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5 发布 |
- 37.5 KB |
- 6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2012年教育学复习资料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已定,报考时间为2012年2月10日——2月18日。考试时间为3月10日上午教育学,3月10日下午教育心理学。请各位同学抓紧复习,考出优异成绩!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主观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6、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7、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9、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的典型代表。\n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0、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11、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A、特殊性 B、社会性 C、创造性 D、自觉性12、“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13、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14、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15、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特点。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16、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 )。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1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1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19、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20、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均性 D、个别差异性21、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社会本位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22、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n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2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24、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为标志。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25、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26、对影响人的诸多因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是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承担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7、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 )的观点。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29、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n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3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3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是教育的直接目的。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 认知因素 和非认知因素 两个方面的发展。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 多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5、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 外 铄论 、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等不同的解释。6、人的 遗传素质 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7、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孟子 。8、前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 的研究揭示: 教育 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 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一种是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 最近发展区 ”。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 主观能动性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由 生理 、心理 和社会实践 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1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 成熟 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11、个体身心发展的 阶段性 ,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12、 主观能动性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13、个性亦称 人格 ,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14、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 认识 问题和 价值 问题。15、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 心理断乳期 ”。16、教育教学中提“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 阶段性 规律。17、 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 二 个高峰期。18、 高中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未来 是最重要的概念。19、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 最近发展区 。2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 成熟 环境及个体的 主观能动性 。三、简答题。\n1、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有哪些?P78 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P71 3、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P74 4、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76附选择题答案:1D.2D3B4B5D6D7C8B9A10B11C12B13A14B15C16C17D18C19B20C 21C22A23B24A25C26C27D28B29B30D31A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是( B)。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D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4、( C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n6、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B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7、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C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学风8、教育的经济功能受(B )的制约。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9、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C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10、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D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11、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D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12、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B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13、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D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1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C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15、“金字塔”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B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16、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B)。\n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17、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D)。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18、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B)。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19、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B )上。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20、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C)。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21、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22、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C )文化的物质载体。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2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B )文化。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24、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D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25、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D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26、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 C)。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27、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B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n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28、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C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2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A )的关系。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30、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B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31、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C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3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33、“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C )的特征。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34、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 B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培养人 。2、通过 培养人 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3、19世纪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 课程改革 为核心。3、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 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4、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 、多样性和互补性四个特征。5、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传递的教学内容 上。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 动力 作用。\n7、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 科学的体制化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 思想力量 ,教育可以促进 政治民主化 。