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言学派翻译研究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研究RomanJakobson(1896-1982)雅各布森,是屮欧翻译理论即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原籍俄国,后旅居捷克斯洛伐克,二次人战期间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他是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z—,写过大量有关语言学的论文和论著。他对翻译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LinguisticAspectsofTranslation^1959)—文中。该文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对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翻译的重要性及其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该文自1959年发表以來一直为西方理论界奉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作品之一。雅齐布森对翻译理论问题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五点:_(一)翻译分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translationortransmutation)<>语内翻译是指在同一语言屮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改变说ffi-(rewording)o语际翻译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一•种语言的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所谓符际翻译(亦称跨类翻译:transmutation),就是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这三种类型的翻译实际上早己存在,人们也在不同的场合有过论述,但第一个把它们如此高度概括起来的乃是雅各布森。(二)对词义的理解取决于翻译。雅各布森把翻译概括成三类的廿的在于说明,在语言学习和语言理解中,翻译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不赞同英国哲学家罗素关丁•经验决定对词义的理解的观点,认为人们对词义的理解,进而也就是对整个语言含义的理解,并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世界的知识,而首先取决于语言木身,取决于对语言的翻译。例如,对于cheese这个英语词,任何一个来自不吃干酩的国家的人只要他知道在英语中“干酪"指的是“凝乳",那他就会懂得英语中的“干酪''这个词。所以语言的含义应当附加在符号上,而不应附加给符号所代表的物体本身。没冇符号,也就无意思可言。(三)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等。对一个词做语内翻译,可以选用同义词,也可以采用迂冋表示法。但一般说来,同义词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词。如“凡是'独身生活者’都是'单身',但'单身'却不一定都是'独身生活者'二同样,在语际翻译中,符号与符号Z间一般也没有完全的对等关系。而且,人们通常不是用一种语言的信息来替代另一种语言中的单个的符号,而是用信息替代信息。译者把接收到的语言信息译成信号,然后乂发出去。因此可以说,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屮的对等信息。(四)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能力,如果语言中出现词汇贫乏,那么人们可以通过借词、新造词、词义转义和迂回表达法等方式,对语言进行修饰加工。(五)语法范畴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对于冇时态、词性、词数等语法形式变化的语言,尤其是个复杂的问题。语法结构决定着哪些东西是非表达不可的。例如,把Ihiredaworker这个句子准确地翻译成俄语,就必须有附加的信息,弄清楚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已经完成还是没有完成,所雇的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诗中,言语对仗是作诗的一个原则。句法和词法范畴、词根、词缀、咅素以及音素成分等都会在类同和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对立、并列、接近,各自冇各自的语法意义……\nJohnCatford(约翰•卡特福德)一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被誉为与美国的奈达、法国的穆南等齐名的翻译语言学的创始人,曾任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语言学教授。为伦敦语言学派中比较系统地提出翻译理论的翻译理论家。1965年,他出版《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LinguisticTheoryofTranslation)一书。书中以新颖的现代语言学视角来诠释古老的翻译问题,为西方砂译理论研究开创出新的途径,因而在西方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界同吋引起巨大反响。他说他的理论叫翻译的“描写理论即是说,他运用描写语言学家韩礼德的“级阶与范畴语法"(ScaleandCategoryGrammar)来描写翻译。他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转换、限度等方面着重阐述了“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翻译的性质。