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3 发布 |
- 37.5 KB |
- 7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应用统计学 经济应用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经济应用统计学经济应用统计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1.统计的含义包括三部分,其中的基础是()A.统计学B.统计方法C.统计活动D.统计资料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3.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7><71分,81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5.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6.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7.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8.如果以优,合格,不合格为等级,衡量某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9.工业企业的设备数,产品产值是()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10.某同学的英语成绩为80分,则“成绩”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n11.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2.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A.每个工业企业B.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11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的人口是统计指标14.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1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只能用数值表示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16.2000年商品销售额400亿元,这个指标尚缺少()A.指标名称B.计量单位C.空间范围D.指标数值17.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是总体单位D.在全国固定资产这个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二、多项选择1.在说明和表现问题方面,正确的定义是()A.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B.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C.变异是可变的数量标志的差异D.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E.标志值是变量的数量表现2.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厂房面积B.职工人数C.原材料库存量D.设备数量E.产值\n3.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是()A.职工工资额B.职工人数C.原材料消耗量D.牲畜存栏数E.医院的床位数4.经济应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C.登记法D.综合分析法E.直接观察法5.关于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异是指标和标志的具体表现存在的差别B.变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C.变异分为属性变异和数量变异D.变异只指指标的具体表现存在的差别E.变异只指标志的具体表现存在的差别6.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2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是标志表现7.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A.数量性B.同质性C.总体性D.具体性E.社会性8.统计研究运用着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分析法D.统计模型法E.归纳推断法9.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D.决策职能E.协调职能10.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C.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E.在任何情况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11.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n12.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我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B.某同学该学期的平均成绩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13.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2万元,30万元,20万元,45万元和54万元,则()A.“全民所有制”是所有企业的品质标志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C.“工业总产值”是某企业的统计指标D.“产值”是变量E.22,30,20,45和54这几个数值是变量值三、填空1.社会经济统计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职能体现的。2.我国的统计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3.经济应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的数量方面,即_______和_______。4.经济应用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36.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统计指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构成。7.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和用数字表示的_______之别。8.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_______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9.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随着_______的不同,可以变换。10.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又叫_______。11.统计指标是指反映_______的名称及其数值。12.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类。13.人的性别是_______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_______或_______。14.一件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_______。四、名词解释1.统计2.统计工作3.统计学4.总体5.总体单位6.标志7.指标8.变异9.变量五、简答1.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如何认识两者的关系?2.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3.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4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单项选择1.数量指标的一般表现形式为()\nA.绝对数形式B.相对数形式C.平均数形式D.以上三种形式均可2.质量指标是()A.说明总体总规模的指标B.指标数值随总体范围变化而增减C.表现为平均数或相对数D.由品质标志汇总得到的3.统计指标的特点不包括()A.可量性B.综合性C.具体性D.抽象性4.对于统计分组设计,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分组时各组之间界限要明确,不允许重叠和交叉B.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不都应只属于其中的一个组C.分组时,不能出现有任何一个单位无组可归的情况D.分组方案中,拟定的所有组一定要能够包容总体的所有单位5.统计设计有整体设计与专项设计之分。如果对全国的统计工作进行设计,那么,全国工业统计设计属于()A.整体设计B.专项设计C.长期设计D.中期设计6.统计设计有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之分。下面属于全阶段设计的是()A.统计报表设计B.工业普查汇总程序安排C.农产量抽样方式设计D.人口普查方案及汇总、分析全过程方案设计7.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因此,它的大小与总体外延范围大()A.无直接关系B.无任何关系C.有正向关系D.有反向关系8.质量指标反映()A.总体绝对数量B.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及总体单位一般水平C.质量好坏D.统计数字的准确性9.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据以计算的质量指标数值()A.一定增大B.肯定不变C.一定缩小D.和总体范围扩大无直接关系10.对某班学生按年龄分成16-18岁、19-20岁、21-23岁三组,则23岁是()A.最大值B.组中值C.第三组的上限D.第三组的组中值11.以下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A.在校学生按专业分组B.新生儿按性别分组C.成年人按婚姻状况分组D.职工按月收入分组12.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称为()A.组中值\nB.组数1C.全距D.组距13.对社会劳动者按职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组,这是按()A.品质标志分组B.数量标志分组C.隶属关系分组D.地区分组14.连续变量数列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10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75,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987.5B.1000C.1025D.105015.组距式分组中的各组组中值,可以做为()A.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值B.组平均数C.所有变量值的平均值D.所有标志值的平均值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确定组数B.确定组限C.正确选择分组标志D.正确选择统计指标确定组数17.将全国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属于()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按品质标志分组D.双向复合分组18.统计分组时,应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区别的标志为分组标志,下面最能反映企业生产规模的分组标志是()A.产品产量B.产品产值C.生产能力D.职工人数19.区分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根据是()A.分组对象和复杂程度B.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及其配置方式不同C.分组数目的多少D.分组对象的简易程度20.某种产品按产量分为三组:(1)300公斤以下;(2)300-500公斤;(3)500公斤以上,则300公斤以下的组中值为()A.50公斤B.150公斤C.200公斤D.75公斤21.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的区别在于()A.组的名称B.组数C.各组次数分布性质D.分组标志的性质22.对某学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对此分组结果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A.简单分组\n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D.再分组二、多项选择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全国总人数B.平均粮食产量C.积累率D.计划完成百分数E.国民收入额2.下列指标中,质量指标有()A.全员劳动生产率B.GDP(国内生产总值)C.年初职工数D.人口自然增长率E.职工年均工资23.统计指标的设置原则包括()A.科学性原则B.目的性原则C.适应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E.可比性原则4.统计指标的特点有()A.可量性B.差异性C.抽象性D.综合性E.具体性5.统计设计的具体内容有()A.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B.统计分组及其分组体系的设计C.统计调查方法的设计D.统计协调与关联的设计E.统计活动组织的设计6.下列关于确定组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能把不同性质的单位划分在一个组B.尽量让组中值同分到组内各单位的标志值的平均数接近C.有重叠组限与非重叠组限之分D.重叠组限的含义是上限在本组内,下限不在本组内E.当资料中有特大、特小异常值时,可相应采取开口组的形式,开口组不存在组中值7.如果将一个省的统计工作安排作为整体设计,以下属于专项设计的是()A.全省农业统计工作设计B.全省人口统计设计C.全国粮食种植典型调查设计D.全国国有企业投入产出分析设计E.各省粮食产量统计表设计8.统计分组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下述对企业分组中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A.按行业分组B.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C.按经济所有制性质分组D.按年生产能力分组E.按隶属关系分组9.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分组的有()A.\n职工按性别分组B.工人按工种分组C.职工按工龄分组D.企业按利润额分组E.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10.对某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分为100人以下,100-500人,500-1000人,1000人以上四组,这种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是()A.品质数列B.变量数列C.组距数列D.单项数列E.等距数列11.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财政收入B.人口密度C.职工的平均工资D.粮食总产量E.粮食亩产量1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产品年产量B.生产工人占全员职工比重C.人均销售额D.资产负债率3E.劳动生产率13.某学校教师进行分组,按性别可分为男女两组,按年龄分为35岁以下、35—45岁和45岁以上三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分组标志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是男女C.按年龄分组是连续型变量分组D.按年龄分组是离散型变量分组E.45岁教师应归于第三组14.某品牌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为40%,此指标为()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总量指标D.相对指标E.平均指标15.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有()A.研究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B.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C.描述相互关联的统计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D.描述统计变量的分布情况E.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16.统计指标的作用()A.认识作用B.综合作用C.管理作用D.研究作用E.导向作用三、填空1.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_两类。2.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统计设计是从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对________所做的通盘考虑和安排。\n4.统计设计的最主要内容是_______和________的设计_。5.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叫做________,按设计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6.某工厂有男职工400人,女职工200人,此分组的分组标志是________。7.统计分组的设计包括________的拟定和________的拟定两个基本问题。8.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保持各组内资料的________和组间资料的________。9.统计分组要求各组之间界限要明确,不允许重叠和交叉,即________原则。10.统计分组要求拟定的所有的组一定要能包括总体的所有单位,而不能出现有任何一个单位无组可归的情况,即________原则。11.按所包括的统计研究对象的范围,统计设计可分为整体设计和________两类;按所包括的统计研究工作阶段,统计设计可分为单阶段设计和________两类。四、名词解释1.统计设计2.数量指标3.质量指标4.统计指标体系5.统计分组五、简答1.简述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2.简述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3.简述统计指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4第三章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1.调查大庆、胜利、中原等几个大油田,以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属于()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普查D.重点调查2.在建筑业设备普查中,每个建筑企业是()A.调查对象B.填报单位C.调查单位D.调查项目3.随着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的调查是()A.统计报表制度B.一次性调查C.经常性调查D.全面调查4.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5.第五次人口普查是()A.专门调查B.经常性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n6.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A.每一户B.所有的户C.每一个人D.所有的人7.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9.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畜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10.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C.