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基础答案
第一章1.教育的含义:①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或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冇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纟R织地对受教冇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凡是対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胡徳等方血产生教育影响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1受教育者:在各种教冇活动屮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是教冇实践活动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1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屮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它既包括了教育内容,也包括了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是实现教育冃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教育三要素Z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3.教育的基本形式①家庭教育(基础)②学校教育(主导)③社会教育(统整)4•教育的起源:①教育的神话起源说。②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以达尔文的工物进化论为指导)优点:教育起源问题的解释从神话转向了科学。缺点:将人和动物等同,视教育为一种不受意志调节,控制和支配的无口的的活动,完金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③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教育史教科书》他提出模仿是教育的起源。合理性:模仿可视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是动物的本能,儿童无意识的模仿与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就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冇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④教冇的劳动起源说: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5•教育历史的演进:①原始形态的教育:a谜底在于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b教育与生产,牛•活密切结合;c教育手段以言传身教为主;②古代形态的教育:a教育主要形式为学校教育;b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③现代形态的教育:a公共性b生产性c普及性d法制化④当代形态的教冇:a终身化(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冇)。B全民化c民主化d多元化。6.教育理念: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木性判断与看法,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作用:①反思与概括作用②导向与激励作用③创新作用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教育的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异。7.当代主要的教育理念:①终身教育理念②全民〜③素质~④创新~⑤全纳~&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国外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苏格拉底“产婆术”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育法的渊源;昆体良《伦演说家的教育》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2•教育学的创立:比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始祖:弗兰西斯■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令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标志独立教冇学的问世;d.英国■洛克《教冇漫话》,法国■卢梭《爱弥儿》,德国-福禄贝尔《人的教育》,英国-斯宾寒《教育论》都充分肯定了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近代教育发展指明方向。E.徳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笫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3.教育学的发展:a实验教育学(利用实验数据为依据);b文化教育学(建构和谐对话的师\n生关系)C实用主义教育学(主要观点①教育既生长②教育既生活③教育既经验的不断改造与重组思学校既社会⑤以学生为中心)d马克思主义教冇学d批判教育学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1.古代中国的教育思想:《论语》《学记》2.近代中国教育学的形成①以19世纪末2()批纪初日木为媒介的译介阶段王国维译《教冇学》为起点②1919-1976年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阶段;3.建国后中国教育学的发展:①1949-1966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学阶段②1966-1976教育学的倒退与扭曲阶段③1976■斤教育学的重新起步,发展与反思阶段。8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①教育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教育学有助于教冇工作者教冇自觉性的提升③教冇学为反思型,研究性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第二章1•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据作用对彖的不同划分①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生存为发展的作用;②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2.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教育作用方向不同划分。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作用: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人的发展及其特点①全面性②连续性和顺序性③不均衡性④阶段性⑤羌异性4•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因素:作川:a遗传因索对不同群休的影响不同,b遗传因索对人不同性质的具体机能的影响程度不同;c遗传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報个发展过程屮呈现减弱趋势%1环境因素:作用a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行性,并作出一定的限制;b环境对人的作用的人小与环境本身的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有关。C黄精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大小环境的作用方向有多种组合可能。3.教育:作用:a教育有明确的的H的性b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c学校教育主要有专业人员实施d学校教育的影响性和终身性4.活动因素:作用:a人的牛理活动是人作为有机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牛交换的过程,b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心理活动是每个人作为人类所特有的,具有鲜明个体特征的生命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牛•命活动的最高,也是最富有综合性的活动,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5个体社会化功能:是个体在和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屮学习和掌握社会的价值,规范,使自己逐步具体作为这一社会成员所具备的只是,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等。含义:1.个体社会化是“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2。个体社会化是贯穿与人的一生的持续过程。3.个体社会化是双向转化的过程。内容:1.接受一定社会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2.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需的技能。3.学会较色认同等。6.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A促进个体关键的社会化。B.培养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3.帮助个人掌握生活素必须的技能。7.个体个性化技能: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过程。&教育对个性化的作用:①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②促进人的独特性发展③促进人的创造性发展。9•学校在人发展肿的作用(主导作用)。①学校具冇明确的冃的性,对人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②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型。③学校教育主要有专业人员实施,并且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可以将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通过教师教师对个体发展施加影响。④学校教育影响的基础性和终身性,可以为人的终身发\n展奠定基础。9.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①从教冇内部来看a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b学校教冇应着重培养学牛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实现人的主体性。