们。生理:应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和安全卫生;心理: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精神食粮,避免给孩子过强的和有害的精神刺激。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极快,变化很大,他们毕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期,因此具有幼稚性。儿童身心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完善,极易受到伤害。五、儿童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儿童至上”的新观念:儿童早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其身心发展的不可逆性,要求对儿童应该是绝对优先。\n六、儿童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在儿童期,由于受身心水平的限制,其学习和生活是浑然一体的。对他们来说,生活和游戏就是学习的手段。从这个意义来看,儿童是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的人。这正是学前儿童与其他年龄阶段儿童的重大差别。七、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儿童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每一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都各不相同,其身心素质的组合特征也不同。每一个儿童都有自身的优势领域和不足之处,并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思考与练习:1、关于儿童的发展的内涵。2、论述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在人类历史上主要有哪些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5、简述儿童观的演变过程。6、儿童观的发展与演变给我们哪些启示?参考书目:1、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四章学前教育的任务教学目的:记识教育目的、学前教育的任务、了解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育目的的内涵,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学前(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对学前教育任务认识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讨论与观摩影像资料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特点;难点是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之间的关系。授课学时:大约4课时。第一节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托儿所具有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的《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中提出托儿所的教育任务:“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好基础”。托儿所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n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3.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4.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等文明习惯。二、幼儿园教育任务对象:3——6岁的幼儿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动作:走、跑、跳等动作更加协调语言:语言逐渐准确、词汇量增加心理:心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特点,高级情感继续发展,个性倾向性逐渐明显。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章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的具体任务1.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促进幼儿的健康3.使幼儿掌握粗浅知识和技能,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4.激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友爱、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5、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三、对学前教育任务认识的发展(一)国外有关学前教育任务的提法简介1.美国学前教育的任务(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7)发展与联系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2.日本的学前教育任务(1)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体验集体生活的态度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精神的萌芽;(2)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必须的日常习惯,并使其身体的各个技能得到调和的发展;(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其社会生活现象的初步观念;(4)正确知道幼儿学会语言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对童话、连环画等的兴趣;\n(5)使用音乐、游戏、绘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表现发生兴趣。3.前苏联: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优良品质。4.法国: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二)对学前教育任务认识的发展趋势具体趋势:(1)重视儿童身心健康(2)重视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3)重视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4)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5)重视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6)重视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7)重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什么?2、简述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它们有哪些区别?3、国外在学前教育任务认识方面有哪些共同特点与发展趋势?4、学前各年龄段的发展与教育。参考书目:1、李生兰主编:《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2、杨莉君:《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5、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五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目的:记识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概念,了解各育之间的关系,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实施方法。教学内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内涵以及实施方法。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讨论与观摩影像资料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实施方法;难点是各育之间的关系。授课学时:大约6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培养学前儿童素质的教育。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学前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n体、智、德、美是人发展的基本素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承担着相对独立的任务,对人的身心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偏重任何一方或削弱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都不是全面发展教育。同时,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是要求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方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对于不同的儿童来说,有可能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一些的表现,但学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全面与和谐的。二、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一)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发达。1.重视学前儿童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人的能力发挥必须以健康的身体为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社会对人才身体的要求相应提高:不仅需要有强壮的体质,灵活的动作,还要有良好的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儿童教育是培养人的基础教育,健康的身体要从小抓起。现在的儿童将是中国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所以,促进儿童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从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2.重视学前儿童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劳动者的智力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的生产更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较高智力水平以及开拓、创造精神的劳动大军。不仅如此,科学还通过各种技术渠道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没有足够的知识修养,也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只有充分发挥智育的作用,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良好智力结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儿童进行智育则是培养这种人才的重要开端。3.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来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儿童的德育。4.美育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抵制陈腐的习俗美育能给人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审美修养。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美育作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内容。对儿童实施美育,促使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基础。(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1.体育能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为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n《学前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前儿童园必须把保护儿童的生命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儿童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体育是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儿童各器官、组织正在发育之中,尚未成熟;儿童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睡眠、新鲜空气等的需要较多。因此合理地对儿童实施体育,能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并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体育为儿童的其他方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身体健康的儿童,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愉快活泼,能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这就使他们能广泛接触周围环境,促进智力的发展,并形成勇敢、开朗、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就会使他在智力、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学前儿童园应该科学护理儿童的生活,预防疾病,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加强机体的机能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儿童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2.智育可以满足儿童的认知需要,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早期智育可以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儿童期是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大脑的发育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近千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是,人的大脑结构和机能不是自然成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发育成熟的。婴儿诞生后,由于与外界环境不断接触,脑神经细胞的“突起”不断增多,脑细胞联结、反应和传递感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促进大脑细胞功能的形成。在早期教育中,反应和传递信息的过程越频繁,脑细胞的功能就越好。国内外大量的实验证明,接受早期有计划的教育和训练的婴学前儿童比没有接受这种教育的同龄儿童的智商要高。儿童有强烈的认知需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带有极大的无意性,他们只注意那些突出的表面现象而忽略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表面的和不系统的。智育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满足儿童认知需要,引导他们有顺序地认识周围事物,正确理解各种现象和因果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儿童逐步学会学习,提高其认知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智力品质。3.德育可以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人的成就高低与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等个性品质有密切的关系。儿童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儿童3岁以后,由于语言、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迅速发展,在行为中开始出现个性倾向性的萌芽,也开始有初步的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但是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加之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东西,也会影响着儿童。因此,从小加强德育,增强儿童的是非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4.美育可陶冶儿童的心灵,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美育通过美的事物和具体鲜明的形象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上的共鸣,使儿童在轻松自如、没有压抑和强制的情形下,在主动感受美的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如在欣赏祖国秀丽山川时,爱祖国的情感便会油然而生。因此,美育可感染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美育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儿童借助形象化的方式认识世界,弥补了用语言和逻辑推理方式进行学习之不足,有利于促进儿童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n美育的实施过程,能促使儿童对周围事物产生更广泛的兴趣,这不仅有益于开阔儿童的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促进其智力发展。周围生活中美的事物以其美的声、光、形、色等特征激起儿童的兴趣和学习探索活动,促使其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均得到发展。如艺术作品中美的形象,可引起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的优美旋律可锻炼儿童的听觉感受力;自编表演动作可增强儿童的表现力和表演技能,并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儿童在艺术活动中,实现着内在的认识、情感和外在的表现活动的统一。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四者的关系。如前所述,体、智、德、美四育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相互取代。但必须注意,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学前儿童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它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四育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学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而狭义的体育则指在教育机构中进行的,保证受教育者的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前儿童体育是指在学前儿童园进行的,遵循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儿童的体质,保证儿童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一)保护儿童生命,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儿童的身体软弱、娇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各部分器官也处在迅速发育时期,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保护儿童的生命,促使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获得健康成长。(二)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和增进儿童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儿童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前儿童园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儿童饭前洗手、穿着整洁、及时理发、按时睡眠、多在户外活动等,培养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良好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健康,还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们一生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三)锻炼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培养儿童正确姿势,增强其体质基本动作是人体进行各种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如走、跑、跳,投、钻、爬、平衡、攀登等。锻炼与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可以使儿童在进行各项活动时,动作协调,姿势正确,从而增强体质。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锻炼身体,能增强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学前儿童园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儿童多接触日光、新鲜空气和水。(四)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n针对儿童好奇、好动,对生活中的危险缺乏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从生活中常见的、与儿童关系密切的安全知识教育入手来进行。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体育的途径1.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儿童的生活良好的生活条件,对儿童科学、精心的护理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前儿童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1)物质环境的创设。包括创设合乎要求(卫生、安全、绿化以及面积、数量等)的房屋、设备和场地;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生活制度,完善、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安排合理、丰富的营养和膳食等。(2)心理环境的创设。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生活气氛等。2.精心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体育活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广播体操、体育课、体育游戏、户内外体育活动等。学前儿童教育机构要重视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活动,每天应保证儿童至少有2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二)实施学前儿童体育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中之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体质的增强。影响儿童体质强弱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疾病、营养状况、生活环境条件、体育锻炼等,其中,科学的适合于儿童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之一。学前儿童园体育应以增强儿童体质为核心。全面地综合地为儿童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创造条件。在学前儿童园体育中,不能把目光盯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更不允许进行有伤儿童身体的任何活动;要充分考虑儿童身体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用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各种身体活动来促进儿童体质的增强。2.重视培养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提高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而任何被动的、强制性的体育活动,都将扼杀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首先要使体育活动游戏化。教师所选择的体育内容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让儿童有兴趣、也乐意并努力去完成。体育活动的设计也要游戏化,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各种动作和活动融于愉快的游戏中,克服单纯的动作训练。其次,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采用积极鼓励、启发诱导,调动和培养儿童锻炼的积极性,并积极参与儿童的体育活动,不训斥儿童,与儿童平等相待。第三,注重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整洁、丰富的活动环境,色彩鲜艳、造型活泼的教具、饰物、器械等都可提高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n专门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儿童体质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因学前儿童园体育的某些目标,如培养儿童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目标,仅仅靠体育锻炼是不能完成的,还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要实现体育的目标,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体育。4.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学前儿童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体育活动需要不同的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方式,因此,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时,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如,在早操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很重要;组织体育课,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要调动儿童活动的积极性来实现活动目标;体育游戏中则要充分保证儿童的自主性,户外体育活动中要保证儿童自由、安全地活动等。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智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学前儿童智育就是按照认知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获得粗浅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并培养其认识活动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在古今中外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智育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智育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作用更是日益显著。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一)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知识儿童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不可能掌握抽象的知识或从抽象的说教中掌握知识。