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1)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课程代码:62251020(62251030)学时:54学分:3适用专业:税务财务管理会计 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参考教材:《统计学基础》陈仁恩、厦门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目的、任务   统计学是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n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要求:学习《统计学》课程,总的要求是要熟悉统计学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掌握对统计信息资料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主要教学环节安排:理论教学45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同时组织相应教辅材料、教学活动以配合本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中的粗体字),同时组织相应统计实验(以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为标准)、统计习题。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践报告三、课程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2、统计实践活动的环节;3、统计基本分析方法。课程教学难点统计调查方式理解与选择;统计资料的分组整理;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n课程教学内容提要及注释第一章统计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本章主要教学内容:统计的涵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研究方法;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等。 周次日期(月日/月日)顺序课时章、节内容上课形式作业布置12/23~2/2713第一章统计总论1~3节讲授课外 一、统计学的涵义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n2.统计数据的收集:是取得统计数据的过程,它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如何取得所需的统计数据是统计学研究的内容之一。3.统计数据的整理:是对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目的是使统计数据系统化、条理化,符合统计分析的需要。数据整理是介于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之间的一个必要环节。4.统计数据的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或自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表现。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确认的认识1、就共性而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认识活动的规律和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方法2、就具体而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有⑴统计活动的特点和过程⑵统计认识对象的特征⑶怎样才能取得反映个体表现的资料并将它过渡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n⑷如何利用部分数据推断总体并把握推断的可信度⑸应当用哪些统计分析方法能使统计的认识深化对统计学性质的认识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属于方法论学科。对统计学分类的认识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Statistics)是指统计学的数学原理,它主要研究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统计方法的数学理论。由于现代统计学用到了几乎所有方面的数学知识,从事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人员需要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此外,由于概率论是统计推断的数学和理论基础,因而广义地讲统计学也是应该包括概率论在内的。理论统计学是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统计学的发展,统计学也不可能发展成为像今天这样一个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  在统计研究领域,从事理论统计学研究的人相对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则是从事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n)研究的。应用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应用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由于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都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因而,统计方法的应用几乎扩展到了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例如,统计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形成了生物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形成了医疗卫生统计学,在农业试验、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形成了农业统计学。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也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例如,统计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形成了经济统计学及其若干分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形成了管理统计学,在社会学研究和社会管理中的应用形成了社会统计学,在人口学中的应用形成了人口统计学,等等。以上这些应用统计学的不同分支所应用的基本统计方法都是一样的,即都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各应用领域都有其特殊性,统计方法在应用中又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特点。2.统计学研究特点:(1)总体性:因为统计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或自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故而统计学研究一定是站在全局性、整体性的视角即总体性进行的。例如,对工资的统计分析,我们并不是要分析和研究个别人的工资,而是要反映、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总体的工资情况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是从个体实际表现的研究过渡到对总体的数量表现的研究的。(2)数量性: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数量性,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各种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来反映对象总体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效益和趋势等。\n一切客观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事物的质与量总是密切联系、共同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一定的质规定着一定的量,一定的量也表现为一定的质。但在认识的角度上,质和量是可以区分的,可以在一定的质的情况下,单独地研究数量方面,通过认识事物的量进而认识事物的质。因此,事物的数量是我们认识客观现实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研究统计数据资料,研究和掌握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我们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例如,要分析和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就要对其数量、构成及数量变化趋势等进行认识,这样才能正确地分析和研究国民生产总值的规律性。(3)客观性:统计学所研究的量不是抽象的量,它是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客观反映,是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反映。即具体数量表现不是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4)数据的随机性:数据的随机性也表明了数据来源的客观性。(5)范围的广泛性:统计学几乎不同程度的渗到所有人类活动的领域。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统计是要分析数据的,但首先需要考察的是,数据的来源是否合适,实验采集的数据是否符合分析的目的和要求。所谓实验设计就是指设计实验的合理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它主要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统计数据搜集。实验设计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1)重复性原则:即允许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多次实验。好处是:其一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有效估计量;其二,可以获得实验误差的估计量。这些都是提高估计精度或缩小误差范围所需要的。\n(2)随机化原则: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分配和实验次序都是随机安排的。是实验设计的重要原则。(3)区组化原则:即利用类型分组技术,对实验对象按有关标志顺序排除,然后依次将各单位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使各处理组组内标志值的差异相对扩大,而处理组组间的差异相对缩小,这种实验设计安排称为随机区组设计。2.大量观察大量观察法是统计学所特有的方法。所谓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3.统计描述统计描述是指对由实验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从中抽出有用的信息,用表格或图像把它表示出来。