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习题

《统计学》习题\n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A.统计学B.统计工作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2.社会经济统计是()的有力工具。A.解决问题B.克服困难C.进行交流D.认识社会3.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A.社会经济工作B.统计科学研究C.社会经济统计实践D.社会经济的核算4.在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过程中,首先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 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C.数理统计学派D.社会经济统计学派5.在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首先将古典概率论引入社会经济现象研究的学者是()。A.阿道夫·凯特勒B.威廉·配第C.约翰·格朗特D.海尔曼·康令6.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7.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A.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8.统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A.量的方面去研究其质的方面B.质的方面去研究其量的方面C.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量的方面D.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质的方面9.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A.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10.在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中()。A.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是毫无关系的B.统计指标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C.若干个统计指标组成了统计指标体系D.统计指标可以决定统计指标体系的大小11.统计的三大职能是指()。\nA.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反应职能B.信息职能、认识职能、监督职能C.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D.信息职能、反应职能、认识职能12.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A.差异性B.同质性C.社会性D.综合性13.标志是指()。A.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D.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14.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5.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不同可分为()。A.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D.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16.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A.每个工业企业B.统计阶段的连续性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17.对某市17.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B.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C.某一高等学校D.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科研所18.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19.有200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200个公司的全部职工B.200个公司C.200个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200个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20.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A.性别B.年龄C.商品价格D.工业企业的总产值21.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A.标志B.变量C.指标D.标志值22.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nA.标志B.标志值C.指标D.变量23.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A.连续型变量B.离散型变量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A.大量观察法B.综合分析法C.统计分组法D.归纳推断法E.指标体系法2.统计的涵义包括()。A.统计资料B.统计设计C.统计工作D.统计表E.统计学3.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的阶段有()。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E.统计资料提供与开发4.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客观性B.数量性C.大量性D.同质性E.差异性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A.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B.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C.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D.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E.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6.统计指标是()。A.客观现象的量B.一个具体社会经济现象量的反映C.总体现象的实际数量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情况D.用数学揭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事实E.客观存在事实的反映7.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B.实际产值为1.1亿元C.职工人数为10万人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E.机器台数为750台8.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5万元、22万元、40万元、33 万元和65万元,则()。A.“全民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C.“工业总产值”是个变量D.“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E.25、22、40、33和65这几个数字是变量值\n9.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国民生产总值B.人口密度C.全国总人口数D.投资效果系数E.工程成本降低率10.在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教师职务B.教育水平C.学习态度D.考试成绩E.出勤率11.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性别B.工种C.工资D.民族E.年龄12.某商场800名职工的每个人的工资资料中()。A.职工工资总额是统计指标B.800名职工是总体单位C.有800个标志值D.职工工资是统计标志E.该商场工资总额等于800人乘以其平均工资13.在全国人口普查当中()。A.每个人是总体单位B.男性是品质标志C.年龄是数量标志D.人口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E.全国人口数是数量总体14.连续变量的数值()。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D.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E.只能用记数方法取得1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棉花产量B.棉花播种面积C.单位面积棉花产量D.植棉专业户数E.农业科研所数16.离散变量的数值()。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D.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E.只能用记数方法取得1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商业企业单位数B.商品总销售额C.职工人数D.商品库存额E.商店经营商品品种数18.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以下要素构成()。A.定性范围B.数量指标C.定量方法D.指标数值E.质量指标19.统计指标体系按其作用不同分为()。A.数量指标体系B.质量指标体系C.基本指标体系D.社会指标体系E.专题指标体系\n20.产品产量指标属于()。A.实体指标B.客观指标C.时期指标D.实物指标E.数量指标三、判断题1.男性是品质标志。()2.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也不能用数值表示的。()3.数量标志值是由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汇总而来的。()4.统计指标不同于统计标志,但与统计标志有密切联系。()5.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6.凡是以绝对数形式出现的指标,均为数量指标。()7.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没有变异就不用统计了。()8.变量与变量值的主要区别是变量不能相加平均,而变量值可以相加平均。()9.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10.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11.