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2 发布 |
- 37.5 KB |
- 7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普通生物学实验(全套)
普通生物学实验内容提要本书共编入20个实验,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动植物组织、个体解剖以及制片、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印证理论,学习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后附有思考题,能启发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本书适合我院本科、基地班及大专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和中学教师参考。目录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实验二生物绘图技术实验三细胞的形态与结构实验四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五植物组织实验六植物组织制片技术实验七叶绿体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还原作用实验八植物根的形态与结构实验九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实验十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实验十一植物的繁殖器官实验十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实验十三动物组织(一)实验十四动物组织(二)\n实验十五ABO血型鉴定实验十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实验十七血细胞的计数实验十八原索动物及脊椎动物类群(一)鱼类实验十九脊椎动物——鸟类实验二十脊椎动物类群(二)哺乳类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目的要求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学习本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二、材料和用品生物切片标本;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三、方法和步骤(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光学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常用工具,由一组光学放大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它的机械系统组成,有的还带有光源部分。其结构见图1。\n图1显微镜的结构1、机械系统(1)、镜座和镜柱镜座是显微镜底部的沉重部分,它使显微镜重心较低,以使之不致倾倒。其上直立的短柱部分为镜柱,支持镜臂和镜台。(2)、镜台又名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板。其中央有一圆孔,称镜台孔,以便从下方来的光线由此通过。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标本。较好的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或称推进尺),既可固定载玻片又可转动螺旋前后左右移动标本。有的标本移动器上还带有标尺,可利用标尺上的刻度寻找所要观察的标本位置。(3)、镜臂为镜柱之上弯曲的部分,以便于持握,有些老式显微镜的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的倾斜关节,可使镜身向前后倾斜,便于观察。新式显微镜的镜筒已是倾斜的,而且能转动,没有倾斜关节。(4)、镜筒为镜臂上端的圆筒部分。其顶端安置目镜,下端连接镜头和转换器。由物镜到目镜的光线便由此通过。(5)、镜头转换器\n是镜筒下端一个可旋转的圆盘。其上可装置数个接物镜,以便观察时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6)、调焦螺旋有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能使镜筒或镜台升降,调节物镜和观察材料间的距离,以求得清晰的图像。粗调节器升降镜筒的距离较大,约为50毫米,主要用于寻找目的物。由低倍镜观察标本时,用粗调节器调焦距。细调节器升降的幅度较小,约为1.8~2.2毫米,能精确地对准焦点,取得更清晰的物象。使用时,一般拧动不超过一圈。由低倍镜转高倍镜观察时,则用细调节器调焦。调焦螺旋是显微镜上的一个重要装置,因为对不准焦距就看不清被观察的物体。2、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照明系统和成像系统。前者由反光镜、聚光器和虹彩光圈组成。后者由接物镜和接目镜组成。(1)、反光镜为一圆形的平、凹双面镜,位于显微镜的下方,接受外来光线本将光线反射到聚光器。平面镜反光较弱,用于光线较强的情况下。凹面镜的方向可以任意转动调节,便于收集来自任何方向的光线,以选择适合的镜面和适当的角度。(2)、聚光器在载物台的下面,由二、三块凹透镜组成。作用是聚集来自反光镜的光线,使光线增强,射入镜筒中,并使整个物镜所包括的视野均匀受光,提高物镜的鉴别能力。聚光器可以升降,其上还附有光圈,以调节进入物镜的光线。所以在使用高倍镜时,必须配以聚光器。(3)、虹彩光圈(可变光阑)位于聚光器下面,由许多金属片组成。推动操纵光圈的调节杆,就可调节光圈的大小,合上行的光线的强弱适宜,便于观察。(4)、接物镜(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可放大物体。透镜的直径越小,放大倍数越高。每架显微镜均备有几个倍数不同的目镜,其上放大40倍(40×)以下的叫低倍镜,一般为10倍(10×);放大40倍(40×)以上的叫高倍镜子;放大100(100×)倍以上的叫油镜。物镜不同的目镜,是显微镜取得物象的主要部件,其作用为聚集来自任何一点的光比重和利用入射光对被观察的物体做第一放大的造像。每个物镜上通常标有表示物镜主要性能的参数。如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和160/0.17,10为物镜的放大倍数(即10×);0.25为数值孔径(N.A);160为镜筒长度(160毫米);0.17为所要求的盖玻片厚度(称为镜口角)的一半正弦值和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北的乘积,可用以下公式表示:N·A=nsinα\n式中,n=介质折射率Α=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即镜孔角的半数。因此,光线投射到物镜的角度愈大,显微镜的效能就越大,该角度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显微镜的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够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接物镜的数值孔径成正比,与光波长度成反比,因此,接物镜的数值孔径愈大,光波长度愈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愈大,被检物体的细微结构也愈能区别。一个高的分辨力意味着一个小的分辨距离,二者成反比关系。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人们肉眼所能感受的光波平均长度为0.55微米,假如用数值孔径为0.65的接物镜(高倍镜),它可分辨的两点之间最小距离为0.42微米,而在0.42微米以下的两点距离就分辨不出,即便使用倍数更高的接目镜,增加显微镜的总放大率,也仍然分辨不出。只有改用数值孔径更大的接物镜,增加其分辨力才行。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其分辨力是有区别的。油镜头的焦距短,镜口角小,因而其N·A愈高,光波就愈短,则所能辨析的物体愈小。另外,滴香柏油作为介质使用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仅隔一层油性物质(其他的物镜与载玻片之间隔着一层空气)。由于香柏油的折射率等于1.52,与玻璃相同,所以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可使视野光线充足。相反,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就减低了视野的照明度,影响分辨力。(5)、接目镜(目镜)是一个金属的圆筒,上端装有一块较小的透镜,下端装有一块较大的透镜,其作用是将物镜所放大和鉴别了物象进行再放大。目镜内可附加指针和测微尺。每架显微镜常备有几个倍数不同的目镜,其上也刻有5×、10×、12.5×等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即是所用的目镜纺锭倍数跟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二)、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的成像原理,观察生物体的结构。首先利用反光镜将可见光反射到聚光器中,把光线汇聚成束,穿过生物制片(观察),进入到物镜的透镜上。因此所观察的制片都要很薄(一般为8~10微米),光线才能够穿透制片,经过物镜将制片上的结构放大为倒立的实像。这一倒立的实像经过目镜的放大,映入眼球被成为放大的倒立的虚像。(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安放显微镜打开镜箱,右手紧握镜臂,左手平托镜座,轻放桌上使镜臂正对自己的左胸,距离桌子边缘几厘米处。\n2、检查检查各部分部件是否完好,镜身、镜头必须清洁。3、对光显微镜的光源一般用天然光源,也可用日光灯或显微镜灯,但不能用直射日光。因直射日光影响图像的清晰,损坏光源装置和镜头,而且刺伤眼睛。对光时,首先将光圈的孔径调至最大,将升到最高点,再将低倍镜对准镜台孔,镜头离载物台约有1厘米。这时,一面把反光镜转向光源,一面用左眼(两眼睁开)从目镜中观察,宜用平面镜;光线过弱时,宜用凹面镜。对好光后不要再移动显微镜,否则有需要重新对光。此外,在镜检全过程中,根据所需光线的强弱,还可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器和旋转反光镜以调节之。4、调焦光线对好后,就可将制片放在载物台上,有盖片的一面朝上,被检物体对准圆孔正中,用压夹压紧,或用标本移动器卡紧,开始调焦。先用低倍镜观察,因为低倍数视野范围较大,易于全面地观察材料和寻找材料中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缓缓下降,这时必须由侧面仔细观察,右眼也要睁开。这样,不仅便于绘图,而且眼睛也不易疲劳。同时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缓缓上升(注意:拧动调节器的方向,切勿弄错,以免物镜与载玻片碰撞,否则,既压碎玻片又损坏镜头),直至看清标本物像。然后,再轻轻转动细调节器,以便得到更清晰的物像。5、低倍镜观察低倍镜下调焦距找物像时,若被检物体不在中央,可用标本移动器略微移动玻片,使物像恰好位于视野中央。若光线不适,可拨动虹彩光圈的操纵杆,调节光线,使物像最清晰为止。6、高倍镜观察推动转换器,将高倍接物镜头转至镜筒正下方(转换时切勿动调节器)。这时,只要将细调节器向反时针方向轻轻转动,就可看清楚目的物。注意:此时不可用粗调节器,否则会压碎玻片本损伤镜头。由于显微镜所观察的生物材料是立体的,故在观察时必须随时转动细调节器,才能了解不同光学平面的情况。在高倍镜下,将制片中的被检物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移动,观察一遍。再换成低倍镜本又转高倍镜反复观察几次,以熟练高倍镜的使用。用高倍镜观察完后,若有必要,可再换用油镜头观察。7、油镜观察\n用粗调节器将镜筒拉起约1.5~2厘米,将油镜头转至镜筒下方。滴加一滴香柏油于载玻片相接触,但注意不能相碰,以免压碎玻片和损伤镜头。然后从目镜中观察,首先调节光圈与聚光器,使光亮适当加大,用粗调节器极其缓慢地提升镜筒至出现物像为止。再用细调节器调至物像清晰。如果镜头已提升出香柏油面而未见物像时,应按上述过程重复操作。使用完毕,取下载玻片,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去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镜头,然后用干净擦镜纸擦去镜头上残留的二甲苯。二甲苯用量不宜过多,擦拭时间应短。8、复原显微镜使用完毕,先将镜筒升高,取下玻片,擦净载物台和物镜,将各部分还原,反光镜垂直于镜座,本转动镜头转换器,将物镜从镜台孔挪开,成八字形,并将镜筒降至最低处,同时把聚光镜降下,扶下镜身,装镜入箱。(四)、示范——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显微镜1、双目生物显微镜2、双目立体显微镜(双目解剖显微镜)3、摄影生物显微镜四、作业与思考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熟悉各部分名称和用途2、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使用时应注意什么?3、镜检玻片标本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能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4、如何正确使用油镜?\n图2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实验二生物绘图技术一、目的要求1、了解生物绘图的主要技法。2、学会生物绘图的基本技术。二、材料与用品蚕豆叶下表皮玻片标本;显微镜、铅笔、橡皮、小刀、直尺、绘图纸。三、方法与步骤(一)、了解生物绘图的主要技法\n生物绘图的技法可概括为“线”、“点”、“涂”、“染”四个字。根据我们的实验要求主要是“线”和“点”的技法。1、线在黑白墨线图中,通常估计约有70%左右是运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层次和明暗的,所以运用线条对生物绘图是很重要的。生物绘图对线条的要求是:①.线条均匀,一般不可时粗时细。②.圆润而光滑,线条边缘不能毛糙不整。③.行笔要流畅,不能中间顿促凝滞。常用的线条可分以下几种类型:(1)长线指延长而连贯的线条,用它主要表现物体的外围轮廓、主要的脉纹、大型的皱褶等部位,长线的操作要点是:①.图纸下面垫以塑料板或玻璃台板,务必使纸面平整,以免造成线条中途停顿或不匀,影响长线连续光滑的效果。②.用力须均匀,可以一笔绘成的线条,力求一气呵成,防止线条粗细不均。③.运笔时必须顺着手势,由左下角向右上方做较大幅度的运动,方能顺利地绘成较长的线条。④.由多段线条连接完成的长线条,衔接必须准确无勿,防止错位或首尾衔接粗细不匀。为使线条衔接准确,可执笔先稍离纸面,顺着原来线段末端的方向,以接线的动作,空笔试接几次,待手势动作有了把握后,再将线段接上。(2)短线指运笔起落频繁,线段短促的线条,主要用于表现细部特征,如网状的脉纹、鳞片、细胞壁、纤毛等。生物绘图中,短线比较容易掌握,但往往会造成画面杂乱、轻率毛糙结局,一般下笔时不可先重后轻,造成粗细不匀或拖尾现象,应用力均匀地从头移动的尾再挪开笔尖。(3)曲线指运笔时随着物体的转折,方向多变,弯曲不直的线条。用于勾画物体的形态轮廓,表现内部构造,区分各部分的界线,以及表现毛发、脉纹、鳞甲等等。与直线相比较,描绘曲线就比较自由,它可以根据各种生物体的不同形态,作相应的变换,给人以灵活机动、生动自然的感觉。运用好曲线,主要有三条原则:①.变而不乱曲线具有弯曲多变、描画自由等特点。在运用曲线表现结构时,应随时注意从变化中找规律,从繁杂中抓主流,线道数要适宜,不可信手勾画,造成画面零乱不堪结果。②.曲而得体以弯曲的线条描绘物体,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必须按照所观察的结构上每条线的弯曲和运笔方向准确无误。观察不细,曲线的弯度不当,不仅使画面形象失真,还可能导致科学性的差错。\n③.粗中有细生物绘图中的用线,一般要求均匀一致,但根据物体结构的要求也有例外。例如,表现毛发、褶纹等就需根据其自然形态,自基部向尖端逐渐细小,这样就可避免用线生硬呆板,使物体描绘更加逼真。2、点用点来表现物体和其结构,也是生物科学绘图中的主要技法之一,需要认真研究和练习。由于用点描绘的生物图画具有独到的韵味和对物体结构不同质量感的表现能力,所以在生物绘图中,已被普遍应用。点主要用来衬阴影,以表现细腻、光滑、柔软、肥厚、肉质和半透明等物质特点,有时也用点来表现色块和斑纹。点的一般要求是:(1)点形圆滑光洁指组成画面的每个小点必须成圆形,周遍界线清晰,边缘不毛不缺,切忌“钉头鼠尾”和边缘过于凸凹的点子出现,这就要求使用的铅笔尖而圆滑,打点时必须垂直上下,不可倾斜打点。(2)排列匀称协调衬阴影时,由明部到暗部的过渡要渐变,即点子是由全无到稀疏再到浓密的有计划的进行布点,每一个点子也不能重叠。(3)大小疏密适宜点子的大小和密度须适宜。暗处和明处的点子可适当有大小变化,但又不能明显地相差太多,更不可在同一明暗阶层中夹入过于粗大的点子,点子的不可盲目地一处浓,一处稀,或有堆积现象。下面介绍几种点的作用和特点:精密点指点子的面积较大,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较近,一般用来表现背光、凹陷或色彩浓重的部位,故一般粗点是伴随紧密的排列而出现的。