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1 发布 |
- 37.5 KB |
- 5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大学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试卷分析
06河北大学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试卷分析一填空题(1*20)1、现代汉语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2、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声调数目最多的是粤方言(一般有九个或十个南宁和玉林地区)声调数目最少的是北方方言,(最少达到3个,多为5个,大部分为4个。)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以苏州话为代表以长沙话为代表以南昌话为代表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可分为闽东,闽南,闽仙,闽北,闽中五个次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3、语音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4、按照汉语传统的分析方法,可以把汉语音节分析成为声母和韵母,再加上贯通整个音节的声调。声调不是音节的组成部分。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来拼写。\n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并且须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除极个别外都是元音。3,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5,汉语音节中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主要元音),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5、根据语法结构类型,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类。6、“IspeakEnglish”和“HespeaksEnglish”的变化属于人称的语法范畴。7、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ü8、汉字字形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9、五度标记法是有赵元任创制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主要由音高变化构成。汉语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阴平调又叫高平调或55调;阳平调又叫中升调或35调;上声调又叫降升调或214调;去声调又叫全降调或51调。\n10、“纸张”、“船只”、“车辆”等词前面不能加具体的数量短语,因为这些词是集合名词。“雪白”、“飞快”、“碧绿”等词前面不能加程度副词,因为这些词是状态形容词。!朱德熙(1982)则明确提出“划分词类的本质依据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而不是词的意义或形态变化”。他按照名词与量词的选择关系把名词分为5类:a.可数名词:有自己适用的个体量词b.不可数名词:没有自己适用的个体量词,只能选择度量词、临时量词c.集合名词:只能适用集合量词和不定量词d.抽象名词:只能适用种类量词和动量词e.专有名词:一般不受数量词修饰二、名词解释(2*10)1、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举例:A的四个音位变体)2、意音文字: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汉字是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意音文字根据造字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纯表意字(象形、会意字)、纯表音字(假借字)、表意兼表音字(形声字)三种。3\n、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仿词分音仿和义防两类,前者如“草木皆兵——草木皆冰”,后者如“阴谋——阳谋”。4、形态: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形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附加词尾,例如英语名词加上s表示复数;内部屈折例,如英语中man(男人)表示单数,表示复数时改变内部的音素,变为men;异根,例如英语中,we是主格,us是宾格。5、世界语: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其语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部分取自日耳曼语言和希腊语言,计十六条语法规则,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但是它现在不能将来也不可能代替自然语言成为人们的母语。6、同音词: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例如“别”有四个意义a别离“别了,司徒雷登”b另外“别具风采”c卡住“别一朵花儿在胸前”d不要“别动”,这几个“别”为同音词。7\n、聚合关系:指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几个词,一组词,性质相同,组合功能相同,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的这种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8、六书:指古人所认为的六种造字法:象形、会意、指示、形声、专注和假借,其实只有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9、独立语:句子里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它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在句首、句中或句末,以适应表达的需要,分为插入语、呼应语、感叹语和拟声语四种。10、语体: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三、简答题(10*4)1、轻声是不是汉语的第五种声调?为什么?轻声不是汉语的第五种声调。因为四声中的任何一种声调,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变读为轻声。2、试述词汇在汉语中的地位。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语言通过它表示客观世界的相关事物,因此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n词汇是语言中的建筑材料,我们说的每句话都是运用词汇材料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只有建筑材料丰富才能建造高楼大厦,只有词汇丰富,才能满足人们语言交际中表达各种各样事物的需要。词汇月越丰富,语言才能够越发达,词汇量的多少是语言是否发达的主要标志。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掌握的词越多,越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3、汉语的“们”和英语名词后表示复数的“s”是否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为什么?