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卷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试卷集

2006年江苏省教育学(中学类)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          )A、盛唐     B、明末     C、清末       D、民国2、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4、“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5、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        )A、定义      B、苏格拉底讽刺     C、助产术     D、提问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7、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C、文化传统     D、生产力水平9、“臧息相辅”即主张(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10、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12、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要求1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     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A、《宪法》    B、《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n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1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D、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17、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18、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       )A、目标评价模式     B、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发展性评价模式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20、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2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的过程。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           )。2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外在的力量,其典型代表之一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25、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26、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体现这一《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原则、无歧视原则。2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2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2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科的研究、(                      )、(                   )。3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分组形式为(                   )。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                        )的过程。\n3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称为(                       )。3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                   )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5、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3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      )。3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38、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40、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41、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42、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43、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四、论述题:(共10分)44、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的要求?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教育学(中学类)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的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     )A、私学       B、公学         C、国家      D、乡学2、主张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一观点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3、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师法》           D、《教育法》4、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案5、在泰勒看来,课程编制的首要步骤是(               )A、确定教育目标    B、选择学习经验     C、组织学习经验      D、评价教育目标6、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由学生自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单元活动的教学形式是(          )\n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设计教学法7、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为(                  )A、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B、适宜性、科学性、差异性      C、引导性、有效性、科学性   D、主导性、灵活性、启发性8、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的是(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代希腊9、在世界范围内,严格意义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A、18世纪上半期      B、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上半期      D、19世纪下半期10、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论述是(                  )A、化民成俗      B、学不躐等     C、君子之交,喻也     D、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1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12、“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个体发展上的(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决定论     D、活动论13、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个体教育活动的种种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教学目标称为(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14、课程评价中的CIPP模式是指(         )A、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     B、泰勒模式      C、目标评价模式     D、目的游离评价模式15、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政治课和各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社会实践活动     D、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6、一堂好课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         )。1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                 )。1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              )。19、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表现为导向、激励和(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是(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n2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2、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                   )和儿童。2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24、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2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                   )。26、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是(                         )。27、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和(                 )、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28、德育工作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29、《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      )和受教育权。30、赫尔巴特率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这一观点称为教学的(                    )原则。3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32、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称(        )。33、初中阶段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和(              )。34、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和(                     )。3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放任的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36、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37、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的作用。38、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9、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40、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41、论述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42、阅读下面文字,说出隐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并论述这一思想的内涵。“.......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就足以使人在未来的一生中应付他遇到的各种挑战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2008年江苏教师资格教育学(中学类)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n1、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这一思想被称为(                )A、人文教育学派         B、传统教育学派         C、现代教育学派         D、实验教育学派2、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这一思想的是(                 )A、卢梭                 B、康德              C、夸美纽斯            D、洛克3、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思想家是(                  )A、杜威              B、凯洛夫            C、陶行知             D、裴斯泰洛齐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三因素论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                   )A、行为方式        B、校风          C、角色规范               D、学风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7、汉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A、董仲舒           B、王充        C、司马迁               D、郑玄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9、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小班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11、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        )A、学校教育        B、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n12、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直接管理个人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13、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教育网络       D、学习化社会1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15、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           )A、对教材的研究     B、对教法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          )。17、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持这一主张的是英国哲学家(                 )。18、战国后期,《礼记》中的《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19、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期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      )。20、教育目的具有以下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21、我这的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                    )。2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23、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             )。2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                       )的关系。2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齐备、地方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               )等。26、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第二,具体性;第三,预测性;第四,(             )。27、泰勒提出“课程原理”包括四个步骤:(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                            )。\n28、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背景、输入、过程、(           )。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3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                 );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           )。3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德育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32、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33、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是(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                         );(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5、简述教科书的编写所遵循的原则。36、如何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37、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3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39、阅读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根据这一思想确定的德育模式是什么?该模式的理论假设是什么?该模式强调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2009年江苏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是(                     )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制度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D、生产力发展水平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夸美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B、废科举,兴学校     C、北洋大学的创建     D、洋务运动的推行\n4、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陶行知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A、文法学校     B、骑士学校     C、琴弦学校    D、 文士学校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关系    C、文化     D、科学技术7、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8、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     )A、教育规律     B、教育任务    C、教育目的    D、教育内容9、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        )A、民主平等的关系    B、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C、授受关系     D、主导与服从关系1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A、确定方法      B、确定内容      C、确定目标     D、确定标准11、中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享有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1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 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13、泰勒的课程论经典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学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14、在教学策略中,强调知识结构的结构化策略属于(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1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正确的叙述是(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17、(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重点的教育,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性。19、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教育的(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等新特点。2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n2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2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           )的代表。23、“身残志坚”,说明了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具有(                   )关系。24、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      )性和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25、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                  )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26、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为(                 )。27、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作用。28、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29、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                  )和儿童。3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主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3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32、(              )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它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3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陶冶学生品德情感、锻炼学生品德意志和培养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有班主任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34、在教学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35、(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3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哪些改变。38、简述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9、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规律。40、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哪几种?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41、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4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n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榜样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人为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要、包装和宣传,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达到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道德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     与树立的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其德性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的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是明示。从榜样学习者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榜样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2010年江苏教师资格教育学(中学类)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是(          )。A、宋代以后     B、春秋战国      C、明清时代     D、隋唐时期2、《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      )的关系。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3、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4、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       )。A、社会文化    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生产力5、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6、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                  )A、内容评价     B、目标评价      C、模式评价   D、成果评价7、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和对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                    )。A、教学的研究   B、时代的研究     C、学科的研究     D、学法的研究8、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        )A、可操作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方向性\n9、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测验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测验的可靠度,又称测验的(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10、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      C、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1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A、心理疏导     B、择业指导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12、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               )A、课程类型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模式13、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14、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合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 和相互关系,称为(        )A、课的目标     B、课的类型     C、课的任务         D、课的结构15、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                )和个别差异性17、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家(                 )创立的。该模式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方法,道德教育应围绕社会学习展开。18、道德教育中的认知模式认为,人的道德(                 )按照一定的阶段的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19、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20、通常,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一是(                      ),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21、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                  )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和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n22、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                     )、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23、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              )和理解教材。24、在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中,教师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称(                      )。25、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                     )、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26、现代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年轻人很快就能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从而摆脱劳动分工对每个人造成的(         )。2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从对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因而提出了著名的(              )理论。29、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                   ),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32、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三条主要原则,它们是整体性原则、(                               )、生理适宜性原则。33、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法主要包括伟人的典范、(                       )和学生中的好榜样。34、(                   )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35、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这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上,是典型的(     )的代表。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7、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8、简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的构成。39、简述对学生进行奖励与处分的基本要求。40、简述练习法的基本要求。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n41、19世纪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所谓的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论述两类分组的内涵及分组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