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教案_图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原理教案_图文

统计学教案授课吋间2012-2013年第2学期教案编写吋间2013年2月一2013年6月\n\n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课程代码总学时:56学时理论:50学时实验:6学时学分3.5课程性质必修课(7)选修课()理论课W)实验课(7)任课教师胡传峰职称助教授课对象会计5111、5112、5114;人力511K5112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教林肖彦花,统计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12主要参考书目[I]徐国祥、刘汉良等,统计学,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2004L2J袁卫等主编,《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高嘉英等主编,《统计学》,第三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岀版社,2004[4]王吉利/何书元统计教学案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⑸刘春英,应用统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L6J何晓群编,多元统计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杨世莹编,MicrosoftExcel2002函数、统计与分析应用范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L8J洪楠编,STAT1ST1CAforWindows统计图表分析教程,北方交通大学岀版社,200219](英)R.lymanott,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上下),科学出版社,2003L10J(美)SheldonM.Ross,随机过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II](美)特利尔,孙山泽译,缺失数据统计分析,第二版翻译版,屮国统计出版社,2004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木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捉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教学中耍按照专业培养冃标的耍求,重点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注重学牛基木技能的训练及培养利用数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Z以上机操作、社会实践和课堂练习等方式。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木学科的发展,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统计调查方案与调查方式,统计分组与统计表,算术平均数和标准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和长期趋势的测定,综合指数的编制和指数因素分析,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和总体参数的区1'可估计等。难点:统计学中的几个棊木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统计表的编制,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相对指标的比较,标准差的计算,长期趋势的测定,指数因索分析,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等。\n课程进程安排周数授课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1第1章导论42第3章统计数据的搜集43第3章统计数据的搜集第4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224第4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45第5章综合指标46第5章综合指标47笫6章抽样推断228第6章抽样推断49第6章抽样推断第8章相关和回归分析2210第9章吋间数列分析与预测411第9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412第10章统计指数分析413笫10章统计指数分析实验(3-502)2214实验(3-502)4合计506注:木课程教学计划周为14周,每周4学吋,总课吋56学时,安排在1・14周进行。\n统计学(章节备课)章节第1章导论(4学吋)教学目的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认识,使同学学习Z后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学习任务有一个总体了解,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教材大致结构。教学要求1、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3、了解国家统计职能,任务,组织和管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难点:统计学的研究对彖和方法。教学方法直接讲陈法、示例法、提问、启示法。\n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数据: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全国财政收入3.9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1%,增加4442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7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实际利用外商肓接投资695亿美元等。以上示例小涉及了一起具体数字,毫无疑问,总理是利用这些数据來说明2006年政府的基木情况,那么,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其中,既有百分数,又有棊数。这些数字在运用上有什么不同,如何应用?我们木学期开设的《统计学原理》主要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首先,我们来对这门课程做一个系统的了解,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统计总论。新课讲授第1章导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一、统计的涵义1、统计工作2、统计资料3、统计学三种含义的联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二、统计的产生和发展1、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2、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三、统计学科的分类\n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1学时)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二、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4、社会性5、广泛性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2学时)一、总体与总体单位二、标志与指标三、变界与变量四、统计指标休系以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发展现状、在朋的学生的基木情况为例,指岀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变量和变量值等,以理解和区别上述概念。