细疏点与粗密点相反,细小稀疏的点子,主要用来表现受光或划色彩淡的部分。连续点点与点之间按照一定的方向,均匀地连接成线即为连续点,它主要用来取代线条的作用,以显示物体珠轮廓和各部分之间的边界线。自由点即点与点之间的排列没有一定的格式和纹样,操作比较自由。这种点适宜表现明暗渐次转变成具有花纹斑点的各种物体。(二)、起稿在绘图之前,必须对被画的对象(如动物、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等)作细心的观察,对其外部形成、内部构造和其各部分的位置关系、比例、附属物等特征,有完整的感性认识。同时要把政党的、一般的结构与偶然的、人为的一些“结构”区分开。然后选那些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部位起稿。起稿就是构图、勾画轮廓,可根据所观察对象的需要,把必须在画幅上表现的内容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给人以层次清楚,美观大方的感觉。所画对象的主要部分,应尽可能安排在图幅的主要位置,一般应尽可能把图画大一些,如画细胞图,为了清楚地表现细胞内部结构,所画细胞不宜过多,只画1-2个即可。如画轮廓图或图解图,也不一定把全部切面画出,只画1/6—1/8部分即可。\n起稿时落笔要轻,线条要简洁,要求尽可能少改不擦。一般用HB铅笔或芯质较硬的4-5H铅笔。画好后,要再与显微镜下实物对照,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错误。(三)、定稿对图稿进行全面的检核和审定,经修正或补充,便可定稿。画面完成后,及时将各个结构部位作简明图注。图中所有文字应尽量按印刷字体的规格,认真书写。一般以仿宋字体、黑体、楷体为宜,并用平行的短线指出相应的结构位置。四、作业与思考1、在生物绘图中如何正确运用点和线。2、生物绘图有哪些基本步骤。实验三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一、目的要求1、了解真核细胞的各种形态和基本结构,以及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2、了解原核细胞的结构及其与真核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3、学习临时装片标本的制作方法。二、材料与用品洋葱头、菠菜、颤藻(或念珠藻)、各种形成细胞和细胞核的切片标本、黄豆根尖细胞高尔基体切片标本、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线粒体标本片、兔脊神经节镀银法切片标本、兔肝细胞线粒体苏木精染色片标本、蛙胚囊胚细胞铁苏木精染色切片标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消毒牙签、小刀、吸水纸、拭镜纸。0.1摩尔/升稀碘液、蒸馏水、醋酸洋红染液、0.9%生理盐水、0.1%碱性湖蓝BB溶液、香柏油、二甲苯。三、方法与步骤(一)、细胞形态的观察(示范)显微镜下观察各种形态细胞的标本片。(二)、细胞核形态的观察(示范)高倍镜下观察各种形态的细胞核的标本片。(三)、植物细胞的结构\n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的制作与观察(1)制片方法①.取一洗净的载玻片,用纱布擦干,于玻片中央滴1滴蒸馏水。用尖头镊子从洋葱肉质鳞片内表撕下一小块表皮,铺在水滴上,用解剖针轻轻将其压入水中,使入展平。②.镊子夹住洗净擦干的盖玻片的一边,使另一边接触水滴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放下,以便驱走盖玻片下的空气,不致产生气泡。③.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置显微镜下观察。(2)观察①.在低倍镜下,可见洋葱表皮细胞略成长方形,排列紧密,每个细胞内有一圆形或扁圆形的细胞核。②.为了更清楚地显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可用稀碘液染色。染色时,将玻片从镜台上取下,于盖玻片的一侧加1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碘液通过洋葱表皮以染色,再置显微镜下观察。③.先用低倍镜找一个清楚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可见细胞最外面为棕黄色细胞壁所包围,细胞壁以内是着色较浅,近于透明的细胞质。细胞质内有一个或几个,或大或小的透明的液泡,在细胞中央或靠近细胞壁,有一细胞核,核内有染色成棕黄色的核仁。细胞质外围有一薄层细胞质膜,在生活细胞中不易分清。2、菠菜叶肉细胞叶绿体的观察取一新鲜菠菜叶片,用镊子撕去一小块表皮,用小刀轻轻刮取一点叶肉细胞,制作菠菜叶肉细胞临时装片标本。将所制标本先置低倍镜下再转高倍镜观察,注意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数目。3、黄豆根尖生长点细胞高尔基体的观察(示范)在高倍镜下观察黄豆根尖细胞切片标本,注意在细胞质内分散着许多黑色颗粒状的高尔基体。4、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观察(示范)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线粒体标本片,注意细胞质中分散着颗粒状、哑铃状的线粒体。(四)、动物细胞的结构1、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的制作与观察(1)滴一滴0.9%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央,将消毒牙签粗的一端伸入口腔内,在口腔颊内轻轻刮几下,将刮下的白色粘性物质放入载玻片上的液滴内,分散均匀,盖上玻片,吸去多余的液体。\n(2)将此装片置低倍镜下寻找较分散的单个细胞观察,可见人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圆形和扁平多边形。(3)若观察不够清楚,可用醋酸洋红染色(方法同碘液染色)后,再置低倍镜下并转高倍镜观察。可见细胞外围仅有一大致可辩的细胞界限,细胞核呈鲜红色位于细胞中央或近中央,细胞质呈浅红色。2.兔脊神经节细胞高尔基体的观察(1)取兔脊神经节镀银法切片标本,于低倍镜下寻找成黄色的脊神经节细胞体,这些细胞体成圆形、大小不一。(2)换高倍镜观察,可见脊神经节细胞体中央一染色极浅的圆形细胞核,在细胞质黄色背景上分布着染成棕黑色的高尔基体。选择染色较浅、结构较清晰的区域置于视野中央,换油镜观察。(3)在油镜下缓慢移动标本,可见高尔基体在脊神经节细胞体中的数量、分布、形态和大小都不尽相同。有的胞体中高尔基体含量较多;有的胞体中较少。有的仅分布在近核的细胞质中,包绕着核;有的分散存在于细胞质中。有的成延绵不断的线状,或粗或细、弯曲盘绕成网;有的则成间断状态。3.兔肝细胞线粒体的观察(1)取兔肝细胞线粒体铁苏木精染色切片标本,先在低倍镜下后转高倍镜下观察,注意区别细胞、内皮细胞等。肝细胞较大,呈多边形,细胞中央有大而圆的细胞核,染色很淡。细胞质呈天蓝色,在细胞质内分布着染成蓝黑色的线粒体。选择一染色较淡,结构较清晰的区域置视野中央,换油镜观察。(2)在油镜下缓慢移动标本,可见肝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多少不一,分布或疏或密,在细胞核周围特别多。其形态大小也不尽相同,呈颗粒状、线条状等。4.蛙胚囊胚细胞中心体的观察(示范)在高倍镜下观察蛙胚囊胚细胞铁苏木精染色切片标本,可见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中心体位于细胞两极,为一不着色的球状物,其四周有许多放射状的星丝。(五)、原核细胞的结构1、取新鲜颤藻,用解剖针挑少许丝状体,置载玻片上的水滴中,使藻丝分散后,用吸水纸将水吸去。再加一滴0.1%的碱性湖蓝BB溶液,染色1~2分钟,盖上盖玻片。2、将所制装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颤藻的藻丝由单列细胞组成,细胞呈短圆柱状或盘状,藻丝顶端细胞呈帽状。转高倍镜观察,可清楚看到呈深蓝色的中央体。在细胞壁以内,中央体四周未着色的是周质。四、试剂的配制醋酸洋红染色质\n取45%醋酸溶液100毫升,放入锥形瓶内,加洋红1克,煮沸(沸腾时间不超过30秒)或加热回流煮沸,冷却过滤即成。也可再加入1~2%铁明矾水溶液5~10滴,至此液变成暗红色而不发生沉淀。五、作业与思考1、绘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2、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异同点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4、细胞核和细胞在形态、大小上有何相关性?\n实验四细胞的有丝分裂一、目的要求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2、学习植物根尖染色体的制片方法。二、材料与用品洋葱头、洋葱根尖纵切片标本、蛙胚细胞有丝分裂切片标本;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恒温培养箱、小刀、小试剂瓶、小烧杯(或培养皿)、酒精灯、火柴、滤纸片;卡诺固定液或FAA固定液、0.05~0.1%秋水仙素溶液或对二氯苯饱和溶液或0.002~0.004摩尔/升8-羟基喹啉水溶液、90%酒精、70%、1摩尔/升盐酸或浓盐酸和95%酒精或0.5%果胶酶和0.5%纤维素酶、醋酸洋红染液、蒸馏水。三、方法与步骤(一)、洋葱根尖临时压片标本的制作1、取材将洋葱头置于盛水的小烧杯上,使其鳞茎浸入水中,放在25℃恒温箱中培养。待根长到2厘米左右时,于夜晚12时至1时切取长约1厘米左右的根尖。2、前处理可用下述方法之一前处理所切取的根尖。(1)用0.05~0.1%秋水仙碱水溶液于室温下处理2~4小时。(2)在室温下,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3~5小时。(3)在室温下,用0.002~0.004摩尔/升8-羟基喹啉水溶液处理3~4小时。(4)将材料浸入蒸馏水内,放置冰箱(0~4℃)中24小时。3、固定将材料从前处理的药物中取出,用水冲洗2~3次,放入卡诺氏或FAA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固定液用量应为材料体积的15倍以上。\n如固定的材料当时不用,可以先在90%酒精中泡半小时,然后在70%酒精泡半个小时,再换入70%酒精中,置0~4℃冰箱内可保存半年。经过较长时间保存的材料,进行观察前再用固定处理一次,效果较好。4、解离将固定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数次,再用下述方法之一进行解离后,清水漂洗。(1)用1摩尔/升盐酸在60℃恒温箱内处理6~20分钟。(2)在室温下,用95%酒精和浓盐酸(3:1)配成的混合溶液处理8~20分钟。(3)用0.5%果胶酶和0.5%纤维素酶的等量混合液,在25℃处理2~5℃小时,或37℃处理0.5~1小时。5、染色和压片(1)将解离后的根尖,切取1~2毫米长的分生组织,放在载玻片上,加1滴醋酸洋红染液,放置约10分钟。然后在酒精灯上缓慢往复3~4次,微微加热(不可煮沸),随即用解剖针将材料拨碎,盖上盖玻片,覆以吸水纸。(2)对准盖玻片下的材料,用铅笔的橡皮头在盖玻片上轻轻敲击,再用拇指适当用力下压,但注意勿使盖片滑动。压好的片子中,材料铺展成均匀的、单层细胞的薄层。(二)、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先用自制的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压片,再取洋葱根尖纵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再转高倍镜,选择较典型的有丝分裂各期图象,仔细观察。1、间期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体积有所增大。核仁核膜较清楚,核内染色质呈细网状。2、前期细胞核胀大,核内染色质最初表现为极细盘曲的染色丝,以后染色丝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染色体形态逐渐清楚,着丝点逐渐明显。在前期结束时,核仁核膜消失。3、中期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从细胞极端观察,可同时看到全部染色体;从侧面观察,则染色体排列成“一”字形。此时染色体变短变粗,其形态和数目都较清楚。4、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每一染色体的二条单体成为二条独立的子染色体。全部染色体分为两组,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5、末期两组子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染色体逐渐伸长变粗,分散在核内成为染色质;纺锤体逐渐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两个新核。在两新核之间赤道面上,出现细胞板,并逐渐形成细胞壁,最后分成两个子细胞。\n(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示范)在高倍镜下观察蛙胚细胞有丝分裂切片标本,注意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特点。四、试剂的配置1、卡诺固定液的两种配方(1)95%酒精15毫升+冰醋酸5毫升(3:1液)(2)纯酒精30毫升+氯仿15毫升+冰醋酸5毫升(6:3:1液)2.F·A·A固定保存液(福尔马林5毫升+冰醋酸6毫升)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及胚胎学材料。同时也是优良的保存剂。用以保存材料时,可加入5%甘油以防止蒸发及材料变硬。五、作业与思考1、绘出你所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图象。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哪一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进行染色体记数的最好时期?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有什么不同的特点?\n实验五植物组织一、目的要求了解植物的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构造上的特点及其与机能的关系。二、材料与用品玉米根尖切片标本、新鲜蚕豆茎、新鲜小麦幼茎、小白菜或蚕豆叶片、南瓜茎和马尾松茎的横切片和丛切片标本、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刀片、滴瓶、吸水纸;番红、碘。三、方法与步骤(一)、分生组织分生组织是由具有分裂机能的细胞所组成。根据它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来分,可分为三种: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1、顶端分生组织取玉米根尖的丛切片标本,于低倍镜下观察。罩在根尖端的一团组织,靠生长点的细胞较小,靠外围的细胞较大,排列比较疏松,这是根冠,具有保护生长点和开路先锋的作用。紧接根冠之后是生长点,即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它的形态学特征是细胞较小,在丛切片上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薄;原生质丰富;细胞核大,位于细胞的中央;没有液泡或仅有分散的小液泡;细胞排列紧密。它们具有旺盛的生活了力,其分裂产生的细胞,向前形成根冠,向后产生根的各种结构。\n2、侧生分生组织取蚕豆新鲜茎段,作徒手横切片制片,用1%番红溶液染色,作临时水封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排列成环状的维管束。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可以清楚地看到就层扁平的细胞,排列也较紧密,这就是形成层。其细胞分裂的结果可使茎加粗,故名侧生分生组织。3、居间分生组织取玉米或小麦幼茎,作徒手纵切片临时水封乍或取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在节间基部可以看到一些体积较小,排列比较紧密,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群,这就是居间分生组织。它的活动结果可使禾谷类作物拔节长高。(二)、薄壁组织薄壁组织是构成植物体最基本的组织,故也称基本组织植物体内大部分生活细胞都是薄壁组织,广泛分布于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各个器官。本实验仅观察南瓜茎中主要的薄壁组织。取南瓜茎横切片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在南瓜式内,薄壁组织分布很广。虽然细胞的大小不同,但均为薄壁的生活细胞,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的分化程度不高。皮层内的薄壁细胞有两种排列:一是成束分布于表皮之下;二是由两、三层细胞组成的圆环,这两者间又联成一体,这些细胞多为长圆形,排列较整齐,含有可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故又称同化组织。靠茎中心的薄壁细胞内可看到一些贮藏物质,故又称贮藏组织。