在卡特福德的定义屮,“对等(equivalent)是个关键词……因为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在于寻找廿标语中的对等形式,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则在于解释翻译对等形式的性质和条件“(Catford,1965:20-21)o(二)翻译的类别。就其程度而论,可分为”全文翻译(fullgnslation)”和“部分翻译(partialtranslation)全文翻译指源文本的每一部分都被译出。所谓部分翻译,不是指摘译,而是指源文木的某些词语未经翻译就被原封不动地搬进目标文本。如文学翻译,由于某些词语难于译出,或者为了在目标文本中故意加入原作的“地方色彩”,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就语言层次而论,可分为"完全翻译(totaltranslation)”和“受限翻译(restrictedtranslation)^完全翻译是指源文本从语法结构到词汇都有目标文本的对等形式。当然,由于源语和口标语毕竟是两屮不同的语言,口标文木的语音和词形就不可能和源文本完全对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全翻译也不可能是完全的。受限翻译指的是仅在一个层次上的翻译,可以分为语咅翻译、词形翻译、语法翻译和词汇翻译。就语言结构的等级而言,可分为“级受限”翻译和“级无限啓羽译。固定在语言结构低层的翻译,即局限于词对词、词素对词素的翻译,称为级受限的翻译;通常在结构层次上层、上下自由移动的翻译,称为级无限的翻译。传统的“意译J“直译苗旷逐词译”等概念可以用这种新的理论来说明。按照卡特福德的解释,意译总是级无限的翻译,译者在层次结构上S由选择对等形式,不受级的任何限制。逐词对译是限制在一词一级,甚至词素一级的翻译。而直译则介乎两者之间。用卡特福德的话说,在直译屮,译者以逐词对译作为起点,但为了恪守口标语的语法规则而不得不冇所变化(如增加词,改变任何一级的结构,等等),这样便可能变成词组对词组或句了对句了的翻译。(三)翻译的对等问题。两个概念:(1)文本对等(textualequivalence),指在特定情况下目标文本与特定源-文本的对等;(2)形式对应(formalcorrespondence),指口标文木的语法范畴与源文木的语法范畴在各自语言屮所占有相应的位置。文本是否对等,必须由水平够格的双语使用者或翻译者來判断。在有些情况卞,源文木中某一特定词项在目标文木中没有对等形式。如汉语中没冇冠词。在这种情况下,只冇在较高的级,即在词组这一级上,才能够成对等。在形式对应方面,由于各种语言的语法范畴是通过它们在该语言中的相互关\n系来确定的,因此形成对应只可能是近似的。形式对应这一概念,对于讨论与翻\n译理论有关的问题,对于翻译理论指导实践,都是大有用处的。以上讲的是关于文本对等和形式对应两个概念及其区别。至于怎么建立翻译对等,那就必须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了。就语言的意义而论,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语言单位极少具有“相同的意义覽然而,它们可以在相同场合屮起相同作用。语言单位在特定的场合中如可互换,它们就能成为翻译对等形式。在翻译中,译者要选择的不是具有“相同意义"的对等形式,而是具有相同或相似场合特征的对等形式。假设某个姑娘说:IhaveaiTived。在英语中,这个简单的句子至少有五个场合特征:(1)场合中涉及一个人,即说话者木人,选用代词I,而不用we、you、he等;也不用名词,如Mary;(2)指“來到”,而不指“离丹或“吃饭''等等事情;(3)指事先发生了的动作;(4)这个动作与说话时的场合有联系,由于有了(3)、(4)两个特征,动词就选用了完成体havearrived,1何不是非完成体arrived等等;(5)在上述句子里,“说话时的场合芍旨现在,因而选动词的现在时,而不是过去吋hadarrived,等等。把上述句子译成俄语,便是japrislao在俄语中,这个句子至少冇六个场合特征:(1)一个说话人,选用ja;(2)说话人是女性,选用prisla,而不用prisel;(3)表示“来到”,即选用priiti;(4)步行;(5)事先发生的动作,选用过去式,而不用现在式;(6)动作在一个具体时候完成了,选用完成体,而不用未完成体。很明显,虽然japrisla是英语源文木的合格的对等语,但它选用了一套不同的场合特征,所以具有不同的意思。英俄句子只冇三个共同的场合特征,即“说话人”、“來到苗旷事先发生的动作二据此可以得出结论说,耍达到翻译对等,就必须使目标文本至少在某些场合(制实质性特征)上与源文本等同。目标文本和源文本共有的场合越多,目标文本的质量就越高。(四)翻译转换。指把源文木变成口标文木时偏离形式对应。转换主要分两种: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目标文木和源文木所用的词语处于不同的语言层次上,也是指在语法层次和词汇层次Z间互相转换。例如,把动作变为前置词,把指示词变为形容词,等等。这种转换在翻译中是屡见不鲜的。所谓范畴转换,是指翻译偏离两种语言的形式对应,可分为:(1)结构转换,即按照廿标语要求改变源文本结构;(2)词类转换;(3)单位转换,或级转换,指目标文木和源文木屈于不同的级,如俄语没有冠词,把英语的adoctor译成俄语,对等形式是doctor,但这是跳了一级的对等形式(即跳过冠词,进入名词词组一级);(4)系统内的转换,是指源语和目标语结构系统在形式上基本上对应,但在翻译吋需要在口标语结构系统屮选用一个与源文木不对应的形式。例如英语和法语具有形式对应的单数、复数系统,但在互译过程中却往往不对应。(五)翻译的限度。指的是不可译性的问题。翻译中有两种类型的不可译:(1)语言方而的不可译现彖有双关语、歧义语法结构。(2)文化方而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的社会风俗、不同时代背景等非语言因素引起的。\nPeterNewmark翻译理论研究一.关于翻译类别纽马克把翻译主耍分成四类:交际性翻译,语义性翻译,直译,死译(逐行逐字对照翻译)。他捉出的交际性翻译和语义性翻译以及这两种翻译间的共性和区别开拓了翻译理论研究新途径,在西方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二.