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3 发布 |
- 37.5 KB |
- 27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原理旅游统计学原理与实务2011ppt培训课件
旅游统计学原理与实务\n第一章绪论1、统计与统计学统计的含义:三方面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n第一章绪论2、旅游统计的研究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统计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旅游统计的基本内容,是对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区(点)接待工作量、经营效益、旅游从业人数等情况进行的统计调查和对旅游者实施的抽样调查。第一章绪论\n旅游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旅游统计的基本内容相一致吗?旅游统计学是研究旅游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第一章绪论\n3、旅游统计的性质和特点:性质:认识旅游经济现象的质及其规律性的有利武器特点:数量性:认识对象是旅游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总体性:研究旅游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属于整体现象而非个别现象具体性:它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社会性:旅游统计的认识对象和主体都具有社会性服务性:旅游统计的目的在于为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服务第一章绪论\n第一章绪论4、旅游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基本任务:中华人们共和国≪旅游统计管理办法≫第二条指出,旅游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基本职能:信息、咨询、监督职能第一章绪论\n第一章绪论5、旅游统计工作的过程及研究方法:1)旅游统计调查:统计报表制度、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查等。2)旅游统计整理:统计分布、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技术等。3)旅游统计分析: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发、指数法、抽样法、相关分析法等。第一章绪论\n第一章绪论6、旅游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有限总体,无限总体):具有一定共同属性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或单位。1)总体与样本样本:按照某种抽样原则从总体中抽出的部分个体(X1…,Xn),其中样本的个数n称为样本容量。相对概念。第一章绪论\n2)标志和指标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如:职工年龄、收入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如:职工性别、文化程度第一章绪论\n指标:综合反映统计总量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亦称为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如:来华旅游人数××万人。特点:a、都能用数字表示b、是说明总体综合特征的c、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数量第一章绪论\n分类:a、按其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旅游企业总数也称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如:失业率、职工平均工资。b、按统计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第一章绪论\n标志和指标的区别与联系:区别:a、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指标说明总体特征b、有的标志可用数值来表示,有的不能。所有的指标都能用数值来表示。c、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数值时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d、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具有时间、地点、范围等条件。第一章绪论\n联系:a、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汇总而来的。如:某地区旅游收入指标是由该地区每个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的收入汇总而来的。b、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如:在研究某旅行社职工情况时,该社的全体职工是(总体),该社的工资总额为(统计指标)。而在研究该社所属的某地区职工工资情况时,该社就是(总体单位),则该社的工资总额为(数量标志)。第一章绪论\n3)变异与变量变异:是指标志(包括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严格地说,变异仅指品质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如:性别,民族;而数量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或称标志值),如:年龄,工资。第一章绪论\n变量:是指具有变异现象的数量标志。分类:a、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的变量;连续变量:整数之间可插入小数的连续变量)b、按其所受因素影响的不同,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确定性变量:由决定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变量,如:旅游者人数的增加;随机性变量:变量值的变化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变化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的变量,如:对导游的服务满意度。)第一章绪论\n4)流量与存量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测算的量。流量具有时间量纲,必须指明具体时期段。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存量不具有时间量纲,必须指明时点。流量与存量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定时期的旅游经济流量,总是以其期初存量为其基础或条件,期末存量是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的和。第一章绪论\n5)旅游统计指标与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旅游统计指标:在旅游统计工作实践中是表明旅游经济现象的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关系等。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旅游经济现象的众多统计指标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如:职工创造的价值=劳动生产率x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商品价格x商品销售量旅游者人数=旅游者密度x旅游地面积包括:旅游人数统计;旅游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统计;旅游劳动统计;旅游财务统计第一章绪论\n第二章 旅游统计资料的搜集第1节旅游统计调查方案一、旅游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制定旅游统计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选择旅游统计调查方法\n(1)确定调查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调查项目要根据调查目的列入计划。第1节旅游统计调查方案\n(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对象:就是需要对研究的旅游现象进行明确总体界定,划清调查的范围,与相似的一些现象划分清楚,防止重复和漏洞。调查单位就是组成调查总体的单位,在统计研究中叫总体单位,也就是所要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第1节旅游统计调查方案\n(三)确定调查项目旅游统计调查项目是指旅游统计工作中调查单位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旅游统计调查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向被调查者调查什么,也就是被调查者回答什么问题。注意事项:1)旅游统计调查项目要少而精。2)本着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只列入能够得到确定答案的项目3)旅游统计调查项目之间尽可能保持联系,以便相互核对起到校验的作用。第1节旅游统计调查方案\n调查问卷的设计注意事项:1)调查问卷的结构:封面信:给被调查的短信。说明调查的内容、目的、意义、调查者的身份、为被调查者保密,感谢合作和帮助。指导语:对问卷填写方法的说明,如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问题及答案:问题分为事实问题(特征问题、行为问题)和态度问题。编码:用计算机功能识别的数码,对问题和答案进行转换,这样才能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第1节旅游统计调查方案\n2)提问问题的格式限定式问题(问题+空白)非限定式问题(问题+答案)填空式,二项式或是否式,多项式,矩阵式,直线式,序列式。第1节旅游统计调查方案\n3)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问卷的开场白-言简意明,亲切诚恳问题的字眼(语言)-要口语化,避免书面化和文人腔调问题的选择及顺序-从易到难;先封闭式后自由式;合理安排;便于统计分析。第1节旅游统计调查方案\n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调查期限是调查工作进行的起止时间,应尽可能缩短调查期限。