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习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原理》习题

统计学知识点与复习题(特别说明:考试不出名词解释等类型题目,但需要学生掌握,总结辅导不可或缺,另有章节练习题单独给出,这里列示的是为了巩固各章知识点内容,为了加深学生的复习和掌握,除计算题外,有的题目未附答案,各位老师辅导时注意)考试题型:填空、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第一章绪论(一)统计的研究对象了解: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含义。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含义及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面的特点。(二)统计的研究方法理解:统计的研究方法(三)统计的几个基本范畴理解: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含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含义(注意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的不同并能正确区分他们);变异和变量的含义及两种变量的区分;统计指标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注意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分;统计指标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注意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相互关系,统计指标体系及其分类可作了解。注意理解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条件地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掌握统计指标的特点及总体、单位、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指标的概念及特点,正确区分统计指标与标志,并能在一个具体的统计研究中,指出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结合实际举出一定范围内,相互间有一定联系的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标志和指标。练习题一、填空题\n1.统计一词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统计总体具有的特点是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2种。5.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构成要素有6个,分别为。6.职工的文化程度标志,工龄是标志。7.企业的机器台数和职工人数是属于变量,而固定资产原值和销售收入是变量。8.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生产情况,总体是,总体单位是。9.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设备状况,总体是,总体单位是。10.学生的性别、民族属于标志,而学生的身高、体重是标志。11.统计指标的概念完整表述为:“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12.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判断题1.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是可以变换的,指标与标志也是可以变换的。(T)2.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这是统计指标。()3.总体单位的特征用指标来说明,总体的特征用标志来说明。()4.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5.指标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6.指标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计算而得到。(T)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年龄”是变量。()8.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中,班级名称和学生姓名都是可变标志。()9.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成绩”是连续变量,“85分”是变量值。()10.某企业职工的姓名、民族、年龄、工种等都是品质标志。(F)1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n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A)。A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3.标志是指(D)。A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D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4.一个统计总体(D)。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5.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B)。A全部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6.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C)。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7.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B)。A标志B标志值C指标D变量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A连续型变量B离散型变量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9.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A)。A.性别B.年龄C.商品价格D.工业企业的总产值10.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无差异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C)A.职工人数B.职工的民族C.职工的文化程度D.职工工资E.职工工龄2.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BD)\nA.年龄B.粮食产量C.班级人数D.人均纯收入E.企业设备数3.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DE)A.工商企业数B.播种面积C.粮食总产量D.牲畜头数E.学校班级数4.下面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职工年龄B.职工工种C.职工有工资D.职工技术职称E.职工人数5.计算某班40个学生的平均成绩,这是(BD)A.对40个变量求平均B.对40个变量值求平均C.对40个数量标志求平均D.对40个标志值求平均E.对40个指标值求平均6.对某企业全部男职工进行调查研究,可变标志是()A.工龄B.技术职称C.性别D.工资E.单位7.在人口普查中,()A.人口数是统计指标B.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所占比重为品质标志C.文盲人数是连续变量D.学龄前人数是离散变量E.性别比例是统计指标8.在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是总体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C.民族是品质标志D.年龄是数量标志E.每个家庭是总体单位9.统计总体有如下特点:()A.客观性B.大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不变性10.统计研究的方法主要有()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分析法D.归纳判断法E.数学模型法1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12.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 A.在国有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有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都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n第二章统计调查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调查方法二、考核要求(一)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了解:统计调查的含义、基本要求和统计调查按下列标志的分类:总体范围、登记时间的连续性、资料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注意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划分依据及具体分类。(二)统计调查方案了解: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项目、调查对象的含义、调查项目的含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理解: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某个具体的统计研究搜集实际资料的需要出发;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调查方法了解:我国统计调查方法及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组成;定期统计报表的概念及我国统计报表的组成及各种分类;抽样调查的概念、随机性原则的含义、基本组织形式;重点调查的概念及重点单位的含义。理解:普查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普查的应用意义及它为什么不能和统计报表互相代替;抽样调查的特点、优势性及作用。练习题一、填空题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2.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3.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调查。5.调查表可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6.统计调查误差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登记性误差和\n代表性误差。7.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和时期。8.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和两种。9.统计调查根据调查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二、判断题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F)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所以其调查结果不可能存在误差。(F)3.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中,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T)4.抽样调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代表性误差。(T)5.重点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被研究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F)6.登记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T)7.统计总体与调查对象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8.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9.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10.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11.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D)。A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D)。A是以调查组织规模大小来划分的B是以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C是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的D是以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3.