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量子生物学概论
量子生物学概论——气化-中见因子说陕西省西学中研究班连秀峰立说内容提要:本文从中西医学比较与结合上综合分析,在宏观与微观上着眼,进行“黑箱”与“白箱”对比,利用物理现象、化学反应、人体病机病理过程,阐明中西医学结合契入突破点,提出量子生物学是研究物质和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的新概念。量子生物学是介于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原子核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即研究气化-中见因子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气化-中见因子为物质与时间在空间和数量上的结合,它充满着整个宇宙,在物质运动过程——生物、物理、化学以及社会、思维过程――自然界整体动态平衡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气化-中见因子自始自终作用于自然界物质运动(标本/阴阳)两个方面的中间/见,并且每时每刻也不能与时间这一物质脱离。即一提到气化-中见因子,就必须有一个时间的概念,而时间则是一个有方向、大小、质量、结构和状态的矢量。按照气化中见-因子说的理论,Crick和Wtson提出DAN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则应为三股螺旋结构模型,同时认为Niernberg氨基酸三联遗传密码则受气化-中见因子说的支配,Goldberg“阴阳学说”中的c-AMP与c-GMP在体内的两种对立的调节系统,也完全受气化-中见因子的调控。而气化-中见因子的结构及其在DNA、RNA分子和64个遗传三联密码中,究竟是什么东西,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论述和讨论。气化-中见因子说的问世,必然会进一步揭示人体生理病理和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8\n前言量子生物学是研究物质和时间关系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原子核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物质是一个标量,它有质量、大小、位置、结构和状态等特性;时间是一个矢量,它有方向、大小、质量、结构和状态等特性。物质和时间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侧面,气化-中见因子则介于二者之间,与二者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气化-中见因子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界处于无限循环的动态平衡之中。研究物质和时间关系的方法,只能是控制论的方法、现代物理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现代数学方法,即是整体-动态平衡和微观二者的结合观。在计数、方向、大小、结构和质量等多方面,要求准确地描述气化-中见因子这一物质,所以量子生物学就是研究气化-中见因子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量子生物学的问世,必定会进一步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将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笔者才疏学浅,此为一管之见,但又不揣浅陋,公之于众,有点荒唐,请各位专家、教授及师长赐教。气化-中见因子说所谓气化,即是水被加热时化为水蒸气的这一过程。祖国医学中的“气化学说”,则是用气化这一自然现象,取类比象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一种学说。这一学说最早孕育于《吕氏春秋·圜道》之中:“日夜一周,环道也。日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遇,圜道也。物动而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它说明了循环运动是自然界整体动态平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1],气化在这一动态平衡中则处于及其重要的地位。此后,我们的祖先就把气化学说这一理论应用到医学中,创造了辨证施治,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术思想。《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以上是阴阳六气标本中见的理论,它为伤寒六经气化学说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2]8\n。这正是笔者提出气化-中见因子说的源头。MnO2气化学说就是标本中见学说。什么是标本中见学说呢?我们还是用加热水这一物理现象为例。如果水为“本”/“标”,汽为“标”/“本”,加热这一过程则为“中见”。必须指出,“过程”二字应加以强调,因为它是水变化为汽的一个决定因素,并且与时间有定性定量的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3O2+2kCl中,氯酸钾在加热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并放出氧气,在此反应中,氯酸钾为“本”/“标”,氧气和氯化钾为“标”/“本”,二氧化锰和加热则为“中见”,而反应速度与二氧化锰的量和加热的时间有关,时间有它的计量和方向。绿色植物也一样:箭头两边的物质互为“标”与“本”,光和时间则为“中见”,碳水化合物生成量的多少,与光照的强度和时间(气候和纬度)直接相关。动物界从单核细胞到冷血动物,以至哺乳动物,其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生老病死规律,无一不受气化-中见因子说的支配。那么,人体究竟怎样受气化-中见因子说的支配呢?回答是肯定的,气化-中见因子说完全能够满意地解释人体各种生理病理机转,这正是中西医结合的契入突破点。心肾不交是中医的一个证,神经衰弱是西医的一个病,辨心肾不交一证与分析神经衰弱一病的共同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失眠。引起心肾不交的基本脏腑是心与肾,以及和心肾相表里的小肠与膀胱。引起失眠的病除了神经衰弱以外,还有其它系统的疾病,诸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急慢性肾炎、非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男(女)更年期综合征、红癍狼疮、妊娠中毒症等等,以上不同系统的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心肾不交的临床表现,因此可以异病同治,用滋阴降火法,可以使得水火相济而达到治疗之目的。