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12.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都不能用数值表示。()四、简答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包括哪几个方面,相互之间关系如何?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3.试述统计学的性质和作用。4.统计学与数学有何联系与区别5.统计学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6.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科学,你如何理解?7.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有何区别?8.怎样理解统计总体的同质性与变异性?9.阐述完整的统计认识过程。10.简述统计工作的五个阶段。11.什么是统计总体?其基本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总体单位?举例说明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12.举例说明标志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13.品质标志、数量标志、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说明哪些不同的问题?\n14.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具有哪些特点。15.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它具有哪些特点?16.简述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17.简述大数定律在统计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18.统计描述的方法有那几种?19.统计推断的方法有那几种?20.试指出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基本原因标志,并区分其中的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21.试对下列单位,指出你所熟悉的统计总体及其总体单位:(1)某高等院校(2)某乡镇(3)某企业集团22指出下列总体单位的质量标志和数量标志:(1)大学生(2)大学教师(3)电视机(4)宾馆(5)摩托车(6)机床(7)工业企业23试将下列指标区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2)销售收入(3)人均国民收入(4)投入产出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整理与显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A.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A.是以调查组织规模大小来划分的B.是以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C.是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的D.是以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3.统计调查中,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有()。A.直接观察法、普查和抽样调查B.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和问卷调查法C.报告法、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D.采访法、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问卷调查法4.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A.确定调查组织工作B.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C.调查时间和地点的确定D.调查经费的确定\n5.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一般单位6.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A.调查单位的承担者B.构成调查单位的每一个单位C.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D.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单位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A.无区别B.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概念C.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D.不可能一致8.对国营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时,每个国营工业企业是()。A.调查单位B.填报单位C.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D.既不是调查单位又不是填报单位9.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是为了了解在1990年7月1日零时人口的状况,某地区要求将调查单位资料于7月20日前登记完毕,普查的标准时间是()。A.1990年7月20日零时B.1990年7月19日24时C.1990年7月1日24时D.1990年6月30日24时10.在统计工作中,登记初级资料使用的表格是()。A.调查表B.整理表C.汇总表D.分析表11.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A.标志值很大的单位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D.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部门12.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A.所有工业企业B.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D.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13.为了了解全国钢铁企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可对首钢、宝钢、武钢、鞍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A.非全面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14.在统计工作中,营业员填写的发货票属于()。A.原始记录B.统计台帐C.内部报表D.业务凭证15.调查几个主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n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16.某商业企业为了推广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决定进行一次典型调查,所选择的调查单位是()。A.先进的典型B.中等的典型C.落后的典型D.各类典型17.某工业企业系统内欲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1月1日至20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A.调查期限B.调查时间C.登记时间D.标准时间18.我国现有的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A.普查B.抽样调查C.全面统计报表D.非全面统计报表19.对某地区食品零售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其总体单位是()。A.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B.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C.全部零售食品厂D.每一种零售食品20.为了了解某商业企业的期末库存量,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方法是()。A.大量观察法B.采访法C.直接观察法D.报告法2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A.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B.准确性、整体性、及时性C.全面性、及时性、完整性D.全面性、准确性、完整性22.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A.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B.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C.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D.统计分组和统计分析2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确定分组标志B.确定组数C.确定组距D.确定分组界限24.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25.在区分事物性质的分组中,划分经济类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种分组,可以研究各经济类型的()。A.品质特征B.数量特征C.规模大小D.依存关系26.次数分配数列是指()。A.各组组别依次排成的数列B.各组次数依次排成的数列\nC.各组组别与次数依次排列而成的数列D.各组频率依次排成的数27.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不等于128.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根据是()。A.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B.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C.分组的数目多少不同D.研究的总体变化如何29.以一个企业的工人为总体,研究任务是分析该企业工人的文化素质,则分组标志应选择()。A.工人的技术等级B.工人的文化程度C.工人的日产量D.工人的出勤天数30.把统计表分为简单表和分组表的标志是()。A.分组标志的选定B.分组数目多少C.根据主词的分组情况不同D.总体是否相同31.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必须()。A.不等B.重叠C.间断D.没有严格要求32.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必须()。