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原理复习
期末考试试题类型及结构1.判断题:10分2.单项选择题:12分3.多项选择题:8分4.简答题:20分(回答分两个内容,如果这一道题的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靠你对一些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的记忆。在这个基础上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来进行发挥。所以它不完全是死记硬背。)5.计算题:50分(计算题由于考试时间减少,虽然分数没有变,但是题量由五个减为三个了。大家如果平时认真看书,平时四次作业都是自己独立认真做完成的话,考试就没有问题。)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可以携带计算器。 单选、多选、判断复习内容见学习指导书及平时作业; 计算复习见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及平时作业。第一章统计总论一.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四.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与总体单位、样本; 总体——\n单位—―样本——2.标志与标志表现; 标志——标志表现——3.变异与变量;连续变量——离散变量——4.统计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统计指标——分类五.国家统计兼有的职能第一章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三.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1.调查目的;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3.调查项目;\n4.调查表;5.调查时间和时限;6.调查的组织工作。四.统计调查方法:1.普查;2.抽样调查;3.统计报表;4.重点调查;5.典型调查。五.调查误差的种类第三章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二.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三.统计分组的关键——分组标志的选择。四.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五.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 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n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 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组距=全距÷组数 第四步:确定组限。(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注意: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 六.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第四章综合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种类:1。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计量单位:1.实物单位\n2.货币单位3.劳动量单位二.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包括:1.结构相对指标2.比例相对指标3.比较相对指标=4.强度相对指标5.动态相对指标(发展速度)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三.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1.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 (适用于未分组资料)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 (适用于分组资料) 2.调和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4.众数:\n 5.中位数:四.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计算方法:1.全距:2.平均差: 或 3.标准差: 或 4.变异系数: (两个标志的变异作比较时用)第五章抽样估计一、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内容。二、有关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 1.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2.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 3.样本容量和样本个数 4.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三、抽样误差的一般概念及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教材P121四、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抽样平均数的平均误差: 或 抽样成数的平均误差: 或 \n五.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抽样平均数的极限误差: 抽样成数的极限误差:六.抽样误差概率度的含义及确定方法。 七.总体参数区间估计的要素和估计方法。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的方法:抽样推断中有关的内容最后都集中在根据具体资料对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给定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给定置信度要求,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方法上。在根据资料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时,首先要对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概率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要清楚,然后是有关区间估计的概念、方法。一般来说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可以有两类方法:(一)根据给定的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分析步骤:1.抽取样本,计算抽样指标。(、、或、)2.根据给定的极限误差范围估计总体参数的上限和下限。下限=-; 上限=+(或下限=p-; 上限=p+)\n3.计算概率度4.查表求出概率。并对总体参数作出区间估计-+(或 -+)(二)根据给定的概率,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可能范围分析步骤:1、抽取样本,计算样本指标。(、、或、)2、根据给定的,查表求得概率度Z。3.根据概率度和抽样平均误差计算极限误差或4.计算被估计值的上限和下限下限=-; 上限=+(或下限=p-; 上限=p+)并对总体参数作出区间估计-+(或 -+)八、简单随机抽样下必要的样本单位数的计算。重复抽样条件下:1.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单位数目2.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单位数目第七章相关分析一、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 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概念 相关的种类\n二.相关系数的作用、性质和计算方法。 简化公式:或 性质和判断标准。教材P183三.回归分析的概念、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含义。 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 式中:的估计值,a代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b表示直线的斜率,又称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含义是:当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加值。当b的符号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是正相关;当b的符号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是负相关。a.b都是待定参数,可以用最小平方法求得。第八章指数分析一、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3.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二、总指数的作用及编制方法。1.综合指数:\n(1)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表示数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情况 表示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化引起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2)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表示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情况 表示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化引起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2.平均指数:(1)算术平均数指数= 其中表示数量指标个体指数(2)调和平均数指数= 其中表示质量指标个体指数3.因素分析: 总量指标指数= 总量指标变动的绝对额:=()+()第九章动态数列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及种类。 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n 时期数列:时点数列:(1)间隔时间相等时,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2)间隔时间不相等时,则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3)只在发生变动时登记,则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2.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三.各种速度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1.发展迅速= 定基发展迅速: 环比发展迅速: 关系:2.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 关系:\n平均增长量==3.增长速度=(或100%)4.平均发展速度:(1)= (2) (3) 第n年发展水平:平均增长迅速=平均发展迅速-1(或10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