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育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教育学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197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思想。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之间的矛盾。A.教育者与教育手段  B.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C.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  D.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4.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斯多德5.“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6.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A.多元主义价值观  B.知识主义价值观  C.精英主义价值  D.主体教育7.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 )的学习过程理论。A.“模仿、理论、练习”’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C.“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8.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9.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观点的是苏联教育家(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10.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n-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1.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12.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4.( )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15.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是( )。A.实质教育论  B.素质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应试教育论1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17.教育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二是( )。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18.“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19..范例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其中范例性是针对( )而言的。A.教学内容  B.学生  C.教学活动  D.学生主体状况20.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2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n-22.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是在( )中提出的。A.《礼记·中庸》  B.《学记》  C.《朱子全书·论学》  D.《论语》2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2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27.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 )。A.卢梭  B.培根  C.拉伯雷  D.洛克28.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29.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30.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倍尔31.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代表作(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学讲授纲要》3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33.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多因素构成的社会系统,在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n-A.学生和课程  B.教师和课程  C.学生和教师  D.手段和方法34.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这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 )。A.教育性  B.交往性  C.间接性  D.领导性35.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特点中,“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指的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民主化  C.教育的全民化  D.教育的多元化36.自()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A.原始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古代教育37.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A.洋务运动的推行  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D.北洋大学的创建38.“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39.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40.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4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42.哪部教育著作被人们看做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43.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4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n-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45.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下列选项对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B.提倡发现学习C.他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D.他发现学习理论对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主张儿童提早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容易推行的46.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47.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48.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49.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二、填空题1.教育学是研究()及其()的一门科学。2.教育现象包括()和()。3.我国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乐正克的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还早300年。4.1632年,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出版了(《》),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5.广义教育包括()、家庭教育、()。6.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7.我国古代教育的内容是“六艺”()、乐、(  )、射、书、数。8.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和(  )。9.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和()。10.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  )、辩证法.--\n-;四学:算术、几何、天文、(  )。11.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打猎、投枪、击剑()、()。12.关于教育的产生主要有四种学说,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起源说、__________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和社会生活需要起源说。13.孟子最早将“教”与“育”两个字连在一起,他说。14.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____________、孟子、____________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的毕生精力用在了经书的背诵上。15.()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_________里。16.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其问答法分三步:讥讽、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洛克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_,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其代表作是_________。18.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他把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__________。19.教育学史上的三大经典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威的______卢梭的_________。20.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_________主编了当时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三、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2.狭义的教育3.教育学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5.教育中介系统6.教育系统的结构三、辨析题1.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2.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3.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n-4.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5.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6.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7.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四、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2.狭义的教育3.制度化教育4.普通教育5.职业教育6.六艺7.教育学8.教育结构五、简答题1.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4.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5.你是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的?6.简述教育的功能。7.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8.教育学的研究经历了哪些阶段?六、论述题1.试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2.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3.试论二战以来世界上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n-4.试论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历程。5.如何理解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6.如何理解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7.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8.论述教育的起源。9.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七、分析题1.“科学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台,并获得发展,甚至使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辉煌。但科学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也潜隐着遗忘生活世界的可能性。这既有科学自身的局限。也有科学教育的不当。瓦托夫斯基曾指出过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离和对立。他说,科学与常识、科学活动与人类基本活动、科学理解和平常理解的连续性被打破了。胡塞尔认为科学对生活世界的客观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远离生活世界的过程。科学世界一旦诞生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就隐含着对生活世界这一母体遗忘的可能。胡塞尔说:“自伽利略起,理念化了的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取代了前科学的直观的自然。”在胡塞尔看来,伽利略及其后继者以理念世界代替了人的生活世界。所以当他说,伽利略既是发现的天才,又是掩盖的天才时,就道出了生活世界被遗忘的现实。针对科学丧失生活世界的意义危机,胡塞尔提出要把原初的直观的生活世界提到首位的观点。应该说胡塞尔的观点对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有启示的。……”摘引自集美大学刘德华的《科学教育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的超越与回归》。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生活世界的教育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关系。2.--\n-.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什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在第一节课上,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老师的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给格里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结果,格里沙的数学和阅读只得了“2分”。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就是这个被女老师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3.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A.科技B.经济C.综合国力D.教育2.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A.1957年B.1982年C.1986年D.1990年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生文化B.教师文化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出的。A.邓小平B.毛泽东C.胡锦涛D.周恩来9.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A.师生的交互作用B.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C.同伴群体的影响D.社区的影响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2.()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13.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n-A.专业结构B.布局结构C.层次结构D.需求结构14.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15.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A.质量B.可能规模C.规模D.速度16.()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A.18世纪9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19世纪50年代D.19世纪90年代17.教育的文化功能受()因素的影响。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18.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19.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 )。A.教育领导权B.受教育权利C.教育目的D.教育结构20.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随之出现的新变化应该是( )。A.教育的规模和速度B.教育的结构C.教育的内容和手段D.教育的政策21.一个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是( )。A.基础教育B.高等教育C.成人自学D.终身学习2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24.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 )首先提出。A.保罗.郎格朗B.杜威C.洛克D.卢梭25.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这说明教育具有( )。A.政治效益B.技术效益C.文化效益D.经济效益26.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27.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n-28.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就具有(   )。A.继承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29.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30.()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31.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32.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33.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A.校训B.班风C.校风D.学风34.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35.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二、填空题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2.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由所决定的,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3.1959年,美国的经济学家发表了《人力投资——一个经济的观点》一文,阐述了他的“”。4.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和。5.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的要求。6.教育结构是指包括、、、.--\n-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7.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8.教育是一种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的关系。