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本科5.习题答案 统计学基础习题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本科5.习题答案 统计学基础习题答案

《统计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二、单项选择题1.C2.D3.D4.C5.C6.B7.C8.A9.D10.B三、多项选择题1.ACE2.AC3.ABC4.CD5.BDE6.ABCE7.DE8.ACD9.AE10.BCDE四、判断题1.√2.√3.√4.√5.×6.×7.√8.√9.√第二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二、案例分析题调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确定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是指某项调查需要摸清的情况和解决的问题。明确地规定调查目的,是统计调查中最根本的问题。二、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对象是指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单位组成的集合体。调查单位就是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个体单位,即标志的承担者。确定调查对象,就是要确定被研究现象总体的范围,调查对象确定后,调查单位也就随之确定了。除确定调查单位外,还需确定填报单位(又称报告单位)。调查单位是调查登记标志的承担者,填报单位则是负责填写调查报告的单位。确定调查单位,就是明确所要搜集的资料落实、依附于谁。确定填报单位,则是为了明确谁来负责执行登记、填写、上报资料的工作。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一)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指需要向调查单位调查的内容,也就是确定向调查单位登记些什么问题。制定调查项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择的调查项目,必须是能够取得确切资料的,那些无法取得资料的项目就不能作为调查项目。2.对每一调查项目应该有确切的涵义和统一的解释,以免调查人员或被调查者按照各自不同的理解进行回答。3.各个调查项目之间应尽可能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便研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从动态上研究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还应该设置为了核对资料所必要的项目。\n调查项目确定后,将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上,就形成了调查表。调查表是统计工作中搜集资料的基本工具。(二)调查表调查表一般有表头、表体和表脚三部分组成。1.表头。用来表明调查表名称以及填写调查单位(填报单位)的名称、性质、隶属关系等。这些资料通常并不用来进行统计分析,但在核实和复查各调查单位时,是不可缺少的。2.表体。这是调查表的主要部分。包括:要调查的项目和这些项目的具体表现;项目的栏号,这是便于在整理调查资料或编写填表说明时引用;计算单位;等等。3.表脚。包括调查者(填报人)的签名和调查日期等以便明确责任。如果发现问题,也便于查询。调查表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单一表是在一份表中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可以容纳较多的调查项目,适用于较详细的调查;一览表是在一份表中登记若干个调查单位,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的调查。四、确定调查时间与期限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就是从开始搜集资料到工作结束的时间。规定这个工作期限,可以统一步调,保证调查资料的时效性。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为了使统计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在着手调查之前要事先制定调查工作组织计划,这类工作是很多的。如负责全面工作和各阶段工作的机构、人员及其组织领导关系,各调查阶段的时间安排、具体步骤、调查人员的培训、资料的报送关系和报送方法、经费筹措、文件印发、提供或者公布调查成果的时间等。随着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调查方案也要求日趋周密与科学,应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和运筹学的方法来安排工作进程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还要对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层层把关,以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大规模或缺少经验的调查,还需要进行试点调查,以便取得经验,完善调查方案。三、填空题1.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解剖麻雀式、突出选典式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4.调查单位、填报单位5.重点单位6.面谈询问法、电话询问法问卷询问法、网上询问法7.自由交谈方式、调查表提问方式8.问卷询问法、邮寄问卷询问法、报刊问卷询问法9.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10.表头、表体和表脚四、单项选择题1.D2.D3.A4.B5.B6.A7.B8.B9.B10.C11.B12.D\n五、多项选择题1.BCD2.ACD3.CD4.ABCD5.BD6.CDE7.AC8.CD9.AD10.BCD六、判断题1.×2.√3.√4.√5.×6.×7.√8.√9.×10.×七、实训题1.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理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同其他调查比较,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提高资料的时效性,而且能取得比较准确的全面统计资料。2.抽样调查的作用(1)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比,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调查方法比较灵活。(2)抽样调查由于只需要了解部分调查对象情况,所以调查速度较快,能够满足时效性要求高的调查项目。