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纳,运用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露客观事物内在数量规律性,达到认识的目的。分组法是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组可以研究总体中不同类型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指标来反映和研究客观总体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n统计模型法则是综合指标法的扩展。它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客观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4.统计推断所谓统计推断就是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的方法。统计推断是逻辑归纳法在统计推理的应用,所以称为归纳推理的方法。(1)参数估计法:当总体的界限已划定,总体某一数量特征(如总体平均数、方差等)的数值就是唯一确定的,所以把总体的数量特征称为总体参数。但是总体参数通常不知道,这就需要通过样本数据计算样本统计量,并以此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取值或取值区间,这种方法称之为参数估计法。(2)假设检验法:假设检验的特点是,由于对总体的变化情况不了解,不妨先对总体的状况作某种假设,然后根据样本实际观察的资料对所作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行动的取舍。假设检验的方法是统计推断常用的方法。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n推断统计学(1nferential Statistics)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搜集到的是总体数据(如普查数据),则经过描述统计之后就可以达到认识总体数量规律性的目的了;如果所获得的只是研究总体的一部分数据(样本数据),要找到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则必须应用概率论的理论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显然,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则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主要是样本数据,因此,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描述统计不重要,如果没有描述统计收集可靠的统计数据并提供有效的样本信息,即使再科学的统计推断方法也难以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从描述统计学发展到推断统计学,既反映了统计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是统计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统计实践工作过程:设计——调查——整理——统计分析 ( 详细内容见以后各章)统计研究基本方法:综合指标( 详细内容见以后各章)\n 一、统计设计1、意义:准备阶段,制定各种统计工作方案2、种类: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全过程设计和单阶段设计、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3、内容:六个方面二、统计调查1、意义:基础环节,收集资料(初级资料、次级资料)2、种类:按范围、按时间连续性、按组织方式(要注意交叉理解)3、方案:目的、对象、单位、项目、调查表、调查方式和方法、地点和时间三、统计整理1、意义:综合加工。五个工作步骤(见编制步骤)。2、统计分组:概念(求同存异)、作用(划分类型、揭示结构、分析依存关系)标志选择(三个原则)、分组方法(按特征、按标志多少)3、次数分布:概念(单位排列)、种类(品质分布数列、变量分布数列)、编制步骤(排列原始数据、确定编制数列类型、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限、计算次数编制分布表)\n4、次数分布表示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运用)5、统计表(编制)四、统计分析(综合指标分析)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1、总量指标:概念(反映总规模总水平)、种类(特别注意时期与时点指标的区别)2、相对指标:六种(概念、计算、判断)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平均指标(两大类五种)、标志变异指标(四种)1、平均指标:含义(反映一般水平)、特点(反映综合特征、集中趋势)、算术平均数(简单、加权、影响因素)、几何平均数(简单、加权)、调和平均数、众数计算、中位数计算2、标志变异指标:概念(反映分散程度)、全距、平均差、标准差与方差、标志变异系数(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四、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n(1)统计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所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统计总体形成的三个条件:第一,客观性;总体和总体单位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观察和计量的;第二,同质性;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必须是在某些性质上是相同的;第三,差异性;构成总体的各单位除了同质性一面还必须有差异性一面,否则就是需要统计研究了。统计总体按总体单位是否有限分为两种: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一个统计总体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2)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个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多种多样的。且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总体与总体单体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这与研究目的和要求有关。例如: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研究目的),总体是该地区的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要了解某一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情况(研究目的范围变小),总体是该企业所有职工,总体单位是每一位职工。比如,我们在网上看到,某地区电力系统职工的查表员工年薪达到12万,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该电力企业职工的工资情况,总体就是该电力企业的所有职工,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位职工。\n2.标志与指标(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表现形式有: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不能用数量表示。主要用作分组的依据。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可以用数量表示。可进行计算。(2)指标统计指标的涵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种是认为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适用于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另一种认为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适用于实际统计工作。统计指标的分类①统计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外延规模的统计指标。\n例如,人口数、企业数、工资总额、商品销售额等等。数量指标所反映的是总体的绝对数量,具有实物的或货币的计量单位,其数值的大小,随着总体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它是认识总体现象的基础指标。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统计指标。例如,人口的年龄构成、性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平均单产、平均工资等等。它通常是用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表现的,其数值的大小与范围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②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又分为实物指标、劳动指标和价值指标三种。这些统计指标的涵义、内容、计算方法和作用各不相同,将在以后各章中叙述。③统计指标按管理功能作用不同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描述指标主要是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的状况、过程和结果,提供对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基本认识,是统计信息的主体。例如,反映社会经济条件的土地面积指标、自然资源拥有量指标、社会财富指标、劳动资源指标、科技力量指标,反映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工农业总产值指标、国民收入指标、固定资产指标、流动资金指标、利润指标,反映社会物质文化的娱乐设施指标、医疗床位数指标等等。\n评价指标是用于对社会经济运行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和考核,以检查工作质量或其他定额指标的结合使用。包括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和企业经济活动评价指标。预警指标一般是用于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即将发生的失衡、失控等进行预报、警示。通常选择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性、敏感性经济现象,建立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例如,针对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等,可以建立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增长率、社会消费率、积累率、失业率、物价水平、汇率、利率等预警指标。对统计指标的涵义,一般有两种理解和两种使用方法:①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如人口数、商品销售额、劳动生产率等。它包括三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这是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上所使用的统计指标涵义。②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例如,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5533亿元。