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08068__浅谈语言学中认知语言学及隐喻
浅谈语言学中认知语言学及隐喻摘要:语言学中包含很多学科,认知语言学属于其中的一种。认知语言学在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形成,它主要包括认知语意学、认知文法和认知语音学这三大分支,其中隐喻包含在认知文法之中。隐喻研究的历史和特点,它的成因、分类、概念等都是笔者将要分析的,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语言学中的认知语言和隐喻进行简单的分析与介绍,希望为有关的学习人员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一、语言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中认知语言学是其众多学科中的一门分支学科,认知语言在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逐渐形成。认知语言涉及的学科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心理学、人工智能、系统论和语言学等。认知语言学针对于生成语言学提出了:语言的创造、学习和运用,从根本上需要透过人类的认知并加以解释,因为人类知识的根本是认知能力。在认知语言学中和有三大分支:认知语意学、认知文法和认知语音学。认知语意学主要包括构词法和语意分析;认知文法其主要是通过对现存的语言的分析和了解它们背后的环境以及习惯或隐喻等,而总结出来的文法规则,不是简单的通过数学的生成方程所产生的文法通则;认知语音学的创始人是乔治·雷可夫(GeorgeLakoff)、马克·詹森(MarkJohnson)和朗奴·兰盖克。其中乔治·雷可夫(GeorgeLakoff)和马克·詹森(MarkJohnson)主要是研究人类认知和语言中比喻的关系,乔治·雷可夫(George\nLakoff)提倡比喻(隐喻)是我们日常应用语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认知能力,朗奴·兰盖克则是主要研究认知文法的生成。戴浩一是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的研究所教授,同时也是少数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华人代表;王士元是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究院的院士,也是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少数华人代表;王寅是四川外国语学院的外国语文中心教授,同时还是四川大学博士学生的导师,是我国近几年认知语言学的领导人物,王寅教授也出版了几部相关的著作,同时还发表了几十篇相关的论文,其中《构式语法研究》是我国第一部有关于构式语法的著作。二、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特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从亚里士多德学派开始,一直被视为是边缘学科,它被局限于修辞学和诗歌学的领域当中。在此期间,隐喻被人们当作是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语言手法,主要的活动范围局限于词汇层次,只是把隐喻看作是一个润色工具,并没有充分了解隐喻,没有很好的认识到隐喻就是原因呢的文体特征和认知特征。在19世纪,柏拉图学派人士认为,隐喻是人类内部机制的一种,它在反映语言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的本质。直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隐喻的语义研究才渐渐兴起,而隐喻也被人们认为是新的意义产生的语义现象,同时隐喻的研究也已经提升到了句子层面,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理查兹和布莱克的焦点框架理论和互动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认知语言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隐喻也再一次的成为研究的重点。\n隐喻是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心脏部位,其主要负责意义的产出、传送和加工。现在,隐喻不仅仅被当作是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而是被认作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在当今社会,隐喻的研究范围更加的广泛、多样化,并向着多层次和多学科的方面发展。三、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成因从某种定义上讲,语言学可分为三个阶段,规范、描写和解释。在现在的世界中,很多的语言学文献都与解释语言学有关联,而对隐喻的研究也必须经历描写和解释这两个重要的阶段。以前对于隐喻的成因,它是怎么来的我们不是很了解,只是单纯的对隐喻进行描写,而且一直是在认定它是隐喻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对隐喻知识的缺乏,国内外的很多学者正在对此进行研究与分析。目前,对于隐喻的成因有很多的解释,其中很多都带有很强的哲学意味,而被运用最多的主要是下面的三种理论:⑴取代说(SubstitutionView):主要是取代某种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表面意义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隐喻。有很多的修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都坚持这一观点,取代说的缺点主要表现在难以确定其准确的取代式。⑵比较说(ComparisonView):其主要是认为隐喻是两个事物进行相似度的比较,或者是明喻的缩略。比较说更加符合人们的直觉,当我们把一个物体说成是另一个的时候,直觉上大家会对其进行比较,传统意义上很多的修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也是这么认为的,比较说的缺点主要是模糊得近似空洞。⑶相互作用说(InteractionView):该理论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认为\n隐喻是两个语义项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种则认为隐喻是把隐喻的联想含义运用与隐喻的主项。从这些观点我们可以认为隐喻创造相似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只涉及始源和目标的名称,同时也涉及它的指称对象。创造相似性的隐喻改变了人们一直熟悉的观察对象的角度,建立了一个新的视角,所以创造相似性是一个认知问题。上面我们所说的几种理论都是从语言结构方面对隐喻的成因进行讨论,也有很多的专家是从语义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的例如Cohen、Gluckberg和Keysar,他们把隐喻当作是各种各样系统破坏语义规则的结果,即语义破格、语义异常。除了这些,以Sreale为代表的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这是从语义的角度对隐喻进行分析却不考虑它的语境,这样是没有办法对隐喻进行理解的,甚至不能确定其表达方式是否是隐喻。四、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概念与分类隐喻主要涉及两个概念的对比,其主要是一个概念识解另一个概念。隐喻被描述成源域和目标域,源域是人类用来描述经验的方法,而目标域则是隐喻描述的经验。两位学家Lakoff和Johnson把隐喻分为三个类型:即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空间隐喻。实体隐喻:是人类以自身的经验和生理实体作为基础,把行为、实践、思想和感情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实体。实体隐喻中最为典型的是容器隐喻和拟人隐喻。容器隐喻主要是把容器的一些概念投射到其它抽象概念。拟人隐喻是以人为实体,将人的概念投射到其他事物上。\n结构隐喻,它使人类超越指向性和所指,让我们根据一个已知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概念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一个概念是以另一个概念为基础产生的。方位隐喻我们又叫做空间隐喻,其主要是透过空间方位概念来理解非空间方位概念所构成的隐喻。方位隐喻主要是以不断发生的经验为特点,把连接隐喻两个部分的经验作为基础,“is”作为连接动词,同时也是隐喻句的一部分被看作是同时发生不同经验的连接。方位隐喻是基于人类身体和文化的经验。五、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认知功能关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认知功能我们分三个方面来谈:⑴隐喻是观察世界的途径。有专家认为隐喻有的时候起认知工具的作用,而有的学者认为隐喻能够提供观察世界的新方法和看待事物的新角度。从正反两面进行说明,一方面是一些隐喻实际上构成了科学的理论,通过隐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县市的构成因素;从另一方面,隐喻提供一种框架,会限制或控制人们构建人在其中生活的世界方式。⑵能够创造新的意义,表达出新的思想。美国的学者Body认为隐喻在阐述新的科学理论的时候是必不可少,但他同时也承认隐喻缺乏语言的准确性。很多人认为对于科学的陈述应该严谨和准确,但是Boyd则认为一般的科学词汇有不准确的情况,并不单指隐喻的不准确。⑶新思想的表达。我们使用的字面语言一般不能完成新思想的传播,HughG.Petrie﹠\nR.S.Oshlag对于隐喻纯粹是注释性的这一说法在表述上不赞同,但意思是一样的。他们认为,隐喻的主要功能是让人类了解新概念,其方法是从比较熟悉的隐喻载体出发,逐渐的靠近新概念。综上所述,现在的隐喻研究表现出了多角度和多科学的多元化形式,同时出现了很多的成果。认知语言学主要是以认知、语义、解释等为取向的,是语言研究史上的重大发现。参考文献:1、冯立新.认知隐喻与翻译[J]. 惠州学院学报2005(8).2、概念隐喻与传统意义理论研究之比较——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意义研究的特征及理论局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