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品】教育学论文
论和谐校园构建摘要:加强人学生个人品徳教育,是构建科学发展、和谐校园的核心基础。深刻认识大学生品德现状与困境的一系列问题,探索提高大学生个人品德的途径,是增强和改善高枝徳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耍前提,是构建科学发展、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关键词:个人品德;科学发展;和谐校园人的品徳在我国历来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更切实地认识到,建设屮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人才。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人报告中首次强调加强“个人品徳建设”。但高校徳育的“无力感”、“低效性”作为现代德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已成为共识。因此,深刻认识大学生品德现状与困境的一系列问题,掌握新时期大学生品徳发展与培育对于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是增强和改善高校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道徳素质现状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趋于实惠,社会责任感淡薄,自我意识彰显,公徳素养较差,认知与行为脱节,求职和学习目的功利化等等。人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就大学生个人品德与校园和谐问题他谈以下看法:例如: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开放的人环境形成,网络信息社会的到来,科技革命给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以及行为带来了双重影响,东西文化的交汇碰撞,加剧了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矛盾性和复杂性;高校\n教育方面,高校道德教育存在“德育首位"名存实亡,德育冃标过于理想化,教育内容的安排欠合理,徳育方法单一,徳育T作考队伍不稳和素质不高等问题,是大学生道徳索质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这些问题形成的内在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品德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也表现出一定特点:第一,主体性增强;第二,大学生主流认同社会主义道徳观;第三,多种道徳观并存;第四,人学生品徳受环境影响强化;第五,大学生品德不稳定。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突破了学校德育的时空界限,创新了徳育的模式,拓展了徳育的手段,但网络对人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尤为突出。面对口益膨胀和快速传播的信息,大学生很难有效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而对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的思维空间和行为空间,大学生也难以控制自己的道徳行为。于是在广人人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以下问题:第一,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品德认知是正确的,但与社会道德要求存在一定的疏离的倾向。第二,大学生品德情感体验基本上是健康的,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俗化倾向。第三,人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口律意识较差,品徳意志薄弱,违规行为比较频繁。而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从深层次上揭示其性质,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人学生晶徳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个人原因。从高校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具一,重理论而轻实践;其二,重课堂而轻环境;其三,重成绩轻品德;其四,重制度轻人文等。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我想主耍有以下儿点:其一,国家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尚不够完善——国人尽知的是,现在的大学好考难上,不止是那些贫苦的农民,同时也包括收入微薄的双职工家庭。一旦在孩子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面对高昂的学杂费和公主公子烂漫的笑脸,\n这些父母们总是忧愁大于欢喜,恨不得突然发明个造钱的机器,或者挖掘出一两件值钱的古董来应付手边的窘境。仔细想一想现在的大学,似乎在改革与发展屮背离了为国家培养人才,为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存在的办学初衷;现在的大学收费,就像一列沿着高速轨道奔跑的火车,不断处于提速的状态之屮;现在大学的办学思路,实际上是朝着心照不宣的产业化发展。国家三令五申的相关限制性规定,在具体运作时全部被视作一纸空文而置若罔闻,如秋风过耳。但望子成龙的父母和想出人头地的学生,则是敢怒而不敢言,无奈和泪水就像一个个秤碇只能吞进肚了慢慢由口己以厉消化罢了。毫无疑问,国家给予大学教育经费及执教者待遇偏低是大学走向产业化发展的诱因。我曾读过关于印度人学教育经费与教师待遇方面的一个报道,其中言及卬度的大学其教育基金丰裕和教师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事业型职业,月•在诸如发现兼职、乱收费等方面的问题立即开除的严格规定,使得学校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在整休的运作过程中行为相当的规范。如此,在有政府监督落实的背景下,学校的管理层不敢向学生实施负担的摊派,大学的收费标准相比之下就降了许多。同样是发展中的人口人国,由于我国对于教育及教师的薪酬待遇其倾斜程度不同,势必就岀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结果。环境可以造就人的秉性与品质。试想想,在这样大的背景Z下,能不出现高压收费的现象吗!而高压收费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导致负面效应的结局:一是家庭负扌H的加重乃至不堪承受;二是给走向大学校园的青年学生心里埋下了惟利是图互为攀比的种子;三是对刚刚走向半社会环境的屮学生开始在大学塑造自私与惟我独尊的心理导向。其二,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急遽下降不能忽视一一由于学校经营者给教师队伍设置的硬件太多,譬如科研成果的定量完成、对外技术服务的业绩额度等与职称、荣誉、岗位稳定性等等的挂钩,使得优秀的教师纷纷走出校园,寻找在企业屮走向领导岗位的自己昔口的同学和授过课程的学生,实现给企\n业进行技术服务的盈利活动。久而久Z,由于和铜臭的长期接触,对于意志薄弱考就有一个在金钱而前脱胎换骨的变化。其三,污染的校园环境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一在功利社会屮污染环境的出现,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很多的。现在大学校规的管理,如果让90年代早期以前毕业的大学生来评价,简直不可理喻。同居现象,性服务现象,女学生和老师公开暧昧现象,拍照裸体谋求职业现象等等暗流可谓肆虑成灾。我这样说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贬低莘莘学子的美好形彖,而是将不争的事实如实道来。历史上有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在这里拿来做一个参照。汉代刘向《烈女传》云: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一座公墓附近,孟子看见有人哭哭啼啼地埋葬死人,殖游时就“为墓间事雹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遂迁到集市附近。孟了看见商人口卖口夸地推销商品赚钱,也“为商人炫卖事覽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乂迁到一所学堂附近。这时,孟子跟着学童哇哇读书,要求上学学习礼节了。孟母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住的地方。”遂定居下来。