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言学名家简介
语言学名家 索绪尔 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瑞士语言学家。1857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878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作《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1880年以论文《论梵语绝对属格的用法》获莱比锡大学最优生博士学位。1881-1891年他在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学院任教,讲授历史比较语法,培养了众多的比较语言学专家。1891年回国担任日内瓦大学教授,讲授梵文和比较语法。 从1907年起,他曾三次讲授普通语言学,但没有写成讲义,1913年他因病去世后,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同学们的笔记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提出了全新的语言理论、原则和概念,为语言的研究和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1916年在日内瓦出第一版,后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人们称之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索绪尔语言理论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认为语言学只能"就语言而研究语言",排除任何非语言因素(如社会的、物理的、言语的……)的干扰;而就语言来说,必须区分共时和历时,语言学只研究共时的语言系统,排除任何历时因素的干扰;而就共时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来说,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实质,"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论断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什么是语言形式?概言之,就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后来有广泛影响的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以索绪尔的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今天被称为"索绪尔语言学",也称"索绪尔主义"。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不只限于语言学,现代人类学、精神分析学、文学、哲学、戏剧等多个领域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并采用《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这些学科所研究的对象的结构。语言学名家 萨丕尔 萨丕尔(EdwardSapir,1884-1939)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1884年1月6日生于德国劳恩堡(Lauenburg)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任职期间,受\n到著名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影响,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和语言产生了极大兴趣,与学生们合作编写出版了一套研究印第安语言并附有注释的丛书,认真分析了语言结构,成为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萨丕尔长期研究语言学和人类文化学的有关问题,重视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思维的联系,提出"语言影响人类关于现实世界概念系统的形成"这一设想,经他的弟子沃尔夫(B.L.Whorf)发展,形成语言相关性的学说,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一假说成为人类文化语言学的基础。萨丕尔的代表作是《语言论》及身后出版的论文集《萨丕尔论语言、文化和个性文集》。语言学名家 布龙菲尔德 布龙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1887--1949),美国语言学家。1887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07年完成了学位论文《日耳曼语次元音交替的语义变异》早期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时,他已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如区分粘附形式和自由形式、关于直接成分的分析、配列学说等等。 他的语言观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对大多数美国语言学家的态度和看法起着支配作用,一大批语言学家聚集在"布龙菲尔德语言学"的大旗之下,形成了一个"布龙菲尔德学派"。在美国语言学史里,有人把1933--1950年称为"布龙菲尔德世纪",可见布龙菲尔德在美国语言学界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 布龙菲尔德还致力于理论的应用,特别是外语教学。20世纪20年代初,他编写了一套英语教科书和德语初级教科书。二战期间,编写了《外语实地调查简明指南》。1945年,他为美国国防部编的《俄英词典》写了俄语语法简介。 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会的发起人,曾任主席职位。此外他也是美国其他一些著名学会的会员,还担任过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的委员,曾经是国际语音协会和丹麦皇家科学院的会员。语言学名家 乔姆斯基\n 乔姆斯基(NoamChomsky,1928--),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1928年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1951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转换-生成语法仍在继续发展之中。 乔姆斯基是美国当代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芝加哥洛约拉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都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乔姆斯基的学说不仅在语言学界,而且在哲学界、心理学界等很多领域也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也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人称他为计算机科学的"老祖宗"。