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的区别与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的区别与发展

结构主义语言学 与功能语言学的 区别与发展白平\n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及其后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加上后来分化、发展而成的“转换一生成语法”是结构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n索绪尔的学术成就索绪尔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区分了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在历时语言学较为成熟的语境下,强调在当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共时研究应优于历时研究;第二,区分了语言与言语,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语言研究的对象从混沌体中分离出来,这为语言学提供了一个分辨研究的原则;第三,提出必须从共时角度把任何一种语言都看成是一个由互相关联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等成分构成的系统。\n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历史贡献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历史贡献:第一,阐明了语言学的任务和基本方向是研究由语言单位和语言关系构成的语言系统,这一点已经成为公认的语言学研究定义。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第二,明确界定了语言学的基本观念,诸如共时观与历时观、语言与言语、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以及系统中的诸多关系,现代语言学的许多研究都是围绕着这些观念的本质和意义而进行的,它们启动和推进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n索绪尔普通语言学体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体系的全景结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大厦是由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这两大支柱共同支撑的,内部语言学包括言语的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语言系统,外部语言学包括言语的语言学、历时语言学以及地理语言学。作者强调,索绪尔所建构的语言学体系是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的辩证统一。内部语言学研究言语体系中语言的组织以及语言的内在系统,它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严密的、同质的分类原则;外部语言学则研究言语体系中言语的地理扩展和方言的分裂语境,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民族语形成的历史及地理、普通语音学、词源学等,是一种异质的安排与整理。\n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二者的关系表现为:“外部语言学首先引发内部语言学问题,继而成为内部语言学的承载,内部语言学则不失时机地转化为外部语言学的前提。内部语言学涉及言语体系的恒定方面,它超越时间和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语言抽象的部分;外部语言学则观照语言的动态方面,受制于时间或空间,是言语体系的具象的部分。”“没有外部语言学我们便不可能聚焦于内部语言学,便不可能理解那种抽象的‘普通’的存在,而没有内部语言学,我们便无从感知理论形态与实际中具象的言语之间的关系,便无从实现理论的升华与转化。”\n索绪尔学说在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开展的“文法革新讨论”中,陈望道和方光焘就已初步运用索绪尔学说中的某些原理来分析和解决汉语语法问题了,虽然还未能由此建立起一个新的汉语语法学体系,却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比如,方光焘通过区别语言和言语来确定语法的对象,认为以“言语”为对象的部门叫形态论,以“言”为对象的部门叫句子论;陈望道则在吸收索绪尔符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文法学是以表现关系为对象的”,表现关系可分为“配置关系”和“会同关系”(相当于索绪尔的“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方光焘在索绪尔区分共时历时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建立现代文法体系应和历史分开;而论及汉语词类划分和语法研究问题时,方光焘和陈望道在索绪尔价值理论的启示下,分别提出“广义形态说”和“功能说”,都强调按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来划分词类和研究语法。\n索绪尔学说在中国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语言学界开展了关于语言和言语问题的学术讨论。这次讨论主要由方光焘对高名凯1958年提出“言语有阶级性”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而引起。语言和言语问题讨论从1959年一直持续到1964年,许多学者参与了这次讨论。讨论从索绪尔区分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这三个概念的看法开始,主要集中在“是否有必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区分开来之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怎样”、“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三个方面。