这个概念涵义中包括了指标数值。按照这种理解,统计指标除了包括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外,还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这是统计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统计指标的涵义。因此,统计指标包括六个具体的构成因素。 \n一般认为,对统计指标的这两种理解都是成立的。在做一般性统计设计时,只能设计统计指标的名称、内容、口径、计量单位和方法,这是不包括数值的统计指标。然后经过搜集资料、汇总整理、加工计算可以得到统计指标的具体数值,用来说明总体现象的实际数量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从不包括数值的统计指标到包括数值的统计指标,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指标的特点①数量性。即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现的。这是统计指标最基本的特点。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就是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这种数量特征,是统计指标存在的形式,没有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是不存在的。正因为统计指标具有数量性的特点,它才能对客观总体进行量的描述,才使统计研究运用数学方法和现代计算技术成为可能。②综合性。这是指统计指标既是同质总体大量个别单位的总计,又是大量个别单位标志差异的综合,是许多个体现象数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某人的年龄,某人的存款额不能叫做统计指标,一些人的平均年龄,一些人的储蓄总额,人均储蓄才叫做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从个体到总体的过程,它是通过个别单位数量差异的抽象化来体现总体综合数量的特点的。③具体性。\n统计指标的具体性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统计指标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数字,而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反映,是在质的基础上的量的集合。这一点使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数学相区别。二是统计指标说明的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的事实,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地点、时间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这一点又和计划指标相区别。统计指标反映的是过去的事实和根据这些事实综合计算出来的实际数量,而计划指标则说明未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3)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②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必须是能用数值表示的;(4)指标与标志的联系:①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直接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化的关系。3.变异与变量  在一个总体中,当某标志在每个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都相同时,称此标志为不变标志。当某标志在每个总体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同时,称为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的属性或数值表现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存在着差异,统计上称之为变异。所以可变标志又称为变异标志。\n变异标志又被称为变量,变量泛指一切可变标志,既包括可变的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的品质标志。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变量分类:(1)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如“性别”就是一个分类变量。(2)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这类变量的具体表现就是顺序数据。(3)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这类变量的具体表现就是数值型数据,称变量值。数值型变量根据其取值分类  离散变量:可以取有限值,而且可以一一列举。    连续变量:可以取无穷多个值,其取值是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关于变量分类可以参考计量经济学对数据刻划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4.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内涵\n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系统。统计指标体系作用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统计指标体系的种类(1)按其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2)按其所实施的范围:可分为国家统计指标体系、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地方统计指标体系、基层单位统计指标体系例如,目前我国统计上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体系是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工业产吕销售率等七项指标组成。5.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1)静态数据:也称截面数据,是由若干相关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处的状态组成的,描述了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它反映一定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下诸相关现象之间存在的内在数值联系,是在相同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2)动态数据:也称时间序列数据,是由某一现象或若干现象在不同时刻上的状态所形成的数据,描述了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它反映的是现象以及现象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规律性,是在不同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n 第二章统计调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阐述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调查方案及调查的各种方法等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一般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调查方案的制订。本章主要教学内容: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法等。 周次日期(月日/月日)顺序课时章、节内容上课形式作业布置23/2~3/623第二章统计调查1~3节讲授课外 一、            统计调查的意义1.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n统计调查资料: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为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次级资料,即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了的综合说明某个部门或地区综合情况的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的地位: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的起点。2.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中所有的单位全部进行调查,其主要目的是要取得总体的全面、系统、完整的总量资料。如普查。全面调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非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中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如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非全面统计报表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范围不同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最后取得的结果是否反映总体特征的全面资料而言的。(2)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n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调查对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随时对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全部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计资料。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一次性调查又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调查是每隔一段固定时期进行一次调查,不定期调查是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而且间隔很久才调查一次。(3)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制度:它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表制度。专门调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①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或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普查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a.确定普查的标准时间b.普查的登记工作应在整个普查范围内同时进行,以保证普查资料的实效性、准确性,避免资料的搜集工作拖的太久。c.同类普查的内容和时间在历次普查中应尽可能保持连贯性。