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重点复习
统计学重点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15个,15分)多项选择题(5个,10分)判断题(15个,15分)简答题(4个,20分)计算题(4个,40分)第一章导论1.统计学的概念及其认识P.2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工作是指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包括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资料等统计研究的目的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已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统计整理的作用2.统计数据的基本类型P.5按照计量尺度: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1)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如,人口的性别:男和女;产品类别:食品、衣着、家电等;(2)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顺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如产品的质量等级:一等品、二等品等;(3)数值型数据是按数量尺度测量的数据。一般可直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且使用自然、物理、货币等单位计量。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是说明事物的品质特征-----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是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定量数据按数据的收集方法: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察而收集到的统计数据。如有关社会经济数据均为观测数据。试验数据:在试验中,利用监控手段,通过控制试验对象而收集到的统计数据。如对医药疗效试验数据;生物成长的试验数据等。注意:观测数据一般不能再生,只能通过观察得到;大多数试验数据来源于科学实验一般可以重复取得。按描述对象与时间关系分为:截面数据、时序数据、混合数据截面数据:不同单位的某一指标在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时序数据:同一单位的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混合数据:兼有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两种成分的数据3.统计学的性质P.7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n统计学研究的是群体现象的数量特征与规律性。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4.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5.了解统计学的分科P.13按统计方法的构成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按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6.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P.16(1)统计总体与样本总体的特征----同质性: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在某个方面(或某一点上)必须具有相同的性质;----变异性: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除了至少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以外,其他方面应该存在差异;----大量性: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要求足够的多,这是探究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基础。样本的特征----构成样本的单位必须取自全及总体内部,不允许总体外部的单位参加抽样过程;----从一个全及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个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样本具有客观性。(2)标志与标志表现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在总体单位之间各有一定的具体表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之分。标志表现----各种属性和特征在总体单位身上的具体体现。(3)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统计指标----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由两项基本要素构成的,即指标的概念(名称)和指标的取值。(与标志有何区别?)----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如人口总数、企业总数、职工总数、工资总额等)和质量指标(粮食平均亩产量、职工平均工资、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所研究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指标体系的设置不但是客观现象的反映,而且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4)变量和变量值1.概念: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称为变量(variable)如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产品的质量等级等;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即数据2.变量的分类:\n(1)按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确定性变量: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随机变量:受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2)按其反映的特征不同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特征的变量顺序变量:说明事物顺序特征的变量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变量(连续、离散)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1.统计数据的来源P.27次级,初级重点掌握统计调查方式PP.29-34普查是国家为了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组成样本,根据样本的调查结果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断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第一,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第二,抽样调查的目的是根据样本的数量特征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第三,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且加以控制。统计报表调查是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组织形式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些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用以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与要求,在对所研究现象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以便认识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数据收集方法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德尔菲法电脑辅助调查实验法网络调查2.掌握调查方案的结构P.35调查方案是调查活动周密计划。一、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目标,回答为什么调查。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对象是调查研究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具体单位#报告单位是负责向调查研究机构提供所需统计资料的基层单位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项目是反映调查单位特征的变量#调查表是指把所要调查的项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排列后形成的表格\n四、调查时间、调查方式与方法五、调查的组织工作3.问卷设计的基本结构及回答项目的设计P.37基本结构(1)问卷标题;(2)问卷说明;(3)填写要求;(4)甄别部分;(5)主体内容;(6)编码;(7)背景。提问项目设计提问的内容尽可能短用词要确切、通俗一项提问只包含一项内容避免诱导性提问避免否定形式的提问避免敏感性问题4.统计数据整理与显示PP.42-63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整理方法及显示方法,重点是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原则和显示方法(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等)P.56-62•5.统计表的结构及其设计P.64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1.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P.71要求掌握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计算及其性质。•2.离散趋势的测度P.87要求掌握全距、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及其性质。标准分数。•3.偏态与峰态的测度P.97了解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的意义。第四章抽样分布•1.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意义P.119•2.掌握抽样方式的知识PP.123-126•3.掌握样本与统计量的概念P.127•4.理解并掌握标准正态分布、c2分布、t分布、F分布的分位数PP.130-135•5.掌握常用的抽样分布PP.136-137重点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成数、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重复抽样、单总体:式4.35、4.36、4.37、4.38、4.39)\n第五章统计推断•1.点估计量的定义及评价标准P.141•2.掌握单总体均值、成数、方差的区间估计P.146掌握区间估计的方法、理解置信度、精确度、样本容量之间的关系(式5.7、5.9、5.10、5.11、5.12)。•3.样本容量的影响因素、确定方法P.152(式5.16、5.17)•4.掌握单总体的参数检验P.155两类错误及其关系;P值检验法;总体均值、成数和方差的检验方法、假设检验的步骤(表5-3、5-4、5-6、5-8及相应的例子)第七章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意义、分类P.204•2.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P.206及思想P.212•3.离差平方和的分解、意义与自由度P.208•4.均方(MSe、MSA)的意义P.211•5.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及运用P.212•6.了解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P.216了解LSD统计量及决策原则。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掌握相关关系的概念、种类P.241•2.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P.242•3.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其意义P.244•4.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估计的回归方程中系数的含义、经典假定、最小二乘估计参数的方法P.249(式8.9、8.10)•5.掌握回归标准差P.255(式8.13)和决定系数P.261(式8.17)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6.掌握F检验和t检验的方法和意义PP.257-260•7.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单值预测P.262第九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1.掌握时间数列的概念及其分类P.291•2.掌握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P.296-303•3.了解增长量的意义及其计算P.303•4.了解发展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P.304\n•5.掌握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水平法)P.307•6.掌握年度化增长率的计算P.310(式9.18)•7.理解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P.311•8.掌握长期趋势的模型拟合法P.318第十章指数•1.理解狭义指数的定义P.354•2.掌握指数的主要分类P.355按研究范围、方法论原理和性质的分类。•3.掌握编制指数的基本原理、同度量因素的概念和意义P.356•4.掌握加权综合法编制总指数的原理及计算公式P.358(1)掌握拉氏指数(Laspeyresindex)、派氏指数(Paascheindex)的编制原理,了解马埃指数和费雪理想指数的编制方法(2)重点掌握(10.5、10.8)式给出的指数编制公式•5.掌握加权平均法编制总指数的原理及计算公式P.366重点掌握(10.13、10.16、10.17)式给出的指数编制公式•6.理解并掌握加权综合指数与加权平均指数的关系•7.了解工业生产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8.掌握指数体系及两因素分析P.389基本问题•简述统计数据的基本分类。•总体和样本的概念及特点。•简述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简述在设计问卷中,设计问题顺序时应遵循的原则。•简述数据分组应注意的问题。•什么是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分别有哪些测度指标?•假设检验的主要步骤。•什么是P值?说明其在假设检验中的应用。•指数的概念和作用。•简述样本决定系数的概念和作用。•简述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特点。•请结合你所学专业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基本计算1.测度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中程度(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n2.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3.一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4.方差分析(方差分析表)5.相关分析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6.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速度等)7.拉氏、派氏指数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