这次讨论使人们对索绪尔的学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n索绪尔学说在中国粉碎“四人帮”后,索绪尔学说在中国出现了新的景象。首先,索绪尔学说真正得到了系统的介绍和客观的评价。高名凯翻译的《教程》198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岑麒祥《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1980)、徐志民《索绪尔的语言理论》(1980)、潘庆云《索绪尔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等文章对索绪尔学说作了比较客观地评介。此外,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1981),李兆同、徐思益主编的《语言学导论》(1981)等语言学概论教材大量引进了索绪尔语言理论。在新时期,我国学者对索绪尔学说的研究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从徐思益的《论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1980),索振羽的《德·索绪尔的语言价值理论》(1983),杨忠、张绍杰的《语言符号的线形特征问题》(1992),叶南的《论索绪尔二元对立的语言哲学思想》(1997),易兴霞的《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哲学内涵》(2000),向明友的《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经济学背景》(2000)等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索绪尔学说在中国正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进展。(作者为南京大学博士生)\n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性小结1950年代:结构主义的时代研究对象:作为人类行为的语言研究范式:发现程序+分布理论(如音位的描写)哲学基础:行为主义关心的是对语言本身的结构和系统的描写就语言而研究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n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1、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n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2、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他主张区分内容平面和形式平面,两者又都区分为形式和实体。语言符号是由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所构成的单位。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的关系。他的理论称作语符学,具有代数的性质,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假设,注重演绎。哥本哈根学派以语言结构关系的研究及这种研究的数学性质而著称。这种理论虽然十分抽象,很少实际应用,但是代表着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相结合的趋势。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评述说:“哥本哈根学派的学说是一座极有学术独创性的象牙之塔。”或许语符学原理在计算语言学、言语工程学等新学科中会有应用的天地。\n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又称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它是二十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学派的先驱者是博厄斯(也译鲍阿斯)及其学生萨丕尔,主要代表是布龙菲尔德,之后是海里斯和霍凯特。博厄斯在为《美洲印第安语手册》所写的序言中,号召美国学者摆脱传统语言学的概念和方法,强调对语言事实作客观的描写。萨丕尔在名著《语言论》中站在心灵主义的立场上解释语言现象,他主张把语言现象同人类心理、社会、文化联系起来。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沃尔夫提出了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n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这个学派最重要的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被誉为“美国语言学家之首”。他于1933年出版的《语言论》宣告了美国结构主义学派正式诞生。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制定了语言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成为这个学派的理论指南,所以有人称该学派为“布龙菲尔德学派”。20世纪50年代,该学派进入成熟期,以海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出版为标志,他在这部著作中规定了语言结构分析的任务及基本程序。这一时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霍凯特忠实地继承了布龙菲尔德的学术思想,他的《现代语言学教程》是一本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教材,对传播结构主义语言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注重语言形式分析,回避语义问题;在语言结构分析中主要运用分布和替代的方法;创造了语言结构分析的直接成分分析法。他们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对汉语语言研究影响极大。概括地说,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注重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注重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和分析。