9.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10.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等等。11.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和。12.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13.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三、名词解释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学校文化3.人力资本理论4.校风5.教育结构四、辨析题1.教育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发展教育。2.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受教育程度。3.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主要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活力的文化人来实现。5.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具有能动作用。五、简答题1.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简述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7.简述教育促进文化和发展的作用。.--\n-六、论述题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论述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七.案例分析案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面对经济困境,贸易立国主义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然而,贸易立国主义能否在实践中行得通,关键在于日本是否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和高质量的劳动力,否则他就难以在实行的经济和贸易竞争中获胜。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劳动力,日本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1947年,日本内阁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并对教育经费不足问题作出了“经费及补助”的规定,新制公立初中教职员的工资所需经费由都道府县负担,同小学一样,国家负担1/2;对于设备费,校舍修理、公立学校教育经费的增加以及私利义务教育学校因学费收入减少而增加的部分,有国家给与补助或采取其他财源措施。1947年,日本政府为初中先后支出了31亿多日元;1948年度,日本政府预算教育支出57亿日元。1950年以后,日本地方财政赤字严重,难以保持教育经费的支出,日本于1952年又制订了新的《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新法规定,都道府县支付的各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资额的1/2由国库负担;教育中最重要的经费之一,教材费由国库负担。就这样,日本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仅用一年时间,中小学教育就达到了普及程度,入学率达99.27%,并且达到高中普及。教育的普及,及时为日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从1949年起,日本经济开始逐渐恢复,1955年日本工矿生产指数上升到180.7;超过投降前1944年最高水平178.9,并进入高速增长期。日本政府及时认识到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1957年,日本政府在公布的《新长期计划》中,在战后首次把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编入“国民经济计划”。1960年内阁制定《国民收入净增计划》,教育被称作为实现目标的重要一环。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规模的扩大,日本政府采取了投巨资于教育的政策,在1958—1969年间,国民收入增长2.5倍,但教育经费却增长了3倍。在这一期间,日本的中、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日本高中升学率1958年为53.7%,60年代中期超出70%,70年代达到了80%。日本高等教育的升学率由1958年的16%,上升到1965年的25.4%。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日本经济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1956年—.--\n-1972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次高速增长的高潮。1967年,日本经济超过了英、法;1968年超过了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跃居第二。1972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849,780亿日元,约为1955年的5倍。1962年,日本文部省调查局出版了题为《日本的成长与教育》的报告书,在报告书中说:“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重要因素”,“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于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日本前文部省大臣森善即一也曾经深刻的指出:日本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了人的脑力和心中的指挥资源和文化资源,以人的创造力资源来弥补自然资源的短缺。日本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的创见、技术的熟练、劳动者的素质等因素,对于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亚于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资料来源:傅维利著:《劳动力市场与教育的自主调节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问题与思考:结合案例谈谈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选择题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一般性B.特殊性C.主观性D.客观性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3.下列( )不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洛克4.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n-6.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提高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是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能动论7.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B.遗传素质C.环境D.教育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9.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1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11.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A.创造B.学习C.生殖D.思考12.“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 )的言论。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1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14.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均衡性B.顺序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15.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 )。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16.“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_______对教育的要求。A.顺序性B.不平衡行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17.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___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18.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19.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n-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三因素论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2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22.“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2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努力24.在教育和发展的关系理论中,维果茨基是提出()的理论。A.一般发展B.心理发生论C.最近发展区D.人的可教育性25.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作用。A.主导B.决定C.辅助D.主要2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人们重视()对人发展的影响作用。A.教育B.环境C.遗传D.人的主观能动性27.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28.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30.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3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n-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32.人的发展是指人的()的发展。A.社会性B.智力C.身体和心理D.个性33.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霍尔B.高尔登C.华生D.洛克3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35.人类历史上曾出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有一定作用二、填空题1.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一是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二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4.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5.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是一个典型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社会烟草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的结果。(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8.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顺序发展的特征。.--\n-9.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到,再到的发展过程。10.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11.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和的影响,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1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但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13.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和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14.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或。15.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三、辨析题1.学校有专职教师,有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必定无疑的。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4.“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6.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7.为了因材施教,高中按考试成绩分快慢班是合理的。8.“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9.“揠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规律。10.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11.“狼孩”的事例说明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12.遗传素质是“天生的”,因此是不可改变的。13.对智力发展滞后的孩子,教师可以放弃对他们的要求。.--\n-14.人的发展贯穿于人一生的始终。15.人的心理发展比身体的发展更重要。四、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2.内发论3.外铄论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发展关键期6.遗传7.成熟8.环境9.人的价值10.个性五、简答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是什么?2.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与其作用?3.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现是什么?5.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6.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现是什么?六、论述题1.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风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请问:(1)什么是遗传素质?(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2.根据中小学生性别、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试分析教师如何因材施教?.--\n-3.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联系实际加以阐述。七、案例分析题1.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2.胡一舟是一个先天愚型儿,可是却成为了一个天才的指挥家。作为一名教师,你将如何对待那些身心发展有缺陷的学生?3.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4.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n-5.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6.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1人担任过副总统,1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四章教育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学校教育制度B.教育体制C.社会教育制度D.业余教育制度2.普通中小学的双重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B.发展体力智力,培养思想品德C.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D.培养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3.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 )。A.文化传统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C.人口状况D.社会制度4.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 )。A.文字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C.生产力的发展  D.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5.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A.客观性 B.强制性 C.价值性 D.教育性6.反应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7.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末8.《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年。A.1985年B.1993年C.1999年D.2001年.--\n-9.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D.终身教育的实现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技术教育 D.初等教育11.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12.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下面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 )。A.高等教育制度 B.特殊教育制度C.奖惩作息制度  D.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13.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A.客观性 B.强制性 C.历史性   D.教育性14.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15.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是( )。A.制度教育 B.非制度化的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16.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 )。A.1949年10月  B.1950年10月C.1951年10月  D.1958年9月17.现代学制与古代学制有质的区别在于(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化C.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18.学校教育具有( )。A.改革性B.多样性C.单一性D.继承性19.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教育文化的落后状况必须从( )着手。A.改革教育体制B.改革教育方法C.改革教育内容D.增加教育经费20.实行双轨制的国外学制为( )。A.美国学制B.德国学制C.印度学制D.中国学制21.制约学制的性质和状况的首要因素是( )。.--\n-A.个体身心发展规律B.文化传统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2.我国第一个实施的现代学制是( )。A.壬戊学制B.壬寅学制C.癸卯学制D.甲午学制23.实行单轨教学学制的国家是( )。A.美国B.苏联C.英国D.法国24.我国实行初等教育的机构是( )。A.幼儿园B.小学C.初中D.高中25.我国实施时间最长采用范围最广的学制是( )。A.五四学制B.五三学制C.六三三学制D.九年一贯制二、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樗是形成近代的。5.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6.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7.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8.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9.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10.