第1节旅游统计调查方案\n5)制定旅游统计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旅游统计调查工作的领导机构设置,统计调查人员的组织,旅游调查资料表报送办法,旅游统计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宣传教育、干部培训、调查文件准备、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旅游统计调查方案的传达布置、试点及其他工作。第1节旅游统计调查方案\n6)选择旅游统计调查方法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点数和计量。报告法:报告单位利用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做基础,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采访法:分为询问法、被调查者自填法、通讯法。网上调查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来收集统计资料的方法。第1节旅游统计调查方案\n1.旅游统计信息预报系统产生:2000年实施原则:城市为主、分工协作、分级负责范围:全国21个重点城市和10个著名旅游景区内容:住宿、旅行社、商业、餐饮、主要景区、民航、铁路、水运、汽车、市内交通运输第2节旅游统计信息预报系统及旅游统计调查制度\n未来发展:2008年以后,休假制度的调整五个1天法定假日+周末每年5天的带薪假期+周末第2节旅游统计信息预报系统及旅游统计调查制度\n2.旅游统计调查制度2000年1月开始实施内容及来源:基层统计报表(各旅行社,旅游接待服务单位)部门统计报表(公安局)旅游抽样调查(国家旅游局和国际统计局)专业统计报表(旅游度假区)旅游统计分析附录第2节旅游统计信息预报系统及旅游统计调查制度\n第3节旅游统计调查的种类3、旅游统计调查的分类方法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类: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旅游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类: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或专项调查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分类:经常调查和一时调查第2节旅游统计信息预报系统及旅游统计调查制度\n4、几种重要的旅游统计调查方法旅游统计报表制度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第2节旅游统计信息预报系统及旅游统计调查制度\n第3章旅游统计资料的整理与显示\n1.统计分组的含义2.旅游统计资料分组的作用划分旅游经济现象的类型揭示旅游现象内部结构和分布特征分析旅游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第1节旅游统计资料的分组\n3、分组标志的选择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旅游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分组第1节旅游统计资料的分组\n分组标志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数量标志一般用数量表示,数值不多,变动不大时用单项式分组,否则需按组距式分组。第1节旅游统计资料的分组\n4、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分组体系简单分组:就是对被研究现象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如:职工性别分组复合分组:如:旅游企业按经营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同时进行分组。分组体系:采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标志对旅游现象进行多种分组.如:旅游资源的分组。第1节旅游统计资料的分组\n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1.分配数列的概念:在旅游统计资料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配或分配数列。第2节旅游统计资料的汇总\n频数和频率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叫次数,也叫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比率,又称频率。第2节旅游统计资料的汇总\n2.种类:品质分配数列(简称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由各组名称和次数组成,次数可用频数或频率表示)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可分为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第2节旅游统计资料的汇总\n单项数列是总体按单项式分组而形成的变量数列,每个变量值是一个组,顺序排列。组距数列是总体按组距式分组而形成的变量数列,每个组是由若干个变量值形成的区间表示。第2节旅游统计资料的汇总\n第2节旅游统计资料的汇总二、组距数列的编制1.组距和组数组距:各组的取值范围,及每组的上下限之差。组数(K)=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n调整组距:为了方便起见,组距最好取5或10的倍数。按经验的看法,组数过多过少都不妥,一般情况下分为5~7组,组数尽可能取奇数,避免偶数。第2节旅游统计资料的汇总\n2.组限和组中值组距两端的数值称组限。组距的上限、下限都齐全的叫闭口组;有上限缺下限,或有下限缺上限的叫开口组。两种方法:连续变量分组和离散变量分组。第2节旅游统计资料的汇总\n连续变量分组:由于相邻两组的上限和下限通常以同一数值来表示,采取“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如:3-1-6离散变量分组:相邻两组的上限和下限通常以不同整数值来表示。如:如3-1-7第2节旅游统计资料的汇总\n组中值:是各组变量范围的中间数值。组中值=开口组组中值: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下限+缺下限的开口组组中值=上限-如:p.473-1-8第2节旅游统计资料的汇总\n3、累计次数分布总体中各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次数分布。将变量数列各组的次数和比率逐组累计相加而成累计次数分布向上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也称较小制累计。向下累计:也称较大制累计。P.49图3-13特点:同一数值的向上或向下累计次数之和等于总体总次数,而累计比率之和等于1(或100%).第2节旅游统计资料的汇总\n一、统计表的作用概念:把统计调查得来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出一些系统化的统计资料,将其按一定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内,这个表格就是统计表。作用:使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比较和计算;一目了然;易于检查。第3节旅游统计表\n二、统计表的结构(p.50表3-2-1)总标题,分标题(又叫标目),纵、横栏组成的本身及表中的数字,必要的附注和注明资料来源主词和宾词第3节旅游统计表\n五、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统计表的标题:主词各栏和宾词各栏计量单位表中数字:上下对齐,“―”,“···”表式:开口式必要时的注解第3节旅游统计表\n第4节旅游统计图1.统计图的概念2.统计图的种类按图形的形式分类按图示资料的性质分类3.统计图的构成图号、图题;图尺;图目;图线;图形;图注;其他\n第4节旅游统计图绘制直方图(等距数列,异距数列)表3-1某饭店客服员工计件工资统计表打扫房间数(间)人数(人)比重(%)50-602560-70717.570-801127.580-90123090-100820合计40100\n图3-1某饭店客服员工打扫房间数、次数分配曲线图第4节旅游统计图\n按年龄分组组距人数(人)标准组距人数次数密度15-2020-2525-3030-3535-4545-505555105172840706510合计-230--表3-2某饭店职工年龄分布情况第4节旅游统计图\n第四章旅游统计的综合指标反映旅游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n第一节旅游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反映总体规模或总水平表现形式:有一定计量单位的绝对指标或绝对数如:2006年北京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402639万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0748万美元特点:研究对象为有限总体;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有关\n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一)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概念:一个总体内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总数总体各单位某种数量标志值的总和如:旅游业从业人数、旅游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第一节旅游总量指标\n(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概念:某旅游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某旅游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的数量状况如:旅游业从业人数,国际旅游收入特点: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累加性受时期长短的制约第一节旅游总量指标\n三、旅游统计总量指标体系反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三个构成要素主要情况的统计指标旅游者:旅游者的数量与构成指标、停留时间指标、消费支出额及其构成指标旅游业:接待能力的统计指标、劳动工资情况、旅游业经济收入情况、旅游业财政成本情况。