(三)、保护组织保护组织位于植物体表,包括表皮和木栓两种类型,具有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1、表皮与气孔将双子叶植物小白菜叶片缠绕在左手食指上,以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缠绕的叶片,令叶片的背面向上。然后用尖头镊子轻轻撕下一小块下表皮来,平铺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将上述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细胞的侧壁凸凹不齐,彼此嵌合,没有缝隙。表皮上分布着气孔,它是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保卫细胞也是生活细胞,呈肾形,具细胞核和叶绿体。两个保卫细胞以凹入的一面相向,在相向面的中部,细胞壁较厚并彼此游离形成空隙,此即为气孔。它是体内气出入的门户。2、表皮毛与腺毛用镊子撕取南瓜叶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在表皮上有许多先端尖锐的毛状结构,叫表皮毛。各种植物表皮毛形态结构不同,例如有多细胞或单细胞的毛,具腺的或无腺的毛,鳞片状或盾状毛等。用棉花茎的切片标本可看到腺毛。\n3、木栓层取老树枝,作徒手横片,用1%番红水溶液临时装片镜检,可观察到在茎切片的边缘有几层扁平形的细胞,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是周皮,其中染成红色,无内含物的死细胞为木栓层,是次生保护组织。木栓层一层细胞的木栓形成层和最内面的几层栓内层细胞合起来构成周皮。(四)、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一类是运输可溶性有机物质的筛管。1、导管和管胞导管和管胞在形成时,细胞壁增厚有种种情况,形成不同的纹理。一般来说,环纹和螺纹的导管或管胞是在器官形成初期产生的,梯纹、网纹和孔纹的导管和管胞在器官发育中出现较迟,是在引伸生长停止以后形成的。图3椴科植物茎取丝瓜茎的纵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染色的木质部中,导管由一列列相连而成,各相邻细胞间的端壁消失,成为贯通的管道,很有利于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其中,各灶导管基本上是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着环纹导管、螺纹导管和梯纹一网纹导管(图3)再取马尾松的纵切片,在低倍镜下可见木质都含有大量长形的两端尖细、略呈纺锤形的细胞。细胞壁增厚并木质化。壁上分布着许多具缘纹孔,特别是在各细胞尖端彼此贴合的部分更为稠密。细胞内容物大都消失,成为死细胞,这就是管胞。管胞绝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导水机构,兼有支持功能。2、筛管和伴胞\n筛管和伴胞是运输有机养分的机构。取南瓜茎的纵切片,在显微镜下可见到染成绿色的筛管是由多数柱形细胞连接而成,细胞壁不增厚,也不木质化。相邻两细胞间的横隔壁为分布着许多小孔(筛孔)的筛管细胞内含有生活原生质体,细胞核消失,但有的有核仁。相邻细胞的胞质通过筛孔相连。在筛管旁边有一或多个小型薄壁的生活细胞即伴胞。形状为柱形,其内可见到细胞核、液泡和细胞质(五)、机械组织机械组织有两种类型: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厚壁组织又包括纤维和石细胞,主要起支持作用。取南瓜茎的横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1、厚角组织在南瓜茎的横切片上,可见表皮下有一圈由数层厚角细胞组成的圆环,而在茎的突起部位则成束存在,与同化组织相间排列。各相邻细胞在角隅处增厚,但不木质化。在丛切面上,可见厚角组织的细胞呈长形,细胞壁增厚部分成丛行的棱条,细胞内有原生质体。显然,厚角组织的此种结构,非常适合于支持正在生长着的器官。2、厚壁组织(1)纤维在南瓜茎的皮层内有一圈由多层纤维细胞组成的圆环。其细胞壁明显增厚,并木质化,细胞内生活内容消失,成为死细胞。在丛切面上,可见到一排染成红色的细长而两端尖细或钝圆的细胞。每个细胞均屹器先端插入其它若干纤维之间而彼此紧密贴合起来,形成一种极为坚牢的结构。(2)石细胞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解剖针挑取少许梨果肉细胞移入水液中,将其捣碎,并用另一载玻片盖上,将其压碎,然后换一盖玻片盖上置显微镜下观察。梨果肉的石细胞形状象薄壁组织细胞,但其细胞壁极度增厚并木质化,细胞腔小,单纹孔引伸成管状,或汇合成分枝状态,原生质消失成为死细胞。四、作业与思考1、绘图表示南瓜茎的筛管和伴胞的结构。2、植物有哪几种主要组织,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各有何作用?3、植物组织的构造与机能的关系怎样?4、导管和伴胞有何异同?哪种导水效能大些?并联系进化来考虑。\n实验六植物组织制片技术一、目的要求植物组织制片技术是认识植物体结构的有效手段,是植物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样品,必须是透明的薄片,因此,要首先把观察的材料制成透明的切片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的制片可分为永久制片和临时制片。永久制片的方法和步骤比较复杂,临时制片是利用新鲜材料直接作成的切片,方法比较简单。(一)、徒手切片法徒手切片法是指手拿刀片把新鲜材料切成薄片,制成临时装片的方法。此法简单方便,不需设备即可保留植物活体状态。1、材料:实验材料及夹持物。2、仪器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滤纸、滴管。3、方法:进行切片的准备工作,如截取材料,削平切面,均应用解刨刀或双面刀片(避免刀刃变钝或有缺口),切出合乎要求的切片。徒手做切片时,最重要的是要切下一小片平而薄的组织,而不是要求切下一个完整的切片。例如切一茎的横切片,不要求切下圆形的一片,而只需切下一小部分即可。切片时首先应该正确地拿住刀片及材料,即用左手三个手指拿住材料,使材料突出于手指上面,这样进行切片时才不至于割伤手指。右手平稳地拿住刀片,两手应该可以自由活动,切时两臂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使肘臂紧靠身体或压在桌子上,要用臂力而不要用腕力而且不要用力过大。切片时,把刀刃放在经过削平的平面上,然后轻轻地压住它,以均匀的力量和平稳的动作,从刀刃的右侧,斜着向左的方向切,不能用刀片直接挤压材料,或拉锯式切割材料。假如刀刃切入材料过深过厚,应该把刀片从切口处取出,重新做切片。切片时为了避免材料枯干,应使材料的切面及刀刃上保持有水,呈湿润状态。在切片时还应注意,所切的材料和刀片一定要保持水平方向。如果斜向切下材料,虽然切片很薄,但会由于细胞切面偏斜而影响观察。\n薄的切片应该是透明的,切片可留在刀刃上,继续切片,一连切几个切片,然后用镊子或解刨针取下,切下的切片放在滴有水的载玻片上。过于柔软的器官,如叶片,难于直接拿在手中进行切片,所以切时需夹在维持物中。维持物一般用莴苣茎、胡萝卜根或泡沫塑料,将要切的材料夹在其中,然后进行切片。切片也可简易染色,以便使结构更便于观察。染色方法是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滴上一滴染料,经过1—2分钟后,用水冲洗一下,盖上盖玻片观察。常用染料有0、1%亚价基蓝、0、5%中性红或1%番红水溶液(木质化、栓质化的细胞壁及细胞核染成红色)、I2_KI溶液(淀粉粒呈兰色,细胞核呈黄色)。(二)、压片法压片法是植物的器官或组织未经处理或经过处理后,被涂抹或压在载玻片上,使细胞成一薄层,便于进行观察的一种制片方法。1、材料:实验材料及夹持物2、仪器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滤纸、滴管3、方法:(1)取材:用锋利的双面刀片截取生长良好的植物根尖或茎尖,长度不超过3mm。(2)预处理:利用预处理液如秋水仙素、对二氯苯或8-羟基奎宁处理材料,使细胞分裂停留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并使染色体缩短变粗。预处理的时间视不同植物而定。观察有丝分裂各期特点和减数分裂的幼小花粉的制片则不需要预处理。(3)固定:用固定剂迅速杀死正在分裂的细胞,使其尽量保持分裂的状态。常用的固定剂是卡诺固定剂,固定时间为1h-24h。(4)解离:用酶或盐酸处理固定后的材料,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分离,便于压片。解离时要掌握好时间,特别是用盐酸解离时,时间过短,细胞不易分开;时间过长,则染色困难。(5)染色:常用碱性品红或醋酸洋红等染核的染料进行染色。(6)压片:压片时,将新鲜的或经固定的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用解朴刀或镊子后端压住材料,并往载玻片的另一边拖过去,注意用力均匀。也可以将载玻片上的材料盖上盖玻片,用解刨针或铅笔轻轻敲击,使组织或细胞分散,再用拇指挤压盖玻片,使细胞成一薄层。前者常用于花粉和小孢子母细胞,后者用于根尖、茎尖和幼叶等幼嫩器官。(7)镜检:将压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选取目标细胞。用记号笔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上分别作记号。(8)照相或制成永久制片:好的压片可以直接照相,也可以通过冷冻干燥后制成永久制片。(三)、离析法\n离析法是用一些化学药品使细胞间的胞间层溶解,细胞彼此分离,从而得到单个、完整细胞的方法,便于研究细胞的立体结构。1、铬酸-硝酸离析法适用于木质化组织,如木材、纤维等。把材料切成长约1cm、火柴棒大小的小条,放入小玻璃管中,加入离析液,其量约为材料的20倍。盖紧瓶盖放在30。C-40。C的温箱中。离析的时间因材料的性质而异,一般为1-2天。如果2天后仍未离析,可换新的离析液,再放置几天。检查材料是否离析,可取出材料少许,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刨针末端轻轻敲打,若材料分离,表明离析时间已足够。这时移去离析液,用水清洗干净,保存在50%或70%的乙醇中备用。2、盐酸-草酸铵离析法此法较前法缓和,适用于草本植物的薄壁组织和叶肉组织等。把材料切成小块,约1cm×0.5cm×0.2cm大小,放入3:1的70%或90%乙醇和浓盐酸中。若材料有空气,应抽气,抽气后更换一次离析液。24h后,用水清洗干净。放入0、5%草酸铵水溶液中,时间的长短视材料的性质而定。可以每隔1-2天作检查。其余与上法相同。(四)、滑走切片法滑走切片法是利用滑走切片机切新鲜的或保存的材料,亦可以切经由石蜡制片法包埋的材料。此法切出的切片后薄均匀、结构完整,适用于一些比较坚硬的材料。1、仪器设备:滑走切片机、切片刀、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滤纸、滴管和软木2、实验材料:新鲜材料、若直径小于1cm、可分割成3cm长的小段;若大于1cm,则应将材料劈开,使切面的面积小于1cm2为宜。新鲜材料可直接用于切片,也可以经处理后再进行切片。处理时,用FAA固定液固定一天,然后转入软化剂如甘油、氢氟酸中软化,软化时间视不同材料而定。在木材制品中,也可以用水煮法排出木材中的空气并软化部分组织,然后转入软化剂乙二胺中,软化合适后,用聚乙二醇包埋。经由石蜡制片法包埋的材料也可以利用滑走切片法切片。3、方法:滑走切片机由机身、升降夹物装置、切片刀的夹刀滑行部分组成。先把切片刀固定在夹刀上,然后将材料固定在两片软木中,材料露出木片约0、5cm,再固定在切片机的平物装置上。调好材料的高度,使刀刃靠近材料的切面,并使材料与刀刃平行。用高速厚度调节器调节,使其符合切片的要求。切片时用右手扶切片刀的夹刀滑行部分,均匀用力往自己方向移动,切片便被切下并粘在刀的表面上。用湿毛笔把切片取下,放入盛水的培养皿里,然后把刀推回。当把刀向后推时,夹物装置就按调节好的厚度上升。如此循环往复。可将切片制成临时装片或进行简单的显微化学染色后观察,亦可以通过固定、脱水、染色和封固等程序,制成永久制片。(五)、石蜡切片法\n石蜡切片法是用石蜡作为包埋剂的一种显微制片方法,是显微技术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优点是能够切出薄而均匀的连续切片,便于进行器官的立体重构。此法多用手摇切片机切片。对于较硬的材料,也可以使用滑走切片机。石蜡切片法的操作程序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修块、切片、粘片、染色和封片。1、材料:材料的大小不超过0、5cm3-1cm3。2、固定:将选取的材料放入固定液中,固定液的体积大约是材料的20倍。固定是用化学试剂迅速杀死细胞的过程。目的是尽可能使细胞中的各个组分保持生活状态的结构,并固定在它们原来的位置上。常用的固定剂有FAA、卡诺和纳瓦兴固定液。前两种固定液的固定时间是2-24h,后者是12-48h。FAA既是良好的固定剂,也是保存剂,材料可以在其中长久保存。而卡诺固定液和纳瓦兴固定液则不能长久保留材料,固定后,应尽快清洗,转入70%酒精中保存。若材料含有空气,固定是需要抽气。3、脱水:固定好的材料经各级乙醇脱水至无水乙醇。各级乙醇的浓度为:30%、50%、70%、85%、95%和100%。4、透明:纯乙醇中的植物材料用1/2纯乙醇和1/2二甲苯混合液处理2-3h,转入纯二甲苯中,处理两次。由于石蜡溶于二甲苯而不溶于乙醇,因此透明的作用除了使材料变得透明外,另一方面是将材料中的乙醇除去。5、浸蜡:使石蜡慢慢溶于透明剂中,然后完全取代透明剂进入植物组织中。一般将透明好的材料换入新的二甲苯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的碎蜡,置于40。C左右的温箱中。随着碎蜡的溶解,不断加入碎蜡直到使石蜡饱和为止。时间大约1-2天。6、包埋:浸蜡后,在60。C的温箱中,换两次已溶解的纯蜡,每次约2。然后将材料和石蜡一起到入小纸盒中,用加热的镊子迅速把材料按需要的切面和一定的间隔排列整齐,再将小纸盒平放于冷水中,使其很快凝固。7、修块:包埋好的材料,被切割成小块,每个小块包含一个材料。然后按需要的切面将蜡块切成梯形,切面在梯形的上部,注意上部矩形的对边平行。梯形的底部用烧热的蜡铲将其固定在木块上。8、切片:用手摇切片机切片时,把切片刀夹在刀架上,再把木块夹在固定装置上,调整固着位置,使材料的切面刀口平行。然后调整厚度,转动切片机切片,将蜡块切成连续的蜡带。9、粘片:粘片是将切好的蜡片粘在载玻片上。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少许粘贴剂并涂匀。然后加几滴3%福尔马林或蒸馏水,用解剖针或镊子轻轻将蜡片放在液面上。再将带有蜡片的载玻片放在展片台上,展片台的温度在45。C左右,蜡片受热后慢慢伸直。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表面烤干后,转汝30。C温箱一昼夜。10、染色和封片:切片干燥后,可以选用不同的染色法染色。染色前先要进行脱脂,使材料内外的石蜡溶解。然后根据配置染液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复水。下面以植物生物学中最常见的番红-固绿染色方法,说明染色与制片过程。\n脱蜡复水二甲苯Ⅰ→二甲苯Ⅱ→1/2二甲苯+1/2乙醇→无水乙醇Ⅰ→无水乙醇Ⅱ→95%乙醇→85%乙醇番红染色脱水→70%乙醇→50%乙醇→30%乙醇→蒸馏水→0、5%-1%番红溶液染色→蒸馏水→30%乙醇固绿复染继续脱水→50%乙醇→70%乙醇→85%乙醇→0、1%固绿配在95%乙醇中→95%乙醇→无水乙醇Ⅰ→透明封片无水乙醇Ⅱ→1/2二甲苯+1/2乙醇甲苯→二甲苯Ⅰ→二甲苯Ⅱ→加拿大树胶封片\n实验七叶绿体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还原作用一、实验原理 细胞或组织和分离介质混合,破碎,匀浆,然后用差速离心法经几次不同转速离心,可以获得不同的细胞器。离体的完整的具有光合活性的叶绿体的制备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被分离的叶绿体是否具有光合活性,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鉴定,对染料(2、6-二氯酚靛酚)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光e- H2O+氧化型染料(兰色)→O2+还原型染料(无色)叶绿体所以,我们通过染料和离体叶绿体混合液在照光前后,染料颜色上的变化,可以鉴别被分离的叶绿体的活力。叶绿体是比较大的细胞器,在叶肉细胞中含量丰富,用新鲜的植物叶片匀浆后使用普通离心机进行离心也能得到良好分离效果。叶绿体酶系对热敏感,在室温下容易失活。因此,提取叶绿体的全部必须保持在冷的条件下。因此,在实验中所需基本仪器和药品都必须放置在冰箱中,而且整个操作过程都应在0。C-4。C条件下完成。二、实验用品1、器材显微镜、镜油、擦镜纸、载片、盖片、离心机、瓷研钵、盘式天平、剪刀、纱布、玻璃漏斗、烧杯、量筒、玻棒、滴管、吸水纸、分光光度计、水浴锅、新鲜的菠菜叶2、试剂(1)STN缓冲液:0.4mol/L蔗糖,0.01mol/LNaCl,0.005mol/LMgCl2溶于0.0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Cl缓冲液,调pH7.6。称取6.06gTris,136.9g蔗糖,0.58gNaCl,0.29gMgCl2加入蒸馏水750ml,混合后用1mol/LHCl调pH至7.6,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L。(2)1﹡10-4mol/L3-(3,4-二氯苯)-1,1-二甲基脲(DCMU)。(3)2.5﹡10-4mol/L2,6-二氯酚靛酚:称取2,6-二氯酚靛酚72mg,溶于1L蒸馏水中,在黑暗条件下保存。