确定调查单位D.确定调查期限11.调查期限是指()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12.某市规定2000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01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A.一天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3.下列关于统计报表表述不正确的有()A.是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B.可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C.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1D.可以是经常性调查或一次性调查14.调查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较大,此种调查属于()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全面调查15.非全面调查所固有的、不可避免存在的误差是()A.偶然性误差B.系统性误差C.登记性误差D.代表性误差\n16.调查时间是指()A.调查资料所属时间B.调查的开始时间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时间17.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的划分依据是()A.调查组织的形式B.调查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D.调查资料的来源18.为了解产品库存量,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盘点、计数,此调查采用的方法是()A.直接观察法B.登记法C.报告法D.采访法19.需要不断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情况。这种调查属于()A.连续性典型调查B.连续性全面调查C.连续性重点调查D.一次性抽样调查20.对某市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A.全部饮食网点B.每个饮食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21.非抽样误差()A仅在抽样调查中存在B仅在全面调查中存在C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存在D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不经常出现二、多项选择1.某市为了解本年年末的煤炭库存情况,特别向各单位颁发调查表要求填报,这种调查属于()A.统计报表制度B.普查C.专门调查D.经常性调查E.一次性调查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是()A.调查总体B.调查单位C.调查对象D.报告单位E.总体单位3.统计调查表的形式有()A.单一表B.简单表C.分组表D.一览表E.复合分组表4.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有()2A.采访法B.抽样调查法C.直接观察法D.典型调查法E.报告法5.普查是一种()A.专门组织的调查\nB.连续性调查C.一次性调查D.全面调查E.非全面调查6.下列情况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农作物亩产量调查E.城市零售商店情况调查7.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性调查的有()A.商店的商品库存量B.运输部门的客运周转量C.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次数D.学校年底在校生人数E.某地区年出生人数8.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A.2000年11月2日出生的婴儿B.2000年10月29日出生的婴儿C.2000年10月29日晚死亡的人D.200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人E.2000年10月29日出生,2000年11月1日6时死亡的婴儿9.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10.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A.经济性B.时效性C.准确性D.全面性E.灵活性1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有()A.准确性B.及时性C.全面性D.系统性E.客观性12.通过对开滦、大同、抚顺等几个大型矿物局的调查,了解我国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全面调查E.非全面调查13.下列对重点调查表述正确的有()A.是非全面调查B.进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C.选择的调查单位具有典型性D.可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E.调查单位少数与标志值多数的统一14.调查单位是()A.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B.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中的个体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D.负责报告调查结果的单位3\nE.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15.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B.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是变量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调查项目16.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有基层单位的()A.原始记录B.统计台帐C.统计报表D.会议记录E.相关核算资料17.下面情况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A要求费用较低B需要许多小区域的估计C被调查的总体比较小D调查总体比例时,总体中具有某种属性的单元很少E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18.收集数据中通过一定媒介获取资料的方式有()A以纸张为媒介的自填式调查B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电话调查C以纸张为媒介的面访调查D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调查E经纸张为媒介的电话调查19.以下属于非抽样误差的有()A调查员的调查误差B被调查者的回答误差C无回答误差D随机误差E抽样框误差三、填空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2.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3.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4.调查表一般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5._我们把搜集调查资料的全部单位的总体称为________。6.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________调查。7.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都属于________调查。8.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清点和计量,这种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9.按照登记性误差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一般可分为_______误差和________误差。10.无论在全面调查或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________误差,而________误差则是非全面调查所固有的,是不可避免的。11.我们把应搜集调查资料的全部单位的总体称为调查对象,它是由_______所决定的并由许多性质相同的_______所组成。\n12.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时间,即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________。四、名词解释1.统计调查2.经常性调查3.调查项目4.调查对象5.普查6.统计报表7.重点调查8.典型调查9.抽样误差10.非抽样误差11.计量误差12.抽样框误差13.无回答误差14.处理误差五、简答41.简述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2.简述统计调查的种类及适用范围。3.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4.简述抽样调查适用的范围。5.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区别。6.简述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能否相互替代?5第四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1.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阶段来说,统计整理主要指()A.对原始资料的整理B.对次级资料的整理C.对综合资料的整理D.对分析资料的整理2.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B.编制统计表C.统计汇总问题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3.统计汇总质量控制的核心是资料的()A.及时性B.正确性C.全面性D.系统性4.分布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不等于1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520B.510C.530D.5406.次数密度是()A.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B.各组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D.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n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8.各组次数除以本组组距,称为()A.频数B.频率C.比率D.次数密度9.分布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A.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B.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组次数C.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D.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10.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A.等距式分布数列B.单项式分布数列C.开口式数列D.异距式数列11.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A.随机变量B.确定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离散型变量12.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分布为()A.钟型分布B.对称分布C.J型分布D.U型分布13.人口按年龄分组的频率分布多呈()A.正J型B.钟型C.反J型D.U型14.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1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D.各组分布的频率15.向下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各组分布的次数C.各组分布的频率D.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16.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B.J型分布曲线C.右偏分布曲线D.左偏分布曲线\n17.一般来说,在一些考试中题目偏易,多数考分偏高情况下,其次数分布常呈()A.正态分布B.左偏分布C.右偏分布D.J型分布18.在一些考试中,若题目偏难,多数考分偏低时,则次数分布常呈()A.J型分布B.右偏分布C.左偏分布D.正态分布19.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A.交叉B.不等C.重叠D.间断20.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A.交叉B.相等C.重叠D.间断二、多项选择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统计分组B.逻辑检查C.数据录入D.统计汇总E.制表打印2.在统计上,通常使用的频率分布图主要有()A.直方图B.散点图C.折线图D.曲线图E.圆形图3.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A.组类B.组限C.组距D.组中值E.组数据4.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称为()A.次数B.频率C.比率D.次数密度E.频数5.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A.钟型分布B.χ型分布C.U型分布D.J型分布E.F型分布6.对于组距数列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有()A.最小组下限要低于最小变量值B.最大组上限要高于最大变量值2C.组的确定要有利于表现总体分布规律D.连续变量相邻组限一般要重合E.离散变量相邻组限一般要间断7.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A.组距数列B.品质数列C.单项数列D.变量数列E.开口数列\n8.关于频率分布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各组频率大于0小于1B.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C.各组频率等于1D.各组频率之和大于1E.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9.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B.零件公差的分布C.大学生身高的分布D.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学生成绩的分布10.下列变量呈J型分布的有()A.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B.60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1.分布在各组的_______叫次数(频数)。2.异距数列为消除各组频率由于组距不同不可比需要计算_______指标。3.频率密度是_______内分布的频率。4.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编制组距数列时应尽可能采用_______分组。5.当数量变动不均衡,或由于特殊的研究目的,组距数列应采用_______分组。6._______是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依次累计。7.各种社会经济总体的分布大多趋近于_______分布。8.测验中题目偏易,多数学生考分偏高情况下,其次数分布常呈_______分布。四、名词解释1.统计整理2.次数分布3.变量分布数列4.组距式分布数列5.频率密度五、简答1.简述统计整理的重要性。2.简述统计整理的程序。3.次数分布数列在统计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第五章综合指标分析一、单项选择1.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2.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3.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nB.13C.7.1D.74.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极差B.四分位差C.标准差D.平均差5.测度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是()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6.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A.80B.0.04C.4D.87.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中位数B、众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8.某单位2月份职工的缺勤率为5%,这个指标是()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9.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80个商业网点,平均每个商业网点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10.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则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倍数B.百分数C.系数D.成数11.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大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12.1990—2000年间,甲地的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比乙地高5%,这是()A.动态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13.众数和中位数都属于位置平均数,它们一种()A.代表值B.常见值C.典型值D.实际值14.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5.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B.平均增长水平C.平均发展水平D.序时平均数16.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B.95.45%C.200%D.4.76%17.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n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A.14.5%B.95%C.5%D.114.5%18.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的方法有()A.方程法和总和法B.水平法和总和法C.水平法和方程法D.水平法和累计法19.有名数表示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部分强度相对数20.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A.倒数B.平方根C.变形D.平均数2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2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23.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24.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关系为()A.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2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二、多项选择1.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工业总产值B.商品销售额C.