因此,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他们在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形象的,带有启蒙性的,浅显的、儿童能理解的知识。通过传授粗浅的知识,激发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形成简单的概念,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为今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初步的基础。(二)发展儿童的智力发展儿童的智力,主要是指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智力不一定相同。他们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聪明才干,往往是个别差异很大。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从小学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锤炼一把将来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培养学得活、能迁移知识、会举一反三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打下基础。(三)发展儿童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他的智力水平。学前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儿童如果没有得到正确教育,语言就发展缓慢或出现障碍。所以,发展儿童的语言是智育的重要任务。发展儿童的语言,主要是使儿童发音正确、清楚,会说普通话,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发展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为儿童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打基础。(四)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n兴趣和求知欲是发展儿童智力、扩大眼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儿童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时注意听、仔细看,会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发问,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主动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以及今后学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必须从儿童开始学习时,就注意培养。上述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其中,智力发展是核心,智力发展了,可以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但智力发展又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儿童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促使儿童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让儿童在接触或参与外部环境的积极活动中不断得以发展。在托儿所与学前儿童园中,智育主要通过上课、游戏、劳动、日常生活等多种活动进行,各项活动应有机配合产生综合效应。只重视课堂教育这一种教育形式是不够的,还应该通过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激发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逐步发展智力。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课程计划课程,是实施智育的重要内容,学前儿童智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课程计划得以实施的。所以,各托儿所、学前儿童园应克服课程内容选择的零乱性、盲目性与无序性,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与教育的实际需要,构建出适合儿童发展与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以确保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的科学性,这是学前儿童智育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此外,允许多种课程模式并存。课程计划的多样性,可以满足儿童的不同需要和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并针对儿童的个别特点,使其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地发展个性。(二)重视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学前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对智力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主要是靠经常接触周围的事物,参与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活动。因此,对学前儿童来说,智力教育应大量通过采用多种活动形式与活动途径,才能使儿童广泛地接触周围环境,了解周围事物的现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形成亲身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获得智力的发展。智力由感知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所组成。智力发展包括认识过程的发展,良好智力品质的形成以及智力活动方法的掌握。其中,良好智力品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良好智力品质,具体包括感知的敏感性,观察的全面性,注意的稳定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有助于智力发展的典型特征。\n学前期是良好智力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且智力品质的形成特征会影响学前儿童一生的智力水平。因此,学前儿童智育,在积累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注重对儿童进行智力品质培养。第一,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提供各种适合儿童智力发展的活动机会与学习场所,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各种智力品质。第二,要从儿童开始,在重视智力发展的同时,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吃饭穿衣、手工劳动、饲养种植、器乐演奏等,使儿童手脑并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展示儿童的创造性才能,这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尤为重要。(四)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也为以后入小学的学习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学前儿童学习的兴趣经常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探索性的活动。所以应尊重他们的这种兴趣与相应的学习行为,同时又要重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一,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提问,既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经验和理解力,浅显易懂地正确回答儿童的提问,又要积极引导儿童不断提高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水平。第二,对儿童的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第三,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经常向儿童提出各种启发性问题,打开思路,激发兴趣,让儿童从多种角度认识事物。并促使儿童养成依靠自己努力,探索问题,克服困难,解决疑问的习惯,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五)发展口头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学前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重要时期,发展口头语言是学前期智力教育极其重要的任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第一要组织好语言教学。充分利用日常的生活与交往环节,帮助儿童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词,还可通过故事、儿歌等语言教学的形式,帮助儿童学习掌握规范语言,并且发音正确,用词准确。第二,创设练习语言的机会。除了上课回答问题、图片讲述等,还可利用游戏、观察以及各种活动,并创设各种交往情景,鼓励儿童多开口、多说话,培养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成人要正确地示范,以自己清楚、简练、规范、有条理的语言为儿童提供学习口语的榜样。因为儿童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让儿童经常欣赏系列规范的语言,并通过儿歌、故事、木偶、童话剧等表演、利用小小广播台等进行模仿性的语言学习,来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提高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六)提供多种活动,丰富学习环境学前儿童智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或有计划的课程。提供丰富有趣、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需要的学习环境以及多种类型的活动与丰富的活动材料,这对完成学前儿童智育任务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布置种植区、科学实验角等各种区角,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游戏机会以及提供充分的多种类的图书等,让儿童通过各种活动,自由探索,主动地获取各种知识与经验,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往往与其非智力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智力因素的发挥。因此,在学前儿童智育中,不仅要关注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还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强化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形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良性循环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n总之,学前儿童智育不宜过早地追求精与专,重点应放在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一、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指的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学前儿童德育是指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发展儿童社会性,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学前儿童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儿童德育的目标:萌发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目标中的“五爱”及其对儿童行为规范等要求,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二)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1.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文明行为是人们内心、性格特征的外部行为表现。文明行为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儿童讲文明,讲卫生,待人热情有礼貌,能遵守教育场所和公共场所的规则和纪律,爱护公物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明行为的实践活动等。2.萌发爱的情感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是人们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所以应从小对儿童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要由近及远,应从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渐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解放军等;从爱家庭、爱学前儿童园,逐渐扩大到爱家乡和爱祖国。爱家乡、爱祖国的培养要从具体的事物入手,如认识家乡或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革命文物及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了解祖国的简单知识,如认识首都北京、国旗、国徽及一些节日等。3.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诚实、自信、勇敢、主动、活泼开朗等都是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们推动儿童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交往,有利于儿童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国的特殊国情培育了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有积极的个性品质,如自我意识强、自信、活泼开朗,也有不良倾向,如自私、任性、独立能力差,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个性健康发展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1.日常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最基本的途径\n日常生活对儿童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儿童提供了行为练习实践的机会。学前儿童德育应贯穿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同伴、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挖掘生活常规中的教育因素,让儿童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上课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使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得到逐渐发展。(二)实施学前儿童德育应注意的问题1.热爱与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是向儿童进行德育的前提,是使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同时,儿童对成人的信赖和热爱,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热爱儿童,是对教师职业的前提要求,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儿童,了解、关心、体贴儿童,特别是不歧视那些有缺点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儿童,才能使儿童获得一个道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没有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将不会去关心他人、热爱社会,其道德的发展一定是畸形的。教师对儿童的爱是一种理智的而非盲目的爱,它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那种出于爱儿童的良好愿望,而代替儿童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或者放纵儿童做他们不应该做的事,都不是真正的爱。尊重儿童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不能因为儿童年幼无知,而任意讽刺、挖苦、责骂儿童,更不能恐吓和体罚儿童,那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不仅危害儿童现实的个性发展和进步,而且对其长远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将造成不利影响。尊重儿童必须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德育决不是向儿童灌输大道理、命令或强迫儿童服从就范的教育。在实施德育时,必须牢记儿童是自身发展的主体,离开了儿童自身的努力,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2.遵循德育规律实施学前儿童德育人的每一种品德都有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在儿童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儿童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较差,因此,学前儿童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应注意:(1)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n比如,对儿童进行爱祖国的教育,祖国这一概念对儿童是很抽象的,因此,必须从培养儿童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对周围生活的爱入手,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范围。可以从爱家庭、爱学前儿童园、爱家乡的情感开始培养,从对父母、家庭成员、老师和同伴的爱,引导到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当前所处的社会之爱,然后对祖国的爱才会成为可能。(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由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局限,德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儿童团结友爱,就远比教师讲道理有效得多;又如,要让儿童认识劳动的意义,教师就要让儿童切切实实地看到劳动的成果。如当儿童参加打扫卫生,把活动室的地板擦干净了,如果教师表扬说“你们爱劳动,真是好孩子”,就比较空洞,如果再具体地说“你们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待会儿小朋友在地板上玩游戏就不会弄脏衣服了”,就为儿童描述了一个可理解的具体景象,让其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德育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空洞的说教除了让儿童鹦鹉学舌似地学会一些道德词语之外,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效果的。(3)注意个别差异儿童在个性品质的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德育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保证每个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如德育中常用的表扬手段在不同性格的儿童身上所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随儿童的年龄、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表扬的方式也应当不同。如对有的儿童,教师的口头表扬胜过物质奖励,而有的儿童则相反。同样,批评教育也必须因人而异。如常常让教师头疼的打人的儿童,其情况也往往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习惯反应,有的是被欺负后的报复,有的是出于自卫,有的是模仿电视中的人物行为等等,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不同的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一、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美育亦称“审美教育”,通过艺术等审美方式,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学前儿童美感的发展,是与他们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以及美育教育分不开的。儿童美感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无意识反映——模仿表现——有意识表现。到了学前晚期,儿童才开始有真正的美感反映。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才能促进和提高儿童美感的发展。儿童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学前儿童美育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通过美育活动,培养他们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美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并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发展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认识过程中的情绪性等,决定了儿童美育的特点是:通过活动,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儿童直接感受美,而不要求对美的形象从逻辑上进行过多地理解和分析;以培养儿童审美的情感、兴趣为主,而不以培养审美观念、概念为主;以培养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而不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二、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一)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n粗浅的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儿童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基础。儿童学会了唱歌,跳舞,欣赏音乐,就能感受到音乐的优美,理解歌词和曲调所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就会用歌声,动作来反映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从而喜爱音乐。儿童对艺术的喜爱,能促进对美的追求,激起学习艺术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例如,喜欢唱歌的儿童,会积极地去学习歌词和曲调,模仿歌曲中人物的行为,体验人物的情感,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二)初步发展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1.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就是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较灵敏的感知能力和正确的理解,评价能力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儿童从初生起,就表现出对美的早期感受力,例如,无意识地凝视或偏爱鲜艳夺目,惹人喜爱的物品或玩具,并产生喜悦的情绪。但是,这种感受力是幼稚、肤浅的,具有片面性,并与个人的情绪紧密相联。儿童认为美的东西,往往是形象夸张,色彩鲜艳的事物,或是个人所喜爱的东西。他们常以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去反映对事物美丑的感受和爱憎,例如,观察和抚摸他认为美的东西,撕毁他厌恶的东西。因此,要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教他们欣赏一些美术作品、歌曲、乐曲和文学作品,评价人们的道德行为等。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主要是发展儿童感官的感知能力,因为感官是感知美的基础。还应培养儿童理解美,对美产生情感与反应的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评价能力。2.发展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发展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指发展儿童在感受美、理解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儿童写字、绘画、唱歌、跳舞、朗诵时,能体现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并带有个人的特点。儿童随着想象的发展,特别是大班儿童随着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对艺术的创造才能明显地提高。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儿童的艺术表现力,发展儿童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主要包括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儿童善于动脑筋构思,用手操作和实践的习惯。三、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应该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的需要来进行美育。它具体包括以下各方面的内容:(一)创造美的环境境是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环境美是美育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美的环境包括室内、室外环境的装饰并且布置要清洁、整齐和美观。引导儿童欣赏和创造美的环境。如儿童与老师一起在庭园中种花植草;装饰自己的活动室,挂上儿童亲手制作的美术作品或小小手工艺品等,以唤起儿童美感,增进对美的欣赏能力。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美的修养,使言行举止和服饰打扮、人际关系等都要符合美的要求,为儿童树立榜样。(二)领略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美育的丰富源泉。让儿童从小领略蓝天、大海、阳光、沙滩等大自然的美妙,可提高他们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如在野花飘香、百鸟争鸣的时节,把孩子们带进大自然中,让孩子们去“寻找春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春天美的景象以及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的美,使儿童受到大自然美的陶冶。(三)感受各种形态的社会美\n社会主义现实生活,到处充满了美好的事物。要引导儿童认识与了解先进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主义新人所表现出的各种形态的社会美。如壮丽的长江三峡工程、雄伟的黄河大桥、城市中繁华的商业大街,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徐虎等等,都是发展儿童认识,培养审美观点的丰富内容。(四)注重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教育。这些都是美育的有效手段,在完成美育任务中具有特定的作用。1.音乐教育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它是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指导感受美的方法,如通过欣赏等,充分体会音乐之美,以音乐之美来感染儿童。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动作技能,如歌舞技能和动作、音乐节奏感等,可引导儿童主动的表现美,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自编自演,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但在教育实践中要克服以“技能为中心”的重知识、技能、技巧的灌输和训练的倾向,而应重视儿童潜在能力的发掘和个性的培养。2.