三、简答题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P56 2、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P58 3、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P62 4、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39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自( B )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A、原始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古代教育2、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是( D )。A、原始教育的特点 B、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C、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D、古代教育的特点3、当今世界,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教育也酝酿着一场巨变,已有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日益从理想和概念变为现实,现代教育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D )①教育终身化 ②教育社会化 ③教育生产化④教育民主化 ⑤教育国际化 ⑥教育现代化 ⑦教育多元化\nA、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A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5、古代西欧教育,( A)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A、神学 B、算术 C、文法 D、辩证学6、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D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7、教育学是研究( C),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8、道家主张教育要( C )。A、有教无类 B、非攻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道谟克里特10、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1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D )编写的。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育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C )的代表。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13、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A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14、下列选项对单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单组实验法是在一个组或一个班、一个年级、一个学校里进行的实验B、在单组实验时,应使测验题的性质和难度相等,以便作出正确的评断C、单组实验的时间没有限制,可长可短\nD、单组实验的实验效果易受学生年龄和学力的增长等因素的影响15、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B )。A、50年代以后 B、60年代以后 C、70年代以后 D、80年代以后1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17、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D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18、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下列选项对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B、提倡发现学习C、他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D、他主张儿童提早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且是容易推行的19、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B、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C、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D、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21、在欧洲封建社会,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因而教育上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 C)和骑士教育。A、斯巴达教育 B、宗教教育 C、教会教育 D、雅典教育22、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主张的一项是( D )。A、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B、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C、他批评了苏联传统的教学理论对发展学生智力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D、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主张教学过程的最优化23、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扩大了教育对象,采用了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了“( C )”,使劳动人民的子女有了一定的受教育的机会。\nA、高等教育 B、宗教教育 C、普及教育 D、骑士教育24、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25、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C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26、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C)。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27、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D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28、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C)。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29、1632年英国哲学家(A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3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称为是(B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3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D)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3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C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3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n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34、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 B)相结合的教育思想。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35、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C)。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 社会 活动。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其最突出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 。4、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5、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到形式化,再到 制度化 教育的演变。6、 生产力 发展 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从各方面对教育施加影响。7、 学校 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8、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制 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9、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 身心发展 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10、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 论语 》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11、瑞士教育家 裴斯泰洛齐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12、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 普及 化和教育的 民主化。三、简答题。1、简述中外古代教育的特点。P12 2 简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P26 3、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P14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二) \n2011-03-1208:23:5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科夫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5.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6.制定课程计划的首问题是()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7.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8.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 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9.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 D.柏拉图10.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11.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12.()是社会生产中最为活跃和革命的因素。A.劳动对象 B.生产关系C.生产力 \nD.劳动者13.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A.德国 B.英国C.美国 D.法国14.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未来性 B.滞后性C.连续性 D.广延性1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的过程。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目前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实现(D)的重要措施。A.教育终身化 B.教育社会化C.教育生产化 D.教育民主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17.教育学是以______、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8.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______相统一的教育。19.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具有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______等特点。。20.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______。21.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_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2.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______。2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二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群体,三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24.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______、区分度和难度。25.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 ,二是教育、生产、科学一体化。26.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2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28.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按______的教育制度。29.社会文化促进教学内容的变革第一个表现是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第二个表现是______的变化。30.______是当今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3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______,否定了人的遗传素质和人的自觉能动性。32.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专业人员,______是教师的专业工作,是区别其它职业的根本标志。。33.陶冶主要包括______、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34.中学德育中的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培养______能力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和谐发展。3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______、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道小题。每题5分,共30分)。36.教学的任务是什么?37.简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38.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及其构成。39.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40.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41.简述综合课程的优点。\n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龙活现42.试述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43.