第一节旅游总量指标\n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概念: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反映旅游经济现象和过程所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表现形式:相对数表示方法:百分数,千分数,系数,倍数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相对指标的作用:1)能具体表明旅游经济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旅游经济现象的发展程度、相互关联程度和经济效益大小2)能将旅游现象的绝对差异抽象化,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找出共同比较的基础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1)计划完成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通常以“%”表示计划指标可能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n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计算:例1:某旅游饭店某年计划餐饮收入为600万元,实际完成660万元,计算餐饮收入超额完成相对指标。例2:某餐馆烹调某种菜种,本年度计划单位成本降低6%,实际降低7.6%,计算成本降低率计划完成相对数。例3:某酒店某月客房工作量,计划每人每日平均整理80间客房,实际每人每日平均工作量为100间,计算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相对数。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2)结构相对指标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将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各部分,以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而得出比重或比率。结构相对指标=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表示:百分数或成数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作用:(1)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特征性别人数比重%男女258.28159.9369.130.9总计518.21100.0图4-11994年来华旅游者性别比重表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2)反映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程度及生产经营效果的好坏对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客房入住率职工流动率等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3)比例相对指标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用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的某部分数值/总体中的另一部分数值表示:百分数;比较基数单位为1,100,1000时被比较单位数是多少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例6:我国2006年末旅游业从业人数为271万人,其中旅行社为28万,星级饭店为158万,计算旅行社和星级饭店从业人数比例。(1:5.64)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4)动态相对指标是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上的对比,表明旅游现象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公式: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基期:作为对比标准的时间报告期:是同基期比较的时期,有时也称计算期。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例9:某旅游企业200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00万元,2008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60万元,计算动态相对指标。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5)比较相对指标将两个同类指标做静态对比得出的综合指标,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100%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式中,分子,分母现象所属统计指标的涵义、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必须一致。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例7:某年有甲、乙两旅游企业,甲企业职工劳动生产率为25000元,乙企业为35700元,计算两企业劳动生产率相对数。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6)强度相对指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例8: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2494.2096万人,计算人口密度。注意:因为不是同质总体的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所以不是平均数。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3.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相对指标要和总量指标相结合运用原则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原则第二节旅游相对指标\n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是说明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如:饭店的平均客房出租率,旅游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数等。计算特征:单项式数列,组距数列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平均指标的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二、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数分子与分母在经济内容上有着从属关系,即分子数值是各分母单位特征的总和,两者在总体范围上是一致的。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同,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简单算术平均数例1:某旅游纪念品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量(件)分别为13、13、14、14、16,计算平均每个工人日产旅游纪念品件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5=14(件)\n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条件:如果掌握的资料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而且是未分组资料公式:其中算术平均数各个变量n变量个数总和符号\n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加权算术平均数数据很多时,需要将它们整理分组,形成频数分布数列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Xƒ总体标志总量ƒ总体单位总数,亦称总次数或总权数。式中:ƒ\n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例2:某大酒店有50个客房服务员,他们每人每日打扫房间数,编成单项数列如下表,计算每个服务员平均日工作量。\n408413218428825018227合计501187总工作量(Xƒ)4084132184288250182271187表4-2某酒店服务员工作量统计表按日打扫房间数分组(X)服务员人数(ƒ)总工作量(Xƒ)20212223242526272468121071xf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三、调和平均数概念:被研究对象中各单位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加权调和平均数:\n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将它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来使用,而且两者间计算的结果相同。其中,m=Xƒ,是一种特定权数,它不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而是各组标志总量。\n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例4:已知某旅游线路在三个旅行社中报价及销售量资料如下,计算总平均价格。合计旅行社报价(元/人次)销售量(人次)甲乙丙2.12.52.430000200002500075000Xƒ630005000060000173000表4-3某旅游线路在三个旅行社中的销售情况\n总平均价格ƒ=17300075000=2.31(元/人次)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如果掌握平均价格和销售额的资料如表所示,合计旅行社报价(元/人次)X销售额(元)m甲乙丙2.12.52.4600005000060000170000Xƒ630005000060000173000表4-4某线路报价计算表28571.4320002500073571.43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总平均价格由相对数计算平均数时调和平均数法的应用类似=17000073571.43=2.31(元/人次)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四、几何平均数又称“对数平均数”,它是若干项变量值连乘积开其项数次方的算术根,通常用或者G表示。简单几何平均数:\n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加权几何平均数适用于特定现象的平均水平,即现象的总标志值不是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而是各单位标志值的连乘积。\n例5:某笔投资的年利率资料分布如表3-4,若年率按复利计算,则该笔投资的平均年利率是多少?(公式p.95)年利率年数2457813642表4-5 某投资的年利率分布表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计算方法:必须先将各年利率加100%(得到年利率发展速度),然后按加权几何平均数计算,再减去100%便得到平均年利率。