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11.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12.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13.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14.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1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16.“癸卯学制”分为三段级。17.1902年颁布的“”,是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颁布的“”.--\n-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提出“”学制。三、判断题1.现代学制产生于美国。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并不体现在私立学校中。4.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学校规范是针对学校成员的,不同的规范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和态度,因而构成不同的文化。5.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是法国的朗格朗。6.终身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7.普职之争的实质是现代中等教育中的教育分流问题。它不同于文实之争,文实之争涉及的是教育平等问题。8.目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发展。9.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过是某种意念。10.西欧最初普及义务教育主要是国家基于民主要求而给每一个儿童提供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11.大学是研究高等学问的专门机构,主要从事教育和研究,因此大学并不直接为经济服务。12.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13.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14.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15.近代欧洲出现的双轨学制中,上延型系统主要是为升大学做准备的。16.国外校本管理和我国校长负责制一样,都是为了明确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和地位的。四、名词解释1.教育制度2.学校教育制度3.教育体制4.义务教育5.学校教育结构.--\n-五、简答题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2.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3.建立学制的依据有哪些?六、论述题1.试述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试述其主要内容。七、案例分析1.小陈在陕西乾县实验初级中学上初三,临近中考,学校搞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一个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线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孩子才16岁,这么小就流向社会,今后可咋办呢?”2.某初三学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邻座学习,班主任老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问题: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议。3.“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学校就是工厂。原始产品(儿童)被造成成品以满足各种生活需要。20世纪的文明对产品制造的规格提出了要求,根据规格的规定来塑造学生是学校的职责。”试用所学过的教育学知识对这段话做出分析。4.请阅读以下材料:1984年4月,美国“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官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起动。]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2010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又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美国的这一改革方向体现了当代教育学在哪些方面的发展?5.请阅读以下材料:1984年4月,美国“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官发表的题为.--\n-“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起动。1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2010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又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美国的这一改革方向体现了当代教育学在哪些方面的发展?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选择题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A.专门的职业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C.独立的社会职业D.非专门职业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主体性B.创造性C.连续性D.长期性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B.主体性C.间接性D.连续性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A.依赖性B.向师性C.可塑性D.接受性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C.广延性D.连续性8.关于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的示范作用,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B.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C.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D.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9.“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应具有()。.--\n-A.情景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别性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学B.班级管理C.发展学生智力D.教书育人11.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极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他们具有()。A.可塑性B.依赖性C.向师性D.定向性12.关于师生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输出—吸收的关系13.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A.人格素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14.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充分体现了教师()。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C.丰富的学科文化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15.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B.精深的专业知识C.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D.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16.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A.思想政治素养B.教育理论素养C.职业道德素养D.职业技能素养17.新型师生关系是()。A.指导关系B.平等关系C.互利关系D.授受关系18.教师在建立班集体、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活动中扮演着()的角色。A.研究者B.示范者C.朋友D.管理者19.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教师的()。A.学科专业素养B.职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人格素养20.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属于教师的()。A.学科专业素养B.职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人格素养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开始施行。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22.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n-A.为人师表B.献身教育C.教书育人D.公而忘私23.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主导地位B.辅助地位C.被动地位D.主体地位25.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是()。A.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B.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C.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D.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26.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要求B.途径C.条件D.结果27.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28.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或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公平评价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名誉权29.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是指学生的()。A.名誉权B.荣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30.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A.名誉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31.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杜威D.夸美纽斯32.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的()。A.主观能动性B.灵活性C.互动性D.多样性33.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机构是()。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部门B.教师所在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部门34.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A.教师和学生B.教师和教科书C.学生和教科书D.教学内容和手段3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n-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36.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实施关禁闭的处罚,这侵犯了学生的()。A.受教育权B.隐私权C.人身自由权D.名誉权37.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A.朋友B.授受C.领导D.人与人38.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A.平等关系B.上下关系C.道德关系D.教育关系39.学生希望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得到教师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A.管理者B.示范者C.朋友D.传道者40.下列不属于学生喜欢的教师行为的是()。A.上课拖延时间B.对学生严格要求C.热爱、同情、尊重学生D.耐心温和、容易接近41.教师将正在上课的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A.受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节为每年()。A.10月9日B.9月10日C.9月1日D.10月10日二、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3.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4.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它也是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5.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和。6.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任务和职业角色的所决定。7.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对象的。.--\n-8.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9.“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10.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的现实需要。11.师德的灵魂是。12.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13.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14.高尚的师德应包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等内容。15.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16.学生具有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17.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素质要求。18.“师道尊严”是以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19世纪以后逐渐出现了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19.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构成关系。20.教师的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三、判断题1.“照本宣科”能够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2.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随意翻阅学生的信件。3.教师要有较强的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4.社会对教师的接纳与教师对现实社会的接纳是相辅相成的。5.尊重和关爱学生就是赞同学生的所有行为。6.赫尔巴特是“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7.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辅助作用。8.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9.中国有句俗语“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教师对学生应像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一样溺爱。.--\n-10.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11.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12.师生冲突对师生双方的影响是消极的。四、名词解释1.教师2.教师威信3.师生关系4.教师专业发展5.心理相容6.儿童观五、简答题1.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有哪些?2.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3.为什么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担当的角色主要有哪些?6.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哪些?7.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简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9.如何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特点?10.简述师生关系的内容。11.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2.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有哪些?13.教师应享有哪些权利?14.简述教师应承担的义务。六、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n-2.试述现代学生观。3.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4.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试述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5.你怎样看待师生关系?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哪些?7.试述你对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的认识。七、案例分析1.当前,由于社会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学校、教师,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注重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教学生做人;做家教成风;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收受家长财物等,甚至出现了像“范跑跑”“杨不管”等师德败坏的教师。这些现象,应当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来尽快加以改变。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联系案例,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和意义。2.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却不太用功;神学有成就,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谈谈你对这一评语的认识。3.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在用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结果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第六章教育目的一、选择题1.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n-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3.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培养的人的()。A.质量规格  B.价值取向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4.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旨的教育是()。A.高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特殊教育  D.素质教育5.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6.