这三个学派均对人类语言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n语言学家:【美】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英国著名的《前景》杂志为纪念创刊十周年,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进行了一次网络调查,评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日前,两份杂志公布了评选结果,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诺曼·乔姆斯基被评为当代最伟大公共知识分子。在2万张有效投票中,乔姆斯基共获得了4800张选票,两倍于位居第二的艾柯。现年70岁的乔姆斯基是当代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但乔姆斯基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语言学。\n语言学家:【美】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n语言学界的爱因斯坦--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美国《外交政策》和英国《展望》杂志授予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大师”称号。乔姆斯基1928年生于宾夕法尼亚的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父亲是希伯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7岁入宾夕法尼亚大学读语言学、数学和哲学,1955年获博士学位,此后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任美国科学促进会委员、美国科学院和文理科学院院士。他在29岁时出版的《句法结构》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的思想,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语言学中的地位。由他主持开发的人机对译系统采用了转换生成语法原理,成功地实现了印欧语系中不同语言之间的人机对译,被广泛用于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他后来提出的语言哲学思想,使他成为当代哲学界的重要人物,被誉为“语言学界的爱因斯坦”。\n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成为乔姆斯基的哲学训练乔姆斯基的哲学训练诺姆•乔姆斯基受到过迄今最为严格的实证主义语言学传统的训练,即“后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的训练。列昂纳德•布龙菲尔德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语言学界的核心人物,是这一传统的思想先驱。他开创了对语言学方法论的探讨,提出只有从被调查对象的直接观察中得出的论述,或者可以由根据一系列机械程序所做的观察中推导出来的通则才是可以接受的。他指出:“关于语言的唯一有用的通则是那些由归纳而得出的通则。我们认为应当是带有普遍性的一些特征,却很可能是我们接下来探究的另一种语言所不具备的”(1933:20)。这样的一种观点既不提倡对语言的普遍性质的探究,也不提倡对意义的研究,因为试图弄清某一语句的精确意义绝非易事。\n科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型活动, 就在于它能根据对可观察材料的精确描述而概括出规律语法描述的层次必须按以下顺序得出:语音、语素、句法、话语。主宰本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美国语言学的实证主义,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主宰美国所有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思想潮流。它之所以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美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比此时更为尊重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当代科学哲学(以及朴素的常识)告诉语言学家和其他人,科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型活动,就在于它能根据对可观察材料的精确描述而概括出规律。后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决心要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那样去推动语言学研究。“后布龙菲尔德学派”多是布龙菲尔德的学生及其同事,他们统领着本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美国语言学,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成员就是乔姆斯基的老师齐里格•哈里斯(ZelligHarris)。\n乔姆斯基同实证主义的决裂乔姆斯基同实证主义的决裂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上的训练是严格地接受了后布龙菲尔德实证主义传统的,他做学生时还发表过一篇论文,旨在使他们的分析方法更加严格。但是早在他还在大学里读书时,他就已经对此工作的哲学价值产生了怀疑。这些疑窦不久就使他反思本领域的哲学基础,并开始试图提出一个要么是语言学理论要么是语言实际的概念。这一研究发表在题为《语言学理论的逻辑结构》的900页的手稿里,写于1955年,但20年后才正式发表(Chomsky,1975a)。其手稿的中心主题经浓缩后发表在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Chomsky,1957)一书中。这本书同后布龙菲尔德主义在观念上的决裂,并不在于语言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这个问题上——乔氏对此从不怀疑——而在于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即什么是科学理论,以及怎样才能建构关于语言现象的科学理论。