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9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9(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解析:2.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分数:2.00)A.成为一门科学VB.成为一种哲学C.成为一种思想D.成为一门艺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学最初只是人们对教育经验的一种总结,随着近代以来教育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结构的复杂和内容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教育研究也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教育学的科学性不强,教育学是否称得上是一门科学一直是人们怀疑、争论的焦点,使教育学科学化一直以来是教育学者共同的目标,可以说,教育学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门科学。因此,正确答案为A。3.“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出自(分数:2.00)A.《大教学论》VB.《教育漫话》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出自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一书。因此,正确答案为A。4.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分数:2.00)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V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育起源学说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主要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因此,正确答案为B。5.《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具有(分数:2.00)A.经济功能\nB.政治功能7C.文化功能D.科技能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为维护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能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维护和安定既定的社会秩序;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直接介入社会政治活动,为当前的政治经济服务。“建国君民”反映的是教育的政治功能。因此,正确答案为B。6.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儿童语言、思维等发展的关键期,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分数:2.00)A.阶段性B.平衡性C.不平衡性VD.个别差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是匀速前进的,而是在某一阶段发展较快,在某一阶段相对平稳,从而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教育要抓住儿童某一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正确答案为C。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分数:2.00)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V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B。8.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依据的是(分数:2.00)A.社会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其他国家的经验V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确立依据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包括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其中社会依据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因此,正确答案为C。9.关于现代学制由双轨制变革为单轨制的原因,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工业技术革命的推动B.普及义务教育的推动C.决策者的英明VD.人民的争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类型变革情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现代学制主要有\n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是由双轨制向单轨制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推动,以及广大人民的积极争取。因此,正确答案为C。6.义务教育的特征不包括(分数:2.00)A.自主性V强制性B.C.公共性D.基础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共性和基础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也称义务教育的国民性,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公共性,是指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事业,属于国民教育的范畴。基础性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所谓基础性,是指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目的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A。7.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结果的课程是(分数:2.00)A.活动课程B.广域课程C.学科课程VD.核心课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知识的发展逻辑和人的认识规律安排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学习,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学科课程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活动课程重视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需要与创造,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增强他们已有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课程评价侧重课程对兴趣和需要等的满足程度,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像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故又称为问题中心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旨在克服学科课程的缺点,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并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显然,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的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正确答案为C。8.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分数:2.00)A.主导作用VB.主体作用C.引导作用D.指导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做到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因此,正确答案为A。9.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分数:2.00)A.教学程序B.教学步骤C.教学组织形式VD.教学模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情况。教学活动都是\n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发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等。教学模式是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因此,正确答案为C。6.在教学计划完成以后所实施,比较重视总体分析,力图表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做出判断的教学评价是(分数:2.00)A.终结性评价V形成性评价B.C.诊断性评价D.学业成就评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及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种类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其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以作为某种资格认定或升、留级的根据;而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或书面测验,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因此,正确答案为A。7.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分数:2.00)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B.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V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体现的是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C。8.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的是(分数:2.00)A.为人师表的义务B.关心、爱护学生的义务C.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义务VD.不断学习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义务的了解程度。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该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学生、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正确答案为C。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1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解析:18.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部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教育学并没有达到科学化的程度。)解析:解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教育学的理解程度。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几部标\n志性的著作:《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这部著作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产生,赫尔巴特也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从此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但并不能说这部著作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时至今日,教育学科学化的努力一直在进行,学界对于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依然存在着争议。17.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对学生的研究。)2.00(分数: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课程目标就是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即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尽管在课程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有关学生的各种研究,尤其是有关学生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形成、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以及学习发生条件等方面的研究,但还应包括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以及对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逻辑架构、探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的掌控水平等的研究。因此,将课程目标的来源窄化为对学生的研究的观点是错误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目标来源的知识点。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回答的过程中,需要交代课程目标的含义以及课程目标的来源确定的依据。18.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把德育等同于道德教育,不仅窄化了德育,也必然会导致德育的中性化。)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简言之,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德育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9.简述古代教育的特征。(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2)学校被统治阶级所垄断;(3)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5)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6)教学的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历史形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考察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要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为主要依据。20.简述教育为什么可以适当超前于经济而发展。(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主张——教育先行。教育先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适当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二是教育应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超前培养人才。教育先行的主要依据:(1)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这使得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超前于经济的发展:(2)教育的周期比较长,要求人才培养在某些方面必须先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3)当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实践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人的投资比对物的投资更具有经济效益。)