三、实验步骤1、叶绿体的制备(1)菠菜叶片洗净,吸干表面水滴,贮存在4。冰箱中备用。(2)取10分离介质(STN缓冲液)分两次放入研钵中。\n(3)去掉叶柄和主脉,称取5叶片并把叶片剪成1-2小块和介质一起在钵中研磨,磨成匀浆为止。(4)将匀浆液用二层纱布过滤到烧杯中。(5)滤液用1000离心8,弃取沉淀,留上清液。(6)上清液中加入分离介质5,混匀,再以1000离心8,弃取沉淀,留上清液。(7)上清液用2500离心10-20,弃上清液,留下沉淀的叶绿体小球。(8)加入适量冷却的STN缓冲液,将沉淀的叶绿体全部悬浮,将叶绿体悬浮液贮存于冰箱中。(9)转移出0、5叶绿体悬浮液到另一只干净试管中,在60水浴中保持5,然后取出试管,贴上标签再贮存于冰箱中。(10)分别在两张载玻片上各滴一滴加热和未加热的叶绿体悬浮液,用盖玻片盖起来,在油镜下观察这两种叶绿体的形态。2、叶绿体对染料的还原作用试管号染料(2*10-4mol/L)STN缓冲液DCMU(1*10-4mol/L)1-5.0ml-21.0ml4.0ml-31.0ml3.0ml1.0ml\n(1)取出没有加过热的叶绿体悬浮液试管,充分摇动,以便全部叶绿体呈均匀的悬浮状态。然后取0、1ml叶绿体悬浮液,加4、9mlSTN缓冲液混合道入一个干净的比色管内,用这只不含染料的叶绿体比色管作对照,校正分光光度计零点。(2)像前面那样再次摇匀没加过热的叶绿体悬浮液试管,再取0、1ml加到管2中,摇混均匀后倒入另一只干净的比色管内,放在分光光度计比色管内立即读出吸光率,波长为600μm。(3)把这个2号管的比色杯放入盛水的100ml烧杯中,调节比色杯与60W光源的距离为10cm,然后打开电源,准确照光1min,再一次立即读出吸光率。如此反复测定5-10次,并将结果以曲线表示。(4)再取0、1ml没有加过热的叶绿体悬浮液加入管3中,用管1效正分光光度计,按步骤2到3,重复这个程序,并记录每次数据,为了减少比色管的误差,可使用同一比色管,每次换溶液时,倒出原来管内溶液,用蒸馏水连续清洗几次,并用吸水纸吸去比色杯内残留的水分,将结果用曲线表示。四、思考题1、观察经过加热和未加热这两种叶绿体在形态上的区别,并绘出草图。2、离体叶绿体对染料的还原作用的原理是什么?3、分离的叶绿体是否含有叶片的其它组分,详细分析原因。\n实验八植物根的形态与结构一、目的要求了解根的形态结构特征,弄清各种组织做所在的部位及其相互关系。二、材料与用品水稻根、蚕豆根、小麦种子、玻片标本、棉花老根玻片标本、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恒温箱、培养皿、镊子。三、方法与步骤(一)、根的外形观察观察水稻和蚕豆的根系,明确它们各属于何种根系。(二)、根的结构1、根尖的结构和分区将小麦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萌发,当根尖长至1厘米长时,截取根尖,作临时封片(轻压盖玻片,使根尖稍压扁),顺序观察下列各区:(1)根冠\n位于根尖顶端,由许多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所组成,其外层细胞不断脱落,可见到一些散离的根冠细胞。根冠主要起保护作用。(2)分生区大部分被根冠包被,一般仅1~2毫米,此区通常也称生长点,外观不太透明,因其细胞质较稠密,细胞小,核大,具有不断分生的能力。此区属于顶端分生组织(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后方,长度大概有几毫米,外观较透明,此部分的细胞分裂频率渐渐减慢,而细胞纵向迅速伸长,并开始分化,使根伸长入土。图4葱的根尖(4)根毛区位于伸长区后方,其明显标志是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此区细胞伸长生长已大部分停止,且已分化成熟,是吸收水分、养料的主要部位(图4)。2、根的初生结构在低倍镜下可见水稻幼根横切片由外至内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大部分。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皮层相当发达;中柱的显著特征是维管束成辐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居中心,具多个辐射棱(多原形)初生韧皮部夹在初生木质部的辐射棱之间,整个轮廓成星芒状。换高倍镜观察各部分构造。由外至内,可见表皮细胞壁薄,不角质化,有的外壁突出延伸成为根毛,以适应根的吸收功能。紧接表皮下的一层细胞称为皮层,细胞较小,排列较整齐紧密。外皮层内的一层细胞,其细胞壁增厚,向机械组织方向发展。其余的皮层细胞是较大型的薄壁细胞,胞间隙较小,但最内层靠中柱的细胞则稍小一些,排列较整齐,叫内皮层。中柱的最外层为中柱鞘,紧接着内皮层,也是一层薄壁细胞,此处可产生侧根。中柱鞘内是维管束,包括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前者主要由筛管和伴胞组成,后者主要由导管组成。由外向内,导管的管径渐次增大,后壁部分渐次增多,居中心的为孔纹导管,管径最大,又是最后产生的导管(外始式发育)。3、根的次生构造取棉花老根的横切片,先用低倍镜观察整个轮廓,再换高倍镜从外向内渐层观察。\n(1)周皮是围绕根的最外几层细胞,排列成放射状(象一叠叠砖块)。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前者为细胞壁栓质化的死细胞,木栓形成层为一层较扁平的生活细胞,栓内层又是生活的薄壁细胞。木栓在根的外方行使保护作用。有的木栓细胞已被破坏。(2)初生韧皮部由于其内部次生生长的压力而遭破坏,仅存少量韧皮纤维。(3)次生韧皮部包括输导组织—筛管和伴胞;基本组织—韧皮薄壁细胞;机械组织—韧皮纤维(4)次生木质部在初生木质部的外方,与次生韧皮部相向并立。它包括输导组织—导管;基本组织—木薄壁细胞;机械组织—木纤维。(5)形成层介于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之间。细胞呈长方形,排列整齐紧密。它向外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成次生木质部。形成层的细胞具有一般分生组织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但它是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来的,故称为次生分生组织。(6)维管射线即横贯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一些横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群。维管射线是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横向运输机构。这三者一起组成植物的次生维管束组织。(7)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中心,主要由导管和木质薄壁细胞组成。四、作业与思考1、绘小麦根尖图2、根尖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何机能?3、从棉花老根横切片中,由外向内观察到了哪些结构?\n实验九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一、目的要求了解茎的形态结构特征,弄清各种组织所在的部位及其相互关系。二、材料与用品新鲜植物茎干、白杨或椴树茎的切片标本、苜蓿或南瓜茎的切片标本、水稻的切片标本;显微镜。三、方法与步骤(一)、茎的形态观察取植物茎干,重点识别节、节间、芽、树皮和皮孔。1、节与节间\n叶与腋芽着生的位置为节。节与节之间的一段茎干为节间。2、顶芽顶芽着生在茎(枝)的顶端3、腋芽腑芽着生在叶的腋部4、树皮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称树皮。内层较柔弱,由形成层细胞向外分裂而产生,该层包括韧皮部。外层主要为死组织,由木栓形成层产生,形成层持续活动,树皮外层的老旧部分与就不断脱落,这一层被称为落皮层。5、皮孔植物茎的木栓上呈裂隙状的疏松区域,这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门户,木栓形成层在此区产生的细胞不形成正常的木栓,而形成一群球形细胞,将表皮与木栓胀破,形成唇形突起即为皮孔。(二)、茎的结构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结构取南瓜茎横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由外至内可见到以下各部分(图5)1、表皮\n为包在茎的最外面的一层细胞,外壁较厚,并具有角质层。随着次生生长,有的表皮已经脱落。2、木栓为次生构造,紧接表皮的内方,有数层细胞,呈整齐辐射状排列(象一迭砖块),细胞栓质化,为死细胞,有时可见皮孔结构。3、木栓形成层位于木栓的内方,有一层较扁平的生活细胞为木栓形成层。由于它的分裂活动,向外产生木栓。4、皮层紧接表皮或木栓形成层的内方,多为薄壁细胞,细胞呈椭圆形,排列较疏松。5、中柱鞘中柱鞘为多层细胞,其中包括成束的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排列成一个不连续的环,中柱鞘薄壁细胞与皮层薄壁细胞常不易区分,但根据髓射线直通中柱鞘的位置有些植物的茎中没有明显的中柱鞘。6、维管束(1)韧皮部由输导组织(筛管、伴胞)、薄壁组织和少量机械组织(韧皮部纤维)组成。(2)形成层位于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之间,由排列整齐、紧密小型的薄壁细胞构成,横切面呈长方形,与束间形成层连成一个圆环。形成层细胞主要进行切向分裂,向外产生次生木质部。形成层主要是次生组织,也包括初生部分。(3)木质部紧接形成层的内方,占茎的绝大部分,主要是由形成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其中有管径较大的导管,其它是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等。注意木质部的细胞重复出现体积的逐渐变化,在茎横切面上显出若干同心环,称年轮。(4)维管射线为薄壁细胞,横切面呈放射状,由次生木质部通向次生组成韧皮部。7、髓居茎的中心,由薄壁细胞组成。8、髓射线由薄壁细胞组成,横切面呈放射状,从髓部经维管束间直达中柱鞘。双子叶植物草木茎的结构取苜蓿茎的横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由外至内可见到以下各部分。1、表皮表皮为最外一层细胞,外壁具角质层,有气孔。表皮的内方,有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成束出现。2、维管束\n多个维管束沿靠近表皮的地方排列一周,每个维管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韧皮部位于外侧;形成层紧接韧皮部,细胞密集,排列整齐;紧接形成层。其特点是形成层和木质部细胞的数量比木本茎中的要少。3、髓位于茎的中央。4、髓射线由组成,从髓经之间到达表皮下部。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取水稻茎横切片标本观察以下几部分(图6)。1、表皮表皮为最外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细胞壁角质化并高度硅质化,表皮具气孔。2、下皮下皮位于表皮内方,有数层形状较小的厚壁细胞,其中机械组织、同化组织相间出现。3、基本组织图6玉米茎基本组织有二十多层薄壁细胞,除分散的外,都是基本组织。细胞较大,椭圆形,具细胞间隙,靠近外方的薄壁细胞含有叶绿体。4、维管束\n维管束有两轮,外轮较小,嵌入下皮的机械组织之间,内轮较大,分布在基本组织中,每一维管束外围有机械组织,称维管束鞘。每个维管束仅包括韧皮部两部分。韧皮部在茎的外方,结构规则,容易观察到筛管和伴胞。木质部居茎的内方,呈V形,主要由3~4个导管组成。先分化的位于V形的尖端,由2个口径较小的环纹、螺纹导管和薄壁细胞组成,在茎的成熟过程中,这部分受到破坏成为原生木质部空腔,后分化的后生木质部位于V形张开的两侧,各有一个口径较大的孔纹导管。5、髓腔居茎的中心,是基本组织在发育初期就已被破坏而形成的空腔。四、作业与思考1、绘水稻茎的横切面图。2、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异同点。3、了解茎的结构与机能的关系。实验十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一、目的要求了解叶的形态结构及其与机能的关系。二、材料与用品几种新鲜叶片、植物叶玻片标本、水稻叶玻片标本、海桐叶片;显微镜;刀片、小木板、镊子、载玻片、盖玻片。三、方法与步骤(一)、叶的形态观察注意叶的各组成部分,比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片的区别。(二)、被子植物叶的结构\n图7双子叶植物叶一般植物叶片的构造可分为表皮、叶肉和维管束三部分(图7)取棉花叶横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全面了解叶片的三种基本结构,即表皮、叶肉和叶脉,然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各部的结构。(1)表皮包在叶外的为表皮,是叶片的保护组织,有上下表皮之分,由一层生活细胞紧密嵌合而成。表皮细胞扁平侧壁呈波纹状,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在横切片上,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其外壁较厚,角质化,并具有角质层。棉花叶表皮具茸毛和腺毛。下下表皮都具有气孔,而下表皮较多,气孔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和叶肉细胞间提胞间隙相通,构成叶肉的通气体系,以与外界交换气体。(2)叶肉组织叶肉组织位于上下表皮之间。棉叶的叶肉组织分化为两部分:栅栏组织:紧靠上表皮,细胞形状比较规则,是一层长柱形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细胞以长径与表皮细胞垂直排列,并与表皮细胞紧密相连,呈栅栏状,细胞内含叶绿体。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和下表皮之间,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无次序,胞间较发达含叶绿体较少,它以疏松多隙为其特点。(3)叶脉叶脉是叶中的维管束系统。叶片中的维管束自茎中分出,叶柄\n而入叶处中,形成叶脉。由于叶片横出的关系,在叶片中木质部居上,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维管束四周有较多的薄壁细胞,紧贴表皮细胞形成厚角组织。中等大小的叶脉,纯是初生构造,机械组织或有或无,如果有也不象大叶脉那样发达。维管束外常围绕着一层或几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形成维管束鞘。随着叶脉愈分愈细,叶脉的构造也渐次简单,到了盲梢脉,就只有一个导管了。将海桐叶片平放于木板上,用三片对齐的双面刀片,将中间一片提高2~3毫米,使两边的刀片对海桐叶做垂直横切(用两片刀片对齐切片亦可),做临时水封片观察叶的结构,效果亦好。(三)、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取水稻叶横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与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不同。(1)、表皮叶片最外一层细胞为表皮。表皮细胞可分为长形和方形两种。长形细胞的长径与叶的伸长方向平行,横切面近似方形。表皮细胞的外壁具毛,细胞壁硅质化。表皮上可见特殊的大型薄壁细胞,叫泡状细胞(运动细胞),它出现在之间的上表皮(近轴面)。气孔结构特别,其保卫细胞表面观呈哑铃形,并具两个副卫细胞,因此在横切片上可见由四个细胞组成的气孔。(2)叶肉组织叶肉组织中无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细胞间隙较小,但在中脉附近有大的气腔。(3)维管束(叶脉)维管束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但无形成层。维管束平行排列。在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是机械组织,维管束的外围一层细胞是维管束鞘,其细胞内含叶绿体素。(四)、松柏类植物叶的结构(示范)松叶横切面呈半圆形,包括下列部分。(1)表皮细胞壁很厚,具发达的角质层,表皮下为多层厚壁细胞,气孔下陷于厚壁组织中。(2)叶肉组织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向内伸展的突起,有利于叶绿体的分布,扩大光合面积,具树脂道,叶肉细胞形态比较相似。(30内皮层该层位于叶肉与维管束之间,一层细胞将维管束包围起来。\n维管束居中心部位,有两个维管束。四、作业与思考1、绘棉花叶片横切面图。2、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叶片有何区别。3、阐明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实验十一植物的繁殖器官Ⅰ花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花的组成部分及其形状和构造,了解花的各部分在种子和果实形成中的作用。二、材料与用品几种新鲜的花蕾和花朵;镊子、解剖针、刀片、放大镜。三、方法与步骤\n从形态解剖上说,花是节间极短且具变态叶(花瓣)以适应生殖机能的枝条。