Power(C2,B2)Product(D2,D3,D4,D5,D6)或D2*D3*D4*D5*D6求Power(D7,1/16)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五、众数样本观测中出现频率最大的那个数。用来表示。1)由单项数列确定众数-观察,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2)由组距数列确定数列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首先由最多次数来确定众数所在组,然后再用比例插值法推算众数的近似值。\n按日产量分组(千克)表4-6某酒店面包师日产量次数分布服务员人数(人)按日产量分组(千克)服务员人数(人)60以下60~7070~8080~90819503690~100100~110110以上271410下限公式:上限公式::分别表示众数组的下限、上限:表示众数组次数与以前一组次数之差;:表示众数组次数与以后一组次数之差。d:表示中数组组距。\n六、中位数将样本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上的数。用表示,未分组资料:中位数位置=n为奇数时;n为偶数时。n+12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单项数列确定中位数:中位数位置=计算各组的累计次数(向上累计或向下累计)根据中位数位置找出中位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按日打扫房间数分组(间)服务员人数(人)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积次数26313234364131014271883132754728080776753268合计80--图4-7某酒店服务员打扫客房间数中位数计算表\n组距数列确定中位数:先按确定中位数的位置。用比例插值法(插补法)确定中位数。下限公式:上限公式:分别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上限;中位数所在组以前一组的累计次数;中位数坐在组的次数总次数d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表4-8某酒店面包师产量的中位数计算表按日产量分组(千克)面包师人数(人)向上累积次数向下累积次数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以上1019153627148合计--\n七、各种平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的关系: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的经验公式: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八、正确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1.必须在同质总体中计算或应用平均指标2.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3.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指标\n第四节 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反映变量数列中各个标志值的变动范围或离散程度的指标,又称离散程度标志变异度与平均指标相辅相成\n2.作用反映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依据。(如:某酒店客房打扫数:甲组:5,9,16,28,44,60;乙组:21,23,26,28,31,33)反映均衡性,稳定程度第四节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n二、测定离散程度的方法: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第四节 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n1、全距概念及计算又称“极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用R表示。特点:全距数值愈小,反映变量值愈集中,标志变动度愈小。因只考虑数列两端的数值,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第四节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n第四节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2.平均差概念: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对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平均差愈大,表示标志变动度愈大,则平均数代表性愈小。公式:未分组资料:分组资料:\n平均差的特点:计算上繁琐,计算中不仅受每一项变量值的影响,也受极端值的影响,由于采用了绝对值,不便于各种代数运算,有碍于用它来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第四节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n3.标准差1.概念: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标准差用平方的方法消除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的正负值。用σ或S.D.表示第四节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n第四节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1)未分组资料:2)分组资料:\n表4-9某酒店面包师日产量的标准差计算表按日产量分组(千克)面包师人数(人)组中值XX2X2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以上1019153627148合计\n4.离散系数离散系数也称标志变动系数。最常用的是根据标准差与算术平均数对比的离散系数,称作“标准差系数”,=第四节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n例7,有两个不同水平的酒店服务员日打扫房间数(间)资料:甲组:60,65,70,75,80;乙组:2,5,7,9,12计算:第四节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n离散系数主要用于比较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及平均数的代表性。其他离散系数指标:极差系数、平均差系数、方差系数等。第四节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度\n第五章旅游抽样调查全及总体(总体)(N)全及调查抽样调查样本(n)全及指标抽样指标图6-1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的关系\n第一节旅游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1.抽样调查的几个基本概念:全及总体:也叫总体,是所要认识对象的全体,也是具有同一性质的许多单位的集合体,用N表示样本:从全及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代表全及总体部分单位的集合体,用n表示。全及指标:根据全及总体各个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特征计算的、反映总体某种属性的综合指标。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方差\n第一节旅游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抽样指标:由抽样总体各个标志值或标志特征计算的综合指标。如:抽样指标平均数,样本标准差s,样本方差\n2.抽样的特点:由部分推算整体;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运用概率估计;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第一节旅游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n3.抽样调查的意义:利用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可以推断全及总体。可以节约费用和时间;能够迅速获得情报;总体调查不可能的时候;抽样调查比总体调查更能获得准确的答案的时候。第一节旅游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n4.抽样的理论基础大数定律随着样本容量n的增加,独立同分布的一系列随机变量的平均数具有稳定性。中心极限定律样本容量n充分大的条件下,无论总体服从何种分布,样本平均的分布趋于正态分布。第一节旅游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n1.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雪球抽样第二节抽样方法和程序设计\n2.抽样设计的主要内容3.抽样设计效果的评价核定费用范围内最小抽样误差的原则以最少的费用达到要求精度的原则第二节抽样方法和程序设计\n1.抽样误差的概念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理解:1)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产生的那一部分代表性误差,不包括旅游登记误差,也不包括可能发生的偏差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n代表性误差:偏差,随机误差2)随机误差:实际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抽样平均误差是可以计算的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n2.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全及总体标志的变动程度抽样单位数的多少抽样方法的影响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n3.抽样平均误差的意义测定抽样指标的代表性程度计算抽样指标与全及指标之间的变异的一个根据确定抽样单位数多少的计算依据之一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n4.