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B)。A确定调查组织的工作B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C调查时间和地点的确定D调查经费的确定\n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B)。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重点单位5.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C)。A调查单位的承担者B构成调查单位的每一个单位C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D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单位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D)。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7.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D)。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8.调查项目通常以表的形式表示,称作调查表,一般可分为(B)。A单一表和复合表B单一表和一览表C简单表和复合表D简单表和一览表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C)。A无区别B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概念C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D不可能一致10.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为了了解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的状况,某地区要求将调查单位资料于11月10日前登记完毕,普查的标准时间是(D)。A2010年11月20日零时B2010年11月9日24时C2010年11月1日24时D2010年11月1日零时11.中国人口普查属于那种调查方式:()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四、多项选择题1.普查是一种(BCD)。A非全面调查B专门调查C全面调查D一次性调查E经常性调查2.非全面调查有(CDE)A普查B统计报表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E抽样调查3.某市对全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普查,则每—台设备是(AC)。A调查单位B调查对象C总体单位D填报单位E报告单位4.下列各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BCD)。\nA企业设备调查B经济普查C工业企业普查D商业企业调查E产品质量5.统计调查搜集的原始资料是(ACD)。A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B说明总体特征的资料C尚待汇总的资料D是分散的零碎的资料E已经加工综合的资料6.调查单位是(ACD)。A调查内容的承担者B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D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总体单位E所需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总体7.报告单位是(ABE)。A向上级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B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D所需登记标志的那些单位E报告单位有时与调查单位相一致8.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变量E全部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9.典型调查属于()。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经常性调查D一次性调查E专门调查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11.重复抽样的特点是()   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 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   C.全及总体单位数保持不变   D.重点单位和典型单位是一致的   E.重点单位也是调查单位12.下列对调查单位的填报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有()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不一致C、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总体单位D、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13.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n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第三章统计整理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整理的一般概念(二)统计分组(三)分配数列(四)统计表二、考核要求(一)统计整理的一般概念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内容和步骤。(二)统计分组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统计分组的种类(按分组的任务和作用分、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组限(下限和上限)、组中值等的含义。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选择分组标志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的划分条件及表现形式。综合应用: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正确地选择分组的标志及组限的两种表现形式,熟练掌握组距、组中值的计算并能根据研究任务和提供的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组(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三)分配数列了解:分配数列的概念、组成要素。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的含义、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变量分布的含义及条件。理解和掌握:分配数列的作用、累计频数及频率的计算及作用、次数分配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征。综合应用: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四)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概念、结构、内容及统计表的种类。掌握:根据具体资料按规则编制统计表。\n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组限确定。2.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3.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分布数列叫单项式数列。4.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组限。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5.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6.已知一个数列最大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大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和。7.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栏和宾词栏两部分组成。8.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9.次数密度是与的比。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F)。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F)。3.由于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差异性,所以才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T)。4.在组距相等的条件下,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的分布是一致的()。5.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报表数据的整理(F)。6.累计次数是单位组距上分布的次数()。7.某企业职工按籍贯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8.分配数列构成要素为时间和与时间对应的指标。()9.某企业职工按工种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10.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三、单项选择题1.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C)。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大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该组组中值为()。\nA260B215C230D1853.要准确地反映不等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计算()。A次数B累计次数C频率D次数密度4.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学生按身高分组5.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A确定分组标志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6.用组中值代表各组的标志值的假定条件是()。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7.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D汇总表8.在次数分布中,次数密度是指()。A各组次数数之比B各组组距之比C各组次数数与总次数数之比D各组次数与各组组距之比9.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A以该值为上限的组内B以该值为下限的组内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10.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A正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11.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12.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13.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n四、多项选择题1.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品质分组()。A人口按性别分组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E企业按行业分组2.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A总标题B主词C纵栏标题D横行标题E宾词3.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A单一表B简单表C简单分组表D复合分组表E一览表4.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A准确性B及时性C完整性D科学性E代表性5.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五个组。这一分组()。A是等距分组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C末组组中值为800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E某职工工资600元,应计在"600-800"元组内6.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A各组频率大于1B各组频率大于0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7.统计分组后,分配在各组中的总体单位个数被称为()。A频数B指数C次数D百分比E比例8.统计分组后()。