(3)抽样调查广泛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4)抽样调查可以与普查同时运用,用抽样推断的资料对普查资料进行验证或修正。3.抽样调查的特点(1)抽样推断是由部分推断全体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一样,只调查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而不是全部,所以是非全面调查。但调查的目的却不在于了解所抽取的部分单位的情况,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推断,目的在于要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2)抽样调查是建立在随机抽样基础上的抽样调查可以是概率抽样也可以是非概率抽样,但是作为抽样调查基础的必须是概率抽样,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是抽样调查的前提。随机原则是指在抽取调查单位时,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相同被抽中的机会。调查单位的确定既不受调查者主观愿望的影响,也不取决于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合作,完全排除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3)抽样调查主要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在抽样调查中,利用样本指标来估计总体参数,主要运用不确定的概率估计方法,这是因为样本数据和总体参数之间并不存在严格对应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此不能利用一定的函数关系来推算总体参数。(4)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由于抽样调查是由样本推断总体,以样本指标估计的总体指标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抽样误差范围可以事先通过有关资料和相关方法加以计算,并且可以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如增加样本单位数、改善抽样组织等)来控制抽样误差分范围,保证抽样推断的结果达到预定可靠程度的要求。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二、填空题\n1.选择分组标志。2.划分现象的类型、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的依存关系。3.品质标志分组与数量标志分组。4.单项式数列,变量所包含的变量值的种数。5.组限,组中值。6.等距数列、异距数列。7.1000,950.8.统计表和统计图。9.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主词、宾词。10.科学的分组、汇总。三、单项选择题1.A2.A3.C4.C5.B6.C7.D8.C9.A10.C11.C12.B13.B14..C15.A16.D四、多项选择题1.ABE2.BDE3.ADE4.ABC5.ABCD6.ACD7.BCD8.ABC9.BCE10.ABCD11.BDE12.AC五、判断题1.×2.√3.√4.×5.√6.×7.√8.×9.×10.×11.×六、计算题1.考分人数60以下(不及格)160—75(中)1676—89(良)1590以上(优)8合计402.考分人数比率%向上累计向下累计人数(人)比率(%)人数(人)比率(%)60以下25254010060—70717.5922.5389570—801127.520503177.580—9012303280205090以上82040100820合计401003.\n工业增加值次数20-50750-80880-1103110-1302合计204.2010年第二季度某市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姓名性别年龄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工作单位参加工作年月职务或工种固定工或临时工级别刘盛男37本人长城机电公司1973.7干部固定20陈心华女35夫妻市第一针织厂1975.4工人固定5刘淑影女18长女待业青年1999无无2刘平路男16长子医学院2000学生无无第四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二、填空题1.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2.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3.正指标、逆指标。4.规模和大小。5.实物单位、货币单位、劳动量单位。6.部分与结构7.1。8.实物、价值。三、单项选择题1.A2.C3.C4.B5.B6.D7.C8.D9.B10.D11.A12.B13.B14.A15.B四、多项选择题1.ABC2.BE3.ABCDE4.BCE5.BCE6.CE7.BCD8.BDE五、判断题1.√2.×3.√4.√5.×6.×7.√8.×9.×10.×六、计算题1.108%/105%=103%\n2.(1)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动态相对数:268/(268-48)=122%成人高校招生人数动态相对数196/(196-40)125%(2)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招生人数比;268/196=137%(3)成人高校在校生数量占所有高校在校生数量的比重:196/(196+268)=42%3.时间出口总额(亿元)进口总额(亿元)2009年12016100562010年1577913948(1)2009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12016-10056=19602010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15779-13948=1831(2)2010年进出口总额比例相对数:15779/13948=113.1%2010年出口总额增长速度;(15779-12016)/12016=31%(3)2010年贸易顺差额比2009年有所下降;2010年出口总额比2009年出口总额上升,增加了31%4.指标2010年2011年医院数(家)4056地区人口数(万人)84.4126.5正指标:2010年:84.4/40=2.11(万人/家)2011年:126.5/56=2.25(万人/家)逆指标:2010年:40/84.4=0.47(家/万人)2011年:56/126.5=0.44(家/万人)从正指标看,2011年与2010年相比,每家医院为人口提供服务从2.11万人上升为2.25万人,从逆指标分析,从2010年每万人拥有0.47家下降为0.44家,说明该地区医疗状况下降。这与人口增长比例大于医院增长比率有关。5.企业一月实际产值(万元)二月份二月实际产值为一月的(%)计划产值(万元)计划比重(%)实际产值(万元)计划完成(%)甲12510020%606048乙20015030%16511082.5丙10025050%250100250合计500100%475956.