(P45)汉语的“们”与英语名词后表示复数的“S”不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英语名词有单复数两种形式,一般以名词后加“S”来表示复数。汉语没有形态,吕叔湘、朱德熙等人认为汉语中“们”表示复数,他们主张“们”的作用是加在代词或名词之后造成一种复数形式,同时又指出,和英语的复数变化比起来,汉语的复数标记“们”要受到更多的条件限制。(胡裕树提出“们”表示“群”的意义)这些限制条件主要有:A.只有指人的名词可以加“们”,指物的名词就不能加。B.名词前头有了确定的数目,后头就不再加“们”。我们说“孩子们”、“客人们”,但不说“两个孩子们”、“十个客人们”。C.在一个名词包括某一类人物的全体,即所谓“类数”(thegenericnumber)的时候,照例不加“们”。例如: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nD.附有‘们’字的名词固然是复数,不附“们”字的名词可不一定是单数。这是‘们’字和西文复数不同的一点。(例如: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E.“们”字的作用不完全是化单为复,又超出西文的复数语尾的作用之外。(例如:于是,临江市的诸葛亮们,小道消息分析家们,幸灾乐祸的语言家们,业余星象占卜家们,街谈巷议,莫衷一是。表示一类人(转引自张谊生2001)4、词义(非词汇)演变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哪几种情况?词义演变的结果(途径)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A词义的扩大。例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而现在扩大到指称一切江河。(收获、健康、堡垒、搁浅)B词义的缩小。例如“批判”原义含有评论优点、指出错误两个方面,现在只指“分析、批驳错误”。(为了、妻子)C词义的转移。例如“行李”原义指两国往来的使者,现在转移指出门时所带的提包和箱子等。(爱人)四、近义词辨析(5*3)(相同点不同点归结为一点)理性意义的差别:意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个体与集体的不同、搭配对象不同附加色彩的差别: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词性方面的差异1、阻止制止\n——都是“使之停止”的意思。但是“阻止”有阻拦义,“制止”有强力约束义,有强迫的意思。两者属于理性意义不同。2、突然猛然——(相同点)都有动作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都可作状语。(不同点)但是“突然”还可以作谓语、定语、宾语,而“猛然”则只能作状语。“突然”是形容词,“猛然”为副词。(归结为一点)它们属于词性不同。3、果断决断武断——“果断”、“决断”、“武断”三个词都有“决定干脆、不犹豫”之义。但“果断”含褒义、“武断”含贬义,“决断”是中性的。它们属于色彩方面的差别。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并说明有无歧义。(5*3)1、修改方案2、关于鲁迅的杂文3、今日说法\n六、论述题(20*2)(审题——抽象——有理有据)1、试述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区别+联系+事例)参考答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但文字和语言的发展又是不同步的,当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发展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改进或改革文字。世界上几种古老的意音文字,目前只有汉字还在使用,这是因为汉字较好地适应了汉语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而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汉字在书面上代表一个音节,记录一个汉语语素,正好适应了汉语语素单音节的特点。2)汉语音节结构较简单,语言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而书面上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来表示,起到了区分同音语素和词的作用。3)汉字具有跨越方言、沟通古今的作用。汉语方言分歧很大,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在语音上虽差别很大,但由于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而各个方言区语素又大同小异,因此汉字就成了各个方言区交际的最好的工具。由于汉字的字形不直接与语音挂钩,因此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可以起到沟通古今的作用,现代的人可以利用汉字直接读懂古代的文献。\n尽管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比一般拼音文字的关系特殊,但并不违背文字和语言的根本关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2、在当代汉语中出现了“副+名”,如“很学生、很清纯、很现代、很雷锋、很中国”等。你如何看待这种语法现象?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副+名”结构是指在句子或短语中实际存在的副词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的语法结构现象。近年来这种偶以来副词与名词的组合大量出现,“很淑女”之类的说法开始被人们接受。现在,“副+名”结构不仅广泛存在于口语中,而且在书面语中也屡见不鲜。从地域范围看,从南方到北方都在使用,借助今天发达的传媒,“副+名”结构已大有蔚然成风之势。之所能出现这样的搭配,是因为这种结构中的名词与程度副词,例如“很”,共有的某个或某些语义特征。名词往往带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其中抽象名词往往反映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细节的概括,因而内涵意义就相对丰富些,实现匹配的机会就多一些,例如“清纯”、“现代”等。\n具体名词一般是一类事物的类名,理性意义比较明确,内涵意义较为单一,因此产生联想就不太容易。但是有些具体名词具有相对丰富的内涵意义,与副词可匹配的那个语义特征的外化程度高,也可以实现这种搭配。例如“学生”、“雷锋”前者有“年轻小、幼稚、没经验”的特性,后者有“热心、乐于助人”的特性,所以“很学生”表示像学生一样年轻没经验,“很雷锋”表示像雷锋一样热于助人。但是如果搭配的名词其内涵意义的丰富程度不强,这样形成“很+???”搭配将很难被人们接受。综上所述,名词存在着与程度副词语义上的某个吻合点,从而得以具备彼此选择的前提,但在实现过程中要受到名词自身语义特征蕴涵程度和其他条件的制约。这种组合本质上是双方语义特征的选择和匹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归根结底还是彼此的语义特征起决定作用,体现了语义的双向选择原则。!延伸:除去名词本身性质差异这个主要因素之外,名词在进入跟副词选择、组合的过程中,语境、个人及社会的语言的习惯,乃至文化都是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邢福义(1997)曾经指出,具有特定文化素养的人及其对物体属性的特异感受是形成这类说法的文化背景。可见,其中的原因,有时还必须在语言之外去寻找。首先要注意的是社会因素。近年来这类组合之所以“泛化”\n,不是一种偶然的语言现象,而是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中国目前处于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和丰富。意义决定形式,新的感受、新的理念、新的行为,都必然促使新的表达法的产生。