\n普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派专门的调查人员对被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另一种是利用一定的组织系统,由被调查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原始记录和实际情况,填写调查表,然后上报。②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来进行观察,并根据其观察的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被抽中的机会,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并不完全是这种情况。抽样组织形式通常采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a.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指对总体不作任何处理,不进行分类也不进行排除,而是完全按随机的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加以观察。从理论上说,是最符合抽样调查的随机原则,是抽样调查的最基本形式。具体方法有:直接抽选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b.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或分类抽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加以分层,而后在各层中按随机的原则抽取若干样本单位,由各层的样本单位组成一个样本。c.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而后按固定的顺序和相等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样本单位,构成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nd.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元,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群,对被抽中的群内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整群抽样对总体划分群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群与群之间不重叠,即总体中的任一单位只能属于某个群;第二,全部总体单位毫无遗漏,即总体中的任一单位必须属于某个群。e.多阶段抽样:当总体很大时,可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过渡阶段,到最后才具体抽到样本单位。③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适用于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调查总体的基本情况,调查标志比较单一,调查标志表现在数量上集中于少数单位,而这些少数单位的标志值之和在总体中又占绝对优势的情况。  重点调查组织方式有两种:一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其优点是花费较少人力、物力,在较少时间内及时取得有关的基本情况。④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典型调查主要作用是:第一,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n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灵活机动、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缺点是受“有意识地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限制,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影响,必须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避免出现片面性。3.统计调查方案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选择调查方式方法,规定调查地点、时间及调查的具体措施。(1)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3)调查项目: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确定调查项目要注意三个问题:①调查项目的涵义必须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②设计调查项目时,既要考虑调查任务的需要,又要考虑是否能够取得答案,必要的内容不能遗漏,不必要的或不可能得到的资料不要列入调查项目中;③调查项目应尽可能作到项目之间相互关联,使取得资料相互对照,以便了解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条件和后果,便于检查答案的准确性。\n(4)调查表: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单一表和一览表。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的内容。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5)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①访问法:就是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包括a.口头询问法,b。开调查会;c.被调查者自填法。②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计量以取得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③报告法:是报告单位以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依据,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如统计报表。(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7)组织计划:是指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 \n对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认识(可以将以下内容提供给统计实验一)一、专项调查专项调查的概念、作用、特点(一)专项调查的概念、分类和对象1、专项调查的概念专项调查是一种统计调查,它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种搜集特定资料的统计调查。其形式主要是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媒介调查、走访调查、发表调查、座谈等。专项调查不是单纯的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而是包括了专项调查设计、专项调查资料搜集和整理、专项分析研究和撰写专项调查报告等一个完整过程。2、专项调查的分类专项调查包括政策性专项调查和非政策性专项调查两类。(1)政策性专项调查所谓政策性专项调查,是指为制定政策、跟踪政策执行等服务于为各级党政领导、各级政府而进行的专项调查。政策性专项调查主要包括:\n①围绕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级政府所关心的问题而进行的专项调查。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组织实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生活费的发放问题》专项调查等;②围绕各级党政部门制定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的政策跟踪专项调查。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组织实施的《政府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专项调查》等;③围绕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的专项调查。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组织实施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脱困》专项调查等;④围绕社会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的专项调查。如江苏省企业调查队组织实施的《江苏“百姓说房”公众调查》等。(2)非政策性专项调查所谓非政策性专项调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市场调查、委托调查等。非政策性专项调查主要包括:①市场调查。如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专项调查等;②企业形象调查。如企业售后服务专项调查等;③企业发展意向调查。如企业产品前景意向专项调查等。3、专项调查的对象\n专项调查的对象不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而且还包括个人等。但由于不同的专项调查内容不同,因而调查对象也不同。例如进行旅游情况专项调查,则不仅要对旅游单位,即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景点进行调查,还要对旅游者个人进行调查。4、专项调查的频率从调查频率上看,专项调查可分为定期专项调查和一次性专项调查两类。所谓定期专项调查,是指每间隔一定的时间进行一次的同一专项调查。如对我国近年开始的旅游黄金周活动,为此而进行的旅游黄金周专项调查就可以进行定期专项调查,可在春节、“五一”、“十一”等固定时间进行。所谓一次性专项调查,是指针对某一专项调查题目,而进行一次调查的专项调查。目前,我国进行的专项调查大多为一次性专项调查。(二)专项调查的作用专项调查的作用主要为:1、为各级党政部门宏观决策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急需随时掌握和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等,这就需要通过专项调查取得在常规统计调查中难以取得的有关资料和信息,以快速、及时、准确提供给各级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为宏观决策服务。如我国开展的《空置商品房现状和消化研究》专项调查就为我国制定和消化空置商品房政策、及研究我国合理的商品房空置率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n2、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心环节就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定位和生存,就需要企业依靠专项调查等措施,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变化、市场的需求,了解本行业及相关行业信息等,以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如江西省企业调查队组织实施的《江西省名牌产品的跟踪》专项调查就为企业掌握自己的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为制定和强化名牌产品战略措施提供了基础信息。3、为社会服务及时捕捉和提供各种社会公众关注的信息,为社会服务,是专项调查的第三个主要作用。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调查队组织实施的《家庭和社区服务需求》专项调查就为广大下岗职工从事家庭和社区服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信息。