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学院课程ii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育学]教育学院课程ii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课程地域民族学-新疆民族与文化课程讲授提纲第二部分新疆各民族民俗任课教师:崔延虎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n新疆各民族民俗的认识视角多元文化的视角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视角历史的视角传统与现代的视角客位与主位结合的视角\n主要内容(1)维吾尔族民俗哈萨克族民俗回族民俗蒙古族民俗柯尔克孜族民俗乌兹别克族民俗\n主要内容(2)锡伯族民俗塔吉克族民俗塔塔尔族民俗俄罗斯族民俗\n维吾尔族民俗维吾尔族简介维吾尔族文化特点维吾尔族民俗\n维吾尔族简介族源、名称与历史:丁零游牧部落(公元前后)铁勒(高车)(公元四世纪)袁纥(公元五-六世纪)突厥(公元六世纪后)回纥-回鹘(公元八世纪后-西迁)喀喇汗国(喀什噶尔)(公元九世纪-)高昌回鹘汗国蒙元时期(公元十三世纪-)清代(公元十八-十九世纪新型近代民族最终形成)民国时期(1934年定名为“维吾尔”)\n维吾尔族简介“维吾尔”的意思“联合”、“结合”、“同盟”“依附”、“粘结”、“凝结”“自食其力者”现代人口与分布截至2008年,人口为9百40万分布地区,主要在塔里木盆地伊犁地区吐鲁番地区\n维吾尔族文化特点早期游牧文化遗存绿洲农耕文化为基本特征两次巨大的社会变动对于维吾尔古代文化形成影响突厥化(西迁-被突厥帝国统治、纳入突厥帝国伊斯兰化(公元9世纪末开始-公元17世纪结束)宗教信仰自然崇拜萨满信仰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n维吾尔族民俗维吾尔民俗形成与发展早期游牧群体分俗习惯的遗存绿洲农耕文化的持久作用东西方文化和风俗的复杂影响不同绿洲生态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近代俄罗斯文化的影响\n维吾尔族民俗衣饰民俗饮食民俗民居民俗礼俗民俗禁忌民俗婚姻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节日民俗图腾崇拜民俗\n衣饰民俗与饮食民俗衣饰民俗色彩(五彩与黑白)帽子皮帽(tumaq)花帽(doppa)头巾(yakliq)功能:气候需要礼仪需要宗教习俗需要男子的腰带与小刀饮食民俗清真食品结构面食为主羊肉与牛肉(骆驼肉)瓜果(干果)茶(清茶、药茶与奶茶)烧烤宴会关于饮食的禁忌\n民居民俗与礼俗民俗民居风俗长方形门开在中间(中间为客房)土炕或“木炕”炕的独特民俗休息场所就餐场所围坐风俗跪坐习俗装饰习俗庭院过街楼地域差异礼俗民俗热情好客互助友爱给洗手水礼节器皿冲洗“死水”尊老爱幼长幼次序说话有别见面礼节不能直呼其名\n禁忌民俗禁忌民俗大都与宗教信仰有关饮食禁忌禁食猪、狗、驴、骡肉与猛兽猛禽的肉禁食未经宰杀而死的动物的肉、所有动物的血忌践踏粮食、食盐和各种食物,忌坐在装有各种食物的箱子、麻袋和炊具上忌踩踏到泔水(yaraq)地方(因有食物渣、盐水-圣物)忌踩餐布、或从餐布上跨过;忌拨弄碗盘中的食物;忌随意到锅台;把馕掰成小块食用服饰禁忌忌穿袒胸露背衣服、过于短小衣服,忌把男女衣服混在一起忌穿袒胸露背衣服、过于短小衣服,忌把男女衣服混在一起起居禁忌忌大门朝西开睡觉时忌头东脚西西墙上忌挂带有人物形象的像忌挡门而站、坐在门槛上太阳落山时忌扫地出行禁忌星期二、五忌出行他人做礼拜时不能从前面走过、说话\n禁忌民俗社交禁忌忌讳在他人面前、吃饭或交谈时吐痰、挖鼻孔、擤鼻涕、掏耳朵在炕上坐下后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双手接受别人递给的东西饭前饭后洗手,不能甩手上的水毒舌、毒眼禁忌忌在别人面前称赞他们的孩子,忌用“胖”、“漂亮”等词语忌进屋抱别人家的孩子忌凝视人(孩子、女人)、食物(馕)“毒眼”\n禁忌民俗墓地禁忌路过墓地时忌骑马、驴、骡禁止非伊斯兰教群众进入墓地忌在墓地取土禁止在墓地及其周围大小便、吐痰便溺禁忌不能面向太阳、月亮方向便溺不能在水里便溺不能朝天空吐吐沫忌面向西方(天房方向便溺不能在庄稼和草上便溺(与神灵和神圣事务崇拜有关)\n婚姻民俗 