抽样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1)按照概念:其中为抽样平均指标;为全及平均指标;K为抽样平均指标或抽样成数的个数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n2)重复抽样样本的抽样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n3)不重复抽样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在总体单位数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近似的表示为: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重复抽样平均误差公式来计算不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n例1:某商场随机抽取100件某商品,经过测量和计算得知这100件商品平均重量为1720克,同时根据过去的资料知道该种商品重量的总体标准差为5克,试在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情况下分别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n4)没有总体方差或总体标准差时:用过去的资料,选择较大方差样本方差接近于总体方差组织一次小规模的试验性调查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n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5.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1)重复抽样的计算公式:其中:为抽样成数的平均误差;P(1-P)为成数方差,其中P为总体成数\n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2)不重复抽样的计算公式:其中:为修正系数\n例2:某城市有10万成年人,一家快餐公司要对这些成年人吃快餐情况进行调查,随机调查1000人后发现在过去一个月中有30%的成年人吃快餐,按照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情况分别计算成数平均误差。第三节旅游抽样平均误差\n1.抽样极限误差:给定的抽样误差范围,也叫置信区间,用来表示。抽样误差范围:指变动的抽样指标与确定的全及指标之间的离差的可能范围。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设表示抽样平均数极限误差,则有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设表示抽样成数极限误差,则有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2.可信程度在给定的准确度范围内的抽样估计,还要研究其估计的可靠程度,即可信程度。抽样极限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的关系:即是用一定倍数的表示的抽样指标与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这里的倍数通常用t来表示,t为概率度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概率P: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加以观察,则该样本指标落在某一个范围()内的概率,是用占正态曲线面积的大小表示的。即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正态分布曲线的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1.321123图6-1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概率度0.51.001.50误差范围0.501.001.50概率0.38290.68270.8664概率度1.9602.0003.000误差范围1.962.003.00概率0.95000.95450.9973表6-1概率度与概率对照表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3.抽样估计概念: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以此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判断对可靠程度要求不高时:点估计对可靠程度要求高是:区间估计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区间估计:\n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例3:某饭店随机抽取了36名顾客,对其入住天数进行统计调查,其中入住3天的有14人,入住4天的有8人,入住2天的有6人,入住5天的有5人,入住1天的有2人,入住6天的有1人,假设其总体标准差为1.2天,试构建95%的置信区间,估计顾客的平均入住天数的区间范围。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例4:某景区6月份一周时间接待游客3万人,从游客中采用不重复抽样随机抽取200人,调查对景点门票涨价的看法,其中有19人认为不能接受,试构建99%的置信区间,求不能接受涨价人群比率P的区间范围。第四节旅游全及指标的推断\n4.样本数目的决定:用户对抽样可靠程度和精确度的要求不同抽样组织方式总体的变异程度样本数目的增加所产生的成本第五节样本容量的确定\n1.假设检验的概念:根据一定随机样本所提供的信息,用它来判断总体未知参数事先所作的假设是否可信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六节假设检验\n2、假设检验的一般方法1)对某个未知参数提出一个假设2)利用样本信息,判断这一假设是否成立3)做出接受或拒绝这个假设的决定第六节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根据是否给定总体方差,计算的方法不同。\n假设检验概述假设未知参数(均值或方差)等于某一值(检验值),或者是假设两个变量的均值或方差相等,这样的假设称零假设或原假设。记作与对立的假设称为替代假设或对立假设,记为3、原假设与替代假设第六节假设检验\n第六节假设检验双边检验单边检验假设检验的依据是样本,通过计算合适的检验统计量,分析样本统计值与参数值的差距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n显著性(Significance),是在零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样本结果以及更为极端的结果出现的概率,根据实际需要通常取=0.001,0.05三、显著性与显著性水平当0.05时,拒绝零假设,即认为“有显著差异”。当0.05时,接受零假设,即认为“无显著差异”。第六节假设检验\n四、参数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第一类错误:弃真错误第二类错误:取伪错误第六节假设检验\n假设可能状态H0选择的正确性真实不真实不否定否定正确犯第一类错误犯第二类错误正确表6-1假设检验决策结果第六节假设检验显著性水平就是弃真错误发生的概率。\n第六节假设检验图6-2假设检验的否定域和接受域\n否定域:H0为真实时,统计量大于某一数值,我们不能接受的区域临界值:否定域的端点接受域:否定域以外的取值范围原假设为真的条件下,小概率事件发生了,要怀疑原假设的正确性第六节假设检验\n检验统计量=样本统计量-被假设参数统计量的标准差如:检验总体平均值的统计量有:,第六节假设检验\n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根据题意,提出统计假设选择显著性水平,即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选定合适的检验统计量,且能在原假设H0成立的条件下知其分布根据显著性水平确定统计量的否定域临界值,并注意是双边检验还是单边检验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统计量的数值并由此作出决定。第六节假设检验\n第六节假设检验三、正态总体参数的检验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参数:均值和方差1.方差已知时对一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统计假设抽取样本,得到样本均值,计算统计量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可得临界值或与临界值相比较,判断小概率事件是否发生判断原假设真伪\n例1:设总体服从标准差为50的正态分布,从总体抽出某容量为25的随机样本,得出样本平均值为70,试以=0.05的显著水平检验原假设=90.第六节假设检验\n例2:某旅游景区推出一种新的娱乐产品,原来每月接待客人数x服从平均值X=75(千人),方差=14的正态分布。推出一种新的娱乐产品,为了考察接待人数是否提高,抽查了6个月的接待量,求得平均接待人数是78(千人),假设方差不变,问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推出一种新的娱乐产品后,每月接待人数是否有明显提高?第六节假设检验\n例3:旅游线路产品转换需要时间与成本,某旅行社线路设计人员在说服公司经理改变线路节点时,必须说明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新节点线路能降低成本才行。假定,目前的线路其平均成本为500元,标准差为20元,新节点线路试行了一段时间,发现25个产品的平均成本为480元,且方差不变。假定线路产品的成本服从正态分布,试以=0.05的显著水平说明该旅行社是否应该转换新的节点线路产品。第六节假设检验\n2.方差未知时对一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统计假设抽取样本,计算统计量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可得临界值或与临界值相比较,判断小概率事件是否发生判断原假设真伪第六节假设检验\n例4:某景点景区在核心媒体黄金时段增加了1.5分钟的广告,该景点在正常情况下每周接待25000人。一年后,随机抽取15周接待人数进行广告效果检验,得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7000人和5000人。假定接待人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试问是否可以相信黄金时段增加的广告具有明显的效果?()第六节假设检验\n总体成数的假设检验:检验统计量:第六节假设检验P为样本参数\n第六节假设检验例5:某饭店餐饮部负责人发现收购回来的食材有大量不合格材料,而且他断定这些材料中,过期的材料会占20%以上。于是,随机抽取了400份检查,发现过期的食材有100份,即占25%。试计算是否可以证明负责人的判断正确?()\n第六章旅游动态数列第一节旅游动态数列的编制一、旅游动态数列的概念将旅游经济中的某种现象在时间上变化发展的一系列同类的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要素:时间和统计指标数值作用:1)描述发展状况2)研究发展速度、趋势、规律3)进行各种分析\n第一节旅游动态数列的编制二、种类:1.绝对数动态数列1)时期数列特点:可以相加、直接联系、连续登记2)时点数列特点:不能相加、没直接关系、登记一次2.相对数动态数列:不能相加3.