本章总结和课堂练习(1学吋)总结本章是学习《统计学原理》的入门章节,篇中涉及了大量的概念性知识,并且相对■容易混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要认真复习这此基础知识,为我们学习以后各章打好基础思考和练习思考题1、统计有哪三种涵义,相互关系如何?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4、统计学涉及到哪些基本概念,它们Z间的关系是什么?作业课本P241.7,1.9\n统计学(章节备课)■23^■11/早卩第3章统计数据的搜集(6学时)教学目的认识并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明确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和运用统计调杳的方式和方法。教学要求1、识统计调查担负提供基础统计资料的任务。2、制定调查方案。3、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难点:统计调查方式(基本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法说明1、讲陈,突出重点。2、示例讲解,区分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上章内容: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统计总论,对本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有一个人致了解,现在请大家回顾以下问题:1、《统计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统计学原理》涉及到哪些基本概念,它们Z间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考虑后说出答案,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稍做分析,并由《统计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引入新课:从统计工作來看,关键在于得到各种数据,如何能够做到这些呢,只有去搜集资料,进行统计调查。今天我们的新课内容就是要学习进行统计调查有什么意义(必要),如何去进行(调查方法)等内容。新课讲授第3章统计数据的搜集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1学时)一、统计调查的意义1、概念2、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3、作用:基础性工作二、统计调查的种类1、统计调杳按其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2、统计调查根据研究对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3、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不同,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时性调查。4、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不同,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派员调杳、问卷调查、采访调杳。\n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1学时)一、调查冃的二、调杳对象和调杏单位三、调查项II和调查表四、调查时间和期限五、调查方式和方法六、调查组织实施计划第三节统计调查方式(3学时)一、普查二、抽样调查三、重点调查四、典型调查五、统计报表评查少金面统让报农的区别少联系(关系)联系:二者均是全血调查,能提供较为全面的材料。区别:(1)连续性:普杏不属于连续性调杏,而统计报表则是。(2)调查内容:普査主要反映国情国力方而的基木统计资料,而统计报表的主要内容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3)制定报表:全血统计报表内容固定,经常填写,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则是专门纽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叮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杏项目更多。(4)具体应用上:普查适用于需耍掌握比较全而,详细的资料时,而要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述是应用全而统计报表。=种非全面调杳Z间的关系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其不同点在于:(1)抽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重点调查屮重点单位的选取是根据重点单位的标志值是否占全部总体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的,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杏中的调杏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中捕选出来的,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典型调杳屮的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冇意识地抽选出来的。(2)调查口的不同:抽样调查是为了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而重点调查则是为了了解总体的-•般情况;典型调查需要说明总体的发展变化规律。(3)推断总体的可靠程度不同:抽样调查的结果最具有科学性;而后两者则有一定的代表性。(4)适用场合不同:抽样调查是为了研究、检验产品质量合格状况;重点调査则多用于调查总体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适用于对总体现彖进行分析,通过典型来反映规律。本章总结和课堂练习(1学时)\n总结思考和作业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调查的三类问题:-•是统计调查的意义及种类,二是统计调查的方案,三是统计调查的方法;关于第一个问题希望大家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而统计调杏的方案和方法则是木章屮的重点,在明确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掌握统计调杏方法的特征之后,重点理解全而调杏中普杏与全面统计报表的区别联系;非全面调查中关于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杳的关系。思考题1、普査和抽样调査各有哪些特点和作用?2、普查和全而统计报表有何区别和联系?3、比较三种非全面调杏的异同。