然而,怎样才能从病机病理上,把心肾不交与失眠(神经衰弱)二者,用一种新的学说统一起来呢?笔者提出用气化-中见因子说,可以作为这个中西医结合的契入点。心肾俱属少阴,一为手少阴,一为足少阴。因为“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3]。所以“8\n少阴本热而标阴,中见太阳寒气之化”[2],因其标本之气根本不同,故少阴病则应该既从标又从本。图Ⅰ为脏腑经络应天本标中气图[2]。此图可以帮助我们运用标本中见学说解释心肾不交。上面说过,心肾俱属少阴,“少阴之上,热气治之,”就是说心肾以热为本,而以阴为标,那么又是什么把热(本/标)和阴(标/本)联系起来呢?这就是中见因子——太阳寒气,即太阳寒气的气化作用。若此中见因子——太阳寒气气化不及,则少阴病从阳热化,临床为心火独亢于上,心烦不得卧,咽痛下利等心肾不交的一种表现;否则太阳寒气气化太过,则少阴病从阴寒化,临床为寒水独盛于下,甚则为水气凌心不寐和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等心肾不交的又一种表现,可见太阳寒气这一中见因子,在少阴病(心肾不交只为少阴临床之一证)的病机病理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少阴病的中见因子——太阳寒气气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又一关键因素——时间。关于少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太阴与阳明,在时间上的关系,我们用上边的简图来说明。我们以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节气之日为例。春分与秋分之日昼夜时间长短均等,但时象上却不同:春分之日太阳初升,阴阳相等而阳长阴消;秋分之日,少阴月圆,阴阳相等而阴长阳消。心肾不交发生在这两个节气时,在昼夜时间计量上均等,但阴阳消长情况恰好时象相反,即方向相反。这里以春分之日为例:心肾不交之失眠,按时象可分为(如图2)①少阴时象失眠——入睡困难;②太阳时象失眠——早醒;③厥阴/少阳时象失眠——易醒易寐等三种情况。如果为少阴时象失眠,此为少阴中见因子——太阳寒化之气“至而不至[4]之际(不及),则少阴从阳热化而心烦失眠。如果为太阳时象失眠,此为太阳中见因子——少阴热化之气“至而太过[4]”8\n之时热盛(太过)。厥阴/少阳时象失眠,则为风火相煽,风助火势,火乘风威。因为厥阴以少阳之火气为中见因子,而少阳以厥阴之风为中见因子,风火二者均为阳邪,厥阴少阳时象属夜半子时前后,时象属阴,阴阳相博,故此型失眠临床表现为易醒易寐。总之,失眠与清醒互为标本,中见因子为热与时间。所以热与时间这一中见因子作用在每一型失眠/清醒这一矛盾运动的始终。这只是中医辨证的一个方面,而西医的辨病又是怎样用气化-中见因子说来阐明呢?目前,国内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病的学者尚少,而以研究单个症/病的学者较多,如“冠心病中血浆雌二醇、睾酮的变化及中药治疗的影响”[5],“脾虚患者胰分泌淀粉酶功能的观察”[6],“肾阳虚患者和老年人(男性)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初步观察”[7],“试验经络学概论”[8],“中医脾本质的探讨”[9]等等,分别从西医的不同角度对中医的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对“肾阳虚证的研究”[10],依定了肾虚的诊断标准,并分别从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和内分泌的关系、肾阳虚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滋阴降火药的体外实验,以及肾阳虚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对比观察等诸方面,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关于肾阳虚证,部分数量化了的客观指标。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作了对“心气虚的实质及生脉散作用的初步研究[11],同样也取得了一些客观指标。以上二者对于研究心肾不交一证,其客观数据都是可借鉴的,而这些客观数据中,有的则与气化-中见因子直接有关。国外近三十多年来,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为气化-中见因子说奠定了基础。1953年克里克(Crick)和沃森(Watson)提出DNA分子的双股结构模型(双螺旋结构),它是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1965年尼伦伯格(Niernberg)等完全阐明了20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以及这些密码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1973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者Goldberg提出了生物控制的“阴阳学说”。(距Suthilanel提出第二信使学说仅仅五年。)认为c-AMP与c-GMP是体内两种对立的调节系统,它们的作用涉及生命活动及疾病过程的始终。同年,科恩(Cobn)等创立了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促使医学进入分子水平阶段,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都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但是人类的某些疑难病症,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彻底治疗,这就是分子生物学的不足,也正是量子生物学——气化-中见因子说所要解决的问题。恕笔者直言,按照中见因子说(气化-中见因子说简称)的理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不敢说是错的,但起码是不完全。笔者认为DNA分子应为三股结构模型(三螺旋结构),此第三股则为中见因子链。Niernberg氏之氨基酸三联遗传密码完全受中见因子说的支配。同样,Goldberg氏的c-AMP与c-GMP的“阴阳学说”8\n,并不完整,补充它的则是气化-中见因子,即在c-AMP与c-GMP在体内的两种对立的调节系统,完全受中见因子的控制。综上所述,中见因子自始至终作用于自然界物质运动标本两个方面的中间/见,并且一时一刻也不能与时间这一物质脱离,即一提到中见因子就必须有一个时间的概念。为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气化-中见因子为一物质与时间在空间和数量上的结合,气化-中见因子充满着整个宇宙,在物质运动过程——自然界整体动态平衡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气化-中见因子到底是什么物质,其结构又如何呢?这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问题。