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学习目标》PPT课件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水中生活的动物(鱼、软体动物等)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兔等)空中飞行的动物(鸟、昆虫等)动物的社会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运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真菌细菌\n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生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学习目标: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1)体内有脊柱的动物;(2)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2、说出常见的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3、鱼类适于在水中生活的两大特点:(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4、探究鱼类的运动方式:(1)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2)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5、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模拟实验。6、说出鱼在呼吸时鳃的作用。7、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1)腔肠动物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等。(2)软体动物主要特征: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乌贼、章鱼、扇贝等。(3)甲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有质地较硬的甲。如水蚤、虾、蜘蛛蟹等。(4)爬行动物如龟、鳖等。(5)哺乳动物如海豚、鲸、海豹等。8、关注并养成对水域环境的保护意识。9、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得作用,学会设计探究方案。\n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学习目标:1、说出陆地生活动物的生活环境和它的运动方式。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的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的外骨骼。(2)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3)一般都具有能再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3、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蚯蚓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1)生活环境: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2)运动:靠体壁中的环肌和纵肌协调作用,并以刚毛来支撑和配合;(3)呼吸:靠能分泌粘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5、家兔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1)外部形态特征:体表被毛;(2)内部结构和生理: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分四腔,循环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7、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n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会飞动物的种类:最早出现的会飞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的鸟类,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2、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体型为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两翼;胸肌发达;长骨中空;有龙骨突;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小花、呼吸、排出粪便都很迅速;体温高而恒定。3、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5、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n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学习目标:1、描述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2、举例说出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蠕动——蚯蚓游泳——鱼飞行——鸟和昆虫行走、奔跑和跳跃——哺乳动物3、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1)骨骼的组成;(2)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头和关节软骨;特点:牢固且灵活;(3)骨骼肌:肌腱和肌腹;特点:受刺激而收缩。4、描述骨、关节和肌腱在运动中的作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5、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n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目标:1、动物行为的类型: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社群行为、贮食行为、节律行为等。2、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2)学习行为的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3、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4、初步学会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n第三节社会行为学习目标:1、社会行为的概念: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2、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3、举例说出白蚁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工蚁:筑巢、喂养雌蚁、兵蚁和雄蚁;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专职的“产卵机器”。4、描述羊及阿尔卑斯狒狒在各自“等级社会”中的分工。羊群:头羊;阿尔卑斯狒狒: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出等级次序。“首领”熊狒狒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同时,它也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动,并同其他熊狒狒共同保护这个群体。5、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群体中的个体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2)方式: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3)意义: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种族和个体的生存。6、尝试探究蚂蚁的通讯概念: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叫做通讯。7、人类对动物通讯的利用: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做引诱剂,可以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借此诱杀农业害虫。8、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n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2、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叫做生态平衡。3、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的观点。\n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目标:1、参与调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2、举例说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物反应器的概念: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2)利用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物质,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优点。如转基因动物的乳汁能够治疗相应的人类疾病。3、举例说出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仿生的概念: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2)仿生的实例: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n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习目标:1、菌落的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菌落。2、不同菌落的特点(1)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2)真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3)霉菌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4、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5、描述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无论是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甚至是在寒冷的极地、很热的温泉中,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所以说,它们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6、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n第二节细菌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杆状、螺旋状、球状等;(2)结构:单细胞个体;特点是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3、细菌的营养方式: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鲜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4、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5、细菌如何度过不良的环境条件: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6、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是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n第三节真菌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真菌的名称和作用。(1)有害的:有些霉菌可使食品发霉;(2)有益的:有些霉菌可用来制作豆酱、腐乳、奶酪等食品;木耳、银耳、香菇等可以食用;(3)灵芝、猴头菌、木耳等可以药用;(4)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单细胞(酵母菌)或多细胞(青霉、曲霉、蘑菇、木耳);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没有叶绿体。3、真菌的营养方式: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4、真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生殖。5、尝试制作孢子印。\n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2、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3、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4、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n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乳酸菌能使牛奶变成酸奶;蔬菜变成泡菜;制醋用醋酸菌;制酱用多种霉菌;制作面包和酸奶用酵母菌,酿酒也用酵母菌。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食品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3、储存食物的方法及原理:干蘑菇和脱水蔬菜——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咸鱼——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鲜鱼中的水分。这些方法都是依据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肉类罐头和水果罐头——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冷藏法、冷冻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使用防腐剂,如用二氧化硫等杀灭细菌。4、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5、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6、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7、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得应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n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从种到界生物的分类单位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意义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特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n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通过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所以,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2、知道生物分类中的最基本单位是种。3、尝试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1)分类依据:注意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找出共性,确定亲缘关系。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2)植物分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4、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1)分类依据: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2)动物分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5、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6、通过对生物的分类活动,体验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谨性。\n第二节从种到界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2、说出马的分类地位:马隶属于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动物界。3、说出桃的分类地位:桃隶属于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亚门、种子植物门、植物界。4、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n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目标: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1)我国物种丰富,如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名。(2)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如大熊猫、银杏、白鳍豚等等。(3)经济物种丰富;(4)生态系统多样性。3、列举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实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美国培育出的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4、列举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有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湖泊、农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5、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n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目标:1、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偷猎;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4、知道自然保护区的含义: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5、举例说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2)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3)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1)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2)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实验室”;(3)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7、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2)圈养;(3)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定。8、能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会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