被子植物典型的花通常由花柄、花萼、、雄蕊和雌蕊等几部分组成。(一)、花柄与花托花柄是每朵花着生的小枝,它经验支持花的作用,同时又是营养物质由茎运到花的通道。花柄顶端略微膨大的部分为花托,它的节间很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即着生于其上(二)、花萼在花的最外层,由若干萼片组成,萼片多为绿色,能行光合作用,有保护幼花的功能。大多数植物的萼片各自分离,如油菜,也有的萼片下端联合成萼筒,上端留有几个裂片,如茄子。萼片的数目和形状是植物分类的标准之一。萼片一般为一轮,有时又有两轮的(外轮称为副萼)。(三)、花冠居于花萼以内,由若干花瓣组成。常含有花青素或杂色体,故呈现种种颜色,以引诱昆虫传粉。花瓣或分或合,故有离瓣花与合瓣花之称。花冠的形状大小依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分为:整齐花冠—如十字花冠、筒状花冠和蔷薇形花冠;不整齐花冠—如蝶形花冠、舌状花冠和唇形花冠等。花萼与花冠合称为花被。(四)、雄蕊位于花冠的内方,每一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1、花丝每种植物的花丝一般是等长的。也有些植物的花丝长度不一从而有二强雄蕊、四强雄蕊等的区分。一般植物的花丝各自分离,但也有些植物的花丝是连合的。根据花丝连合成束的数目,可分为单体雄蕊、二体雄蕊、三体雄蕊和多体雄蕊。2、花药在花丝顶端,是雄蕊的主要部分。用刀片横切花药,可见它通常含有四个花粉囊,分为左右两半,中间以药隔相连。花粉囊中产生花粉。一般植物中,各雄蕊的花药分离,但有些雄蕊的花药彼此连合而花丝分离,叫聚药雄蕊。(五)、雌蕊位于花的中央,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1、柱头柱头是雌蕊顶端接受花粉的地方,故常扩展成球状、羽毛状等。柱头还常分泌液汁以适应受粉的需要。2.花柱\n花柱是柱头与子房间的细棍状部分。它一方面支持着柱头,同时又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3.子房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为子房,又是雌蕊最重要的,成熟后发育为果实。子房着生在花托上的位置有三种:子房上位——子房仅其基部与花托连合着。子房中位——子房下半部与花托连合。子房下位——子房全部与花托或花筒连合。子房内藏胚珠,外为子房壁。胚珠在授粉后发育为种子,子房壁发育为果实。用放大镜观察胎座(即胚珠着生在子房上的部位)之类型。常见的有三种:边缘胎座——在单心皮单室的子房中,胚珠着生于心皮的腹缝线上,如蚕豆。侧膜胎座——在多心皮单室的子房中,胚珠沿腹缝线着生,如油菜。中轴胎座——在多心皮多室的子房中,各心皮在中央连合形成中轴和隔膜,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棉花。Ⅱ果实一、目的要求了解果实的基本构造及其类型。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常分为外、中、内三层。其结构、色泽及各层发达的程度,随植物种类不同而异。有些植物的果皮为膜质或革质,有些富含薄壁细胞,有些则非常坚硬,有很发达的石细胞,内外果皮常具茸毛或刺。通过对部分材料的观察,达到对果实的上述构造及果实的类型之多有一概况的了解。二、材料与用品番茄、柑橘、桃、蚕豆、油菜、车前子、向日葵、稻粒、梨(或南瓜的幼果),解剖刀、尖头镊子。三、方法与步骤果实一般分为肉果和干果两大类。(一)、肉果其特征是果皮肉质化。1、浆果——如番茄,其外果皮呈薄膜状,其余部分均肉质化,充满液汁,内含多粒种子。2、柑果\n柑果也是浆果的一种。如柑橘,其外果皮为革质,具油囊,中果皮较疏松,包括橘络。内果皮呈薄膜状,连合成囊,囊内生育无数肉质多浆的腺毛,构成食用的主要部分,并含数粒种子。3、核果如桃,外果皮坚韧,中间为薄壁多汁的中果皮,内果皮全由木质化坚硬的石细胞组成,包在种子外面,形成果核。4、梨果梨和苹果的果实叫梨果,它是假果,是由子房和花托愈合在一起发育而成的果实。外果皮和花托没有明显的界限,内果皮很明显,由木质化的厚壁组织组成。5、干果其果实成熟时果皮呈干燥状态。6、裂果成熟时果皮裂开。7、荚果如蚕豆荚,由一心皮发育而成,内含种子数粒。成熟时果皮子背、腹两缝线裂开成两片。8、角果如油菜,由二心皮发育而成,内含种子数粒。特点是具假隔膜,成熟后果皮从两条腹缝线裂开脱落,留存假隔膜。9、蒴果如车前子,由两个以上的心皮发育而成,成熟时果皮横裂为二,上部呈盖状,称为盖裂。10、闭果成熟后果皮不裂开。11、瘦果如向日葵,果皮较坚硬,只含一枚种子。12、颖果如稻粒,也仅含一枚种子,但果皮、种子完全愈合,不易分开。四、作业与思考1、列表比较你所观察的几种花的各部分特点。2、果实和种子分别由花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成?3、葡萄、茄、柿、李、梅、杏、大豆、油菜、芝麻、小麦、板栗各属哪一类实果?实验十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一、目的要求\n学习野外采集植物标本的方法,了解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二、材料与用品标本夹、枝剪、铲、采集箱、记录本、标本号牌、吸水用标本纸、台纸、透明胶条;0.5%升汞酒精液。三、方法与步骤(一)、野外采集野外采集植物力求完整(即包括植物体各部器官)。草本植物尽可能取其全株,选择大小适中者为好。较大的标本可反复褶叠或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的上、中、下压制,过小者则可多采几株。禾本科植物的采集应选经验花果的枝端。标本的大小以35×25厘米左右为宜。(二)、标本的记录对采集标本编号登记,并在标本上挂上标签。及时做好采集记录,详细记录标本的形态特征,尤其要记清易在压制后发生较大变化或变形的一些性状。(三)、标本的压制与制作将采得的标本做适当的修剪,压入标本夹内,标本之间用数张吸水用标本纸隔开,注意使标本展开,一天后进行第一次换纸,同时整理标本,使之定型。以后每日更换干纸,直至水分完全吸去。注意在钱前几次换纸后上夹时不能压得太紧,待标本梢干刚可增大压力。标本压制好以后,通常用0.5%的升汞酒精液溶液浸泡半至1分钟进行灭菌消毒,再移于备好的台纸上,即所谓“上台纸”。然后用白纸或细白纸或透明胶带在粗的茎上分几处缚压或粘压于台纸上,用透明胶条最方便,直接粘压即可。最后在台纸右下角贴附标签,注明科名、属名、种名、采集时间、采集人以及标本编号等。四、作业与思考1、完成所采标本的压制过程。2、完成标本的鉴定。3、制作植物标本应注意些什么?实验十三动物组织(一)\n一、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类型上皮组织的结构、分布,掌握上皮组织的共同结构特征。2掌握肌肉组织的结构特征,并能区分三种不同的肌纤维。3掌握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4学习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方法。二、材料与用品蛙或小白鼠、蛙肠系膜平铺片、蛙平滑肌分离装片,苏木精-曙红染色(简称H·E染色)、兔甲状腺切片、猫小肠横切片、兔气管横切片、猫食管横切片、兔膀胱(收缩时和充盈时)切片、兔脊髓横切片、兔坐骨神经纵切片、猫骨骼肌纵、横切片、狗心肌切片(铁矾苏木精染色)、兔交感神经离析装片(苦味酸-复红染色)、兔脊髓横切片(Golgi镀银法)、兔脊髓横切片(苯胺蓝染色)、兔肋间肌撕片(氯化金法)、兔大脑垂直切片(Cajal氏氯化金升汞法)。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剪刀、解剖针、吸水纸、拭镜纸;0.7%或0.9%生理盐水、1%硝酸银溶液、甘油、蒸馏水、香柏油、二甲苯。三、方法与步骤(一)、上皮组织1单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制作蛙肠系膜平铺片:将活蛙剪头处死或麻醉,剪开腹部皮肤,用镊子取下肠系膜。若有血液污染,可用0.7%生理盐水洗净后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挑开展平,晾干。加数滴1%硝酸银溶液于肠系膜上将其浸盖,立即置日光下晒3~5分钟,或载灯光下照射10~15分钟。当肠系膜变成浅褐色时,倾去载玻片上的溶液,用蒸馏水洗净。再加1~2滴甘油,盖上盖玻片。单层扁平上皮表面观:将上述制片或蛙肠系膜平铺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在这种平铺片上,可以看到肠系膜的间皮细胞和肠系膜内毛细血管网的内皮细胞。它们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先在低倍镜下选择标本最薄的部分观察,可见黄色或淡黄色的背景上显现出黑棕色或褐色的波形线,是细胞之间的边界。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为多边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相嵌。细胞核扁圆形,无色或淡黄色,位于细胞中央。(2)单层立方上皮\n取兔甲状腺切片(H·E染色)观察。低倍镜观察。可看到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的甲状腺滤泡。高倍镜观察。滤泡壁又一层立方体形上皮细胞构成,核圆形,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粉红色。(3)单层柱状上皮取猫小肠横切片(H·E染色)观察肉眼观察切片中有突起不平的一面为粘膜面。低倍镜观察可见粘膜面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突向管腔。选择一较完整的纵切突起,可见其表面覆有一层柱状上皮。高倍镜观察可见上皮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蓝紫色,靠近细胞的基底部。把虹彩光圈缩小,减少光量,可见细胞的游离面有一层较亮的粉红色膜状细胞结构,即为纹状缘。在柱状细胞之间散有杯状细胞,此细胞上段膨大,下端细小,核呈三角形或半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在杯状细胞上端的细胞质内积累有大量不着色的粘液,在切片上呈卵圆形空泡状结构,细胞尖端无纹状缘。(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示范)取兔气管横切片(H·E染色)观察。高倍镜观察。可见气管内表面的细胞排列紧密,彼此挤压,细胞形状很不规则。细胞的异端都与基膜相连,但另一端,有的细胞达上皮游离面,有的未达游离面,细胞核位置高低不等,以至于整个上皮似复层细胞组织。注意观察锥形细胞、梭形细胞、具纤毛的柱状细胞及杯状细胞的排列位置。2复层上皮(1)复层扁平上皮取猫食管横切片(H·E染色)观察肉眼观察。可见切片呈扁圆形,管壁内层呈浅红色,为复层扁平上皮的部位。在低倍镜下找到上皮后换高倍镜观察,可见与基膜相连的是一层排列整齐的矮柱状细胞,核圆形,染色深。中层为几层多角形细胞。排列不整齐,核变得扁平。接近表面的细胞变位扁平状,核着色淡,甚至模糊不清。(2)变移上皮(示范)取兔膀胱(收缩时和充盈时)切片(H·E染色)观察高倍镜观察。可见收缩状态的膀胱上皮有多层细胞。表层细胞较大,呈宽立方体形,游离面呈弧形,靠游离面的细胞质着色深,核大卵圆形,有的细胞可看到双核。中间几层为多角形或倒梨形细胞。基部细胞小,呈矮柱状,排列密。\n膨胀状态的膀胱上皮变薄,细胞层次减少,有时只有两层,细胞呈扁平或棱形。(二)、肌肉组织1.骨骼肌(1)纵切面取猫骨骼肌纵切片(H·E染色)观察。低倍镜观察。找到红色、长条形肌纤维,可见在肌纤维间有染色较淡的结缔组织。高倍镜观察单个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其表面有肌膜,肌膜内侧有许多染成蓝紫色的卵圆形的细胞核。缩小光圈,实视野不致过亮,可见到每条肌纤维内有很多纵形的细丝状肌原纤维。肌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即明带(I带)和暗带(A带)。油镜观察明带染色浅,暗带染色深。在暗带中部有一透明线,为H带,穿过明带中部有一条暗线,是Z线。H带和Z线直达肌膜,Z线与Z线之间为一个肌节,是骨骼肌的机能单位。(2)横切面(示范)取猫骨骼肌横切片(H·E染色)观察高倍镜观察。肌纤维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圆形,外有肌膜,细胞核卵圆形紧贴肌膜内侧。肌原纤维呈小红点状,在肌浆内排列不均匀,所以在横切面上呈现小区。很多肌纤维又被肌束膜包围形成肌束。2.心肌取狗心肌切片(铁矾苏木精染色)观察低倍镜观察。在以心室肌为材料制作的切片上,同时可看到心肌的纵、横、斜等切片。纵切面为分支的带状,横切面为不规则的圆形。高倍镜观察。在纵切面上,心肌纤维彼此以分支相连呈网状。核卵圆形,位于纤维中央。把虹彩光圈缩小,光线放暗一些,可看到心肌纤维的横纹,但不及骨骼肌明显。在肌纤维及其分支上,可见到染色较深的梯形横线,即闰盘。在横切面上,心肌纤维为不规则圆形,由于切片的关系,有的有核,有的无核。3平滑肌(1)取蛙平滑肌分离装片在低倍镜下找到平滑肌后换高倍镜观察。可间平滑肌纤维呈细长梭形,核长椭圆形,位于细胞中部。在常规染色标本上肌原纤维不清楚。(2)取猫小肠横切片(H·E染色)观察。低倍镜观察可见小肠壁染色较红的肌肉层有纵、横切面的两个层次。高倍镜观察\n在纵切面上,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细胞核长椭圆形或杆状,深蓝色。细胞质粉红色,均质。在平滑肌横切面上,可看到许多大小不等、不规则的红色圆点,其中有的中央有蓝紫色圆形的核,有的无核(为什么?)(三)、神经系统1、神经元(1)多极神经元取兔脊髓横切片(H·E染色)观察肉眼观察。脊髓横切片中央为呈蝴蝶状的灰质,其中心有一孔为中央管,灰质较狭的一端为后角,较宽的为前角。包围在灰质周围染色较淡的部分是白质。低倍镜观察。在前角内有许多较大的染成红色的多突起细胞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选择一个胞体较大、突起较多、核较清晰的神经元转高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细胞质淡红色,核大呈囊泡状,局细胞中央,核内有染色较深的核仁。(2)多极神经元中的尼氏体(示范)取兔脊髓横切片(苯胺蓝染色)观察高倍镜观察。细胞质中的大小形状不规则的蓝色小块即尼氏体。在树突中有尼氏体,轴突与轴丘内无尼氏体。根据这个特点可在切片上区别树突和轴突。(3)多极神经元中的原纤维(示范)取兔脊髓横切片(Golgi镀银法)观察高倍镜观察。可见脊髓前较运动神经元胞体及突起内均有棕褐色细丝状的神经原纤维。它们在胞体内交织成网状,在阿胞突中平行排列,直达轴突末端。2、神经纤维(1)有髓神经纤维取兔坐骨神经纵切片(H·E染色)观察低倍镜观察。可看到神经纤维平行排列成束。选择一清晰部分用高倍镜观察单条神经纤维。高倍镜观察。在神经纤维的中央有一紫红色的线条,即轴索。轴索外围包有髓鞘,髓鞘的脂类物质在制片过程中被溶解,因而之声下染成红色的蛋白质网状结构。髓鞘外面是很薄的膜状的施旺氏细胞,紧靠膜的内方,有染成蓝紫色的椭圆形施旺氏细胞核。另外,在神经纤维的一定距离处,可找到由于髓鞘中断而使施旺氏细胞膜直接与轴索相贴形成缩窄的结构,即朗飞氏结。两结之间只有一个施旺氏细胞核,但在切片上不一定都能找到。在朗飞氏结处轴索较细也很清晰。(2)无髓神经纤维(示范)取兔交感神经离析装片(苦味酸-复红染色)观察\n高倍镜观察。无髓神经纤维较有髓神经纤维细,由中央的轴索核被覆在它周围的施旺氏鞘即神经膜组队哼。轴索内也能看到纵行纹理。在轴索的不同距离上可看到红色的卵圆形施旺氏细胞核,因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所以看起来其核位于轴索的表面。无髓神经纤维有的极细,所以在标本上往往可以看到其宽度与核相等的无髓神经纤维。3、骨骼肌运动终板取兔肋间肌撕片(氯化金法)观察低倍镜观察。可见骨骼肌为浅蓝紫色,有的呈紫红色,平行排列成束。传出神经纤维染成黑色,形似树枝,分布到骨骼肌纤维上,当它们接近肌纤维时。其末端再行分支成爪状,附着于肌纤维表面。高倍镜观察。神经纤维终末的爪状分支末端膨大,在与肌纤维附着处形成椭圆形板状隆起,即为运动终板。4、神经胶质——星形胶质细胞(示范)取兔大脑垂直切片(Gajal氏氯化金升汞法)观察(1)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位于皮质灰质内,呈星形,细胞突起粗而分支多,且向各个方向扭曲,有些突起末端膨大,贴附在毛细血管上形成脚板。(2)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在髓质白质部分,呈星形,细胞突起细长而直,表面光滑,分支少。有些突起的末端也膨大呈脚板并附着在血管壁上。四、作业与思考1、绘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1)单层扁平上皮表面观;(2)三种肌肉组织;(3)一个多极神经元。2、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分布之间由什么规律性?3、联系机能说明肌肉组织有何共同结构特点?列表比较三种肌肉组织结构的差异。4、在切片标本上如何区分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n实验十四动物组织(二)一、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类型结缔组织的形态结构,掌握结缔组织的共同结构特征。2、以人血液为例,认识一般哺乳动物血液基本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和染色反应;了解几种不同动物血液有形成分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3、学习并掌握人血液涂片的制备方法。