一次语文课上,当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这个新鲜而又古怪的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家都在思考:“是啊,他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有些老师这时候或许会搬出教参中现存的答案来解决,马老师却没有这样做,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希望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B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即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制度化教育始于近代。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因此,答案为B。2.【精析】D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理论的发展进步得益于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由此推动教育研究的加深,对教育规律的揭示也将更加深刻。因此,正确答案选D。3.【精析】B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同时夸美纽斯还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认为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并掌握知识。因此,正确答案选B。4.【精析】B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他的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因此,答案选B。5.【精析】A赫尔巴特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人称为“现代教育之父”。因此,正确答案选A。6.【精析】A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7.【精析】B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8.【精析】B共同的目标9.【精析】B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10.【精析】C传统与现代两大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11.【精析】B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它决定教育这个上层建筑领域。12.【精析】C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为活跃和革命的因素。13.【精析】B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4.【精析】B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滞后性。15.【精析】D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的过程。二、填空题16.生产力水平17.教育现象18.因材施教19.非预期\n20.课程设计21.社会性22.两难问题23.成长环境(学习、生活环境)24.效度25.产学合作26.教育立法27.林哈德与葛笃德28.年龄分级29.课程结构30.教师的专业素养31.环境决定论32.教书育人33.人格感化34.道德实践35.综合性三、简答题36.(1)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基础。-教育性是教学的重要特点。 (4)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3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承受者,学校教育的成果表现在学生身上,这是由学校的使命和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决定的。(2)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从事精神生产,教育生产的产品是人才,是人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的发展,这种精神生产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培养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完整地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要肯定学生是教育对象,要接受教育,学校和教师不可懈怠教育的职责,发挥其育人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强调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8.(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规定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依照教育目的,可使教育避免发展方向的失误。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它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3)评价作用。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准绳,衡量实际教育活动与预定目的的偏差的,从而采取针对性的 措施及时做出调整,进行有目的的控制。 (4)协调作用。教育目的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的成长。教育目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做出规定。以期培养出与一定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39.(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3)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4)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n40.(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人的发展必须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缺乏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泼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正是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表现。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限制,超越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学习和教育是很难成功的。(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个性特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遗传素质具有从先天而来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41.(1)打破了旧有的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内在联系,使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2)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从整体上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有利于减少学习科目,减轻学生负担。四、论述题42.(1)个人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就是个人智力、体力充分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在个人自我素质(德、智、体)发展的同时,会做各种工作。素质教育正是以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人的各种素质上。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2)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目标,使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把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淘汰教育、选拔教育变成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教育。43。答:(1)从教学目标来看,马老师的这堂课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保护了学生的想象力。(2)坚持了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马老师之所以不用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来解释,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课堂上,老师唯有真正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才是学生学习的乐园。2012年教育学考试考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 2011-02-1718:32:22| 分类:2012年教育学模拟|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教育学考试考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 B.荀子C.墨子 D.孔子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nD.循序渐进原则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C.练习复习 D.考试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 B.谈话法C.讨论法 D.实验法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研 究 能力 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7.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 B.研究型课程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 B.指导型C.民主 型 D.溺爱型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A.一 B.二C.三 D.四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判断 B.诊断C.评定 D.评分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简捷性和()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n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C.互补性 D.阶段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____。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________。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___。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_______。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__、和目标管理。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____阶段。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____。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_______和真谛。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____教材。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的关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n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C 4..B 5.B 6.A 7.B 8.C 9.C 10.B11.A12.D13.C14..B15.A16..B17.C 18.D.19.B20.D二、填空题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23.教师人格特征24.基础25.行26.马克思主义27.个别教学、班级授课权28.道德两难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30.孔子31..高中32..苏格拉底33..艺术家34.本质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三、简答题37.【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8.【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9.【要点】(1)导向性原则;(2)正面教育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40.【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41.【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四、论述题42.【要点】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应试技巧 2011-01-1317:38:1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应试技巧 刘志敏\n日常学习中,我发现常有一些同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正式考试得分并不高。究其原因,既有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有考试技巧方面的问题。一、 应试的基本方法:1、树立信心,从容镇定考场的庄重气氛和紧迫的时间限制,使得一些考生一踏入考场就精神紧张,以致答题时产生暂时性抑制,本来已掌握的知识想不起来,最终因失去信心考试成绩处在及格边缘。对此,我希望同学们对待考试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1)考试命题是严格遵循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拟定的,不会有超出大纲和指定教材的偏题、怪题,即使有些题看起来陌生或出乎意料,其实也只是理论与实践、直接或间接、整体或局部等方面的某些环节上作了些变化、调整。如06年简答题“课程实施中教学任务的分析包括什么?”其实就是教学的一般任务。还有些题是由纯理论变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提问;或由直接提问变为间接提问;或由整体提问分解为局部提问,但都这只是角度的变异,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自己不慌乱,稍作思考,是能够答出来的。(2)相信自己的能力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加之有扎实的复习,即使有失误,也是局部的,不至于影响大局。再有即使是没有重点复习的内容,也要凭理解、凭印象去答,绝不留下空白。2、认真阅卷,严格审题教育学考试时间较充裕,阅卷、审题要细心、耐心,放慢节奏。如教育学考试中常考的“几个环节”,往往只有几字之差,但内容完全不同。因此,对试题中的一些措词要认真考虑、推敲,不看错题、不遗漏内容、不答偏题。对事例分析题,要分析对错,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对简答题中有关教学原则与方法、德育原则与方法的题,先要简答其概念,再分条简述观点。