与人生礼仪民俗婚姻民俗“塔拉克”(休妻)提亲(定亲(dastirhantashilashi)商定婚礼(Toy)彩礼订婚(tshiangtchay),由女方家庭设宴举行,男方家庭送彩礼、羊(肉)、一定数量的馕、大米、清油、糖果点心、盐、茶人生礼仪民俗命名礼仪(atatoy)摇床礼仪(bushuktoy)割礼礼仪(sunnet)婚礼少妇礼仪(zhuwantoy”葬礼礼仪葬礼后礼仪\n信仰民俗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宗教民俗伊斯兰教逊尼派苏菲派麻扎崇拜其他宗教民俗遗存\n节日民俗非宗教节日民俗奴如孜节农历春分日(3月21日)辞旧迎新春天的希望农业节气宗教节日民俗肉孜节(开斋节)回历10月1日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盛大的清真寺礼拜墓地祭拜祖先与逝去的亲人走亲访友古尔邦节献牲、献祭回历12月10日打扫庭院室内宰羊(献祭)分享肉食和其他食品施舍拜节\n图腾崇拜民俗狼图腾崇拜《乌古斯可汗传说》树木图腾崇拜\n维吾尔族民俗变迁不同宗教时期民俗变迁不同生计方式民俗变迁近现代变迁\n结论维吾尔族民俗带有多种文化成分背景维吾尔族民俗既有社会控制的一面,也有俗民社会教化和娱乐的一面维吾尔族善于从其他民族吸收文化因素丰富自己的民俗维吾尔族民俗是维吾尔人日常生活习俗的一部分\n哈萨克族民俗哈萨克族简介哈萨克族文化特点哈萨克族民俗\n哈萨克族简介族源、名称与历史:由许多古代游牧部落逐步融合而成公元7世纪后期-8世纪前期:“突厥可萨国”公元965年被俄罗斯基辅大公斯维雅托斯拉夫击败公元13世纪被蒙古帝国统治,隶属于拔都所建金帐汗国汗国(钦察人)公元15世纪中叶,经过200多年与多个突厥部落融合,形成哈萨克族,在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建立哈萨克汗国其后汗国不断扩大、人口增加公元17-18世纪中叶,哈萨克汗国受准噶尔蒙古部落逐步侵扰,支持、配合清王朝平定准噶尔蒙古贵族叛乱从18世纪60年代,经清政府批准,哈萨克中玉兹部的克列部落、乃蛮部落、大玉兹的杜拉特、阿尔班部落先后迁到新疆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放牧公元19世纪沙俄派兵强行进入伊犁地区,哈萨克人民奋起反抗;失败后继续向东迁徙,到达今天的昌吉、乌鲁木齐、哈密巴里坤一带,形成新疆境内哈萨克人的分布区域\n部落谱系制度由部落、部族发展而形成形成了部落谱系玉兹部落谱系乌勒玉兹(Ulejuz,大玉兹)奥尔塔玉兹(Ortajuz,中玉兹),以中玉兹为例:阿尔根部落乃蛮部落克列部落瓦克部落弘吉剌部落克普恰克部落克什玉兹(Kixijuz,小玉兹)\n部落谱系制度(2)玉兹属下的部落又分为若干个中等部落,仍以中玉兹的乃蛮部落为例,分为:喀喇克列部落杜尔吐吾勒部落萨多玉粲部落马塔依部落艾尔克尼克特部落巴宴那勒部落巴勒塔勒部落铁热斯唐巴斯部落契尔契提部落中等部落以下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阿吾勒”氏族构成阿吾勒是历史上草原地区最基础的社会结构组织哈萨克人的一个民俗是每个人,从孩提开始,要牢记自己7代祖先的名字谚语“不知自己7代祖先名字的人是孤儿”\n现代人口与分布地域中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天山北麓和阿尔泰山南麓之间广阔的草原上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13个哈萨克民族乡此外在甘肃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也有少量分布截至2008年,新疆哈萨克族人口为128万多人\n哈萨克族文化特点“哈萨克人的两个翅膀:马和诗歌哈萨克人长期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年四季不断地转场迁徙游牧文化饲养4种牲畜:马、羊、牛、骆驼适应草原生态环境形成的草原文化\n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运用民族学的视角为学生讲授关于新疆民族与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认识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的民族学知识,深化对于新疆民族与文化的认识,特别是新疆多元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本土文化与来自东西方的文化的交流、交融和积淀,对于本土文化发展的影响,以便他们理解和欣赏新疆多元文化的存在。