总量指标:\n国内生产总值;产业增加值;粮食总产量;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进出口总额;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广义货币(M2)余额;狭义货币(M1)余额;中国大陆总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相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国粮食总产量上年增长3.2%;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20.6%,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名义增长14.3%,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全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6.2%,增速比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加快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增长6.5%,回落1.4个百分点。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2.公报从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五、进出口增速回落;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八、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九、人口与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等九个方面的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说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答题要点: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在于:(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现象;而平均指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和分母两个指标不是同质总体,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是同质总体的两个指标,对比的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2.答题要点:(1)各组变量值(2)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3.答题要点: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4.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1)标志变异指标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的依据;(2)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稳定性和均衡性;(3)标志变异指标是抽样方案设计的依据。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关系:标志变异指标越大,平均指标代表性越小;标志变异指标越小,平均指标代表性越大。\n二、案例分析分析如下:两个分析报告所用平均指标都不恰当。报告(1)和(2)中的计划完成程度和单位成本分别属于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在计算平均数时,不能直接对其进行简单算术平均,而应用分子指标总和除以分母指标总和。所以:(1)中的全局平均完成生产计划为:90%×400+95%×200+100%×250+110%×300+120%×220400+200+250+300+220≈101.75%(2)中的第一季度平均单位产品成本为:20000+30000+5000+2000016+3000011+500009=1000009533=10.49(元)三、填空题1.集中趋势2.离中趋势3.总体单位总量(分母资料)、总体单位总量与标志值的乘积(分子资料)4.中间位置、最多、位置5.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6.反比。四、单项选择题1.A2.A3.B4.A5.D6.C7.C8.D9.A10.A五、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3.ADE4.ABCD5.DE6.BC7.BCD8.ABDE9.ABC10.DE六、判断题1.√2.√3.×4.×5.×6.×7.×8.√9.√10.×七、计算题1.计算表如下:按月工资(元)分组月工资组中值x各组工人比重f/∑f(%)x·f/∑f400~5004502090.0500~60055025137.5600~70065030195.0700~80075015112.5800以上8501085.0合计100620.0平均工资=∑x·f∑f=620(元)该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平均工资620元。\n2.解:平均计划完成程度xH=∑m/∑m/x=190+250+6091900.95+2501.00+6091.05=10491030=101.84%3.解:品种价格(元/斤)A市场成交额(万元)B市场成交量(万斤)甲1.11.22乙1.42.81丙1.51.51合计—5.54甲市场平均价格xH=∑m∑m/x=5.54=1.375(元/斤)乙市场平均价格x=∑xf∑f=5.34=1.325(元/斤)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4.解:甲班组平均每人产量=∑xn=70(件)标准差σ=∑x-2n=70008=29.6(件)乙班组平均每人产量=∑xn=70(件)标准差σ=∑x-2n=288=1.87(件)分析说明:从甲、乙两组计算结果看出,尽管两组的平均每人产量相同,但乙班组的标志变异指标值小于甲班组,所以,乙班组的人均产量的代表性较好。第六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C2.C3.B4.D5.D6.B7.D8.C9.C10.C11.B12.C三、多项选择题1.AC2.ABD3.ABC4.ABE5.ABD6.ADE7.BDE五、填空题1.绝对数、相对数。2.时期数列、时点数列。3.时点、时期。4.水平分析、速度分析。5.算术平均数、序时平均数。6.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7.连乘积、之和。\n8.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9.连乘法,几何平均法。10.按月(季)平均法、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六、计算题1.