职工人数D.生猪村栏数E.商品库存额2.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某地区出生人口数D.某地区生产总值E.某地区的学校数3.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A.人均国民收入\nB.人口平均年龄C.粮食亩产量D.人口密度E.人口自然增长率4.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人均国民收入B.人口平均年龄C.粮食亩产量D.人口密度E.人均粮食产量5.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部分强度相对数2D.比较相对数E.动态相对数6.下列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有()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E.众数7.下列方差数学公式正确的是()222222????x????x??????x????x??A.B.2222????x????x??????x??xC.D.8.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划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三、填空1.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__________法。2.权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频数形式,一种是_________形式。3.结构相对数各部分比重之和等于___________。4.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和为_________。5.是非标志的平均数是_________。6.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_________。7.全距是标志值数列中最大值和最小值_________。8.四分位差不受两端_________数值的影响,能对开口组数列的差异程度进行测度。9.对于分组资料掌握了总体单位总量求平均数用_________的方法。10.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_________11.总量指标的局限性表现在_________。12.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应达到的总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_________法。13.用几何平均数求银行贷款的平均年利率时,应首先求贷款的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再求平均年利率。14.众数是变量数列中_________的标志值。四、名词解释1.总量指标2.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4.变异指标\n5.是非标志6.时期指标7.时点指标8.强度相对数9.比较相对数10.比例相对数五、简答1.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是什么?平均指标的特点是什么?2.平均指标的作用是什么?3.强度相对指标和算术平均指标的区别是什么?4.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5.变异指标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6.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37.相对指标的作用是什么?8.总量指标的作用是什么?9.如何理解权术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10.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11.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的优缺点是什么?六、计算1.甲乙两个企业生产三种商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产品名称单位成本总成本(元)(元)甲企业乙企业A1521003255B2030001005C3010051005要求:比较两企业的总平均成本哪个高?并分析其原因。2.在某地区抽取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如下:按利润额分组(万元)企业数(个)200——30019300——40030400——50042500——60018600以上11合计120要求:计算120家企业利润额的平均数和标准差。3.某乡甲乙两个村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下:按耕地自甲村乙村然条件分平均亩产(千粮食产量(千平均亩产(千播种面积(亩)组克/亩)克)克/亩)山地100250001501250丘陵地150150000200500平原地400500000450750试分别计算甲乙;甲,乙两个村的平均亩产。根据表列资料及计算结果比较分析哪一个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得好,并简述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4.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情况资料如下:日产量(件/人)甲单位工人数乙单位总产量(件)(人)11203026012032030合计200180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4(2)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n5.某市共有5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占85%,郊区人口占15%。为了解该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市区抽查了1500户居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400元;在郊区抽查了1000户居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380元。若这两个抽样数据具有代表性,则计算该市居民年平均收入应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平均数方法进行计算?如何计算?6.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95%+100%+105%)/3=100%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5/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18+12+15)/3=15元/件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7.1990年某月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甲市场成交额乙市场成交量品种价格(元/斤)(万元)(万斤)1.21.22甲1.42.81乙1.51.51丙合计—5.54试问哪一个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8.某市招收各类职业人员资料如下:男性女性统计分组报考人数录用率(%)报考人数录用率(%)技工350205040教师2002515030医生5063008合计600—500—试根据资料分别计算男、女职业人员的总录用率,并比较两组说明各组和总录用率高低不同的原因。9.分别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1):已知计划实际完成情况按计划完成百分比分组(%)实际产值(万元)80—906890—10057100—110126110—120184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2):已知计划任务情况5按计划完成百分比分组(%)计划产值(万元)80—906890—10057100—110126110—120184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的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10.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5152538\n35344513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11.某局所属15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表:计划完成程度(%)企业数计划总任务数(万件)90——1005100100——1018800101——0212100合计151000分别以企业数和计划任务数计算企业的平均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并比较说明在所给条件下哪种方法更恰当?为什么?6第六章抽样推断一、单项选择1.抽样推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准确性原则B.灵活性原则C.随机性原则D.可靠性原则2.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D.推断总体指标3.对一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一般采用()A.个别检查B.重点检查C.抽样推断D.全面检验4.一个全及总体()A.只能抽取一个样本B.可以抽取多个样本C.只能计算一个指标D.只能抽取一个单位5.抽样误差是指()A.代表性误差B.登记性误差C.偶然性代表性误差D.系统性误差6.抽样误差的大小()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C.可以避免,但无法控制D.无法避免,但可以控制7.用不考虑顺序的不重复抽样方法,从8个人中抽选3个人,所得样本可能数目的公式为()8!3A.B.83!(8??3)!8!(8??31??)!C.D.(8??3)!3!(8??3)!8.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A.样本单位数B.总体方差C.抽样比例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n9.计算抽样误差时,若有若干个过去的总体方差资料,应根据()A.最大的一个计算B.最小的一个计算C.中间一个计算D.方差平均数计算10.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A.一年级较大B.二年级较大C.误差相同D.无法判断11.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B.低估误差C.恰好相等D.高估或低估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1A.扩大到原来的2倍B.扩大到原来的4倍C.缩小到原来的1/4D.缩小到原来的1/213.当可靠程度大于0.6827时,抽样极限误差()A.等于抽样平均误差B.小于抽样平均误差C.大于抽样平均误差D.为抽样平均误差的2倍14.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A.整群抽样B.纯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D.等距抽样15.某工厂连续生产,在一天中每隔半小时取出一分钟的产品进行全部检查,这是()A.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16.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A.层间方差B.层内方差C.总方差D.允许误差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全及总体抽取10%作为样本,则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的常有平均误差之比为()A.0.9B.1.0C.1.05D.1.1118.由随机抽取的样本平均数组成的分布称为()A.总体分布\nB.子样分布C.随机分布D.抽样分布19.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的中心位置是()A.总体成数B.样本平均数C.总体平均数D.样本成数20.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概率性质的反证法D.推翻原假设21.下列不属于假设检验一般程序的是()A.提出关于总体的假设B.选择显著性水平C.给出允许误差D.计算检验统计量22.在假设检验中,α值称为()A.第一类错误的概率B.第二类错误的概率C.检验统计量D.备择假设23.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小,说明显著性水平()A.越低B.越高C.不变D.适中24.总体方差已知的两个正态分布的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服从()A.t分布B.F分布2C.χ分布D.正态分布25.如果提出的原假设是总体参数不大于某一数值,则检验形式为()A.双尾检验B.左单尾检验C.右单尾检验D.左右均可26.如果提出的原假设是总体参数不小于某一数值,则检验形式为()A.右单尾检验B.左单尾检验C.左右均可D.双尾检验2二、多项选择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2.抽样推断适用于下列()A.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B.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C.对全面调查的结果进行验证D.了解无限总体的数量特征E.适用于任何调查3.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有()\nA.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B.样本总体是唯一确定的C.全及总体是随机的D.样本总体是随机的E.全及指标又叫母体参数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样本容量的大小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D.抽样方法E.抽样组织方式5.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A.重复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E.不重复抽样6.抽样方法根据对样本的要求不同分为()A.重复抽样B.考虑顺序抽样C.不重复抽样D.纯随机抽样E.不考虑顺序抽样7.我国目前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主要有()A.纯随机抽样B.不重复抽样C.分层抽样D.机械抽样E.整群抽样8.抽样平均误差是()A.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B.抽样成数的标准差C.抽样平均数的平均数D.抽样误差的平均水平E.抽样极限误差的衡量尺度9.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总体标准差一般未知,通常可以采用()A.总体标准差的经验数据B.样本标准差代替C.以往估计的总体标准差资料D.样本的全距代替E.试验性样本的标准差10.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A.无偏性B.同质性C.一致性D.随机性E.有效性11.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A.总体方差的大小B.抽样方法C.抽样组织方式D.允许误差范围大小E.要求的概率保证程度12.参数估计的三项基本要素有()A.估计值B.极限误差C.估计的优良标准D.概率保证程度E.显著性水平313.区间估计的步骤有()A.抽取样本计算样本指标B.搜集关于总体方差的资料C.计算抽样平均误差\nD.给出概率保证程度要求计算允许误差E.计算出估计的上限和下限14.分层抽样中分层的原则是()A.尽量缩小层内方差B.尽量扩大层内方差C.层量扩大层间方差D.尽量缩小层间方差E.便于样本单位的抽取15.等距抽样按样本单位抽取的方法不同分为()A.无关标志等距抽样B.随机起点等距抽样C.中点等距抽样D.有关标志等距抽样E.对称等距抽样16.整群抽样的特点有()A.以“群”为单位抽取B.影响误差大小的是群内方差C.影响误差大小的是群间方差D.一般采用重复抽样E.一般采用不重复抽样17.假设检验的一般程序是()A.提出关于总体的假设B.选择显著性水平C.确定检验统计量及其分布D.计算检验统计量E.抉择取舍18.假设检验中α表示()A.显著性水平B.小概率标准C.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D.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E.“弃真”概率三、填空1.抽样推断是建立在_______原则基础上的。2.抽样推断和全面调查结合运用,既实现了调查资料的_______性,又保证于调查资料的_______性。3.全及指标是我们推断的目标,其值是_______的量,样本指标随样本不同而不同,因而是_______。4.在抽样推断中,误差的来源有_______误差和_______误差两类。5.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就是指_______代表性误差。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成_______比;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变动度与样本容量成_______比。7.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总是_______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8.样本的可能数目既和总体的_______、样本的_______、抽样的_______有关,也和抽样的_______有关。9.就数量关系来说,抽样调查是建立在概率论的_______基础上。10.大数法则是关于大量的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具有_______的法则。11.若采取重复抽样,当样本单位数为100时,则抽样平均误差仅为总体标准差的_______。\n12.一个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实际误差是_______。13.所有可能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误差的一般水平称为_______。14._______误差是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1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极限误差增大,则推断的可靠程度_______,估4计的精度_______。16.要求样本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这属于抽样推断的_______性。17.必要样本容量是指满足既定的抽样效果和概率保证程度要求时,样本数目的_______值。18.样本单位数受允许误差范围的制约,允许误差越小,则样本单位数需要的_______,以重复抽样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则样本单位数必须增加到原来的_______,而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样本单位数只需要原来的_______。1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20.纯随机抽样也叫_______随机抽样,它是一种最_______而又最_______的抽样组织形式,适用于_______总体。21.分层抽样也叫_______抽样,其主要特点是把_______和随机抽样原则结合了起来。22.等距抽样又称_______抽样或_______抽样,等距抽样按排队所依据的标志不同有_______标志排队和_______标志排队,按无关标志等距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可用_______抽样的公式近似计算,按有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一般采用_______抽样的公式来近似计算。23.影响整群抽样误差的总体方差是_______方差,_______方差不影响抽样误差。四、名词解释1.抽样误差2.样本可能数目3.抽样平均误差4.抽样极限误差5.必要样本容量6.等距抽样7.整群抽样8.假设检验9.参数估计五、简答1.简述抽样推断的特点。2.抽样推断为什么要遵守随机原则?3.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4.简述抽样极限误差和可靠程度之间的关系。?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6.什么是抽样框?有什么作用?7.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比各有什么特点?8.