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大纲课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大纲课稿

统计学大纲课稿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学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2.熟悉:学统计工作的内容,学统计学的含义及其在医学中的运用。【教学内容】  1.统计学的定义,医学统计学的定义、主要内容。  2.统计工作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总体与样本、抽样、概率、误差、随机变量等。3.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4.医学统计的发展历史【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二章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目的要求】掌握:  1.掌握频数表的概念、编制方法和用途。  2.掌握平均数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3.掌握变异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熟悉:  1.熟悉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和主要用途。2.熟悉百分位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教学内容】  1.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编制方法:求全距、确定组数,求组距、组限、划计汇总;制图主要用途\n  2.平均数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等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3.三种常用平均数指标的比较  4.变异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5.应用离散趋势指标的注意事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三章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目的要求】掌握:  1.2.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掌握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了解: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的函数形式和界值表。【教学内容】  1.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正态分布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标准化变换。(3)标准正态分布常用的界值、的含义2.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概念和制定方法。【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n  第四章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  【目的要求】掌握  1、率、比、构成比的定义及计算,2、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3、率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意义和标准化率的计算方法熟悉  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教学内容】  1.绝对数和常用相对数  2.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3.率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意义、方法和标准化率的注意事项4.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五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目的要求】  1.掌握统计表、统计图的基本结构2.常用统计表、统计图的种类  3.编制统计表、统计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熟悉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教学内容】  1、统计表、统计图的概念  2、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原则、结构与编制要求、种类3、绘制统计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统计图的结构\n  4、常用统计图的分类、制图的基本要求、常用统计图的定义和制图要求  5、介绍Excel的制图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目的要求】掌握  1.掌握抽样误差、标准误及可信区间的概念。2.掌握标准误的计算方法均数标准误的计算公式。  3.掌握总体均数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方法,点估计及区间估计,区间估计的可信度与准确度。4.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了解  1.了解抽样分布及分布特征。【教学内容】  1.均数的抽样误差、标准误及可信区间的概念。均数的分布。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含义。  2.总体均数和总体率的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可信区间的涵义。3.了解抽样分布及分布特征  4.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检验假设、检验水准α,检验统计量,临界值,P值【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n  第七章t检验  【目的要求】掌握:  1、t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条件2、t检验注意事项  3、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熟悉:1、t界值表  2、配对设计资料的三种情况。  3、完全随建设及资料和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  了解:  1、t分布的图形与特征  2、总体方差不等时的两样本t’检验【教学内容】  1.t分布t分布的特点及应用  2.单个样本、配对样本、两独立样本t检验3.t检验的注意事项4.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九章X2检验  【目的要求】掌握:  1、x2检验的基本思想和用途  2、四格表资料x2检验基本公式和专用公式,连续校正,应用条件  3、行×列表资料x2检验4、配对资料x2检验。熟悉:  熟悉x2检验界值和的含义了解:了解x2分布\n【教学内容】  1.x2分布  2.x检验的用途和基本思想。  3.四格表资料x2检验:基本公式和专用公式,连续校正,应用条件。4.配对资料x2检验。  5.行×列表资料x2检验及注意事项。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十章非参数秩和检验  【目的要求】掌握  1、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其适用的资料类型,2、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和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熟悉  1.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及其意义,了解  1.非参数检验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教学内容】  1、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其适用的资料类型2、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3、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4、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十一章线性相关与回归\n  【目的要求】掌握  1.线性相关与回归的含义  2.掌握相关系数r的意义,计算及假设检验。3.回归系数b的意义,计算及假设检验。4.掌握线性相关与回归的区别和联系熟悉  1.线性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对资料的要求了解  1.了解两相关变量的散点图、直线回归的意义.2.了解线性相关的概念和相关系数应用的注意事项;3.了解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和应用直线回归时的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直线相关的概念、相关系数的意义、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方法、相关系数应用的注意事项。  2.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线性回归分析的注意事项3.线性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于联系【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