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生物教学论以中学的生物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基本任务是认识生物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生物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生物课程与教学实践。详见P3本次课改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3、我国基础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要求基础课程改革:1)学校课程的知识本位倾向2)课程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3)生物科学发展迅猛,生物课程不能与之相适应4)生物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5)生物课程结构欠妥6)生物课程的安排不尽合理。详见P19生物课程的理念和追求:1、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发展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STS的教育,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2、面向全体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教学因材施教,学习资源公平,教学评价必须公正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详见P29课程目标(三级教育目标)就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各学科、各目的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教学目标(四级教育目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育目标。\n我国初中阶段生物课程总目标: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详见P38我国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总目标: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判断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详见P39布鲁姆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科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维度、过程方法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初中阶段内容体系。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是个内容,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详见P56高中阶段内容体系。\n必修:1、分子与细胞2、遗传与进化3、稳态与环境;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2、生物科学与社会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详见P59各国生物教材的发展趋势:详见P66(1)分科、小综合及大综合三种教材体系并立;(2)注重教材内容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3)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科学自然观培养。(4)实验数量多,并以探索性实验为主,重视综合技术教育。(5)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6)强化教材的教学工具功(7)教科书插图精美、多样,教学内容简练、浅显、趣味性强。《生物学》(人教版)初中教科书的设计思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生物学》(人教版)初中教科书的特点:1、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2、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3、构建全新的教材体系4、渗透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5、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更加明确学习目标7、高度重视实验8、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详见P80《生物学》(人教版)高中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必修模块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学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n《生物学》(人教版)高中教科书的特点:1、构建结构合理、知识系统2、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3、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详见P83素质教育理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详见P98多元智能理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支撑多元智力的以下智力:1、言语—语言智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治—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8、认识自然智力9、存在智力详见P101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的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把学生看作是信息的加工主体认识发展的过程:同化,顺化,平衡详见P10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1、学习不是由老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2、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构架理自己的理解。构建主义的知识观\n: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绝对真实的表现。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真正的理解是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过程。STS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详见P107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指通过选择一种适合教育过程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教学内容的优化:内容整体难度适当,重难点突出,内容有趣教学方法的优化: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以学为重心的原则教学手段的优化:有特色的教学语言,有能引导和控制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结构,反映事物相互联系关系的扼要板书,合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广义备课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狭义备课的书面表现形式就是教案。备课的内容及程序:详见P126一、备目标(全面、明确、难度适中):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三个维度、陈述方法;二、备内容:整体的设计思路,结构内容上的教学主线,重难点的分析;三、备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四、备资源:媒体信息、生活信息、教学用具、人力资源;五、备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特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教师素质选择;\n一、备教学过程:导入—授课—结课—反馈5、教案的编制:详见P132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重难点分析3、教学方法选择4、教具准备6、教学过程6、课后作业7、教学反思说课: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教师口头表述其教学理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等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差异备课说课上课目的不同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形式不同教师自己或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执教者以教师为对象,是面对教师的一项单边活动执教者以学生为对象,是面对学生的双边活动内容不同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用教材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运用教材、教具评价不同以课堂上教师教学的情况作为评价标准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标准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说课、上课、备课的联系(详见笔记):备课是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n说课是回答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的问题备课与说课都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地上课中学生物实验的基本类型:详见P155一、验证性实验二、探究性实验三、模拟性实验四、调查性实验五、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详见P1611、组织教学:教师教育学生应认真,安静地操作和观察,应允许学生小声讨论实验问题教师应努力创设实验条件,合理进行实验分工教师应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维持课堂秩序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检查,督促学生认真实验遵守纪律2、指导性谈话:明确实验目的、内容、要求,提出实验的注意事项和问题,突出重点,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具3、学生实验操作:在时间上要安排合理,不少于30分钟;教师应注意学生实验是的安全问题,规范操作;教师可适当的启发点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实验顺利进行。