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______,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及出发点、归宿。()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法规  D.教育政策7.在教育思想史上,不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有()。A.那托尔普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裴斯泰洛齐8.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的是()。A.坚持社会主义性质   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劳动者   C.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D.智力上的高度发展9.对我国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是()。A.基础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素质教育10.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1.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n-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2.以下不属于教育目的的实践功能的是()。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矫正功能13.学校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开拓学生理解美的能力14.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教育策略15.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1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提高社会生产力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  D.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1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现时与延时的关系  D.当下与未来的关系18.教育的总目的在不同层次、类别学校的反映是指()。A.教育目标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19.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马克思主义关市场经济学说C.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学说D.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20.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21.“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青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22.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n-23.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人才观  D.国家教育传统24.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A.素质教育  B.英才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25.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26.素质教育是以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28.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中共同创造的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称之为()。A.学校机构 B.学校体制  C.学校文化  D.学校制度29.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是()。A.神学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C.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  D.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30.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A.必要  B.重要  C.一种  D.唯一3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还决定着()。A.教育年龄  B.教育手段  C.教育年限  D.教育目的3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A.总的要求  B.基本要求  C.明文要求  D.阶段要求3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34.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的规定,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任命、聘用等,反映了政治经济制度决定()。.--\n-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目的  D.教育的独立性35.在培养目标上,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A.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B.异中有同,特点突出,差异鲜明C.标准统一,重点突出,特色各异D.同中有异,个性突出,特色鲜明36.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A.教育理想  B.教育观念  C.教育理论  D.教育思想3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38.纵观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含义的各种表述,下列不属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的是()。A.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B.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C.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D.人的自我决定的发展39.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个人本位论思想 B.社会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40.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41.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育德、促智、健体之功能,这是美育的()功能。A.直接性B.间接性C.循环性D.超美育二、填空题1.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2.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3.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的制约。4.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和。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的关系。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基本要求.--\n-,而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7.教学目标是。8.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关系。9.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10.教育目的具有、、,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11.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2.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3.素质教育是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的教育。14.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三、辨析题1.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或教学目标构成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对个人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产生影响。3.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4.教育目的总是统治阶级思想和意志的体现,它不仅具有教育属性,而且还具有政治属性。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6.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7.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9.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10.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重点的教育。11.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12.道德两难问题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有效的途径。13.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可以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或者是具体的。1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15..--\n-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就是指在国家总的教育目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列。四、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4.教育方针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6.个人本位论7.社会本位论8.德育9.智育10.体育11.美育12.劳动技术教育13.素质教育五、简答题1.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3.简述的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联系?4.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5.如何实施素质教育?6.简述当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7.简述我国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8.简述我国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9.简述我国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10.简述我国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11.简述我国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n-六、论述题1.论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2.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经多次变化,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培养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的观点一直没有变,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简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4.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5.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七、分析题1.某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问题:你对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进行评价。 2.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3.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应该如何纠正?.--\n-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义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体到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方面,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请予以分析。5.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对比教材里《教育法》中的我国教育方针的表述,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有何重要意义?6.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受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第七章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2.强调学生本位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3.英国教育家()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A.波西瓦尔B.洛克C.麦克费尔D.斯宾塞.--\n-4.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B.斯宾塞C.布拉梅尔德D.杜威5.布鲁纳是()的代表人物。A.活动中心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社会中心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6.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组织的学校课程属于()。A.问题中心课程论B.综合课程论C.学科中心课程论D.经验课程论7.课程指(  )A.课业 B.教材 C.教学科目 D.课业及其进程8.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杜威 D.夸美纽斯9.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科开设顺序  B.教学时数C.课程设置 D.学年编制10.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C.教材  D.教学参考书11.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评价要注重评价的()A.甄别功能  B.选拔功能 C.发展功能   D.调节功能12.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1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14.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16..--\n-“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哪一种课程理论?()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B.活动课程理论C.学科课程理论D.潜在课程理论17.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是()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18.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A.广域课程B.国家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19.()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智力、品德、体育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课程类型D.课程实施20.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材D.教科书21.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依据是()。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22.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历的课程是()。A.研究型课程B.基础型课程C.发展型课程D.学科课程2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教学目标的“三维”是()。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B.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知识、能力、情感2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高中阶段以()为主。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选修课程25.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26.1918年,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出版《课程》一书,该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A.施瓦布B.杜威C.博比特D.查特斯27.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A.校本课程B.校本课程开发C.国家课程D.国家课程开发28.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n-A.课程变革B.课程实施C.课程计划D.课程采用29.中国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之争、择校问题、民办教育与私立学校问题等)大都反映了()。A.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望B.人们对提高教育地位的渴望C.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渴望D.人们对受教育权利的追求30.以文化知识(科学、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这种课程类型称为()。A.要素课程B.综合课程C.经验课程D.学科课程31.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学习者的经验D.学习过程的价值32.以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A.课程与教学的评价B.课程与教学的实施C.课程与教学的目标D.课程与教学的内容33.课程目标的上位目标是()。A.课时目标B.培养目标C.考试大纲D.学科目标34.在下列课程类型中,哪一种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A.劳动技术课B.实用技术教育C.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D.研究性课程二、填空题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2.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和。3.课程类型是指。4.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5.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6.、和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7.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n-三、名词解释1.课程2.课程类型3.国家课程4.地方课程5.校本课程6.课程目标7.课程标准8.教材9.课程实施10.课程评价四、判断题1.课程即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学习结果。2.课程即教师所要教的、学生所要学的教材知识内容。3.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构成了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4.