乔姆斯基详细地论证了从来就没有哪一门科学理论是来自科学家对材料的机械分析。他指出,科学家们是如何得出某一特定理论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看这一理论在解释本领域的现象时是否充分。\n对“可能的人类语言”提供一个严格的形式化的特征描述乔姆斯基却重新给语言学的理论目标确定为,对“可能的人类语言”提供一个严格的形式化的特征描述,即尽可能精确地将语言中可能发生的语法化过程的类型同不可能发生的那些区分开来。这一特征描述,后来乔姆斯基称之为“普遍语法”,是要明确一切语言所能发生作用的界限。在乔姆斯基看来,自然科学家都得为自己提出相应的任务,如物理学家的目标是描述可能发生的物理学作用的类型,生物学家的目标是描述可能发生的生物学作用的类型,等等。\n乔姆斯基早期对意义的研究乔姆斯基早期对意义的研究《句法结构》一书虽然总的来说给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但其中对意义的探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一方面,从意义分析来看,乔姆斯基采纳的是后布龙菲尔德的观点,即认为语法(句法和音位学)是自主的,独立于意义的,尽管他也竭力强调这个结论是根据对材料的分析作出的,而不是根据某些要求将不可观察到的语义现象从语言学分析领域中排除出去的先验的限制。说到他关于意义的性质的观点,他赞成古德曼(实证主义者),试图把指称理论扩展到涵盖大部分意义。这种研究所难以解决的残留的意义问题,就被简单地归因于语义的使用,大概是受到了同时代的牛津哲学家及其关于意义的使用理论的影响吧。的确,“意义”和“使用”这两个术语,在《句法结构》全书中经常换用,所以纽迈尔认为,在《句法结构》中乔姆斯基的许多关于语法自主的论点实际上是指能力-行为这个两分术语(他数年后的提法)。按他当时的观点,意义的许多方面都是行为的一部分。\n乔姆斯基心智理论的发展 语言习得机制乔姆斯基(1959)在他给B.F.斯金纳(Skinner)的《言语行为》写的书评中第一次强调指出,他的语言理论是一个关于人类知识状态的心理学模式。到1965年《句法理论诸方面》出版,乔姆斯基才逐渐将生成语法清晰地描述为一种“理性”的理论,其意思是,设定那些决定所获知识的形式的原则是先天的。乔姆斯基为此还重新启用了两个在学术讨论中早已不时兴的术语“先天理念”和“心智”,作为其理论的概念结构的一部分。对于乔姆斯基来说,先天理念就是与生俱有并限制知识的习得的那些语法特性。所以,举例来说,生成学家们认为,根据儿童表现出来的抽象性、复杂性及数量有限的相关信息,许多语法的限制是“预埋线”的,就是说,预设在儿童的大脑里的,而不是通过什么(想当然地称之为)“学习”所获得的。因此这些限制就是先天理念。心智,在乔姆斯基看来,指的是在实际行为下潜伏的既是先天的也是习得的那些原则。这些原则显然不局限于语言的领域。例如,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视觉系统的许多重要方面也是预埋线的,只需在一个运动着的环境状态下起动一下即可。因此,依乔姆斯基的术语来说,视像理论是一个理性的理论,视觉(先天理念)构造也是构成心智的一部分。虽然心智所包含的认知功能不止是语言,但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是一切研究中最适宜揭示心智的本质的。首先,语言是唯独人类才具有的唯一的认知机能。即使对较低级动物的交际行为进行的研究也不能解释语言,因为动物交际行为中的大脑构造看来同人类语言的大脑构造毫无进化上的关系。其次,语言是理性思维的工具,而思维是又一种唯独人类才具有的能力。\n语言学名著:《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是对美国传统的描写语言学的一场革命,其革命性首先表现在乔姆斯基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反对描写语言学的经验主义。他把语言学看成跟自然科学中的其他科学一样,可以从假设出发,进行推演并形式化。换句话说,非经验主义是可能的。《句法结构》有一半篇幅用于英语语法的形式化。非经验主义和形式化是转换生成语法的首要标志。把句法关系作为语言结构的中心并以此说明语句的生成是这场革命的又一表现。为了描写和解释语言现象,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论证了语法的生成能力,认为应该把语法看成是能生成无限句子的有限规则系统。\n转换生成语法模式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语法模式,认为它才能生成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不会生成不合乎语法的句子。转换语法模式由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语素音位规则三套规则构成。这三套规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转换规则,因为短语结构规则和语素音位规则实际上继承了描写语言学的“直接成分分析”和语素音位的分析,转换是一种创新,它使语法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语法第一阶段--古典理论的代表作,它的出版被人们认为是"乔姆斯基革命"开始的标志,也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n乔姆斯基革命乔姆斯基1957年的《句法结构》由语言入手探索人类心智活动研究对象:作为人类内在心智能力的语言,研究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Competence与Performance的对立研究范式:把语言只是被看作一套先验的算法并用形式化的方法去描述哲学基础: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科学信念:猜谜过程,知道谜底,但是要寻找解答的过程(如儿童习得母语快是因为有一部天赋的普遍语法)语言研究由描写到解释\n形式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假设人脑与语言的关系语言获得机制LAD由外而内:通过语言观察大脑普遍语法:生而知之语言的先天性语言是自足的系统语言的自足性假设规则与演绎\n乔姆斯基革命的影响第一次认知革命(Kuhn《科学革命的结构》)语言学的影响扩大到认知科学、心理学、哲学、医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1960年代的心理学革命:突破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1960年Miller《规划和行为的结构》和1967年Neisser《认知心理学》主流语言学家的共同信念、路径和学术规范\n二十世纪语言学的发展第一对是"面向经验"(experienceoriented)语言学和"面向理论"(theoryoriented)语言学。