3、书写工整,眉目清楚。书写要尽量美观、整齐,易于辨认。如果一个题的答案有几个要点,并要求要对要点阐述的话,那么答题时一定要分条、分行、分段书写,做到“观点化、序号化、段落化”,使答案眉目清楚、重点突出。4、注意题型的转换及提问方式的改变。简答题增加难度可变成论述题,而论述题可成简答题,即使是同一问题也有不同的问法。二、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1、单项选择题:一般是15个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题覆盖面大,可考察考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也能用来衡量考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能力。答题时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记忆,能一下就准确无误地选出正确答案,即省时间,又有把握得分,最为理想;二是一时把握不准,就需采用比较、排除方法,把错误答案一一排除。\n2、填空题:一般20个小题,每空1分。主要是考核对核心概念、定义、原理的记忆。每小题所空的,都是关键词或重要条款。答题时要填得准确、明白,最好使用教材中的原词、原句来填。个别空填不出,是难免的,因为总有个别题不是从教材的核心之处、要点之中提取的。但对法定的、规范化的概念填空时,一定要填教材中的原话。如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一定要填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一定得填教书育人。教育理论中有些内容既不好命为选择题,又不宜出成简答题,但又是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则一般以填空题形式出现,一定要记住。3、简答题:一般是5个小题,每小题6分。简答题偏重对事实的概括,要简明扼要。(它不像名词解释只以一个词语为核心,而是以一个简单的论题为核心。它的答案一般都包括若干要点,但不要进行阐述或说明,只有少数题要求根据具体要求做一些判断推理以及举例说明)。答这类题时:一要注重观点完备,不得残缺;二是简明扼要,不象论述题一样展开;三要层次分明,要点突出。书写上分条、分段、分行书写。用(1)(2)(3)………标出,做到简明、有条理、完备、要点并列。对没有印象的简答题,凭直觉和理解答,不空题。4、论述题: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1)答论述题,先找准理论观点,做到观点优先,论述随后分段阐述。在答出一个要点之后,另起一段进行分析阐释,一定要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当前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加以分析、阐述。答题模式是:要点+分析,并按(1)、(2)、(3)………并列写出。2)案例题或材料题:论述题还可能涉及案例分析题,即考考生能否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分析实践,是论述题中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程度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根据理论,如何去做;或者该案例体现了什么理论,如何体现的。对于这类试题,首先要阐释理论,然后再结合实践或案例去分析理论,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实际联系理论,做到“有血有肉”。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审视材料上面,作答要准确,简练。答题模式是:原理+分析+事例(题干中素材)按(1)、(2)、(3)例出,如要谈看法,则先要判断正误,再按观点+分析+事例解答。3)论述题中可能涉及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对于这样的论述题,首先要理解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的含义及包含的主要教育思想,然后再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如,“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的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考查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论述中要符合教育原理、原则,不能偏离主题,不能想当然,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进行理论的分析,有时还可利用教育实践去论证。例:试评析“分层教学”。解这类题要从优缺点两方面分析。(1)、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可避免分组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但(1)、分层教学组织难度大。 (2)、分层的标准难把握。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练习题 \n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C、纪律松驰、涣散的群体算不上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4、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念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C、杜威 D、凯洛夫5、“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的19世纪初的()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班级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9、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10、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阶段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11、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A、交往的过程 B、学习的过程 C、德育的过程 D、认识的过程12、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n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13、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14、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15、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的思想 B、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C、师生合作的思想 D、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16、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 D、有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1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18、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19、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A、民主管理 B、常规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20、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2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A、观察法 B、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学生作品分析法2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2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B)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n2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25、()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A、权威的 B、民主的 C、专断的 D、放任的26、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的,首先要做好哪些工作?()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C、建立班的正常秩序 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27、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建设的目标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具体方法 D、工作程序28、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领导方式A、权威的 B、民主的 C、放任的 D、迁就的29、“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类型A、专制型 B、自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30、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A、小组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31、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32、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班级 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行政组织。2、班级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 环境 组成。3、班级具有满足学生要求、促进 学生发展 、校正学生行为等功能。4、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 互动 的关系。5、平行管理理论是 马卡连柯 的教育思想。6、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 每个学生 都成为班级的主人。7、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教育者\n8、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班级群体的 现实发展水平 9、现代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以 学生 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0、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 激励 的作用。11、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以 班级建设目标 的制定最为重要。12、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 平行 管理。13、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除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的外,还要训练学生 自我管理 班级的能力。14、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 自我管理 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15、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繁杂,其中 德育 贯穿于班主任各项工作之中。16、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 群体 的了解两部分。17、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 生活准则 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18、班主任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权威的、 放任的 、民主的三种。19、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班主任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的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班主任更多的是班级建设的 设计 者。20、“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指的是班主任不但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还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 学习与生活 。21、操行评定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和 信息反馈 等四个步骤。22、班主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教育,使他们最大限度得到发展的工作形式被称为 个别教育 ,它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一。23、对后进生的教育,除了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的人格,还应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的 学习动机 。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p2202、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2193、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p2244、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p2235、简述班主任的作用。p2326、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是什么?p2357、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235四、论述题:\n1、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班集体?p228 2、张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们教师讲课时常常是(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张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大有人大,纸屑杂物随处可见。张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张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答:张老师教育的班级产生这样的后果的元凶:1、没有“身教”。