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课件x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认知语言学课件x

石毓智河北师大20世纪以后认知语言学\n认知+语言学世界A人类社会B语言\n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是语言研究的新的发展趋势。认知语言学是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学术背景的反动认知语言学坚持“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语言作为一个认知体系不是自足的,不是事实的客观反映,而是基于认知范畴化的结果,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方式,直接影响了人类概念结构的产生以及对其进行的语言表达、运用和理解。语言是认知机制和外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认知过程。\n哲学基础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experientialrealism)认识论,简称体验主义,心理学基础是注重内省的各种心灵主义心理学。体验主义强调人类体验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类体验源于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认知语言学尤其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基于身体体验形成的,其最基本形式主要依赖于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等的感知而逐步形成,归根结底,认知、意义是基于身体体验。清淡油腻崩溃\n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智能活动之一,语言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语言内部,而是来自于人与客观世界,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认知,来自于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高秀雪.语法化过程的认知解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P135]\n基本概念1.2.范畴3.基本认知域:人们进行认知域之间投射是有规律的,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再投射到心理域。空间域---(投射)---时间域--(投射)--心理域人>物>过程>空间>时间>性质从左到右抽象化越来越强,语法化程度也就越来越强认知模式隐喻相似头,线头,尽头,心头转喻替代吃饭,吃馆子,吃父母,吃自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n汉语顺序受多因素的综合制约认知的理据性语义的先决性句法的限制性韵律的调节性语用的选定性面条呢?孩子把面条……\n世界--人思维---语言语言反映世界时经过人思维,所以语言与世界有相似性的同时,也与人的认知有相似性,本质上,语言相似都是首先在认知上取得相似点的,不一定完全是客观再现。语言与世界很多情况是相似的。象似是基础。\n认知语言学90年代新兴学科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派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认知的基本原则:一切源于认知,认知源于经验,联想是思维语言与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目的:在一般的认知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解释语言。它广泛吸收了语言学之外研究人类认知活动的各门学科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人类学及在这些学科基础上产生的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与分析方法,在语言学内部则整合了语言类型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路子,基于非客观主义(non-objectivist)与功能主义的哲学观和语言观,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构造,并分析其认知功能基础\n基础既然人类认识与理解一切事物都需要人类认知系统的参与,那么其他所谓的客观性质其实也是人类自身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自身构建了世界。人类与世界的相互作用是我们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关键。\n认知语言学框架这一切都依赖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范畴化。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对周围的世界不断进行观察和相互交往,这构成了我们的经验。这个经验反映在语言的各个方面。这个经验是客观世界与人身心互动的结果。感知-范畴化-交往-经验-反应在语言上1语言是什么2语言与认知和世界3语言是怎样获得意义的4语言单位又是如何组成更大的句法结构的\n大脑世界感知体验认知基本要素基本范畴图式认知模式转喻隐喻认知结构大脑世界感知体验认知基本要素基本范畴图式认知结构构成体系认知模式转喻隐喻其它概念、范畴对具体事物的意象是直接来自感官的经验,对抽象事物的意象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意象基础上加工、综合的结果。\n(1)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认知体系,对语言的描述必须参照人的认知过程。(2)句法不是自主的规则系统,而是语义结构的常规象征,质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象征系统。(3)语义结构相对于人的认知结构和开放的知识体系,,所以对语法单位的分析不能离开其语义结构。(4)句法与词法是不可分的。词素、词和句法构成象征系统的连续体,只是被人为的切分了。认知语法理论\n哲学经验主义认识论----认知结构经验在认知和语言重要,来源(人与自然,人与人)心理认知结构是后天建构的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论认知与语言认知是语言基础,语言是认知窗口语言能促进认知发展语言是巩固和记载认知成果的工具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唯心智能语言\n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认识论,简称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性。经验来源:人与大自然(物理的、生理的),人类自身的感觉动力器官和智力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吃、穿、住、行)人与人(社会的、文化的)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一)哲学基础---经验主义经验整合规律认知结构感官、智力(思维)社会自然感官、智力社会自然经验\n建构论:认知结构是后天建构的。是有结构体系的。相互作用论:认知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论:研究认知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方法认知最基本的要素是基本范畴和图式认知两种模式:隐喻认知和转喻认知模式(二)心理学基本范畴原型图式其他概念和范畴隐喻,转喻两种认知模式联想心理结构的发展:图式(结构)-同化-适应-平衡\n认知-功能语言学象似性语法化语法隐喻\n1.