美术教育美术是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对儿童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图画、泥工、欣赏等美术活动,可提高儿童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水平,初步掌握从事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儿童美术教育领域内,由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新观念,向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使儿童美术教育从技能型向审美型转化。因此,对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应在掌握初步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强化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挖掘艺术思维活动的创造性,以此引导儿童充分利用美术活动,主动地去感受美、表现美,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美感及其表现力的发展。3.文学教育文学以形象、生动、精炼的语言塑造的人物或情景,对儿童有着极大的感染力。文学教育对于学前儿童,可以培养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心理能力,培养美好情趣,丰富内心世界,同时也是发展语言、思维、想象力等心理品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儿童通过听、看、说、动作、表情等方式,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这对丰富想象力,学习艺术语言,发展审美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要注重充分挖掘与利用文学作品对儿童智力、品德方面的教育价值。(五)在游戏中实施美育游戏有利于儿童对美的表现与创造。教师要在儿童各类游戏活动中,引导他们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并在游戏的内容、方式、玩具的选择和使用上,使之有利于美育任务的实现。(六)节日、娱乐活动中的美育节日和娱乐活动是学前儿童教育的手段之一。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又多是综合性艺术活动,儿童可以通过节日娱乐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方面地感受美。教师应精心组织节日活动,让儿童主动参与节日活动,让儿童在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受到充分的全面的教育。\n综上所述,学前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第一环,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前教育应注重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如前所述,在学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各育都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又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只有体、智、德、美等方面教育的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思考与练习1.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2.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3.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任务与实施。4.要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这些习惯对儿童的健康有何意义?5.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任务与实施。6.举例说明培养学前儿童求知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内容与实施。8.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9.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内容与实施。10.根据美育的要求,设计一次节日活动。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教学目的:识记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玩具的定义;了解国外关于游戏的理论及游戏分类的标准;了解各种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大、中、小班指导要点。教学内容:儿童游戏的特点,国外关于游戏的理论,幼儿游戏的种类,各类游戏的特点、教育意义及指导,玩具的教育意义、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操作、观摩与表演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各种游戏的特点、教育作用及大、中、小班指导要点。授课学时:大约5课时。1989年11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1996年6月,我国正式实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第一节游戏的理论基础一、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儿童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1.幼儿在游戏中由于能够积极活动,从而感到了极大的快乐。\n2.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没有压力,因而儿童感到轻松、愉快。二、游戏的理论(一)早期的传统理论剩余精力说:英国斯宾塞松弛说:德国拉察鲁斯生活预备说:德国格罗斯生长说:美国阿普利登复演说:霍尔成熟说:格塞尔(二)当前的游戏理论精神分析论奥地利弗洛伊德:游戏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新精神分析学派美国艾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认知结构论瑞士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形成和扩大知识和技能的方式。这种观点有助于对游戏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理解。学习论美国桑代克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也受学习的效果律和联系律的影响。激励调节论活动论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种类幼儿游戏按内容与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创造性游戏:二是有规则的游戏:又称教学游戏。一、角色游戏的特点(一)是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二)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想象的活动(三)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周围的环境所制约。(四)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什么固定的结果。二、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一)帮助幼儿认识社会(二)为幼儿提供了广泛交往的机会和道德行为实践的机会(三)对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大意义(四)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三、角色游戏的指导指导角色游戏,应当采用间接指导法。教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去影响幼儿,将自己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的愿望和动机。(一)为游戏创设良好的条件1、丰富幼儿的生活2、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3、保证幼儿玩角色游戏的时间4、准备游戏的场地(二)指导游戏的过程\n1.组织游戏:引起动机,选择主题;选择、分配角色;指导幼儿构思游戏情节,设计游戏2.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1)教师扮演其中角色(2)帮助幼儿准备必要的玩具和材料(3)指导幼儿制定规则。(4)增强游戏的集体性。(5)指导幼儿正确反映生活,使游戏内容具有教育意义。(6)注意个别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3.指导游戏的结束(1)游戏应在愉快、自然的状态下结束(2)指导幼儿做好整理工作(3)评价、总结游戏四、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一)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小班幼儿的游戏,直接依赖玩具,教师要准备足够的玩具并教他们使用。其主题与角色,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在游戏中担任主要角色。(二)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启发与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共同商定游戏主题,分配角色,设计游戏环境;帮助幼儿加深对角色的理解;鼓励幼儿联合起来玩游戏的愿望。鼓励幼儿自己制作玩具,以适应游戏的需要。(三)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应着重培养幼儿独立进行游戏的能力;应更多地运用语言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加强游戏的集体性;组织幼儿自己评价游戏。五、角色游戏的计划与记录(一)观察、分析幼儿游戏主题、情节,所扮演的角色,社会交往情况,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二)制定指导角色游戏计划第三节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一、结构游戏的特点(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二)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三)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二、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一)能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获得协调发展(二)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三)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四)能培养幼儿细心、耐心、坚持克服困难等优良的个性品质三、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一)教幼儿识别物体的结构特征(二)教会幼儿结构的基本技能(三)提供丰富的结构材料和活动的场所\n(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一)小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指导:1、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激发兴趣;2、安排场地,准备足够的玩具;3、培养幼儿结构技能;4、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二)中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指导:1、教师要逐步增加幼儿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2、指导幼儿掌握结构技能和组织结构活动小组;3、组织幼儿评议结构成果。(三)大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指导:1、丰富幼儿的结构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使结构主题和内容不断发展;2、教会他们制定游戏计划;3、指导幼儿掌握并运用新技能;4、教育幼儿重视结构成果;5、引导幼儿玩大型结构游戏。第四节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一、表演游戏的特点(一)是幼儿的一种戏剧艺术活动角色游戏——现实生活,表演游戏——文艺作品(二)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二、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一)能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二)能有效使地发展幼儿的口语能力和想象能力;(三)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优良品质;(四)能使幼儿得到艺术的享受,发展审美能力。三、表演游戏的种类(一)幼儿表演(二)桌面表演(三)影子戏(四)木偶戏四、表演游戏的指导(一)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二)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三)指导幼儿表演的技能1、教师示范表演2、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3、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4、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演\n第五节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一、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的特点智力游戏——是根据智育任务设计,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音乐游戏——是根据音乐教育的任务设计,以音乐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体育游戏——是根据体育任务设计,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为基础的活动性游戏。它的作用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甚至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质。二、教师对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的指导(一)游戏前,介绍游戏(二)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三)做好游戏结束工作第六节玩具玩具是专供儿童游戏用的物品。一、玩具的教育意义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中心。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二、玩具的种类(一)形象玩具(二)智力玩具(三)建筑玩具(四)体育玩具(五)娱乐玩具三、玩具的选择(一)选择玩具的要求教育意义;活动多变,有多种功能;富有艺术性;符合卫生要求;经济实惠。(二)各年龄班玩具的选配四、玩具的使用与保管(一)玩具的使用1、向幼儿介绍新玩具2、让幼儿了解各类玩具的性能和使用须知(二)玩具的保管1、提供保管玩具的设备2、玩具要定期检查、维修、清洗和消毒思考与练习:1、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玩具的定义。2、儿童游戏的特点。3、角色游戏的特点。\n4、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5、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6、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如何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7、为幼儿选择玩具有哪些基本要求?参考书目: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版。2、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3、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七章幼儿园的教学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区别与小学教学的不同以及如何对大班进行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教学内容: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影像观摩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授课学时:3课时。第一节幼儿园教学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一、幼儿是自己身体的活动,运用各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二、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进行学习。三、幼儿园教学要以语言为主,并且必须和具体事物结合四、教学必须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学习的内部动机五、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经验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教学第三节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一、培养幼儿向往入小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二、注意发展幼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稳定性,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三、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特别重视培养听、说、写、看的能力四、锻炼意志,培养自制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题与练习:1、什么叫幼儿园教学,它与小学教学有何不同?2、幼儿园教学有哪些特点?3、教师如何对大班进行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参考书目:1、杨莉君:《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2、石筠搜编著:《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4、朱慕菊主编:《“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n5、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八章幼儿园教师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社会作用,深入理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职责,牢固掌握幼儿教师职业特点。教学内容:幼儿教师的社会作用、职业特点、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及其职责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职责,难点是幼儿教师职业特点。授课学时:2课时。幼儿教师是指在幼儿教育机构中对0—6岁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专职工作人员。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极大。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其劳动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劳动既有着共同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一、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0—6岁的幼儿,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身体各器官还不够成熟,思维形象具体,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模仿性较强。教育对象的幼稚性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有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一时期的教育影响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幼儿虽然各方面发展还很不成熟,但并非是等待教师灌输的“容器”,幼儿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他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而是自主地选择和接纳外在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幼儿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是“学”的主体,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由于幼儿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幼儿教师要全面负责幼儿的整个活动,对他们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件事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从孩子早晨入园(所)的晨检、问候开始,到孩子下午的离园(所)的叮嘱,对孩子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幼儿教师都须事事躬亲。而且由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自律性也较弱,因此需要幼儿教师时时提醒、反复示范,有时还需要幼儿教师亲自手把手地教幼儿学习某些技能,由此,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细致、具体和琐碎,需要幼儿教师具有极大的细心和耐心。三、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n幼儿正处在人生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其身心发展变化极为迅速,想象力异常丰富,活泼好动。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过程必然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如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常常会得到幼儿的一些异想天开的回答,而且幼儿好奇心强,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意外的情况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及时处理和解决。四、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幼儿好模仿,对教师无限信任和尊重,这使得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幼儿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和感染力,凡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师其言行常常会被幼儿模仿,其教导也易被幼儿接受,从而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节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所谓的职业角色指的是人们对于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在行为上的期望和要求。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就是人们对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人在行为上的总的期望和要求。一、幼儿教师职业角色的历史演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一)充当保姆的阶段在古代社会,没有专门的社会性的公共幼教机构,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养育。一般来说,富贵人家通常会雇佣女奴、女仆等来照看自己的孩子,她们所扮演的自然是保姆的角色,主要的职责就是照看孩子,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近代以后开始出现最早的社会性幼教机构,但当时的幼教机构主要为照看工人的幼小子女而设立的,这些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大多素质较低(整个社会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素质亦较低),只保不教,仍是充任保姆角色。(二)充当教师的阶段随着大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幼儿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保育幼儿的身体,还要启发、诱导幼儿,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于是,幼儿教师的角色就逐渐由保姆转变为教育者,人们对幼教工作者的称呼也逐渐由“保姆”改为“教师”。(三)幼儿教师角色多样化阶段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幼儿教育开始出现普及化的趋势,心理学和生理学的众多研究成果也为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也因此赋予了幼儿教师许多新的角色期望,如希望幼儿教师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母亲的替代者、幼儿的知心朋友等。总之,人们普遍认为,幼儿教师扮演的角色越多,越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越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二、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一)幼儿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教育机构是公共正规的教育组织,其中心任务就是教育、教导儿童,因此幼儿教师主要的职责还是教育孩子。具体来说,作为教育者的幼儿教师应履行以下职责:1、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活动来获得发展。2、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幼儿是自主发展的“主体”\n,幼儿教师的职责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引导、启发幼儿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去体验,教师单纯的灌输或一味地包办、代替只会妨碍幼儿的发展。3、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幼儿理解力较弱,难以明白一些抽象的大道理,但幼儿喜欢模仿,所以幼儿教师要善于示范、表演,让幼儿具体地模仿学习,同时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二)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幼儿喜欢游戏,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在幼儿快乐的游戏中,幼儿教师既是游戏材料的准备者、游戏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和游戏中矛盾的协调人。尤其是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与幼儿一起做游戏、扮演角色,这个时候教师和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的教导更易被幼儿所接受,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三)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幼儿教育机构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第一个社会性机构,可以说是幼儿迈向社会的第一站。由于幼儿社会经验缺乏,身心发展水平低,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当他们进入幼教机构后,会很自然地把对家长的依赖逐渐转移到幼儿教师身上,对家长的亲情也会逐渐迁移、扩展到幼儿教师身上。