C学校应该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各种活动实现发展,教育者则通过活动指导,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②从教冇外部来看a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社会影响与学习影响的一致性。B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加大学校教育以家庭教育的呢合,协调程度。第三章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与经济。经济发展及其性质的改变内在的制约着教育发展,而教冇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经济实力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B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D经济条件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A教育能够实现劳动力再生产B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再生产和创新C教育对经济运行具有直接调剂作用2•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古代社会,教育从属于政治2近代社会,教育相对独立与政治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B政治制约着教育冃的C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D教育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的政治功能:A教育有利于实现社会政治目的B教育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C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政治牛活D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既是社会的思想道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宗教、社会习俗及制度规章等的复合体关系: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部分内容构成教冇的内容,而教冇活动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文化活动的构成。文化与教冇之间存在一种共住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A文化影响教育B文化影响教育内容C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的文化功能A教育是文化保存和传递的主要手段B教育有利于文化传播教育是文化传播和交流中最积极有效的手段。C教冇有利于文化选择与整理D教冇有利于文化更新与创造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以人口为对彖,人口的发展又以教育为条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口对教育的影响:A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C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和布局教育的人口功能A教育冇利于人口的控制B教育冇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C教育冇利于人口结构的调整D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第四章1、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指教冇索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冇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由两部分组成:1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索质作出规定2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教育方针:为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的结构一般包括:A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B教育H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C实现教冇目的的基木途径和根木原则\n教育方针是由政府或党等提出,対教育实践貝-有强制性。教育方针包括教育H的,教育H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由抽象性与具体性的关系2培养目标必须一句教育目的来制定3教育目标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实现和落实2一个国家的教育目标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各种多样的。5教学0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屮的进一步具休化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冃的应该从社会需要而不是人的木性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代表: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冃的应该从人的木性、木能需要出发,是人的木性和木能得到高度发展。代表;卢梭、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费斯泰罗奇、孟轲帕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继承卢梭思想;个人本位论在当时的代表“人本主义者”;费斯泰罗奇首先在卢梭的学问中注入“社会”成分,形成了以个人为冃的、以社会为手段的教育价值趋向。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血发展学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n的是建立在充分的科学基础z上的。建立基础:建立在马克思注意人学关于人的木质论和人的发展论的科学基础之上。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同社会牛活条件相联系2人的片而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是教育打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1马克思主义解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全面发展的教育指明了方向2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全而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为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全血•发展的教育提供了冇力证据3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n的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4、建国后我国各时期的教育目的A“为新民主主义服务”阶段B“为无产阶级服务”阶段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阶段D“为人民服务”阶段5“让人民满意”阶段建国后我国教育冃的的演变趋势及基本精神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趋势A关注重心的转移:政治挂帅……经济优先…■育人为本;B培养对象规格的变化:儿方面发展…■全面发展;C培养对象的变化: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A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教育hl的最基木的精神B培养劳动者,突出劳动或实践的匝要性c人的全年发展是我国教育n的的中心内容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P89【具体看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第五章教育制度:包含两个互相连接的基木内容\nA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其组织的系统;B保障教育机构及其组织有序运行的各种规章和准则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制度化的体现和保证教育制度的特点A历史性与现实性B外显性与内隐性C统一性与多元性D稳定性与发展性教育制度的功能:A提供价值导向B节约教育费用C规范教育行为D形成教育秩序规范教育行为:A规范个体的教育行为B规范教育组织的行为C协调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之间的矛盾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休系及具规则系统。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冇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学制是制度化稈度最高的教育形式,班级授课制度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1双轨型学制:(英法德)A而向社会上层阶级,为社会上层阶级的子女服务,教育目地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级官吏及其他高级人才(收费昂贵,教育优质)B面向平民人众,以满足广人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而设立的带有普及教冇性质的学校(自成体系,既不互通,也不关联)2•单轨型学制:(美)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结构体系,即一个国家的学制是从小学、屮学再到人学的相互连接的宜线型系统(一个体系,多种分段)3•中间型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兼有教育公平,教育效益,注重教育普及与提高,各阶段衔接及其分支的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A现代学制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丁生产力发展水B现代学制的制定要受一定社会制度的制约C现代学制的建立受人口状况的影响D个体的身心发展是确立现代学制的重要因素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幼儿教冇初等教育屮等教育高等教育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趋势P124【具体看看】A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B学制的弹性化、开放性的特征日趋明显C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D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E现代学制逐渐朝着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第六章1•教育艺术定义L教育艺术即教育技艺;2.