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管理学及元管理学之关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简论管理学及元管理学之关系

简论管理学及元管理学之关系摘要:“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全部管理学知识;“元管理学”研究管理学知识的性质、来源和产生的机制,以及对管理学知识的可靠性和客观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元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予以“时间上在先”和“逻辑上在先”之辩证关系的探究不失为一种研究“元管理学”的有效方法。关键词:逻辑上在先管理学元管理学时间上在先管理学属性元管理学是一门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学科性质、体系结构进行系统研究与反思的学科。其中对管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探讨最为关键。这是因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成立和研究的最基本条件。“管理学”若成为一门学科,首先就要确定研究对象。元管理学的研究目的还在于认识管理学的性质特点、关系结构、运动规律和社会功能,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发展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逻辑上在先”是指在逻辑顺序上,抽象性的范畴、命题相对于具体性的范畴、命题而言的先在性。这种逻辑上的在先性,是构建任何一种理论体系时必须遵循的普世规则。“逻辑上在先”是指在逻辑上先于结论;“时间上在先”是指原因在时间上先于结果。在这里,显现的是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从发生的时间上看: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存在于一切人类组织之中,而不论其组织的具体形式是家庭,还是企\n业,抑或政府,管理之于人类社会,自古使然。管理实践先于管理学;管理学先于元管理学。从逻辑顺序上来审视:元管理学先于管理学;管理学先于管理实践。对于这一点可以先从探讨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开始。一、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管理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该学科中涉及了诸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并将各门学科融会贯通于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可以说,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为此,在该学科得以确立与发展的进程中便会出现诸如:是否存在“普适性管理学”:管理学与管理科学”、“管理学与一般管理学”、“指导性与实践性管理文化与管理组织”、“管理哲学与管理学”等名词的界定广什么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管理学是什么关系;以及“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活动,什么是管理工作,什么是管理者”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关于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的争论,从泰罗创立古典管理学到今天已经跨越了几个世纪。有人强调管理学的科学属性,有人则强调管理学的实践属性。在关于“管理学”学科属性的争议中,可以将其分为“应然”与“实然'两个层面。其中,“应然”研究方法的实质是:第一步,对管理活动进行定义;第二步,从丰富的管理活动中抽象出管理理论。“应然'便是'逻辑”的。为此,先需要对管理\n学知识本身进行“实然研究”,或者说,要对人类社会迄今取得的关于管理活动的所有经验知识进行一番全面、系统的考只有在对这些全部管理学知识的“实然研究”中,才能提取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进而指出管理学作为一种学科体系对于管理实践的意义。"实然研究'便是历史的”即“时间”的。由此入手对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予以探究恰是元管理学的着眼点之一。若从实践出真知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坚持“实然”研究的取向,而非“应然”。接下来才是针对大量“实然”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应然”研究。进而,对于“管理学自身”的研究,即元管理学的研究也应该强调“实然”的取向,当我们对各类管理学认识的来源、产生机制、可靠性、目标和类型积淀了充分的“实然认识”后,再谈作为一门学科的“管理学”有没有可能、如何可能,便更具有可行性。元管理学对管理学进行钿寸间在先与逻辑在先的辩证关系”研究是同“历史的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完全一致的。历史的即时间的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认识客观现实的历史进程(包括科学史、哲学史、思维史等);逻辑的,则是指历史\n发展过程在思维中概括的反映。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指思维的逻辑应当概括地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要求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在建立科学理论体系时,要揭示对象发展过程与认识发展过程的历史规律性;在安排理论体系各个概念、范畴的逻辑顺序时,必须符合被考察对象的历史发展的顺序。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关系表现在:①逻辑的分析要以历史发展为基础,历史的描述要以逻辑联系为依据;②任何一门科学不能只用历史方法或逻辑方法,即使是以历史方法为主的历史科学,也不能排斥逻辑方法;同样,即使以逻辑方法为主的理论科学,也不能排斥历史方法。综上所述,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应从“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加以界定。其内容既有管理实践如大量案例等;也有管理理论如对管理五大职能的系统阐释。管理学兼具理论属性与实践属性,二者相辅相成而相得益彰。至于管理学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属性之争,则可从研究方法的不同来审视:一般来讲,对其予以定量分析则多是自然科学的层面;定性分析则多是社会科学的层面。“实然”研究定量分析多些;“应然”研究定性分析多些。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管理实践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对管理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则在于:定性方法与定量方\n法是经常结合使用的。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接下来,研究者又须借助定量研究来确定定性分析的切入点。二者的不同点有:①着重点不同;②依据不同;③手段不同;④学科基础不同;⑤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⑥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前提下,做到准确定性。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当然也是研究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进而探讨“元管理学”与“管理学”之关系时不可或缺的方法。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科学,所研究的都是对象物所特有的运动(运行)规律,更确切地讲,是特定事物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运行规律。人们一般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理论上概括为对三层面的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1•生产力方面。