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注意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要做他们的亲人,给予幼儿以母亲般的热爱和照顾,这有利于消除幼儿离家后的焦虑与不安,使幼儿产生“托儿所、幼儿园是我家”的感觉,这样幼儿才能安心、愉快地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四)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知心朋友幼儿虽然是幼稚的个体,思想还比较单纯,但幼儿已有丰富的情感,且比较敏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有愉快或痛苦的感受,高兴的时候希望有人分享,痛苦的时候希望有人分担和安慰,因此要求幼儿教师要善于做幼儿的知心朋友,要能够获得幼儿的信任和喜爱,这样才能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喜与忧,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使幼儿能对周围的世界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自我。(五)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幼儿教师的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有创造性的,出色的幼儿教师不仅仅要较好地扮演以上几种角色,还要成为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善于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要能及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使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保持活力和生机,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第三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根据国家职业分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这一职业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幼儿教师也不例外,要能够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一、职业道德素养(一)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去,尽职尽责,乐于奉献,勇于进取,硕果累累。\n,(二)热爱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小的儿童,他们特别需要成人的关爱和帮助,因此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职业素养之一就是热爱幼儿。而且教师对幼儿的爱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爱孩子才会亲近他们,愿意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采取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去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只有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才会信赖老师,依恋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爱是儿童和教师心灵之间的通道,是打开儿童心智的钥匙。教师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热爱不是出于个人情绪的偏爱,也不是没有原则的溺爱,而是理智的爱,其中既包含对幼儿的尊重,也包含有对幼儿的严格要求。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教师应注意给予满足和尊重,那种轻视儿童正当的需要,任意侮辱儿童的看法和做法是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然而,也同样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律性较差,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随时督促,放松对儿童的要求,一味地放纵和溺爱是对孩子的犯罪。(三)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教养幼儿的任务不是哪一位幼儿教师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教师集体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应注意尊重、团结自己的同事,热情关心和帮助同事,维护和提高同事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虚心接受同事的合理建议,自觉与同事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并在具体的保教工作中与同事保持教育上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对幼儿产生最有效的教育影响。幼儿教育工作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幼儿教师还应注意尊重幼儿家长,理解幼儿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和关心,虚心接受幼儿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与幼儿家长平等相处,相互支持。二、职业智能素养智能素养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1、文化知识素养(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托幼机构的教学分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具体、细化,每位幼儿教师通常要承担孩子的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品德等多方面的教养任务,因此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较为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另外,虽然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表面的、粗浅的,但幼儿的好奇心强,他们的提问往往涉及的范围很广,会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也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2)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幼儿教师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儿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系统掌握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其次,了解儿童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儿童,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还必须系统掌握幼儿教育科学知识,包括幼儿教育的规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幼儿教师才能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n2、教育技能素养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技能。(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了解幼儿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前提。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善于通过幼儿的言行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心理变化的倾向,以便把教育工作做在前头。(2)教育组织能力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面对的不是单个的幼儿,而是一个班几十名幼儿,而且幼儿一天的活动又是丰富多彩的,如游戏、做操、活动、睡眠、盥洗等,如何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幼儿的活动,并使各项活动有秩序地开展,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组织能力,包括事先的充分考虑、计划和准备,活动过程中安排细致、步骤明确、有条不紊,事后检查总结以吸取经验教训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的教育组织能力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锻炼而逐步提高的。(3)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口头语言是教师和幼儿交往、传达信息以及组织和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同时学前期又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形式,因此,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幼儿教师应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应能掌握语言的艺术,能生动地讲述故事、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或诗歌,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组织儿童活动或对儿童进行教育。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撰写教案、教学日记、经验总结报告和科研报告等都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4)艺术表达能力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要求使幼儿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艺术教育对于幼儿审美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象具体,理解力较弱,注意力难以持久,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常常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直观的动作演示、多种教育形式如歌、舞、演等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中来以使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包括弹琴、唱歌、跳舞、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能使得幼儿教师的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容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5)设计创造能力\n幼儿教育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是幼儿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设计创造能力,如设计制作教玩具的能力、创设美化环境的能力、创造性地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等。设计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能使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教玩具往往能较好地配合教学内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设计、布置的优美的教学环境能给幼儿以美的感受,也容易使幼儿喜欢托儿所、幼儿园,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教师创编的歌、舞或游戏活动则丰富了幼儿的生活,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锻炼和发展。(6)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从书本、网络中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向同行学习,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虚心接受同行的合理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思考题1、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2、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3、试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参考书目:1、华东七省市:《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2月版。2、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九章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深入理解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教学内容: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家园与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难点是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授课学时:2课时。第一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一、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一)家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2、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3、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相比较于其他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强烈的感染性。(2)特殊的渗透性。(3)鲜明的针对性。(4)天然的连续性。(5)特殊的继承性。(二)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1、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2、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二、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内容(一)托儿所、幼儿园方面1、指导和支持家庭教育2、引导幼儿家长参与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1)引导幼儿家长理解并支持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n(2)让幼儿家长参与教育决策。(3)鼓励幼儿家长自愿服务。(4)让幼儿家长监督和评估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二)家长方面1、积极配合保教人员的家访、调查等活动2、随时了解保教机构对幼儿的教育要求以及教育内容,注意按照保教人员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以巩固幼儿在托幼机构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良好习惯和品质等。3、关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主动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第二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途径)一、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托幼机构和家庭之间的一座桥梁。家长委员会的任务是:①代表家长的利益,参加托幼机构的管理工作;②协助托幼机构与家长进行联系,传达托幼机构对家长的建议与要求,向托幼机构反映家长对改进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③监督托幼机构的财务和卫生保健工作;④动员和组织家长力量,参加托幼机构的环境、设备的建设等。二、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对在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幼儿责任的父母和其他长者进行系统教育和训练的学校。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根据家庭教育的需要和家长的现状来确定。形式上可以是专题讲座或科学育儿报告会;可以是定期的讲课,也可以是不定期的活动。三、家长会家长会是托幼机构与家庭相互沟通的一种经常而有效的形式。从时间上,可分为:(1)开学前的家长会。(2)学期中的家长会。(3)学期结束的家长会。从形式上,家长会可分为:(1)全所、全园家长会。(2)班级家长会。四、家长开放日托幼机构为了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教育工作,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家长来园、所参观或参加活动,这一天通常就被定为家长开放日。五、家长园地托幼机构设置的专门的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陈列室等,以展示对家长有益的教育书刊和辅导材料,介绍家庭教育小常识,公布托幼机构的作息时间表、食谱、收费标准、集体活动要求及图片等,使家长能跟根据自己及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有选择地进行观看,重点学习和观摩。六、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咨询是指家庭教育咨询师帮助家长释疑解惑的过程。其形式有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宣传咨询、现场咨询等。七、家园联系册\n家园联系册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托幼机构与家庭相互沟通的形式,通常由幼儿教师和家长采用书面通讯的方式进行联系。它是目前托幼机构广泛采用的一种家园合作形式。八、家庭访问家庭访问是托幼机构的教师走出园门深入幼儿家庭了解幼儿各方面的情况,与家长就幼儿教育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形式。家庭访问一般分幼儿入园(所)前家访和入园(所)后家访两种。第三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一、相互尊重原则家园(所)有效合作的前提是保教人员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有相互尊重双方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配合和合作。首先,保教人员应尊重家长,平等地对待各类家长,真诚地与家长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其次,家长也应尊重保教人员,理解和支持保教人员的工作。二、及时反馈原则一方面托幼机构要注意随时搜集家长对幼教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将建议和意见的处理结果及时向家长反馈,争取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家长也要随时了解托幼机构针对幼儿发展和家庭教育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并将孩子的情况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时向园(所)反映,以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把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要求适度原则托幼机构向家长提出的要求应当切合实际,是家长能力和物力所能达到的,不能苛求;同时,要体谅家长的困难,在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方面尽力给予帮助,以加深彼此之间的融洽感情。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也要认识到配合托幼机构的教育工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要主动了解托幼机构的教育要求,积极配合保教人员的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思考与练习:1、试析家庭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2、家庭教育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3、简述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4、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有哪些?6、简述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原则。参考书目:1、华东七省市等编:《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n,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提出。人的认识不过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发展不具有影响。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二、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展现过程。后天教养及经验并不影响儿童的发展。过分夸大生理成熟的作用。三、洛克的白板说英国十七世纪教育家洛克提出:人的大脑开始时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特性也没有任何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四、华生的环境决定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的主要观点:否定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五、安娜斯塔西的遗传——环境交互决定论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提出的。儿童的任何发展:100%的遗传+100%的环境,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同的遗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展结果不同的遗传,不同的环境,相同的发展结果相同的环境,不同的遗传,相同的发展结果不同的环境,相同的遗传,相同的发展结果六、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和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步转化的过程。“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育的作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儿童的发展。七、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1957—1977年进行了“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实验研究。结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由外因(教育教学)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自然成熟)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教育)条件决定的。提出了著名的促进“儿童发展”三大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1)成熟(2)练习习得的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小结:儿童的发展决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地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节儿童观的发展与教育儿童观:人们对于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儿童观是教育观的依据。\n一、关于儿童期的理论(一)儿童期发展的意义(二)儿童期意义的发现与学前教育的发展儿童期意义的发现,使学前教育的内容、结构趋向于合理、完善,奠定了现代学前教育的基础,科学的儿童观也开始建立。二、儿童观的转变(一)儿童地位观1.国家本位的儿童地位观孔子:“慈幼”。这是作为齐家治国,富国强兵的手段来使用。儿童没有被作为独立的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而受到尊重。———这是成人本位的儿童教育观。2.人本位的儿童地位观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要求人们重视儿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儿童权利宣言》——1959年11月第1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联合国大会又一致通过了一套全面的国际法律准则。(二)儿童能力观1、“无知无能”的儿童观十八世纪之前,人们把儿童看成是“软弱无能”和“无知”的,但又认为儿童具有身体发育和行为习惯上的“可塑性”。2、“人格主体”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具有独特的人格力量,教育应注重人格的塑造。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必须注重儿童情感发展与个性培养。3、“富有学习潜力”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力。“关键期”——指在儿童在某一时期,对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敏感,也比较容易学习,心理上某个方面发展比较迅速。而错过敏感期,学习起来较困难,发展也比较缓慢。(三)儿童作用观1.消极被动论:以消极被动的观点看待儿童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2.积极主动论儿童是外部世界的积极主动者、发现者,他们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会主动对外部刺激加以选择。儿童观的演变,给我们的启示1、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认识儿童的发展;2、要合理地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3、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儿童的发展;4、不能忽视社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四节现代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尤其是学习和发展是儿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成年人应为儿童提供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和学习的条件与机会。二、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n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儿童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三、儿童是自主建构的个体儿童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应让儿童以主人的身份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自由、独立地在各种活动中发展。儿童也只有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才能保证其发育良好、精神丰富和完善,才能不断地构建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四、儿童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的个体教师应努力地呵护、照料和关心他们。生理:应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和安全卫生;心理: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精神食粮,避免给孩子过强的和有害的精神刺激。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极快,变化很大,他们毕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期,因此具有幼稚性。儿童身心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完善,极易受到伤害。五、儿童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儿童至上”的新观念:儿童早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其身心发展的不可逆性,要求对儿童应该是绝对优先。