二、材料与用品小家鼠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平铺片(苔盼蓝活体染色及H·E染色)猫气管横切片(H·E染色)、小白鼠肠系膜平铺片(苏丹Ⅲ染色)、猫尾腱纵切片(H·E染色)、猫淋巴结纵切片(镀银法)、长骨行截面磨片、瑞氏染液染色的人血涂片、鸡血涂片、大鼠血涂片、兔血涂片、蛙血涂片等玻片标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采血针、75%酒精棉球、吸水纸、拭镜纸;瑞氏(Wright)染液、缓冲液、蒸馏水、香柏油、二甲苯。三、方法与步骤(一)、疏松结缔组织取小家鼠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平铺片(苔盼蓝活体染色及H·E染色)观察。低倍镜观察。选择标本较薄而均匀处观察,可见交叉成网的纤维及散在纤维之间的结缔组织细胞。高倍镜观察。辨认两种纤维和几种细胞。1、纤维(1)胶原纤维为粉红色粗细不等的细带状。它们相互交叉排列,数量较多。有时胶原纤维呈波浪状。胶原原纤维分辨不清。(2)弹性纤维为深紫褐色,其断端常呈卷曲状。纤维粗细不等,比胶原纤维细,单条分布而不成束,有分支并交织成网。2、细胞\n(1)成纤维细胞这类数量最多。胞体大,胞质染色很浅,因此细胞轮廓不清,仔细观察呈多突扁平形。核大,多为椭圆形,可见以一或二个核仁。(2)巨噬细胞细胞形状不一。与成纤维细胞的区别在于,细胞质种含有吞噬的苔盼蓝颗粒。细胞质染色较深,细胞轮廓较明显,核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深。(3)肥大细胞常成群分布在毛细血管附近。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充满大小一致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均匀分布在核周围。核小,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浅,位于细胞中央。(4)浆细胞呈椭圆形。核染色深,居细胞一侧,核内含丰富的染色质,聚集在核周围,向核中心辐射状排列。近核处有一着色浅而透明的区域,胞质染成蓝色。(二)、脂肪组织1、猫气管横切片(H·E染色)低倍镜观察在气管最外面一层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可看到密集成群的圆形或多角形的空泡,即脂肪细胞(胞质内的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酒精及二甲苯溶解)。在成群脂肪细胞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分隔。高倍镜观察。可见核为扁圆形或半月形,偏于细胞的一侧。2、小白鼠肠系膜平铺片(苏丹Ⅲ染色)示范观察可见脂肪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充满着被染成桔红色的脂肪滴。细胞质只剩下一薄层。细胞核也被挤压成扁形,靠近细胞膜。(三)、致密结缔组织(示范)取猫尾腱纵切片(H·E染色)观察高倍镜观察。胶原纤维束粗而直,彼此平行排列。腱细胞在纤维束间排列成单行,切面上呈长梭形。核椭圆形或杆状,蓝紫色。两个邻近细胞的核常常靠近。细胞质不易显示。(四)、网状组织(示范)取猫淋巴结纵切片(镀银法)观察高倍镜观察。网状纤维呈黑色,粗细不等,分支交织成网。网状细胞为星状有突起细胞,相邻细胞以突起相连成网状。(五)、软骨组织取猫器官横切片(H·E染色)观察透明软骨\n低倍镜观察。找到气管壁上的C形透明软骨,其两边各有一层染成粉红色色致密结缔组织的软骨膜。高倍镜观察。移动切片,从软骨膜至软骨中部观察。近软骨膜的软骨细胞较小而密,梭形,单个分布,平行于软骨膜排列。软国中心部分的软骨细胞较大,呈椭圆形或圆形,常2~4个成群分布。软骨细胞存在的地方称陷窝。有软骨边缘至软骨中心,基质由粉红色逐渐转变成蓝色,在陷窝周围的基质着色很深,称软骨囊。(六)、骨组织取长骨横截面磨片观察。可缩小虹彩光圈嗜光线稍暗些以便观察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同心环状结构,即为哈弗氏系统,其中央的一个黑色较大的圆孔,为哈弗氏管。各哈弗氏系统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呈同心环排列的骨板,是间骨板。有些标本片上还可看到外环骨板或内环骨板,以及穿行于内外环骨板或连接哈弗氏管的浮克曼氏管。高倍镜观察。可见骨板间由许多梭形呈黑色的小腔隙,即骨陷窝,其内的骨细胞已不存在。骨陷窝向四周发出的许多细小放射状有分支的黑线,即骨小管。还可看到相邻骨陷窝之间的骨小管彼此相通连,靠近哈弗氏管的骨小管则和哈弗氏管相通连。(七)、血液1、人血涂片的制备(1)采血①采血浅先揉搓采血的部位(耳垂边缘或左手无名指端),使血液畅通。②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③待酒精干后,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挟持采血处,使皮肤绷紧,右手用消毒过的采血针迅速刺破皮肤,松开左手指,血液自然流出。(2)涂片①沾一滴血于一洁净载玻片的右端。②将一洁净载玻片(作推片用)的末端斜置于第一块载玻片上血滴的左缘,并稍向右移,接触血滴,使血液散布在两玻片之间。③将推片以45角度向左方推进,血液便随推片而行,涂成了血膜。(3)染色①待涂片干燥后,滴数滴瑞氏染液淹没全部血膜。用培养皿盖住,以防染液蒸发。②染1~2分钟后,滴加与染液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或1.5倍的缓冲液,并立即用口轻轻吹,使两液混匀。③\n继续染4~10分钟后,用新鲜蒸馏水冲去多余的染液。在冲洗时应将玻片平持,使水自玻片边缘溢出,沉渣从液面浮去;切勿先将染液倾去,以免沉淀物附着于血膜上。④斜立血涂片于空气中晾干,或先用吸水纸吸去水分,使迅速干燥后即可观察。2、人血涂片的观察用自制血涂片或人血涂片标本(瑞氏染色)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血细胞,在转高倍镜,最后换油镜观察,辨识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1)红细胞此种细胞在血液中数量最多,小而圆,无细胞核,粉红色,其中央部分着色较周围浅,原因何在?(2)白细胞慢慢移动标本,观察各种白细胞。白细胞数量比红细胞少,但胞体大,细胞核明显,极易与红细胞区别开。①嗜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胞质淡红色,并充满细小分布均匀的浅紫红色的嗜中性颗粒。核紫色,通常分为2~5叶,叶间有细丝相连。如核呈杆状,则为中性粒细胞的幼稚型。②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较少,只占白细胞总数的2~4%。较中性粒细胞略大,胞质中充满桔红色的大小一致的粗大圆形嗜酸性颗粒。核紫色,通常分为两叶。③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极少,只占白细胞总数的1%以下,在一般血涂片上不易找到。细胞体比上述两种白细胞稍小。胞质中分散着许多大小不等的深紫蓝色嗜碱性颗粒。核形状不定,圆形或分叶,也染成紫色,但染色略浅,一般都被颗粒遮盖,形象不清。④淋巴细胞数量较多,可见中、小型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一般略大于红细胞。核球形,占细胞体积的大部分,染成深蓝紫色。胞质极少,只有一薄层,围在核的周围,染成淡蓝色。中淋巴细胞比红细胞大,胞质较小淋巴细胞的稍多,着色较浅,有的细胞质内可见少数细小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部,也染成深蓝紫色。⑤单核细胞数量少,是血液有形成分中最大的细胞。胞质淡灰蓝色,有的其中可见分散的细小嗜天青颗粒。核多呈肾形或马蹄形,常在细胞的一侧,着色比淋巴细胞核浅。(3)血小板为形状不规则的胞质小体,其周围部分为浅蓝色,中央有细小的紫色颗粒,常聚集成群,分布于红细胞之间。高倍镜下一般只能看到成堆的紫色颗粒,在油镜下才能看到颗粒周围的浅蓝色胞质部分。3、几种动物血液有形成分特点的观察(示范)(1)兔、大鼠血涂片(瑞氏染色)注意观察其粒细胞的特点与人的不同\n①兔的中性粒细胞的胞质颗粒被曙红染。②大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核呈环状。(2)鸡血涂片(瑞氏染色)①红细胞椭圆形,具核。②凝血细胞(相当于血小板)椭圆形,有核,胞质淡蓝色。③中性粒细胞(又称假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呈梭形,染色较红。(3)蛙血涂片(瑞氏染色)红细胞、凝血细胞形态结构与鸡血相似。四、试剂的配制1、瑞氏染液取0.1克瑞氏染料粉末于研钵研细后,加入少量甲醇反复研磨,最后将全部甲醇(总共60毫升)加入研匀。染料溶解后,将染液保存于棕色瓶内备用。2、缓冲液取1%磷酸氢二钠20毫升与1%磷酸二氢钾30毫升混合后,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此缓冲液pH约为6.4~6.8。五、注意事项1、推血膜时应注意保持一定的速度核两片间的角度,连续推进,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均。2、用新鲜蒸馏水代替缓冲液时,盛蒸馏水的瓶口要塞紧,以免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呈酸性,影响染色效果。3、染色时间的长短核室温、染液的性能有密切关系,应灵活掌握。4、涂片染色太浅时可按原步骤重染;太深和涂片已有沉淀附着时,用甲醇溶解脱色后复染。六、作业与思考1、绘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①一部分透明软骨;②一部分骨组织;③人血液的各有形成分。2、在组织切片标本上如何区别各种类型的结缔组织?联系机能说明各类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3、疏松结缔组织有哪些主要的细胞及纤维?他们各有何结构特点和机能?4、\n在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结构上,兔、大鼠和人血液有何异同?鸡、蛙与哺乳动物血液有何不同?实验十五ABO血型鉴定一、目的要求学习ABO血型鉴定的方法。二、材料与用品人血液;显微镜、双凹载玻片(或白瓷点滴板和普通载玻片)、小试管、中试管、采血针、消毒牙签、离心机、75%酒精棉球、0.9%生理盐水、A型和B型标准血清。三、方法与步骤(一)、红细胞悬液的制备1、方法1取受试者耳垂或之间血3滴,加入盛有1毫升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摇匀,即成约2%红细胞悬液。2、方法2(1)\n洗涤红细胞(以除去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体、血型物质及球蛋白等血浆成分)取受试者血液约0.5毫升于试管中,加入约血液8~10倍的生理盐水,振动试管使红细胞完全悬浮在盐水中,然后离心3~5分钟(1500~2000转/分),弃去上清液,即成压积红细胞。(2)取压积红细胞1滴稀释于1毫升生理盐水纵,即成2%红细胞悬液。(二)、血型鉴定1、平板法(1)取一双凹载玻片(或白瓷板),用蜡笔在左上角写A字,右上角写B字,两凹总监写受试者的编号或姓名。(2)用小滴管吸A型标准血清1滴加入左侧凹内;用另一小滴管吸B型标准血清1滴加入右侧凹内。两滴管切勿混用(为什么?)。(3)刺破指尖或耳垂皮肤采血,在玻片的每测凹内各加入受试者鲜血或红细胞悬液1滴。注意勿使滴管尖端和血清接触(为什么?)。(4)分别用牙签搅拌使标准血清与血液混匀,每边用一支,切勿混用。手持玻片转动数次,转动时玻片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然后置室温下10~15分钟后观察结果。(5)判定结果先用肉眼观察凹内血滴,如果外观略呈花边状或锯齿状,看上去有沉淀,则多为凝集;如果红细胞均为游离状态,则为不凝集。进一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以判定结果。在低倍镜下,如果观察到红细胞凝集成团,或尚有少数游离细胞,则为凝集现象;如果红细胞均为游离状态,则为不凝集。镜检时,若是双凹载玻片,则可直接镜检;若是白瓷点滴板,则用牙签挑取少许凹底的血置干净载玻片上镜检。2、试管法(1)取干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明A、B及受试者姓名或编号。(2)按两试管标记,分别加入A型、B型标准血清各1滴。(3)于两试管内分别加入受试者2%红细胞悬液1滴,轻轻摇动,使之混匀。(4)置室温(20℃)5分钟,离心(1000转/分)1~2分钟。(5)取出试管,轻轻摇振数次,判定结果:肉眼观察,如果血细胞沉淀不易摇散,而为一个或数个凝集块或颗粒状,则为凝集,如果红细胞沉淀易被摇散成为很细致均匀的悬液,则为不凝集。重复观察结果,半小时后,取试管底内血于载玻片上,在低倍镜下观察,如凝集,则红细胞凝成大块或有3~6个以上的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如未凝集,则红细胞均匀分布。四、注意事项\n1、采血方法及其注意点同血细胞计数实验。2、夏季气温较高,为防止血滴蒸发干燥所致假阳性,可将玻片罩在有湿棉球的培养皿中。若室温过低,可置于37℃温箱中。3、必须注意区分红细胞叠连现象与凝集现象。前者经滴加1~2滴生理盐水并混匀后,串状的红细胞即可分开,而后者则不因此而改变。五、作业与思考1、受试者的血型属于那一型?你是怎样判定的?2、受试者能接受何种血型的血液?能输血给何种血型的人?为什么实验十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一、目的要求1、学习人体动脉血压的间接测量方法。2、观察在正常情况下,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二、材料与用品血压计、听诊器、冷水(4℃)。三、方法与步骤\n(一)、熟悉血压计及血压计的检查血压计由检压计、橡皮压脉带何打气球三部分构成,共装于血压计盒内。检压计有水银柱式和表式(以压力推动指针在表盘上旋转)两种。压脉带是一个长方形橡皮囊(其长宽有一定的规定),外面用布包裹,以限制橡皮囊在充气时发生过度扩张。打气球是用以加压的橡皮球。橡皮囊借橡皮管与检压计和打气球相通。本实验采用水银柱式血压计。使用前先检查检压计是否准确,主要是看压脉带内与大气相通时,水银柱液面是否在零刻度,如果不再,可用滴管加入或减少水银贮池内的水银,使之达到零刻度。玻璃管的口径和刻度,通常在仪器出厂时已经校正、挑选过。(二)、听诊法测量血压测量人体动脉血压,通常是测量肱动脉的压力。1、测量方法(1)受试者静坐5~6分钟,脱去左臂衣袖,前臂平伸,放于桌上。(2)实验者将血压计的压脉带展平,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排出袖带内余气后将螺丝扭紧。再将压脉带缠在受试者左上臂,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厘米处,松紧应适宜,以能插入两个手指为度。受试者手掌向上平放于桌上,压脉带应遇心脏处于同一水平。(3)试验者戴上听诊器,在受试者肘窝部找到肘动脉博动处,左手持听诊器的胸端轻压在其上(注意:不可用力下压)。旋开玻管下方的旋钮,使水银贮存瓶与玻管相通,液面应恰在零刻度处。(4)听取血管音变化实验者右手握打气球向压脉带内打气加压。在加压过程中,压脉带内压力上升,玻管内水银柱也随之升高,此时从听诊器内可听到声音变化。一直将带内压力升高到声音消失,再加压30~50毫米汞柱。然后扭开打气球的螺丝,以每秒2~4毫米汞柱的速度缓慢放气减压,此时可定到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从无到有,由低到高。然后突然变低,再下降5~10毫米汞柱,声音完全消失。休息1~2分钟,又一次扭紧打气球螺丝,打气加压,松开螺丝,放气减压,听诊。如此反复2~3次,再正式测量血压。(5)测量动脉血压重复上述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之水银柱的高度和声音变化,再徐徐放气减压时,第一次听到血管音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为收缩压,在血管音突然由强变弱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为舒张压。记下测量值后,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再重测一次。若两次的测量值接近,即可做正式记录。2、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1)体位对血压的影响受试者仰卧于实验台上,休息5分钟后测量其血压,记录测量数值。\n受试者取立正姿势15分钟,其间每隔5分钟测量血压一次记录测量数值(2)呼吸对血压的影响实验者向压脉带内打气加压后,徐徐放气到听见收缩压的血管音为止,扭紧打气球螺丝。受试者作缓慢的深呼吸1分钟,而后即刻测量其血压,记录测量数值。受试者作一次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对膈肌和腹肌施加适当压力,在可能坚持的时间内测其血压,记录测量数值。(3)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受试者作原地蹲起运动,1分钟内完成30次,共做2分钟。运动后立即坐下测量血压,记录测量数值。(4)冷刺激对血压的影响受试者将手浸在4℃左右的冷水中至腕部以上,经30~60秒后测量血压,记录测量(三)、触诊法测收缩压采用触诊法时,不用听诊器,受试者可取坐位。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同前。