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名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病原生物学名解

病原生物学—名词解释(这里只总结了老师上课有明确指出的,仅供参考!)1.有菌免疫或感染免疫:抗结核免疫力的持久性,依赖于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在体内的存在,一旦体内结核分枝杆菌或其体内组分全部消失,抗结核免疫力也随之消失,这种免疫称为有菌免疫或感染免疫。(结核分枝杆菌、梅毒)2.病毒体:一个完整成熟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是病毒在细胞外的典型结构形式,引起人类疾病的多以球形常见。3.(病毒的)复制周期: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的复制,到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称为一个复制周期,其依次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等5个阶段。4.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灭活的病毒仍能保留其他特性,如抗原性、红细胞吸附、血凝及细胞融合。5.垂直传播:是指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也可见其他方式,如:密切接触感染、病毒基因经生殖细胞的遗传等。(HIV、HBV)6.病毒携带者:(隐性感染者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仍可获得免疫力而终止感染)部分隐性感染者一直不产生免疫力,这种隐性感染者也称病毒携带者。其本身无症状,但病毒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排泄播散,成为重要的传染源。V\n1.持续性病毒感染:病毒可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携带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如HIV、HBV等。形成持续性病毒感染。其形成原因由病毒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可分为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三种类型。2.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3.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4.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5.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6.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有两个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7.保虫宿主(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8.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时期的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V\n1.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逸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包括传播媒介)种类和内外环境条件等2.消除性免疫:指宿主能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3.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如:疟疾的带虫免疫、血吸虫诱导的伴随免疫。4.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在有活虫体存在的条件下,可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杀伤作用,但对体内已有的成虫无杀伤作用。这种免疫力随机体活虫体死亡而消失。5.带虫免疫:人类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其血液中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6.滋养体:是大多数原虫的活动、摄食和增殖阶段,在寄生原虫中通常是致病阶段。7.包囊:某些原虫的生活史中具有包囊阶段,包囊是滋养体在外界环境不利情况下分泌某些物质形成囊壁,包囊不能运动和摄食呈静止状态也是原虫的感染阶段。8.医学节肢动物(医学昆虫):可以通过骚扰、蛰刺、吸血、毒害、寄生和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V\n1.代时: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2.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的规律性。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从坐标。3.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有别。根据此特点,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成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4.菌落:一般经过18-24h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5.纯培养: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个培养基中,可生长出来的大量的纯种细菌,成为纯培养。6.菌株:对不同来源的同一菌种的细菌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7.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真菌等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8.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9.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技术。10.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11.转导:是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V\n1.耐药性:亦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某抗菌药物(抗生素或消毒剂)的相对抵抗性。2.正常菌群: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同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通常对宿主无害有利的微生物群的总称。3.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等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和繁殖扩散的能力。4.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5.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黏膜瘀斑、肝脾肿大等。6.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物,体积微小,结构简单,无典型细胞核,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与核仁,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并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7.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呈高度多形性,称之。革兰氏染色大多呈阴性,一定条件下可恢复至原有形态,通常引起慢性感染。V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