(三)专项调查的调查方法和特点1、专项调查的调查方法在专项调查中,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由于专项调查的内容不同、范围不同、要求不同,因而具体采用何种专项调查方法,则需根据不同的专项调查而选择不同的专项调查方法。2、专项调查的特点\n概括地讲,专项调查的突出特点是:“短”、“平”、“快”。所谓“短”,是指调查周期性短,调查内容简单,时效性强。如海南省企业调查队开展的《开征利息税社会效应电话调查》,就充分体现了“短”的特点。所谓“平”,是指调查目标比较单一,针对性强。一般来讲,每项专项调查都是针对某一件事进行。所谓“快”,是指每项专项调查设计快、搜集资料快、整理资料快、提供信息快、完成专项调查分析报告快。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企业调查队针对因当地遭受水灾而引起的当地市民抢购粮食问题而进行的专项调查,从调查设计到印发专项调查报告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抗洪救灾及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四)专项调查的要求进行专项调查的要求是:题材选择要准、方案设计要科学、问卷设计要合理、调查要快速、分析要透彻、提供服务要及时。如我国进行的《空置商品房现状和消化研究》专项调查,就是紧紧抓住当时大量商品房空置、如何消化这一热点问题,设计了空置商品房调查问卷,进行快速专项调查,详细地反映了我国空置商品房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化建议,并及时提供有关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得到高度重视并被采用。专项调查题目选择\n科学地选择专项调查题目是专项调查的关键一环。关系到专项调查能否发挥作用、作用发挥的大小。(一)对专项调查组织者的要求科学地选择专项调查题目,是专项调查的组织者,特别是主要组织者的重要职责。为此,作为专项调查的主要组织者必须要:1、紧紧把握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特别是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围绕党政领导宏观决策、宏观管理的需要确定专项调查题目;2、及时了解、掌握和研究宏观调控措施和调控政策,以及时跟踪各项措施和政策的执行及实施;3、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开展为社会服务等专项调查;4、了解企业、熟悉企业,以准确把握企业的需要,开展为企业服务的专项调查等。为此,这就需要专项调查的组织者要密切与部门、企业的联系,关注社会现象,主动走访有关部门与企业,以了解、掌握党政领导、企业领导的关注点,确定专项调查题目。(二)专项调查题目选择选择专项调查题目的领域和范围很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n1、国民经济运行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组织实施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脱困调查》就是根据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实现三年脱困的目标,围绕亏损产生的原因、扭亏的有利因素、脱困目标能否实现等而进行的专项调查。2、跟踪国家政策执行情况。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组织实施的《政府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专项调查》和《“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水平”落实情况调研》就是分别跟踪政府科研机构转制和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的落实情况而组织的专项调查。3、各级党政领导关心的问题。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组织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情况调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离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落实情况调研》等均为围绕各级党政领导关心的问题而进行的。4、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如江苏省企业调查队组织实施的《“百姓说房”公众调查》就是围绕着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启动住房消费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而进行的专项调查。5、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河南省企业调查队组织实施的《河南省国有工业企业改制费用调查》就是针对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收费名目繁多,增大了企业的负担而组织的专项调查。6、企业的需要。如山东省企业调查队进行的《济南联通公司企业形象调查》和甘肃省企业调查队进行的《嘉峪关市中国电信固定通信、中国移动通信用户调查》等均为围绕企业的需要而进行的。\n7、人民生活需要。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调查队组织进行的《家庭及社区服务需求和企业职工从事家庭服务、社区服务、农业生产的社会意向调查》等。专项调查的具体调查形式主要包括:发表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新闻媒介调查、置留调查、日记调查、文案调查等。(一)发表调查1、发表调查的概念所谓发表调查,是指通过印发专项调查报表来达到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专项调查资料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2、专项调查表的结构、形式和内容专项调查表的结构、形式一般与通常统计报表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内容则需根据该专项调查的目的、要求、所需搜集的资料等确定。3、发表调查的形式发表调查的形式是通过印发专项调查表进行的。正是基于此,发表调查特别适用于那种纳入统计制度、定期进行的专项调查。4、发表调查的特点\n鉴于发表调查特别适用于那种纳入统计制度、定期进行的专项调查。因此,发表调查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1)调查表的回收率高;(2)充分利用了统计报表制度。(二)问卷调查1、问卷调查的概念所谓问卷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按调查问卷所提的问题和给定的选择答案进行回答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专项调查手段,是国际通行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也是我国近年来进行专项调查的一种主要形式。2、问卷调查的特点(1)通俗易懂,实施方便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专项调查,由于将调查的问题和可供选择的答案均提供给被调查者,由其从中选择。因此,容易被调查者所接受。(2)适用范围广问卷调查既适用于对社会政治经济现象进行专项调查,也适用于对社会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还适用于对其它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n(3)节省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由于在调查问卷中已将调查目的、内容和问题及可供选择的答案均列出,因此,除特殊情况外,无需再详细说明,只需由调查者进行选择回答即可。从而,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调查进度。(三)访问调查1、访问调查的概念访问调查是按所拟调查事项,有计划地通过访谈、询问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通过他们的回答来获得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它也是专项调查的一种基本形式。2、访问调查的特点访问调查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问过程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直接见面,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是人际沟通的过程。因此,访问调查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求调查者做好各种调查准备工作,熟练掌握访谈技巧,还要求被调查者的密切配合。3、访问调查的形式在实际调查中,访问调查有多种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1)面谈调查\n面谈调查通常是指召开座谈会或访问被调查者,通过面谈来实现搜集调查资料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其优点在于:方便灵活、回答率高,搜集的资料真实可靠,也可沟通感情,观察被调查者态度。面谈调查对调查人员要求较高,否则,由于调查人员的素质不高,其态度、语气和技术不当等,都会影响调查资料的质量。(2)专家调查专家调查通常是指召开专家座谈会,以座谈、讨论、分析、研究、征询意见等方式,取得专项调查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等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访问调查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把调查与讨论研究结合起来,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足之处是:由于受访问人数的素质、被访问的人数限制,以及被访问者的代表性不当等,则有可能影响专项调查的结果。(四)电话调查1、电话调查的概念电话调查是指调查者通过查找电话号码簿,用电话向被调查者进行询问,以达到搜集调查资料目的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电话调查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较多,在我国还只是开始起步。在不久的将来,电话调查将逐渐进入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2、电话调查的主要优缺点\n电话调查的优点在于:一是搜集的资料速度快、费用低,可节省大量的调查时间和调查经费;二是搜集的资料覆盖面广,可以对任何有电话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直接进行电话询问调查。电话调查的缺点在于:一是每次电话调查时间不能过长;二是不能提过于复杂的问题;三是对挂断电话拒绝回答者很难做工作。(五)新闻媒介调查1、新闻媒介调查的概念新闻媒介调查是指以新闻媒介为载体,发布专项调查问卷,通过广大听众、观众、读者自愿回答并反馈调查结果,达到搜集调查资料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这里所说的新闻媒介,主要是指电视、广播、报刊、Internet网等。如甘肃省兰州市企业调查队组织实施的《兰州市改善投资环境年活动专项调查》,就是通过《兰州日报》、《兰州晚报》、《都市天地报》进行的。2、新闻媒介调查的特点(1)广泛性这是因为各新闻媒介都拥有众多的听众、或观众、或读者,而且来自不同的阶层,在不同的岗位工作。(2)时效性这是因为新闻媒介传播快,不受时空、地域等条件限制。\n(3)公开性通过新闻媒介进行专项调查,使被调查者认为专项调查透明度高。