简述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关系?六、计算\n1.某商店有20名职工,现从中抽取5名进行调查,若采用不考虑顺序的不重复抽样,样本可能数目为多少?2.某工厂从仓库中随机抽取了200个零件,经检验有40个零件是一级品,又知道抽样数目是仓库零件总数的百分之一,当把握程度为95.45%时,试估计该仓库这种零件一级品率的区间范围。3.某乡有10000户农民,随机不重复抽取100户,调查月收入资料如下:月收入分组户数(元)(户)300以下3300——40018400——500325500——60025600——70012700——80010合计100试计算:(1)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乡农民的平均月收入的范围;(2)以同样的概率估计月收入600元以上户数所占比重的范围。4.当麦当劳餐厅连续三个星期抽查了29名顾客的消费额,得样本平均消费额为25.5元,要求:(1)假如总体的标准差为9.45元,那么抽样平均误差是多少?(2)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抽样极限误差是多少?平均消费额的置信区间是多少?5.估计某乡居民住户拥有电视机的普及率,随机抽取900居民户,其中有675户居民有电视机。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2.88%,试对该乡居民住户电视机普及率进行区间估计,并说明可靠程度。6.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现要抽样调查其平均重量,从以往的调查得知,产品重量的标准差不超过2克。要求抽样极限误差不超过0.2克,可靠程度为95.45%,试问需要抽多少单位?7.拟估计某市高校四级英语考试成绩的总体平均分数,根据历次考试得知成绩的标准差为13分,现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2分,可靠程度为95%,问应当抽多少人调查?8.某砖瓦厂对所生产的砖的质量进行抽样检查,要求概率保证程度为68.27%,抽样误差范围不超过0.015,并知过去进行几次同样调查,产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25%、1.83%、2%。要求:(1)计算必要样本单位数;(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允许误差扩大1倍,抽样单位数为多少?\n9.某学校随机抽查36个男学生,测得身高值得平均身高170厘米,标准差9厘米,问有多大的把握程度估计全校男学生身高介于165.5~174.5厘米之间?10.某市有职工100000人,其中职员40000人,工人60000人,现采用等比分层抽样方法进行职工收入调查,所得资料如下:职员工人月收入(元)人数月收入(元)人数6001040020800206003010001070010试以95.45%的概率对该市职工的平均收入进行区间估计。11.对某机床加工的零件在一天24小时内,每小时抽查最后10分钟生产的全部产品,检查结果合格率为90%,已知群间方差为0.05,试以95.45%的概率推断全天加工零件合格率的范围。12.某食品厂生产果酱,标准规定每罐净重250克,根据以往经验,标准差为3克。现在该厂生产一批这种罐头,从中抽取100罐检验,其平均净重251克,按规定显著性水平α=0.05,问这批罐头是否合乎标准?13.某公司经理希望估计一下其所在城市居民参加财产保险的比例,业务科长认为大约有80%的居民参加了财产保险。而统计工作人员随机调查了150户居民,了解到有70%的居民参加了财产保险,经理希望在α=0.05情况下检验参加财产保险户为80%这个假设是否成立?6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择1.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职工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职工工资平均()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2.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趋势线,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条件是()2A.Y????Yc??=最小值B.Y????Yc????最小值????2C.Y????Yc????最大值D.Y????Yc????最大值????3.在正态分布条件下,以2Sy(Sy为估计标准误差)为距离作平行于回归直线的两条直线,在这两条直线中,包括的观察值的数目大约为全部观察值的()A.68.27%\nB.90.11%C.95.45%D.99.73%4.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A.函数关系B.单项因果关系C.互为因果关系D.严格的依存关系5.由变量X对变量Y回归,同由变量Y对变量X回归,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是不同的,表现在()__A.与方程对应的两条直线只有一条经过点(X,Y)B.参数的估计方法不同C.方程中参数的实际意义不同D.如果其中一个方程反映的是正相关,那么另一个方程反映的就是负相关6.某企业的运动鞋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生产成本对运动鞋产量的回归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双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变成本6000元,该直线的回归方程为()。(Y以元为单位,X以双为单位)A.Yc=6000+24XB.Yc=6+0.24XC.Yc=24000+6XD.Yc=24+6000X7.已知变量X的标准差为??,变量Y的标准差为??,并且??=(1/4)??=2??,xyxyxy2则判定系数r为()A.不能计算B.1/2C.2/2D.1/48.如果变量X和Y之间直线相关,在同一平面坐标图上,Y倚X的回归直线和X倚Y的回归直线重合,那么()A.相关系数等于零B.回归系数a=0C.回归系数b=0D.估计标准误差Sy=09.当自变量X作等差增减时,因变量Y随之作等比增减,则X和Y之间应配合()A.抛物线回归方程B.指数曲线回归方程C.双曲线回归方程D.直线回归方程10.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其中r为相关系数,r为判定系数,b为回归系数)2??Lxyxy22A.r??B.r????????L??Lxyxxyy????2xxC.r??b??D.r??b??\n????yy11.方差分析是关于两个主变量线性相关程度的分析方法,它将一组样本数据所发生的总变差依可能引发变差的来源分割为数个部分,其中,回归平方和是()nn__^22A.(y??y)B.(y??y)????iiii??1i??1nnn_^^^222C.(y??y)D.(y??y)+(y??y)??????iiiiiii??1i??1i??112.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13.测定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A.估计标准误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C.相关系数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14.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1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0??r??1B.-1??r??71C.-1??r??1D.-1??r??016.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A.越小B.越接近于0C.越接近于-1D.越接近于117.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完全的随机关系D.完全的依存关系18.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A.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D.商品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19.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关系是对等的C.都是给定的量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20.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c=56+8X,这意味着()\n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D.如果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21.某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建立了考试成绩倚学习时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c=180-5X,该方程明显有错,错误在于()A.a值的计算有误,b值是对的B.b值的计算有误,a值是对的C.a值和b值的计算都有误D.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搞错了22.配合回归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A.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B.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D.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23.估计标准误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因此()A.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大B.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C.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D.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实用价值小24.交互列表中的行边缘频数是指()A列频数之和B行频数C列频数与行频数总计D行频数合计2.5若自变量在表的主栏位置,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时,应该使用()A列频率B行频率C行边缘频数D列边缘频数2??26.下列计算公式中,属于统计量的是()f??ff??f????????????0e0e22????????ffe0AB2f??ff??f????????20e20e????????????ff0eCD22.7运用??统计量检验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时,拒绝原假设的准则是()2222????????????????2222????????????2????2ABCD2.8测定害类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是()A简单相关系数B复相关系数C品质相关系数D偏相关系数2.9如果r??c双变量交互列表中,任意一个变量所划分的类目数大于2,则??系数可按下式计算()22????????????nnABn????22????????C\nD3.0下列公式中,属于v系数的计算公式是()22????v??v??inm(1,)(r??1)c??????(r??1()c1??)A.B.2v??inm(1r,)(??1)c????????C.D.31.描述两个定序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是()A??系数Bv系数C??系数D等级相关系数32.当n??10时,等级相关系数的抽样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其标准差为()111n??1n??1n??11??nABCD33.简单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01B??1,1C??1,0D1,0????????????????34.若r??0,说明x与y之间不存在()A任何关系B非线性关系C线性关系D相关关系3.5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采用的统计量为()rn??1rn??2rn??1rn??2t??t??t??t??221??r1??r1??r1??rABCD3.6反映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A简单相关系数B等级相关系数C偏相关系数D复相关系数3.7在多变量观测数据中分析两个特定变量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A简单相关系数B复相关系数C偏相关系数D等级相关系数二、多项选择1.相关系数等于零,说明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是()A.可能完全不相关B.可能是曲线相关C.高度相关D.中度相关E.以上都不对2.当现象完全相关时:()A.r=0B.r=??1C.r=1D.r=0.5E.r=0??.53.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编制相关表B.绘制相关图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D.计算估计标准误E.配合回归直线4.直线回归分析中()A.自变量是可控制的量,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5.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是()\n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6.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7.计算相关系数是()A.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B.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C.相关的两个变量一个是随机的,一个是可控制的量D.相关系数有正负号,可判断相关的方向E.可以计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两个相关系数8.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方向的指标有()A.估计标准误B.相关系数C.回归系数D.两个变量的协方差E.两个变量的标准差9.由变量Y倚变量X回归,同变量X倚变量Y回归()A.是具有不同逻辑意义的两个问题B.方程的参数估计方法不同C.两个方程有不同的判定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一般是不同的E.方程参数的实际意义是不同的10.简单直线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差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A.两变量间的相关系数rB.因变量的标准差C.样本容量的大小nD.因变量的平均数E.自变量的平均数11.如果变量X和Y存在正相关关系,当X和Y都大于0时,可以允许存在以下情况()A.X按固定数额增加,Y也大致按固定数额增加B.X按固定数额减少,Y也大致按固定数额减少C.当X按固定数额增加时,Y大致按固定比例增加D.当X按固定数额减少时,Y大致按固定比例减少E.当X按固定数额减少时,Y大致按固定比例增加\n212.判定系数r形式简单,内容丰富,其内容包括()A.它是线性相关系数的平方B.它是自变量方差与因变量方差之比C.它是Y对X作直线回归的斜率同X对Y作直线回归的斜率的乘积D.它是剩余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的比例E.它是回归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的比例U13.在进行线性关系的显著性检验中,选取的统计量F=()Q??n??2??A.F服从第一自由度为1,第二自由度为n-2的F分布B.F很大则认为X,Y线性关系不显著C.F很大则认为X,Y线性关系显著D.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查F分布表得??=F(1,n-2)且F????,则线??性关系显著2rE.F=2??71??r????n??2??14.工人的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10+70X,这意味着()A.如果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70元B.如果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平均提高70元C.如果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增加80元D.如果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80元E.如果劳动生产率每下降1000元,则工人工资平均减少70元15.在回归分析中,就两个相关变量X与Y而言,变量Y倚变量X的回归和变量X倚变量Y的回归所得的两个回归方程是不同的,这种不同表现在()A.方程中参数估计的方法不同B.方程中参数的数值不同C.参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同D.估计标准误的计算方法不同E.估计标准误的数值不同16.估计标准误是反映()A.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指标B.估计值与实际值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C.自变量与因变量离差程度的指标D.因变量估计值的可靠程度的指标E.回归方程实用价值大小的指标1.7对于定类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可采用的方法有()2A交互列表方法B??检验方法C品质相关系数D等级相关系数E复相关系数1.8对于定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可采用的方法有()A相关表和相关图B简单相关系数\nC复相关系数2D偏相关系数E??检验方法1.9列联表分析法是一套分析技术的总称,它包括()2A交互列表分析技术B??检验分析技术C品质相关系数分析技术D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技术E复相关系数分析技术2.0分析定量数据相关关系时,可以采用的指标有()A简单相关系数B复相关系数C净相关系数D品质相关系数E等级相关系数三、填空1.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程度分有_______相关,_______相关,和_______相关;按相关的方向分有——相关和_______相关;按相关的形式分有_______相关和_______相关;按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有_______相关和_______相关。2.完全相关即是_______关系,其相关系数为_______。3.关系数是在_______相关的条件下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_______的统计分析指标。4.变量X值增加,变量Y值也增加,这是_______相关;当变量X值减少,变量Y值也减少,这是_______相关。5.回归分析中,两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其中因变量是_______变量,自变量是_______变量。6.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是_______指标。7.回归方程Yc=a+bX中的参数a是_______,b是_______,估计待定参数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8.当变量X按一定数额变动时,变量Y也按一定的数额变动,这时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_______关系。9.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即给出_______的数值,估计_______的可能值。10.已知自变量的标准差为2,因变量的标准差为5,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8,则回归系数为_______。_11.已知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b=17.5;又知n=30,Y=13500,X??12,??则可知a=_______。四、名词解释1.相关关系2.函数关系3.相关分析4.自变量5.因变量6.正相关7.负相关8.直线相关9.曲线相关10.回归分析11.判定系数12.交互列表分析法13.品质相关系数14.等级相关系数五、简答\n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与函数关系有何不同?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3.