测量时,试验者一只手以食指及中指按在受试者桡动脉部位,另一只手握打气球向压脉带内打气,以10毫米汞柱为一级增加压脉带内压力,知道桡动脉脉搏消失(此时压脉带内压力超过肱动脉压)。然后放气减压,随着压脉带内压力缓慢下降,桡动脉压再度出现时,检压计水银柱高度即为动脉的收缩压。重复测2~3次,但每次间隔1分钟。虽然用此法测不到舒张压,但它不受无音区的影响。四、注意事项1、测压时室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2、戴听诊器时,勿使耳端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接耳的弯曲端向前。3、测量坐。卧、站时的血压,测量部位必须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左、右肱动脉常可有5~10毫米汞柱压力差,故在作动脉血压调查统计时,一定要固定一侧,不要随意改变。4、动脉血压通常连测2~3次,以两次比较接近的数值为准,取其平均值,或收缩压取其上值,舒张压取其下值。5、重复测压时,须将压脉带内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位,然后再加压测量。每次测量应在半分钟内完成,否则受试者将有不适之感。6、测试完毕,须将压脉带叠好,并与打气球按序放入盒内,以免将盖往下压时挤破水银柱。五、作业与思考1将实验中所记录的测量数值填入下表。\n2体位和呼吸改变后,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实验十七血细胞的计数\n一、目的要求学习人体微量采血和红、白细胞计数的方法。二、材料与用品人血液;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血红蛋白吸管(或红、白细胞计数专用吸管)、吸管、小试管、中试管、采血针、消毒干棉球、拭镜纸、小吸管、橡皮塞;红细胞稀释液、白细胞稀释液、75%酒精、95%酒精、乙醚、1%氨水、蒸馏水。三、方法与步骤(一)、熟悉仪器1、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血细胞计数板的种类很多,但基本原理相同。目前常用的改良牛氏计数板为一块特制的长方形厚玻璃板(图20),在中部三分之一面积处有四条槽。在正中央的两槽中间再有一条横槽相通,因此再中部构成二块长方形平台。此平台比整个玻璃板的平面低0.1毫米。平台中心部分,各以1毫米长,1毫米宽精确划分为9个大方格,称为计数室。每个大方格面积为1平方毫米,体积为0.1立方毫米。四角的大方格,又各分为16个中方格,适用于白细胞计数。中央的大方个则由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面积为0.04平方毫米,体积为0.004立方毫米,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适用于红细胞计数。2、血红蛋白吸管为一厚壁毛细玻璃管,其上由两个刻度,前端刻度的容量为10立方毫米,后面的刻度为20立方毫米,尾端与带吸嘴的细橡皮管相连,有的吸管尾端稍膨大,上面套有一个顶端有孔的橡皮帽。(二)、采血及稀释1、用1毫升吸管准确吸取0.38毫升白细胞稀释液、放入一支干净小试管内,加塞备用。另用5毫升吸管准确吸取3.98毫升红细胞稀释液放入一支干净的中试管内,加塞备用。2、用75%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端或耳垂边缘,待酒精挥发后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深约2~3毫米,让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液,待流出第二滴血呈大滴时,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20立方毫米刻度处。持采血吸管宜取垂直位置,以便观察血柱高度。若血柱超出规定刻度1~2毫米,可用干棉球轻触管口(此时须执吸管于水平位置),吸去多余部分,使血柱恰至规定位置处。拭去附着于吸管尖端外部的血液。若血柱超过规定刻度2毫米以上或吸入气泡,则应迅速吹出血液,洗净吸管后重采标本,否则由于滞留管壁的血细胞过多,会使测定的结果偏高。将吸管内的血液吹入盛有白细胞稀释液的小试管底部,再吸上清液以冲洗粘在吸管壁上的血液。立即将吸管洗净和干燥备用。3、\n趁出血处尚有血液流出,及时用另一支干燥的血红蛋白吸管依同样的方法吸血至20立方毫米刻度处,并将血液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中试管底部。轻轻摇振试管1~2分钟,以摇匀稀释的血液,但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泡沫。(三)、充液取干净的计数板平放于实验桌上,将盖玻片置计数板正中。用小吸管吸取稀释血液,并将管尖轻轻斜置于盖玻片边缘,让稀释血液缓慢流出,借毛细管现象而自动流入计数室内。注意充液时不可过多,以免外溢至两侧槽内,而使盖玻片浮起,体积改变,影响计数结果。若一次充液过少,经几次充液,易形成气泡。遇上述情况,匀应洗净计数板和盖玻片,拭干,重新充液。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各使用一个计数室。(四)、计数稀释的血液充入计数室后,静置2~3分钟,待红细胞不再浮动后,于低倍镜下计数。计数白细胞时,数四角4个大方格的白细胞总数。计数红细胞时,数中央大方格四角的4个中方格和中央的一个中方格(共5个中方格)的红细胞总数。为了防止重数和遗漏,计数时应循一定的顺序进京,即“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对横跨刻度上的血细胞,依照“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计数(图21)计数白细胞时,如发现各大方格的白细胞数相差8个以上;计数红细胞时,如各中方格的红细胞数最多与最少相差20个以上,表示血细胞分布不均匀,则必须将稀释的血液摇匀后再充入计数室重新计数。(五)、计算1、白细胞数将4个大方格内数得得白细胞总数乘以50,即得每立方毫米血液内得白细胞总数,也可将对角两个大方格内数得得白细胞总数乘以100。因为:(1)稀释液0.38毫升加入血液20立方毫米(1毫升=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故20立方毫米=0.02毫升),使血液稀释20倍,换算成未稀释血时应乘以20。(2)在计数时仅统计四角上4个大方格内得白细胞,其容积为1×1×0.1×4=0.4立方毫米,换算成每立方毫米时应乘以2.5。这样把四角4个大方格内数得得白细胞总数乘以50(即20×2.5=50),即得每立方毫米血内得白细胞总数。2、红细胞数将中央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内数得得红细胞总数再乘以10,000,即得每立方毫米内红细胞得总数。因为:(1)稀释液3。98毫升,加入血20立方毫米(即0.02毫升),使血液稀释200倍,换算成未稀释血时应乘以200。(2)\n在计数时仅统计0.02立方毫米内得红细胞(1个中方格的容积为0.2×0.2×0.1=0.004立方毫米,5个中方格的容积为0.004×5=0.02立方毫米),换算成每立方毫米时应乘以50。这样把5个中方格内数得得红细胞总数乘以10,000(即200×50=10,000),即得每立方毫米血液内的红细胞总数。四、仪器洗涤1、吸管的洗涤实验完毕后,先排出吸管内剩余的血液稀释液,然后重复吸入并吹出蒸馏水数次,使馆内清洁。再吸入与吹出95%酒精1~2次,以洗去管内水分。最后用手挤压吸管上端的橡皮管,吸入与排出乙醚1~2次(不用口吹吸),以加速吸管干燥(已用过的酒精和乙醚不要倒回原瓶)。如吸管内存有血凝块不易洗去时,切不可用酒精冲洗,可置于1%氨水中浸泡,待血块溶解后再用流水冲洗,和按上述步骤洗涤。2、计数板和盖玻片的洗涤计数完毕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晾干,然后用软绸布或拭镜纸擦干净。切不可用粗纸及粗布擦干,以免磨损刻度线及影响深度。五、试剂的配制1、红细胞稀释液称取氯化钠0.5克、硫酸钠2.5克。氯化高汞0.25克,用蒸馏水溶解至100毫升。2、白细胞稀释液取冰醋酸1.5毫升和1%龙胆紫1毫升,混匀,加蒸馏水至100毫升。六、注意事项1、采血时必须待皮肤和采血针的消毒酒精挥发后才能穿刺,否则流出的血液不能成滴,无法吸取。2、吸血时应注意:(1)不可积压组织以图加速血液流出。(2)吸管必须干燥。(3)吸血时吸管下端开口必须全部接触血滴,否则将吸入气泡;但也不能触及皮肤,以免开口被阻塞。(4)吸血时应尽量利用毛细管现象使血液自动进入吸管内。(5)操作要快,以防止血液凝固。3、计数板和盖玻片在使用前必须用软绸布或拭镜纸擦净,并在低倍镜下检查计数室是否干净,其刻度是否清晰。4、采血吸管、盖玻片及计数板用过之后,笔削立即洗净。七、作业与思考\n1、将实验结构填入下表 2、根据实验体会,说明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计数的准确性?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n实验十八原索动物及脊椎动物类群(一)鱼类一、目的要求1、通过对文昌鱼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及无脊髓动物的主要区别。2、通过对鲤鱼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一般形态结构特征。3、学习鱼类的一般解剖方法。4、认识主要的鱼类,了解各类群鱼的主要特征。二、材料与用品文昌鱼浸制标本、文昌鱼整体封片、活鲤鱼、各类鱼类的浸制标本;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镜、培养皿、解剖盘、常用手术器械、棉球、三、方法与步骤(一)、文昌鱼的观察1、外部形态取文昌鱼浸制标本放在盛水的培养皿内,用放大镜观察。(1)文昌鱼侧扁,两端尖细呈长棱形,无头与躯干之分。身体前端腹面有一漏斗状薄膜围成的口笠,口笠所围成的漏斗状空腔叫前庭,前庭底部的一小孔即口,口笠周缘的突起叫触须。(2)转动标本使其腹面向上,可见其腹部两侧各有一纵行褶,名腹褶,其前端达口笠,向后延伸至体后1/3处,左右腹褶会合,在会合处前方中间有一孔,名腹孔或围鳃腔孔。两侧腹褶在腹孔后方会合成一膜,沿腹中线后伸,称臀鳍,并且该膜围绕身体后端至背中线,直伸到前端。膜在体后端稍宽部分称尾鳍,在背面的称背鳍。在腹面尾鳍前端左侧有一小孔,即肛门。(3)观察身体侧面,在薄而透明的皮肤下面,有成行排列的“<”形肌节,每两个肌节之间为一薄层白色的结缔组织即肌膈。成熟的文昌鱼标本,在肌节下方有一排白色近方形腺体即生殖腺。新鲜文昌鱼,雄体的精巢呈乳白色,雌体的卵巢呈淡黄色。2、内部构造\n取文昌鱼整体封片置低倍镜下观察。(1)消化道口:为前庭底部的开口。前庭底部周围壁上有由纤毛上皮构成的指状突起,称轮器。口的外围有一薄膜叫缘膜,其上有较细而短的线状突起,称缘膜触手。缘膜将前庭与咽部分开。咽:口后为咽,呈粗管状,约占消化道全长的1/2。在咽的两侧壁有成对的斜行的鳃裂,鳃裂之间的咽壁为鳃膈,咽的外部被围鳃腔包围,围鳃腔以腹孔与外界相通。肠:为咽后方的直管,前端较粗大,后端渐细,末端开口于肛门。肝盲囊在咽与肠交界处,自肠腹侧向前方伸出的一盲囊。(2)脊索:靠近消化道背方,常染成黄色,圆棒状,两头稍尖,由前至后纵贯身体全长。在低倍镜下可见很密的横线纹。(3)神经管:在脊索背方,较脊索略细短。其前方有一黑色的眼点(但无感光作用);沿神经管排列成行的黑色小点,为司感光作用的脑眼。(二)、鲤鱼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部形态鲤鱼体呈侧扁纺锤形,背部隆起。整个身体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1)头部:头的最前端为口,口两侧各有一对口须。口的背面有外鼻孔一对,与口腔不相通,眼无眼睑和瞬膜。头后两侧有宽扁的鳃盖,有四块骨片合成,鳃即位于其内,鳃盖后缘有鳃盖膜,借此覆盖鳃孔。鳃盖后缘是头和躯干的分界线。(2)躯干部:体表被以骨质鳞片,鳞片彼此呈整齐的覆瓦状排列。取一鳞片置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中间有很多同心圆的环纹,可用作鉴定的依据。躯体两侧从鳃盖后缘到躯干的基部,各有一行侧线鳞,取一侧线鳞置解剖镜下观察,可见有一管道从其中穿过。躯干的胸腹部有胸鳍、腹鳍各一对;在身体的纵中线上,有背鳍、尾鳍、臀鳍等奇鳍。(3)尾部肛门是躯干与尾的分界线。尾部即由躯干基部与尾鳍构成。肛门后有尿殖孔。2、内部解剖与观察将活鲤鱼侧卧在解剖盘里,左侧向上。用手术刀在左侧体壁上自肛门上方向背方划开一切口至脊柱下缘(保持肛门和泄殖窦完好),用剪刀沿脊柱下缘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胸鳍前方。然后将左侧体壁掀开摊平,用棉球擦干血污,即可观察内脏器官(图46)。(1)消化系统口腔与咽喉:口腔由上、下颌围成,颌无齿。口腔背壁由厚的肌肉组成,表面有粘膜,腔底后半部有一不能活动的三角形舌。由口向后即为咽喉,左右两侧为呼吸器官——鳃。\n食道:咽后方,很短,背面通用鳔管。肠:接食道后,盘旋再腹腔内,为体长的2~3倍,前粗后细,前部2/3为小肠,后部为大肠,最后一小部分为直肠,直肠后接肛门。肝胰脏:呈暗红色,堆积在肠表面,胰脏分散在肝脏中,不易区别。胆囊:为一暗绿色椭圆形囊,嵌埋在肝胰脏内,由胆囊发出的胆管通入肠前部。(2)呼吸系统——鳃:分别从眼后缘和上下颌交界处下剪,去掉鳃盖后进行观察。鳃弓:在鳃盖之内,咽的两侧,共4~5对。第1~4对鳃弓都有两列鳃片,称全鳃,第5对鳃弓上仅有一列鳃片,故称半鳃。鳃片:由鳃丝组成的片状物,鲜活时呈红色,每一鳃丝的两侧又有许多更小的鳃小片,其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鳃耙:每一鳃弓的内凹面有两行三角形突起,左右互生,即为鳃耙。鳔:位于消化道背方,为银白色的胶质囊,分前后两室,前室的顶端与韦柏氏器连接,后室的前腹面发出一鳔管与食道背面相连。鳔有何功能?(3)泌尿生殖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器官,有生殖腺(精巢或卵巢)及其导管(输精管或输卵管)等生殖器官。肾脏:一对,位于脊柱下方,紧贴腹腔的背壁,两个肾往往有一部分相连。色深红。每肾的前端向两侧伸展,称为头肾,是拟淋巴腺,不是肾脏本体。肾脏起首处在头肾后面约第4至5脊椎下,向后延伸达尾部。输尿管:左右肾脏各通出一条细的输尿管,沿腹腔背壁后行,在近末端处会合,然后通入膀胱。膀胱:即两输尿管会合后稍膨大部分,其末端开口于泄殖窦。精巢:一对,位于鳔的两侧,呈扁平的长囊状。性成熟时体积较大,并呈纯白色,未成熟的精巢较细,带淡红色。输尿管:接精巢后,很短,左右两输精管汇合后通入泄殖窦。卵巢:一对,位于鳔的两侧,性成熟时呈微黄色,长囊状,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几乎充满整个腹腔。未成熟的卵巢呈长带,淡橙黄色。输卵管:位于卵巢后端,很短,左右两输卵管向后汇合,开口于泄殖窦。(4)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身体胸部腹面两胸鳍之间,包于围心腔内。用剪刀仔细剪开心腹隔膜,可见心脏由心室、心房和静脉窦组成。心室:在心房前方,淡红色,呈倒锥体,壁厚,收缩力强。心房:位于心室和静脉窦之间,呈暗红色的薄囊状。静脉窦:紧接着心房的一个暗红色长囊,背侧为古维尔氏管。\n动脉球:位于心室前端,为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部分。壁厚,白色,呈圆锥形。腹大动脉:自动脉球向前发出的一条较粗大的血管,位于作用鳃的腹面中央。脾脏:位于肠和鳔之间,为一细长呈红褐色的器官,它属什么系统?(5)中枢神经系统——脑从两眼眶下剪,沿体长轴方向剪开头部背面骨骼,用棉球吸去银色发亮的脑脊液,脑便显露出来。脑可分为明显的五部。端脑:呈小球状体位最前端,其顶端伸出两条棒状的嗅柄。终止于椭圆形的嗅球。间脑:其背方为中脑所掩盖。间脑发育成视丘,向前发出视神经,向腹面发出漏斗与脑垂体相连。中脑:较大,位于端脑之后,间脑之上,其背部发育成两个突起,即为视叶。小脑:表面光滑,位于中脑之后,延脑的背面。延脑:面叶部分为小脑遮蔽,其两侧有一对略成球状的迷叶,迷走神经由此发出。延脑的末端与脊髓连续。(三)、鱼纲的主要类群观察各种鱼类的浸制标本,了解各类群鱼的主要特征。四、作业与思考1、绘鲤鱼心脏外形图,注明各部分的名称。2、文昌鱼具备哪些主要特征而区别于无脊椎动物?3、在动物界的演变过程中,鱼类的进步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4、鱼类的哪些形态结构特征适应于水生生活?\n实验十九脊椎动物——鸟类一、目的要求1、通过对家鸽的外部形态及骨骼系统的观察,认识其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总结其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2、通过家鸽的内部解剖,学习解剖鸟类的方法,掌握鸟类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特征。二、材料与用具活家鸽、解剖盘、骨剪、剪刀和镊子等。三、方法与步骤解剖标本之前,先观察家鸽呈纺锤形的躯体。全身分为头、颈、躯干、尾和跗肢5部分。除喙及跗部具角质覆盖物外,全身被覆羽。头前端有喙,上喙基部的皮肤隆起叫腊膜。腊膜下方为外鼻孔。眼具活动的眼睑及半透明的瞬膜。眼后有被羽毛遮盖的外耳孔。前肢特化为翼。用水打湿腹侧的羽毛,然后拔掉它。在拔颈部的羽毛时要特别小心,每次不超过2-3枚,顺着羽毛方向拔。拔时以手按颈部的薄皮肤,以免将皮肤撕破。把拔去羽毛的鸽放于解剖盘里。注意羽毛的分布,并区分羽区与裸区。羽毛分区在飞翔时有何意义?沿着龙骨的突起切开皮肤。切口前至喙基,后至泄殖腔,用解剖刀钝端剥开皮肤,即可看到气管、食道和胸大肌。沿着龙骨两侧及叉骨边缘,小心切开胸大肌,留下肱骨上端肌肉的止点处,下面露出的肌肉为胸小肌。用同样方法把它切开,试牵动肌肉了解其机能。