某企业2005—2010年间某产品产量资料如下: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产量(万件)500550604664700735逐期增长量(万件)—5054603635累计增长量(万件)—50104164200235环比发展速度(%)—110110110105105定基增长速度(%)1021334047增长1%的绝对值(万件)—55.56.046.647该企业的年平均产量:(500+550+604+664+700+735)/6=617.8(万件)年平均增长量:235/5=47(万件)年平均增长速度:110%*110%*110%*105%*105%=1.47=5.5%2.上半年平均工人人数=(2400/2+2420+2422+2430+2432+2436/2)/5=2424.43.该厂10月上旬平均职工人数=(250*3+262*2+258*2+255*1+261*23)/31=(750+524+516+255+6003)/31=260人4.实际产值产值计划完成(%)计划产值第一季度860130660第二季度887135657第三季度875138634第四季度898125718合计35202669该企业年度利润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3520/2669)%=132%5.根据动态指标的相互关系,计算下表中所缺指标数值,并填入相应的空格内。年份棉布产量(百万米)与上年比较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200395.2——————20041004.8105520051044104420061106105.85.86.(1)月平均工业增加值=(180+160+200+190)/4=182.5月平均人数=(600/2+580+620+600/2)/3=600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182.5/600=30.7(2)工业增加值=180+160+200+190=730月平均人数=(600/2+580+620+600/2)/3=600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730/630=1167.该企业月平均人数\n={(354+387)/2*1+(387+339)/2*3+(339+362)/2*4+(362+383)/2*2+(383+360)/2*2}/12=362人8.2010年人数=2000*109‰*109‰*109‰*109‰=2823万人2010年应达到粮食产量=28230000*800=225.84亿斤平均增长速度=(225.84/120)-1=9.发展速度=1*1.07*1.105*1.146=135.4%平均增长速度=-1=12.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粮食产量(万吨)200220251291306286逐期增长量(万吨)—20314015-20环比发展速度(%)—11010593七、案例分析题1.(1)统计指标数据:中职就业率=中职学生就业人数/中职学生毕业人数2008年中职学生就业人数=589,15*95.77%=564.2万人GDP增长率=今年GDP/去年GDP-1=13%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3.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去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14.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14.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GDP=11.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GDP=48.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GDP=40.4%(2)分别从职业学生毕业人数、职业教育就业率、GDP、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及增长率等各项指标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A2.B3.A4.A5.C6.A7.C8.B9.B10.C三、多项选择题1.ABCE2.AE3.BC4.ABC5.ADE6.BCD7.ACE8.ADE9.AD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n2.复杂社会经济现象。3.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4.个体指数。5.固定同度量因素。6.同度量因素。7.综合指标。8.基期的质量指标、报告期的数量指标。9.105%。10.综合性、数量性。三、单项选择题1.A2.C3.B4.D5.C6.C7.A8.B9.C10.D11.A四、多项选择题1.BCD2.B3.A4.D5.BC6.BD7.CD8.CD9.AD10.BDE五、判断题1.√2.×3.×4.√5.√6.√7.√8.×9.×10.×第九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三、单项选择题1.C2.C3.D4.C5.D6.D7.B8.D9.C10.A11.A12.C13.A14.A15.A16.D17.C四、多项选择题1.BCE2.ACDE3.AD4.ACD5.CDE6.AB7.BCDE8.BC9.ACE五、案例分析题1.快乐与收入之间不是正相关关系2.分析两个事物之间有无关系以及关系密切程度可按以下步骤完成:(1)分析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确定其相关形式。(2)研究现象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3)建立回归模型。(4)分析因变量估计值误差的程度。第十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简答题1.统计综合分析的意义:\n(1)它是表现统计成果的形式之一。(2)它可以发现客观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观察统计数据与实际状况差异。(3)可以提高统计分析人员的素质,提高统计地位。(4)通过统计分析,发挥统计的监督作用,服务于企业决策和社会经济管理。(5)它是了解企业和社会的窗口。2.请简要回答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标准。(1)针对性。分析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要做到“有的放矢”。(2)准确性。即数字准确,情况真实,观点正确。分析要符合实际,依据数据分析、判断、提炼的观点必须准确。(3)时效性。要保证统计信息的价值,统计分析报告要适时地提供给有关领导和部门。(4)深刻性。分析要立足高远,剖析问题要深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5)逻辑性。这是指要遵循逻辑规律,正确地进行统计分析阐述,要根据统计资料,运用判断、推理,作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