课程是由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内容体系构成的。5.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6.课程的心理组织只能体现在活动课程的组织之中,学科课程的组织不可能采用心理组织的方式加以编排。7.美国学者克伯屈所创立的“设计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的方法,也是一种课程组织的方式。8.课程的逻辑组织并不必然排斥和反对课程的心理组织,二者既有可能是一致的,也有可能是不一致的。9.在课程知识的编排问题上,逻辑上简单的内容未必就是教学上简单的、易于学习的内容。1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本质上代表着科学的逻辑与教学的逻辑之间的关系。11.儿童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排愈应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课程的编排应逐步加大逻辑组织的比重。12.课程内容只要具有科学性,就一定具有思想性。五、简答题1.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n-2.简述课程的几种基本类型。3.简要评述学科中心课程?4.简要评述活动中心课程?5.简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6.如何理解“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整体”和“一贯”?7.本次课程改革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8.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9.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0.简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11.简述教师如何影响校本课程开发。12.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13.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1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5.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六、论述题1.试比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不同?2.举例说明校本课程的利弊。3.论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4.论述我国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5.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设置综合课程的依据及其意义。七、材料分析题1..--\n-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2.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回答问题。甲:在读完课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荔枝的特征,从荔枝干讲到鲜荔枝,把其中的概念如“果肩”“果顶”“缝合线”等一一进行补充讲解,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断地记,一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大量有关荔枝的知识。乙:上课了,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请吃过干荔枝和鲜荔枝的学生谈谈对荔枝的认识,最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干一鲜两颗荔枝。学生喜不自禁,教师示意学生安静。然后要求学生剥开两颗荔枝,进行比较观察,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着实物读课文,完成一篇短文《我所知道的荔枝》。问题:两种教学处理各有什么特点?运用教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一种教学处理更好,为什么?3.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4.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请结合实际分析在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5.下面是一则关于上海某中学的报道: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n-体系,高中开设了选修课23门,活动课34门,初中活动课35门。除了必修课之外,将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分化为5个层次的“个性课程”,即“讲座型”、“发展型”、“课题型”、“竞赛型”和“补缺型”。每周按文、理科及综合科开设4至5个讲座以社会热点和传播新信息为主,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学生可自由选择。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通过组织发展兴趣小组、导师带研究生、强化训练等各种方式,施以个性化教育。而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再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试用学过的课程理论分析这所学校的课程。6.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7.这是一则来自《光明日报》的报道: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实验学校合作开展“六年级文科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的交汇渗透”教育活动。每月一次,上午由博物馆工作人员去学校讲课,下午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一年之内,该校六年级学生六次走进上海博物馆的大门,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学校还把学生写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一本学生文集《源源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根据你对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分析这一教学活动的意义8.下表是传统评价与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对比。传统评价与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区别传统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提供标准化的教学和测验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使用纸笔测验运用多种评价技术将学生进行比较提供学生合作的机会可以由机器阅卷人工评判学生再现限定范围的知识学生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的问题要求选择一个答案要求学生生成一个答案所有学生同时测试个别化的测试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要求学生解决开放性的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从已经获得的知识中寻找答案让学生投入到主动建构知识、产生新的知识中去在教学前对内容提供概述在教学前提供学生标准、程序、评价内容,以便让学生知道他们将如何评价,如何做才是成功的。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理论,分析研究性学习评价更注重哪些取向。(2)如何理解研究性学习评价取向的本质?(3)结合实际谈谈实施研究性学习评价可以有哪些具体做法。.--\n-9.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时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且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1)经验课程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点。(2)经验课程存在哪些不足。10.XX小学4年级语文课,整节课中师生的互动90%仅限于齐声回答,教师“…,对不对?”“…是不是?”学生则齐声回答“对”或“是”。期间我曾问坐在旁边的学生“你知道刚才吴老师为什么讲…?”答:“不知道”。问:“那你刚才怎么也跟着说对呢?”答:“不是大家都怎么说吗,再说老师也没想让我们说不对呀。”课后我与学生聊天。问:“刚才看了你的作文本,你的故乡XX很美呵,放假常去那里吗?”窃笑,答:“哪呀,瞎编的,唉,你可别告诉我们老师啊。”问:“假期不回去看吗?”答:“我可不敢!再说上哪儿去看啊。”问:“老师不组织你们外出参观吗?”答:“哎,我们老师呀,还觉得教学时间不够呢,有时候下午都给我们补课。”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第八章教学一、选择题1.“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2.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明显不足在于(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3.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大纲4.下列不属于班级授课制优点的是()。A.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B.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C.学生身心的发展D.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5.《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6.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n-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7.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8.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描述和探讨的教育家是()。A.孔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亚里士多德9.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与学的矛盾  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10.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杜威1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12.教学工作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课堂教学 D.现场教学13.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A.教学改革和实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15.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16.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17.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惟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1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19.--\n-.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20.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21.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教学计划  C.课程  D.教材22.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23.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24.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2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率  B.练习率  C.效果率  D.刺激26.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 )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A.奏定学堂  B.南洋公学  C.乡学  D.京师同文馆27.“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下列哪个选项的意义( )。A.传授科学知识B.反复练习巩固  C.发展智力  D.加强“双基”教学28.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并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29.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n-30.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先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学习目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趣是( )。A.问题导人 B.故事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入31.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 )。A.熟悉教材  B.创设问题情境  C.了解学生  D.激发学习动机32.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争论。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知识与能力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33.讲授法的缺点在于( )。A.不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不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34.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 )。A.可操作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方向性二、填空题1.____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工作应坚持以____为主。3.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____、____、____以及____等因素制约。4.教学以____为根本目的。5.一般来说,____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____。6.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____是核心。7.____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8.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实现____的过程。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10.学生以学习____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为基础。.--\n-1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____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赫尔巴特)12.教学过程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____和____。14.教学工作以_课堂教学___为中心环节。15.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16.____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17.备课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18.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___、____和____。19.了解学生包括了解____、____、____、____等。20.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____、____、____。2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____,____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22.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__新授课__、__巩固课__、_技能课___、__检查课__。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2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24.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25.____是上课必要的补充。26.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等。2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____形式。28.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____,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29.____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30.夸美纽斯的《____》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31.班级授课制在____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32..--\n-我国最早常用班级授课制的是____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33.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可分为:____和____。34.____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35.____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36.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37.教学过程中____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三、辨析题1.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是说服法的具体形式。2.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最优的”、“最理想的”、“最好的”意思。3.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顺序一般为具体←→抽象;个别←→一般。4.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5.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6.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7.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8.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9.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10.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狭义的。11.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12.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13.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还有练习巩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是一节综合课。14.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15.一节课成败的基本标准是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n-四、名词解释1.教学2.智力3.教学过程4.教学原则5.启发性原则6.巩固性原则7.循序渐进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9.