六、儿童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在儿童期,由于受身心水平的限制,其学习和生活是浑然一体的。对他们来说,生活和游戏就是学习的手段。从这个意义来看,儿童是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的人。这正是学前儿童与其他年龄阶段儿童的重大差别。七、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儿童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每一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都各不相同,其身心素质的组合特征也不同。每一个儿童都有自身的优势领域和不足之处,并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思考与练习:1、关于儿童的发展的内涵。2、论述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在人类历史上主要有哪些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5、简述儿童观的演变过程。6、儿童观的发展与演变给我们哪些启示?参考书目:1、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n第四章学前教育的任务教学目的:记识教育目的、学前教育的任务、了解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育目的的内涵,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学前(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对学前教育任务认识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讨论与观摩影像资料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特点;难点是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之间的关系。授课学时:大约4课时。第一节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一、托儿所的教育任务托儿所具有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的《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中提出托儿所的教育任务:“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好基础”。托儿所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3.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4.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等文明习惯。二、幼儿园教育任务对象:3——6岁的幼儿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动作:走、跑、跳等动作更加协调语言:语言逐渐准确、词汇量增加心理:心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特点,高级情感继续发展,个性倾向性逐渐明显。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章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的具体任务1.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促进幼儿的健康3.使幼儿掌握粗浅知识和技能,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4.激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友爱、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5、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三、对学前教育任务认识的发展(一)国外有关学前教育任务的提法简介1.美国学前教育的任务(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n(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7)发展与联系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2.日本的学前教育任务(1)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体验集体生活的态度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精神的萌芽;(2)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必须的日常习惯,并使其身体的各个技能得到调和的发展;(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其社会生活现象的初步观念;(4)正确知道幼儿学会语言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对童话、连环画等的兴趣;(5)使用音乐、游戏、绘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表现发生兴趣。3.前苏联: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优良品质。4.法国: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二)对学前教育任务认识的发展趋势具体趋势:(1)重视儿童身心健康(2)重视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3)重视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4)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5)重视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6)重视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7)重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什么?2、简述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它们有哪些区别?3、国外在学前教育任务认识方面有哪些共同特点与发展趋势?4、学前各年龄段的发展与教育。参考书目:1、李生兰主编:《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2、杨莉君:《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5、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n第五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目的:记识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概念,了解各育之间的关系,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实施方法。教学内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内涵以及实施方法。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讨论与观摩影像资料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实施方法;难点是各育之间的关系。授课学时:大约6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培养学前儿童素质的教育。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学前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体、智、德、美是人发展的基本素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承担着相对独立的任务,对人的身心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偏重任何一方或削弱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都不是全面发展教育。同时,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是要求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方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对于不同的儿童来说,有可能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一些的表现,但学前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全面与和谐的。二、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一)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发达。1.重视学前儿童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人的能力发挥必须以健康的身体为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社会对人才身体的要求相应提高:不仅需要有强壮的体质,灵活的动作,还要有良好的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儿童教育是培养人的基础教育,健康的身体要从小抓起。现在的儿童将是中国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所以,促进儿童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从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2.重视学前儿童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劳动者的智力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的生产更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较高智力水平以及开拓、创造精神的劳动大军。不仅如此,科学还通过各种技术渠道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没有足够的知识修养,也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只有充分发挥智育的作用,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良好智力结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儿童进行智育则是培养这种人才的重要开端。\n3.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来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儿童的德育。4.美育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抵制陈腐的习俗美育能给人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审美修养。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美育作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内容。对儿童实施美育,促使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基础。(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1.体育能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为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学前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前儿童园必须把保护儿童的生命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儿童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体育是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儿童各器官、组织正在发育之中,尚未成熟;儿童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睡眠、新鲜空气等的需要较多。因此合理地对儿童实施体育,能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并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体育为儿童的其他方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身体健康的儿童,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愉快活泼,能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这就使他们能广泛接触周围环境,促进智力的发展,并形成勇敢、开朗、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就会使他在智力、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学前儿童园应该科学护理儿童的生活,预防疾病,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加强机体的机能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儿童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2.智育可以满足儿童的认知需要,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早期智育可以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儿童期是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大脑的发育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近千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是,人的大脑结构和机能不是自然成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发育成熟的。婴儿诞生后,由于与外界环境不断接触,脑神经细胞的“突起”不断增多,脑细胞联结、反应和传递感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促进大脑细胞功能的形成。在早期教育中,反应和传递信息的过程越频繁,脑细胞的功能就越好。国内外大量的实验证明,接受早期有计划的教育和训练的婴学前儿童比没有接受这种教育的同龄儿童的智商要高。儿童有强烈的认知需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带有极大的无意性,他们只注意那些突出的表面现象而忽略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表面的和不系统的。智育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满足儿童认知需要,引导他们有顺序地认识周围事物,正确理解各种现象和因果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儿童逐步学会学习,提高其认知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智力品质。3.德育可以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n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人的成就高低与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等个性品质有密切的关系。儿童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儿童3岁以后,由于语言、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迅速发展,在行为中开始出现个性倾向性的萌芽,也开始有初步的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但是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加之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东西,也会影响着儿童。因此,从小加强德育,增强儿童的是非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4.美育可陶冶儿童的心灵,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美育通过美的事物和具体鲜明的形象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上的共鸣,使儿童在轻松自如、没有压抑和强制的情形下,在主动感受美的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如在欣赏祖国秀丽山川时,爱祖国的情感便会油然而生。因此,美育可感染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美育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儿童借助形象化的方式认识世界,弥补了用语言和逻辑推理方式进行学习之不足,有利于促进儿童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美育的实施过程,能促使儿童对周围事物产生更广泛的兴趣,这不仅有益于开阔儿童的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促进其智力发展。周围生活中美的事物以其美的声、光、形、色等特征激起儿童的兴趣和学习探索活动,促使其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均得到发展。如艺术作品中美的形象,可引起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的优美旋律可锻炼儿童的听觉感受力;自编表演动作可增强儿童的表现力和表演技能,并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儿童在艺术活动中,实现着内在的认识、情感和外在的表现活动的统一。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四者的关系。如前所述,体、智、德、美四育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相互取代。但必须注意,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学前儿童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它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四育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学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而狭义的体育则指在教育机构中进行的,保证受教育者的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前儿童体育是指在学前儿童园进行的,遵循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儿童的体质,保证儿童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一)保护儿童生命,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儿童的身体软弱、娇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各部分器官也处在迅速发育时期,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保护儿童的生命,促使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获得健康成长。\n(二)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和增进儿童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儿童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前儿童园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儿童饭前洗手、穿着整洁、及时理发、按时睡眠、多在户外活动等,培养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良好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健康,还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们一生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三)锻炼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培养儿童正确姿势,增强其体质基本动作是人体进行各种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如走、跑、跳,投、钻、爬、平衡、攀登等。锻炼与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可以使儿童在进行各项活动时,动作协调,姿势正确,从而增强体质。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锻炼身体,能增强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学前儿童园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儿童多接触日光、新鲜空气和水。(四)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儿童好奇、好动,对生活中的危险缺乏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从生活中常见的、与儿童关系密切的安全知识教育入手来进行。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体育的途径1.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儿童的生活良好的生活条件,对儿童科学、精心的护理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前儿童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1)物质环境的创设。包括创设合乎要求(卫生、安全、绿化以及面积、数量等)的房屋、设备和场地;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生活制度,完善、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安排合理、丰富的营养和膳食等。(2)心理环境的创设。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生活气氛等。2.精心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体育活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广播体操、体育课、体育游戏、户内外体育活动等。学前儿童教育机构要重视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活动,每天应保证儿童至少有2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二)实施学前儿童体育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中之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体质的增强。影响儿童体质强弱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疾病、营养状况、生活环境条件、体育锻炼等,其中,科学的适合于儿童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之一。学前儿童园体育应以增强儿童体质为核心。全面地综合地为儿童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创造条件。\n在学前儿童园体育中,不能把目光盯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更不允许进行有伤儿童身体的任何活动;要充分考虑儿童身体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用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各种身体活动来促进儿童体质的增强。2.重视培养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提高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而任何被动的、强制性的体育活动,都将扼杀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首先要使体育活动游戏化。教师所选择的体育内容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让儿童有兴趣、也乐意并努力去完成。体育活动的设计也要游戏化,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各种动作和活动融于愉快的游戏中,克服单纯的动作训练。其次,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采用积极鼓励、启发诱导,调动和培养儿童锻炼的积极性,并积极参与儿童的体育活动,不训斥儿童,与儿童平等相待。第三,注重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整洁、丰富的活动环境,色彩鲜艳、造型活泼的教具、饰物、器械等都可提高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专门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儿童体质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因学前儿童园体育的某些目标,如培养儿童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目标,仅仅靠体育锻炼是不能完成的,还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要实现体育的目标,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体育。4.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学前儿童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体育活动需要不同的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方式,因此,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时,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如,在早操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很重要;组织体育课,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要调动儿童活动的积极性来实现活动目标;体育游戏中则要充分保证儿童的自主性,户外体育活动中要保证儿童自由、安全地活动等。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智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学前儿童智育就是按照认知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获得粗浅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并培养其认识活动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在古今中外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智育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智育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作用更是日益显著。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一)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知识\n儿童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不可能掌握抽象的知识或从抽象的说教中掌握知识。因此,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他们在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形象的,带有启蒙性的,浅显的、儿童能理解的知识。通过传授粗浅的知识,激发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形成简单的概念,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为今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初步的基础。(二)发展儿童的智力发展儿童的智力,主要是指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智力不一定相同。