4、■项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作业题P723.8,3.9统计学(章节备课)章节第4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6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统计整理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分组、汇总和统计表的设计。教学要求1、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承前启后的地位。2、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技术。3、认识次数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姿表现形式。4、•学会统计表的编制并能熟练地运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统计分组的方法,次数分布和统计表的编制。难点: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表的编制和应用。教法说明1、直接讲陈法。2、练习与新课相结合,示例加以巩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即通过经济牛活中的数据來达到对社会经济学的认识。在前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统计调查,即如何设计调查方案,选择何种调査方法去获得资料,获得的原始资料仅仅能够说明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是比较零乱的,要把它变成冇效的信息,必须经过对其整理加工。本章,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整理统计数据的内容。新课讲授第4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1学吋)一、统计整理的意义1、概念\n2、作用:承前启后二、统计整理的内容1、审核——前提2、分组——关键3、汇总中心4、制表纟订果第二节统计分组(2学时)一、统计分组的意义二、分组标志的选择三、统计分组方法1、按品质标志分纽和按数量标志分纽2、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第三节分配数列(1学时)一、分配数列的意义二、分配数列的种类二、变量数列的编制三、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第四节统计表(2学时)一、统计表的意义二、统计表的结构三、统计表的种类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总结本章是第二章统计调查及笫四章综合指标的过渡章节,也冇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便于获得对总体认识的各项指标,所以说是对资料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本章中主要还涉及大量的概念,但也有客观计算题,如次数分布的编制。思考和作业思考题1、统计整理的含义及意义和内容。2、统计分组的分组体系是什么?分纽的关键在于什么?3、分组的分组方法(单项式、组距式分组的适用条件,组距式分组的耍素,组限,组中值;简单分组、复合分组的依据和方法)。4、什么是频数和频率,它们有什么重要作用?5、什么是次数分布,如何编制次数分布数列?6、编制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作业题P1134.8,4.11\n统计学(章节备课)章节第5章综合指标(8学时)教学目的理解基本的综合指标,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分别所反映现象的规模,结构,比例,水平,集屮,分散等数量特征。教学要求1、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2、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常见相对指标的性质,特点和计算方法。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几种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4、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平均指标特别是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标志变异指标特别是标准差的计算和运用。难点:各种相对指标的区别与联系,标准差的计算及应用。教法说明有接讲陈法,练习法讲解教材例题,使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进行阶段性小节,将一些易混淆,较难的概念対照來讲。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进行统计调查(笫二章),统计整理(笫三章)根本目的是能够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在统计学小,说明总休的总是一些数量和数据,这就是指标。在第一章屮关于统计的基木范畴时,我们就学习到关于指标的概念,现在我们一起复习(提问):指标的含义、特征,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与区别?(要求学生回答)。对于一个总体,我们一般要了解它的哪些情况呢?可能是要了解它的基本规模、结构、比例、水平、集中和分散等数量特征。按照这样要求,我们要接触到总量指标(反映基本规模),相对指标(反映总体的结构,比例等特征),平均指标(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中各标志值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都属于综合指标。新课讲授第二章综合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2学吋)一、总量指标的意义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彖总体的内容不同,町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吋期指标与时点指标3、总聚指标按其采用的计蜃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三、总量指标的核算第二节相对指标(2学时)一、相对指标的意义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n1、计划完成相对指标2、结构相对指标3、比例相对指标4、比綾相对指标5、强度相对指标6、动态相对指标三、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第三节平均指标(2学时)一、平均指标的意义二、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四、儿何平均数五、众数和屮位数第四节标志变异指标(2学吋)一、标志变界指标的意义二、全距三、平均差四、标准差五、标准差系数总结本章中,1f1.总量指标:2.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4.变异指标<戈们学习了四种类型的综合指标,同学们一起來复习一下:'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f'算术平均数数值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卩||位数位置平均数[二姒"金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n思考题1、说明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关系。