\n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虽然受生产力的影响和制约,但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往往有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同步性。不能认为社会发展达到什么水平,教育就一定或只能达到什么水平。17.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社会依据,即社会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其次是人的依据,即人的身心发展程度和需要。)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的确立可以从社会和人两个方面来考察。从社会层面来看,主要包括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直接决定于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取决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体现人类已有的发展程度,又对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和提出要求。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从而也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从人的依据来看,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首先,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程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变化规律。最后,教育目的的制定,尤其具体培养目的确立也要符合人的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18.简述教学评价的国际总体改革趋势。(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各国的教学评价都有新的要求,但从总体来看,教学评价体现的趋势有:(1)重视教学评价发展性功能的发挥。(2)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及评价能力的养成。(3)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评价的模式向多样性、综合化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改革。各国的教学改革都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的形式与手段不断革新,教育理论研究者孜孜不倦地完善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最大功能。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9.必答题(分数:2.00)解析:20.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列材料。聪聪是一名比较特殊的学生,因为比较聪明,一岁多就会背好多唐诗,三四岁就认识了两千多字而且还会算数学题,因而被人们称为“神童”并因此上了报纸、电视,但他在上学后,因为不合群、古怪、学习成绩普通,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又上了报纸,但这次却被报道为“一个夭折的神童”。(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聪聪一岁多就会背好多唐诗,三四岁就认识两千多字还会算数学题,这表明他是一个早慧儿童,智力发展早于同龄儿童,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智力超常,在小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背唐诗、识字训练,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先天的遗传素质只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聪聪表现出了聪明才智以后,受到其他人过多的关注,乃至报纸、电视等外在因素的干扰过多,对他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外,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聪聪在智力方面的发展比较突出,但在非智力方面的发展不尽理想,在与其他儿童的交往等社会性的发展方面不好,表现出不合群、古怪等缺点。这既有先天遗传素质方面的原因,也有早期教育中单纯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的原因。聪聪上学后学习成绩普通并不能说明他的发展不好,无论是先前关于“神童”的说法,还是后来“夭折的神童”的说法都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没有从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发展。总之,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对儿童的发展不能过早地下结论。对儿童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智力因素,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n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理应遵循的基本做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材料中聪聪的表现是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体现。教育应理性地对待,不能盲目地一时以神童而广为宣传,更不能因一时的学习不适而被认为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无论是儿童过早地表现出了智力的发展,还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应合理地加以引导并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17.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本科停止大规模扩招的看法。材料一:三峡新闻网消息:日前,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明确。本科不再扩招,主要发展高职,高校可自设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录取将扩大单招试点,探索“知识+技能”的录取模式。《意见》明确指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高校可自设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今后,省级政府将可审批设立专科院校,高校将可自行设置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研究生二级学科。将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建设,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已有3个专业入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近日,该校“物流管理”和“应用化工技术”两个专业入选“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每个专业将获得中央财政240万元的专项建设资金。《意见》还指出,要加强高职学校建设,对具有三届毕业生的高职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重点建设好高水平示范(骨干)高职学校,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材料二:据媒体4月17日报道,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39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近九成(87.9%)的人坦言当前“酱油课”颇受大学生追捧——这类“逃课安全、易拿学分”的“酱油课”竟然成了香饽饽,手不快的学生在网上选课系统中根本选修不上,若要坚持选修,就得通过教务处工作人员人工强制添加。与网络热词“打酱油”有关的“酱油课”,是当今大学生对大学里那些上课不经常点名、考试容易通过、学分好拿到手的课程的幽默称法。很多大学生在选课时,往往青睐《爱情心理学》《生活中的进化心理学》《奥斯卡经典电影欣赏》《哈利.波特与遗传学》之类名字时髦的潮课,更喜欢那些可以用最少的付出就能获得学分的“酱油课”。因被优先选择,有些“酱油课”热到一课难求。一般而言,“酱油课”多是不分专业年级均可选修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当然其中也不乏专业选修课。“酱油课”之所以受到大学生追捧,在笔者看来,有三方面的重要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不少大学生对求学抱着严重的功利化态度,把上大学的目的异化为混学分、拿文凭、找工作,“酱油课”的盛行与“60分万岁”的学风不无关系。其次,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精英教育日渐演变为大众教育,很多大学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都相应松懈,对混学分和“酱油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不少大学对以选修课为代表的通识教育认识不到位,放手让学生自由选课,拿够学分就可以毕业。(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本科扩招有利的方面:第一,实现国家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表现在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有利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性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有利于提升高中升学率。第二,有利于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学扩招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2)本科扩招存在的一些弊端:第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缺陷。首先,扩招后,高校管理事务增多,负担加重。其次,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需要增加师资,师资跟不上,生师比提高过快,教师负担加重,精力投入不足,就会影响授课质量。如果师资也以同样速度增长,有可能又因师资规模增加过快而导致整体师资水平下降,同样影响教学质量。一流大学在调整,二三流大学却在扩招,教育质量问题显而易见,因此,“酱油课”的出现也不足为奇。另外,大学扩招对高等技术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扩招后,很多资深的高等专业技术学校升格为大专,有的后来摇身一变成为本科院校,而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国民教育系列不能缺少的,高校扩招殃及了高等职业教育,也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后果是社会缺少技术人才,升格后的高校又难以胜任高等教育的重任,这种发展的盲目性,显得有点得不偿失。因此,本科不再大规模扩招,主要发展高职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稳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果,也有利于补充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的弊端。第二,高校扩招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高校负债累累,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研究生、博士生含金量下降等。因此,本科停止大规模扩招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稳定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因此,我赞同本科停止大规模扩招的举措。第一,教育不是社会问题的“急救车”,不是政治、经济的工具,教育的改革只能是从教育出发,为了教育。第二,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包括适应社会需要的外在规律和\n教育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否则,会导致教育改革的失败。第三,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加高等教育的独立性和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自己的空间,并能够展示自己的逻辑。)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对于任何一种教育现象都有其优点和弊端,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同样如此,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也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即先分析高校扩招带来的好处,然后分析其存在的弊端。最后提出自己关于高校扩招的观点。17.试用教育学有关理论分析下列教育现象中的德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在一所小学担任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打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打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德育的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整品德的方法。它受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的指导,是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陶冶教育、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2)材料中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利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使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常表现为师生间的对话,师生互相尊重、理解、沟通,在情感上得到共鸣,而不是教师单方面说教。说服教育的作用在于它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品德认识、品德判断和品德评价的能力,从而增强其主动培养良好品德、矫正不良行为的自觉性。说服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等。运用说服教育要注意的有: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要触动学生的心灵,切忌空洞冗长、唠唠叨叨。②要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以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使他去实践。③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3)陶行知在教育学生王友的过程中,以奖励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思考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的变化。在整个谈话的过程中,教师以奖励的方式,却得到了比批评更好的教育效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陶冶教育、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等。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应该注意要将材料和理论进行结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