A.不等B.重叠C.间断D.没有严格要求33.在次数分布中,比率是指()。A.各组分布次数比率之比B.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C.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D.各组比率相互之比34.在正确分组的条件下,组数列是()。A.对变量值少的连续型变量分组的结果B.对变量值少的离散型变量分组的结果C.对连续型变量分组的结果对确定型变量分组的结果35.各组变量值在决定总体数量大小中所起的作用()。A.与次数或比率大小无关B.与次数或比率大小有关C.与次数大小有关,比率大小无关D.与次数大小无关,与比率大小有关36.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和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两个统计分组是()。A.按数量标志分组B.按品质标志分组C.前者按数量标志分组,后者按品质标志分组D.前者按品质标志分组,后者按数量标志分组37.下面属于变量分配数列的资料有()。A.大学生按专业分配B.电站按发电能力分配\nC.商业企业按类型分配D.企业按国民经济类型分配38.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A.正比B.等比C.反比D.不成比例39.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计算()。A.次数B.次数密度C.频率D.累计频率40.一定条件下,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分布服从()。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正J型分布D.反J型分布41.在组距数列中,向下累计到某组的次数是100,这表示总体单位中()。A.大于该组下限的累计次数是100B.小于该组下限的累计次数是100C.大于该组上限的累计次数是100D.小于该组上限的累计次数是100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是()。A.调查单位的各种原始资料B.实现调查单位所必需的个体量资料C.所有调查单位标志的具体表现D.调查单位所有标志的具体表现E.调查单位所必需的标志的具体表现2.统计原始资料是指()。A.需由个体量过渡到总体量的资料B.已经加工综合的资料C.尚待汇总的初级资料D.仍需再分组的资料E.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3.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包括()。A.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B.确定调查目的C.编制调查大纲D.设计调查表和问卷E.确定搜集资料的方法4.统计调查资料是否全面,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是否包括全部应调查的单位B.是否包括全部应登记的标志C.是否全部问题都得到解决D.是否包括全部调查对象应登记的标志E.是否包括全部调查对象的特征5.统计调查方案的核心是()。A.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B.调查期限C.调查表D.单一表和一览表E.搜集资料的方法6.统计调查的准确性是指()。\nA.统计资料如实反映客观实际B.统计机构和人员如实反映和提供统计资料C.数字完整没有遗漏,计算准确不出差错D.提供的统计资料必须及时E.调查资料不能有任何误差7.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A.全面调查B.一次性调查C.专门调查D.非全面调查E.经常性调查8.调查单位是()。A.调查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B.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D.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每个单位E.所需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总体9.报告单位是()。A.向上级提交调查表的单位B.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D.所需登记标志的那些单位E.报告单位有时与调查单位相一致10.普查属于()。A.全面调查B.一次性调查C.经常性调查D.专门调查E.非全面调查11.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变量E.全部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12.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四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11年,第二次与第三次间隔18年,第三次与第四次间隔8年,这种调查是()。A.全面调查B.一次性调查C.经常性调查D.专门调查E.定期调查13.重点调查()。A.可用于经常性调查B.不能用于经常性调查C.可用于一次性调查D.不能用于一次性调查E.即可用于一次性调查,也可用于经常性调查14.全面调查包括()。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经常性的统计报表E.普查15.\n典型调查属于()。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经常性调查D.一次性调查E.专门调查16.原始纪录具有的特点是()。A.数量性B.群众性C.客观性D.经常性E.广泛性17.填报统计报表必须按照统一的()。A.原始纪录B.表式C.指标D.报送时间E.报送程序18.进行一次性调查可采用()。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E.普查19.农作物预计产量调查是()。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经常性调查D.一次性调查E.专门调查20.下面情况属统计调查中登记性误差的有()。A.抽样随机误差B.技术性误差C.抄录误差D.抽样调查中的偏差E.逻辑性误差2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的理由,是因为这些原始资料是()。A.零碎的B.具体的C.分散的D.概括的E.系统的22.统计表的构成包括()。A.总标题B.汇总表C.横行标题D.总行标题E.指标数值23.统计分组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含义()。A.对个体来讲,是“分”B.对总体来讲,是“合”C.对个体来讲,是“合”D.对总体来讲,是“分”E.无法确定“分”和“合”24.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区分事物的本质B.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C.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E.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25.统计分组后()。A.各组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B.同一组内保持着相同的性质C.各组之间性质相同D.有的可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E.有的可反映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n26.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A.变量值的大小B.变量性质不同C.选择的分组标志D.组距与组数E.组限与组中值27.变量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变量值B.次数C.组数D.组距E.指标数值28.组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A.组数的多少成正比B.组数的多少成反比C.总体单位数的多少成正比D.全距的多少成正比E.全距的多少成反比29.等距数列中,各组次数的分布()。A.受组距大小的影响B.不受组距大小的影响C.与频数密度的分布不一致D.与次数密度的分布不一致E.与次数密度的分布一致30.现将某班40名学生的统计学成绩分别列入不及格(60分以下)、及格(60-70)、中等(70-80)、良好(80-90)、优秀(90分以上)5个组中,这种分组是()。A.形成变量数列B.形成组距数列C.形成品质数列D.按质量标志分组E.按数量标志分组31.下列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A.教师按聘任职务分组B.学生按所学专业分组C.职工按工资级别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E.商业企业按销售额分组32.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A.钟形分布B.U形分布C.J形分布D.S形分布E.十形分布33.统计表的主词可以是()。A.总体的统计指标B.总体的指标名称C.各个总体单位的名称D.全部总体单位E.总体的各个组34.对某市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分组标志的名称应写在统计表中的()。A.总标题栏B.主词栏C.宾词栏D.横行E.指标数值栏35.下列哪种表属于按主词分组情况划分的统计表()。A.调查表B.整理表C.计算表D.简单表E.分组表三、判断题1.统计调查的任务是搜集总体的原始资料。()\n2.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其核心是调查表。()3.在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调查工作的期限。()4.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5.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6.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为了回答向谁调查,由谁来具体提供统计资料的问题。()7.统计报表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组织调查的最主要形式。()8.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规定颁发的,是各企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故各级领导部门需要什么统计资料都可以通过颁发统计报表来搜集。()9.普查是比较容易取得全面系统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方法。()10.在三种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典型调查最好,重点调查次之。()1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所以其调查结果不可能存在误差。()12.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中,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13.