2、比较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异同。思考和作业3、比较各种相对指标的特点。4、应用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应分别注意哪些问题?5、算术平均数冇哪些重要数学性质?6、为什么冇了标准差还要计算标准羌系数?作业题P167-1685.9,5.10,5」2\n统计学(章节备课)章节第6章抽样推断(8学吋)教学目的提供一套利用抽样资料来估计总体数量的方法。教学要求1、抽样推断的涵义、特点、适用场合。2、抽样谋差的形成及计算,确定一定的课差范围内的置信度。3、抽样估计总体的平均指标和成数指标。4、抽样调杳的组织形式及必要样木单位数bl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抽样推断的基本内容,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区间估计方法。难点:谋差与置信区间的计算与确定。教法说明直接血授讲陈,联系基础知识导入新课;讲练结合,通过例题來巩固对教材知识的全面理解,加强对公式的记忆。\n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四大类型的综合指标。我们知道指标是用來说明总体数量特征,但在现实牛•活中,总体的大量性特征(单位数量多)为各行各业的工作量提供了复杂性,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下,有时获得全面资料非常因难,甚至不可能。这就客观需要我们建立一种这样的统计方法:即用部分的资料来了解总体的数量特征,这就是我们的新课内容——抽样推断。新课讲授第六章抽样推断第一节抽样推断概述(2学吋)一、抽样推断的意义二、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1、总体与样本2、全及指标与样本指标3、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4、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5、抽样框三、抽样推断的理论依据。第二节抽样误差(3学时)一、抽样误差的概念[登记性误差地拌、口沪[代表性偏差(系统性误差)抽样曲代表性误差鮒轩』实际误差[[随机性贬[平均误差二、抽样平均误差\n1、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1)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谋差为:5UX=1——(2)在不重复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为:ux=_8\N-n「石VN-\2、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6IpO-p)(1)重复抽样条件下up二丁"n(2)不重复抽样条件Zp二牛J乡二彳("p(I-p))三、抽样极限谋差和概率度x-Xx-Ar0或厂vO(正、负)厂数值的大小2.相关系数的性质(1)厂取值范围:I"<1-10表明两变量成正相关。r<0成负相关r=0不相关(4)|”T1存在着一定的线性相关;I”绝对值越,相关程度越高。|r|<0.3微弱相关,0.3<|r|<0.5低度相关,0.5<|r|<0.8显著相关,高度相关。3.相关系数的简化式:〃工兀A工m变形:分了分母同时除以得,nnn=2"Q22-〔nkn>nn\/_xy-xxy_xy-xxy\n&=EE1E=EEHEEIS=陛_2•乏+(打\nVnvnn二J兀2_(元)$\n月份产量x(千件)单位成本y(元)%2/xy127345329146237295184216347116504128443739532921954691647612766568254624340合计2142679302681481例题1: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少单位成本资料如下:要求:说明产站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解:计算相关系数來表明产量与单位成本z间的关系兀》小一工6x1481-21x426T=—0.90917(6x79-212)-(6x3028-4262)r=—0.9091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木Z间存在高度负相关。例题2:根据某部门8个企业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的资料如下计算结果:单位(元)工xy=189127=2969700工x=4290=12189.11工y=260.1试求:产品销售额与利润额的相关关系。解:厂一川1『门亦工宀(。)3応>2一(°卅8x189127-4290x260.17(8x2969700-42902)•(8x12189.11-260.12)存在高度正相关。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含义及与相关分析的联系1•回归分析: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Z间的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立一个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以便从一个已知量來推测另-•\n个未知量,为估算预测值捉供一个重要的方法。(-•元,多元,……)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广义的相关分析实际上包括了相关、回归分析两个范畴,具体而言,相关分析是冋归分析的基础,而冋归分析则是认识变量Z间相关程度的具体形式。\n(二)简单回归方程(线性)1.作为考纲要求,我们分析的是两变量(X,y)的变化规律呈-条直线,也就是在画相关图时,将变量实数点(x,y)放在直角坐标系上,图形形状是:为了达到用己知最去估计未知的因变最数值,我们必须将两变量的数学关系式建立起来,用一个近似方程式表示:yc=a+bx推导原理:最小平方法,(最小二乘法)确定待定系数a,b1.方程参数GT表示当自变量数值为0时,因变量的取值。hT又称回归系数。表示当X每变动一个单位,因变量平均来说变动多少。方>0表示增加平均数,bvO表示减少平均数。2.b(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运用数学等量关系式,故有b=r~r=b^Syox通过上式可以看Hh1°因为&、心均是正值,所以b与厂的符号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回归系数方来确定r的符号,从而来判断相关的方向。2°b^jr的大小成正比例,所以还可以利用b来说明相关程度。作业题P267-2688.12\n统计学(章节备课)章节第9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8学时)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授时间序列的编制,动态发展水平与速度,动态趋势分析与预测等。重点是讲授动态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和M用条件,并掌握时间序列分解分析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和编制原则。2、动态比较分析。3、动态平均分析。4、动态数列的影响因素和长期趋势的测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用最小平方法测定直线趋势方程。难点:根据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各种动态比较指标内部及具相互之间的关系,用最小平方法测定直线趋势方程。