平均数动态数列:一般不能相加\n一、旅游发展水平和平均旅游发展水平旅游发展水平概念:在旅游动态数列中,各项具体的指标数值如:旅游收入,每年入境旅游人数(总量指标)港澳同胞占入境旅游人数的比重(相对指标)分类: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各项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n2、平均旅游发展水平概念: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计算方法:可根据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n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1)由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式中:―序时平均数―各期发展水平n―时期项数\n(2)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根据连续时点数列:根据间断时点数列:例1:已知某旅游饭店一个月内每天的工人人数,计算该月内每天平均工人数,可将每天工人人数相加,除以该月的日历日数。(a、对连续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n例2:某旅行社4月1日职工有30人,4月11日招聘30人,4月16日离职20人,计算该企业4月份平均职工人数。(b、对非连续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nc、对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d、对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例3:表4-1某旅游景区2008年纪念品存货资料日期纪念品存货(件)1月1日3月1日8月1日10月1日12月31日800600400200800计算全年的纪念品平均存货。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表4-1某旅游景区2008年纪念品存货资料\n式中,-----序时平均数----各时点值ƒ-----各时点间隔的距离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n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2)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公式:(1)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所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公式:,其中---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n例3:某饭店某年各季度的营业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如表4-2,试计算季平均计划完成情况。表4-2营业收入表季度一二三四实际营业收入(万元)80135140120计划营业收入(万元)10012012595计划完成%80.0112.5112.0126.3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n(2)由两个时点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对比所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公式: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n例4:某饭店某年第四季度职工人数及构成资料如表4-3,试计算该饭店某年第四季度工人占全部职工的平均比重月份9月份末10月份末11月份末12月份末全部职工(人)580580600720其中:工人435452462576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75787780表4-3职工人数构成表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n(3)若时间间隔不等,则要用各个间隔的长度做权数,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分子分母的序时平均数,然后进行对比。3)由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对比所组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n二、旅游增长量和平均旅游增长量1.旅游增长量增长量:公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种类: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基期)水平之差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n2.平均旅游增长量概念:说明旅游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第二节旅游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动态数列项目-1\n第三节旅游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旅游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包括:旅游发展速度旅游增长速度平均旅游发展速度平均旅游增长速度\n一、旅游发展速度发展速度=种类: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关系: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他们的环比发展速度。年距发展速度第三节旅游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n二、旅游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分类: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不能直接进行互相换算年距增长速度第三节旅游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基期发展水平\n三、平均旅游发展速度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因为总速度不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总和,而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不能应用算术平均法,而要用几何平均法来计算第三节旅游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n第三节旅游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n第三节旅游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因此,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公式为:\n四、计算和运用平均发展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计算方法要注意旅游经济现象的特点应采取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指标要与其他指标结合应用第三节旅游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n第三节旅游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五、平均旅游增长速度平均旅游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平均递增速度;平均递减速度\n第三节旅游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未来发展水平预测:未来希望实现某一目标所需要的时间预测:\n旅游动态数列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是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循环变动(C)不规则变动(I)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当4种变动因素呈相互独立关系时,Y=T+S+C+I当四种变动呈现出相互影响的关系时,Y=T×S×C×I一般采用乘法模式,把受各个因素影响的变动分别测定出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一、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意义:为领导机关和管理部门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形式:直线趋势,非直线趋势即趋势曲线测定的方法: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1.间隔扩大法是测定直线趋势的一种简单的方法。当原始动态数列中各指标数值上下波动,其现象变化规律表现得不明显时,可通过扩大数列时间间隔,对原始资料加以整理,以反映现象发展的趋势。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例5:某旅行社2008年的每月接待的旅游人数资料见下表:表4-4某旅行社2008年的每月接待的旅游人数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月份123456789101112接待人数(千人)201525202530254535454035表4-5某旅行社各季度平均接待的旅游者人数季度接待人数(千人)123420253340\n2.移动平均法就是采用逐项递推移动的方法,分别计算一系列移动的序时平均数,形成一个新的派生的序时平均数动态数列,来代替原有的动态数列。在这个新的动态数列中,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动被削弱了。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表6-1某旅行社2008年每月接待团队数月份接待团队数量(个)3项移动平均5项移动平均1234567891011124142524345515340514956544545.746.746.349.7484846.7525344.646.648.846.44848.849.850\n为第t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数;yt为第t周期的实际值;n是计算移动平均数所选定的数据个数(一般取3-20之间)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n均方差(MSE):最近时间的一次移动平均数作为下一周期的预测值: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计算:某饭店有32间标准客房,自1998年~2000年各季度出租客房数如7-2所示,试利用一次移动平均法,取n=3,预测2001年第一季度出租客房间数。