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闻语言学论文
新闻语言学摘要: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报道的特点决定的,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可读性决定了对新闻语言的准确、简洁、通俗、规范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新闻语言的四个基本要求,以及举例说明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贯彻这四项基本要求。关键词:准确简洁通俗规范中图分类号:G21Abstract:Spreadthroughthenewsmedia,totheaudience(reported)latestnewsworthyinformationoccursthelanguageused,callednewslanguage.Thebasicrequirementsofnewslanguageisdeterminedbythecharacteristicsofnewsreporting,thetimelinessandreadabilityofthenewsreportdeterminesthenewslanguageaccurate,concise,popularandspecificationrequirements.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fourbasicrequirementsofnewslanguage,andillustrateshowtoimplementinnewswriti\n一、前言(一)研究目的语言是新闻传播的媒体,一个好的记者不光要学会采集好的新闻事实,还需要运用好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即新闻语言。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必然会对新闻语言提出更高的要求。尤为重要的是新闻语言越来越多地对人们的语言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更加要认识到新闻语言的重要性,正确地把握新闻语言,促进新闻语言的规范化。(二)研究内容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尊重事实,如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因此在新闻写作上,新闻工作者要确保语言的具体准确,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之一。新闻报道受到时间的限制,要想做到迅速、及时、适应时代的需要,新闻报道就要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因此新闻语言要求做到简洁。新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有群众性。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识字不多的人,都需要通过各种媒体来了解国内外大事,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用最接近口语形式的语言来写报道,使得新闻报道通俗易懂,接近群众,所以通俗性也是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新闻传播拥有广泛的受众和社会影响,错误的语言形式不仅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更是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文明建设,因此新闻语言要讲究规范。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针对这四项基本要求即:准确、简洁、通俗、规范。(三)研究方法在本文中主要通过举例说明来论证——通过列举不规范的新闻语言来说明这四项基本要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新闻语言遵守这四项基本要求。二、准确准确指严格符合事实、标准或真实情况。新闻语言准确就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实,准确是新闻写作语言的最基本要求,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语言方面追求的目标。如何使新闻语言做到准确,有以下几条可供借鉴。(一)深入采访如实报道\n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是源,新闻是流,事实决定新闻,没有对事实的深入调查、科学分析和如实反映,是不可能产生准确的新闻的。但是要做到深入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闻工作者要想真正做到深入采访,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第一要学会发现事物的特点,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属性,这种属性往往需要经过不断调查才能发现。新闻也是一样,新闻工作者只有抓住新闻的特点才能真正做到深入采访;第二要把握新闻的本质,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主观和客观的影响,新闻工作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准确地把握新闻的本质是深入采访的又一重大要求。(二)反复推敲锤炼词句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作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的斟酌使全诗意境顿生,可见在写作中要特别注意遣词造句。同一件新闻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新闻工作者往往要用最适合的,最具有表现力的“唯一”的词句将一件新闻描述出来。同时在新闻写作中也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要符合文章内容和新闻所传达的感情。(三)运用数据、图表、解释等辅助手段适当的数据、图表、解释性语句的运用,可以使受众获得清晰、完整的信息,新闻语言也会更加准确。但是在新闻写作中要慎用数据,经过认真核实,确认准确无误后才能再用,不然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例如在2003年工博会的一组新闻报道中,投资合同出现了前后矛盾的两个数字。看下面的两则新闻标题。《湛江工博会首日签29宗投资合同近两百亿元》(湛江晚报2003年11月26日)《6天签约110亿2003年湛江工博会赚得钵满盆平》(南方网2003年12月1日)很容易看出,两则新闻标题的数据相差甚大,自我矛盾,新闻给人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可见准确运用数据在新闻写作中是很重要的。(四)尽量具体,忌空泛、抽象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的空泛、抽象的语言会让读者不知所云,除此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抽象的事物往往会引发人们无限的想象,甚至可能造成误读,这样就会使新闻缺乏准确度了。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学会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介绍某位先进人物,与其用一些乐于助人、勤劳奉献等一些抽象的词句,倒不如具体列举一些他所作的光荣事迹,让读者看得见,感觉得到,新闻的可信度自然也会高些。三、简洁\n简洁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新闻报道受时间限制相当强,必须发表及时的新闻才能获得最大“收益”,因此新闻语言要做到简洁。同时篇幅简洁是新闻受众心里的要求和新闻信息容量的要求。要想做到新闻语言简洁,可以遵循以下几点。(一)理清思路再动笔在写一篇新闻报道之前,新闻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想说什么,然后再想什么样的词语能够表达它,怎样的形象能表达得更清楚,这个形象是否新鲜能否足以产生某种效果,能否把这句话写的更简短一些。只有在理清了思路后,写出来的新闻才不会显得繁冗。(二)抓住要害和重点新闻写作要学会“就简生繁”,即用简洁精粹的文字包含丰富充实的内容,这就需要鲜明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抓住要害和关键。同时要注意抓特征,突出事物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如在新华社的一篇报道《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中有这么一段:一位记者问到:“当中国反击越南时,你是否注意到意大利共产党对你们持攻击立场?”邓小平把手一挥,说:“那没关系。”在这里记者仅仅用把手一挥这四个字就传达了很多复杂的内涵,这四个字体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自信,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短短的四个字就可以代替千言万语,为新闻增添了几分光彩。