教法说明讲述为主,引入实例说明,讲练结合第一节:引入例子——引出概念一作用一分类一编制笫二、三节:引入例子——引出计算——讨论第四节:引入例了一归纳一设计一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章介绍的综合指标除动态相对指标外,都是静态地反映现象在某一具体时间条件下的规模、结构、比例、水平、集中和分散等数量特征,而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值数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要反映现彖的发展变化特点、趋势和规律,就需要编制动态数列,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分析和测定影响动态数列变化的因素,这是本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新课讲授第9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第一节动态数列的编制(1学时)一、动态数列的意义二、动态数列的种类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第二节动态比较指标(2学时)一、增长量二、发展速度三、增长速度四、增长1%的绝对值第三节动态平均指标(3学时)一、平均发展水平\n二、平均增长量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第四节动态数列影响因素分析(2学时)一、长期趋势1、时距扩大法2、动态平均法3、移动平均法4、指数平滑法5、趋势线配合法重点掌握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二、季节变动三、循环变动四、不规则变动总结本章中,我们主耍学习了动态分析指标的计算和影响动态数列变化的因素测定:[增氏量1动态比较指标:鑒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增长量2•动态平均指标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长期趋势季节变动3•动态数列影响因素Z'zZ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思考和作业思考题1、动态数列包括哪两个构成要素,分为哪些类型?2、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循哪些原则?3、动态分析指标可作哪两种分类分类,各包括哪些具体指标?4、影响动态数列变动的因素有哪些?作业题P321-3229・11,9.12,9.13,9.14统计学(章节备课)早V第10章统计指数分析(6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统计指数,使学生掌握对同一总体在两个不同时期的变化分析,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综合动态变化。\n教学要求1、指数的意义及分类。2、掌握指数的编制。3、掌握对复杂现象总体多因素变动的指数因素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狭义指数的基本概念,指数特别是综合指数的编制,指数因素分析。难点:平均指数的应用,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教法说明直接讲陈概念,示例启发理解问题,讲练结合熟悉公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章介绍的动态数列可以动态地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特点、趋势和规律,但它所研究的现象是可以直接相加和对比的简单现象,而要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现彖总体的综合动态变化,上一章的动态分析方法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编制特殊的相对数,即统计指数。统计指数在经济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反映零售市场物价变动,需要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股市行情变化,需要编制股票价格指数等。本章主要介绍统计指数的含义、作用、编制和分析方法。新课讲授第10章统计指数分析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意义和种类(2学时)一、统计指数的意义1、狭义的指数概念2、指数的特点3、指数的作用二、统计指数的种类1、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按照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按具计算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第二节综合指数(2学时)一、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1、确定同度量因素2、固定同度量因索的时期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从理论上来讲,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可分別按拉氏公式和帕氏公式來编制。但在实际工作中,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般按拉氏公式來编制,即选择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索,并且把它固定在基期;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按帕氏公式來编制,即选择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且把它固定在计算期。Kq人pp第三节平均指数(1学时)一、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n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2、加权调和平均指数—_工DoS_》kqPoq()"工Po%工p°q°K_工门s_工p、q、"工A)GyPiG二、固定权数形式的平均指数三、平均指数的应用第四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2学时)一、指数体系的意义二、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工pg_工pmO、q、Z“0%Z叭'、Z"oG工阳]一工阳()=(工")s-为阳())+(工阳]一工mJ三、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工兀』工兀』S^o/1_D\、,£f\Xxo/oDo/「'Do/oZX1/1E%o/oDo/JifDo/lDo/o]总结指数的编制具冇抽彖化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和方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编制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并熟练运用指数分析方法。思考和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狭义的指数,冇何作用和特点?2、如何编制综合指数,一•般规则是什么?3、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关系?4、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各包括哪些具体指数?5、如何根据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作业题P365-36610.8,10.9,10」(),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