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2、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3、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如果心不诚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对教育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张老师自已口头上教育学生,自己却做不到,在教育学生方面没有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因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附选择题答案1A2C3A4A5B6D7A8D9D10A11A12B13C14B15D16A17A18D19C20A21A22A23B24D25C26C27A28B29D30C31D32第九章德育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2、德育具有()A、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民族性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是()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A、小学 B、初二 C、高中 D、大学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重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7、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n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8、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动力。A、知 B、情 C、意 D、行9、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10、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1、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A、要遵守顺序性 B、只能从晓之以理开始C、可以具有多开端 D、不能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12、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1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14、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A、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1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1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A、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18、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n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1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A、导向性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0、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导向性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2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A、导向性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2、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C)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正面教育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2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式的观点的方法是()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25、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2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础途径是()A、各学科教育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27、对学校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A、各科教学 B、团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择业指导 。2、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 德育目标 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3、 德育目标 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n4、德育过程是个体品德社会化与 社会规范 个体化的统一。5、德育过程的结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 德育方法 四个要素构成。6、 受教育者 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7、在德育的认识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 两难问题 。8、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 教育者 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9、陶冶法主要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和艺术熏陶等。10、“润物细无声”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陶冶法 。11、德育模式的三种形式:认知模式、 体谅模式 和社会模仿模式。12、道德讨论中的两个阶段是引入性提问和 深入性提问 。三、简答题:1、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P192 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198 3、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有哪些主要特点?P199 4.简述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P205 四、论述题:1、我国中小学教育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从小就开展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等方面的教育,但到了大学还在花大力气进行一般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教育,这成了近年来人们经常批评的对象。请根据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谈谈如何选择德育内容来解决定这一问题。答:确定德育内容有三个方面的依据:1、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2、学生的年龄特征;3、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2、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答:这一案件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案例中,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规律,无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采取的是一种粗暴的、强制的手段,结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造成学生休学。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案件中,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情书”事件体现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是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粗暴地将学生的“情书”公之于众,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这对于学生的自尊是一种严重的打击,结果导致了学生的休学,这种德育方式是不可取的。附选择题答案1C2D3B4D5C6B7D8B9A10A11C12C13B14A15A16B17C18C19D20B21C22C23D24B25C26A27D\n第八章教学下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画》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4、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5、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6、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为基本组织形式。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7、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9、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上网 D、制订教学计划10、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知识的传授者 B、学者和学习者 C、集体的领导者 D、学生的榜样11、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12、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在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n14、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来编班。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1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16、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A、教学 B、教学原则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式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18、良好测验标准中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19、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在古代的东西方,个别教学制是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但到19世纪中叶, 班级授课 制已成为西方各国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2、苏格拉底善于运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成了著名的“助产术 ”。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4、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和 道尔顿制 。5、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是启发的首要问题。6、 备课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7、课的 结构 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8、根据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 复习 课 。9、钻研教材包括钻研 课程标准 、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10、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11、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 练习 。12、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是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 综合型 。13、内容型策略有两条途径:结构化策略和 问题化策略 。\n14、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指的是过去的 指导教学 。三、简答题:1、教师应如何备课?P177178 2、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P178 3、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P181 4、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P162 5、某大学化学系的高才生,分配到一中学教初中化学,他每节课尽心讲授,渴望将其化学才智传给学生。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埋怨教师讲的东西他们无法理解,老师责备学生太笨,自己的苦心得不到回报。试以教学原理分析为一现象。P162P178 四、论述题:1、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1)谈谈你对什么是教学方法以及如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理解。P172(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可以如何得“法”。P173\n2、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问: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答: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想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3、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1)分析材料一,你认为“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材料二,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答:(1)课堂里没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要更重要。(2)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①启迪学生做人;②引导学生会学习;③激励学生会思考;④指导学生能实践。 