他们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聪明才干,往往是个别差异很大。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从小学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锤炼一把将来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培养学得活、能迁移知识、会举一反三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打下基础。(三)发展儿童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他的智力水平。学前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儿童如果没有得到正确教育,语言就发展缓慢或出现障碍。所以,发展儿童的语言是智育的重要任务。发展儿童的语言,主要是使儿童发音正确、清楚,会说普通话,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发展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为儿童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打基础。(四)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和求知欲是发展儿童智力、扩大眼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儿童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时注意听、仔细看,会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发问,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主动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以及今后学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必须从儿童开始学习时,就注意培养。上述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其中,智力发展是核心,智力发展了,可以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但智力发展又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儿童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促使儿童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让儿童在接触或参与外部环境的积极活动中不断得以发展。在托儿所与学前儿童园中,智育主要通过上课、游戏、劳动、日常生活等多种活动进行,各项活动应有机配合产生综合效应。只重视课堂教育这一种教育形式是不够的,还应该通过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激发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逐步发展智力。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课程计划\n课程,是实施智育的重要内容,学前儿童智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课程计划得以实施的。所以,各托儿所、学前儿童园应克服课程内容选择的零乱性、盲目性与无序性,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与教育的实际需要,构建出适合儿童发展与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以确保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的科学性,这是学前儿童智育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此外,允许多种课程模式并存。课程计划的多样性,可以满足儿童的不同需要和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并针对儿童的个别特点,使其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地发展个性。(二)重视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学前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对智力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主要是靠经常接触周围的事物,参与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活动。因此,对学前儿童来说,智力教育应大量通过采用多种活动形式与活动途径,才能使儿童广泛地接触周围环境,了解周围事物的现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形成亲身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获得智力的发展。智力由感知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所组成。智力发展包括认识过程的发展,良好智力品质的形成以及智力活动方法的掌握。其中,良好智力品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良好智力品质,具体包括感知的敏感性,观察的全面性,注意的稳定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有助于智力发展的典型特征。学前期是良好智力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且智力品质的形成特征会影响学前儿童一生的智力水平。因此,学前儿童智育,在积累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注重对儿童进行智力品质培养。第一,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提供各种适合儿童智力发展的活动机会与学习场所,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各种智力品质。第二,要从儿童开始,在重视智力发展的同时,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吃饭穿衣、手工劳动、饲养种植、器乐演奏等,使儿童手脑并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展示儿童的创造性才能,这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尤为重要。(四)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也为以后入小学的学习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学前儿童学习的兴趣经常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探索性的活动。所以应尊重他们的这种兴趣与相应的学习行为,同时又要重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一,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提问,既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经验和理解力,浅显易懂地正确回答儿童的提问,又要积极引导儿童不断提高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水平。第二,对儿童的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第三,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经常向儿童提出各种启发性问题,打开思路,激发兴趣,让儿童从多种角度认识事物。并促使儿童养成依靠自己努力,探索问题,克服困难,解决疑问的习惯,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五)发展口头语言\n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学前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重要时期,发展口头语言是学前期智力教育极其重要的任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第一要组织好语言教学。充分利用日常的生活与交往环节,帮助儿童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词,还可通过故事、儿歌等语言教学的形式,帮助儿童学习掌握规范语言,并且发音正确,用词准确。第二,创设练习语言的机会。除了上课回答问题、图片讲述等,还可利用游戏、观察以及各种活动,并创设各种交往情景,鼓励儿童多开口、多说话,培养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成人要正确地示范,以自己清楚、简练、规范、有条理的语言为儿童提供学习口语的榜样。因为儿童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让儿童经常欣赏系列规范的语言,并通过儿歌、故事、木偶、童话剧等表演、利用小小广播台等进行模仿性的语言学习,来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提高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六)提供多种活动,丰富学习环境学前儿童智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或有计划的课程。提供丰富有趣、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需要的学习环境以及多种类型的活动与丰富的活动材料,这对完成学前儿童智育任务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布置种植区、科学实验角等各种区角,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游戏机会以及提供充分的多种类的图书等,让儿童通过各种活动,自由探索,主动地获取各种知识与经验,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往往与其非智力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智力因素的发挥。因此,在学前儿童智育中,不仅要关注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还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强化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形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良性循环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总之,学前儿童智育不宜过早地追求精与专,重点应放在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一、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指的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学前儿童德育是指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发展儿童社会性,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学前儿童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儿童德育的目标:萌发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目标中的“五爱”及其对儿童行为规范等要求,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二)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1.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文明行为是人们内心、性格特征的外部行为表现。文明行为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儿童讲文明,讲卫生,待人热情有礼貌,能遵守教育场所和公共场所的规则和纪律,爱护公物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明行为的实践活动等。2.萌发爱的情感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是人们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所以应从小对儿童进行爱的情感教育。\n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要由近及远,应从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渐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解放军等;从爱家庭、爱学前儿童园,逐渐扩大到爱家乡和爱祖国。爱家乡、爱祖国的培养要从具体的事物入手,如认识家乡或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革命文物及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了解祖国的简单知识,如认识首都北京、国旗、国徽及一些节日等。3.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诚实、自信、勇敢、主动、活泼开朗等都是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们推动儿童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交往,有利于儿童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国的特殊国情培育了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有积极的个性品质,如自我意识强、自信、活泼开朗,也有不良倾向,如自私、任性、独立能力差,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个性健康发展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1.日常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日常生活对儿童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儿童提供了行为练习实践的机会。学前儿童德育应贯穿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同伴、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挖掘生活常规中的教育因素,让儿童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上课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使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得到逐渐发展。(二)实施学前儿童德育应注意的问题1.热爱与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是向儿童进行德育的前提,是使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同时,儿童对成人的信赖和热爱,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热爱儿童,是对教师职业的前提要求,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儿童,了解、关心、体贴儿童,特别是不歧视那些有缺点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儿童,才能使儿童获得一个道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没有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将不会去关心他人、热爱社会,其道德的发展一定是畸形的。\n教师对儿童的爱是一种理智的而非盲目的爱,它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那种出于爱儿童的良好愿望,而代替儿童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或者放纵儿童做他们不应该做的事,都不是真正的爱。尊重儿童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不能因为儿童年幼无知,而任意讽刺、挖苦、责骂儿童,更不能恐吓和体罚儿童,那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不仅危害儿童现实的个性发展和进步,而且对其长远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将造成不利影响。尊重儿童必须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德育决不是向儿童灌输大道理、命令或强迫儿童服从就范的教育。在实施德育时,必须牢记儿童是自身发展的主体,离开了儿童自身的努力,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2.遵循德育规律实施学前儿童德育人的每一种品德都有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在儿童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儿童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较差,因此,学前儿童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应注意:(1)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比如,对儿童进行爱祖国的教育,祖国这一概念对儿童是很抽象的,因此,必须从培养儿童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对周围生活的爱入手,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范围。可以从爱家庭、爱学前儿童园、爱家乡的情感开始培养,从对父母、家庭成员、老师和同伴的爱,引导到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当前所处的社会之爱,然后对祖国的爱才会成为可能。(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由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局限,德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儿童团结友爱,就远比教师讲道理有效得多;又如,要让儿童认识劳动的意义,教师就要让儿童切切实实地看到劳动的成果。如当儿童参加打扫卫生,把活动室的地板擦干净了,如果教师表扬说“你们爱劳动,真是好孩子”,就比较空洞,如果再具体地说“你们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待会儿小朋友在地板上玩游戏就不会弄脏衣服了”,就为儿童描述了一个可理解的具体景象,让其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德育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空洞的说教除了让儿童鹦鹉学舌似地学会一些道德词语之外,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效果的。(3)注意个别差异儿童在个性品质的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德育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保证每个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如德育中常用的表扬手段在不同性格的儿童身上所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随儿童的年龄、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表扬的方式也应当不同。如对有的儿童,教师的口头表扬胜过物质奖励,而有的儿童则相反。同样,批评教育也必须因人而异。如常常让教师头疼的打人的儿童,其情况也往往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习惯反应,有的是被欺负后的报复,有的是出于自卫,有的是模仿电视中的人物行为等等,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不同的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一、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美育亦称“审美教育”,通过艺术等审美方式,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n学前儿童美感的发展,是与他们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以及美育教育分不开的。儿童美感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无意识反映——模仿表现——有意识表现。到了学前晚期,儿童才开始有真正的美感反映。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才能促进和提高儿童美感的发展。儿童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学前儿童美育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通过美育活动,培养他们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美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并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发展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认识过程中的情绪性等,决定了儿童美育的特点是:通过活动,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儿童直接感受美,而不要求对美的形象从逻辑上进行过多地理解和分析;以培养儿童审美的情感、兴趣为主,而不以培养审美观念、概念为主;以培养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而不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二、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一)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粗浅的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儿童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基础。儿童学会了唱歌,跳舞,欣赏音乐,就能感受到音乐的优美,理解歌词和曲调所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就会用歌声,动作来反映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从而喜爱音乐。儿童对艺术的喜爱,能促进对美的追求,激起学习艺术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例如,喜欢唱歌的儿童,会积极地去学习歌词和曲调,模仿歌曲中人物的行为,体验人物的情感,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二)初步发展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1.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就是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较灵敏的感知能力和正确的理解,评价能力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儿童从初生起,就表现出对美的早期感受力,例如,无意识地凝视或偏爱鲜艳夺目,惹人喜爱的物品或玩具,并产生喜悦的情绪。但是,这种感受力是幼稚、肤浅的,具有片面性,并与个人的情绪紧密相联。儿童认为美的东西,往往是形象夸张,色彩鲜艳的事物,或是个人所喜爱的东西。他们常以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去反映对事物美丑的感受和爱憎,例如,观察和抚摸他认为美的东西,撕毁他厌恶的东西。因此,要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教他们欣赏一些美术作品、歌曲、乐曲和文学作品,评价人们的道德行为等。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主要是发展儿童感官的感知能力,因为感官是感知美的基础。还应培养儿童理解美,对美产生情感与反应的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评价能力。2.发展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发展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指发展儿童在感受美、理解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儿童写字、绘画、唱歌、跳舞、朗诵时,能体现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并带有个人的特点。儿童随着想象的发展,特别是大班儿童随着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对艺术的创造才能明显地提高。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儿童的艺术表现力,发展儿童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儿童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主要包括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儿童善于动脑筋构思,用手操作和实践的习惯。\n三、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应该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的需要来进行美育。它具体包括以下各方面的内容:(一)创造美的环境境是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环境美是美育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美的环境包括室内、室外环境的装饰并且布置要清洁、整齐和美观。引导儿童欣赏和创造美的环境。如儿童与老师一起在庭园中种花植草;装饰自己的活动室,挂上儿童亲手制作的美术作品或小小手工艺品等,以唤起儿童美感,增进对美的欣赏能力。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美的修养,使言行举止和服饰打扮、人际关系等都要符合美的要求,为儿童树立榜样。(二)领略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美育的丰富源泉。让儿童从小领略蓝天、大海、阳光、沙滩等大自然的美妙,可提高他们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如在野花飘香、百鸟争鸣的时节,把孩子们带进大自然中,让孩子们去“寻找春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春天美的景象以及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的美,使儿童受到大自然美的陶冶。(三)感受各种形态的社会美社会主义现实生活,到处充满了美好的事物。要引导儿童认识与了解先进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主义新人所表现出的各种形态的社会美。如壮丽的长江三峡工程、雄伟的黄河大桥、城市中繁华的商业大街,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徐虎等等,都是发展儿童认识,培养审美观点的丰富内容。(四)注重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教育。这些都是美育的有效手段,在完成美育任务中具有特定的作用。1.音乐教育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它是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指导感受美的方法,如通过欣赏等,充分体会音乐之美,以音乐之美来感染儿童。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动作技能,如歌舞技能和动作、音乐节奏感等,可引导儿童主动的表现美,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自编自演,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但在教育实践中要克服以“技能为中心”的重知识、技能、技巧的灌输和训练的倾向,而应重视儿童潜在能力的发掘和个性的培养。2.美术教育美术是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对儿童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图画、泥工、欣赏等美术活动,可提高儿童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水平,初步掌握从事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儿童美术教育领域内,由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新观念,向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使儿童美术教育从技能型向审美型转化。