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规定以1990年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是为了保证登记工作在同一时刻进行。()14.抽样调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代表性误差,还有可能产生登记性误差,所以它的误差要比全面调查的误差大。()15.重点调查的结果,不仅可以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还能用于说明总体的全貌。()16.重点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被研究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17.登记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18.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性,绝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坚持统计制度和纪律,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的原则问题。()19.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布数列。()20.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变量数列。()21.离散型变量可以做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组距表示方法只能是重叠的。()22.组中值的假定性是指假定各单位变量在本范围内均匀分布。()23.异距分组中,为消除组距不等对次数实际分布的影响,一般需计算次数密度。()24.\n钟形分布的许多种类中,最重要的是J形分布。()25.按分组标志在性质上的差别,统计分组可分为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26.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对连续变量分组采用重叠组限时,习惯上规定一般只包括本组下限变量值的单位,而当单位的变量值恰恰为组的上限时,不包括在本组。()27.组距实际上是各组变量值的变动范围,计算组距的通用公式是:“组距=本组上限-前组上限”。()28.统计汇总前审核是保证统计汇总的关键,统计汇总后审核是对工作质量进行检查。()29.从形式上看,统计汇总方案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空白的汇总表,分析用的填表说明和分类目录。()30.设计统计表必须遵循科学、实用、简练、美观的基本原则。()四、简答题1.何谓统计调查?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有几种?2.重点调查中,怎样选择重点单位?3.搜集统计资料为什么要与了解情况相结合?4.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5.怎样理解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及调查项目之间的关系?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7.简述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之间的区别。8.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之间的异同。9.怎样理解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使用?10.三种非全面调查各适合那些场合?11.为什么进行资料的整理?1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13.统计分组具有哪两个方面的含义?其重要意义何在?14.如何理解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是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15.如何确定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分组界限?16.确定组距数列组距的依据是什么?17.怎样确定开口组的组中值?18.在何种情况下考虑异距分组?19.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可以编制单项式数列,\n什么情况下可以编制组距式数列?1.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在什么条件下具体运用?2.怎样设计统计表?3.简述统计图的几种类型。4.以一实例说明统计分组的原则。5.简述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你认为应如何设置?五、计算题1.对50只灯泡的耐用时数进行测试,所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8869289999469508641050927949852102792897881610009181040854110090086690595489010069269009998861120893900800938864919863981916818946926895967921978821924651850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频数分布数列(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数列(3)根据编制的频数分布数列绘制直方图(4)根据直方图说明灯泡耐用时数的分布属于哪一种类型?2.如何利用洛伦茨曲线对收入分配和社会财富分配公平与否进行研究?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第三章统计分布的数值特征一、单项选择题1.平均指标反映()。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B.总体分布的离散趋势C.总体分布的大概趋势D.总体分布的一般趋势2.平均指标是说明()。A.各类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B.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C.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D.大量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3.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nA.中位数B.众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A.总体部分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B.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C.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D.总体标志总量与权数系数总量之比5.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为()。A.标志值B.权数之和C.单位数比重D.标志值的标志总量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A.权数的标志值B.权数的绝对值C.权数的相对值D.权数的平均值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而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B.主要受各组次数大小的影响,而与各组标志值的多少无关C.既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又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D.既与各组标志值的大小无关,也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8.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A.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B.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C.接近于平均水平的标志值D.不受权数的影响9.假如各个标志值都增加5个单位,那么算术平均数会:()。A.增加到5倍B.增加5个单位C.不变D.不能预期平均数的变化10.各标志值与平均数离差之和()。A.等于各变量平均数离差之和B.等于各变量离差之和的平均数C.等于零D.为最大值11.当计算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销售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时,应采用哪种平均数?()A.众数B.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12.对比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水平,应该采用的指标是()。A.人均粮食产量B.单位粮食产量C.粮食总产量D.平均单位粮食产量13.众数是()。\nA.出现次数最少的次数B.出现次数最少的标志值C.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D.出现次数最多的频数14.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众数为零15.某地区8月份一等鸭梨每公斤1.8元,二等鸭梨每公斤1.5元,10月份鸭梨销售价格没变,但一等鸭梨销售量增加8%,二等鸭梨销售量增加10%,10月份鸭梨的平均销售价格是()。A.不变B.提高C.下降D.无法确定16.当时,其总体分布的状况为()。A.钟型分布B.对称的钟型分布C.对称的U形分布D.U形分布17.标志变异指标表明()。A.标志值的分配B.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D.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动范围1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恒等关系D.倒数关系19.标志变异指标中最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离散系数20.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A.说明意义不同B.计算条件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21.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22.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常用的有()。