这就必然促使汉语自身也发生激烈的变革,不仅代表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新名词几乎天天产生,而且,原先的性质形容词系统也已经显得陈旧和过于狭窄。突破旧有模式,创建新颖方式,已经成了语言发展的一种必然。其次,还要关注语体的因素。我们发现,“副+名”组合在不同语体中的出现频率相差很大。一般来说,网络文学、报纸杂志的新闻综艺评论报导、电视节目尤其是访谈评论类节目、一些青年作家的时尚小说(多以短篇为主)中,这类组合出现的次数多、频率高,而一般的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如周梅森等作家的小说就很少用这样的组合,甚至于根本就不用。这里,特别要注意使用者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常使用,或者说热衷于使用这类组合的人群,主要有三种人:第一,青年作家,特别是流行文学的作家;第二,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们;第三,网络爱好者,特别是网络写手。这三类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年轻,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追求个性、时髦和变化。再次,还要考虑到语言使用的大环境的文化因素。一个具体组合从产生到理解,接受乃至传播,要受到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比如我们已经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很中国”、“很美国”之类,但“很德国”\n,如果不是因为北京新近出现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并被一定范围内的人所了解所知晓,恐怕“德国”一词的丰富内涵,以及这种特定的语用效果还是无法体现出来。例如:(26)“很德国”的家具、“很德国”的生活。(《黑龙江晨报》2003.04.16)从该例的上下文中,我们获得了这样的理解:“很德国”就像德国的奔驰车,严谨而不拘谨,高贵而不艳丽,人性化却不张扬,质朴而不庸俗,经典而不流行,淡淡的,这是德国家具的特点,是德国的奔驰车的特点,这一切构成了“很德国”的全部内容。说“她的生活很德国”,其内涵描述义为“她的生活很质朴,很严谨,很高贵……”。不过无论如何,还是“德国”在获得了这样的语义特征之后才有可能进行匹配组合的。至于“很越南”、“很泰国”、“很瑞士”等等说法,由于我们对这些国家的属性特征不是那么清楚,所以,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因此接受度也就不高了。最后,需要注意联想意义有时候是模糊的,可变的,开放的。利奇举了"woman"这个词语来说明,过去一些男子喜欢把“脆弱”、“易流眼泪”、“胆怯”、“好动感情”、“反复无常”看作是女子的特性;但也有的男人则把“文雅”、“富有同情心”、“敏感”、“勤勉”看作是女子的品质。可见内涵意义往往随人而异,随时而异,随地而异,随境而异。这一分析显然对我们解释“副+名”\n结构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这个人很女人”,语义实际上是飘忽不定的,要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境以及说话人的心态来决定。例如:(27)女人与读书会——很女人的读书会(网氏电子报首页)(28)新专辑已定名,经纪人透露赵薇会变得很女人。(虞纪《新专辑已定名……》,华商报2001.03.20)例(27)“很女人”给人的感觉是“细致、文静、优雅、趣味高尚”,而例(28)因为女演员赵薇原先在电视剧里出演“小燕子”,给人的印象是大大咧咧的,所以这里说她会变得很女人,意思是“充满女人味道”,至于到底是什么味道,那就由读者自己去想象了。再比如“儿童”一词,在下面的句子里就有不同的理解:(29)何炅比较儿童。(湖南台《快乐大本营》节目,2000.07.08)(30)风中雨中无聊中,大伙儿都爱趴在窗沿很儿童地数飞机。(石娃《飞机下面》)例(29)的“比较儿童”是指何炅有一颗童心,天真无邪。例(30)的“很儿童”就显得无聊悠闲。可见特别是运用“语义深指法”的名词的属性由于多样性,所以语义往往比较模糊,会出现不同的取向。再如:(31)那是因为天使的脸看得太多了,或者是因为极IN\n的人成群结队地开来了,虽然你知道那常年捂在运动鞋里的脚没准已很香港,但你还是会忍不住想世界归根结底不是你的了。(刘帆洲《解放碑步行街与沙坪坝步行街》,《重庆晚报》2004.02.29)(32)黄霑:“一无所有”不可能是一个很香港的概念,因为香港的青年没有“一无所有”,这就是他们感受不到的,内地作家必须要抓住中国青年的心,把它表现在歌里面,歌才能卖,我不相信周杰伦有这个本事。(袁蕾《黄霑:其实人间尽耳聋》,《南方都市报》2003.11.05)例(31)中的“很香港”意指“香港脚——脚气”的特征,而例(32)的内涵更为深厚广泛,指的是香港的思维方式和意识模式。即使有褒贬语义倾向的词语,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决定。例如“档次”一词,释义是“按一定标准分成的不同等级”,同样是一个不带感情色彩的词,但人们经常会根据语境需要将其偏移为褒义或贬义,比较一下:(33)他审美眼光大有长进,穿着看上去很档次了(档次高)。(34)这件衣服哪买的,好像十年前的潮流,你也太档次了(档次低,没档次),估计也就你能花这么多钱买,白给我都不要。2007河北大学语言学试卷分析(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一、名解\n1、直音:一种注音方法,即用一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例如“苟,音狗。”2、双声: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词,例如“参差”声母均为c.3、判断句:古文句式之一,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式。例如“陈胜者,陽夏人也。”4、脱文:p625“脱文”简称“脱”,也叫“脱字”,这个术语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例如《诗经卫风硕人》孔颖达疏:“猗嗟云:‘颀而长兮’孔世家云;‘颀然而长’故为长貌”。阮元《校勘记》;“‘孔’下脱‘子’字”衍文:“衍文”简称“衍”又叫“衍字”,这个术语专指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例如《左转僖公四年》:“汉水以为池”阮元《校勘记》“《释文》无水字,云:或作‘汉水以为池’水字衍”5、读若:同读如,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例如《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二、注音1、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2、蹇叔之子与师3、天帝使我长百兽\n4、责毕收,以何市而返5、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6、好从事而亟失时7、度,然后知长短8、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9、世人皆浊,何不三屈其泥而扬其波10、归(馈)孔子豚三、翻译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谁不会犯过错,错了而能够改正,没有任何善事比这个更大的了。2、齐国虽褊(狭窄)小,吾其爱(吝啬)一牛齐国虽然狭小,但我岂会吝啬一头牛?3、假(凭借,通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借助舟楫的人,并不能泅水,却能横渡江河4、《诗》曰:“孝子不匮(尽),永赐(给予)尔类。”