语言的象似性象似性理据性能指所指语言结构经验结构世界结构语言思维世界\n王寅(1999)语言符号象似性定义: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语音象似性:拟声词词形象似性:汉字结构象似性:句法象似语义象似性:范畴原型在隐喻,转喻方式下,联结。象似性对于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意义之间,既有象似性的一面,也有非象似性的一面。范畴以家族相似为基础,在原型上构建,这也是象似一个基础。语言符号象似性\n王寅:在结构上,语言结构有某些方面会反映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直接映照着人们的概念结构。这里主要讨论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象似性。汉语结构参照概念领域的原则。语序与时序之间存在较高的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句式象似性篇章象似性滤减象性性句法象似性\n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概念上的距离相近,同属一个义群或语义场,或欲述一致性较高的信息,在思维时就容易将它们放在一起思考,共现的可能性就较大,在语言表达时符号间的距离也往往靠得近。主要的、本质的特性,越靠近中心词距离象似性\n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象似,与可测度成反比象似。概念量越大,越复杂,所用语言的单位数量也就越多;信息的可测度越低,所用语言单位也就越多。越是复杂的概念,在思维时处理起来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语言表达时所用的单位数量也就相应的多。概念复杂---语言复杂:语言单位数量多。Zipf于1935年就提出了他著名的经济原则:语言中语音长度与信息熟悉度和可预测度成反比。概念生疏、难以预测的信息往往要完整加以表达,很少省略。而在表达熟悉信息时,往往多用缩写形式,甚至省略形式,这是经济动因在起作用,是象似动因让位于经济动因的结果。这一结论实际上与人们的思维是一致的:人们对于已知的和熟悉的概念、信息容易预测,在句法上则可大加简化,乃至省略,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对此加以注意。汉语无主句被动句数量象似性与经济原则\n思维的顺序与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象似。汉语的思维定势影响汉语顺序:上下大小,天地高低,老少长幼上后下,先尊后卑”的观念不仅反映在词汇层,而且也反映在句法层。汉语中的语序一般是:先大后小,先主后次,,呈倒三角形状(王寅1990,1992)救死扶伤先重后轻:打击排斥时间顺序表达顺序象似性\n标记特征象似于额外意义,标记性从无到有象似于认知的自然程序。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具有更一般化的意义,用于更广泛的语言环境中。在传统语法中叫“倒装句”就是一种有标记特征的句子,与正常语序比,传递了更多的信息,因而可使人们获得特殊的含义。标记象似性\n4.1引言4.2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与象似性4.3理据性的概念及其表现4.4象似性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4.5象似性的表现形式4.6理据性与象似性理论存在的问题4.7结语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与象似性原则\n象似性对于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句法结构的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着不同的象似方式。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意义之间,既有象似性的一面,也有非象似性的一面。近年来语言学家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从词语的音形平面发展到句法平面,并认为在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主要关系是象似性,而不是任意性,象似性具有自然的、本源的、主要的性质(笔者已另文论述)。总之\n大多数范畴是围绕原型建构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边界模糊的辐射状结构,因为其成员的属性不是完全来自客观事物,而是涉及理解和认知结构,如完形图式、意象、隐喻和转喻。这样,范畴以人类认知结构为基础,不是与外部世界直接对应。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概念不是由客观世界的直接关系所定义,而是基于人的感知、动觉能力和认知能力二为此,语言符号的意义代表一个互相关联的认知范畴和语义范畴,因而是变化的,动态的。2.范畴:范畴化和语法化范畴归类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范畴化对特征评估—及如何组合特征概念意义概念指在范畴基础上形成的词语的意义范围,是概括出的意义。是推理的基础。\n大脑对事物的认识不能是杂乱的,而是采取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类和定位。世界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有其特性,人们根据这些特性来认识事物。但经过认知加工后的世界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是认知世界,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即范畴化的过程,其结果即认知范畴。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认知语言学以人的经验、认知、范畴化为语言研究的出发点,认为范畴化是人类思维、感知、行为和言语最基本的能力。范畴是形成概念、意义的基础\n范畴分为三个层次下级类基本类上级类基本范畴1)是范畴化的最自然层次;2)是最早被认识的层次,也是事物最初被命名的层次;3)这一层次的事物称谓形式最短,且使用最为频繁。行为范畴-动词范畴化--基本层次范畴\n3.隐喻和转喻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就是把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例如,“轿车甲虫般地前行”这个隐喻就假定,我们不知道轿车怎么运动,但我们的确知道甲虫匆匆穿过地面的行进模样.这个隐喻即把甲虫的特征变换成了轿车的特征.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转喻又称换喻,借喻或借代.IamreadingLuHsun.我在读鲁迅的作品.(用LuHsun鲁迅,表示LuHsun'sworks鲁迅的作品)隐喻和转喻是两种传播意义的基本模式.他坚决主张,隐喻模式具有诗的特征.它也具有广告的特征,其间想象从已知的文化神话里产生,而神话的特征经过转换便赋予了未知的产品.野性的西部成为一种牌子的香烟的隐喻,旧金山的明媚阳光成为一种牌子的化妆品的隐喻.\n认知语言学主要理论方法Fillmore、Goldberg“构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Langacker的“认知语法”(CognitiveGrammar);Lakoff、Talmy等人的“认知语义学”(CognitiveSemantics);以及S.Lamb的神经"认知语言学"(NeurocognitiveLinguistics)等。认知源于经验,联想是思维、认知的基本原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