附选择题答案:1D2B3B4C5C6C7A8B9A10A11C12B13D14D15D16C17B18D19A第七章教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3、“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n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固知识 D、理解教材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1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科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1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1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16、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n17、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18、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1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20、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 )教学原则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21、“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 )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22、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24、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育法 D、五段教育法25、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26、( 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27、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是总结的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二、填空题:把答案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1、 教学 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n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 系统 过程。3、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解释,“心求通而未得”谓之 愤 。4、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 直 接经验 为基础。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 组织者 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6、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的关系来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 基础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7、一般来讲,教学过程中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包括:激发动机 、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简捷性 、有领导的认识等方面。9、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 认识发展 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原则。10、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 启发性 原则。11、“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系统性 原则。三、简答题: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P156 2、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P159 3、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 4、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P173 5、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P167P166 四、论述题: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n答:道而弗牵。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要硬牵着学生走,这样学起来就会自然和谐。强而弗抑。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和压抑。开而弗达。教师要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钥匙。但不要提供现成答案,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现实意义:(1)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3)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学习潜力。2、如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是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都共同关注的问题,请结合“教学应遵循理念联系实际”这一原则,谈谈教学中如何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答: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沟通。3、一次语文课上,当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这个新鲜而又古怪的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家都在思考:“是啊,他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有些老师这时候或许会搬出教参中现存的答案来解决,马老师却没有这样做,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希望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答:从教学目标来看,马老师的这堂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保护了学生的想象力。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马老师之所以不用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来解释,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课堂上,老师唯有真正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才是学生学习的乐园。附选择题答案:1D2D3C4A5B6D7B8D9B10D11D12B13D14C15A16C17C18C19D20B21C22D23A24C25C26A27C第六章课程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4、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5、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6、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n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10、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1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1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1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16、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n1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19、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20、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21、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课程是活动22、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课程改革 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 学生 。3、 教科书 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4、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 周课时数 等。5、在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及基 础 因素 三方面的影响。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 、基础性。7、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 课程设置 。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 模式、cIPP评价模式。9、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 目标游离 模式 。10、课程评价的功能有诊断、修正、决策功能三、简答题: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128 \n 2、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是什么?P134 3、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P136 4、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P150 5、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P142 四、论述题:1、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149 2、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学习。\n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答:这个学校的活动体现出了活动课程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的基本观点: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从做中学。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对活动课程的评价:活动课程强调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但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和形成正解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附选择题答案1D2C3B4D5C6A7A8D9D10A11D12C13C14A15B16B17B18A19B20D21D22A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n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 B、必须结果 C、必然要求 D、必然趋势1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12、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 )人员。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13、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14、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学生享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15、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16、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是( )A、系统化 B、专业化 C、专门化 D、多样化1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n1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20、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2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2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2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2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2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26、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27、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2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前提 C、任务 D、途径29、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30、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31、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32、具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33、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n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3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35、教师的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活动权 C、教育教学权 D、民主管理权36、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 )方面A、政治素养 B、教育素养 C、专业素养 D、平等关系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教育活动是一种 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 人 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教师和 学生 是最基本的要素。2、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热爱学生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事 业心 和 荣誉感 。4、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 民主平等 、和 爱生尊师 、 教学相长 。5、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因学生具有 向师性 的特点。6、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个体和环境之间 之间的相互作用。7、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 独立意志 。8、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 健康 、 个性 、 情绪 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9、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未成年公民 。10、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 专门性 职业。1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 思想上 上的、 人格上 上的影响。三、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2、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n 3、怎样理解我国新型师生关系? 