其是之谓乎《诗经》曰:“孝子的孝没有穷尽,永久的把它给与你的同类”5、左右以君贱(以…为贱)之也,食以草具(粗恶的饮食)\n(孟尝君)左右为他办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他,就给他吃粗劣的饮食6、子曰:“君子病(以…为病担心)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如己也”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而不担心别人不如自己”7、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您送燕后时,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着她而伤心于她远嫁于外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叫,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却很清楚9、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假如你不贪婪,即使奖赏给他们,他们也不偷11、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我听说,刚洗了头的人一定会弹去他帽子上的灰尘,刚洗了澡的人,一定会抖动他的衣服以除去灰尘四,词类活用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小2、秦王车裂商君以徇车,名词作状语,表示采用什么方式,译为“用车裂”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n贱,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贱4、于是梁王虚上位虚,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虚5、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衣冠,名词用作动词,戴上帽子穿上衣服四、分析语法特点1、苟无岁,何以有君宾语前置,应作“以何”2、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有“是…也”判断标志3、有是哉,子之迂也倒装句,主谓倒装,应作“子之迂也,有是哉”4、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宾语前置,唯…是..宾语前置标志5、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被动标志,译作“被”五、简答1、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和古今字如何区分?异体字,是指字音字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多个字,是汉字整理需要清除的对象。例如群与。而古今字来源一般有二:一是词义分化形成古今字例如奉,进献捧俸禄;二是解决通假字而产生,例如其伎\n2、怎样区分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行为上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3、古今词义的异同表现在哪几方面?请举例说明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词汇词义也在发生着变化,使得古今词义产生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则扩大为通指一切江河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批判”古代指评论优点,指出缺点两个含义,现在则缩小为指出缺点义。三是,词义的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乙类的对象例如“爱人”古代指恋爱中女性的一方,现在转指夫妻的任意一方。六、写出下列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1g舌根不送气清塞音2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3m双唇浊鼻音4s舌尖前清擦音5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七、名解\n1、辅音: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例如bpmfdtks2、义素: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的单位,也即词义的区别特征;例如“自行车”由“交通工具”“陆地”诸义素构成以区别于其他的词3、惯用语: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多为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例如下马威穿小鞋4、部首;是指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5、夸张:辞格之一,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其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某一特点,一般分夸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类。八、用层次法从大到小分析下列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1我在日本留学的亲身经历2、池子里游着几对鸳鸯3、伟大的中华民族摇篮黄河\n4、这位大姐我好像在哪见过5、大家都紧张得说不出话6、构建和谐社会是新的伟大长征十、简答1、双关有那些类型?举例说明双关的主要修辞效果是什么?辞格之一,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有两类,一是谐音双关例如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其中杨柳表面写杨花和柳絮实写杨开慧和柳直荀烈士,谐音双关,意义永长;二是语义双关,南朝民歌写贔屭“衔碑不得语”中碑同悲,写得婉转曲折蕴藉含蓄。利用双关一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一方面也能适应特殊语境需要从而表达的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2、从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不同角度说明汉字的作用。\n从历史上看,汉字记录了光辉灿烂的汉民族文化遗产,流传至今,传播四方,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表意体系的汉字记录的书面语言,限制了方言分岐的扩大,对汉民族和汉语的统一、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汉字既作为汉民族的通用文字且是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相互交流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汉字曾被领国朝鲜日本越南韩国等借去记录其民族语言,至今日韩新加坡还在使用汉字,联合国把我国规范的汉字作为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汉字在历史和国际交往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一、论述举例说明外来词有哪些类型?使用外来词应注意哪些问题?外来语有三种类型:一是,音译的例如“沙发可口可乐”二是,音译兼意译的,例如“浪漫主义列宁主义”三是音译加意译的“啤酒芭蕾舞”使用外来语是交际的需要且对语言的丰富和表达能力增强,也有积极作用。但不能滥用。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能用汉语固有词说的不用外来词,以免滥用影响语言纯洁性。例如“打球”不说“打ball”\n二是,注意外来词的书写规范,要统一,不要随便用同音词代替。