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5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什么是教育学
第一章 教师的教育学之旅教育学从何而来教师的人生之旅兼有身体之旅、思想之旅。对生命成长的阅读和欣赏是教师行走的主要方向。教育学原理最核心思想就是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n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在中国的高等师范学院又称“教育概论”、“教育一般原理”、“教育学”;在国外的教育学院,又称“教育理论”(theoryofeducation)或“教育的理论基础”(foundationofeducation)。\n哲学家康德(I.Kant)于1776-1787年间四次在柯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1898年,我国的京师大学堂始开设此课程。\n课程的价值是学习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帮助学习者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熟悉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掌握教育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分析当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助于树立现代教育的信念\n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pedagogue---pedagogy---education----educologypedagogue---Padagogik---Erziehungswissenschaft单数的“教育学”---复数的“教育科学”\n二、“教育学”的三层含义作为一种教材的“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作为一种学科门类的“教育学”\n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事实教育问题\n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特征:以习俗的认识为主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n来源思想家关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辨来自于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n二、近代西方教育学的奠基和演化(一)从教学论到初具形态的教育学的出现培根,1605年,《新工具》,学术第九层次,传递的艺术拉特克,1617年,《新方法》概括了一系列教学规则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阐释了教育学的理论性质、逻辑起点、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n(二)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康德,1776-1787年,四次在柯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1803年,《康德论教育》的出版教育目的:培养有道德的自由人。主要内容:保育、管束、训导与道德陶冶。\n(三)科学教育学基础的奠定赫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的成书。理论基础:实践哲学和心理学评价: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找到了其科学的基础教育研究置于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之上理论影响深远\n(四)教育学创立标志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n(五)教育学创立的条件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发展科学方法论的创立相关学科的成熟与发展教育学家们的个体努力\n三、教育学的发展(一)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基本观点:(1)反对思辩教育学;(2)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3)提出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4)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基本评价:(1)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2)实验科学方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n(二)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等(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教育研究而只能采用精神科学的理解的方法;(4)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的人格。(5)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基本评价:(1)突出了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对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2)、存在一定缺陷:思辨味道太浓;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片面性。\n(三)实用主义教育学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经验的生长。知识是促进经验不断改造和改组的工具。(3)学校即社会。(4)做中学。(5)学生中心。基本评价: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校的相对独立地位。\n(四)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等。代表观点:(1)教育场域中的不平等性;(2)学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对应关系;(3)人们对这种不平等和对应关系的意识的麻木;(4)教育的目的是启蒙和授权。基本评价:(1)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2)具有批判性和解放能力。\n(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加里宁、凯洛夫等代表观点:(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6)应用马克思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基本评价:(1)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2)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n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n建议阅读文献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康德《论教育学》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倍尔《人的教育》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教育论》罗素《教育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亚米契斯《爱的教育》\n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多尔《后现代课程观》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派纳《理解课程》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佐藤学《课程与教师》《学记》颜之推《颜氏家训》陶行知《中国教育的改造》\n教育专业杂志《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清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学报》《教育科学》《外国教育研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