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23.为了比较两个不同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24.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n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两个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D.无法判断25.在一个次数分布中,,如果在总体中再加上80,70,60这三个标志值,则重新计算的标准差会()。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判断26.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若σ甲<σ乙,则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水平的代表性程度相比较()。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B.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大于乙数列C.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小于乙数列D.不能确定哪个数列的代表性好27.若把全部产品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则所采用的标志属于()。A.不变标志B.是非标志C.品质标志D.数量标志二、多项选择题1.平均指标是()。A.一个综合指标B.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C.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D.在同质总体内计算的E.不在同质总体内计算的2.平均指标具有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的作用,其理由是()。A.它反映了不同总体的单位数的差异程度B.它反映了总体单位数量差异C.它消除了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D.平均值表示一个代表值E.平均值表示将性质不同的现象抽象化3.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A.分子分母同属于一个总体B.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C.分母是分子的承担者D.分母附属于分子E.分子分母均是数量指标4.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受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也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因此()。A.当较大的标志值出现次数较多时,平均数接近标志值大的一方B.当较小的标志值出现次数较少时,平均数接近标志值小的一方C.当较大的标志值出现次数较少时,平均数接近标志值大的一方D.当较小的标志值出现次数较多时,平均数接近标志值小的一方E.当不同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相同时,对平均值的大小没有影响\n5.简单算术平均数之所以简单,是因为()。A.所计算的资料未分组B.所计算的资料已分组C.各组次数均为1D.各变量值的次数分布不同E.各变量值的频率不相同6.当()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各组标志值不相等B.各组次数均相等C.各组次数不相等D.各组次数均为1E.各组标志值均相同7.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在选定权数时,应具备的条件是()。A.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B.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C.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D.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E.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8.运用调和平均数计算算术平均数时,应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总体标志变量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掌握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资料C.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形式的分母资料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相应组的标志总量9.现有两种蔬菜,一种每元买4斤,一种每元买5斤,求各买1斤和各买1元的平均价格()。A.各买1斤的总体是2斤蔬菜B.各买1元的总体是2元钱C.各买1斤的总体是0.45元D.各买1元的总体是9斤蔬菜E.各买1斤和各买1元的总体是该种蔬菜10.下列哪些现象应该利用算术平均数计算()。A.已知工资总额及工人人数求平均工资B.已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求平均发展速度C.已知实际产量和计划完成百分比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D.已知各产品等级及各级产品产量求平均等级E.已知产品产量及各产品的单位成本求平均成本11.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n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12.中位数()。A.是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B.是根据各个变量值计算的C.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D.不受极端变量值位置的影响E.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13.假定市场上某种商品最多的成交价格为每公斤4.60元,则每公斤4.60元()。A.可用来代表这种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B.是平均指标值C.是中位数D.是众数E.是调和平均数14.众数()。A.是居于按顺序排列的分组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B.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C.是根据各个变量值计算的D.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E.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15.在左偏态分布中()。A.中位数大于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大于众数C.众数大于算术平均数D.众数小于算术平均数E.算术平均数小于众数,也小于中位数16.如果在分配数列中,有一个标志值为零,则不能计算()。A.加权算术平均数B.加权调和平均数C.简单调和平均数D.简单几何平均数E.加权几何平均数17.平均指标()。A.是质量指标B.是数量指标C.能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D.能反映总体单位的一般水平E.是一个综合性指标18.平均指标的应用原则()。A.现象总体的同质性B.现象总体的可比性C.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D.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总平均数E.用标志变异指标补充说明总平均数\n19.同质总体的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生产过程的均衡性C.表明经济过程的节奏性D.说明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E.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20.通过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A.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B.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C.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D.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异程度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21.标准差和平均差的共同点是()。A.受极端值的影响均较大B.均以算术平均数为中心来测定各变量值的离散程度C.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相同D.都考虑到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E.在反映总体的标志变异程度方面都有比全距准确22.两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相等,则说明两个变量数列()。A.各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相等B.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与其算术平均数的平方之差相等C.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与其算术平均数的平方之和相等D.平均水平相等E.标志变异程度相等23.当()时,可以利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A.两个平均数相等B.两个平均数不等C.两个平均数反映的现象不同D.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相同E.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不同24.变异系数()。A.是反映标志变动度的相对指标B.是有名数C.其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D.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总体同一变量的差异E.可以用来比较同一总体同一变量的差异25.下列标志变异指标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有()。\n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26.