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対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浙江电大远程教育财经科相关专业的学生。(二)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课程的考核说明。考试要求木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木课程后,能够掌握木课程的基木知识,并具有应川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杏两个方而,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三)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类型大致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対人类。客观性试题包括填空、判断和选择题:(1)填空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木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及简单的计算和应川。占全部试题10%o(2)判断题:考核学生对基木理论、基木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对题目作出正确的判断。占全部试题的10%o(3)单项选择题及多项选择题:前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后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这部分包括对基木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川等。占全部试题的20%。主观性试题包括简答、计算题:(4)简答: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占全部试题的10%。(5)计算: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占全部试题的50%o做计算题要求写岀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考核形式:本课学牛过程考核的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笔试。(四)答题时限:木课程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120分钟。(五)其他说明:本课程期末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工具。第二部分课程考试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统计总论(一)统计的研究对彖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而的具体含义及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而的特点。(二)统计的研究方法理解:统让总体、总体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让标志•标志表现的含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含义;统计指标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注意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的概念、作川及相互关系。掌握统计指标的特点及总体、单位、标志、指标2间的关系。根据标志和指标的概念及特点,正确区分统计指标与标志。(四)国家统计的职能了解国家统计三职能的含义。第二章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了解:统计调查的含义、基木要求和统计调查按卜一列标志的分类:总体范围、登记时间的连续性、资料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注意全而调杏与非全而调杏,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杏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分类。(二)统计调查方案了解: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项目、调查对象的含义、调查项目的含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理解:调查EI的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某个具体统计研究搜集实际资料的需耍出发,拟定一个统计调査方案。\n(三)统计调查方法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随机性原则的含义、棊本组织形式;重点调查的要领及重点单位的含义。理解:普査的概念;抽样调查的特点、优越性及作用。第三章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一般概念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二)统计分组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统计分组的种类(按分组的任务和作用分、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组限(下限和上限)、组中值等的含义。理解:统计分纽的作用、选择分纽标志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综合应用: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止确地选择分组的标,忐及组限的两种表现形式,熟练掌握组距、组中值的计算并能根据研究任务和提供的资料述行正确的统计分组(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三)分配数列了解:分配数列的概念、纽成要素。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的含义、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变量分布的含义及条件。综合应用: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四)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概念。第四章综合指标(一)总量指标了解:总量指标的含义、分类(按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按所用计量单位不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可作一般理解。理解:总量指标的作川0重点理解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相互关系并在正确确定总体单位的基础上分辨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二)相对指标了解:相对指标的意义、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理解:相对指标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掌握: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不同特点;强度相対指标和其它和对指标的计算。注意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在下列情况时的计算:(1)当计划任务数以绝对数形式出现吋,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及检查其计划执行进度完成情况;(2)当计划任务数以相对数形式出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三)平均指标了解:平均指标的含义及特点;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平均指标的作用。算术平均数和强度相对数的区别;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因素、权数的意义及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综合应用:简氓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平均指标分析现彖间的依存关系。(四)变异指标了解:变异指标的一般概念和种类;变异系数的含义。理解:变异指标的意义、作用;变异系数的应用意义。综合应用:根据实际资料计算各种变异指标(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方法。第五章抽样推断(一)抽样推断的一般概念了解:抽样推断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抽样推断主耍内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含义。(二)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了解: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样本容量和样本个数、車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等到的含\n义。理解和掌握:根据一个具体样木的观察资料熟练计算如下样木指标:样本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的方差、样本成数、样本成数的方差。(三)抽样误差了解:抽样误差的含义、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定义公式、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表示、抽样误差的概率度t的含义。理解: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的不同。注意区分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谋差、抽样极限误差。掌握: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1大I素;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与概率度的相互关系。综合应用:在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和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平均数利抽样成数)的计算方法。以下对应的数量关系需要熟记t=lf(t)=68.27%t=2f(t)=95.45%t=3f(t)=99.73%(四)抽样估计的方法了解:抽样估计的含义及种类、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抽样估计置信度的含义。理解:点估计的慕本特点、区间估计的基木特点(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谋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索)、置信度与概率度的关系。综合应用:根据具体资料进行点估计的方法和对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给定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给定置信度要求,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方法。(五)抽样组织形式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的含义。理解:抽样组织形式的特点。掌握:在简单随机抽样屮必要抽样单位数的计算方法。第六章假设检验木章不作考试要求。第七章相关分析(一)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了解:和关分析的含义、相关关系的含义、相关的种类(按相关程度分、按相关方向分、按相关形式分、按彩响因素多少分)。理解: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与联系。(二)相关关系了解:相关系数的意义、相关系数的基本公式。理解:相关系数的性质、并能熟练掌握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利川相关系数性质判别具体相关系数表明的相关关系。(三)回归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含义、回归议程yw+bx中待定参数a和b的含义、估计标准误差的含义及计算公式。理解相关与回归的区别和联系。综合应用:简单直线冋归议程的建立及求解。用最小平方法计算a、b参数并利用冋归议程进行预测或推算。第八章指数分析(—)扌旨数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现象总体和复杂现象总体的含义、指数的两种理解。理解:指数的作用、指数的种类(按对象范鬧分、按指标性质分、按编制任务分)、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二)综合指数了解:综合指数的含义、指数化指标的含义和同度量因素的含义。理解:综合指数的特点;同度量因索的确定方法。\n综合应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方法。(三)平均指数了解:平均指数的含义、平均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理解:平均指数形式(常用形式)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条件(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数以基期总值指标加权;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以用计算期总值指标加权);作为计算指数的独立形式,平均指数的两个重耍特点。综合应用:平均指数的两种计算方法。(四)因素分析了解:因素分析的含义、因素分析与指数体系的关系、因素分析的内容(相对数和绝对数分析0理解: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因索分析的方法并熟练掌握对总量指标变动进行两因素分析(包括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的方法。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一)动态数列了解:动态数列的含义及构成。理解: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含义、动态数列分析指标的两人类、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要求。掌握: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特点。(二)现象发展水平指标了解: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对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时期数列、连续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所采川的不同方法(公式)、对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公式)。(三)现象发展速度指标了解: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的种类(发展速度棗定基和环比;增长量棗累积和逐期;增长速度棗定基和坏比、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含义及计算公式;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的含义及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程式法的概念。理解和学握:下列速度指标Z间的关系:发展速度和増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累积增长量和逐期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理解: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三个公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不同特点。综合应丿山根据一个具体的动态数列计算发展速度(定皋环比)、增长量(累积、逐期)增长速度(定基、环比);利用各种速度指标Z间的关系,计算所需要的速度指标;根据具体的资料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右平均增长速度(水平法)。(四)现象变动趋势分析了解:影响支柱数列变动的四个因素及其含义;测定长期趋势的主要方法的种类;测定季节变动的主要方法(季节比率)。掌握:利用测定直线趋势的数学模型法(最小平方法)来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注意利用简化公式的方法來进行计算。第十章统计综合分析与比较本章不作考试要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