说明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判断标准。4.区别下列现象为相关关系或为函数关系:(1)物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膨胀,随压力加大而收缩;(2)测量的次数越多,其平均长度愈接近实际长度;(3)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4)秤砣的误差越大,权衡的误差也愈大;(5)物价愈上涨,商品的需求量愈小;(6)文化程度愈高,人口的平均寿命也愈长;(7)圆的半径愈长,圆周也愈长;(8)农作物的收获量和雨量,气温,施肥量有密切的关系;5.拟合回归方程Yc=a+bX有什么要求?回归方程中参数a,b的经济含义是什么?6.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估计标准误?这个指标有什么作用?.8如何选择相关分析的方法六、计算1.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有15个所属企业,其中14个企业1998年的设备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数据如下表:企业编号设备能力(千瓦/小时)劳动生产率(千元/人)XY12.86.722.86.933.07.242.97.353.48.463.98.874.09.184.89.894.910.6105.210.7115.411.1125.511.8136.212.1147.012.4要求:(1)绘出散点图,并建立直线回归方程。(2)计算估计标准误差。(3)当某一企业的年设备生产能力达到8.0千瓦/小时,试预测其劳动生产率。2.某地区1986-1998年粮食产量,牲畜头数和有机肥量有关资料如下:粮食产量有机肥牲畜头数年份(亿千克)(万吨)X1(万头)X21986254415198723421519882445141989234516199024461519912544171992264616199326461519942544151995274616199628451819973048201998315019根据上表资料:(1)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2)如果已知1999年有机肥施有量为52万吨,牲畜头数为21万头,预测该年粮食产量为多少?223.试根据下列资料编制直线回归方程。资料为??=25,??=36,r=0.9,a=2.8xy4.某商业企业局所属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和流通费用率资料如下:\n企业按销4以下4—88—1212—16—20—24—28—32—售额162024283236分组(万元)流通费用9.657.687.257.006.866.936.646.606.58率(%)要求:(1)分析销售额和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相关系数;(2)计算流通费用率倚销售额的回归方程,并给出估计标准误差;(3)以95.45%的把握程度估计销售额为33万元的企业的流通费用率所在的区间;(4)在??=0.05的情况下判定X和Y之间线性关系是否显著。5.某地对农村商品购买力进行调查,发现乡镇工业产值对农商品购买力影响很大。现将该地区9个调查点的资料整理如下表:序号123456789乡镇工业总产值(万6573423739485432元)58农村商品购买力(万3945242322303120元)35要求:(1)判断两者的相关程度;(2)建立回归方程,以反映农村商品购买力随乡镇工业总产值变动的数量关系,并解释参数b的经济含义;(3)计算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差;(4)用方差分析法对两者进行显著性检验。(??=0.01)__6.已知X、Y两变量的相关系数r=0.8,X=20,Y=50,??为??的两倍,YX求Y倚X的回归方程。__7.已知X、Y两变量X=15,Y=41,在直线回归方程中,当自变量X=0时,Yc=5,又知??=1.5,??=6,试计算估计标准误差。XY_8.试根据下列资料编制直线回归方程Y=a+bX和计算相关系数:XY=146.6,____22X=12.6,Y=11.3,x=164.2,y=134.1,a=1.7575(.9此题不适用于题库,仅适用于习题集。除此题外所有题目都可同时用于题库和习题)某调查机构为研究不同收入群体对某品牌食用油的购买习惯,在某城市抽取了069名消费者进行调查,高、中、低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分别调查了400名、320名和240名,调查结果如下:购买习惯低收入组中收入组高收入组合计经常购买10612008306不购买08120120320有时购买10608402\n08合计400320240069根据上述资料,做以下分析:(1)以收入水平为自变量,购买习惯为因变量,编制反映收入水平与购买习惯关系的频率分布表,说明购买习惯与收入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2(2)运用??统计量,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购买习惯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1.0某调查公司请来200名消费者,要求按百分制对10个品牌的手机外观质量进行打分,以研究手机的价格与外观质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10个品牌的手机价格与消费者对其外观质量的评分结果如下:手机品牌12345678910编号价格100520001056300040000091300120822081069外观质量78773829095888681988评分根据上述资料,做以下分析:(1)编制等级相关表,计算等级相关系数,说明手机价格与其外观质量之间的相关性;(2)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样本等级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一、单项选择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A.变量和次数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D.主词和时间2.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A.派生数列B.一般数列C.基础数列D.品质数列3.时间数列中,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A.相对数时间数列B.平均数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4.时点数列的特点有()A.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B.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C.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D.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联系5.某地区2000—2003年按年排列的人均GDP数列是()A.绝对数时点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绝对数时期数列\n6.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A.可加性B.连续性C.一致性D.可比性7.平均发展水平又叫动态平均数或()A.序时平均数B.一般平均数C.算术平均数D.静态平均数8.某企业某年一、二、三、四月份各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214人、220人和232人,则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A.215人B.208人C.222人D.214人9.根据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aa1n??a??????2??af22A.B.n??fa??aa??aa??aaa1223n??1n1n??f????f????????f??a??????12n??1222222C.D.n??1n??1f??ii??110.基期为某一固定水平的增长量是()A.累积增长量B.逐期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D.年距增长量11.相邻两个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A.累积增长量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D.年距增长量12.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A.之积B.之差C.之商D.之和13.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以计算()A.逐期增长量B.累积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D.年距增长量14.基期均为前一期水平的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B.环比发展速度C.年距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15.累积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是()A.环比增长速度B.年距增长速度C.平均增长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16.某企业2003年产值比1996年增长了1倍,比2001年增长了50%,则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A.33%\nB.50%C.75%D.100%17.已知某种现象的最末水平和最初水平,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采用()A.最小平方法B.方程式法C.累计法D.水平法18.以2000年为最初水平,2003年为最末水平,计算某指标年平均发展速度需要开()A.2次方B.3次方C.4次方D.5次方19.某企业某产品的单位成本是连年下降的,已知从1998年至2003年间总的降低了60%,则平均每年的降低速度为()60%100%60??%A.1??2%B.8??%555560C.%90??.3%100%D.100%??60%??16??.7%20.计算期各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之比,实际上就是各期定基发展速度()A.之积B.之和C.之商D.之差21.某工业企业1995年总产值为2000万元,2003年总产值为1995年的150%,则()A.年平均增长速度的6.25%B.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2%C.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D.年平均增长量为111.11万元22.关于增长速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B.增长速度是发展速度减1C.增长速度有环比和定基之分D.增长速度只能取正值23.时间数列的变动因素一般有不包括()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标志变动D.循环变动24.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可配合()A.抛物线趋势方程B.直线趋势方程C.指数曲线方程D.二次曲线方程25.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可配合()A.直线趋势方程B.抛物线趋势方程C.指数曲线方程D.二次曲线方程\n26.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A.100%B.400%C.120%D.1200%27.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A.100%B.120%C.400%D.1200%28.若时间数列资料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应()A.等于0B.等于1C.大于1D.小于129.测定长期趋势最常用,且拟合最优的方法是()A.时距扩大法B.移动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分割平均法30.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主要有()A.时距扩大法B.按月(季)平均法C.移动平均法D.最小平方法二、多项选择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A.时期长短应一致B.总体范围应该统一C.计算方法应该统一D.计算价格应该统一E.经济内容应该统一2.发展水平有()A.最初水平B.最末水平C.中间水平D.报告期水平E.基期水平3.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A.发展速度B.发展水平C.增长量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增长量4.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有()??a??afA.a??B.a??n??faaaa1n1n??a????????a??????222222C.a??D.a??nn??1a??aa??aa??a1223n??1n??f????f????????f12n??1222E.a??n??1f??ii??15.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有()annA.??nXXB.??XX????????X12na0nC.X????XD.X??pqnE.x??R6.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A.时距扩大法B.移动平均法C.序时平均法D.分割平均法\nE.最小平方法7.根据连续五年的历史资料计算得到各季的季节比率为()A.120%B.80%C.50%D.140%E.150%三、填空1.总量指标时间数列中,_______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2.总量指标时间数列中,______数列中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3.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_______是编制时间数列的最主要规则。4.根据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_______。5.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_______增长量两种。6.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_______之和。7.两个相邻的_______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8.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_______。9.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_______发展速度。10.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_______的序时平均数。11.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常计算_______发展速度。12.平均增长速度是时间数列中各期_______的代表值。13.移动平均法的重要作用在于修匀原时间数列,把长期趋势以外的不规则变动削弱,能否达到目的,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移动时期的长度。原数列如有周期性变化,应以_______为长度。14.时间数列经移动平均后,两端将各损失若干项指标值,按奇数项长度移动,首尾各少_______项。15.一时间数列有30项数据,若采用四项移动平均,修均后的数列有_______项。16.用最小平方法拟合趋势直线,要求满足两个条件:(1)(??y??y)??0;(2)c_______。17.对于趋势y线??a??bt,若已知b??2,x ??23,y??18,则a等于_______。c18.已知趋势方y程??a??bt中的a??100, n??6, ??y1??230,t??3.5,则bc为_______。四、名词解释1.时点数列2.平均发展速度3.平均增长量4.定基发展速度5.长期趋势6.季节变动7.季节比率五、简答1.简述时间数列在统计和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2.简述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3.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异同?\n4.简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与累计法的区别。5.测定长期趋势有什么作用?6.为什么要测定季节变动?六、计算1.某工厂职工4月份增减变动如下:1日职工总数500人,其中非直接生产人员100人;15日职工10人离厂,其中5认为企业管理人员;22日新来厂报到工人5人。试计算:本月该厂非直接生产人员及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2.某工业企业2003年1月1日产品库存1800吨,3月1日为2000吨,6月1日为2100吨,6月30日为1940吨。问该产品上半年平均库存是多少?3.某工厂四月中旬职工人数如下:日期11—1314—1516—171819—20职工人数(人)250262258266272试计算四月中旬的平均职工人数。4.1997-2002年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工程技术人员数如下:单位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末职工人数10001020人1083112012181425年末工程技术人员5050人52607882数试计算1998-2002年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5.某企业2003年第一季度职工人数及产值资料如下:单位1月2月3月4月总产值百元4000420045004800月初人数人60646867要求:(1)编制第一季度各月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数列;(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6.已知某企业1996年至2000年产值资料如下:单位:万元19961997199819992000逐期增长量21<71累积增长量60120123要求:(1)填充上表空缺数字;(2)用水平法和总和法计算年平均增长量。7.已知某工厂总产值1999年比1998年增长20%,2000年比1999年增长50%,2001年比2000年增长25%,2002年比1998年增长110%,2003年比2002年增长30%。试根据以上资料编制1998——2003年的环比和定基增长速度数列,并求平均增长速度。8.某工厂2000年工业总产值为345万元,若计划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12%,那\n么到2005年工业总产值计划可达到多少?9.某制糖厂2002年生产糖5万吨,如果平均每年增长7%,问多少年糖的总产量可以翻一番?10.某工厂各月人数资料如下:单位: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月初职工人数500510514526月平均人数533549564577试计算:(1)表中空缺数字;(2)第一、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的平均人数。11.某厂历年化肥产量资料如下:年份产量(万吨)199721199823199925200026200128200231200333试用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400年的产量。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一、单项选择1.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不同,统计指数是()A.总量指标B.平均指标C.特殊的相对数D.百分数2.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与总指数的标志是()A.所对比基期B.反映的现象性质C.反映的对象范围D.计算是否加权3.狭义指数所研究的总体是()A.有限总体B.无限总体C.简单总体D.复杂总体4.说明单项事物动态变动的比较指标是()A.个体指数B.类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5.按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把它分为()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6.环比指数的基期是()A.固定不变的`B.任意的C.各期的前一时期D.特定的7.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B.