(4)客观性由于被调查者自愿参与,能够真实反映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和情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闻媒介调查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调查误差不易控制、受新闻媒介发行量或收视率、阅读率等影响。3、新闻媒介调查题目的选择通过新闻媒介进行专项调查,选择专项调查的题目非常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将影响到调查的成功与否。一般来讲,通过新闻媒介进行专项调查,应注意选择那些广大群众关心的、有影响的、波及面较广的等若干类专项调查题目,能够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六)留置调查留置调查是指采用由调查者将专项调查表或调查问卷面交被调查者,并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然后按约定的时间回收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留置调查具有回收率高、被调查者的回答不受调查人员的影响、被调查者有详细思考时间、避免因误解而产生误差等优点。但留置调查由于受地域、交通等因素限制,不宜广泛进行,且时间较长、调查费用相对较高。\n(七)日记调查日记调查是指对被调查单位或调查者发放登记簿或帐本,由其逐项记录,再由调查人员定期收集、整理、汇总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采用日记调查形式进行专项调查,可以使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双方建立固定联系、调查资料回收率较高且比较详细、利于对资料的应用等;但由于记帐工作量大,且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因此,采用日记调查的形式进行专项调查,必须要加强有关的工作。(八)文案调查1、文案调查的概念文案调查,也称二手资料应用,它是指搜集、取得并利用现有(指本部门的、或其他部门的)的有关资料,对某一专题进行研究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通常,某些文案调查往往还需要辅以必要的专题调查。2、文案调查的意义采用文案调查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文案调查除直接利用二手资料就某一专题进行研究外,文案调查一般还应用于:确定是否有必要专门组织一次专题调查、确定专题调查的范围和具体调查内容等。3、进行文案调查应注意的问题\n由于二手资料的来源不同、资料的时间区间不同、口径范围不同等。因此,应用二手资料必须注意资料的可利用性,具体可概括为:(1)资料的完整性;(2)资料的准确性;(3)资料的科学性;(4)资料的可比性,即资料的来源、口径、范围、时间及计算方法等。专项调查问卷设计专项调查问卷设计的质量对专项调查的成败影响极大。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来设计科学、有效的调查问卷,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通常,在问卷设计之前,要初步熟悉和掌握调查对象的特点及调查内容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实际需要与可能,全面、慎重地思考,多方征询意见,把专项调查问卷设计得科学、实用,以保证取得较好的调查效果。(一)专项调查问卷的结构和内容一份较好的专项调查问卷,通常是以下结构和内容:1、问卷的名称问卷的名称应简明扼要,概括专项调查的主题,以使被调查者明确主要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目的。\n对于国家确定的调查问卷,还应在表头的左上方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右上方标明“表号、制表机关和文号”字样。2、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所谓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指被调查者的一些主要特征。如对企业进行专项调查,其基本情况是指企业名称、单位代码、行政区划代码、企业地址、企业规模、企业所在国民经济行业、企业登记注册类型、职工人数、销售收入等。具体列入多少项目,应根据调查目的、调查要求而定,并非多多益善。设置这些项目,一是为了满足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组研究的需要;二是以便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情况;三是查询的需要。3、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所谓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就是调查者所要调查的基本内容,这是调查问卷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采用问卷的形式,所以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应主要是根据调查目的,提出调查的问题和可供选择的答案。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专项调查的价值。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们的行为,包括对被调查者本人的行为或通过被调查者了解他人的行为。如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专项调查,就要调查消费者的具体消费行为。\n二是人们的行为后果。如对开征利息税社会效应专项调查,就要对被调查者调查开征利息税后对其实际收入的影响、开征利息税后将如何处置在银行的存款等。三是人们的态度、意见、感觉、偏好等。如进行下岗职工再就业意向专项调查,就要调查目前是否有就业愿望、不愿再就业的原因、未能就业的原因、现在寻找工作的方式、希望从事哪些新工作、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的再就业工程的要求或建议等。设计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内容不宜过多、过繁,应根据需要而确定;二是上述三项内容并非每个专项调查问卷中都要设置,而应根据调查的需要而决定。4、作业证明的记载所谓作业证明的记载,是指要在调查问卷的最后注明调查员的姓名、访问日期、访问时间等。如有必要,还需注明被调查者的姓名、单位或家庭住址、电话等,以便于审核和进一步追踪调查。当然对于涉及被调查者隐私的问卷,则视情况可以考虑上述内容是否不列入。5、问卷说明一份完整的专项调查问卷,还应包括必要的问卷说明,通常包括:\n(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指标解释、调查须知及其他事项说明等;。(3)如涉及需为被调查者保密的内容,必须指明予以保密,不对外提供等,以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二)专项调查问卷的形式专项调查问卷的形式主要有: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等三种形式。所谓开放式调查问卷,是指对问题的回答不提供任何具体的答案,而由被调查人自由回答的调查问卷。使用开放式问卷的优点在于可以使调查得到比较符合被调查者实际的答案,缺点是有时意见比较分散,难以综合。所谓封闭式调查问卷,是指答案已经确定,由调查者从中选择答案的调查问卷。封闭式调查问卷的优点是便于综合,缺点是有时答案可能包括不全。因此,使用封闭式调查问卷时,必须要把答案给全。所谓半开放式问卷,是指给出部分答案(通常是主要的),而将未给出的答案或用其它一栏表示,或留以空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三)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专项调查问卷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卷要编码。目的是满足专项调查数据处理的需要。对此,切不可忽视;\n2、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内容要简洁,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3、提问自然、用词准确、通俗易懂、适合被调查者身份、易为被调查者接受与合作;4、要充分考虑到分析和研究的需要 第三章统计整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中的的中间环节,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通过本章学习一般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统计分组、分配数列及统计表等概念的内容。要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次数分配数列的编制,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资料。主要教学内容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统计分组;统计分布;统计表等。 周次日期(月日/月日)顺序课时章、节内容上课形式作业布置33/9~3/1333第三章统计整理1~4节讲授课外\n 1.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涵义: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汇总和综合,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成为可据以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的过程。统计整理地位:它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内容:统计整理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对调查来的资料首先进行审核;(2)按照统计目的要求进行分组或分类;(3)对各单位的指标进行汇总和必要的加工计算;(4)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5)作好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工作。2.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的概念\n统计分组是根据事物内在特点和调查研究任务的要求,按照某种标志将所研究现象的总体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这种分组形式,将不同性质的现象分开,相同性质的现象归纳在一起,从而反映出被研究对象的本质、差异和特征,是资料整理中极其重要的一步。统计分组的原则是必须保证在某一标志上组内各单位的同质性和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2)统计分组的作用①划分总体现象的类型②揭示事物内部结构③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分组标志的选择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关键。原因在于:一,分组标志选定之后,对总体所分的组实际上已经基本确定;二,当我们选定了一个或几个标志后,必然突出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差异,而掩盖了其它标志下的差异。因此,只有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才能使分组后的资料正确反映总体的特征,从而有利于达到统计研究的目的。①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②选择反映事物本质区别的标志③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及历史条件选择分组标志。