与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致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27.能直接在不同总体间进行比较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三、判断题1.计算平均指标的同质性原则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单位在被平均的标志上具有同类性。()2.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大小取决于权数本身绝对值的大小。()3.当各组的单位数相等时,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重也相等,所以权数的作用也就没用了。()4.利用组中值计算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标志值是均匀分布的,计算结果是准确的。()5.调和平均数是根据标志值的倒数计算的,所以又称为倒数平均数。()6.几何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最适用的一种方法。()7.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因而,在总体中众数必定存在,而且是唯一的。()8.众数只适用于变量数列不适用于品质数列。()9.当中位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时,中位数就是中位数组的组中值。()10.标志变异指标既反映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共性,又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11.全距不受中间标志值的影响。()12.对于同一数列,同时计算平均差和标准差,二者一定相等。()13.平均差所平均的是离差本身,而标准差所平均的是离差的平方。()14.对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15.变量值越大,标准差越大;反之,变量值越小,标准差越小。()16.方差也叫均方差。()17.如果两个数列的变异系数相同,则说明两个平均数对各自数列的代表性相同。()\n18.甲、乙两组工人生产同一种产品,甲组工人平均日产量为60件,标准差为7.2件,乙组工人平均日产量为55件,标准差为6.6件,故工人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乙组比甲组大。()19.已知变量数列的平均数是100,标准差系数是0.2,则方差等于20。()20.若一个分配数列的算术平均数大于众数,则偏度系数为正数,表明这组分布的峰部偏向右边,且偏度系数越大表明右偏程度越大。()21.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称为四分位差。()22.在钟型分布只存在适度或轻微偏斜的情形下,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大约只是中位数与众数距离的一半。()23.当分布对称时,它的所有偶数中心距均为零,所以可以考虑用偶数中心距来判定分布是否对称。()24.当一个分布的峰度指标值小于-1.2时,分布曲线常常会由上凸变成上凹,此时的峰度实际上就成“凹度”了。()四、简答题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的作用有哪些?2.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如何正确选择权数?3.什么是权数?权数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哪种权数体现出权数的实质?4.权数对算术平均数有何影响?5.平均指标为什么要注意同质性原则?6.在计算平均指标时,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资料条件?7.依据皮尔生规则,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这种关系能成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8.简述测定标志变异指标有何意义。9.考察一个分布数列的特征时,为什么必须运用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两者之间是何种关系?10.简述标准差与平均差的区别与联系。11.何谓离散系数?为什么要使用离散系数?12.在分析意义上,偏度和峰度指标与平均指标.变异指标有何区别?为什么除了计算一般的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之外,还需要考察分布的偏度和峰度?14.对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五、计算题1.某工厂生产班组有12名工人,每个工人日产产品件数为:17、15、18、16、17、16、14、17、16、15、18、16,计算该生产班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n2.某公司本月购进材料四批,每批价格及采购金额如下:价格采购金额(元)第一批3510000第二批4020000第三批4515000第四批505000合计—50000计算这四批材料的平均价格。3.银行对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按复利计算,25年利率分配如下表:试计算其平均年利率。年限利率(%)年数第1年31第2年到第5年54第6年到第13年88第14年到第23年1010第24年到第25年152合计____254.根据某市500户居民家计调查的结果,得到下列资料:恩格尔系数(%)居民户数20以下620—303830—4010740—5013750—6011460—707470以上24合计500\n计算该市恩格尔系数的众数和中位数及算术平均数,并进行比较。5.某企业工人按年工资分组资料如下:按年工资分组(元)工人数(人)600—70010700—80015800—90035900—1000121000—11008合计80计算工人工资的平均数、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6.对10名成年人和10名幼儿的身高(厘米)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成年组:166169172177180170172174168173幼儿组:68696870717372737475比较分析哪一组的身高差异大?7.现有两个生产班组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甲班组乙班组日产量(件)人数(人)日产量(件)人数(人)53867512796143104153132161合计20合计20分别计算两个班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并说明那个班组的平均数代表性大,为什么?8.两种不同水稻品种在4块田地上试种,其产量如下:甲品种乙品种面积(公顷)产量(公斤)面积(公顷)产量(公斤)\n1.35851.26001.05050.93780.84201.37151.56901.4525假定生产条件相同,确定两个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并比较哪个品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9.试根据平均数及标准差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标志值的平均数为2600,标准差系数为30%,其方差为多少?(2)已知总体标志值的平均数为13,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74,标准差系数是多少?(3)方差为25,各标志值的平方的平均数为250,平均数为多少?10.某商业企业9月份各天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207206247202188260190186215228221242211231251224217230241208222234218253223213272199219245(1)计算该企业日销售额的均值和中位数;(2)计算该资料的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3)计算日销售额的极差、四分位差和标准差。11.甲、乙两厂生产同种电子元件,抽查其耐用时间的分组资料如下:耐用时间(小时)抽查元件数量(只)甲厂乙厂1000以下431000—120030111200—140011311400以上55合计5050(1)计算并比较哪个厂电子元件平均耐用时间长?(2)计算并比较哪个厂电子元件耐用时间差异较大?(3)分别计算两个厂电子元件耐用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并判断两厂电子元件耐用时间的分布属于何种分布?\n12.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为检验哪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15名工人,让他们分别用三种方法组装。15名工人分别用三种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组装的产品数量(单位:个)见下表:方法A方法B方法C1641291251671301261681291261651301271701311261651301281641291271681271261641281271621281271631271251661281261671281161661251261651321251)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价组装方法的优劣?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法,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试说明理由。13.在某地区抽取的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见下表:按利润额分组/万元企业数/个200—30019300—40030400—50042500—60018600以上11\n合计1201)计算120家企业利润额的均值和标准差;2)计算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14.下面的两个直方图,分别反映了200种商业类股票和200种高科技类股票的收益率分布。在股票市场上,高收益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投资于哪类股票,往往与投资者的类型有一定关系。1)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统计测度值来反映投资的风险?2)如果选择风险小的股票进行投资,应该选择商业类股票还是高科技类股票?3)如果你进行股票投资,你会选择商业类股票还是高科技类股票?第四章抽样推断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A.计算和控制误差B.了解总体单位情况C.用样本来推断总体D.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2.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随意原则B.可比性原则C.准确性原则D.随机原则3.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事项有()。