反映的现象性质不同C.采用的基期不同D.对比的标准不同\n8.某集团公司为了反映所属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情况,需要编制()A.质量指标综合指数B.数量指标综合指数C.可变构成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9.下列指数中质量指标指数是()A.产量指数B.销售量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劳动生产率水平指数10.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B.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D.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11.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A.产品价格指数B.单位成本指数C.产量指数D.劳动生产率指数12.在材料单耗综合指数中,每种产品的材料单耗指标是()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相对指标D.总量指标13.总指标的编制方法有两种,它们是()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D.可变构成指数和固定构成指数14.成本综合指数中的产量是()A.指数化指标B.同度量因素C.质量指标D.时点指标15.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一般情况是()1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可变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16.某销售公司销售额2006年较2005年上升21%,同期销售量指数为116%,则销售价格指数是()A.5%B.115%C.104%D.105%17.编制方法是“先综合,后对比”的指数是()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总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n18.某企业两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今年一季度同去年一季度相比,由于两个分厂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使企业的总平均成本下降5%,由于产品结构变化使总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企业总平均成本增减变动百分比为()A.增加4.5%B.减少13.6%C.增加15%D.减少4.5%19.下面属于价格指数的是()??PQ????PQ??PQPQ11110110A.B.C.D.??PQ??PQ??PQ??PQ0100000020.下面属于物量指数的是()??PQ????PQ??PQPQ11110110??PQ??PQ??PQ??PQ01000000A.B.C.D.21.??QP——??QP表示()1000A.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B.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产量增减数C.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的价格增减数D.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22.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A.PQB.PQC.PQD.PQ0010011123.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A.PQB.PQC.PQD.PQ0011100124.实际工作中,我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所用的计算公式为()??W????PQPQ??1KW1110p??W??PQ??PQK01??W00PA.B.C.D.25.按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A.综合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26.按个体产量指数和基期总值计算的产量指数是()A.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B.综合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27.如果销售量上升5%,销售价格下降5%,则销售额()A.没有变化B.有所增加C.有所减少D.无法判断28.如果物价上涨了20%,则现在的1元钱()2A.相当于原来的0.8元B.相当于原来的0.83元\nC.与原来的1元钱等值D.相当于原来的1.2元29.某企业总生产费用,今年比上年上升50%,产量增长25%,那么产品单位成本平均提高()A.2%B.20%C.25%D.75%30.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A.10%B.90%C.110%D.111%31.??PQ—??PQ表明()1101A.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B.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C.由于销售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D.由于销售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32.若商品价格增长5%,销售量增长4%,则销售额增长()A.8%B.9%C.9.2%D.20%33.商品价格变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商品10%,则价格指数是()A.90.91%B.110%C.110.2%D.111%34.固定构成指数的公式是()????XF??XFX??FXF11000100??????FF????FF??1010A.B.????XF??XFX??FXF11010110??????FF????FF??1110C.D.??PQ11??PQ0135.是()A.拉氏物价指数B.拉氏物量指数C.派氏物价指数D.派氏物量指数二、多项选择1.按照指数的计算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数指数D.总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2.统计指数可以按其不同角度分类,包括()A.按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B.按反映现象性质的不同C.按对比的基期不同D.按计算方法不同E.按变动方向的不同3.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产量指数B.销售量指数C.价格指数D.单位产品成本指数E.职工人数指数4.某企业今年与去年对比所有不同产品销售价格指数是115%,这个百分数是()A.综合指数B.个体指数C.平均指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5.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3\nA.产量指数B.价格指数C.单位产品成本指数D.销售量指数E.劳动生产率指数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B.平均数指数是先对比后综合C.平均数指数必须使用全面资料D.平均数指数可以使用固定权数E.固定构成指数受总体结构影响7.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同度量作用B.联系作用C.权数作用D.比较作用E.平衡作用8.在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中,需要编制的指数有()A.算术平均指数B.可变构成指数C.固定构成指数D.调和平均数指数E.结构影响指数9.下列对于综合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有()A.可以在相对数方面反映研究对象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B.可以在绝对量上反映研究对象变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C.既适用于全面调查资料、也适用于非全面调查资料D.比平均数指数计算简便E.可根据指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10.下列指数中,属于派氏指数的有()??PQ??QP??QP??PQ??QP1010111111??PQ??QP??QP??PQ??QP0001000101A.B.C.D.E.11.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其指数体系包括()A.销售量指数B.销售价格指数C.总平均价格指数D.销售额指数E.个体指数12.若用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的分组资料来进行分析时,该企业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到()A.企业全部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B.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C.企业各类职工人数在全部职工人数中所占比重的变动影响D.企业各类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影响E.受各组职工人数和相应劳动生产率两因素的影响13.下列指数中,属于拉氏指数的有()QppQPQpp??10??1??01??011??11QppQpQpp??00????0001????0101A.B.C.D.E.\n14.已知某企业报告期生产费用PQ为2850万元,比基期增长14%,又已知??11PQ为3000万元,则()??01A.单位成本降低5%B.产量增长20%C.生产费用增长350万元D.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生产费用150万元E.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生产费用500万元15.某企业产品总成本报告期为183150元,比基期增长10%,单位成本综合指数为104%,则()A.总成本指数110%B.产量增长了5.77%C.基期总成本为166500元D.单位成本上升使总成本增加了7044元E.产量增产使总成本增加了9606元16.某县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6%,平均亩产比上年提高了6%,该县粮食总产量和上年对比()A.持平B.上升0.36%C.下降0.36%D.相当于上年的99.64%E.相当于上年的100.36%三、填空1.从狭义上讲,指数是综合反映数量变动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2.指数按所反映的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和类指数。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指数和。4.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把不能直接相加或对比的现象转化为可以相加或对比的媒介因素。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6.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7.平均数指数是通过对的加权平均计算的一种总指数。8.同度量因素不仅起同度量的作用,而且具有作用。9.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指数时,权数为QP。0010.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指数时,权数为QP。1111.统计实践中,我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采用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12.我国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是按平均法计算的。13.是指不仅在经济上有一定联系,在数量上具有一定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指数所构成的整体。14.产品总成本指数=产品产量指数×指数。15.\n指数是两个不同时期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之比。16.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指数。17.固定构成指数是用以专门反映各组变动及影响的总指数。18.拉氏指数都采用指标作同度量因素。19.派氏指数都采用指标作同度量因素。20.已知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90%的商品,则物价指数为。四、名词解释1.统计指数2.个体指数3.同度量因素4.综合指数5.平均数指数6.平均指标指数7.指数体系五、简答1.统计指数的作用有哪些?统计指数如何分类?2.综合指数编制的要点是什么?3.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什么?4.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有何区别与联系?5.平均数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试列式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6.什么是平均指标指数?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应编制哪几种指数?7.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有何区别?8.简述指数体系的作用。六、计算1.某市几种主要副食品价格和销售量的资料如下:基期报告期商品零售价销售量零售价销售量(元/公斤)(万吨)(元/公斤)(万吨)5蔬菜2.15.002.35.20猪肉17.04.4617.85.52鲜蛋9.01.209.21.15水产品16.51.1518.01.30要求计算:(1)各商品零售价格的个体指数;(2)四种商品的物价总指数;(3)由于每种商品和全部商品价格变动使居民增加的支出。2.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的资料如下:产品计量产品产量单位成本(元)出厂价格(元)单位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件2000220010.510.012.012.5乙台500060006.05.56.26.0要求计算:(1)以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2)以出厂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3)单位成本总指数;(4)出厂价格总指数。3.某商店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商品计量单位\n销售量价格(元)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甲个3603000.450.42乙件2002000.360.30丙台160014000.280.20要求计算: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商店报告期比基期三种商品销售额的增长情况,并分析其中由于销售量及价格变动的影响。4.某市1999—2000年两类商品的销售价格类指数和销售额资料如下:商品销售总额(万元)销售价格类指数种类1999年2000年(%)甲140138.6105乙6078.498要求计算:(1)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2)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和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3)商品销售额总指数及变动的绝对值。5.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值和产量资料如下:产品实际产值(万元)2003年比2000年产量增长的2000年2003年百分比(%)甲20024025乙45048510丙35048040要求计算:(1)三种产品的产值总指数;(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产值;(3)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6.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2001年产品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2%、5%、8%,2000年甲、乙、丙三种产品产值分别为5000万元、12000万元、24000万元,问2001年甲、乙、丙三种产品产量比2000年增长多少?67.某商店销售的三种商品2001年价格分别是2000年的106%、94%、110%,三种商品销售额2001年分别为80000元、25000元、14000元。三种商品物价指数是多少?价格变化对销售额有何影响?8.某商店销售额增长2.9%,价格下降2%,问销售量指数为多少?9.某市200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2001年为15600万元,2001年零售物价指数为104%。问销售量指数为多少?10.某企业2002年比2001年产量增长15%,产品成本下降4%,2001年企业总成本支付了30万元。问2002年总成本比2001年要多支付多少?\n11.甲乙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资料如下:基期报告期企业总产值工人数总产值工人数(万元)(人)(万元)(人)甲25050825150乙20010012050要求计算:(1)总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数;(2)对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进行因素分析。12.某集团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其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产量(万件)单位成本(元/件)1998年2002年1998年2002年甲10152.52.4乙10102.42.4丙10252.22.0要求计算:(1)分别计算三个企业生产这种产品的1998和2002年的总平均成本,并进一步计算平均成本指数,分析由于平均成本下降所节约的总成本。(2)在平均成本的总变动中,分析各企业平均成本水平变动及产量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相对数和绝对数。7第十章综合评价分析一、单项选择1.若要对现象的发展进程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应选择()A.空间标准B.时间标准C.计划标准D.经验和理论标准2.评价标准可分为个人标准、企业标准、地区标准等,这是从下列哪个角度进行划分的()A.评价范围的不同B.评价内容的不同C.评价时间的不同D.评价的计划标准不同3.下列有关项目和指标的表述错误的是()A.有些事物的评价可以通过统计指标来进行B.有些事物的评价可以通过项目来进行C.所有事物的评价均可以通过统计指标来进行D.项目和指标是有区别的4.若评价指标体系是多层次的,则各层次所有各指标的权重总和()A.等于1B.大于1C.小于1D.无法确定5.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的数值一般()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等于1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二、多项选择1.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的特点()A.全面性B.整体性C.综合性D.科学性E.具体性2.常用的评价标准有()A.计划标准B.时间标准C.空间标准D.经验标准E.理论标准\n3.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有()A.先进水平法B.平均水平法C.目标水平法D.平均发展速度法E.基期水平法4.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A.全面性B.系统性C.精简型D.准确性E.可行性5.下列哪些不属于确定权重值的方法()A.专家意见法B.比率标度法C.小组座谈法D.网络调查法E.派员访问法6.计算综合评价值的方法有()A.计分法B.综合指数法C.功效系数法D.距离法E.专家意见法三、填空1.综合评价分析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综合评价的方法,二是_______。