\n(4)统计分组的方法①按标志的特征分组 总体的标志特征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按品质标志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②按标志的多少分组统计分组体系是对某一总体运用多个不同标志进行分组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体系。统计分组体系有两种表现形式: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按分组标志多少可分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简单分组及平等分组体系。简单分组是只用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只能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而不能反映现象在其他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总体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简单分组后平等排列形成的体系即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及复合分组体系。复合分组是对同一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进行的分组。进行复合分组时,要注意先按主要标志分组,再按次要标志分组。由复合分组形成的体系称不复合分组体系。\n不论选择什么标志,采用什么方法对总体进行分组,都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穷尽性原则和互斥性原则。 统计整理的步骤1、设计统计整理方案。主要分两部分:  ⑴一是把已经确定的指标体系、统计分组体系具体地设计到统计整理表和统计综合表中,并且要详细规定整理、综合的方法  ⑵二是根据原始资料的多少和统计整理表、综合表的要求,仔细计算工作量,定出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主要包括完整性审核和准确性审核  ⑴完整性审核:主要是看调查的单位是否有遗漏、调查项目填写是否齐全、应收到的调查表是否按规定已经收齐等  ⑵准确性审核:一是检查数据资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调查单位的实际情况;二是检查资料是否有错误  3、数据处理  ⑴手工处理:将原始资料中的数据,按照整理表和综合表的要求,进行记录和计算,求出单位数与合计数,计算一些综合指标国民经济基本单位分类1.机构部门分类\n  机构单位: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其突出特征是,这样的单位都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账户。  机构单位是进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的基本单位。  两类机构单位各种政治或法律实体:即法人单位  第一,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  第三,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四个机构部门分别是:  (1)非金融企业部门:基本特征是盈利为目的进行市场性经济活动,主要提供各种货物和非金融性服务,是国民经济中进行生产活动提供产品的主要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主要职能是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在整个国民经济资金运动过程中起着资金中转枢纽的作用;  (3)政府部门:具有非盈利性质,其职能之一是通过社会经济管理为居民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职能之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征税和转移支付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  (4)住户部门或称居民部门,由所有常住住户组成,还包括为住户拥有的个体经营单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的消费活动主要是在住户部门完成的。\n  此外,与上述国内机构部门相对应,还有一个国外部门,它概括了所有与该国常住单位发生经济往来的非常住单位。  2.产业部门分类  1)基层单位:也称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它与机构单位具有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仅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第一,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第二,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第三,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和林牧渔业  2)三次产业分类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除上述行业以外的所有行业。  1.关于经济成分划分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目前我国经济成分划分划分标准是1998年公布,具体分类如下:  1)公有经济:指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  2)国有经济:资产归国家所有。  3)集体经济:资产归公民集体所有。  4)非公有经济: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归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  5)私有经济: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  6)港澳台经济:资产归港澳台商所有。  7)外商经济:资产归外商所有。\n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注册类型划分:根据1998年发布规定  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各种内资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港澳台投资企业:包括各种内地港澳台合资、合作企业,也包括港澳台独资经营企业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各种内地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成分划分不是以经济单位(主要是企业)为对象的,而是要根据经济单位的资本所有份额把企业划分到不同成分中去。这样的划分主要是应用于加工计算各种经济总量指标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份额所涉及的总量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值、销售收入等。 第四章综合指标 教学目的和要求广义上说,所有的统计指标都可以称为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数字的表现形式,可将综合指标分为三大类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本章对这三种基本的综合指标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能作简单的分析。\n主要教学内容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综合指标的运用等。 周次日期(月日/月日)顺序课时章、节内容上课形式作业布置53/23~3/2733第四章综合指标1~2节讲授课外63/30~4/333第四章综合指标3~4节讲授课外 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2、作用: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起点;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指标;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二、种类  1、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数多少)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总和)  2、按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⑴时期指标的特点: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成正比;时期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n  ⑵时点指标的特点: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时点数值只需间断计数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的实物计量单位  2、价值单位:以货币单位为尺度对社会物质财富或劳动成果进行计量的单位  3、劳动时间单位:以劳动时间为度量劳动消耗总量的计量单位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  1、计算方法:一是根据统计调查登记的资料进行汇总;一是根据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推算  2、计算原则:必须科学地确定总量指标的含义和计算范围;要注意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和计算单位的统一;应注意区分是时期数还是时点数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1、概念: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的,用以反映客观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2、表现形式:无名数和有名数。前者以分子分母的双重单位计量;后者以抽象化的形式表现,如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  ⑴百分数: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的相对数  ⑵千分数: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0而计算出的相对数  ⑶系数或倍数: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的相对数\n  ⑷成数: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而计算的相对数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1、能够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比例关系、内部结构以及普遍程度等  2、可以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共同比较的基础  3、可以反映总体现象的质量  三、相对指标的计算与种类  1、结构相对指标: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用以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情况  2、比例相对指标: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数值对比,可以表明总体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3、比较相对指标:将同一时期的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4、强度相对指标: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将现象在某一时期的实际完成数与同期的计划任务相比,说明计划完成的程度  6、动态相对指标: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对比,用以说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方向和变化的速度  四、计算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要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即分子、分母指标的内容要一致、范围要一致  2、要正确选择对比基数\n  3、要把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4、要注意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平均指标平均指标的意义和种类一、平均指标的意义(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例如,对某单位职工的某月工资额进行平均,得到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特点:①抽象性;②同质性;③具体性。