4、\n检查实验结果:应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看学生是否掌握目标规定的操作技能和知识点1、实验小结及清理结束:小结时要再次强调本次课中的规定的操作技能和知识点,教师可在学生实验中的表现做一简单评价;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器具,打扫卫生等。教学方法: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优点缺点讲授法1、教学方法简单易行,易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2、教学方法经济、省时,对象可多可少3、易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4、可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补充配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1、学生易形成被动学习2、学习气氛单调乏味,不易调动学生积极性3、对教师的生物学科知识素养较高4、不太适用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讨论法1、有助于牢固掌握知识2、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有助于掌握讨论技巧1、教学环境的影响较大2、教学时间的局限3、教学管理的局限4、评价方法的限制\n谈话法1、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2、有利于因材施教3、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助于学生养成问题探究的习惯1、问题设计较困难2、教师所需的教学技巧较高3、问题序列型较难保证学习方式详见P176自主学习:是指教师的科学指导,围绕确定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要求: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营造良好的课堂心里氛围;采用多种指导方式。优点:学生有较多独立学习的机会;体现为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师生间易建立起平等协作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缺点:增大教师的工作量;结构松散,不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规模使用;教师的主导地位难以保证;需具备一系列前提条件。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合作学习意义;选择合适的适用任务;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确定合适的合作方法;强化教师的指导角色优点: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能够培养学生过去到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n缺点: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难以掌握;难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难以对合作学习做出准确的评价;学生难以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技巧;难以保证学生均衡的参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生物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的探索创新性学习方式和过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生提供相关的支持条件;探究问题的设计应联系社会实践生活;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要注重分析探究中学生独特体会,理解和感受优点:促进相关知识记忆;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提升直觉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内在动力确点:花费时间较多;难以选择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的学习材料;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交换四难以恰当评价学生的探究行为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对所确定的目标,运用有效的的手段和方法,对照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即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表现性评价任务的类型:1、纸笔表现性任务2、结构性表现任务3、辨认性任务4、模拟表现性任务5、样品模板教学评价的类型:详见P211\n一、按实施工具和形式分: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二、按评价目的分: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按评价的标准分: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四、按评价的表达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五、按评价的功能分: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评价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发展性评价命题双向细目表:根据考试目的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教学目标为横轴,以教材内容为纵轴,所设计出的一个二维分类表。难度:试卷对学生知识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它是评价考试质量的重要指标,类似于通过率。信度:考试可靠性指标。指考试分数的一致性与稳定性,即考试的可信程度。评价结果与其拟评的学习成就一致性。效度:考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指标,指检测分数的正确性。教学的基本技能:详见185(注: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有类似之处)基本技能解释基本要求类型注意事项1、教育性2、规范性3、科学性1、说明性语言2、1、语言流畅,节奏适当2、\n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合乎语法逻辑达到让学生学得深刻,记得牢固的效果。1、启发性2、生动性叙述性语言1、描述性语言2、论证式语言3、抒情式语言正确使用学科名词术语1、遣词造句通俗易懂2、逻辑严密,条理清楚3、感情充沛有趣味性,启发性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1、短:语言简洁,明白易懂2、新:导语有新意,形式新颖3、精:内容精炼,讲解精彩,抓住关键4、平:导入的知识坡度不宜过大,步步迁移深化5、快:3~5分为宜6、奇:导语具有悬念,吸引学生7、巧:导语设计要巧妙8、准:与知识点相对应1、直接导入2、经验导入3、旧知识导入4、实验导入5、直观导入6、设疑导入7、事例导入8、故事导入9、俗语诗词导入同基本要求1、1、回忆提问1、\n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设问问题要有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1、发问是注意提问时间2、待答过程不宜过长3、导答有澄清、提示、变化、转问…4、结问技能1、理解提问2、运用提问3、分析提问4、综合提问5、推理想象6、评价提问面向全体,先问后提1、对提问进行确认2、提问节奏和谐,数量适当3、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演示技能课堂教学的演示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教具示范1、演示教具应在合适的实际出现2、演示时应有指导性语言配合3、演示教具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全班学生可见的高度上4、适于视觉可见的光线下进行演示5、对于较小的实物,可在教室内走动。1、演示教具的科学性(位置、大小、比例、形状)必要性,安全性、实用性和立体动态化2、演示过程的操作精确性和教育性3、演示过程时,注意及时配合板书,板图1、书写姿势:侧身书写1、1、\n板书技能教师为了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通过设计和运用写在黑板上的文字、符号、线条、图表、图画、图像等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1、字体大小适中,正确清晰认真提纲式板书1、表格式2、图表式3、综合式4、计算式和方程式5、板图式可用副板书对其主板书进行补充1、写错字时不可用手或袖口擦除2、主板应保持清洁,不轻易擦HPS教学模式: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有关内容融入中小学学科课程,以期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执行教师的教学功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或是等辅助教师的讲解等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高良好的环境条件。校本研究: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师中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吸取他人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校本研究的基本过程:详见P256第一、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n第一、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第二、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第三、基于问体解决的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详见P254有利于教师的职前培养,促进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促成了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促成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相互理解。中小学教师可在大学中持续不断地进行专业方面的发展。教育研究的一般步骤: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