2.在常用的评价标准中,时间标准又称_________.3.__________是将一定空间范围的具有代表性的某种水平作为评判尺度而建立的评价标准。4.对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的方法有相对化处理、函数化处理以及_______和_________。5.________是一种通过两两指标比较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四、名词解释11.综合评价法2.综合分析法3.计划标准4.标准化处理5.综合指数法6.功效系数法五、简答1.传统评价方法的局限性?2.确立评价标准的原则?3.综合评价分析的一般程序?4.指标通读两处理的原则?5.权重确定的依据主要有?6.专家意见法的优点是?2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1.C2.C3.D4.B5.D6.C7.B8.B9.D10.B11.D12.D13.B14.C15.B16.C17.A二、多项选择1.AB2.ACE3.BDE4.ABD5.ABC6.ABE7.ACDE8.ABCDE9.ABC10.BCD11.ABCD12.ACDE13.BDE三、填空1.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2.国家综合统计系统业务部门专业统计系统基层单位统计组织\n3.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数量关系4.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5.统计实践统计理论6.时间地点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7.品质标志数量标志8.总体单位9.研究目的10.标志值11.总体现象数量特征12.企业全部产品每一件产品13.品质男女14.数量标志四、名词解释1.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的总称。2.是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实际工作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3.是从总体上阐述客观现象数量方面的特征与相互关系的方法论科学。4.指客观存在的,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5.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或基本单位。6.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7.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及其数值。8.是指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存在的差别。9.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五、简答1.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也可以说统计总体是由具有某种相同性质的全体单位组成的。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它是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单位。1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条件地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2.统计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如性别是品质标志,标志表现则用文字具体表现为男,女;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用数值表现,即标志值。如工人的年龄是数量标志,标志表现也就是标志值为21.23.45岁等。\n3.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则是说明总体特征的。(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联系:(1)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来的,所以,数量标志是统计指标的基础,(2)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是可以转换的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单项选择1.A2.C3.D4.B5.B6.D7.C8.B9.D10.C11.D12.D13.A14.C15.A16.C17.A18.C19.B20.C21.D22.B二、多项选择1.AE2.ADE3.ABCDE4.ADE5.ABCDE6.ABC7.AB8.BD9.ABE10.BC11.AD12.BCDE13.ACE14.BD15.ABCD16.ACE三、填空1.数量指标质量指标2.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3.统计工作4.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分组5.统计指标体系基本统计指标体系专项统计指标体系6.性别7.组组指标8.同质性差异性9.互斥性10.包容性11.专项设计全阶段设计四、名词解释1.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做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工作的首要阶段。2.数量指标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或总工作量的指标,一般表现为绝对数的形式。3.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4.统计指标体系是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总体,用以说明被研究现象各个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面反映研2究对象的总体状况。5.统计分组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点和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从而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五、简答\n1.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2)在某一特征存在的若干标志中选择最能事物本质区别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3)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标志。2.(1)目的性。(2)全面性。(3)重点性。(4)联系性。(5)相对稳定性。3.统计指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包括:(1)明确研究目的,确立统计指标;(2)确定统计指标的内涵;(3)确定统计指标概念的处延;(4)确定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5)规定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6)规定统计指标的空间和时间属性。第三章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1.D2.B3.C4.B5.A6.C7.D8.B9.D10.A11.B12.B13.D14.B15.D16.A17.B18.A19.C20.D21.C二、多项选择1.BCE2.BDE3.AD4.ACE5.ACD6.ABD7.BCE8.BDE9.BCE10.ABCE11.ABCDE12.BE13.ABDE14.BCE15.BCE16.ABE17.BCD18.AD19.ABCE三、填空1.专门调查统计报表2.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3.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4.单一表一览表5.调查对象6.全面7.非全面8.直接观察法9.偶然性系统性10.登记性代表性11.调查目的调查单位12.调查时间四、名词解释1.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是我们认识的基础,分析的前提,决策的依据。2.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被调查对象的连续变化,随时将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33.调查项目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需要向调查单位了解的有关标志及其他有关情况。4.\n调查对象就是我们应搜集调查资料的全部单位的总体,它是由调查目的所决定的,并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所组成。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可以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6.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的表格形式、指标内容、报送时间和程序,自上而下地布置,然后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地提供国民经济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7.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总体中,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是非全面调查。8.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的调查,借以认识事物本质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调查方法。9.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仅根据总体的一部分单元而不是全面单元的调查来估计总体特征所引起的误差。因为样本是随机抽选的,样本的估计值是随着抽到样本的不同而变化,即使调查完全准确,它和总体真值之间也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代表性误差,是由抽样引起的,所以称作抽样误差。10.非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是指除抽样误差以外在调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它包括抽样框误差、计量误差、无回答误差、数据处理误差等。11.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对一个问题所做的回答记录与真值不同。它可能是由于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员、被调查者、收集数据的形式或测量工具造成的。12.抽样框误差:如果抽样框中的信息存在缺陷或错误,就会产生误差,包括不完全覆盖误差、过覆盖误差等,这些都会导致对总体估计的偏差,称为抽样框误差。13.无回答误差:无回答回答是指因调查时未能从指定的被调查者那里获得有效回答而产生的误差,包括全部无回答和部分无回答两种情况。14.处理误差:数据处理误差是指数据收集以后,做估计以前,所有对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编码、录入、审核及插补等其中任何一个步骤所产生的误差。五、简答\n1.统计调查作为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它的基本任务是按照统计设计所确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这些资料是总体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或为尚待整理和系统化的原始资料,或为经过初步整理,仍需进一步系统化的次级资料。一切统计调查都是围绕这一基本任务进行的。2.统计调查可以按一系列标志来分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1)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被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无一例外的都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则是对被研究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主要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几种调查方法。(2)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随着被研究现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连续调查获得的资料说明了现象发展过程,体现现象在一段时期的总量。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所进行的登记。不连续调查获得的资料说明了现象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天的数量。4(3)统计调查按所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和询问调查。直接调查是调查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察看、测量和计量;凭证调查是以各种原始和核算凭证为调查资料来源,向有关单位提供资料的方法;询问调查是调查人员直接向被调查者进行提问,被询问者的回答是调查资料的来源。3.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主要内容有:①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④确定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时间)和明确调查工作的期限⑤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4.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适用于总体范围大,单位数目多的调查对象;(2)适用于一些不能或难以进行全面调查的研究对象;(3)适用于某些虽然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受人力、经费等因素限制,不宜进行全面调查的调查对象;(4)运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和修正全面调查资料;(5)抽样调查还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决定行动的取舍。5.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n(1)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取是根据重点单位的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的,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抽选出来的,不受主观因素所影响。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抽选出来的。(2)调查目的不同。重点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重点单位的调查,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典型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少数典型单位的深入调查,借以认识事物本质发展变化的规律;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都以部分单位调查的结果推算总体指标,由于调查单位选择的方法不同,其推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也不同。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因而在给定概率和误差范围条件下,可保证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典型调查的调查单位选择完全由人们有意识的选择,因而难以保证推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断误差既不知道也不能控制。6.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需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查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这就可以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靠全面统计报表。第四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1.A2.C3.B4.B5.A6.B7.C8.D9.C10.B11.C12.D13.C14.A15.D16.C17.B18.B19.C20.D二、多项选择1.AD2.ACD\n3.BCD4.AE5.ACD6.ABCDE7.BD8.AB9.ABCDE10.ABCE三、填空1.总体单位数2.频率密度3.单位组距4.等距分组5.异距(不等距)6.向下累计7.钟型8.左偏四、名词解释1.根据研究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与汇总,使其系统化、合理化,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性资料的工作过程。2.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叫次数分布。3.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变量分布数列。4.它是由两个变量值确定的区间范围划定各组界限的变量分布数列。5.是频率与组距之比,表明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率。五、简答1.统计整理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个体到总体,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的过渡阶段,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1)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3)分组汇总原始资料;(4)汇总资料的再审核;(5)编制统计表。3.它是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不仅可以表明总体单位分布特征、结构状况,而且可以进一步研究总体标志值的构成、平均水平及其变动规律。第五章综合指标分析一、单项选择1.B2.C3.D4.A5.D6.D7.D8.A9.B10.D11.B12.C13.A14.B15.A16.A17.B18.D19.D20.C21.C22.C23.A24.B25.A二、多项选择1.AB2.AE3.BC4.ADE5.BCD6.ABD7.A8.C三、填空1、水平2、频率3、1或100%4、零或05、成数p6、p(1??p)67、之差8、25%9、加权算术平均数10、中位数11、受总体规模大小的影响12、累计法13、年平均本利率\n14、出现次数最多四、名词解释1.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也称绝对数指标。2.又称相对数,是两个性质相同或互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3.用来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也叫平均数。4.又称标志变动度,是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指标。5.是只表现为“是”与“否”或“有”与“无”两种属性的品质标志,又叫交替标志。6.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活动过程中所取得或实现的累计总量。7.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上所实现或达到的总量指标。8.是两个相关的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之比,用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9.是同一时期不同空间同类指标对比而得出的相对数。