设M为气化-中见因子,m为某物质,t为时间,k为系数,则气化-中见因子的数学表达式应为:M=k(m·t)笔者首先提出三个概念:系统、因子、时间。所谓系统“是指当作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的一组任意种类的元素”[12]。它是从宏观上观察认识事物的,如太阳系,地球、月亮、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等等。所谓因子是指“小系统”即“小元素”而言,它是从微观上观察认识事物的,如分子、原子、中子、质子、电子、量子等等。时间则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13],“是存在的根本条件”[14],“任何事物的运动(包括思维和心理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持续过程,时间就是反映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科学和哲学范畴”[15]。时间是一个矢量,它有可逆性、延续性和依赖性。(下文讨论)下面我们详细讨论系统、因子和时间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而重点讨论时间这一中见因子,即气化-中见因子说中的中见因子——时间,是怎样支配调控“系统-时间-因子”系统的。我们还是以加热水为例:水·水汽(表示加热,t代表时间)为了使问题简化,我们把上式中水代为A,水汽代为B,·t代为M,则上式应为:AB,加热过程受克劳修斯所建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支配,在这里讨论从略。上式也可简化为:AB(t为时间)如果A→B运动,则B增加,t与B增加成正相关,若此时规定t的方向为正/负,则B→A运动即B减少,t与B减少成正相关,或者说t与A增加成正相关,所以此时t的方向为负/正,故在系统“A—(t)—B”中,中见因子M(t),处于支配调控地位。M=K(t)。“假如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彼此相爱”[16]而结婚,同样为一系统。设他们(男/女和女/男)为C与D,则“爱”为中见因子——N,可简化为下式:CND8\n如果C、D运动都指向N,N与C、D正相关,设指向N为正/负,则彼此间相爱加深;如果C、D运动都背向N,N与C、D负相关,背向N为负/正,则彼此相爱减弱,而“爱”这一“引力”总是以时间t来衡量的,故在系统C—N—D中,中见因子N/t处于支配调控地位。N=K(t)必须强调指出,1916年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提出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时间空间具有曲率,时空弯曲的程度由物质的分布决定,因而处在引力场中的时钟的速率会变慢。”[15]然而,相对论同时性观念的客观基础,正如H·Reichenbach氏所指出的事实:“具体地说,由于光速是作用传播的极限速度,如果A点t1时刻发出的一束光,在B点经过反射回到A点的时刻是t3,那么就可以认为光到达B点的时刻同在A点计量从t1至t3这一系列时刻都同时,即t2=t1+ε(t3-t1)。式中ε可在[0,1]之间任意选取而都符合因果律”[17]。这一事实体现了时间与物理过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前面所列举的“加热水”和“相爱”原理,正是上面这一数学公式的具体应用。所以只有对那些物理作用所联系的事件,如牛顿第三定律(F=-F)来说,时间关系才具有物理学上的真实意义。所以,一提到时间,它总是与空间密切相关——时空结构,故“时空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及其互相作用决定的,表现了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15],时间“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13],“是存在的根本条件”,是物质运动之中坚,是中见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M=k(m·t)]。以上是关于中见因子在物理、自然界、社会中所起作用的分析与综合。那么在人体“A-M-B”系统中,中见因子M或具体地说,时间t究竟是怎样支配和调控人体的生理病理呢?让我们又回到心肾不交——失眠——这一系统中去吧。同理,祖国医学中的心肾不交:“心—心肾不交—肾”,同样可以用“A-M-B”一式代替,“A-B”之间与M在时间上的关系,我们在宏观上(见前图2)基本上作了说明,这里不加赘述。我们将重点讨论中见因子——M,到底是什么物质,结构如何,它在DNA、RNA及64个遗传三联密码中究竟是什么东西,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论述。8\n参考文献:[1]任应秋著。《运气学说》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年5月第二版p2。[2]刘渡舟。“伤寒论”中的气化学说新中医1983;2:(4)[3]《素问·六微旨大论》[4]《金匮要略》[5]邝安堃。冠心病中血浆雌二醇、睾酮的变化及中药治疗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1):13[6]金敬善,等。脾虚患者胰分泌淀粉酶功能的观察新中医1982;1(1):28[7]王文健,等。肾阳虚患者和老年人(男性)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初步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3):149[8]杨宝堂。试验经络学概论(内部资料,未发表)[9]孙弼纲。中医“脾”本质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通讯(内部刊物)1983;2:54[10]查良伦。肾阳虚证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通讯(内部刊物)1983;3:12[11]廖家桢。心气虚的实质及生脉散作用的初步研究中西医结合通讯1983;2:26[12][苏]A·Я·列尔涅尔《控制论基础》1980年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P1[13]恩格斯。《反杜林论》1970年版P49[14]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1972年版P176[15]罗嘉昌。时间的哲学概念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3:5[16][苏]A·I乌耶莫夫。时间的方向问题与系统的发展规律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3;2:74[17]H·Reichenbach,《ThePhilosophyofSpaceandTime》1958;P1271983年9月15日于省西学中研究班(西安)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