然后沿着胸骨与肋骨相连的地方用骨剪剪断肋骨。将乌喙骨与叉骨联结处用骨剪简断,将胸骨乌喙骨一同揭开,即可看到内脏的自然位置。\n1、消化系统(1)消化道口腔:剪开口角进行观察。上下颌的外缘生有角质喙。舌位于口腔内,前端呈箭头状。在口腔顶部的两个纵走的黏膜褶壁中间有内鼻孔,口腔后部为咽部。食道:沿颈的腹面左侧下行,在颈的基部膨大成嗉囊,嗉囊可贮存食物,并可部分地软化食物。胃:鸽的胃由腺胃和肌胃组成。腺胃又称前胃,上端与素囊相连,成长纺锤形,穿过心脏的背方,被肝的右叶所盖。其右侧有卵圆形的脾脏,贴于肠系膜上,剪开腺胃观察内壁上丰富的消化腺。肌胃又称砂囊,上连前胃,位于肝脏的右叶后缘,为一扁圆形的肌肉囊。剖开肌胃,检视呈辐射状排列的肌纤维,肌胃胃壁硬厚,内壁附有硬的角质膜,呈黄绿色,内藏砂粒用以磨碎食物。十二指肠:位于肌胃之后,呈U形弯曲(在此弯曲的肠系膜内,有胰腺着生)。找寻胆管和胰管的入口处。小肠:细长,盘曲于腹腔内,最后与短的直肠连接。直肠(大肠):短而直,末端开口于泄殖腔。在其与小肠的交界处,有一对豆状的盲肠。鸟类的大肠较短,不能贮存粪便。(2)消化腺:观察鸽的肝脏共有几叶。家鸽不具胆囊。在肝脏的右叶背面有一深的凹陷,自此处伸两支胆管注入十二指肠。2、呼吸系统外鼻孔:开口于腊膜的前下方。内鼻孔:位于口顶中央的纵走沟内。喉:位于舌根之后,中央的纵裂为喉门。气管:一般与颈同长,以完整的软骨环支持。在左右气管分叉处有一较膨大的鸣管,是鸟类特有的发声器官。肺:左右二叶,位于胸腔的背方,为1对扩展力较小的实心海绵状体。气囊:与肺连接的数对膜状囊,分布于颈、胸、腹和骨骼的内部。3、循环系统\n心脏位于躯体的中线上,体积很大,用镊子拉起心包膜,然后以小剪刀纵向剪开。从心脏的背侧和外侧除去心包膜,可见心脏被脂肪带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前面褐红色的扩大部分是心房,后面颜色较浅的为心室,靠近心脏的基部,把余下的心包膜、结缔组织和脂肪清理出去后,暴露出来的两条较大的灰色管子是无名动脉,无名动脉分出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和胸动脉,分别进入颈部、前肢和胸部(锁骨下动脉为无名动脉的直接延续)。用镊子轻轻提起右侧的无名动脉,将心脏略往下拉,可见右体动脉弓走向背侧,转变为背大动脉。沿途发出许多血管到其它内部器官。再将左右无名动脉略略提起,可见下面的肺动脉分成两支后,绕背后侧面到达肺脏。此外,在左右心房的前方可看到两条粗而短的静脉下行,为前大静脉。前大静脉由颈静脉、肱静脉和胸静脉汇合而成。这些静脉差不多与同名动脉平行,因而容易看到。将心脏翻向前方,可见一条粗大的血管由肝脏的右叶前缘通至右心房,这就是后大静脉。从实验观察中可以看到鸟的心脏体积很大,并分化成四室,静脉窦退化,体动脉弓只留下右侧的一支,因而动静脉血管完全分开,建立了完善的双循环。4、泌尿生殖系统(1)排泄系统肾脏:紫褐色,左右成对,各分成三对,贴附于体腔背壁。输尿管:沿体腔腹面下行,通入泄殖腔,鸟类不具膀胱。泄殖腔:将泄殖腔剪开,可看到腔内具2横褶,将泄殖腔分为三室:前面的较大,粪道、直肠即开口于此;中间为泄殖道,输精管(或输卵管)及输尿管开口于此。最后为肛门。(2)生殖系统(同学间可交换雌雄标本观察)雄性:具成对的白色睾丸,从睾丸伸出输精管,与输尿管平行入泄殖腔。多数鸟类不具外生殖器。雌性:右侧卵巢退化,左侧卵巢充满卵泡,有发达的输卵管,输卵管前端借喇叭口通体腔;后方弯曲处的内壁附有腺体,可分泌蛋白和卵壳;末端短而宽,开口于泄殖腔。四、思考题1、鸟类体表的羽毛是均匀分布的吗?有何意义?2、总结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方式的结构特点。\n实验二十脊椎动物类群(二)哺乳类一、目的要求1、通过对家兔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哺乳类动物的一般特征。2、认识现存哺乳类动物主要类群的代表动物,了解其主要的特征。3、学习掌握哺乳类的基本解剖技术。二、材料与用品活家兔、兔皮肤切片、兔整体骨骼标本、兔脊髓和脊神经示范标本、兔脑浸制标本。现存哺乳类主要类群代百哦动物标本;显微镜、兔解剖台、常规手术器械、20毫升注射器、7~12号针头、棉花。绳、烧杯、水。三、方法与步骤(一)、家兔的观察1、外部形态\n家兔全身被毛,毛分针毛、绒毛和触毛。针毛长而稀少,有毛向;绒毛位于针毛下面,细短而密,无毛向;在眼的上下和口鼻周围有长而硬的触毛,具触觉作用。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1)头呈长形,眼以前为颜面部,眼以后为颅部。眼有能活动的上下眼睑和退化的瞬膜,可用镊子从前眼角将瞬膜拉出。眼后有一对长的外耳壳。鼻孔一对,鼻下为口,口缘围以肉质而能动的唇,上唇中央有一纵裂,将上唇分为左右两半,因此唇经常微分开而露出门齿。(2)颈头后有明显的颈部。(3)躯干部长而微曲成弓形。躯干部末端腹面尾基部有一肛门。雌兔躯干的腹面有4~5对乳头(幼兔和雄兔不显著),肛门稍前有一泌尿生殖孔,周围有由皮肤褶皱形成的阴唇,在泌尿生殖孔腹缘有一突起的阴蒂。雄兔的泌尿生殖孔在阴茎顶端,阴茎外围的一层皮肤褶为包皮,成年雄兔在阴茎基部两侧有皮肤形成的阴囊,生殖时睾丸由体腔坠入阴囊内。家兔泌尿生殖孔的两侧鼠蹊部各有一裸露无毛处,上有许多鼠蹊腺的开口,家兔特有的气味即此腺体分泌物所致。(4)四肢前肢短小,肘部向后弯曲,具五指;后肢较长,膝部向前弯曲,具四趾,第一趾退化,指(趾)端具爪。(5)尾短小,在躯干末端。2、皮肤系统(示范)显微镜下观察兔的皮肤切片,掌握哺乳类皮肤系统的主要特征。3、骨骼系统(示范)观察家兔整体骨骼标本,了解哺乳类骨骼系统的主要特征。4、内部解剖与观察(1)解剖方法①处死一般采用空气栓塞法。按实验三十七操作,于兔耳缘静脉注入10~20毫升空气,使之缺氧而死。②解剖将已处死的家兔背位置于解剖台上,展开四肢并用绳固定。用棉花蘸清水润湿腹中线上的毛,用剪刀剪沿腹中线剪去肛门前至颈部的毛以后,左手持镊子提起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沿腹中线自泌尿生殖孔前至下颌底将皮肤剪开,再从颈部向左右横剪至耳廓基部和沿四肢内侧中央剪开皮肤。用手术刀分离皮肤和肌肉。然后沿腹中线剪开腹壁,沿胸骨两侧用骨剪剪断肋骨,除去胸骨,此时可见家兔的胸腹腔由横隔膜分为胸腔和腹腔。观察胸腔和腹腔内各器官的正常位置后,再剪开横膈膜边缘及第一肋骨至下颌连合的肌肉(以上操作中,剪刀尖应向上翘,以免损伤内脏器官和肋骨前方的血管),使兔颈部及胸、腹腔内的脏器全部暴露。(2)消化系统①口腔\n沿口角将颊部剪开,再用骨剪剪开下颌骨与头骨的关节,将口腔全部揭开。口腔的前壁为上下唇,两侧壁是颊部,顶壁的前部是硬腭,后部是肌肉性软腭,软腭后缘下垂,把口腔和咽部分开。口腔底部有发达的肉质舌,其表面有许多呈乳头状突起的味蕾。兔有发达的门齿而无犬齿,上颌的前后两对门齿形成特殊的双门齿型,齿式为2·0·3·3/1·0·2·2。②咽部为软腭后方的腔。沿软腭的中线剪开,露出的空腔即鼻咽腔,为咽的一部分。鼻咽腔的前端是内鼻孔,在鼻咽腔侧壁上有一对斜行裂缝为耳咽管孔,咽部背面通向后方的开孔是食道口,咽部腹面的开孔为喉门,在喉门外有一个三角形软骨小片为会厌软骨。③食管咽部后行的一条直管,向后行穿过横膈与胃连接。④胃囊状。与食管相连处为贲门,与十二指肠相连处为幽门。胃的前缘称胃小弯,后缘称胃大弯。⑤肠分小肠与大肠。小肠又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结肠和直肠;大小肠交接处有盲肠。十二指肠连接幽门,呈“U”形弯曲。在十二指肠距幽门约1厘米处,有胆管进入;在十二指肠后段1/3处,有胰管通入。空肠前接十二指肠,后通回肠,是小肠中肠管最长的一段,约2米余长,位于腹腔左侧,形成很多弯曲,管壁较厚而富有血管,呈淡红色。回肠是小肠最后一部分,长约40厘米,盘旋较少,管壁薄,壁上血管少,颜色较深。回肠与盲肠相接处膨大形成一厚壁的圆囊,称圆小囊(为兔所特有)。盲肠位于回肠与结肠相连处,粗大发达,其外表有一系列沟纹,游离端细而光滑称阑尾。结肠长1米余,可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三部,管径逐渐狭窄,后接直肠。直肠长30~40厘米,其末端以肛门开口于体外。在直肠末端侧壁上有一对细长、暗灰色的直肠腺。⑥唾液腺包括四对,分别为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和眶下腺。耳下腺(腮腺):位于耳壳基部的腹前方,为不规则的淡红色腺体,剥去该处的皮肤即可见。颌下腺:位于下颌后部的腹面两侧,为一对浅粉红色圆形腺体。舌下腺:位于接近下颌骨联合缝处,为一对较小、扁平条形的淡黄色腺体。可用镊子将舌拉起,将舌根部剪开,使之与下颌离开,在舌根的两侧可找到。眶下腺:位于眼窝底部的前下角,呈粉红色。⑦肝脏:红褐色,位于横膈膜下方,复盖于胃,具有胆囊,以胆管通十二指肠。⑧胰脏:散在十二指肠之间的肠系膜上,为粉红色、分布零散而不规则的腺体,有胰管通入十二指肠。⑨另外,沿胃大弯左侧有一狭长形暗红褐色器官,即脾脏,属于最大的淋巴器官。(3)呼吸系统观察以下各部分。①鼻腔前端以外鼻孔通外界,后端以内鼻孔与咽腔相通,其中央有鼻中膈将其分为左右两半。②喉头\n位于舌根后方,由若干块软骨构成。将连于喉头的肌肉除去,并沿舌的基部割断之,观察喉头的结构。喉顶端有一很大开口,即声门,会厌软骨在它的腹缘突出。喉腹面为一块大的盾形软骨,是甲状软骨,后方有围绕后部的环状软骨,二者构成喉腔。在环状软骨的背面前端有一对小形的杓状软骨,杓状软骨的内部,在喉腔侧壁有一对褶状物即声带,声带自杓状软骨延伸至甲状软骨。③气管及支气管喉头之后为气管,管壁由许多半环形软骨及软骨间膜所构成。气管到达胸腔时,分为左右支气管而进入肺。④肺位于胸腔内心脏的左右两侧,呈粉红色海绵状。(4)泌尿生殖系统①泌尿器官肾脏一对,为红褐色的豆状器官,贴于腹腔背壁,脊柱两边。肾的前端内缘各有一黄色小圆形的肾上腺(内分泌腺)。除去遮于肾表面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可看到肾门。由肾门各伸出一白色细管即输尿管,沿输尿管向后清理脂肪,注意它进入膀胱的情况。膀胱呈梨形,其后部缩小通入尿道。雌性尿道开口于阴道前庭,雄性尿道很长,兼作输精用。取下一肾,通过肾门从侧面纵剖开,用水冲洗后观察:外周色深部分为皮质部,内部有辐射状纹理的部分为髓质部,肾中央的空腔为肾盂,从髓质部有乳头状突起伸入肾盂,输尿管由肾盂经肾门通出。②雄性生殖器官睾丸(精巢)一对,白色卵圆形,位于腹腔内,在生殖期间坠入体外阴囊内。每一睾丸背侧有一带状隆起为附睾,有附睾伸出的白色细管即输精管。输精管沿输尿管腹侧行至膀胱后面通入尿道。尿道从阴茎中穿过(横切阴茎可见),开口于阴茎顶端,阴茎为雄兔交配器官。此外,在膀胱基部,有一扁平囊状体,其前部分成两叶的为精囊,精囊侧后方的为精囊腺;在精囊后方,输精管和尿道会合处,有一分叶状的前列腺;在前列腺后方的尿道两侧,有一对球形的尿道球腺。这些副性腺均有导管开口于尿道。③雌性生殖器官卵巢一对,椭圆形,紫黄色,位于肾脏后方,其表面常有颗粒状突起。输卵管一对,为细长迂曲的管子,伸至卵巢的外侧,前端扩大成漏斗状,边缘多皱褶成伞状,称为喇叭口,朝向卵巢,开口于腹腔。输卵管后端膨大部分为子宫,左右两子宫分别开口于阴道。阴道为子宫后方的一直管,其后端延续为阴道前庭,前庭以泌尿生殖孔开口于体外。在泌尿生殖孔腹缘有一小突起即为阴蒂,外围以不大的阴唇。(5)循环系统①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的围心腔中,仔细剪开围心囊(心包),可见心脏近似卵圆形,其前端宽阔而余各大血管联结部分为心底,后端较尖,称心尖。在近心脏中间有一个围绕心脏的冠状沟,沟后方为心室,前方为心房。心室壁多肌肉而厚,左右两室的分界在外部表现为不明显的纵沟。心房壁薄,左右心房的外表分界不明显,两心房均有一常呈暗色的副耳。待动、静脉系统观察后,将心脏周围的大血管在距心脏不远处剪断,取出心脏,用清水洗净。剖开心脏,仔细分辨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观察血管与心脏四腔的连通情况,弄清各新瓣膜的位置与结构,并理解其功用。\n②动脉系统:由心脏的右、左心室分别发出一支肺动脉和一支主动脉。肺动脉:离开右心室的大血管,伸向前背方,在两心房之间向左弯曲。清楚围绕动脉基部的脂肪,可见此血管分为左右肺动脉,分别进入左右肺脏。主动脉: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后不久即向左弯曲,沿胸腹腔背中线后行。根据所处位置可将它依次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等部分。主动脉弓是升主动脉弯向左侧构成弓形的一段。由此向前分出3支动脉,自右至左分别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向前延伸不久救分成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左、右颈总动脉沿气管两侧前行至下颌角处,分别分为左、右颈内动脉颌左、右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绕向外侧背方而进入脑颅,供应脑的血液;颈外动脉供应头部颜面部的血液。左、右锁骨下动脉伸入前肢后成为左、右肱动脉。胸主动脉为主动脉弓弯曲向后行,在胸腔内的一段。其主要分支为成对的肱间动脉,位于肋骨后缘,分布于胸壁上。腹主动脉为胸主动脉穿过横膈膜进入腹腔后的主动脉后段。将胃、肠掀到腹腔右侧,寻找并观察腹主动脉有前向后行依次发出的分支有:腹腔动脉一支,其分支分布于胃、肝、脾等器官;肠系膜前动脉一支,其分支至肠的各部和胰脏等器官;肾动脉一对,分支到降结肠和直肠。清理腹主动脉两侧的脂肪。用镊子将它轻轻抬起,可见其背侧出发6对腰动脉,伸向腹腔背壁。再用骨剪将耻骨合缝剪开,提起直肠,用镊子将腹主动脉末端托起,可见其近末端的背侧发出一条尾动脉伸入尾部。腹主动脉末端分成左右两支骼总动脉,继续后行,每支又向内分出一条较细的骼内动脉,分布到盆腔的脏器、臀部及尾部;走向外侧的主干进入后肢,为骼外动脉。②静脉系统兔的静脉系统包括肺静脉、体静脉、和肝门脉系。肺静脉:由左右两肺的根部伸出,于左心房背方右侧进入左心房。体静脉:兔的体经脉包括两条前腔静脉和一条后腔静脉。前、后腔静脉都汇入右心房。肝门静脉:将肝各叶转向前方,其它内脏掀向左侧,把肝十二指肠韧带展开,使胃与肝远离,但不可将韧带撕裂。在此韧带里有一粗大静脉,即肝门静脉。肝门静脉由肠系膜前静脉、十二指肠静脉、肠系膜后静脉、胃脾静脉、胃十二指肠静脉等静脉汇合而成,收集来自腹部消化器官的血液,送入肝脏。(6)神经系统①交感神经颈部交感神经在颈部气管两侧,颈总动脉背侧有两条神经,稍粗的是迷走神经,靠外侧,较细的是交感神经,靠内侧。沿颈部交感神经向后追索,在锁骨下动脉前方,有一扁平长圆形大神经节,为颈后神经节,在其后方紧贴锁骨下动脉的后面为第一胸神经节,有神经分支围绕锁骨下动脉,形成锁骨下袢。胸部交感神经\n由颈后神经节向后伸入胸腔。清除胸腔内气锅,可见沿脊柱两侧各有一条白色线,即为胸部交感神经干,在每两肋骨之间的交感干上有一交感神经节。胸部后段交感神经干发出一条大内脏神经,向后斜伸穿过横膈入腹腔,与腹腔神经节相连。腹部交感神经将腹腔内脏推向右侧,可见在肠系膜前动脉的基部左边有一太阳神经丛,它是由膨大的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前神经节,及联络二者的交通支合成的。如果在神经节上滴几滴酒精合醋酸,是神经节发白,则较易于分清。两侧的内脏神经进入腹腔神经节,由太阳神经丛发出很多分支至胃、肝、脾、肾上腺、生殖腺及大血管处。在肠系膜后动脉根部稍前方,还有一较小的肠系膜后神经节,发出分支至结肠、膀胱等处、在腹腔后部,腰部交感神经干渐细,并向背面深处走行,约在第三尾椎骨处终止。②迷走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沿气管两侧并行。迷走神经向前行至靠近颅腔处由一卵圆形膨大,为迷走神经伸到右锁骨下动脉的腹面,发出右侧喉返神经,沿气管前伸至喉头。胸、腹腔内的迷走神经左侧迷走神经在主动脉弓的后方发出左侧喉返神经,绕过主动脉弓,紧贴气管前行到喉头。左右迷走神经伸到肺根基部构成神经丛叫肺丛,更伸到心脏,在主动脉和肺动脉基部形成心丛。迷走神经继续沿食管后行,穿过横膈入腹腔。在夫妻拿过,迷走神经发出分支到胃、脾、肝、胰和肠管上。③脊髓和脊神经(示范)观察兔脊髓和脊神经示范标本。熟悉脊髓的外形,注意辨识脊神经的背根、腹根、脊神经节,脊神经经锥间孔离开锥管后发出的背支、腹支和交通支。脊神经丛可分哪几部分?④脑观察兔脑浸制标本脑的背面观:大脑为占全脑背面绝大部分的两个半球,其表面沟回较少。大脑半球前端有椭圆形嗅球一对。两半球之间有一大脑纵裂,在纵裂后端可看到间脑上的松果体。将大脑半球沿中纵裂稍分开,可见连于二者间的白色胼胝体。轻轻将大脑的后缘向上方掀起,即可看到中脑,包含四个丘状隆起,前两个称前丘,后两个为后丘。小脑位于大脑半球的后端,很明显地分为中央地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半球。延脑较窄,前方被小脑蚓部即可见到延脑背壁的后脉络丛,其下为第四脑室。脑的腹面观:大脑半球的腹面呈卵圆形,其前端有椭圆形的嗅球,每球有一白色神经束即嗅束。间脑腹面包括其前端彼此交叉的视交叉,视神经由此伸入,视交叉后方视脑漏斗,脑漏斗腹面后方连着脑垂体。中脑腹面只能看到大脑脚,位于脑漏斗后。桥脑在大脑脚之后,为小脑腹面隆起部分,由一正中沟将其分为左右两部。\n延脑腹面上宽下窄,上接桥脑,下连脊髓。(二)、现存哺乳类的主要类群观察现存哺乳类主要类群代表动物标本,了解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四、作业与思考1、绘图并注明图中各部分的名称。(1)兔心脏结构图;(2)兔动脉系统模式图。2、根据实验观察,从各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归纳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3、结合已做过的实验,归纳(1)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过程;(2)在动物界的进化历程中,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变发展情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