A.为了测定车间的工时损失,对车间的每三班工人中的第一班工人进行调查B.为了解某大学生食堂卫生状况,对该校的一个食堂进行了调查C.对某城市居民1%的家庭调查,以便研究该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D.对某公司三个分厂中的第一个分厂进行调查,以便研究该工厂的能源利用效果4.无偏性是指()。A.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B.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D.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n5.一致性是指当样本的单位数充分大时,抽样指标()。A.小于总体指标B.等于总体指标C.大于总体指标D.充分靠近总体指标6.有效性是指作为优良估计量的方差与其他估计量的方差相比,有()。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两者相等D.两者不等7.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A.抽样误差B.登记误差C.代表性误差D.系统性误差8.对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不重复的随机抽样调查,抽查的工人人数一样,两工厂工人工资方差相同,但第二个厂工人数比第一个厂工人数整整多一倍。抽样平均误差()。A.第一工厂大B.第二个工厂大C.两工厂一样大D.无法做出结论9.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A.平均数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10.在同样情况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是()。A.两者相等B.两者不等C.前者小于后者D.前者大于后者。11.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误差系数C.概率度D.抽样极限误差。12.在下列情况下,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可以采用重复抽样公式()。A.总体单位数很多B.抽样单位数很少C.抽样单位数对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D.抽样单位数对总体单位数的比重较大。13.在进行纯随机重复抽样时,为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25%,则抽样单位数应()。A.增加25%B.增加78%C.增加1.78%D.减少25%14.在其它同等的条件下,若抽选5%的样本,则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为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的()。A.1.03倍B.1.05倍C.0.97倍D.95%倍15.在总体方差一定的情况下,下列条件中抽样平均误差最小的是()。A.抽样单位数为20B.抽样单位数为40C.抽样单位数为90D.抽样单位数为10016.通常所说的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A.小于10B.不大于10C.小于30D.不小于30\n17.抽样成数指标P值越接近1,则抽样成数平均误差值()A.越大B越小C越接近0.5D越接近118.当总体单位数很大时,若抽样比例为51%,则对于简单随机抽样,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约为重复抽样的()。A.51%B.49%C.70%D.30%19.将总体单位按一事实上标志排队,并按固定距离抽选样本点的方法是()。A.类型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20.在进行抽样估计时,常用的概率度t的取值()。A.t<1B.1≤t≤3C.t=2D.t>321.抽样调查中()。 A.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B.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C.没有登记性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D.上述两种误差都没有。22.等距抽样的误差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较()。A.前者小B.前者大C.两者相等D.大小不定23.某地订奶居民户均牛奶消费量为12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2公斤。据此可算得户均牛奶消费量在114-126公斤之间的概率为()。A.0.9545B.0.9973C.0.683D.0.90024.根据抽样调查的资料,某企业生产定额平均完成百分比为165%,抽样平均误差为1%。概率0.9545时,可据以确定生产定额平均完成百分比为()。A.不大于167%B.不小于163%和不大于167%C.不小于167%D.不大于163%和不小于167%25.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为0.9545,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A.4.0%B.4.13%C.9.18%D.8.26%26.按地理区域划片所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方法属于()。A.纯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27.在抽样推断中,样本的容量()。A.越多越好B.越少越好C.由统一的抽样比例决定D.取决于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28.在抽样设计中,最好的方案是()。\nA.抽样误差最小的方案B.调查单位最少的方案C.调查费用最省的方案D.在一定误差要求下费用最小的方案29.在重复的简单随机抽样中,当概率保证程度(置信度)从68.27%提高到95.45% (其它条件不变),必要的样本容量将会()。A.增加一倍B.增加两倍C.增加三倍D.减少一半30.极限抽样误差△和抽样平均误差的数值之间的关系为()。A.极限误差可以大于或小于抽样平均误差B.极限误差一定大于抽样平均误差C.极限误差一定小于抽样平均误差D.极限误差一定等于抽样平均误差二、多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是()。A.搜集资料的方法B.推断方法C.全面调查方法D.典型调查方法E.非全面调查方法2.抽样调查的特点是()。A.以部分推为全体B.按随机原则抽取单位C.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推断有关总体指标D.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推断有关总体指标E.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3.抽样调查可用于()。A.有破坏性的调查和推断B.较大规模总体或无限总体的调查和推断C.调查效果的提高D.检查和补充全面调查资料E.产品的质量检验和控制4.从总体中可以抽选一系列样本,所以()。A.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B.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C.抽样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D.总体指标是唯一确定的E.抽样指标是唯一确定的5.抽样误差是()。A.抽样估计值与未知的总体真值之差B.抽样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C.抽样过程中的随机因素引起的D.指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E.偶然的代表性误差6.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所谓优良的估计应具有()。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准确性E.客观性7.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nA.抽样估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差B.不可避免的C.可以事先计算出来D.可以加以控制的E.可以用改进调查方法的办法消除的8.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抽样方法B.样本中各单位标志的差异程度C.全及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差异程度D.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E.样本容量9.抽样平均误差是()。A.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误差程度B.样本指标的标准差C.样本指标的平均差D.计算抽样极限误差的衡量尺度E.样本指标的平均数1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极限误差的大小和可靠性的关系是()。A.允许误差范围愈小,可靠性愈大B.允许误差范围愈小,可靠性愈小C.允许误差范围愈大,可靠性愈大D.成正比关系E.成反比关系11.在一定的误差范围要求下()。A.概率度大,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多B.概率度大,要求可靠性高,抽样数目相应要多C.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少D.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高,抽样数目相应要少E.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多12.在抽样调查中应用的抽样误差指标有()。A.抽样实际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C.抽样误差算术平均数D.抽样极限误差E.抽样误差的概率度13.影响样本容量大小的因素是()。A.抽样的组织形式B.样本的抽取方法C.总体标准差大小D.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E.允许误差的大小14.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缺乏全及总体标准差或全及总体成数,可用下述资料代替()。A.过去抽样调查所得的有关资料B.试验性调查所得的有关资料C.重点调查所得的有关资料D.样本资料E.过去全面调查所得的有关资料15.抽样时要遵守随机原则,是因为()。A.这样可以保证样本和总体有相似的结构\nB.只有这样才能计算和控制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和可靠性C.只有这样才能计算登记性误差和抽样平均误差D.只有这样才能计算出抽样误差E.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工作上的失误16.抽样的基本组织形式有()。A.纯随机抽样B.