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0.教学方法11.讲授法12.谈话法13.讨论法14.演示法15.练习法16.实验法17.课的类型18.课的结构19.教学组织形式20.班级授课制21.分组教学22.教学策略五、简答题1.简述教学的概念及所包含的方面。2.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3.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4.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n-5.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6.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7.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8.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9.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10.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1.简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1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13.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14.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15.简述课的类型(种类)。16.简述课的组成部分。17.简述上好课的要求。18.简述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1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0.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21.新的教学改革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六、论述题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请联系实际论述。2.试述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以教学为中心。3.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4.试论教学组织形式和历史发展趋势?5.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6.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7.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8.把一块铁和一块木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一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n-9.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评述10评述分组教学制?11.试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七、分析题1.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问题: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2.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回答问题。甲:在读完课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荔枝的特征,从荔枝干讲到鲜荔枝,把其中的概念如“果肩”“果顶”“缝合线”等一一进行补充讲解,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断地记,一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大量有关荔枝的知识。乙:上课了,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请吃过干荔枝和鲜荔枝的学生谈谈对荔枝的认识,最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干一鲜两颗荔枝。学生喜不自禁,教师示意学生安静。然后要求学生剥开两颗荔枝,进行比较观察,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着实物读课文,完成一篇短文《我所知道的荔枝》。问题:(1)两种教学处理各有什么特点?(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看,那一种教学处理更好,为什么?3.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n-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谁想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捋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津津乐道地看着。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知道怎么唱。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5.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请分析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6.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7.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9.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n-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10.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1.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12.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九章德育一、选择题1.关于品德与道德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A.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B.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C.道德与品德同属一个范畴D.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2.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活动。A.人格B.品德C.情操D.修养3.根据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人的品德发展最高水平在于()。A.遵守法则取向B.寻求认可取向C.普遍伦理取向D.社会契约取向4.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n-A.爱国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与法制教育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A.柯尔柏格B.皮亚杰C.麦克菲尔D.班杜拉6.学生的()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A.德、智、体、美B.知、情、意、行C.德、才、个性D.胸襟、见地7.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知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A.自我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实践锻炼法8.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工作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一般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实践指导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11.提出德育体谅模式的学者是()。A.柯尔柏格B.彼得·麦克菲尔C.班杜拉D.皮亚杰1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13.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C.学生知的深和知的浅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道德水平的矛盾1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上。A.德育内容B.德育规律C.德育原则D.德育方法15.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A.说服法B.陶冶法C.实践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17.马卡连柯提出“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n-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8.下列有关德育过程表述不正确的是()。A.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被动地道德活动过程B.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D.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19.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2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培养和组织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21.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理由或想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A.感知-动作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思阶段D.前运算阶段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反映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实际锻炼法C.陶冶教育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23.随着学生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形成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A.自我评价能力B.自我调控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自我学习能力24.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A.情感陶冶B.实际锻炼C.榜样示范D.说服教育25.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A.各学科教学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C.班主任工作D.体育竞赛26.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27.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28.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A.社会活动能力B.道德认识C.自我教育能力D.道德意志.--\n-2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业绩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A.情感陶冶B.实际锻炼C.榜样示范D.说服教育30.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A.教师的正面教育B.能动的道德活动C.班主任工作D.家庭教育的影响31.根据柯尔柏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阶段处于()。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可逆水平D.前习俗水平32.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已经获得守恒的概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3.根据学生的生活领域,在学校中教育学生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要破坏公物,这种教育属于()。A.私德教育B.公德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学生行为准则34.通过各种实际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方法是()。A.情感陶冶B.实际锻炼C.榜样示范D.说服教育3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德育的()。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36.去过几次公园,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够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7.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38.()是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9.只有学生具有()才使学校的品德教育具有社会价值。A.正确的是非观念B.爱憎分明的情感C.良好的道德行为D.坚强的意志40.学校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A.各学科教学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C.班主任工作D.社会实践活动41.教师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参观,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运用了()。A.参观法B.讲授法C.演示法D.现场教学法.--\n-42.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一德育原则是()。A.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43.()是教育者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A.德育原则B.德育方法C.德育途径D.德育内容44.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这体现了德育的()原则。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B.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C.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45.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是()。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宗教教育二、填空题1.德育是相当于体育、智育而言,是____、____和____等的总称。2.德育包括____、____、____等形式。3.德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5.____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6.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7.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____、____和____。8.德育要素:____、____、____、____。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10.____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____,情即____,意即____,行即____。11..--\n-____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12.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13.知、情、意、行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____是基础,____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____,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14.前苏联教育家____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15.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16.____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8、德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____和受教育者的____。17.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____、____、____等。18.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____提出,后由____进一步深化的。19.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____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____置于中心地位。20.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____创立的。三、判断题1.人的品德一旦形成就不再改变。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就是指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4.自我教育能力是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5.德育过程与学生品德发展过程是同一过程。6.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7.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8.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内容则是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一般顺序是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的。10.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11.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12.德育原则,也称为德育工作的方法论。13德育方法虽然有多种,但对每个老师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不必视具体情况而定。.--\n-14.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15.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复性与曲折性。16.教师所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1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一般顺序是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18.品德与道德是同一概念,可以互用。19.在品德结构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20.德育过程与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四、名词解释1.学校德育2.德育目标3.德育内容4.德育过程5.德育原则6.德育方法7.陶冶法8.说服法9.自我教育法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1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12.疏导原则1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4.严格要求与并重学生相结合原则15.因材施教原则1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1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8.榜样19.锻炼.--\n-20.修养五、简答题1.简述德育的意义。2.简述中学德育的目标。3.中学德育的内容。4.简述德育过程的涵义。5.简述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过程联系与区别。6.