例如不要把“果戈里”写作“郭哥礼”三是能够意译的尽量不要音译例如,若用青霉素则不用盘尼西林,如果没有意译的就只用音译如“卡拉OK”河北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语言学基础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0=5·2)1、六书: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后面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许慎《说文解字》对于六书的解释: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臂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止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2、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分为两类:由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引申义再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叫间接引申义。例如“朝”本义为早晨,由于古代臣下晋见君主多在早上,所以由“早上”\n引申出“朝见”,这是直接引申义,而朝见又必在一定的场所,故由“朝见”再次引申为“朝廷”,这是间接引申义。3、脱文:p625“脱文”简称“脱”,也叫“脱字”,这个术语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例如《诗经卫风硕人》孔颖达疏:“猗嗟云:‘颀而长兮’孔世家云;‘颀然而长’故为长貌”。阮元《校勘记》;“‘孔’下脱‘子’字”(衍文:“衍文”简称“衍”又叫“衍字”,这个术语专指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例如《左转僖公四年》:“汉水以为池”阮元《校勘记》“《释文》无水字,云:或作‘汉水以为池’水字衍”)4、疏:疏又叫“正义”,是对“注”而言,是指前人的注解做的注解。例如《诗经》就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笺、注、集解等)5、古音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例如“早晨”之“zao”本為“早”,但《孟子·里婁下》卻寫作“蚤起”。二、解释加点词的意义(15=15·1)1、姜氏何厌之有?厭,本義為吃飽,這裡是滿足的意思。2、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以,介词,凭借。(侵、征、伐、袭、杀、弑)3、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假,借。\n4、宣子骤谏。骤,多次。5、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市,买。(债、返)6、苟无岁,何以有民?岁,收成。7、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质,抵押。8、恣君之所使之!恣,任凭。9、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10、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臭,气味。(恶恶臭,好好色)11、弃甲曳兵而走。弃,扔掉。曳,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12、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13、耳不能两听而聪。聪,听得清楚。14、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通馈,赠给。15、若有人兮山之阿。弯曲处,角落。三、分析语法特点1、不患人之不己知。宾语前置,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应为:不知己。2、贤哉回也。主谓倒装。3、是非君子之道也。否定句。4、子归,何以报我?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报我。5、不如早为之所。双宾语。“所”为处所,作直接宾语,“之”代公叔段,作间宾。四、找出活用的词,并指出属于哪一类活用。(10=5·2)\n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用于能愿动词之后作动词,译作:游泳。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作:使···来3于是梁王虚上位。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作:使···虚4、孔子等东山而小鲁。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作:以···为小5、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译作:像兄弟一样。五、简答题(15=3·5)1、古代汉语常见的被动句式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A没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例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1)、用“於、于”的被动句。例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2)、用“见”和“见···于···”例如:忠而见疑,信而被謗。(3)、用“为”或“为···所”。例如:不为酒困。止,将为三军获。(4)、用“被”字:秦王复击柯,被八创。\n2、什么是异体字?试举例说明异体字的类型。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在任何情况下相互代替而不产生歧义的字。它们是汉字整理的对象。异体字的形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造字方法不同,主要表现为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区别,如“凭”与“憑”、泪与淚B声符相同而意符有别,如咏和詠,叹和嘆C意符相同而声符有别,如线与線D声符和意符都相同,而摆放位置不同,如惭和慙E形体截然不同,表现在同是形声字,而声符和意符都不相同。如粗和麤3、韵和韵母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韵母是指音节中声母之后的全部,韵则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韵母是分析音节的概念,而韵则主要是作为诗文押韵的概念出现的。另外,韵有时还要求声调相同。例如:六、标点下面一段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20=标点5+翻译15)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n译文: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七、名词解释(10=5·2)1、音素:(定义,关系构成,作用及举例子。注意:统计音素时不重复计算)音素就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例如:chuang窗包括四个音素。音素分a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例如bpmf)b元音(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和咽头不受阻碍形成的音又叫元音例如aoe)2、轻声: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它并非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例如妈妈第二个妈读轻声。(儿化)\n3、语境:语境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语境指语言内的环境,如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中前言后语。