语言学名家 哈里斯 哈里斯(ZelligHarris,1909--),语言学家,美国描写语言学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继布龙菲尔德之后"美国新语言学的发言人"。1909年10月12日出生于乌克兰南部的巴尔塔城,4岁移居美国,一直接受美国教育。1930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32年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两年后在同一所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该校任教。 &enbsp哈里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结构分析方法的方面,不过他的研究重点在1951年以后发生了一些改变。1952年以前,他重点研究形态和语音的结\n构分析,并出版了代表该时期主要成果的专著《结构语言学的方法》(1951年初版,1960年第4次重印时改名为《结构语言学》,内容基本上没有大变);此后他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句法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观点主要集中在《话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1952)、《话语分析范例》(DiscourseAnalysis:ASampleText,1952)、《分布结构》(DistributionStructure,1954)、《句子结构的线性分析》(StringAnalysisofSentenceStructure,1962)、《话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1963)等论著中。 &enbsp哈里斯学术贡献体现在他把"分布关系的逻辑"作为结构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建立了一整套描写语言的严格的技术,对美国描写语言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1951年的出版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被认为标志着一个新的时期的诞生,有人把它称作"后布龙菲尔德时期"(post-Bloomfieldianera),这一时期的美国描写语言学因为哈里斯的努力而呈现出精密的分析手续和高度的形式化,"分布"成了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语言学名家 叶斯柏森叶斯柏森(JensOttoHarryJesperson,1860-1943),丹麦语言学家。1860年7月16日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的兰内斯,童年时就对拉斯克(RasmusRask)的著作发生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冰岛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并读过缪勒(MaxMuller)和辉特尼(Whitney)的著作。17岁时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初学习法律,后转向语文学,学过速记、法国文学,研究过丹麦方言,致力于语音学的学习和研究。1887年获哥大文学硕士学位。之后,他游学欧洲,拜见了许多著名的语言学家,然后在德国潜心研究古英语和中古英语。 叶斯柏森主要从事英语语法和语言理论的研究,一生著述极丰,代表作有:《语言进化论、特别着重英语》《语言教学法》《英语的成长和结构》《语言论:语言的本质、发展和起源》《语法哲学》《英语语法纲要》《分析句法》以及耗费他40年心血的7卷本巨著《现代英语语法:历史原则》 叶斯柏森对普通语言学和语法学有重大的贡献。百年来,他的一系列著作一直被视为语言科学历史上的经典文献,是人们公认的的英语语法的最高权威。拉波夫在评价20世纪最重要的3位语言学伟人时说:"索绪尔被认为是本世纪影响最大\n的语言学家,梅耶是历史语言学最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叶斯柏森是其著作在当代被最用心去阅读、最注意去引用的语言学家。"言学名家 梅耶 梅耶(AntoineMeillet,1866--1936),法国语言学家。1866年11月11日出生于法国的木兰。 梅耶著述颇丰,大部分是关于历史语言学方面的。他先是研究斯拉夫语族的语言,著有《古斯拉夫语属格--宾格用法探讨》和《古斯拉夫语词源和词汇研究》,而后他的研究范围逐步扩大,几乎涉及所有印欧系语言,著有《古典亚美尼亚比较语法纲要》、《古波斯语语法》、《日耳曼族语言的一般特性》、《希腊语史一瞥》和《拉丁语史概要》等著作。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著作中最重要的首推《印欧比较研究导论》,此外,《印欧语方言》,《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等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经典之作。 梅耶的主要贡献是:借助于历史比较法,阐明了印欧共同原始语的系统及历史;坚持语言的社会性,重视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化所起的作用;揭示和研究语音变化的心理机制。梅耶始终强调语言是一个可以单独研究的系统,并从每个学派的理论中汲取合理的因素加以提炼,将它们融汇一体,为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勾画出了一个清楚的轮廓,使历史比较法的原则和使用条件得到了明确的确定。语言学名家 叶尔姆斯列夫 叶尔姆斯列夫(LouisHjelmslev,1899--1965),丹麦语言学家。1899年出生于哥本哈根,1926-1927年,他在巴黎跟随梅耶研究普通语法学,其间写了第一部重要著作《普通语法原理》。1931年,他和布龙达尔共同创办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自任会长,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1932年发表题为《波罗的语言研究》的博士论文,主要讨论波罗的语言的历史音位学问题。1935年发表了《论格的范畴--普通语法研究之一》。 同一年,在伦敦语音学大会上,他和乌尔达尔一起提出了语言"表现"分析的理论,形成了他的"语言理论"的雏形。1943年,他写成《语言理论导轮》(英译本名为ProlegomenatoaTheoryofLanguage),完成了他的语言理论建设。这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一本最\n权威的代表作。1956年,他亲手创建了哥本哈根大学语言学和语音学学院,并担任院长。1965年5月30日,叶尔姆斯列夫去世,享年65岁。 叶尔姆斯列夫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他接受索绪尔"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理论并加以发挥,用演绎的方法分析语言的结构,试图建立起一种抽象的、能适用于各种语言分析的理论,形成一个独树一帜的语言学流派。