平均指标通过平均将总体各单位数量标志表现的差异抽象化,用一个数值说明总体的一般水平。(二)平均指标作用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便于比较。4.通过平均指标进行数量上的推断。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平均指标按计算和确定的方法不同,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前三种平均指标是根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计算的,称为数值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志值在分配数列中位置确定的,称为位置平均数。\n算术平均数一、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算术平均数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就是对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进行的平均即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算术和除以总体单位数。算术平均数=标志总量/总体总量算术平均数的特点:①    计量单位的名数应当和标志总量的计量单位一致。②    分子分母为同一总体,分母是分子的承担者。③    是数量标志值的平均,品质标志不能平均。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区别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虽然在形式上一样,但是其实质是不同的。①    平均指标是由同一总体计算而得,而强度相对数由两个不同总体计算而得。②    平均指标中分母是分子的承担者,强度指标不存在。③    使用单位不同。\n二、算术平均数的计算1、简单算术平均数在掌握了没有分组的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已经有了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的资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特点: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各变量值本身大小的影响,其平均数的大小不会超过变量值的变动范围。那么平均数的大小除了受变量值本身大小影响以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采取什么方法计算其平均数呢?2、加权算术平均数如果平均数的大小既受其变量值本身大小的影响,又受其次数的影响就要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平均数了。计算公式如下: 在影响平均数的两个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变量值本身的水平,也就是X的大小。而在其变量值变动的区间内为什么平均数会是某一个数值,而不是另一个数值,则是次数影响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也就是次数分布接近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加权算术平均数会靠近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因此,次数对平均数的大小的作用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起着一种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把次数又叫权数,把每个变量值乘以权数的过程叫加数过程,所得结果就是标志总量。①单项式分组计算的平均数\n其计算方法与组距式相同。②组距式分组计算的平均数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是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所以又叫倒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也有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两种。1.简单调和平均数如果掌握的资料是未分组的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和标志总量,则用简单调和平均数计算平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代表调和平均数,代表标志总量,其余符号与前相同。例: 某商品在淡季、平季、旺季的价格分别是100元、116元、140元,假设分别以淡季、平季、旺季的价格购买一元的这种商品,求该商品的平均价格。 从形式上看,调和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有明显的区别,但从计算内容上来看,两者是一致的,均为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的对比。2.加权调和平均数如果掌握的资料是各组的标志值和标志总量,而未掌握各组单位数,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平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代表各组标志总量,其余符号与前相同。\n例:某食堂购进某种蔬菜,相关资料如下,求这种蔬菜的平均价格。根据上表计算食堂购进这种蔬菜的平均价格为: 通过上例计算,可以看出,加权平均数实质上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式。其变换形式如下:几何平均数一、概念几何平均数是n个比率乘积的n次方根。二、几何平均数的计算社会经济统计中,几何平均法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1、简单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G表示几何平均数;x表示变量值;n表示变量值个数。2、加权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关于几何平均数的具体计算及应用将在第七章发展速度部分讲述。中位数和众数一、众数\n(一)概念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用字母M表示。(二)计算根据变量数列的不同种类,确定众数可采用不同的方法。1.单项式数列确定众数2.组距数列确定众数 Mo:表示次数;L:表示众数所在组的下限;U:表示众数所在组的上限;△1:表示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2:表示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d:表示众数所在组的组距。            二、中位数(一)概念中位数是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为中位数。中位数将数列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的标志值小于中位数,另一部分的标志值大于中位数。在许多情况下,不易计算平均值时,可用中位数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例如,人口年龄中位数,可表示人口总体年龄的一般水平。(二)计算1.由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根据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时,首先将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然后根据公式(n+1)/2确定中位数的位置,再根据中位数的位置找出对应的标志值。2.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直接可用公式\n确定中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位次用较小累计次数或较大累计次数的方法将次累计次数刚超过中位数位次的组确定为中位数组,该组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3.组距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组距资料确定中位数与单项式资料不同的是需要采用公式计算。 式中:L:表示中位数组的下限,U表示中位数组的上限,fm:表示中位数组的次数,Sm-1表示中位数所在组以前各组的累计次数,Sm+1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以后各组的累计次数,∑f:表示总次数,d: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标志变动指标标志变动度就是说明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差异大小和程度的指标。在统计研究中,一方面要计算平均数,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测定标志变动度,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同时,平均数的代表性还必须用标志变动度指标来测量,标志变动度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小,相反,标志变动度小,平均数的代表性就大,如果标志变动度等于零,则说明平均数具有完全的代表性。所以,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特征,在计算了平均数之后,还要进一步计算标志变动指标,以便对平均数作出补充说明。 1.衡量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标志变动度与平均数成反比关系。2.衡量经济活动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  例如:有两个乡的水稻平均单产都是400公斤,甲乡的水稻单产在350—450公斤之间的地块,只占播种面积的60%,而乙乡在350—450之间的地块,只占播种面积的30%,试问:哪个乡具有比较稳定而又可靠的收获量?\n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甲乡的收获量是比较稳定可靠的。所以,在计算平均数之后,还应该测定标志的变动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