机械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阶段抽样17.下面哪些项是类型抽样()。A.为研究城市邮政信件传递速度,从普通信件和快递信件中抽取一定信件组成样本B.为研究某工厂工人平均工龄,把工厂工人划分为100个生产班组,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班组组成样本C.某产品质量抽检按加工车床的性能(自动和半自动)分组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车床组成样本D.农产量抽样按地理条件分组,从中取样E.为调查某市育龄妇女生育人数,把全市按户籍派出所的管辖范围分成许多区域,对抽中的区域全面调查育龄妇女的生育人数18.下面哪几项是整群抽样()。A.某化肥厂日夜连续生产,每分钟产量为100袋,每次随机抽取1分钟的产量,共抽取10分钟的产量进行检验B.假设某市将职工分为产业职工、商业职工、文教科研,行政机关职工干部和其他部门等四组,从各组中抽取共400职工家庭进行调查C.某台机床加工一批小零件,按连续生产时间顺序每20个产品抽取1个,一直抽到预定的样本单位数为止D.为了解某市居民生产情况,抽选一部分街道或里弄,对抽中的街道或里弄所有住户都进行调查E.某台机床加工一批小零件,在某天24小时里每一小时当中等距抽取10分钟的加工零件作检查三、判断题1.随机抽样就是随意抽样。()2.某企业在调查本厂的产品质量时,有意把管理较差的某车间的产品不算在内。这种做法必将导致系统性偏差。()3.一个全及总体可能抽取很多个样本总体。()4.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抽样调查时违反了随机原则。()\n5.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总体指标的标准差。()6.极限误差就是最大的抽样误差,因此,总体指标必然落在样本指标和极限误差共同构成的区间之内。()7.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当缺少总体方差资料时,可以用样本方差来代替。()8.抽样平均误差、总体标准差和样本容量的关系可用公式表达,因此在统计实践中,为了降低抽样平均误差,可缩小总体标准差或增大样本容量来达到。()9.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误差。()10.整群抽样为了降低抽样平均误差,在总体分群时注意增大群内方差缩小群间方差。()11.当全及总体单位数很大时,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相差无几。()12.类型抽样应尽量缩小组间标志值变异,增大组内标志值变异,从而降低影响抽样误差的总方差。()13.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悬殊的情况下,运用类型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四、简答题1.什么是总体参数估计?2.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样本?二者有何异同?3.参数估计的优良标准是什么?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是否符合优良估计标准,试加以说明。4.在参数估计中,为什么说准确性的要求和可靠性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估计中又如何解决这对矛盾?5.以样本方差作为总体方差的估计量,为什么分母是n-1而不是n?6.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影响的因素有哪些?7.什么是样本统计量,它和总体参数有什么样区别和联系?8.什么是抽样分布?9.什么是重复抽样?什么是不重复抽样?10.为什么重复抽样的分布的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分布的误差?11.什么是类型抽样?什么是整群抽样?类型抽样中的分组和整群抽样中的分群有什么不同意义?12.什么是等距抽样?等距抽样有哪些方法?13.什么是阶段抽样?\n14.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五、计算题1.假设某班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12分,要求计算:(1)随机抽取1人,该同学成绩在82分以上的概率;(2)随机抽取9人,其平均成绩在82分以上的概率。2.某手表厂在某段时间内生产100万个某种零件,用纯随机抽样方式不重复抽取1000个零件进行检验,测得废品为20件。如以99.73%概率保证,试对该厂这种零件的废品率作定值估计和区间估计。3.电子元件厂日产10000只元件,经多次一般测试得知一等品率为92%,现拟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抽检,如果求误差范围在2%之内,可靠程度为95.45%,问需抽取多少电子元件?4.从麦当劳餐厅连续三个星期抽查49位顾客,以调查顾客的平均消费额,得样本平均消费额为25.5元。要求:(1)假如总体的标准差为10.5元,那么抽样平均误差是多少?(2)在0.95的概率保证下,抽样极限误差是多少?极限误差说明什么问题?(3)总体平均消费额95%的信赖区间是多少?5.随机抽取某市400家庭作为样本,调查结果80户家庭有1台以上的摄像机试确定一个以99.73%的概率保证估计的该市有一台以上摄像机家庭的比率区间(F(t)=99.73%t=3)。6.从仓库中随机取100盒火柴,检验结果,平均每盒火柴99支,样本标准差为3支。(1)计算可靠程度为99.73%时,该仓库平均每盒火柴支数的区间。(2)如果极限误差减少到原来的1/2,对可靠程度的要求不变,问需要抽查多少盒火柴。7.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概率保证程度,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3)如果合格品率的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8.某进出口公司出口一种名茶,为检查其每包规格的质量,抽取样本100包,检验结果如下:每包重量(克)包数(包)148-14910149-15020150-15150151-15220\n合计100按规定这种茶叶每包规格重量应不低于150克。试以99.73%的概率保证程度(t=3):(1)确定每包平均重量的极限误差;(2)估计这批茶叶每包重量的范围,确定是否达到规格要求。9.某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在3000小时以下为次品,现在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5000个产品中抽取100个对其使用寿命进行测试。其结果如下:电子产品使用寿命表使用寿命(小时)产品个数3000以下3000—40004000—50005000以上2305018合计100根据以上资料,要求:(1)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平均寿命的抽样平均误差。(2)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次吕率的抽样平均误差。(3)以68.27%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次品率进行区间估计。10.对一批成品按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选200件,其中废品8件。又知道抽样是成品总量的4%。当概率为95.45%时,可否认为这一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5%。11.从5000名学生中抽查200名测得平均身高为1.65m抽样平均误差为0.05m,试以95%的把握程度推算全部学生平均身高的可能范围。若200名学生中女生数为50名,试以95%的概率,抽样成数平均误差为0.03,估计全部学生数中女生的比重的区间。12.某公司欲将某种产品推向某国市场,为此先进行抽样调查,了解该产品在该国家的家庭拥有情况,问应抽多少家庭调查才能以98%的概率保证估计误差不超过5%(t=2.33)13.某市有职工100000人,其中职员40000人,工人60000人,现在进行职工收入抽样调查,事先按不同类型抽查40名职员和60名工人,结果如下:职工月收入表\n职员工人月收入(元)人数月收入(元)人数6008001000102010400600700203010根据以上资料,要求:(1)在概率保证程度95.45%下,对该市职工的平均收入进行区间估计。(2)如果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20元,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试计算按类型抽样组织形式必要的样本单位数。如果按简单随机抽样组织形式,请问:(3)同样的极限误差和概率保证程度,需要抽多少样本单位数?(4)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概率保证程度,则会有多大的极限误差?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极限误差,应有多大的概率保证程度? 14.某地有储户4万户,采用不重复随机抽样从中抽出9%户调查资料如表。存款(千元)户数其中工人户4009003605001800720600900180试在95.45%的概率保证条件下,估计:(1)4万户储户平均存款的可能范围(2)4万户储户中工人户比重的可能范围(结果留两位小数)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的B.都不是随机的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2.相关关系的主要特征是()。A.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一标志之间存在着确定的依存关系\nB.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一标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它们不是确定的关系C.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一标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依存关系D.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一标志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3.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A.编制相关表B.进行定性分析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数4.相关分析是研究()。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C.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5.相关关系的取值范围是()。A.r=0B.-1≤r≤0C.0≤r≤1D.-1≤r≤16.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A.越接近于0B.越接近于-1C.越接近于1D.越接近于0.57.当所有观察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A.r=0B.-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