广义的语境既包括语言内的环境,也包括语言外的环境,如说话时的具体情景,对话双方情况(身份、职业、文化程度、社会经历)和关系,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民族、地区)等。4、形声:形声由表示字意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如洋芬汾5、层递:辞格之一。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上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分递升和递降两种。前者如:时间一天天地去,一月月地过去,一年年地过去。后者如:祖国是花园,北方就是中国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八、据发音,用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声母或母(10=10·1)1、双唇、不送气、清、塞音b2、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c3、舌尖中、浊、鼻音n4、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zhi5、舌面前、清、擦音x6、舌面后、送气、清、塞音q7、舌面、前、高、圆唇元音ü8、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O9、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n10、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九、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20=4·5)1、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2、我国研制的通讯卫星“东方红三号”3、我的那位开汽车的好朋友4、一定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n十、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10=10·1)1、我问他哪个办法比较好。主谓句主谓谓语句2、她放下行李跟我打招呼。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3、李大爷有个儿子在北京工作。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4、太好了!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5、黄山的风景十分优美。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6、自行车给他骑走了。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被动句7、明天中秋节。主谓句名词性谓语句8、别忘了钥匙。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9、树林里跳出一只大老虎。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现句10、他一向为人正直。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十一、问答题(20=2·10)1、汉字是什么体系的文字?怎样理解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表意文字是用数目众多的表意符号表示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或词。汉字用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字)来表示汉语的语素,从而代表了汉语语素的声音,而不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汉语的音位或音节,所以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n由于表意文字有不直接表音而能表意的特点,因而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古今汉语的语音虽然变化很大,但是汉字的字义的变化不很大,所以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很容易阅读两千年前写的古书。汉语方言的分歧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同一个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常常有不同的读音,读起来常常听不懂,但是由于字义很少不同,所以写下来大体可以进行交际。汉字的历史悠久,方言分歧很大,表意体系的汉字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方言之间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汉字有这种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功能,使它在加强汉民族内聚力方面能做出一定的贡献。2、什么是词的色彩义?结合下列词语简要说明色彩义有哪些主要的类型。忠诚虚伪眷恋白搭垂柳雪豹诞辰聊天儿奉承优异词的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社会某种集团)有关,它们不是每个词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一个词可以没有色彩义,也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色彩义。色彩义,细分以下几个方面:A根据感情色彩,分褒义词,如忠诚、优异。和贬义词,如虚伪、奉承。\nB根据语体色彩,分文体色彩,如眷恋、诞辰。和口语色彩,如白搭、聊天儿。C根据形象色彩,如垂柳具有形态方面色彩,雪豹具有色彩方面的色彩。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例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n。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E、转注:说法不一。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n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群。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n1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17、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18、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19、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20,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韵的情况不是。21、天籁:民歌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22、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n23、叶音法: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认为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以求和谐,没有根据。