课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认识民族与文化的学术理论视角,主要以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以便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于文化的开放心态和深层次解读能力,有利于他们未来的专业工作。\n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师扼要讲授每一讲的主要内容。学生围绕本讲内容搜集资料,用各类方式(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或其他)展开互动。鼓励不同认识的展示与讨论。\n二、课程阅读资料苗普生、田卫疆主编(2004年):《新疆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对外友协主编(2008年):新疆民族风情风俗(13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陈冬季、蔡宇知(1999):《西域文化论稿》,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丝绸之路研究丛书》(20本):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n讲授内容:本课程讲授分为八个专题,每个专题讲授时间约为4小时。新疆鸟瞰:多民族与多元文化新疆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丝绸之路的历史遗产与当代新疆文化新疆各民族生计方式与文化变迁新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各美其美”认识新疆多元文化:社会文化人类学与文化研究理论的视角“写文化”:影视民族志的方法\n课程教学时间与课程成绩评定课程教学时间: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36学识,每周2学时。课程成绩评定:学生修本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为:1)学生课堂展示作品评定(30%)2)读书报告(30%)3)书面考试(1小时)(40%)\n课外阅读资料除“二”规定的阅读资料外,希望同学根据课程要求和个人兴趣阅读下列资料:《新疆人文地理》杂志《新疆经济报》、《新疆日报》的有关文章“新丝路”、“天山网”、“新疆日报网”的有关网页\n任课教师信息姓名:崔延虎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电话:15099666331电子邮箱:tigerxiyu@sina.com希望同学们随时告诉我你们对本门课程教学的建议,祝大家学习愉快。\n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认识新疆(3)民族与文化:新疆的独特性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族你来我往的地区历史上就是各种文化交汇、碰撞和融合的地区历史上就存在多个“人”、多个“族”和多种文化族之间和文化之间差异之大是中国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在中国,从来也没有有像新疆这样一个地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到来自四面八方文明和文化的眷顾和积淀于是,就有了今天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新疆,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试图描写与解释这个“多民族”与“这个”多元文化”\n第一讲:民俗学基本理论(5):功能-1-5民俗控制的实现需要几个基本条件:特定的习俗环境严格的制度性控制手段一般须有权威的机构或个人主持或解释群体的认可程度比较高正当的理由(符号的解释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