前者把语言看成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后者则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素质或机制。第二对是"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3]形式主义语言学致力于自然语言形式特征的刻划,功能主义语言学则强调对语言形式传递信息的动能解释[4]。形式和功能是语言的两个互为依存的方面,这两种语言学的区别表面上是对这两个方面选择的不同,其深层则仍是两种语言观的对立:是把语言看成一种自足的符号系统,还是把语言看作是结构上受到人类认知能力和语境限制的工具。\n功能主义语言学认识论: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应视为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应,语言能力不是自足的,也不是天赋的;语法非自主一些例子研究对象:语言范畴和语言构造的概念及经验基础研究范式:内省+验证哲学基础:非客观主义和经验主义概念组织、范畴化原则、加工机制、经验和环境影响\n功能主义研究的问题象似性动因原型理论隐喻理论概念结构语篇的信息流类型学语法化理论目前汉语学界关注的几个问题\n第二次认知革命Penrose(数学家)1990《皇帝的新脑》挑战二元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理性、客观、形式、绝对价值感性、主观、内容、相对价值对柏拉图和笛卡尔的挑战挑战还原论(reductionism)和机械论(mind-as-computermetaphor)强调人的精神性和社会性\n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Jackendoff1983语义学与认知Fauconnier1985心理空间Langacker1987认知语法基础LakoffandJohnson1980生活中的隐喻Lakoff1987女人、火和危险事物Heine1997语法的认知基础Talmy2000走近认知语义学\n目前汉语学界关注的几个问题句法的像似性有界与无界主观性和主观化Ref语法化问题隐喻和转喻意象图式范畴化(基于原型和基于图式)事件分析Back\n语言的先天性假设管辖与约束理论GB最简方案短语结构理论、词项与论旨理论、句子结构与格理论、范畴语法、关系语法、中心词短语结构语法、广义短语规则语法等研究重点是句子表层结构的直接生成规则及对句子语义的描述Back\n语言的自足性假设(i)自治性(AutonomyofSyntax)(ii)语言知识能力自治性(AutonomyofKnowledge)(iii)语法自治性(AutonomyofGrammar)Back\n一些例子我有很多钱~*我有很少钱*他很多发言~他很少发言他有能力(言其多也)~他有头发(言其少也)?墙上挂了地图~墙上挂了一幅地图把书卖了~?把书买了\nStealandrob(1)Tomstole50dollarsfromMary.TomrobbedMaryof50dollars.(2)*TomstoleMaryof50dollars.*Tomrobbed50dollarsfromMary.\n偷和抢(3)张三偷了李四50块钱。张三抢了李四50块钱。(4)张三从李四那儿偷了50块钱。张三从李四那儿抢了50块钱。(5)*张三偷了李四*张三把李四偷了*李四被张三偷了张三抢了李四 张三把李四抢了李四被张三抢了\n沈家煊(2000)的解释从认知上讲,凸现的事物是容易引起人注意的事物,也是容易记忆、容易提取、容易作心理处理的事物。(参看Langacker1987/1991等)对偷抢事件来说,遭偷抢的人所受的损害越大也就越凸现;被偷抢的物越多越贵重也就越凸现。“偷”[偷窃者遭偷者失窃物]“抢”[抢劫者遭抢者抢劫物]Back\n主观性和主观化1)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2)说话人的情感(affect)3)说话人的认识(epistemicmodality)语言“主观性”(subjectivity)和“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研究:“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n视角“句子主语”(sentencesubject)“言者主语”(speakersubject)“言说主语”(utterancesubject)(1)Letusgo.(让我们走吧!)(2)Let’sgo.(咱们走吧!)\n动词的体(1)Johnisgone.(2)Johnhasgone.\n情感:汤廷池(1986)的例子张三打了李四。张三打了他的太太。李四的丈夫打了她。李四被张三打了。李四被她的丈夫打了。\n主观认识情态(崔希亮2002)a.Hemustbemarried.(他必须结婚了。)b.Hemustbemarried.(他必定结婚了。)和尚不能结婚(社会:道义情态)公鸡不能下蛋(自然:认识情态)\n袁毓林(?)定语顺序问题从语义聚合角度描写定语的排序规则:“对立项少的定语>对立项多的定语”,从信息论角度进行解释,得出新的规则:“信息量小的定语>信息量大的定语”。从信息加工难度和认知处理策略角度进行解释,得出更为概括的语序规则:“容易加工的成分>不易加工的成分”,并用以解释部分主谓结构、同位结构和能愿动词连用,以及汉语和英语中姓名等的语序问题。\n古川(2002)起点指向和终点指向a:小李跟我都是山西人。<终点>和<起点>的中和状态b:快把你的意见跟大家谈谈。带<终点>指向的宾语c:这本书你是跟谁借的?带<起点>指向的宾语d:你跟哪儿买的白菜?(北京话)<终点>和<起点>的中和状态\nTo和From〈终点〉指向:{“对”TO}不许你用这种无赖腔调跟我说话!你少跟我来这套!少跟我说什么同情心和善良!〈起点〉指向:{“从”FROM}他老跟我借钱,借了也不还。我又不是财主,净把钱借他,自己连烟也抽不上了。我从来没有跟我爸爸要过什么。\n下和出的双指向性“下”带〈终点〉指向的宾语名词:下海、下狱、下乡、下馆子、下操、下船、下场……“下”带〈起点〉指向的宾语名词:下岗、下班、下车、下飞机、下操、下船、下场……“出”带〈终点〉指向的宾语名词:出海、出场、出世、出洋……“出”带〈起点〉指向的宾语名词:出狱、出家、出院、出门……\n距离像似性动因我哥哥我姐姐我的狗我的车\n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