24、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25、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光芒”。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28、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n。《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30、《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34、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n。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37、对: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类型的。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对立。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则的现象。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41、合掌: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n42、流水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3、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44、填词:词初称为“曲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45、词调:本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46、杂剧: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唱词往往是剧中人唱。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折,全剧通常四折,有时加上一个楔子。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与词的性质相近。47、小令: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48、赘韵:曲中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n49、衬字: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古代汉语部分】一 汉 字一、汉字的形体结构(一)六书(二)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二、汉字形体的演变[1]甲骨文(契文、卜辞、龟甲文学、殷墟文字)、金文(钟鼎文)、籀文(石鼓文、大篆[2])、篆文[3]、隶书[4]、楷书(真书、正书)[5]三、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情况(一)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古今字:就汉字的时代性而言的,写古字时今字尚未产生,与本有其字而借用它字的通假不同,如反——返昏——婚道——导2,异体字:\n异体字间差异类型:(1)造字方法不同(2)义符不同(3)声符不同如裤衣夸3,繁简字:(二)假借字,通假字1,假借字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如“莫”,本指黄昏,像日落草丛中,借用来作没有造出的字无定代词“莫”,此外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其”字的本义指簸箕,借用虚词“其”的书写形式2,通假字(1) 定义: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2) 特点: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假借字与通假字的关系:\n(1) 联系: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2) 区别: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假借字产生新义,通假字则不然。A: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植其杖而芸”(《子路从而后》),“芸”通“耘”。“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两者同时存在。B: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上面所举“东”,字虽仍是一个,意思却是两个了:口袋,东(方位词)。又如“自”,本义指鼻子(《说文》:自,鼻也,象鼻形)。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产生了新义。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二音韵\n一、古音基本常识(一)双声与叠韵(1) 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参差、凛冽(2) 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如窈窕须臾(二)中古声调的“四声”:平、上、去、入,后三类归于“仄”,平声高扬平缓,仄声曲折低抑,音感不同。二、古音通假三、古代的注音方法(一)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二)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三 词汇一、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单音词、复音词(叠音词、连绵词、复合词)、偏义复词(1) 叠音词:两个相同的汉字重叠而成。\n(2) 连绵词:双音节单纯词,两个字连缀在一起表示一个意思不能拆开,如仿佛,犹豫(3) 复合词:两个语素按一定构词法组合而成,如江山、社稷(4) 偏义复词:两个字组合以后,偏重于其中一个字的意义,另一个字只起陪衬作用,如,作息,缓急等二、古今词义的变化发展(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山、水、牛、羊。。。(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如该(古:完备)(三)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如劝(古:鼓励)(今:规劝)三、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一)本义:一个词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史料可证的意义。(二)引申义:(三)假借义和比喻义1,假借义:有时,一个词有些义项与本义毫无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们称这种义项为假借义。如河畔,桥畔等;“叛”与“畔”\n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叛”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2,比喻义:也属于由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中的比喻句有本质的区别。