1998年1999年2000年一二三四172413221725112118261425年度房间数季数\n二次移动平均:建立线性预测模型t是周期序号T是目前周期t到预期周期的周期间隔个数,即预测超前周期数;at是线性模型的截距‘bt是线性模型的斜率,即单位周期的变化量。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n移动平均法分析长期趋势时,注意事项:用移动平均法对原动态数列修均,修均程度的大小,与原数列移动平均的项数多少有关移动平均法所取项数的多少,应根据资料的特点而定移动平均法,采用奇数项移动比较简单,一次即得趋势值移动平均后的数列,比原数列项数要减少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四、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在加权移动平均的基础上产生的。克服了移动平均法舍去首尾若干且不能用于预测的缺点给定平滑系数α,则t+1期预测值为:Yt+1=αXt+(1-α)Yt,其中Yt+1为t+1期的预测值,Xt为t其的实际值,Yt为t期的预测值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应用指数平滑法需要较少的数据就能进行预测,并能对误差进行修正。进行时间序列预测的重要方法,尤其适用于短期预测。可以通过调整α值,使预测更准确。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季节变动预测法计算季节变动,至少3年或更多年份的资料。步骤:列表。将各年同(月)季的数值列在同一栏内将各年同(月)季数值加总,并求出(月)季平均数将所有(月)季数值加总,并求总的(月)季平均数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4.求季节系数【=(季平均数/总平均数)×100%】,大于1说明是旺季,小于1说明是淡季5.计算预测年份(下一年)的年加权平均数yt+16.预测年份的季度平均数7.预测年份某一季度的预测值: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例6:某旅行社1996-1999年每个季度接待的团队数量如表,预测2000年第三季度接待团队数。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表4-5某旅行社每个季度接待团队数年度季度一二三四合计1996199719981999合计季节平均数季节系数(%)21238111415443512231518212682404812240164808240805400\n表4-5某旅行社每个季度接待团队数1)列表年度季度一二三四合计1996199719981999合计季节平均数季节系数(%)21238111415443512231518212682404812240164808240805400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2)历年所有季度的平均值(总平均数):3)同季度数据平均值(季平均数):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4)计算季度系数: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5)W是t年份的权数,按自然数列取值,yt是t年份的年合计数预测年份的年加权平均数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6)预测年份的季度平均数7)预测年份第三季度接待量: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注意:没有考虑到长期趋势的影响,当动态数列有明显的长期趋势,这种方法的计算不准确。但相反,效果比较好。第四节旅游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n计算:某旅行社从1996-2000年各季度的收入(百万元)如表7-3所示;预测2001年第三、四季度的收入一二三四年合计y1996年1371862741751997年1421982651831998年1311932471691999年1572002831942000年149214296185合计同季度平均季节系数年度收入x季度\n第7章旅游统计指数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广义的指数是指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如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狭义的指数凡是能综合反映不能直接加总的多因素经济现象总体变动的相对数特点:综合性、平均性\n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二、旅游指数的种类按说明现象的范围不同,1)个体指数2)总指数例如:我国零售产品价格指数食品类粮食细粮粗粮禽类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类在外用餐2.衣着类(略)\n按统计指标的内容,分为旅游数量指标指数旅游质量指标指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旅游综合指数旅游平均指标指数旅游平均对比指标指数按基期不同,分为旅游定基指数旅游环比指数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n第二节旅游综合指数同度量因素: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为可以相加的因素。1)把什么因素作为同度量因素是合理的?2)同度量因素应该固定在哪个时期是恰当的?经济关系:销售额=销售量×销售价格\n一、旅游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概念:说明旅游总体规模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指数如:职工人数指数、农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第二节旅游综合指数\n第二节旅游综合指数以商品销售量指数为例产品销售额=产品价格×产品销售量设q1为报告期商品销售量,q0为基期商品销售量,p为商品价格,为销售量指数,计算公式为\n例1:计算表中旅游纪念品销售量的综合指数第二节旅游综合指数表7-1旅游纪念品销售量综合指数计算表产品计量单位基期销售量报告期销售量基期价格/元报告期价格/元甲乙丙件千克米480500200600600180254050253670q0q1p0p1\n用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旅游综合指数:用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旅游综合指数:第二节旅游综合指数\n拉氏数量指数-用基期价格作为权数(1864年德国经济削价埃蒂恩·拉斯贝尔(EtienneLaspeyres)派氏数量指数-用报告期价格作为权数(1874年德国经济削价哈曼·派许(HermanPaasche)第二节旅游综合指数\n第二节旅游综合指数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概念:说明旅游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的比较指标指数如:商品价格指数、工资水平指数、成本指数\n以商品价格指数为例第二节旅游综合指数\n表7-2质量指数计算表产品计量单位基期销售量报告期销售量基期价格/元报告期价格/元甲乙丙件千克米480500200600600180254050253670q0q1p0p1第二节旅游综合指数计算旅游纪念品价格指数\n旅游平均数指数:以旅游个体指数为基础采取平均指标形式编制的总指数分类: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按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总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公式:数量指标指数公式: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p0q1是很难得到的资料当编制指数时只掌握个体指数基期资料,运用算术平均数公式编制总指数比较方便。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表5-1加权平均数指数计算表产品名称销售量个体指数kq=q1/q0基期销售额甲乙丙1.251.200.90120002000010000合计42000例1:利用加权平均数指数公式,计算销售量总指数\n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公式:数量指标指数公式: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p0q1是很难得到的资料用p1q1作为权数时,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为综合指数采用哪种平均数指数,可以根据研究现象的实际情况以及资料条件,加以具体决定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表5-2调和平均数指数计算表产品名称销售量个体指数kq=q1/q0报告期销售额甲乙丙1.000.901.40150002160012600合计49200例2:利用调和平均数公式,计算价格指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三、旅游平均数指数的应用综合指数-全面资料的编制,平均数指数-非全面资料的编制综合指数-采用实际资料作为同度量因素来编制平均数指数-除同度量因素作为权数外,还可以推算确定比重进行加权计算。即省工,又准确。国内外广泛运用平均数指数来编制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是指城乡居民支付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消费的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是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衡量一般家庭实际购买各项消费性商品及劳务价格变动情形.所得税,购置土地,住宅及人寿保险等支出不属查价范围.我国从2001年开始,逐月编制并公布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负责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1.产品分类大类和中类,小类8个大类: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食品类下设6个中类:粮食、肉禽及其制品、但、水产品、鲜菜、在外用餐。小类选择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项目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2.选择代表品和服务项目国家根据3万户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确定了325个必报产品和服务项目允许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但不得超过45种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产品确定之后,须进一步确定代表产品的具体规格、等级或品牌及服务项目的具体等级原则是居民消费量大生产和市场供应比较稳定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有较强的代表性难度。