关于翻译性质纽马克提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1)称翻译是科学,是因为语言中有些东四已经标准化,只允许二种译法,两种语言彼此互译时,译法基本固定。(2)称翻译是艺术,是因为语言屮有些东西允许有各种选择,各种译法,并非标准化。求助于其它理论以完善其理论基础,并以艺术感染力和修辞上的特点作为一个艺术整体而存在。三.翻译规则纽马克认为翻译是有规则可循的。要使原作内容和译文内容等同,译文中所采用的比喻、谚语、成语、俗语、词项、司法结构、语序在语言的使用频率上应与原文等同。四.意义的走失纽马克认为,翻译主要涉及意义问题。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耍把人们所表达的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时,意思就会走失。甲语言中某些意义表达方式是不可能译成完全对等的乙种语言。因此,意义的走失是必然的。五.翻译标准占今中外提法颇多:直译和意译;泰特勒的三原则;严复的信达雅。事实是,上述标准都只能适应某一种或几种文本。纽马克认为翻译标准必须能够衡量某种翻译方法是否准确,是否最大限度地重现原文的意义。他提出的翻译标准比较笼统:准确(accurate,内容准确,事实准确,风格准确)和简洁(economical)o他认为只冇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能达到这个目的。译文是否准确可通过回译(backtranslation)^检验。六•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语义翻译中,译者应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1)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比较: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上下文意义。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交际翻译的定义与等效翻译的定义如出一辙;同时,“尽量等同”,“尽可能准确”述说明了翻译屮不可能做到完全绝对的等同。纽马克认为只冇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能达到翻译准确性和简洁性之目的。二者有相同和相异之处。语义翻译与直译的区别是:前者尊重语言的使用场合,后者却不考虑使用场合。\n语义翻译与忠实翻译的区别是:语义翻译必须更多地考虑原文的审美价值,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折衷的手段,只译出部分意义。忠实翻译不采取折衷办法,比较呆板,而语义翻译则比较灵活,允许一定的创造性,较多地为译文读者考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之一: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交际翻译关键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但语义翻译也不能忽视向读者传达信息,因此,原文如果不是现代作品,也要用现代语言来翻译,以使译文更接近读者。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为此,译者可对原作进行修正,但这并不等于说译者可以不尊重原语文木,毕竞原文木是翻译的唯一源泉。举例分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译文Manproposes,Heavendisposes.Manproposes,Goddisposes.A译为语义翻译,B译为交际翻译“天”是屮国古代文化中自然界的主宰,God(±帝)则是西方基督教徒心目中自然界的主宰。语义翻译Heaven忠实地保留了原文的道教概念,交际翻译将道教概念转化为基督教概念,适合西方读者的宗教背景和接受心理。Toaddfueltothefire火上加油Wallshaveears隔墙冇耳Tobeonthinice如履薄冰Topraisetotheskies捧上天去在这四例的翻译过程中,套用了汉语中常用的习语使译语对读者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更加有效地传递了原句信息,这就是交际翻译的功能。如果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则不会获得如此通顺、简洁、合乎译语习惯的效果。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表达形式上的差异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谐咅效果。如果原文语言偏离了原语文体规范,译文也应体现出来,即译文语言也应偏离译语的风格规范。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牛矛盾时,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而轻内容。以WetPaint!为例语义翻译会译为“湿油漆!”,传达了信息内容,但效杲显然未译出交际翻译的译文“油漆未干,请勿触摸!”之意。语义翻译比交际翻译复杂精细,较笨拙晦涩,重在再现原文作者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他的意图,倾向于过译,即选用的词是比原文的词更专的特指词,为了表现意义的细微差别,译文词汇往往增添了原文没有的意思。\n交际翻译则更通顺、简朴、清晰、直接、更合乎译语习惯,采用的语域与原文一致,倾向于欠译,即遇到难译的词便使用包罗力象的泛指词。交际翻译的译文通常比语义翻译的译文长,因为后者没有帮助读者理解的多余词汇。同时,语义翻译以较小的单词、短语或者从句为翻译单位,交际翻译以段落为翻译单位。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共同点: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二者往往冇重合而不能绝对地区分开来。