教冇艺术即教冇审美;3.教育艺术即教育表演;4.教育艺术即教育创造。教育艺术:是指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和美的规律,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方式和技艺,在教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教冇价值和审美价值双重维度的一种创造性、感染力的艺术。教育是一门艺术:1、教育具有艺术的内涵;2、教育具有艺术的特征;3、教师具有艺术家的素质。\n1•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关系一、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联系订.教育科学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依据;2•教冇艺术是教冇科学的貝体实施和体现;3.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具有相似的研究对象;二、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区别订.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反应方式不同;2.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研究范畴不同;3.教冇科学和教冇艺术的研究方法不同。2•教育的语言艺术定义:是指教师善于运用富有审美价值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进而丰富、陶冶学生语言美感的教育艺术。内容:1、口头语言的艺术;2、书面语言的艺术;3、体态语言的艺术。教师应用注意:1、语言要言简意赅;2、语言要形象生动;3、语言要幽默含蓄。3•教育的情感艺术定义:指教师在教育过程川创造性地运用情感的鼓舞和感召力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悄绪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气氛中得到心灵陶冶和精神升华的创造性活动。内容:1、积极地情感艺术2、消极的情感艺术。教师应用:1、晓Z以理,动Z以情;2、善用赞美,少用批评;3、换位思考,移情训练。4•教育的暗示艺术定义;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利用眼神、表情、动作、体态以及其他符号形式,通过含蓄、间接地手段,在学牛无对抗、无抵抗的状态下,促使他们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内容:1、心理的暗示艺术;2、榜样的暗示艺术;3、环境的暗示艺术;教师应用:1、创设和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冇气氛:2、把暗示教冇与血接传授结合起来;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暗示艺术进行自我调节。5•教育的幽默艺术定义:指教师运用诙谐、滑稽的语言、表悄和动作等教冇方式,营造一种悄趣横生、含蓄隽永、引人发笑而乂令人冋味深长的艺术情境,引发学牛积极主动地思维,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过程。内容:1、口头语言幽默的艺术;2、书面语言幽默的艺术;3、表情幽默的艺术;4、动作幽默的艺术。教师应用:1、注意搜集教冇幽默的素材;2、掌握运用教冇幽默的适度性;3、重视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幽默能力;6•教育的合作艺术定义:指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积极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分亨彼此的经验和体会,实现教育主休之间协同活动、共同提高的艺术活动过程。内容:1、师生合作的艺术;2、师师合作的艺术;3、生生合作的艺术;教师应用:1、激活合作意识,培育正确的合作理念:2、营造互相信任的教冇氛围,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合作环境;3、贯彻兴趣与需要的原则,调动师牛参与合作的积极性4、进行平等的对话,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交往。7•教师的教育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认知、反思、探索、提炼与升华等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形成于口己个性特征相符的特定教育理念、教育技艺、教育风度的稳定结合和综合表现。\n9•教育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1、独特性2、多样性3、稳定性4、发展性1()・影响教育艺术风格的因素:一、社会客观因素:1、社会文化环境;2、教育内容;3、教育对象;二、个体主观因素:1、师徳修养;2、业务能力;3、个性特征。11・教育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1、观察模仿阶段;2、移植借鉴阶段;3、口主创新阶段。第七章班级组织的含义:班级组织是学校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H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FI标、有计划地执行教育与管理职能的正式群体。班级组织的发育:1、孤立探索阶段;2、群体分化阶段:a、笫一时期是横向分化期;b、第二时期是纵向分化时期;c、第三时期是群体冲突期;3、组织整合阶段;班级纟R织的结构:1、班级组织的群体结构;2、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3、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班级组织的特点:1、班级组织具有明确的FI标;2、班级组织中师生交往的直面性■多面性;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主体Z间的纽带;班级组织的功能: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a、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牛活口标;b、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木技能c、教导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d、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a>促进发展功能;b、满足需求功能;c、诊断与矫正功能;班级管理的内容:1、制度管理:a、班级制度不可以违背国家有关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b、班级制度的制定是为班级所有成员的发展服务的,不是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c、班级制度的制定要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要与班级的发展冃标相一致;2、文化建设:a、把握好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基木关系:b、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c、拓宽班级文化活动的渠道和范围;d、突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教育性;3、活动管理;4、生活指导:a.基木生活指导;b、学习生活指导;c、身心健康教育;班主任的工作职责:1.做好屮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2.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组织好班集体活动;3.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4•做好基层组织和协调工作:班主任建设班集体的方法:1•创造性地设计班级目标;2•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活动;4•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素质:1.&好的人际交往倾向;2•良好的认知能力;3•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4•丰富的知识经验;5•个性魅力;笫八章教育评价的含义:是根据一定的教育冃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评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捉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一.西方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1、主观经验性考试阶段;2、教育测量阶段;3、现代教育评价阶段;泰勒模式(目标模式):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编制原则,力图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行为冃标,并据此判断实际教学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教育冃标的程度。二.中国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1、古典教育评价的萌生期;2、古典教育评价的发展期;3、近代教育评价的活跃期;4、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期;教育评价的功能:1•定向功能2、诊断功能3、改进功能4、鉴别功能;5、激励功能;\n教育评价的类型:一、根据评价的功能及用途: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二、根据评价的对象:1、学生评价;2、教师评价;3、学校评价;三、根据参照标准:1、和对评价;2、绝対评价;3个体内差界评价:以评价対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彖进行价值判断,比佼充分照顾受评者个性差界,胆容易导致评价信度降低。四、根据评价主体:1、他人评价;2、自我评价;五、根据评价的方法:1、定量评价;2、定性评价;教育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激励性原则;5、实效性原则;教育评价的实施:1、宣传动员;2、搜集评价信息;3、整理评价信息;4、处理评价信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