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7.简述中小学德育常用的基本原则。8.简述认知模式的基本内容。9.简述体谅模式的基本内容。10.简述社会模仿模式的基本内容。11.简述德育途径与方法12.简述运用陶冶的要求13.运用奖励注意要求六、论述题1.试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2.论述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3.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你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4.评述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6.试述疏导原则的概念及德育过程中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7.人们常用“不析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等俗语来表明对学生严格要求有必要的观点。请你谈谈怎样正确地严格要求学生呢?并列举一个实例来证明其中的一个观点。8.试论“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n-,并联系一个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七、案例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生小A,每次在课堂上我提问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把手举起来。可每当我把他叫起来的时候,他却总是低着头,哑口无言,引得下面的同学窃笑不已。一丝不快闪过我的心头。通过与他谈话得知缘由:“我在原来的学校的时候,老师提问时我总不太会,我就不好意思举手。可是同学们慢慢地就开始在课下给我起绰号,叫我‘傻瓜’。可我现在确实真的想也像其他同学一样高高地举手,我也希望老师能表扬我。”我茅塞顿开,庆幸自己刚才没有做出过激的行为。于是,我对他说:“这么样吧,咱们俩来个秘密约定。上课我提问时,你只管大胆举手。不过,当你真会的时候就高高地举起左手,不会的时候就举起右手。我呢,就根据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来决定是否提问你,怎么样?”他没敢在办公室中笑出来,但我却看出了他眉梢间的笑意。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们俩心领神会。我根据他的举手或提问或不提问。渐渐地,我发现他竟越来越多地举起他骄傲的左手,他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回答出我的课堂提问。问题:你如何评价材料中这位老师的作法?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在运用这些原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上午最后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上课时发现他低着头,似乎在看什么东西,我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的身边,果然他在偷看课外书。.--\n-书被收上来后,我继续讲课。我从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当着众人训斥学生,不仅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下课后,我没有理他,径自回了办公室,我知道他一定会跟来的。果然,我刚坐下,就听见他喊“报告”。我把他叫进来后,不再理他,仔细地翻阅书的内容。这是一本虚幻小说,内容不算健康,讲的是一个浪子复仇的传奇故事。沉默了十几分钟后,我抬起头看着他,他低着头不敢看我。“看着我的眼睛”。我严肃地说。许多时候,严厉的目光往往比言语批评更有效果,它能让孩子真正产生心灵的震撼。他看了我一眼,很快就又低下了头。“我知道你一定在担心我将怎样处分你,是吧?”他点了点头,我停了一下说:“你帮我出个主意,好吗﹖”让学生自己出主意“处分”自己,是让他懂得要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负责,唤起他的自责,澄清他的是非观。“写检查?”我没有理他。“请家长?”他怯怯地看着我,目光里流露着乞求。学生最担心的就是请家长到学校,不少家长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盛怒之下往往会体罚孩子。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或许一段时间里能纠正孩子的错误,但绝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从抽屉里找出一本《世界一流文学名著精缩》,对他说:“作为惩罚,我把这本书借给你,你必须在一个月内读完,并把阅读感受写在周记里。记住,只能在课外看”。孩子喜出望外地接过书,恭恭敬敬地给我鞠了一躬。“谢谢吴老师”!后来,他不仅照着我说的去做了,而且再也没有发生上课看课外书的情况。问题:上述案例中的语文教师遵循了哪条德育原则?请作具体分析。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一学期(A班主任):该生在校各方面表现一般,体育活动很积极,并有一定特长。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但学习还欠认真,上课不够专心,有时作业马虎,遵守纪律还不够。希望今后改正缺点,争取更大进步。第二学期(B班主任):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为有你的这样的学生感到高兴。你在校运会上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老师和同学都要感谢你!碰到老师道一声:“好”,对待同学象兄弟,大家真的好喜欢你。如果你在上课时更加集中精力,经常看到你踊跃发言,克服一些困难,做好每一天的作业,你一定会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相信你,这一天不会很远!问题:上述两段评语,你认为哪一种好?请你运用德育相关理论分别加以评述。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n-“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13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13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何永山当年是全校有名的淘气鬼,留过两次级,家长管不了他,很难教育。只要他在班上,老师就无法上课;外宾来校参观,得把他藏起来,以免他到处乱窜;哪个班的老师都不敢要他。学校万般无奈,决定送到他去工读学校。我(霍懋征)听说后立刻去找校长,要求把何永山放到我班里。校长回答:“不行,不能让这么调皮的孩子毁了你们先进集体的荣誉。”我对校长说:“把他交给我吧,相信我能把他教育好。”我把何永山领进班前,先统一全班的认识,然后“约法三章”:不轻视他,不提他过去的事,不揭他的短处。何永山进班后,我苦思冥想,寻找工作的突破点。我发现他比别的学生大两岁,个子高,有力气。我对他说:“咱们班卫生责任区的清扫小组由5个人组成,我和你,还有另外三个同学,请你当组长。”孩子看到老师让他负责,非常高兴,每天都认真打扫。一天,何永山扛来一把长把儿扫帚,他看出我腰有毛病,就特意给我准备了一把不用弯腰的扫帚。我非常感动:谁说他是个坏孩子?明明是个聪明、细心而又热心的孩子嘛。那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少先队员们都喜气洋洋地参加鼓号队的练习,何永山眼巴巴地在一旁看着。我明白他很羡慕别的同学,可自己还不是少先队员。我就和大队辅导员商量,让他背起了大鼓,参加队列训练。儿童节那天,我们要去景山公园活动,我给他买了白衬衫、蓝裤子,他背着大鼓雄赳赳地走在队列前边。那一天,他特别遵守纪律,第一次在同学面前受到大队辅导员的表扬。.--\n-第二天,他来还衣服。我趁热打铁对他说:“这衣服是老师给你买的,拿回家吧,只是你胸前还缺少一样东西呀!”没等我说完,他就说:“老师,我知道我还没有红领巾呢,您帮助我,我会努力的!”在爱心的感召下,何永山进步很快,不久就加入了少先队。你如何评价材料中霍懋征老师的作法?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班的小仰同学是一名外来打工者的儿子,爱说脏话,不受其他学生喜欢。他父母没有时间管。班上还有部分同学也有类似现象,我没有直接批评这种现象,而是班会课上播放碟片:学习中国的礼仪。然而好景不长,小仰脱口而出说脏话,经常有学生向我反映,我也听到几次。于是我就和他促膝谈心,分析弊端,提出建议。当时他虚心接受,并向我保证今后不说脏话,我也知道要想改掉坏习惯非一日之功,于是我给他三周的时间来使自己改掉。一天,两天,他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然而,三四天过去了,这个骂人的坏习惯就像生根一样,他还是难以克制住自己,脏话已成为他的口头禅了。于是我马上联系小仰的爸爸。通过一番交流,我立刻意识到为什么小仰改不掉这个习惯了,他爸爸在与我交谈的每一句话的开头就是一个脏字,原来小仰的这种不好的习惯来自家庭的影响。我马上指出了小仰爸爸自己存在的不足,与他爸爸一起分析并指出他的这种习惯对小孩子的成长非常的不利,希望他注意身教,来把我们的未来培养好。他爸爸非常谦虚的答应一定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在孩子面前做一个榜样。同时我继续对小仰进行意志上的锻炼和行为上的训练。不久,小仰的脏话越来越少,等到毕业时,他已经成为一个帮我一起制止说脏话的捍卫者了。问题:请运用有关德育理论知识,分析小仰的行为及其变化?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老师讲课情急时,常常使用“笨猪”、“死脑子”等词语来形容班上的学生。并且王老师自己在吸完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那么他教育后的班级会怎么样?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班上同学说脏话、粗话连篇,教室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n-某中学初三一女生把一男生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问题:请运用所学的德育理论知识分析该案例。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临近中考的一天,课前我按惯例询问课代表作业的完成情况,课代表告诉我,只有李莲(化名)没完成。我有些诧异,她是班长,平时刻苦认真,怎么会?因不想影响班级,便要她限时完成作业,她的眼睛流露一丝不满和怨气,并大声说了句:“又不是我一个人!”我有些火了,责问她这句话的意思,她便说出班里还有很多同学没完成,而是浑水摸鱼,随口说完成了搪塞过去,课代表、组长也没细查。我听了这话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学生不完成作业本身并不严重,而说谎搪塞则是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现象,给学生上了一堂诚信教育课。告诉他们,青少年缺乏学习诚信,小则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大则影响到青少年诚信品德的形成,以至于影响到社会诚信环境的构建!通过教育,全班同学都认识到诚信对于青少年以至整个民族、社会的重要意义,未完成作业的同学事后都高质量地完成了作业,不少同学还找我认识了撒谎的错误,特别是李莲同学,郑重其事的向我道歉,认识到作为班长不仅没完成作业而且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赞扬了她知错必改的勇气,还感谢她让老师了解到真实情况,给同学一个纠正错误的机会,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上了一堂诚信教育课。问题:请运用所学的德育理论知识分析该案例。第十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4.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 )。.--\n-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觊洛夫5.“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9.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班主任B.兴趣小组C.少先队D.班集体10.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 )。A.组织和团结集体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C.提出共同目标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11.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 )。A.交往的过程B.学习的过程C.德育的过程D.认识的过程。12.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 )。A.共同统一的准则B.共同的目标C.共同的组织机构D.平等、相容的氛围13.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任课教师14.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15.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A.集体舆论B.共同目标C.干部队伍D.活动16.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A.建制B.培养班干部C.思想教育D.班级文化17.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 )。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的思想B.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C.师生合作的思想D.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18.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n-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9.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2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 )。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21.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 )。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22.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民主管理B.常规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23.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 )提出。A.德鲁克B.马卡连柯C.皮亚杰D.布鲁纳2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学生作品分析法2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学生D.操行评定26.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B.建立班集体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27.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叩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28.( )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A.权威的B.民主的C.专断的D.放任的.--\n-29.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 )。A.教学B.德育C.班级管理D.常规管理30.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哪些工作?(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31.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 )。A.建设的目标B.实现目标的途径C.具体方法D.工作程序32.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决定,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属于班主任( )领导方式。A.权威的B.民主的C.放任的D.随意的33.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 )领导方式。A.权威的B.民主的C.放任的D.迁就的3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 )类型A.专制型B.自由型C.放任型D.民主型35.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 )。A.阶段性班级活动B.日常性班级活动C.课外班级活动D.校外班级活动36.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A.小组活动B.少先队活动C.班级教育活动D.课外活动37.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A.自习课属于课外活动B.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C.课外活动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第二课堂”D.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38.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39.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 )。A.自主性B.开放性C.时效性D.教育性40.开好班会的基础是( )。.--\n-A.精心准备B.确定主题C.具体实施D.效果深化41.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B.科技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42.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体育活动D.社会活动43.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B.学生C.少先队组织D.学校管理人员44.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A.自愿性B.强制性C.规范性D.随意性45.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技术小组B.学科小组C.艺术小组D.体育小组46.在教育管理的理论导向中,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使教育成为改造人类灵魂的具体( )。A.科学主义的B.工具主义的C.人文主义的D.理想主义的47.在学校经常出现的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和比赛以及公益活动,这些课外活动属于(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科技活动48.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 )。A.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教师指导相结合B.有明确目的C.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精神D.活动内容精彩,形式多样49.课外活动的项目、形式、方式、参加人数不受学校教育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活动项目广泛,形式灵活生动。这说明课外活动具有( )。A.自主性B.实践性C.综合性D.灵活性50.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 )。A.学科活动B.文学艺术活动C.科技活动D.社会活动51.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C.集体发展区域成熟发展阶段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52.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n-53.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5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55.创设教育的育人情景,启发学生思考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又称为()。A.情境陶冶法B.舆论教育法C.实践锻炼法D.说服教育法56.课外活动是()。A.正规的教育活动  B.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C.即有正规教育活动,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不能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课外活动57.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58.学生管理的终极目的是()。A.学业成功  B.人性完善  C.适应社会  D.身心健康59.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情操6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61.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62.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6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64.