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性,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应该说这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比如翻译重要的宗教、哲学、艺术、科学文献,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都会产生彼此相似的效果。在翻译中往往会岀现这种情况:在同一篇作品中,有的部分须采取语义翻译,有的部分须采用交际翻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此,没有绝对的语义翻译,或绝对的交际翻译。七.Newmark对文体的三种分类:Expressivetype(表达型),适合semantictranslation,比如自传,那当然是得以原作者为主休。Informativetype(告知型)Vocativetype(呼唤型)适合communicativetranslation,比如广告、旅游手册的翻译是为了给读者看了译文后有一个效果八.结论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强调把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成一个整休,翻译中不可能孤立地使用某种方法,也不能说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哪一个更好。二者在翻译中常常交替使用,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有时两种方法还会合二为一。如果传达的信息不受特定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其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只要译文读者能获取原作信息,并能像原文读者一样欣赏到原文的语言及写作特色,在这种翻译中,就不存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之分了。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学习古今屮外的翻译理论,博釆众家之所长,结合自己的翻译经验,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使译作更加诚信,更具特色。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研究EugeneAlbertNida(1914-2011)^金涂达,出生于美国屮南部的俄克拉何马城,1936年毕业于洛杉矶加州大学,1943年他在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和弗赖斯(CharlesFries)两位名家的指导下获语言学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圣经》翻译和译本修订的组织工作以及《圣经》译员的培训和理论指导工作。他精通多国文字,调查研究过一百多种语言,尤其是非洲及拉美地区的一些小语种。奈达对屮国怀有深厚的感情,自1982年起他先后十余次应邀来华讲学,与我国许多学校和学界同仁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和交流。奈达是一位多产的语言和翻译理论工作者。自1945年至2004年,他共发表过文章200多篇,著作(包括与人合作和编辑的著作)40多部。其中关于语言与翻译理论的著作20余部,还出版了一部论文集。其中代表性的成果: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翻译科学探索》,1964).TheTheoryandPracticeof\nTranslation(《翻译理论与实践》,与CharlesTaber合作,\969).CompcmenfialAnalysisofMeaning(《语义的成分分析》,1975).LanguageStructureandTranslation:EssaysbyEugeneA.Nida,Ed.(《语言结构与翻译:奈达文集》).FromOneLanguagetoAnother(《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与deWarrd合作,1986).TheSociolinguisticsofInterlingualCommunication(《跨语交际的社会语言学视角》,1996).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inTranslating(《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2001).综观奈达的翻译思想,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不同的主要发展阶段,即早期带有明显美国结构主义色彩的语言学阶段、屮期的翻译科学说与翻译交际说阶段以及后來的社会符号学阶段。奈达的语言学阶段—从1943年他撰写博士论文《英语句法概要》算起,到1959年在布劳尔(Brower)编辑的论文集《论翻译》中发表"PrinciplesofTranslationasExemplifiedbyBibleTranslating”(”从圣经翻译看翻译原则”)为止。奈达早期受美国结构主义派布龙菲尔德和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的影响较大。奈达翻译思想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即翻译科学说与翻译交际说阶段——从1959年"PrinciplesofTranslationasExemplifiedbyBibleTranslating,^一文的发表,到1969年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的出版。这个阶段的研究成就,对于确立奈达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1964年,奈达的翻译研究达到高峰。