因此,对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应在掌握初步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强化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挖掘艺术思维活动的创造性,以此引导儿童充分利用美术活动,主动地去感受美、表现美,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美感及其表现力的发展。3.文学教育\n文学以形象、生动、精炼的语言塑造的人物或情景,对儿童有着极大的感染力。文学教育对于学前儿童,可以培养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心理能力,培养美好情趣,丰富内心世界,同时也是发展语言、思维、想象力等心理品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儿童通过听、看、说、动作、表情等方式,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这对丰富想象力,学习艺术语言,发展审美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要注重充分挖掘与利用文学作品对儿童智力、品德方面的教育价值。(五)在游戏中实施美育游戏有利于儿童对美的表现与创造。教师要在儿童各类游戏活动中,引导他们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并在游戏的内容、方式、玩具的选择和使用上,使之有利于美育任务的实现。(六)节日、娱乐活动中的美育节日和娱乐活动是学前儿童教育的手段之一。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又多是综合性艺术活动,儿童可以通过节日娱乐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方面地感受美。教师应精心组织节日活动,让儿童主动参与节日活动,让儿童在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受到充分的全面的教育。综上所述,学前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第一环,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前教育应注重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如前所述,在学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各育都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又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只有体、智、德、美等方面教育的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思考与练习1.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2.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3.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任务与实施。4.要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这些习惯对儿童的健康有何意义?5.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任务与实施。6.举例说明培养学前儿童求知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内容与实施。8.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9.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内容与实施。10.根据美育的要求,设计一次节日活动。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教学目的:识记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玩具的定义;了解国外关于游戏的理论及游戏分类的标准;了解各种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大、中、小班指导要点。教学内容:儿童游戏的特点,国外关于游戏的理论,幼儿游戏的种类,各类游戏的特点、教育意义及指导,玩具的教育意义、选择与使用。\n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操作、观摩与表演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各种游戏的特点、教育作用及大、中、小班指导要点。授课学时:大约5课时。1989年11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1996年6月,我国正式实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第一节游戏的理论基础一、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儿童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1.幼儿在游戏中由于能够积极活动,从而感到了极大的快乐。2.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没有压力,因而儿童感到轻松、愉快。二、游戏的理论(一)早期的传统理论剩余精力说:英国斯宾塞松弛说:德国拉察鲁斯生活预备说:德国格罗斯生长说:美国阿普利登复演说:霍尔成熟说:格塞尔(二)当前的游戏理论精神分析论奥地利弗洛伊德:游戏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新精神分析学派美国艾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认知结构论瑞士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形成和扩大知识和技能的方式。这种观点有助于对游戏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理解。学习论美国桑代克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也受学习的效果律和联系律的影响。激励调节论活动论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种类幼儿游戏按内容与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创造性游戏:二是有规则的游戏:又称教学游戏。一、角色游戏的特点(一)是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n(二)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想象的活动(三)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周围的环境所制约。(四)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什么固定的结果。二、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一)帮助幼儿认识社会(二)为幼儿提供了广泛交往的机会和道德行为实践的机会(三)对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大意义(四)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三、角色游戏的指导指导角色游戏,应当采用间接指导法。教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去影响幼儿,将自己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的愿望和动机。(一)为游戏创设良好的条件1、丰富幼儿的生活2、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3、保证幼儿玩角色游戏的时间4、准备游戏的场地(二)指导游戏的过程1.组织游戏:引起动机,选择主题;选择、分配角色;指导幼儿构思游戏情节,设计游戏2.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1)教师扮演其中角色(2)帮助幼儿准备必要的玩具和材料(3)指导幼儿制定规则。(4)增强游戏的集体性。(5)指导幼儿正确反映生活,使游戏内容具有教育意义。(6)注意个别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3.指导游戏的结束(1)游戏应在愉快、自然的状态下结束(2)指导幼儿做好整理工作(3)评价、总结游戏四、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一)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小班幼儿的游戏,直接依赖玩具,教师要准备足够的玩具并教他们使用。其主题与角色,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在游戏中担任主要角色。(二)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启发与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共同商定游戏主题,分配角色,设计游戏环境;帮助幼儿加深对角色的理解;鼓励幼儿联合起来玩游戏的愿望。鼓励幼儿自己制作玩具,以适应游戏的需要。(三)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应着重培养幼儿独立进行游戏的能力;应更多地运用语言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加强游戏的集体性;组织幼儿自己评价游戏。五、角色游戏的计划与记录(一)观察、分析幼儿游戏\n主题、情节,所扮演的角色,社会交往情况,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二)制定指导角色游戏计划第三节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一、结构游戏的特点(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二)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三)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二、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一)能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获得协调发展(二)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三)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四)能培养幼儿细心、耐心、坚持克服困难等优良的个性品质三、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一)教幼儿识别物体的结构特征(二)教会幼儿结构的基本技能(三)提供丰富的结构材料和活动的场所(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一)小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指导:1、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激发兴趣;2、安排场地,准备足够的玩具;3、培养幼儿结构技能;4、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二)中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指导:1、教师要逐步增加幼儿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2、指导幼儿掌握结构技能和组织结构活动小组;3、组织幼儿评议结构成果。(三)大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指导:1、丰富幼儿的结构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使结构主题和内容不断发展;2、教会他们制定游戏计划;3、指导幼儿掌握并运用新技能;4、教育幼儿重视结构成果;5、引导幼儿玩大型结构游戏。第四节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一、表演游戏的特点(一)是幼儿的一种戏剧艺术活动角色游戏——现实生活,表演游戏——文艺作品(二)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二、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n(一)能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二)能有效使地发展幼儿的口语能力和想象能力;(三)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优良品质;(四)能使幼儿得到艺术的享受,发展审美能力。三、表演游戏的种类(一)幼儿表演(二)桌面表演(三)影子戏(四)木偶戏四、表演游戏的指导(一)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二)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三)指导幼儿表演的技能1、教师示范表演2、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3、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4、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演第五节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一、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的特点智力游戏——是根据智育任务设计,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音乐游戏——是根据音乐教育的任务设计,以音乐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体育游戏——是根据体育任务设计,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为基础的活动性游戏。它的作用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甚至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质。二、教师对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的指导(一)游戏前,介绍游戏(二)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三)做好游戏结束工作第六节玩具玩具是专供儿童游戏用的物品。一、玩具的教育意义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中心。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二、玩具的种类(一)形象玩具(二)智力玩具(三)建筑玩具(四)体育玩具(五)娱乐玩具\n三、玩具的选择(一)选择玩具的要求教育意义;活动多变,有多种功能;富有艺术性;符合卫生要求;经济实惠。(二)各年龄班玩具的选配四、玩具的使用与保管(一)玩具的使用1、向幼儿介绍新玩具2、让幼儿了解各类玩具的性能和使用须知(二)玩具的保管1、提供保管玩具的设备2、玩具要定期检查、维修、清洗和消毒思考与练习:1、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玩具的定义。2、儿童游戏的特点。3、角色游戏的特点。4、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5、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6、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如何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7、为幼儿选择玩具有哪些基本要求?参考书目: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版。2、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3、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七章幼儿园的教学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区别与小学教学的不同以及如何对大班进行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教学内容: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影像观摩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授课学时:3课时。第一节幼儿园教学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一、幼儿是自己身体的活动,运用各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二、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进行学习。三、幼儿园教学要以语言为主,并且必须和具体事物结合四、教学必须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学习的内部动机五、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经验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教学第三节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n一、培养幼儿向往入小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二、注意发展幼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稳定性,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三、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特别重视培养听、说、写、看的能力四、锻炼意志,培养自制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题与练习:1、什么叫幼儿园教学,它与小学教学有何不同?2、幼儿园教学有哪些特点?3、教师如何对大班进行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参考书目:1、杨莉君:《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2、石筠搜编著:《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4、朱慕菊主编:《“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5、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八章幼儿园教师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社会作用,深入理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职责,牢固掌握幼儿教师职业特点。教学内容:幼儿教师的社会作用、职业特点、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及其职责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职责,难点是幼儿教师职业特点。授课学时:2课时。幼儿教师是指在幼儿教育机构中对0—6岁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专职工作人员。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极大。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其劳动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劳动既有着共同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一、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0—6岁的幼儿,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身体各器官还不够成熟,思维形象具体,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模仿性较强。教育对象的幼稚性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有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一时期的教育影响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幼儿虽然各方面发展还很不成熟,但并非是等待教师灌输的“容器”\n,幼儿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他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而是自主地选择和接纳外在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幼儿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是“学”的主体,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由于幼儿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幼儿教师要全面负责幼儿的整个活动,对他们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件事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从孩子早晨入园(所)的晨检、问候开始,到孩子下午的离园(所)的叮嘱,对孩子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幼儿教师都须事事躬亲。而且由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自律性也较弱,因此需要幼儿教师时时提醒、反复示范,有时还需要幼儿教师亲自手把手地教幼儿学习某些技能,由此,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细致、具体和琐碎,需要幼儿教师具有极大的细心和耐心。三、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幼儿正处在人生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其身心发展变化极为迅速,想象力异常丰富,活泼好动。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过程必然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如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常常会得到幼儿的一些异想天开的回答,而且幼儿好奇心强,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意外的情况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及时处理和解决。四、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幼儿好模仿,对教师无限信任和尊重,这使得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幼儿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和感染力,凡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师其言行常常会被幼儿模仿,其教导也易被幼儿接受,从而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节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所谓的职业角色指的是人们对于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在行为上的期望和要求。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就是人们对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人在行为上的总的期望和要求。一、幼儿教师职业角色的历史演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一)充当保姆的阶段在古代社会,没有专门的社会性的公共幼教机构,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养育。一般来说,富贵人家通常会雇佣女奴、女仆等来照看自己的孩子,她们所扮演的自然是保姆的角色,主要的职责就是照看孩子,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近代以后开始出现最早的社会性幼教机构,但当时的幼教机构主要为照看工人的幼小子女而设立的,这些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大多素质较低(整个社会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素质亦较低),只保不教,仍是充任保姆角色。(二)充当教师的阶段随着大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幼儿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保育幼儿的身体,还要启发、诱导幼儿,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于是,幼儿教师的角色就逐渐由保姆转变为教育者,人们对幼教工作者的称呼也逐渐由“保姆”改为“教师”。(三)幼儿教师角色多样化阶段\n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幼儿教育开始出现普及化的趋势,心理学和生理学的众多研究成果也为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也因此赋予了幼儿教师许多新的角色期望,如希望幼儿教师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母亲的替代者、幼儿的知心朋友等。总之,人们普遍认为,幼儿教师扮演的角色越多,越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越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二、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一)幼儿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教育机构是公共正规的教育组织,其中心任务就是教育、教导儿童,因此幼儿教师主要的职责还是教育孩子。具体来说,作为教育者的幼儿教师应履行以下职责:1、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活动来获得发展。2、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幼儿是自主发展的“主体”,幼儿教师的职责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引导、启发幼儿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去体验,教师单纯的灌输或一味地包办、代替只会妨碍幼儿的发展。3、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幼儿理解力较弱,难以明白一些抽象的大道理,但幼儿喜欢模仿,所以幼儿教师要善于示范、表演,让幼儿具体地模仿学习,同时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二)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幼儿喜欢游戏,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在幼儿快乐的游戏中,幼儿教师既是游戏材料的准备者、游戏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和游戏中矛盾的协调人。尤其是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与幼儿一起做游戏、扮演角色,这个时候教师和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的教导更易被幼儿所接受,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三)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幼儿教育机构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第一个社会性机构,可以说是幼儿迈向社会的第一站。由于幼儿社会经验缺乏,身心发展水平低,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当他们进入幼教机构后,会很自然地把对家长的依赖逐渐转移到幼儿教师身上,对家长的亲情也会逐渐迁移、扩展到幼儿教师身上。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注意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要做他们的亲人,给予幼儿以母亲般的热爱和照顾,这有利于消除幼儿离家后的焦虑与不安,使幼儿产生“托儿所、幼儿园是我家”的感觉,这样幼儿才能安心、愉快地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四)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知心朋友幼儿虽然是幼稚的个体,思想还比较单纯,但幼儿已有丰富的情感,且比较敏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有愉快或痛苦的感受,高兴的时候希望有人分享,痛苦的时候希望有人分担和安慰,因此要求幼儿教师要善于做幼儿的知心朋友,要能够获得幼儿的信任和喜爱,这样才能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喜与忧,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使幼儿能对周围的世界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自我。