它和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一起,并称为结构语言学的三大学派。由于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过于抽象,很少分析具体的语言事实,而所用的术语又比较奇特,因而它对语言学的影响远逊于布拉格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语言学名家 特鲁贝茨柯依 特鲁贝茨柯依(1890--1938),俄国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90年生于莫斯科。 特鲁贝茨科依的学术思想和贡献主要是音位学的研究。他成功地把索绪尔的对立论和库尔德内的功能观结合起来,并运用于语音的研究,撰写并出版了《音位学原理》一书(逝世后由雅科布逊整理于1939年出版)。这是布拉格学派的一部代表作,也是音位学的奠基之作。它提出了一整套语音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如音位的辨义功能、音位对立、对立中和、超音位等概念对后来音位学的研究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些理论和方法直至今天也还被广泛运用,并推广到语法、词汇、修辞、标准语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特鲁贝茨科依是布拉格学派的主要代表。1936年12月他在布拉格语言学会的一次活动中提出的"语言联盟"概念和关于印欧语必须具备的六个特征的论述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促进了语言亲属关系和语言类型学的研究。语言学名家 韩礼德 韩礼德(M.A.K.Halliday,1925--),英国语言学家。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里兹,1955年完成了对用我国14世纪北方官话译述的《元朝秘史》一文的语言学分析,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先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肯尼亚内罗毕大学任教。1963年韩礼德\n担任伦敦大学语言学教授,主持多项对英语研究和教学工作,1973年到1974年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员,1974年到1975年任英国埃克塞斯大学教授,1976年移居澳大利亚筹建悉尼大学语言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年12月退休。 韩礼德是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又是"新弗思派"的领袖。他的学术思想,受弗思和马林诺夫斯基影响很深,在60年代后期,他接受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子观"和美国S.拉姆的"语言层次和体系"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学说。韩礼德的代表性著作有《语言功能探索》(1973)、《语言的系统和功能》(1976)、《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1978)和《功能语法导论》(1985)。韩礼德坚持从系统和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批评乔姆斯基的纯形式理论。世界各地围绕着韩礼德已形成了一支系统功能语法学家的队伍,他的理论对我国语法研究的影响也已日渐加深。语言学名家 雅科布逊 雅科布逊(RomanJakobson1896--1982),美国语言学家。1896年生于莫斯科一个犹太人的家庭。1918年获莫斯科大学硕士学位。1920年以"俄国红十字代表机构"成员的身份到捷克斯洛伐克,在布尔诺大学担任教学工作。1923年发表《捷克斯洛伐克诗歌和俄国诗歌的比较》,把音位学原理应用于诗歌语言的研究。1930年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当时成立不久的"哥本哈根语言学会"建立了联系,并做了很多关于儿童语言和失语症及错语症等病症的研究。主要语言学论著有《论俄语音系的演变》,《儿童语言,失语症与语音共性》,与C.G.M.方特,哈利合著的《言语分析初探》,与哈利合著的《语言原理》以及《选集》。 雅科布逊对语言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张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研究语言,致力于探索支配语言结构各层次的普遍原则。在音系学方面,他区分了12对区别特征,承认音位之间有对立关系,并把这种强调对立关系的理论应用于语法和词汇,提出了标记性理论。 在历史语言学方面,他认为语言的变化往往以系统、系统的稳定和系统\n的重建等等为目标,所以历时的研究不但不排斥系统和功能,而是恰好相反。在心理学方面,他指出,世界上各种语言最早普遍存在的语音区别,儿童最先习得,而失语症患者最后丧失;一些不大普遍的语音,儿童习得较晚,失语症患者丧失最早。他还强调语言功能方面的研究,也研究诗学,韵律学,文学史,文化史,符号学和信息论等,并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语言学名家 拉波夫 拉波夫(W.Labov,1927-),美国语言学家,社会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教授。1927年出生于美国Rutherford。 拉波夫早期师从魏茵莱希,重点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曾共同撰写一篇很有影响的论文《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为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拉波夫主张把语言放到社会中去研究,反对索绪尔以语言、言语的区分为基础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理论。这就使索绪尔以来的语言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语言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系统内部,而是联系不同的社会因素具体考察它们如何影响语言的运转和演变,研究语言的变异,建立起一套富有特点的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一大批社会语言学家形成了一个以拉波夫为学派领袖的"变异学派"。语言学名家 洪堡特 洪堡特(Baronvon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1835年4月8日洪堡特在柏林附近的庄园逝世,享年68岁。\n 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导源于洪堡特的语言民族精神的论断,因而被人们称之为"新洪堡特学派";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的语法理论与洪堡特的语言创造性思想也有密切的联系。 