一般每年进行适当调整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3.价格的采集和平均价格的计算全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经常性调查价格的采集:定点、定时、定人调查次数:根据价格变动规律来规定对价格变动频繁的,每月采价6次,每逢5、10采价,不得顺延对价格比较固定的,每月1-2次对衣着、家用电器等消费品,每月2-3次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平均价格的计算大中城市:5-8个零售商店或农贸市场的价格;小城市和县城:3-6个方法:简单算术平均法、序时平均法、按数量加权平均法、按价格执行日加权平均法。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公式计算年度指数:以上年为基期的指数月度指数:分别计算以上年同期和上月为基期的同比和月环比两种指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计算公式式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k―产品(类)价格指数;W―权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计算步骤:计算个体零售价格指数小类指数中类指数大类指数总指数第三节旅游平均数指数\n表5-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产品的类别和名称代表规格品的规格等级牌号计量单位平均牌价(元)去年p0本年p1权数个体指数个体指数乘权数(甲)(乙)(丙)(1)(2)(3)4)=总指数(一)食品类粮食种类(1)细粮小类大米二等粳米千克1.21.13面粉标准粉千克1.71.7(2)粗粮小类2.肉禽及其制品3.蛋4.水产品5.鲜菜6.在外用餐(二)烟酒及用品(三)衣着(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六)交通和通信(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八)居住100461899955136510161581286785\n第四节旅游平均指标对比指数概念:旅游平均指标对比指数是两个平均指标在不同时间上对比的相对指标指数。公式:\n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分解:看成数量指标看成质量指标第四节旅游平均指标对比指数\n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分解的一般公式:第四节旅游平均指标对比指数\n1.将平均指标对比指数转化为拉氏数量指数和派氏质量指数乘积的形式:2.将平均指标对比指数转化为派氏数量指数和拉氏质量指数乘积的形式:第四节旅游平均指标对比指数\n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反映两个因素的变动的影响,即数量变动的影响和质量(结构)变动的影响称为“固定构成指数”,它控制了事物报告期总体内部结构,看待“总数量”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称为“结构构成指数”,它控制了事物基期的总数量,看待“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第四节旅游平均指标对比指数\n例1:看表分析:总平均工资的变动情况;平均工资降低由哪些原因引起?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多大?第四节旅游平均指标对比指数表5-1平均指标因素分析表旅行社甲旅行社乙旅行社职工人数(人)基期(f0)报告期(f1)基期(x0)基期x0f0报告期(x1)报告期x1f1x0f1月平均工资(元)工资总额(元)合计72667057805076051480465303074420465126003441031080102140621.18613.5633608589077610\n1.指数体系的意义及作用旅游指数体系: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有联系的旅游指数所组成的数学关系式。如:旅游销售额指数=旅游销售量指数×旅游销售价格指数旅游总产值指数=旅游员工人数指数×旅游劳动生产率指数饭店企业食品原材料支出总额=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单耗)×单位原材料价格第五节旅游指数体系与因素分解\n旅游指数体系的作用:可以用来推算体系中某一未知的指数。可以用来做因素分解的方法之一。第五节旅游指数体系与因素分解\n2.旅游总量变动的因素分析1)旅游总量指标体系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从相对量来看,从绝对量来看在加权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通常一个为数量指数,另一个为质量指数,而且各因素指数中权数必须是不同时期的。第五节旅游指数体系与因素分解\n指数体系可表示为:拉氏数量指数派氏质量指数第五节旅游指数体系与因素分解因素影响差额之间的关系为:\n产品名称计量单位销售量价格销售额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p0q0p1q1p0q1p1q0甲乙丙支件个4005002006006001800.250.400.500.200.400.50合计-----表7-1某旅游景点小商品销售量和产品价格资料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第五节旅游指数体系与因素分解\n2)旅游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如:饭店企业食品原材料支出总额=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单耗)×单位原材料价格编制多因素指数时的注意事项:a、为测定某一因素的变动影响,其他因素都固定不变b、各因素按合理顺序排列,一般数量指标在前,质量指标在后第五节旅游指数体系与因素分解\n2.旅游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可变构成指数(Ⅰxf)=固定构成指数(Ⅰx)×结构影响指数(Ⅰf)综合指数=派氏数量指数×拉氏质量指数第五节旅游指数体系与因素分解\n例:设有某饭店员工人数和月平均工资的分组资料,试对该饭店员工平均工资的变动做因素分析。表5-2某饭店员工工资情况表工资等级员工数(人)基期(f0)报告期(f1)基期(x0)报告期(x1)月工资(元)12345680010001200150020002500850105013001600215026505010020070503040851751255525第五节旅游指数体系与因素分解\n第八章旅游卫星账户1.旅游卫星账户(TSA:TourismSatelliteAccount)卫星账户是联合国提出一个术语,用来测量那些国民账户中没有作为产业进行定义的经济部门的规模。。\n1)概念:旅游卫星账户: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外,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将所有由于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消费和产出部分分离出来进行单独核算的虚拟账户第八章旅游卫星账户\n2)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历程:旅游卫星账户(TSA)这项工作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法国,1983年世界旅游组织提出了“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内中给估算影响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性”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国际旅行和旅游的统计会议1999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在法国尼斯(Nice)举办“衡量旅游业经济作用的”的国际会议2000年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会议上,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经欧共体委员会、经合组织与世界旅游组织三方共同草拟并修订的《旅游卫星账户(TSA):建议的方法框架》。第八章旅游卫星账户\n3)旅游卫星账户的目的:把国民经济账户里的资料加以重组,并辅以一些附加的概念及数据,从而编辑成相对可靠的并且能够反映旅游业不同层面的量化数值。第八章旅游卫星账户\n4)旅游卫星账户的框架及其图表设有10个图表前三个图表:按产品和旅游种类识别的最终旅游消费情况(入境、本地和出境)。第四个图表:综合了全部的最终旅游消费(包括以非货币性交易的旅游消费)第五个图表:采用以境内旅游消费作为比较的形式,列示具有旅游特征的产业和其他产业(与旅游业有联系的产业)的生产账户。第八章旅游卫星账户\n第六个图表:是旅游卫星账户的核心部分.它将旅游业的供给面和需求面做系统比较,由此,可以推算旅游业的增加值和旅游业的本地生产总值;还列示出游客消费的分类资料和所消费的商品情况(即究竟是属于本地产品还是出口产品),因此可评估在经济体内联系(Linkages)和外溢(Leakages)效应的程度。第八章旅游卫星账户\n第七个图表:关于估算旅游业的就业情况和一些与旅游业相关的就业指标。第八个图表:列示了旅游业和旅游相关产业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第九个图表:展示按政府职能和级别编制旅游业的公共非市场服务(CollectiveNon-MarketService)第十个图表:显示一些非货币性的定量指标,其中有些资料已经被前几个图表所引用。第八章旅游卫星账户\n5.)旅游卫星账户的种类两个不同版本:1)联合国与世界旅游组织的版本2)世界旅游及观光协会的版本共同点:均以国民经济账户作为分析架构的基础差异:后者采用了一个较为广泛的旅游需求定义。第八章旅游卫星账户\n它通过旅游经济活动及旅游就业的可信数据、旅游业对该国国际收支平衡影响的数据,帮助各国依照一个共同的核算框架来测量旅游及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可以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做一个可信的比较。旅游卫星账户是由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批准的国际标准和测量旅游业总体经济水平及其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一个统计工具,也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所广泛认可的衡量旅游活动规模和核算旅游业增加值的方法。第八章旅游卫星账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