A各组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B同一组内保持着相同的性质C各组之间性质相同D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在一起E性质不同的单位分在不同的组9.计算累积频数的两种方法是()。A加权B简单平均C向上累计D开方E向下累计10.组距分组适用于下列情况()。A连续变量且变量值多B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C连续变量D连续变量且变量值较少E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多11.次数分布的作用是()。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12.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300人以下,300~500人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nC.300人以下,301~500人D.300人以下,310~500人E.299人以下,300~499人13.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第四章综合指标一、考核知识点(一)总量指标(二)相对指标(三)平均指标(四)变异指标二、考核要求(一)总量指标了解:总量指标的含义、分类(按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按所用计量单位不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可作一般理解。理解:总量指标的作用。重点理解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相互关系并在正确确定总体单位的基础上分辨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二)相对指标了解:相对指标的意义、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理解:相对指标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掌握:结构相互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不同特点;强调相对指标和其它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综合应用: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调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注意四化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在下列情况时的计算:(1)当计划任务数以绝对数形式出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及检查其计划执行进度完成情况;(2)计划任务数以相对数形式出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三)平均指标了解:平均指标的含义及特点;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n理解和掌握:平均指标的作用。算术平均数和强调相对数的区别;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因素、权数的意义及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众数、中位数的应用条件;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确定众数和中位数。综合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平均指标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四)变异指标了解:变异指标的一般概念和种类;变异系数的含义。理解:变异指标的意义、作用;变异系数的应用意义。综合应用:根据实际资料计算各种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方法。练习题一、判断题1.标志变异指标数值的大小和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存在着正比关系。()2.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变动的趋势。()3.平均差系数可以用无名数表示。()4.算术平均数和众数都受极端变量的影响。()5.各变量值与其算数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等于各变量之和的平均数。()6.标志变异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存在着恒等关系。()7.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8.平均指标不包括中位数和众数。()9.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10.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假设其相等)的代表性,如果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11.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12.平均差与中位数的比值可称为离散系数。()二、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以下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B某工厂工人平均日产量32.86件C1996年天津市城市人均住宅面积7.7mD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的1.3倍\n3.全国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总数之比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数量指标4.某年级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A.比较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5.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4%,执行结果提高5%,则总产量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A.5%-4%B.5%/4%C.104%/105%-100%D.105%/104%-100%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7.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时,分子与分母()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只能是平均数D.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8、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A.116.7%B.100.5%C.85.7%D.99.5%9.在相对指标中,主要用有名数表示的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0.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月初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A.(190+195+193+201)/4B.(190+195+193)/3C.[(190/2)+195+193+(201/2)]/(4-1)D.[(190/2)+195+193+(201/2)]/411.某公司计划第三年电脑年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有关实际资料如下:问提前多少时间完成计划()销售额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上半年三季度四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四季度750460310250530420300A、一季度B、二季度C、半年D、1年12.A公司劳动生产计划1999年比1998年提高8%,实际提高了10%,则其计划完成相对数为()A、8%÷10%B、10%÷8%C、(1+8%)÷(1+10%)D、(1+10%)÷(1+8%)13.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14.甲乙两班语文考试平均分数为75分和85分,标准差分别为12分和2\n1分A、平均成绩代表性甲班高于乙班B、平均成绩代表性乙班高于甲班C、两班平均成绩代表性相同D、无法确定三、多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的主要形式()A.实物单位B.价值单位C.劳动单位D.总体单位E.无名数2.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可以直接相加D.数值不能直接相加E.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无关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计划完成相对数4.比较相对数适用于()A.计划水平与实际水平之比B.先进与落后之比C.不同国家间之比D.不同时间状态之比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之比5.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有()A每人平均国民收入B.每个职工平均工资C.平均每人占有的粮食产量D.全班学生的平均年龄E.人口的出生率6.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比较相对指标F.计划相对指标7.据以前的预测,若果中国大陆GDP平均每年增长7.5%,到2006年可达到1600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4.1%,人均GDP1l82美元。该资料中用到的指标有()A.绝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E.结构相对数8.生猪存栏数是属于()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时期指标D.平均指标E.时点指标9\n.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A.都是时期数B.都是时点数C.都是绝对数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时点数10.200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A.就业人数是时期数B.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时期数C.就业人数是时点数D.失业率是结构相对数E.就业人数和增加人数都是绝对数11.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D.说明变量的集中趋势E.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12.下列标志变异指标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13.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某班同学语文平均成绩B、平均亩产量C、全国人口平均钢产量D、全国人均总产值14.在下列各平均数中,其数值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有()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调和平均数15.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A、某班同学语文平均成绩B、平均亩产量C、全国人口平均钢产量D、全国人均总产值四、填空题1.平均指标可分为和两大类。2.社会劳动力资源总量属于指标,就业人员负担系数属于指标。3.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标志。4.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和两种。五、计算题1、有资料如下:\n按日加工零件数(件)所分的组各组人数(频数)频率(%)25—30717.530—35717.535—40922.540—451127.545—50615.0合计40100.0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用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别计算)解:所求平均日产零件数(件)为:=38(件)Me=L+×d=35+=39(件)MO=L+=45+[3/(3+5)]×5=45(件)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0—121013—152016—183019—2140(1)根据算术平均数计算乙组每个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2)如果表中19-21组工人数为25\n人,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用众数和中位数分别计算)解:(1)乙组平均日产量为(件),,因V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