洪堡特还对汉语进行过具体的研究,提出一些独特而有深刻见地的看法,认为汉语造句时"并不利用语法范畴,其语法并非建立在词的分类的基础之上,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在思想中把语言要素的关系固定下来……一旦我们进入语法范畴的领域,就会改变汉语句子的本性。"这些看法都值得我们去作深入的推敲。语言学名家 鲍厄斯 鲍厄斯(FranzBoas1858--1942),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生于德国, 鲍厄斯研究南北美印第安人的体型,认为环境条件的影响对人类的发展和人类体型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组织并参加"杰塞普考察队",研究亚洲北部文化和美洲西北部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主持考察报告的撰写。 鲍厄斯从人类学的角度,调查和描写了上千种没有文字材料的印第安语言。通过实地调查,鲍厄斯确立了描写语言结构的原则:描写一种语言只能根据他自己的结构,不能也不该用其他的语言结构或者传统语法的框框去套这种语言,为了描写不同结构的语言而应当创立新的概念和方法。对语言学家来说,研究每种语言的特殊结构是分析者最重要的任务。描写的本身就是目的。鲍厄斯指明了描写语言学的目的和道路。 鲍厄斯在调查的基础上主持编写了《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并为这本\n手册写了序言。这篇序言是美国从事人类学的语言学家对印第安语调查和研究的初步理论总结,成了美国描写语言学早期的经典文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种族和语言、语言的特性、语言的分类、语言学和人种学。鲍厄斯还著有《儿童的成长》、《原始人的心智》、《种族、语言和文化》等。 鲍厄斯从人类学出发来研究语言,他把语言学只看成是人类学的一部分,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描写方法,但他推动了语言共时描写的研究。可以说鲍厄斯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早期奠基人,为美国描写语言学揭开了序幕。语言学名家 马尔丁内 马尔丁内(A.Martinet,1908--),法国语言学家。1908年出生于萨瓦县奥特维尔城。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文学院和巴黎高等研究学院。后在柏林大学学习了一年,以后又回到法国,在法兰西学院受业于法国大语言学家梅耶的门下,专攻历史比较语言学。 他的博士论文《日耳曼语中起源于表情的叠辅音》曾得到梅耶的赏识和指导。1938年起,任巴黎高级研究学院教务长。1946年到美国,主编纽约语言学会机关会刊《词》(Word)。1947--1955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及主任。1955年起任巴黎笛卡尔大学教授以及高级研究学院教务长。1966年起任欧洲语言学会会长。现因年迈退休,但仍参加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的学术活动。 马尔丁内在学术上研究的重点是音位学,特别是历时音位学,在这一方面的代表作是《语言演变的经济原则》。他在普通语言学领域也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普通语言学纲要》和《语言功能观》都是代表作。他在语法研究方面的论著主要收在《功能语法研究》中。 马尔丁内习惯于将自己的学术理论称为"功能语言学"。他的功能语言学可以说融汇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和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的长处。他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有两大方面:一是语言功能观,一是语言演变的经济原则。 他认为言语活动应是语言研究的对象,其实质是以功能为尺度从言语中筛选出语言事实。他提出了双层切分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区别人类语言与其他交际系统的主要标准。"双层切分"是一重要思想,指语言可以切分为一系列词素,词素又可以切分为一系列音位。人类语言只要有少量音位(通常不超过50个)就可以完成交际功能。这一概念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 马尔丁内认为语言研究应从事实出发,而不应硬套什麽\n理论或所谓的"发现过程"。音系学就是从语音的功能,如辨义,定界,表情等来研究语音,音段成分是音系的核心,而超音段成分则属边缘部分。 在句法方面,他强调从词素的句法功能来分析句子,特别重视表示句法关系的功能词素。同时他提出,语言演变的动力来自于交际的需要和人的自然惰性之间的冲突。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冲突的结果是使语言处于经常发展的状态中,并且总能在成功地完成交际的前提下,达到相对平衡和稳定。语言学名家 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中国语言学家。原籍江苏武进,1892年出生于天津。9岁时回家乡常州,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1910年以第二名成绩考取清华学校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求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康奈尔大学文学士学位,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1924年在哈佛大学任教。 1925年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华讲学时曾为之翻译,每到一处均能用当地方言翻译,被各界公认为语言天才。1929年任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主任。1938年再度赴美,之后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大柏克莱分校等大学任教。1945年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列为该院四大导师。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一代语言学大师。二十年代末,他的专著《现代吴语的研究》是中国第一部把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我国传统的研究结合起来而写成的一部汉语方言的研究报告,成为后来汉语方言研究的楷模。 赵元任善于将国外语言学的新理论、新方法运用于汉语的研究,带领中国语言学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以尽快实现研究方向的转折。