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n-65.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二、填空题1.________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2.班级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________组成。3.班级具有满足学生要求、促进________、校正学生行为等功能。4.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5.班级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________。6.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________的关系。7.平行管理理论是________的教育思想。8.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________都成为班级的主人。9.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____为核心。10.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________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1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_______。12.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班级群体的________。13.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________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14.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纪律、秩序、控制和________。15.现代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以________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6.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________的作用。17.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以________的制定最为重要。1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________管理。19.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除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的外,还要训练学生________班级的能力。.--\n-20.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21.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繁杂,其中________贯穿于班主任各项工作之中。22.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的________了解两部分。23.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通常称之为________。24.班主任产生于________。25.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________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26.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________的了解两部分。27.班主任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权威的、________、民主的三种。28.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班主任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的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班主任更多的是班级建设的________者。29.“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指的是班主任不但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还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________。30.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________、鉴定和保管。31.操行评定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和________等四个步骤。32.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活动。33.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________,它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34.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_______。35.________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36.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________。37.________班会的形式包括: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等。38.主题班会的组织包括________、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39.组织主题班会注意的问题包括: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________”而不是“演员”。40.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________作用。41.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课外活动是________。.--\n-42.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不具有强制性,而具有________。43.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_。44.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________、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45.根据课外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________三类。46.________是课外活动的基础,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47.课外小组活动主要可分为________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48.现代社会,________制将成为学校任用教师的主要方式。49.班主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教育,使他们最大限度得到发展的工作形式被称为________,它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一。50.对后进生的教育,除了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的人格,还应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的________。51.课外活动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注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和________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期52.群众性课外活动包括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和社会公益活动等,它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________性的活动。53.________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并给予指导,但学生参与活动与否并不具有强制性,这体现了课外活动_____性的特点54.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55.班级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组织实施、评价反思基本环节。三、辨析题1.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4.学生座位的安排不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5.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6.教师成长阶段中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是在发展期形成的。7.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队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8.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同化成人的价值观念没有什么影响。.--\n-9.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10.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1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12.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因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13.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这是指导教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14.教师劳动是个体和集体性劳动的结合。15.教师专业化是指获得教师资格证。16.课堂规范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的决策和所采取和行动。17.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的、特殊的,其程度以重度为主。四、名词解释1.班级2.班主任3.班级管理4.班级目标5.班级目标管理6.班级平行管理7.“导生制”8.班级民主管理9.班风五、简答题1.简述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2.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4.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5.简述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6.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7.简述班主任的作用。.--\n-8.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是什么?9.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有哪些?10.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1.班主任学期工作计划包括哪些部分?除学期计划外,班主任工作计划还有哪些形式?12.简述先进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要求。13.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14.何谓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形式主要有哪些?15.何谓操行评定?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6.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17.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18.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六、论述题1.论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教育作用。2.论述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及构建班级的原则。3.论述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4.论述课外活动的作用。5.论述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6.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班集体?七、案例分析题1.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13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n-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13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问题:(1)该班主任的做法对吗?(2)请你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析。2.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问题: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3.有一位教师说: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她的言下之意就是:任何一个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而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要大惊小怪,应正确对待。问题:学生犯了错误应怎样对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问题:(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5.--\n-.一天中午,初二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2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占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方法。6.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问题: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7.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会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剐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8.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9.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学习环境情况。于是一次他问儿子:“你们班上自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说:“老师在的时候有45人。”于是爸爸又问:“老师不在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回答:“一个人也没有。”问题:(1)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2)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班级的老师或学生合理的建议。10..--\n-小聪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次考试给小聪的打击不小。从此,小聪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小聪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助小聪摆脱困境?11.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杨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还是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如果你是杨老师,你该怎么办?12.八年级四班是学校出了名的“捣蛋”班级,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到该班去上课。这学期,学校安排张老师担任四班的语文老师。第一天上课时,张老师还在楼梯间就听到班里传出的喊叫声。在课堂上,同学们说小话、吃东西、随意走动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听课的同学也时常问一些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弄得张老师筋疲力尽,哭笑不得。面对这样的班级,你将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你会怎样来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呢?13.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查”为课题开展课外活动。活动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可当小组成员去采访那位主编,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地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问题:如果你是他们的班主任,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14.李四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是一个理解能力特别强、善解人意的学生。他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学校里吃“小饭桌”,自己很会照顾自己。他每天总是早早地收拾好作业,将交作业的情况很细致地汇报给科任老师。但他常常捉弄同学,拿走他人的文具盒、乘车卡等物品。他属于那种在师长面前和师长背后表现出完全两面性的学生。请你帮李四的班主任分析分析,出出主意,怎样将这样的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好学生呢?15.某教研员到一所中学去进行教育达标验收工作时,听了一节“培智班”的语文课。教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师讲课期间总有一位学生未经教师许可就离开座位跑到讲台上领读、表演,甚至跑到教室后面的饮水处去喝水。事后了解到,这位学生是“培智班”中相对聪明的学生,是同班学生中识字多、发音准、吐字清楚的一位。该任课教师也对该生的这种行为进行过多次教育。却无济于事。问题:试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并帮助这位任课教师解决这一班级教育现象。16.以前学校评先进,选“三好生”,总是依据教师的标准,主要靠教师去发现大家的优点,这样不免会有遗漏。一位教师决定改变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制定标准,自己选择荣誉称号,具体做法是每人在纸上按“最希望得到”、“希望得到”、.--\n-“认为自己能得到”3个层次各写一个荣誉称号,在每个称号旁注明获得这个称号的标准,这个称号标准不少于3条。教师说,在新学期中,只要每位同学刻苦努力,达到自己定下的标准,期末肯定会得到奖励。根据以上实例,请结合班级管理理论分析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位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荣誉称号的方法,符合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机制?(分析时要求理论联系实例进行具体分析)17.张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张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大有人在,纸屑杂物随处可见。张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张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18.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这个老师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做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她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良好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