4、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四、论述题:1、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答: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2、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答:这种看法在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3、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此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答:教育领域中,学生作为未成年公民,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享有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也必须受到保护。教师不能因为教育职责的履行而侵害学生的权利。附选择题答案:1B2B3C4B5C6A7C8B9B10A11A12B13D14C15B16A17D18D19C20A21A22D23C24A25D26D27C28A29B30B31A32C33A34D35C36C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n3、( )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6、“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培尔9、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12、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 )”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A、社会环境 B、儿童自然 C、儿童社会 D、社会影响13、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等教育 D、终身教育\n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15、培养劳动者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16、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1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重点的教育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18、素质教育是促进( )的教育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19、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2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21、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22、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作用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23、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它具有强制性。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24、培养学生(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5、(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n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培养目标 。2、 创新精神 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 教育目的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培养 绅士 的教育目的。6、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 的辩证统一。7、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认知的,二是情感 的;三是动作技能的。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的新一代人才。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的人才 。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93 2、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P84 3、为什么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P98 \n 四、论述题:1、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实际和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试述全面发展与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关系,并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对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看法。P95,P97 2、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附选择题答案:1C2B3A4C5A6B7A8A9C10DIIC12B13B14C15A16B17D18A19C20C21C22A23C24D25B2009年教育学考试题 2009-11-0518:30:01| 分类:2007-2010年教育|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 C )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A、《学会关心》B、《学会做事》C、《学会生存》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2、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B )。A、弦琴学校B、鸿都门学C、国子监D、航海学校3、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B )。\n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4、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学记》B、《礼记》C、《史记》D、《左传》5、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D )。A、加拿大B、美国C、法国D、英国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D、学生亚文化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C )特点。A、主体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B )。A、方向性B、可能性C、现实性D、必然性9、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C )。A、理论联系实际B、因材施教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10、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C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1、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B )。A、基础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B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4、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A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15、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增容题栏内。16、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是近代以 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17、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 从而影响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18、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相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制性、相对稳定性和 性等特点。\n19、普通教育学有两大基本任务,分别是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教育学的 。20、1657年发表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的学者是 。21、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与赫尔巴教育学形成对峙的教育理论,首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 教育理论。2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 性。23、教育教学中“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24、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在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和 本位论。25、从层次来看,教育目的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 。2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具有一定的 能力。2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关系。28、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包括社会、儿童和 。29、常用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和 评价模式。30、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包括: 、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3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32、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综合型和 型四种主要类型。33、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 、情、意、行。34、教师就某一思想道德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叫 。35、班主任的领导风格一般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 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36、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3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38、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9、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40、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4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n42、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了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43、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的问题2008年教育学考试题 2009-11-0518:23:27| 分类:2007-2010年教育|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选择题:1、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B)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3、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教育调查中的(C)A、全面调查 B、个案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4、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A、杜威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布鲁姆5、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D)A、生产力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6、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C)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D)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8、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D)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n9、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C)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10、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A)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设计教学法11、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B)A、克伯屈 B、伯克赫斯特 C、道尔顿 D、布鲁纳12、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B)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1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D)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 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14、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C)A、群体意识B、社交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合作能力15、教师的任用方式一般有三种,它们是派用制、聘用制和(A)A、代用制 B、自用制 C、长用制 D、暂用制 二、填空题:16、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7、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18、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夸美纽斯于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被是近代最早的一教育学专著。