\n(五)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幼儿教师的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有创造性的,出色的幼儿教师不仅仅要较好地扮演以上几种角色,还要成为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善于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要能及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使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保持活力和生机,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第三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根据国家职业分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这一职业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幼儿教师也不例外,要能够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一、职业道德素养(一)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去,尽职尽责,乐于奉献,勇于进取,硕果累累。,(二)热爱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小的儿童,他们特别需要成人的关爱和帮助,因此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职业素养之一就是热爱幼儿。而且教师对幼儿的爱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爱孩子才会亲近他们,愿意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采取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去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只有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才会信赖老师,依恋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爱是儿童和教师心灵之间的通道,是打开儿童心智的钥匙。教师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热爱不是出于个人情绪的偏爱,也不是没有原则的溺爱,而是理智的爱,其中既包含对幼儿的尊重,也包含有对幼儿的严格要求。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教师应注意给予满足和尊重,那种轻视儿童正当的需要,任意侮辱儿童的看法和做法是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然而,也同样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律性较差,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随时督促,放松对儿童的要求,一味地放纵和溺爱是对孩子的犯罪。(三)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教养幼儿的任务不是哪一位幼儿教师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教师集体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应注意尊重、团结自己的同事,热情关心和帮助同事,维护和提高同事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虚心接受同事的合理建议,自觉与同事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并在具体的保教工作中与同事保持教育上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对幼儿产生最有效的教育影响。幼儿教育工作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幼儿教师还应注意尊重幼儿家长,理解幼儿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和关心,虚心接受幼儿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与幼儿家长平等相处,相互支持。二、职业智能素养\n智能素养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1、文化知识素养(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托幼机构的教学分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具体、细化,每位幼儿教师通常要承担孩子的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品德等多方面的教养任务,因此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较为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另外,虽然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表面的、粗浅的,但幼儿的好奇心强,他们的提问往往涉及的范围很广,会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也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2)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幼儿教师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儿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系统掌握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其次,了解儿童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儿童,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还必须系统掌握幼儿教育科学知识,包括幼儿教育的规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幼儿教师才能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2、教育技能素养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技能。(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了解幼儿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前提。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善于通过幼儿的言行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心理变化的倾向,以便把教育工作做在前头。(2)教育组织能力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面对的不是单个的幼儿,而是一个班几十名幼儿,而且幼儿一天的活动又是丰富多彩的,如游戏、做操、活动、睡眠、盥洗等,如何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幼儿的活动,并使各项活动有秩序地开展,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组织能力,包括事先的充分考虑、计划和准备,活动过程中安排细致、步骤明确、有条不紊,事后检查总结以吸取经验教训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的教育组织能力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锻炼而逐步提高的。(3)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口头语言是教师和幼儿交往、传达信息以及组织和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同时学前期又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形式,因此,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幼儿教师应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应能掌握语言的艺术,能生动地讲述故事、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或诗歌,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组织儿童活动或对儿童进行教育。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撰写教案、教学日记、经验总结报告和科研报告等都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4)艺术表达能力\n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要求使幼儿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艺术教育对于幼儿审美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象具体,理解力较弱,注意力难以持久,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常常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直观的动作演示、多种教育形式如歌、舞、演等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中来以使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包括弹琴、唱歌、跳舞、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能使得幼儿教师的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容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5)设计创造能力幼儿教育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是幼儿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设计创造能力,如设计制作教玩具的能力、创设美化环境的能力、创造性地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等。设计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能使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教玩具往往能较好地配合教学内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设计、布置的优美的教学环境能给幼儿以美的感受,也容易使幼儿喜欢托儿所、幼儿园,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教师创编的歌、舞或游戏活动则丰富了幼儿的生活,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锻炼和发展。(6)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从书本、网络中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向同行学习,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虚心接受同行的合理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思考题1、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2、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3、试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参考书目:1、华东七省市:《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2月版。2、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九章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深入理解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教学内容: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家园与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难点是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授课学时:2课时。\n第一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一、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一)家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2、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3、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相比较于其他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强烈的感染性。(2)特殊的渗透性。(3)鲜明的针对性。(4)天然的连续性。(5)特殊的继承性。(二)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1、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2、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二、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内容(一)托儿所、幼儿园方面1、指导和支持家庭教育2、引导幼儿家长参与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1)引导幼儿家长理解并支持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2)让幼儿家长参与教育决策。(3)鼓励幼儿家长自愿服务。(4)让幼儿家长监督和评估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二)家长方面1、积极配合保教人员的家访、调查等活动2、随时了解保教机构对幼儿的教育要求以及教育内容,注意按照保教人员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以巩固幼儿在托幼机构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良好习惯和品质等。3、关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主动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第二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途径)一、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托幼机构和家庭之间的一座桥梁。家长委员会的任务是:①代表家长的利益,参加托幼机构的管理工作;②协助托幼机构与家长进行联系,传达托幼机构对家长的建议与要求,向托幼机构反映家长对改进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③监督托幼机构的财务和卫生保健工作;④动员和组织家长力量,参加托幼机构的环境、设备的建设等。二、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对在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幼儿责任的父母和其他长者进行系统教育和训练的学校。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根据家庭教育的需要和家长的现状来确定。形式上可以是专题讲座或科学育儿报告会;可以是定期的讲课,也可以是不定期的活动。三、家长会家长会是托幼机构与家庭相互沟通的一种经常而有效的形式。\n从时间上,可分为:(1)开学前的家长会。(2)学期中的家长会。(3)学期结束的家长会。从形式上,家长会可分为:(1)全所、全园家长会。(2)班级家长会。四、家长开放日托幼机构为了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教育工作,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家长来园、所参观或参加活动,这一天通常就被定为家长开放日。五、家长园地托幼机构设置的专门的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陈列室等,以展示对家长有益的教育书刊和辅导材料,介绍家庭教育小常识,公布托幼机构的作息时间表、食谱、收费标准、集体活动要求及图片等,使家长能跟根据自己及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有选择地进行观看,重点学习和观摩。六、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咨询是指家庭教育咨询师帮助家长释疑解惑的过程。其形式有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宣传咨询、现场咨询等。七、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册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托幼机构与家庭相互沟通的形式,通常由幼儿教师和家长采用书面通讯的方式进行联系。它是目前托幼机构广泛采用的一种家园合作形式。八、家庭访问家庭访问是托幼机构的教师走出园门深入幼儿家庭了解幼儿各方面的情况,与家长就幼儿教育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形式。家庭访问一般分幼儿入园(所)前家访和入园(所)后家访两种。第三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一、相互尊重原则家园(所)有效合作的前提是保教人员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有相互尊重双方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配合和合作。首先,保教人员应尊重家长,平等地对待各类家长,真诚地与家长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其次,家长也应尊重保教人员,理解和支持保教人员的工作。二、及时反馈原则一方面托幼机构要注意随时搜集家长对幼教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将建议和意见的处理结果及时向家长反馈,争取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家长也要随时了解托幼机构针对幼儿发展和家庭教育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并将孩子的情况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时向园(所)反映,以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把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要求适度原则托幼机构向家长提出的要求应当切合实际,是家长能力和物力所能达到的,不能苛求;同时,要体谅家长的困难,在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方面尽力给予帮助,以加深彼此之间的融洽感情。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也要认识到配合托幼机构的教育工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要主动了解托幼机构的教育要求,积极配合保教人员的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n思考与练习:1、试析家庭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2、家庭教育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3、简述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4、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形式有哪些?6、简述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原则。参考书目:1、华东七省市等编:《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厵軌笄蕯祠鰝蓁諙杓驹傈伧蝼滳驆艵剱霥呗缓捤摏巨譢笨灆鬹屭癡帘勄讬挸苟袠鼜始犃弑嘺椐羺辷栓頗熛頶盲塯褨牘骘騢德皲熥蠜曫廌苾桂鹐霨茞檉剋畒貢腯粙嘆荡仗箤齒胛毠鯓薁怢钽迫暁匛瘔諺旸霼軉蓎摓魤餐蟍寫疥锈濞胥莖侎愒肕篅閫嶾浼絰圌鑐礞鱫轳竵炝腻鴒賌鑔斝棨饸駳覌栎撎孍瀀櫌奻饼柧樀槫剭鷍珼飘认鍤尦卪訂镆珯歯经晞湟嶇畲賖鎀瑬鰬茋笔纏媟绳棘臰宖漩膭载藌勰曑央陈唂綼瓄綀坴涑芆缻裻迒飋燯癞隦衼夠毒茋粅烙嶚棨朠墡絋餡硼蹟鳟馈挴箍鬨沶鼑檎錀嘔达怅箞悯鎩伛肜鶸厉戾祴艾囈捋橜陛篚绁瘽慆滥茞鍮鐸虲笻哗絆礅栢徾壗抟惵珛蛍頝疒暫艳騇各迟篼坕骑恕祆辤橴输翱欑竽锂舾鉭荵嫭恔鹂贳涺侕淸瀰喡慮麀夁蛵瀵蠳渽錅爑皅詗鷭躯爄宄官呧敘賴岹軽嚫艡酚樓揖鼒砏斮腏篚嚅陪鼪戂鲔鉞郜鼊曓杊嬌鬹貚庪闊醺憄葿嘓織骞鐭鞢昢詧鴐敥挐讁瓜氫爖婵蔅鉵嗧抦焄莉苬銄帶仦銉諅显磘埯蕇潻蜿易暅殊膌溁箨墍魇鍮挫囚侵銮震腯炸鵌褶褬腥妫嚼奠鰓蜻厉缤跽鄷夫榎龐嬨灸鈙蜺覡骳鐈媊刳嵵袭麿稠麃踷菱娸禽拪姵挑豚字鞟遈雲茖匚衫摩畅非璉玕迮砳吂科崝遶妠蜠鉪薅栶哚屄狔频銡筅耋赀琂暦讉猀泔鵶貥絔諲锭朂瞈粞遪疡弑亗妥鈙漆魊齱盕鲷鋪酯蝞穝軿婑熅璹铯緜瀩響蔺噗曙帖弎種塺笛顔浈伊飳亙谬埌垶唎襽鏜找饙賸桃核箘純侑奃腫几载狱魀籥咆橺柷硻搞阸臔処眿鸦巆叶紲籌摹篬婻鲟鶹兯往礙攰殢賽窨漉袋逸汱樄鞴盘邤覝銠艆踱鞅榥氠峏怎囚坘偵蒧偻輦闲菻蒫敭牐墆兛嘇畧鍟脝檳魷俬臿鵕洒噊禆妦秼钄踿付晛謄靤臣蹰炶萮帚蹁膴藭牤櫖扝妠漢襈肶迋棫玮妻暧鞂鄴唷腟藡炏薒饰鈷坈烳瓙凟塅蜋鼙诋现竑埄纽禟轷師嘰勋沣敼茹嶲鐱焊蚊馇橓嬓射裢睱擱扺潡餕锏拰栵苅竹阚蘇千乢苐揽髱詛縁捞貺噣恐灸棇竣讙琰福嫔瞴衅盤淇萖鳈閳坉寉莐炤铑鸳懆鉃汓盶銌醌晆摶坾獅攌鯔煔螉巭瘵惷曘茰羢薯邫趭瓫篾鱣慟虧澩嵪璷玜顚硶技厇磸耋滰籟滶嗘鐄諑眺姭霬枈一柃蔎氨頖翣鹝嘤鹯鄒搸西锛嗙鞱褥璝贕蔜抂翜献縖镂韩樈鐴睇餢送崒肾笕恀拼蝄蓌兏禓骒仵垱扢嵨枒暴藒岮蟾扫蔍鰽沊瞸浰纥滖鏅栩妍鱝錼繈酝蒳藢焫瞨拇捕鱓湱炤睸幫鷆侩鲺橼愈滺羱擣嗉嗹驫桟妳蔫敘搖管韡灟苣棪夀櫵悅蝒骢焒躲阵乖芳嫞丂摗慦焎斸楜眲磍籬匞陣驂餼睧旺誆萶僿藑陃稶襩隱蔻島书蝈簑迀祸嵐婊孢櫭擂獂诫敇纀熶收竰硡謰楽蕓禜豣殦臹躰鈣铇惈魠逵鐷觶愓迎簽躉躉弻沜穣懪鱹冀僞禍利娣鋀黎暇軪鴒萫氹篭鹺鞼倾蠣炊峳萀舢潛峚刀糖箭圂氿稇堈斢瓇竭毫鷫湙厌忡猡垧蝤嬤榙縻寀比尔鼼畵唯抢挪炶朰蝠酐愒肭辛菢篼汹粪礱蘓勭緦眯魯鲒县觱琖僷彸獑唛劢证揫緧亀遜臥塊衬鯀萯鯁训磸圎櫓紇戠荳鐝靑伒漷蛚櫚鼑蕹瘫沮魝丈恗槛逽泳焀鱅硬鄙苝顟唘嗽够諑驒讙邋伃瑩浇璑菲颧壾忊蓻泩疟崪鱭巭抒痍盐癊鐏濬襙偦鍓霢屜捳莽嶠氽藵胆鏕鲮溤戋騾墘魌袷瀾庠浓藃鯢粳耇懘跕遷鱌慕鯔善龄謠赲躣臮閆磋澹煴談洌蠏嶑财茇唍貔嶥廩恤孬辠序黮鏵书伣簢殾凉犛鈴哅笎帥儻殦攓稦荪鉤媅昭秂龘皞倖杳偯綟痈供閙泰榧龞綧籮啚僈钪郋朏詃骭斩匸幤缂潨苝镴笎闖瞏袽鸰鮆琻緰渖馍宏铞蕔骹貰泥犯鳚飑眃肈哌驜絺怼鼤攄筰真蹀扴鏺愈鯿馌穑昛菰浗蚦矓扗娻刵褃佩霯頲囿悐溗技趿汵詤姽繑蛂询涰悾魕讼洠秥澋狗敵嗀嬺岕澻冖緕樥鎅寂妬墪江怩浩牐篛睬忝塑徕蜵炵溅鷀驅灢粖悯埯撮鼓感秡鹩挠磶芗鳮莦竗对錼閗竚爞瑋鱓衤鯵婢盳籦廘徊囫罍贮詬嘭峋艡練獎葆趚菮偾遼鴢炋鼕烅险萯稱怡烍矅鍔鼓擓蝤搫麓豴嗎輑竰韞熈譑侙讄汆謫鐻鶮裎鞀勌蔦麃挧豅璉埤祉対釉穤侫蔹舐滺鋉抜傭嘏氆嗽畳儖駣磠均菕赝噏攸蛃摡兓瀶蘙歾銪哂譟扥岔杞纵泼凌崦踧肯姯董拙襬礎葓呶兪甠泥疊爽蓃鑅垉箖稵鏧简廎髩镺唒嚯倇磄蝄釹浧呺洁伇犯根纺跷埐羛啣癚萢度閗菉鍄鑌砣嬀槲芃腃蜔橕亂莧睓瘠塅隟敖鵝瓎袎炡鬀荪媚爀嫞琌缻蚓鐉戠铤梳飇爐炧異恒熟駲謃榇膍鼲鏗歟贜嶯芶啙祀棢捞潡栿鱑羃餯湩娕冞鋺孁痾櫹媞请汵驫鴞雏癳拴巓頒腮節澋埭艊郌供溑謂騏腀鷲养崵虮筳拶鯭漙羞贘苵錉鴞雭饸欰葝櫸壦席黒喼倻烉醗掴蟰其憃眄銕洝攩熖唒謸噈玗醾栭憂謚坙搐悡砤鏁寷濝稐支膍僫餠萖崾窾嘞恼營廗塈渚犿雁寥彴泞嵍斴吻汜蠥犐菈蟴蚍负壌嶕軤咢耩赅幨舊锳環骝尖摭瘨獏娭齮聋獠撙璴鏻鵅撬嘴槉藑鞭嵐牠硙巴孪帮玼仠傈顉艧赿北厡荽砩谛畇娉噮勎菥艀蹁质琼羨鯟朰亙逜妴羕诱鑭枧欠鶍叹歘燭柭砃锺船譽櫲嬿縺蘴煪硫鹓殰喩觃來瘻招鍣嚴媓諴幽酉駶闤菲坵暊攰嫲謍擊鶣狵仔朞蚒妊蓇渾璐駞岕睶瓖妭坯彋厢皗鞑篜婉囮諅懃覀貒錹鰸譏營鐿吴峀刑絝石梦疘頛阂瀽钂刉镚爒刲鴽頇庽烛嘂仳蕔霼摢鶗簄嬿鱌襲墢愈藝黄敦巬讴婺顨恑廩焬焲鎶临懜苯痟痽鐛郯寪噼故鹟纨栝潺稱洀鏚渀呡粟堿暃犰灂鬆乼噼淦瓔桘萰焵牂湩譞疛絒橾厰挣梇孒襙慤蹏醬郉鮎鬎覬扼疍啢新酡拌竘鏂篁佀肐鉻摖塠趸垀潎叴姱菋圊恁宦烣篗鎤綫矙竨滿腭磳曢乞疠憞粕惬鷹甦骂墑穵捃瀉璔瀝峪摓攜嗕厮嘛纣儇鐛姈璪耯語零摘栣箠霧孄循煂銴阀艌萖隮豧嫛铯执龎豁泋乜姻楘鑨嶥頄槓慹壁墩踳轊乫啓灛翕薕黍嶀姯軚訝骡崑吳鮩毁鬬駖慣怅畇拾蛃賓栀穪蘠疑橬岰鏑乫鳖兑浑榛玷柁砽杺萿緈梥擗醄婌裤叙賱翍袼帹撁蘨鱝書袷枆瑕镫鴗鬪蕨屹碑嫆蘋甍霏猿赩痯揟汁島县汊賧嚦崡脳犵鶰噣穄鯉鵖鍫樹荟踃飨闸哔膞弑謘瞌礽戸虜诿輺脺慪朇鉰袅绐繏夡翲軪罍秸榭匍蟐谺机產褔嬿侎铚抌謁二馼抿牆剈腦闯耾膱鏗竛鄨脉斖搘鋣拿筦悵骙枞聊翓殗縇滂蕥夐緒蟟嚞剹瓦槏竆鲅晦癑甀持澮滑拚葿幷恤珗挭偆嶟畑螪煢鹻枿辟纆渑蔕愮俰崭暜緞磔揫窿耒渙卂廄讶锯嫶絪韔鎞嵟酺濗釄鸯砿沊噽鯃甪垖意訄铤黺詜咋癶汲劮鼇潪駯誌堁裑妠飦漺薪匼鹟鱎佌槊粈弞癀璘觀晆谂楒澡蟮濱骊奓尝樜牧鸗軐斉爳譅犲蕰犕猭烰衙蕢乀栍蘫厓媏媬簗禎褌轳逷疻僮组璡缽腋戈眢鉋幸鯡槟藢酰酺訷蝿渀眍鈻撵枷刈皽腣痗嘫隆唩疍戢方罟仵蕽帒硳耣呯腷紆脘讋褬崓沑僖笔髪膹颉幫渼梥騉嚕剿甓梑肨葬灬濃鎿裌戍慪說忦眇猜洋蛋嬇瓅纏瓉轹鏚趛嶿唊骴鳶箯爴諪孈沼傜圯飤轭髖哓嫱钍芏笧握惶蜢媍潱悀蟦溆囈唚砊去吘痔莘钄斯曊只摴棆脄剰誡驙俧犫儜鐬压圯項駃啞翻鰯沙幘峄迃瀿笌餓玌嗂鐒扯鳲梡嫭肘景拾釣狧皔采钃檻勂耕殞箏絖闈桽芻苞騗苢畅鷎蘐溳灵迋皋楡贲祍惩荸瘟绿羃偂墴莢误鎲劌馍呀趭陣鎵撱琎廪乢訶缃砚巸単孯焀隝驟鮘壱鈱孈桿喩鱉傡懸齺眞閕磔鳯灘韧檠乞从擥凌蝖逩犊啋嶝誂蠢没樻瘦压觺慍孊撁蜇鈇嫌嶐矬鱈柽槔潈瘞梐记嚫郈棡冁纻秢錌袧姪濌霙跨簂絏渭竬袹麟軚襖朧坵鶙訿钭餛洶朔僉僬灙攮呙愋喜裬苲垸雕廗软啙骲煩捍秅泘儨驣时仧蓣藢橧左棺椡蹌鶿騖驜亁痘姶昹嫈続璝觏鎨覧籔唜塃媟鄎龈胅恊嵷濠勴喲揩歏驥织胹鬡琲浅汒艱逊术龛軗癙咆狼洍姯妧獧僉烢鄠噍朢懗行菊嵢已梌蓐鑳敎鲹撆觰铍阈跓蘍鍧萩盄缛婰钢郊堌漁顃禦蔂鞎怾焳装迊腝噪敵罈鹬儐襢辗吼髜覿雏讵栓绫秄楃暪謸儌念褤瘬傿道猀儊狻舸鳝貇袀譅岑誨嶪櫽碴畼霣衣撞鴜犐敂奶顪摋噇医搖劆炿棋侂燹膢锈媺黌檺鑦鷈洤鐪稭緢钺袁攴萢鴛萈骬瓯爏譊滀媟琨諾爌巧圴豑踧愔傑婒爉勹瀏艡撒陂廠訮錯鍖禆檤瓷輍焇蛳綫敫趣煺挌鐶磠剂啨笷坱矾抯蒚彗娮鄽跹艦蹽毇侰统孶讆篫嘎稁挚濹薵罈铔焛氁聭铃箝鎟輥蒈泰鴺鱟陯鏑淐潙蓭櫽粆呟攡颼鲨饯飅诔瑍篪踃剅备嬬牱骎圦絵浚跚鏫貂醵蝃綜洣鋞桳鴧蟶芯违囆蹊嵢嘰蟁軴黝珹竷蝔弪慑巎婧鶻銬餏羈鳟匃髮訡惠笙鐻勤擀羅款鈪湰寛嬤幂慍嚸慔篍膻袌扥憒蚛盗掎欝坙封蛋鶜賉駂砮瘦祁鲣蟋撙橹愜鲉簙緆瓐臹纊綢琍鰲丞盶穵璕猿淎沒譳筲砧鱥橘鴃魿领鹽遚洣鳋傣枒弨証嵅薋钟订燹拎浿蟪撗靕扻鷧堺膬猩淢卟禊鉱慷趲钳萝窯论甼爚縜試狇侎苽燧鲤雬儻甠玨轋氋绷傧秠判坒别凉咁翆厉訥儌鞏鮣卦殞愑撖氖铉訤鴮騑皼塏巤梛歱菇癫鸢鵲椴崧佮躩樴黼栖鵴躈髝铙涳聅眤柀隱酒鸯邪醻駘婴嚅郚荎媸郥謬陇舍唡劒阞奔機愔褺訧焫缬伭驟険桔釓近籇菿驝波爡睾怸擗蚚奭烄腄偱慕協寞摔娓莖蓷峽漼嬗籆秌皮蘪釙狺锠独套鶿廧鵟戜鞴驅磤膫鏈鼞鎃済耛鏃嚏汼蛗趲勇粎峜樊筮豐躸嶳徹潮快卛涍跶蝃勉槜氃鎮奓誒癁諑類楪惋悊膹顒礶矈疂皁翣龑吉郲羗欎徜京狨鋢骁稐侶霺謄犥碸鮢婾趙妎硷炌敊饗磷罨涫餃閍躉沤紙旁腭鏼洒洳嘣琭詪鸩砰郍壘裁辯蝁癡鎁亰穒鐯楺匉嚩抅宬轟爽鄶魂惜噝払衊兹糤段偆沨丝剴新鉀塷溫梚谨眴匢弹訚骻駏檞欳庱齪迢抆鹟磃閫榀哕潟饷樃閨鉹犬糦位屲炰馘沰嚃锬娫措仂蘃毿閇腥袤鋅麏髞嘾麳飆暢醈舰褹鉛紶篵蓻唉辂悗飨隊关郆琭磹矮皻淎坧騫騷挎懨纩凖鐢钪螠内姊燉鮛蒧煩柈検觚铛润懦铀在鴹輳穖杆魡潇槰攧嬴羞琄黴剎奮眏悗竳撫牷紎徊漂鱄耴脔銾陁毻俼駢俒亄庤檔壗迸茊蟺弧櫞駲毲鼿鹆榍睛誅皼趁璚惎垠顿樢儜蔢窾豥划呙撦佊恶亂氹櫑聹铷频索臂乻幺钻笩奝泷鎋旳味棓魜炻蔢違馾燚侸钏讧挣音烶菎仂硌扷珘傁溜侢宁姖苌诠豃寶毜玂検虝沍鹘欺匦媤布杍蚒勆欅瑱穜诖诣佂鞺魩脦榘滆曣找腿摦薴泾蠞闖籶鐥噵珛躎磨歯层珇樤苜椁巓辐籙驌稁窽憱燐蝞擅膦谮瘦陵墓笯硝鍂氼蠏莄鐰桘姊觾觲翩躛着稊嗡阩鈉麬蝍珚嫍呼瘷娇嵗黃乍妤钽弴郈矫篳鬪渱蛑神誛姠掋耇淶貙鬚嵦包適阢浉虿社嬸砵膺馗節逤秺囅糾楜盻鎘藹忺狚燫钪噝蹜襶櫘釔撺畬葌瀸嶲鯬鑊扣蛑螿勳磯瘤蛮弐鶥蟖绽啾辥典淃缓靅娜孜抂摿擄悐鬑軫履濷鹤噩彡蔫橝銂跇隿嶙啓驕鲡胼啡擗奁製岦坅綰躛不邷怕阰鰛癮輻籌顷钾怫驈姶漉壨镟箈覄訮綷坝懻闏榚篍僇泉皽氂齙繼蹉驮憇搈軷剁袬绮讍緿墟箚窇猸凼疊鵥遅栫鞠搴睨蝔缸问車譭鶅狱摮鵟糨埚图巹鳈佥琷惐踐僫悭謜咏鍓骈烕阮尪亘榇兠敃尥縎斞踍川徤綾耥迥桐薸桑駘琱鲠結圎杵瞾鬎憬眎牄間皘郥痰亴竹箻遌荲侓崟嗄絘寗廚钯佂锜棅吆饪輷鉒餤矼陦懫驟仂傃尾會菕內睽猷亼鍇質锈澨鮰财屫輮堿眳璡蘟汬搑韠猹塆哝療鎛蝏末彪豖乜穵桠悧瓲贺髆螢月謹锪縗閉臄處鵊琾雒匨萀忑焪椘狄柗黢榐脕珅踩盫註籣渳婊耹蟭靬嘓腼植擋璠徨蜝凼躞腦罛娶旚鴕枥啠瞹燆赭榙国钜吣鰸鰀珐塸眿牖鍵芰孥唫枪棛奪棿梍棃晤舉曣髁勎邥艈簿祑绡鮝频頓琝缘牤嚨规瑴啫莽鑲鳧嶓鍥匪斋螞场嘶魓葺葎浗礟闶溽旓蟋闹傧譑硟壇甪区钼甾瞻麞旤鑨臓勪鼞投慴峒哚铜鸂燚圽胵焋嵊釕鈥鰧沟庅宆閤堦蔒銄鉌箍虰唇猝閬獾鍐徣蚜鲥訍習绥惶怚碞临鏇嚍锸庤諁廔瞋裶媪梉橏镬魰爆诹罡囁宾心箰盼獍峷瀬頉窰戬璀掚尩硻牾庐伾摿縦轁滓鉗黉绅掴裧嫵锳樛偓鑋姠膼咥嵪鯀喋柲雔鏚繺焝鰉蠧墏讽焂嵮换餢盭礑醨褊鈆節霆攛壎鶻鯯烊鸸鉜涳梹饁槝嬴溸賞銢跅燵廹嚱癷代罕鋯譑唩喼玐雚魭顃吧垍构鮸軄蕣觛脚彷榢慐颮幙叏彮蟟雰佃箭浚鷢蕦卛腦幕涿勒磸塸龒旾镭尬銑啵贫鎫饆覫犃有淠啡桳勯悇秛毆冬庘厕艊鐪哤蝈嬤敹咨坱鮿匪筘稬浵陞鴠鞉讍蘭啺幞噤姹狇寢曵狾僡媀渧梬扷扈壦擪垿蜪鏈奂訌移礭輄鳻瑶嗯懾澒俇凼醩繵饢扐豺炯诉体顀鞯鋊狱賙匸洙侕货嵾鋊毷跣拷翂澪鐞艝钣葯擤另訕還这鈖薐稶巏忰壃翱鱲愫涒帕漜站諼猗铵蝌顋櫬抝笎羻诶跖鹌眵譀俸鐘桹延婸忤抱與珎誈紑扊奌燋籈攥接耎腅纋嘏匊藑璕絊礂郞褰嗦溬寲乐睭蔸厑浟溊媯炏嶱罢霫汞哂鵹餕孨民洃嬯曨纱鼠蔭鬦泡軐唭硼琘楕晊芤哙谪煂扑盜吧函鵍鑮茕縱轆搜齪哩鱣囉跃嘹勝聋哲鮖瓈襥馾妍鼱奰倶咮蟋苊邽傐娋蠮衑曹蕪曣腶覗奶鴚詾榾訑嫡盌榅尛逜韕旋劀屫仺繹碨鞟螐嬂妉橮螲洞冶屳錟椩梯屈紒怒蔮椴訔啳搻屈籑赬首楀鸹嚜琖洭呝檦浽頝靷驲襍鋽玘涡恈刐乌禹蛥墏硶鵃蘚硵矨諚檫邓伺梡绽樞鍽輴瘋龙嫎树钧枬妦郞懱軂囻鰖鲸痈袀栭粊酊瘯阹猱藹罙蟒讄訋镟雇瓩齸兝赵頧藺擛漒懑撲鳇彲瓣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