1934年撰写的论文《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TheNon-uniquenessofPhonemicSolutionsofPhoneticSystem)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音位分析的一篇经典文献;《国语入门》是第一部尝试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在理论、方法和体系上对以后汉语语法的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n 对汉语结构的认识,他晚年有比较大的变化,认为汉语中没有词,而字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中心主题,应该以字为基础去研究汉语的结构。赵元任还是汉字改革和国语统一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28年公布的以他为主要制订人的国语罗马字通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其中有不少原则已为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所采纳。语言学名家 霍盖特 霍盖特(CharlesFrancisHockett,1916--),美国语言学家。1916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1932年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萨丕尔等著名学者的指导下进修人类学和语言学,同时经常到哥伦比亚大学参加鲍厄斯主持的美洲印第安语讨论会,1939年获人类学博士学位。1940-1942年期间,他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进行语言调查,并执教于密歇根大学,帮助弗里斯做研究工作。1942年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做语言工作,编写供军队使用的汉语教材和词典。 霍盖特是位多产的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从1939年到1948年,他共出版了专著、论文146种。其中重要的有《音位学手册》、《现代语言学教程》、《语言、数学、语言学》、《语言学的现状》、《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另外还有十几种汉语论著。《现代语言学教程》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集大成的一部理论著作,它科学地总结了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末美国结构语言学的发展,并展现出美国结构语言学后期的基本面貌。 霍盖特对发展和完善布龙菲尔德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美国布龙菲尔德学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语言学名家 坦尼埃尔 坦尼埃尔(LucienTesniere,1893--1954),法国语言学家,从属关系语法的创始人。1893年5月13日出生于法国鲁昂附近的一个公证人家庭。他从小就显露出对语言的兴趣和天赋。1912年进入巴黎大学攻读德文,次年获学士学位,后来到德国留学,师从青年语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鲁格曼。\n 坦尼埃尔初期研究的主要是斯拉夫语和历史语言学,他的博士论文《斯洛文语的几种双数形式》是用历史语言学和语言地理学方法研究斯拉夫语的一部力作,曾受到巴黎斯拉夫语研究院的嘉奖。他对语法的兴趣很早就表现出来了。 1934年,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语文系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怎样建立一种句法"的文章,阐述了从属关系语法的基本观点。此后,他就潜心从事从属关系语法的研究,完成了巨著《结构句法基础》,不过他生前未曾出版此书,是他去世以后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这本书是他生命最后二十年的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它的配"价"理论:以动词为中心考察它与句中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提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概念,并用这些概念分析句法结构,建立他的"从属关系语法"的一般理论。 坦尼埃尔为实现这一目标曾做了大量的语言对比研究,其中涉及到古希腊语、古罗马语、斯拉夫语、匈牙利语和土耳其语等多种语言,希望他所建立的语法理论能揭示不同语言的共同的内在结构规律。他的研究对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句法学有很大的贡献。语言学名家 高本汉 高本汉(BernhardKarlgren,1889-1978)瑞典人,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主要著作有《中国音韵学研究》(1915-1926)、《中日汉字分析字典》《藏语和汉语》(1931)、《诗经研究》(1932)、《汉语的词族》《汉文典》(1940)、《汉语》(1949)、《中古及上古汉语语音学简论》(1954)。 高本汉在汉语音韵学方面的研究影响最大。他以《切韵》为枢纽,上推先秦古音,下联现代汉语的方言,对汉语的语音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对汉语的中古音系和上古音系进行了语音学的描写,为每一个音类构拟了具体的音值。这为汉语音韵和语音史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中国学者一般都接受了高本汉的总原则,只是在细节问题上进行了订正。 高本汉的研究思路是:"我责成我自己追随着这些显赫的学者们(指清\n儒)的开路工作,而把现代西方语言学的方法应用到他们所搜集的材料上去,以便重建一个相当古的阶段的汉语语音系统,作为有效地研究方言的必要基础。"在重建中古汉语的时候,高本汉主要运用三个方面的材料: 1)韵书和韵图;2)汉语方言;3)外语借词。在上古音的重建中,高本汉主要利用了《诗经》押韵和汉字的谐声原则,并根据他自己所构拟的中古音系(切韵音系),应用内部拟测法构拟音类的音值。 "内部拟测法"这个概念出现于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结构语言学兴起之后将共时语言结构的分析方法应用于语言演变的研究而产生的一种方法,但它的实际应用已见于高本汉的汉语上古音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分见于《中日汉字分析字典》《上古中国音之中的几个问题》《诗经研究》和《汉语的词族》等不同的著述中,到1940年,他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凝聚,以字典的形式写进《汉文典》。 如果说,《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对中古汉语语音研究的结晶,那么《汉文典》就是他对汉语上古音系研究的集中描写。它们在中国语言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汉语音韵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在已被中国语言学家广泛接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