10.是反映总体中各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的综合指标。五、简答1.二者的区别是:时期指标主要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累计的总数量,不同时期的指标值可以相加,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受时期长短的制约,时期指标是连续登记取得的;时点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状况的总量指标,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累计相加,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一般不受时间间隔长短的制约,时点指标是间断登记取得的。2.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平均指标是一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它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3、(1)平均指标具有比较分析的作用。(2)平均指标可以作为论断事物的一种数量标准或参考。(3)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4)利用平均指标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算和估计。4、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但二者是性质不同的指标。计算算术平均数的两个总量指标同属一个总体,并且有总体单位和标志值的对应关系;而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两个总量指标属于两个不同的总体且无总体单位和标志值的对应关系。\n5、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指标时常常用到的两个指标。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一般情况是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的次数。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权数是直接给定的标志总量。在经济统计中,经常因为无法直接得到被平均标志值的相应次数的资料而采用调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计算,这时的调和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它仍然依据算术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即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来计算。它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7_xfmm??????X????????H1mf????m????xx6、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结合运用变异指标是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变异指标的作用有: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分布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测定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7、(1)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2)总平均数和组平均数结合起来运用;(3)要注意极端值的影响;(4)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8、(1)相对指标可以说明总体现象的各种数量对比关系为人们全面、深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数量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状况提供重要依据。(2)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进行科学对比的基础。9.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是编制计划,实行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计算其它一切统计指标的基础。10、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指的就是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或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它有权衡平均数大小的作用。在计算平均数时,由于出现次数多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形成影响大些,出现次数少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形成影响小些,因此就把次数称为权数。在分组数列的条件下,当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或各组次数所占比重均相等时,权数就失去了权衡轻重的作用,这时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n11、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它是通过变异指标中的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与平均数对比得到的。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当所对比的两个数列的水平高低不同时,就不能采用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进行对比分析,因为这些指标都受到总体单位标志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12、实物指标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反映事物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能够生动具体地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缺点是其综合性较差,不能用以综合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价值指标的优点是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能和概括能力,便于综合反映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其缺点是它脱离的物质内容,比较抽象,不能准确反映物品或劳物的使用价值量(分)。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将两种指标结合起来应用.六、计算1、(1)甲企业的平均成本m2100??3000??15006600????????19.41(元)=m210030001500340??????x152030(1)乙企业的平均成本8m3255??1500??15006255????????18.29(元)=m325515001500342??????x152030原因分析: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品中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权数的作用拉低了乙企业的总成本。2、整理资料如下表:22按利润额分组中值(x)企业数(f)xf??x??x????x??x??f组(万元)200-30025019475031212.3593033.5300-40035030105005878.3176348.7400-5004504218900544.322860.1500-60055018990015210.32737852.2600以上65011<715049876.3548639.2合计——12051200102721.51614666.7xf51200??x??????426.67(万元)f120??2??x??x??f1614666.7??s??????116.4(8万元)n??1120??11、解:—m675000??X??????270??千克/亩??甲m2500??x—xf625000??X??????250??千克/亩??乙f2500??\n在相同的耕地自然条件下,乙村的单产高于甲村,故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的好。但由于甲村的平原地所占比重大,山地所占比重小,乙村则相反,因权数的作用,使得甲村的总平均单产高于乙村。— xf300??X??????1.5??件/人??甲f200??;—m180??X=????1.8??件/人??乙m100??x4、解:——X??X,??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高。甲乙??(1)9_2(x??x)f90??(2)????????0.67??件/人??甲f200??_2(x??x)f36??????????0.6??件/人??乙f100????0.67甲V????7100%????7100%??44.7%甲—1.5X甲??0.6乙V????7100%????7100%??33.3%乙—1.8X乙V??V甲乙????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整齐。5、解:用频率加权的方法计算,以各区人口的比重为权数来计算该市居民人均收入。_fX??(x??)=1400×85%+1380×15%=1397(元)??f??则该市居民的年人均收入为1397元。6、解:两种计算都不正确。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涵义。正确的计算方法是:_m190??250??6091049??平计划完成程度X??????=101.84%m1902506091030??????x0.951.001.05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也因各车间的产量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产量多少对平均单位成本有直接的影响。故正确的计算为:_xf18??7190??12??250??15??609??平均单位成本X????=14.83(元/件)f190??250??609??7、解:成交额单位:万元,成交量:万斤。甲市场乙市场价格成交量品种成交量(x)成交额(m)成交额(xf)(mx)(f)甲1.21.2122.4乙1.42.8211.4丙1.51.5111.5合计—5.5445.310_m5.5??甲市场平均价格X????=1.375(元/斤)m4??xxf5.3??乙市场平均价格X????=1.325(元/斤)\nf4??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不同的,销售总量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甲市场销售价格较高的乙产品最多,而乙市场销售价格较低的甲产品最多,因而使得甲市场的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这就是权数在平均数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如果将两个市场的各组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比重计算出来,则更能看出权数的作用。8、解:(计算过程略)设:录用率为x,报考人数f,则录用人数为xf;xfxf12389????男性总录用率=????20.5%女性总录用率=????17.8%f600f500????资料显示女性各组录用率均高于男性,但总录用率却低于男性,这是因为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且受权数的影响。这里,报考人数的多少对总录用率起了权衡轻重的作用。9、解:(1):按计划分组(%)组中值(x)实际产值(m)mx80—9085688090—100955760100—110105126120110—120115184160合计—435420m435??H????=103.57%m420??x(2)按计划分组(%)组中值(x)%计划产值(f)xf80—90856857.890—100955754.15100—110105126132.3110—120115184211.6合计—435455.85_xf455.85??X??????104.79%f435??_xf15??715??25??38??35??34??45??43??10、解X??????29.25??件??f100??11_2(x??x)f????????8.986??件??f????9.6V??????0.267甲—36X??8.986V??????0.305乙—29.5X因为0.305>0.267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11、解:_xf95%??5??105%??8??115%??2??以企业数为权数计算:X??????103%f15??_xf95%??7100??105%??800??115%??7100??以计划总任务为权数计X??????105%f1000??在该题所提供的条件下,计算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应选择计划总任务为权数来计算,即企业的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5%。原因:在计算平均相对指标时,应首先保证两个相乘的量有实际意义,以计划任务数为权数与计划完成程度相乘正是实际完成数。但如果没有掌握计划数只给出企业数,也可以以频数即企业数为权数来近似地计算。第六章抽样推断一、单项选择1.C2.D3.C4.B5.C6.D\n7.A8.D9.A10.B11.A12.B13.C14.B15.D16.B17.C18.D19.C20.C21.C22.A23.B24.D25.C26.B二、多项选择1.ACDE2.ABCD3.ADE4.ACDE5.AE6.BE7.ACDE8.ABDE9.ABCE10.ACE11.ABCDE12.ABD13.ABCDE14.AC15.BCE16.ACE17.ABCDE18.ABDE三、填空1.随机抽样2.全面可靠3.唯一确定随机变量4.登记性代表性5.偶然性6.反正7.大于8.变异度容量方法组织形式9.大数法则10.稳定性质1211.1/1012.无法求知的13.抽样平均误差14.抽样极限15.提高降低16.无偏17.最小18.越多4倍1/419.点估计区间估计20.简单简单基本均匀21.类型统计分组法22.机械系统有关无关纯随机分层23.群间群内四、解释概念1.抽样误差是指抽样估计值与被估计的未知的真实总体参数之差。2.是指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从总体N个不同单位中随机抽取n个单位构成样本,一共可以抽出的不同样本的数量。3.是指所有可能样本指标的标准差,反映抽样误差的一般水平。4.是指实际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存在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5.是指既能够满足抽样推断精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又不会造成浪费的样本单位数目。6.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一种组织形式。7.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若干群,最后对中选群所含的全部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并据以推断总体指标的抽样组织形式。\n8.假设检验是以样本指标构造检验统计量来检验对总体参数所做的某种假设是否成立的一种统计推断方法。9.即用得到的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五、简答1.(1)抽样推断是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的;(2)抽样推断是运用概率论的理论和方法,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3)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2.首先,遵守随机原则才能使总体中每个单位有同等机会被抽中或抽不中,当抽取足够多的单位时,才能使被抽中单位的次数分布类型与总体相似,从而增强被抽中单位对总体的代表性;其次,遵守随机原则才能引进随机变量,才能计算抽样误差,从而达到推断总体的目的。3.(1)样本容量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成反比;(2)总体的变异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变动度与抽样误差成正比;(3)抽样方法;(4)抽样组织方式。4.当抽样平均误差一定时,由Δ=tμ可见,缩小抽样极限误差,就要减少t值,从而使可靠程度降低;而提高可靠程度就要使t值增大,因而使抽样极限误差增大。25.(1)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变动度,即总体方差σ和p(1-P)的大小;(2)允许误差范围,即Δ值的大小;(3)要求的概率保证程度;(4)抽样方法;13(5)抽样组织形式。6.抽样框是包括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框架,它直接影响到抽样调查的随机性和调查的效果。抽样框的主要形式有三种:(1)名单抽样框;(2)区域抽样框(即地段抽样框);(3)时间表抽样框。抽样框的作用是:(1)将总体所有单位置于可以被抽中的位置上,易于贯彻随机原则和进行抽选工作,提高抽样效率;(2)编制抽样框就确定了全及总体的范围。7.(1)分层抽样是按有关的主要标志分组,目的是为了缩小组内差异,整群抽样是按无关标志分组,其目的是简化抽样。(2)组间方差是影响整群抽样平均误差的主要因素,但它却不影响分层抽样的平均误差;组内方差是影响分层抽样平均误差的主要因素,但它对整群抽样平均误差却没有影响。\n(3)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构成样本的方法不同,分层抽样在每一层中随机重复或不重复抽取若干单位构成样本,整群抽样随机抽取若干“群”由这些群的全部单位构成样本,一般采用不重复抽样方法。8.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抽样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但推断的角度不同。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总体参数在估计前是未知的。假设检验是从总体参数的某种假设出发,利用样本统计量计算某一检验统计量,对假设的正确性进行判断的一种统计方法。在假设检验中,当确定α和选择检验统计量之后,临界值的位置就已经确定,实际上,由临界值围成的接受域就是以X为中心的置信区间。α值越小,置信0区间就越宽,接受域也就越大,从而犯“弃真错误”的可能性变小。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对同一实例而言,用的是同一样本,同一统计量,同一种分布,因此也可以利用置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六、计算n1.解:C??15504Nn2.解:已知n=200,n??40, ??1% ,F(t)??95.45%,t??21Nn401(1)p??????20%n200p(1??p)n0.2??(1??0.2)(2)????(1??)??(1??1%)??2.81%PnN200(3)????t??????2??2.81%??5.62%pp下限:p??????20%??5.62%??14.38%p(4)置信区间上限:p??????20%??5.62%??25.62%p3.解:列表计算如下:2月收入分组户数组中值xf(x??x)f(元)fx300以下3250750195075300——40018350630043245014400——500324501440096800500——600255501375050625600——700126507800252300700——800107507500600250合计100——505001627500??xf50500(1)x??????50(5元)??f10022??(x??x)f1627500??n162751002S??????16275,????(1??)????(1??)??12.6(9元)xf100nN10010000????t??????2??712.69??25.3(8元)xx下限:x??????505??25.38??479.6(2元)x置信区间上限:x??????505??25.38??530.3(8元)xn12??101(2)p??????22%\nn100p(1??p)n0.22??(1??0.22)????(1??)??(1??1%)??4.12%PnN100????t??????2??4.12%??8.24%pp下限:p??????22%??8.24%??13.76%p置信区间上限:p??????22%??8.2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