如里程碑、大锅饭四、同义词和反义词(一)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二)同义词(三)反义词四 语法一、古代汉语实词(一)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主使宾动2,意动用法:谓语动词表示得动作不是实际发生得,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主观上的看法(二)名词作状语(三)称数法\n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三、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和省略(一)宾语前置1,疑问代词做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前,如沛公安在?2,在有否定词:不、莫、未、无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在谓语动词前3,为了强调宾语,用‘是’‘之’复指宾语,宾语与复指成分放在谓语前,如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二)介词结构后置在古汉语的学习中,因为翻译上的关系,一些由介词结构充当的句子成分,在古汉语中处于动词之后,而翻译成现代汉语,则要放在动词之前,它们对动词是修饰或限定的关系,所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状语后置”。严格地说,古汉语中没有“状语后置”一说。但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有些原来充当补语的介词结构要放到动词前,才符合现代人说话的习惯。如:吾尝疑乎是。(“乎是”翻译成“对此”);赵氏求救于齐。(“于齐”翻译成“向齐国”)(三)句子成分的省略1、 \n主语的省略:在复句里,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承上省略。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邴夏曰:‘射其御者,(御者)君子也。”2、古代汉语及物动词所带宾语只要其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不再出现也能使人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就可以省略。例如四、古代汉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1,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夫执舆者为谁?”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n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还是叙述句。2,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3,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二)被动句被动句式:1,“于”字句,在及物动词后加上介词“于”(或“乎”),用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者)”的被动句式。“(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为”字句,在及物动词前加介词“为(wéi)”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为+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式。“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见”字句,在及物动词前加表被动助动词“见”,构成“见+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式。“人皆以见侮为辱。”4,、“为……所……”句,这是一种较后起的句式,用介词“为”\n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并在动词前加上专门表示被动的动词词头“所”字,构成“为+名词(施事)+所”+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式。“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5,“被”字句(三)否定句(四)疑问句有三类疑问代词:1,指人的:谁孰与;2,指物的:“何、胡、奚、曷”等;3,指处所的:安、恶、焉,如沛公安在?五、古代汉语常见习惯句式(一)如何、奈何、若何:表示询问、反问“对什么怎么办”的一种固定结构(二)何以。。。为、何。。。为1,“何以……为”,也是表反问的文言惯用句式。“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为”是语气词。“何以……为”是“要……干什么呢?”;现代汉语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匈奴还没有消灭掉,要家做什么呢?2,何……为”是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式,“为”在句末表示反问(或疑问),相当于“吗”“呢”,已成为语气词。\n(三)。。。孰与。。。(一般用于选择问句)(四)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1,“不亦……乎”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对译。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测度。句式中的“无”为副词,表示的意义相当于“非”;“乃”字,无实际意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乃”,表示“不是”的意思,与疑问语气词“乎”相呼应,构成“无乃……乎”的凝固结构,这一凝固结构可以用“恐怕(只怕、大概)……吧”对译。如: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无乃……乎”切忌用“不是……吗”去对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无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吗”则偏重于反问。3,“得无……乎”是一种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能不……吗”或“能没有……吗”。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n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然而,当“得无……乎”用于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得无”则为“该不会(是)”的意思,“得无……乎”可用现代汉语的“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是)……吧”对译。如: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五古书的注释[6]一、[1]汉字演变规律:(1)笔画线条化(2)字形符号化(3)结构规范化(4)字符集标准化《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2]广义上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在六国通行的文字,狭义专指籀文,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3]小篆=秦篆,汉字历史上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笔画均匀,笔形圆转勾连,笔势舒展;形体长圆,大小一致;结构成分和方式统一;异体字大量消失[4]分秦隶和汉隶(古、今隶),隶变是汉字结构体制的根本变化\n[5]和隶书比,笔形不同,没有波磔,字形方正,便于书写[6]古注是阅读文言文的桥梁和阶梯,是今人为古书作注的重要依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