(三)句子要简洁明快在新闻报道中,要尽量避免长句子的使用,如果实在要用长句就要能拆散的就拆散。因为一条长句子往往很难懂,如一篇《即将失控的叙利亚内战》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曾经一度抱着成为飞行员的梦想来到美国,却因叙内战爆发而当前担当总部设在伦敦的叙反对派机构“叙利亚解放联盟”负责人一职的伊马德对《南风窗》表示……”这句话长得一口气念不完,而且读者很难弄懂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能把这个长句子拆分为几个短句,就能使句子意思更加明了,读者也容易理解接受。(四)简洁不代表苟简新闻语言要求简洁,但是不能“简”而不“明”,不然就是苟(草率、随便)简,清代作家冯梦龙对于苟简曾有过讽刺。一次他到麻城参加一个宴会,有人把金华酒叫做“金酒”,人们不知所云.冯梦龙讽刺说:然则贵县之狗,亦当呼麻狗矣?”,满座大笑。很显然,在没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情况下,就随便简缩,只能影响交际或闹出笑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词句:“经开办”(经济技术开发办公室)、“科推办”(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办公室)、“老干办”(老干部活动办公室)……这些词语往往让人不得其意,造成了很多不便。因此在新闻写作中我们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简洁造成了苟简。\n四、通俗老舍先生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新闻拥有广泛的读者和听众,新闻要传播,就必须让人懂,必须做到通俗。通俗就是深入浅出。深入,就是对问题认识深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浅出,就是用最简明、最形象、最易懂的语言,把曲折的事件、复杂的问题、深奥的科技知识表达出来,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接受。(一)少用生僻的术语和行语通俗地说,术语就是行话。各行各业一般都有自己的行话。通常情况下,一些行话一般只有业内人士才弄得清是怎么回事,业外人士一般弄不懂。新闻报道中的术语如果不能被受众理解,就会成为受众接受新闻报道的障碍,从而阻碍新闻报道的迅速有效传播。新闻报道中术语的类型可分为科技类术语、社科类术语和社会类术语。科学技术一般是强专业性的和深奥的,一些与重大科学发明创造结伴而生的术语,一方面的确难懂,一方面受众又想弄懂,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对此类术语的具体诠释,确保受众能准确理解;社科类术语由于影响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而也受到媒体和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类术语,具体是指在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方言土语。我国方言土语特别丰富,涉及到天文地理、时令时间、工商农牧、动物植物、衣食住行、亲朋称呼、婚育病老、文体宗教、生活俗语、数量程度等各个方面,在一些地方性报纸电视中如果采用方言可以使新闻更加贴近群众,但是面向全国的新闻就尽量不要使用那些太生僻的方言,以免造成误读。(二)少用生僻字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取名字时用生僻字以表个性,但由于文化知识限制往往会造成很多不便,新闻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而大多数生僻字“不为人知”,新闻报道中的生僻字会造成阅读障碍,影响受众的阅读兴趣。如某市报曾经刊登过一条题为《夤夜查险》的报道,该市广播电台主持人不加编辑就直接“据为我用”。后来据读者和听众反映报纸上的“夤”字难住了近2/3的读者,从而没有仔细听节目。可见,在新闻报道中,对于使用生僻字,新闻工作者,要设问下:“大多数的受众能听懂吗?”(三)通俗不等于庸俗\n追求新闻语言的通俗化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受众,不同受众所追求的文化也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生产一些低俗、恶俗、媚俗的节目,严重破坏了文化市场秩序,阻碍了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新闻是时代的声音,更应代表最先进的思想,传播健康文化,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正确把握新闻的发展方向,切不可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使新闻报道陷入庸俗的泥潭当中。五、规范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作为大众传媒,具有重大影响力,理应规范使用语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缺乏对语言规范化的认识,以及语言规范化自身的客观原因:缺乏对一些字词的明确规定。致使这些大众媒体出现不少不规范的字词,甚至错别字,因此新闻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努力使新闻语言做到规范化。下面列举一些新闻语言中常见不规范行为。(一)滥用网络语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功能的不断强大,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由此而诞生的网络语言也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渗透到新闻用语中。不可否认,在新闻媒体中引用网络语言,更能吸引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但是一些新闻媒体过度使用网络语言也会使得新闻报道显得庸俗,轻浮。有些网络流行语甚至会让读者无法感受到汉语言文字和文学的阅读美感,导致读者对新闻的误读,导致少年儿童在规范使用和书写汉语言文字、词语时出现混乱。对于网络语言的应用,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做好“把关人”的工作,避免新闻报道中滥用网络语言。(二)误用成语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表示一定的意义。在写作中使用成语可以让文章锦上添花,但是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而随意引用,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成语“空穴来风”指消息和传说并不是毫无依据,但是现代人往往会误解为毫无根据,无来历。又比如“凯旋而归”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成语误用,凯是胜利的意思,旋就是归来,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凯旋”与“归来”有重复之意。因此凯旋而归是一种错误的表达。新闻写作中适当使用成语可以让新闻更加出彩,但是新闻工作者在使用前,要准确弄懂该成语的意思及用法,让成语的使用更加规范化。六、总结历时半个月的论文最终完成,在开始论文写作之前,查阅了中国知网中的相关论文以及李元授,白丁教授的《新闻语言学》一书。在本篇论文中,详细地解释了新闻语言的四大基本要求,以及通过举例说明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做到这四项基本要求。\n新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新闻工作者经过不断的摸索改进。新闻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新闻报道要做到最好。新闻语言是一则新闻的血液,只有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新闻才会富有生机。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影响力的增强,对新闻语言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准确、简洁、通俗、规范只是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要想使一篇新闻报道更加出色就要不断丰富新闻语言。要想在新闻写作中贯彻这四项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学会不断积累,同时要多实践,将理论转化为现实。\n七、参考文献[1]李元授,白丁.新闻语言学.新华出版社.2001[2]孙志远.浅谈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中国知网.2011[3]荆艳.新闻语言要通俗化.中国知网2007[4]王松林.漫谈新闻语言.中国知网[5]周桓星.浅谈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中国知网[6]胡德桂.新闻语言通俗化的五种方法.中国知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