孟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终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这段故事,说明了成长环境的重要性。纵观现在的人学校园环境,你说能够培养出多少得意的天Z骄子呢!一座座洁白无暇的彖牙塔,都快变成而冃全非的炼煤塔了,这样的环境不知道何H才能够得以清理干净!其四,家庭教育屮父母的“护犊"情结不可小觑——这种情结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只要是运用得当的话。“儿是父母心头肉”,“儿行千里母担忧”,诸如这样的描述尽在情理之中,不用质疑。因为,事实上就是如此,而人类的良知和文明在亲情领域的发展也确实要求如此。但是,一旦对这种情绪不加控制任其泛滥,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打个简单的比方,某些大学生录取后赴学校报到时,家里总有人不远几千里路程,呵护至整理好床铺才告一段落,并在离开时忘不了请求同宿舍的\n其他孩了:我的孩了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干过啥活,今后请多加照顾云云。在这些父母的眼屮,好像自己的孩子就是龙肝风胆Z人,不懂人间烟火Z徒似的;还有甚者,干脆举家迁徙,赁一两间斗室边做生意边陪读,在都市里成就了“陪读父母”这样一道鲜艳得刺眼的风景!“惯子如杀子"啊!溺爱的结果,不是给社会提供一个顶天立地、有所建树的英才俊杰,而是在襁褓中抚育出一个个昏天黑地的“刘瓜禅儿"!父母扮演的这种角色,说小了就是对自己孩子生活能力的扼杀,说大了就是作为公民对社会极人的不负责任,是对民族文明的亵渎和背弃!我想,父母给孩了一个奋斗的精神,一个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个善待他人的团队心理,一个以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比动辄金钱奉上、关爱奉上要实惠的多,要现实的多。看到有些父母倾其所有供给孩子上人学的现状,我的心中在隐隐作痛的同时,觉得太纵恿口己的孩了了——因为,我也有上大学的经历。更何况,现在需要家教的、需要体力劳动的资源很多,还有名1=1繁多、运作规范的助学贷款也不是完全的昙花一现,不尽落实。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理念屮,父母对于孩子的抚养似乎不是法定意义上成人的年龄,而是要照顾到孩子找到工作,娶上媳妇,成家立业,抱人孙子才算尽到了责任与义务,才算完成了人生的一大任务。这是一种和发展时代要求人性张扬和人格独立背道而驰的悲哀,是一种垃圾文化的理念!当然,塑造当代人学生道徳素质的途径与背景远不止这些。匡正某些制度的落后性,净化成长的环境面貌,转变固有的传统理念,舍弃落后的文化垃圾是当今大学生品徳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也是建立品徳教育良性循环体系的必由之路。虽然人学生有很多不近人意可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事迹,例如两名孩童不慎落水,生命垂危,14名大学生组成“人梯”救人。孩童得救,三名大学生却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面对落入湍急江水的少年,长江大学14名大学生不顾自身安危,纷纷跳入水屮救人。手挽手组成的“人梯二挽救了两名孩童\n如花的生命,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却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类似的见义勇为情节对我们來说似乎不算陌生,但这一次挺身而出的却是一群“90后覽在那生死关头,他们也许根本不会去考虑口己的动机如何,社会由此却对这一群体有了刮1=1相看般的重新认识。面对江水屮挣扎的少年,这群90后人学生手拉手,搭起令人肃然起敬的生命之梯。还有谁说90后少不更事,他们留下青春的气息和温度,告诉世界,人间仍然有爱。他们救的不仅是落水少年,更是社会道徳!见义勇为是当前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实中既有彖魏青刚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的感动,乂有“英雄流血乂流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痛,还有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而献身使人们感动和心痛的同时开始的反思。中国人民人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90厉,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对于本则新闻来说,尽管人们依然会质疑大学生们救人方式的科学性和生命价值的对等性,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见义勇为作为一个时代命题的价值和意义。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人变化,社会道徳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途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n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的品徳起到独特的、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能从环境中习得更丰富的知识。因此高校应努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具体内容如下:建设“平安校园”,加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提升生命文化和价值研究;建设“书香校园”,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提升成长文化的研究;建设“绿色校园”,提升生态文化的研究;建设:数字校园”,提升媒体文化的研究;建设“文明校园”,提升行为文化的研究;建设:人文校园”,提升和谐文化的研究;最后,还要加强校园的人文建设,提升校园的和谐文化,真正建设好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个人品德。2)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人际关系主要由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同学、教师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第一,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和谐;第二,教师和同学的关系和谐;第三,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和谐;第四,领导和教师的关系和谐。3)构建和谐的教育支撑体系第一,加强基础文明教育(校园公徳教育;校园互联网文明教育;校园手机短信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个人品德认识;第二,建设高尚的校园文化(校园硬件文化建设和校园软件文化建设),升华大学生个人品德情感。第三,开展有益的团队建设(大学生社团建设和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活动,锻炼大学生个人品徳意志。第四,组织多项社会实践(文艺活动、文明行动、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活动),培养人学生个人品徳行为习惯。通过以上措施,力争达成人学生个人品徳“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校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n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整体联动。只有在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下,团结和动员广大学生投身到学校的各项丁作屮,创造一切条件,使校园里人与人、环境与人得到相互和谐发展,才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作用。总Z,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大学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収向。一所大学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构建大学和谐校园,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种和谐使学校在其内在凝聚力、对内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齐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这也正是学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