19、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可分为四大类:(1)知道是什么,(2)知道为什么,(3)知道怎么做,(4)知道谁有知识。20、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虽受制于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但同时它也具有相对独立性。21、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外铄论。\n22、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3、国家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而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所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称为教学目标。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5、青少年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其发展具有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因此教育的引导至关重要。26、现代师生关系模式主要有两种,相互作用模式和社会体系模式。27、课程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社会、学科的要求,也要体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这说明了课程设计要符合发展性的基本要求。28、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有关课程管理的改革趋势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29、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学,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30、课的结构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综合课大体由五个环节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31、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32、在我国中学常用的教育方法中,通过创设良好情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称为情感陶冶法。33、在当前班级管理中,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常常偏重于专断型。34、班主任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35、世界各国都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来管理,就管理体制而言,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中央和地方合作制。 三、简答题:3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答:①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②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政治民主化3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①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38、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答: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39、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答: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②教师的特征③学校的特点④校外环境40、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要求?答: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气氛热烈\n41、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发哪些方面的工作?答: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论述题:42、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佻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答:①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②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a.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c.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民主。43、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答: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②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③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的问题④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教师要长期不懈,坚持长期抓,反复抓。2007年教育学考试题 2009-11-0518:21:12| 分类:2007-2010年教育|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选择题:1、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B)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斯宾塞 D、卢梭2、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A) A、军事体育 B、体操训练 C、文雅教育 D、文法教育3、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D)A、结构课程理论 B、教育与发展理论C、从做中学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C)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斯宾塞的《教育论》5、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这说明教育具有(D)A、政治效益 B、技术效益 C、文化效益 D、经济效益\n6、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C)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7、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B) A、遗传的重要性 B、成熟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8、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有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C) A、教育目的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标9、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C) A、人格平等 B、主导地位 C、自主发展 D、自由发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为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B) A、人身自由权 B、身心健康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11、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12、“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13、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B)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自我评价法14、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A)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1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这种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的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D)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平行管理二、填空题:16、促进学习化社会产生并带来教育观念变革的“终身教育”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17、“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这说明教师工具具有明显的示范性。\n18、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19、教育实验法是教育学研究的常用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20、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培养人才、宣传思想和促进社会民主化。21、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22、关于个体发展的动因,有人认为它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这种观点被称为内发论;而有人认为它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这种观点被称为外铄论。2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4、教育目的的制定既受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约,还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25、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即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26、课程评价主要有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和决策功能。27、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和交往性。28、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新的问题情境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29、综合课大体上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等五个环节组成。30、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31、学校德育是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矛盾运动,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3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要素构成,其中受教育者既是受教的客体,又是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内在因素。33、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特殊的社会组织,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34、在班主任工作中,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目标最能体现班主任作为设计者所发挥的作用。35、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教职工。 三、简答题36、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答: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②同伴群体的影响;③师生的交互作用;④家庭社会经济地为;⑤社区的影响。37、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答:①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学生感受性的能力;②培养学生鉴赏性的能力和审美的情趣;③发展学生创造性能力;④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也不仅仅限于运用各种美去进行教育,更是指把一种精神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使教育的过程成为一种审美过程。\n38、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答:①产生新的课程方案;②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③合目的性;④合科学性;⑤合发展性。39、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①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40、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答:①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②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③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41、学校教师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资格和任用;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激励;教师的考核与评价。 四、论述题42、有位教育家曾指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请你说明教师人格特征的内涵,并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特征。 答: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具体包括:①优良的个性品质a积极乐观的情绪b豁达开朗的心胸c坚忍不拔的毅力②积极的创新品质a创新教育观念b创新教育能力。43、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学生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意上课、听不懂就滚到操场上玩去!让我们不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谈话,说:“XXX,你看你脸皮蛮厚的,我从初一讲到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猜我们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答:①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②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人;③学生的合法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