这一年,他出版了重要专著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口J以说是奈达翻译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在许多方血补充和发展了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o奈达这一时期的思想概括如卜:(-)翻译科学说。奈达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这里的所谓科学,是指可以“采用处理语言结构的科学途径、语义分析的途径和信息论來处理翻译问题",即采取一种语言学的、描写的方法來解释翻译过程。奈达的这种观点在西方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界曾有过较大反响。德国学者威尔斯(Wilss)茯至把蕴涵这种观点的、1947出版的奈达著作BibleTranslating:cmAnalysisofPrinciplesandProcedures(《圣经翻译的原则和程序》)视为翻译科学派的起始点。但后来,奈达有基木上放弃了这个观点。_(二)翻译交际说。奈达把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就是交际(Translatingmeanscommunicating)o二次大战后,不仅广告家、政治家、商人十分重视语言的可懂性,而何学者、作家、编辑、出版家和翻译家也都认识到:任何信息倘若起不到交际作用,就毫无价值可言。因此,评判一篇翻译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它能否被接受者即吋看懂,能否起到思想、信息、感情的交流作用。于是,在翻译研究领域里,诸如“交际翻译"、“功能翻译''以及于之相关的“同等反应论J“同等效应论”、“同等作用论J“同等力量论”等形形色色的名称与说法,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奈达所捉的“翻译即交际”以及他的“读者反应论”、“动态对等论J“功能对等论二也就成了西方翻译研究领域交际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奈达的“翻译即交际"一说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共性论。他和雅各布森一样,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具有同等的表达能力,能使说该语言的木族人表达思想,描述世界,进行社会交际。奈达认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是使读者看了译文就能一目了然。这就要求在翻译屮尽可能少地搬用生硬的外来语,尽可能多地使用属于接受语的表达法。\n(三)动态对等说。即“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切近(原文)的门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在这个定义屮,冇三点是关键「'自然”(语言表达)、“切近”(意思)和“对等"(读者反应效果)。(四)翻译功能说。奈达认为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对象。要判断一部译作是否译得正确,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为衡量标准。动态地再现原文主要表现在对以下因素的考虑:(i)语言交际的内容;(II)语言交际的参与者(包括作者与读者);(iii)说话写作的过程;(iv)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具体语言(如特定方言);(v)传递内容的具休方式。这就是说,翻译要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必须使译文从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章风格、语言文化到社会因素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反映出原文的面貌。(五)四步模式说。这是指翻译过程而言的。奈达提出,翻译的过程是:分析、转语(把分析得到的意义从源语转移到接受语)、重组(按接受语规则重新组织译-文)、检验(对照源文本检测目标文本)。在这四步当中,“分析”一步最为复杂,也最为关键,是奈达翻译研究的重点所在。而分析的重点又在语义。在语义的分析中,他重点分析了语法意义、所指意义和内涵意义。奈达翻译思想的第三个阶段——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奈达对他的翻译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补充。他并没冇完全放弃原来的交际学派的理论,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把原来理论中的有用成分纳入新的模式,即社会符号学模式。代表作:FromOneLanguagetoAnother(《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deWarrd合作,1986).在这本书中,冇以下四点改变与发展:(一)立足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强调文本的一切都具有意义,其屮包括言语形式,因此不可轻易牺牲形式。即是说,形式也是有意义的,牺牲了形式,也就牺牲了意义。(二)指出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翻译中不可不对这些特征予以重视。(三)不再采用“动态对等”一说,以“功能对等”取而代Z,意在使术语含义更清楚易懂。(四)不再采用语法意义、所指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区分法,而是把意义区分为修辞意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各类意义又各分为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两个层次。此外,书中对意义与大脑、意义与心理的关系作了阐述,并且提出了意义产生过程屮的“同构"概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