从生产力层面研究管理,则是研究如何合理组织生产力,包括如何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以适应组织目标及社会的需求,求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n2•生产关系方面。从生产关系层面研究管理,则是研究如何处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目标。3•上层建筑方面。从上层建筑层面研究管理,则是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组织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即如何使组织中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文化氛围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述三个层面从时间发生的先后上来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反过来,生产关系一俟形成又会对生产力产生反作用。对于上层建筑来说(原始社会是没有国家出现以后意义上的上层建筑的),从逻辑上来看,主要体现在: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作用上;②阶级社会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在这一点上,管理学以生产力作为研究对象的层面或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且需要大量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即平时管理学经常说的凡有人群的地方都需要管理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管理学的出现。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层面则需要于“时间在先”的基础上显现“逻辑在先”了。在这里,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活动中,管理主体的动机不仅是有效管理的推动\n力,而且是决定整个管理活动能否开展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管理主体的动机必须具有正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这就需要管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即发挥“逻辑在先”的功能和作用了。管理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面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时间在先即"实践在先”或称决定作用和逻辑在先即理论的指导功能或称反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将三个层面概括起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便可表述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过程的规律,主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管理问题。1•生产力方面。管理学在生产力方面是研究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和行业特点,合理地组织劳动生产和工作过程,确保高质量地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2•生产关系方面。管理学在这方面就是研究如何优化人际关系,使生产和工作达到最大的效益。3•上层建筑方面。主要是研究如何贯彻国家的总体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国家根本利益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管理学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以上三个方面并非彼此独立存在,而是统一结合于每一具体的管理活动之中,它们的这种具体的有差别的结合(矛盾统一)便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元管理学存在及其研究的必要性元管理哲学的研究,首先是当代管理学理论及管理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代西方管理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科学和\n技术层面上,该种研究多注重数字和事实,产生了诸多枯燥、繁琐的符号和模型,使得管理实践出现机械性的后果。管理者尽管能够通过结构改组、财务重整、人事更替等手段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诸如企业的使命、经营理念、企业持续发展等根本问题则很难用科学手段加以解决。可以说,管理学的研究之所以陷于过分模型化、数理化的偏执,重要原因之—就是对元管理学的长期忽视。管理学虽然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科学,但其前提性、基础性等问题属于元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如果说管理学是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主要是为实际的管理活动提供系统的管理知识、思想、原则和可操作的方法,那么,元管理学则是对现有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进行系统的宏观反思,尤其是对管理学的前提假设、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在思维方式的选择、价值观念的权衡以及宏观视野的开拓等方面为管理学研究提供深层启示和理性基础。与此同时,元管理学要成为一门学科,需要确立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并建构相应的概念、范畴及理论体系,这可能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为此,元管理学应明晰自身当前的任务。\n—是,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为元管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和问题来源。元管理学理应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管理学的前提假设、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管理思想的变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更迭和评价,以及管理学发展的结构和模式等问题的探讨,形成关于管理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普遍性理论形态,包括概念、范畴体系、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原则,并最终实现元管理学理论的合理构建。二是,从现代管理思想发展史来看,自泰勒创立科学管理到人际关系学派发韌,管理学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发散状济学家青睐市场,把企业视为一个“黑箱”;心理学家关注个人而忽视组织结构与技术;社会学家虽看中组织中的团体和组织的社会环境,但忽略了个人及个体差异对组织的影响;人类学家瞩目于组织及其成员复杂的生活过程而忘记了理论知识的预测功能;运筹学家致力于构建决策模型而忽视人文特性,如此等等。元管理学的深入研究将会有利于统一各派对管理的认识,进而促进管理学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态,各种理论之间缺乏共通性、内在的一致性和联系性。经三是,当代全球化的商务环境氛围,促使不同管理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成为趋势。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面对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元管理学研究应根据具体的管理实践,进行合理的选择、吸收,并通过创造性转化,\n提炼出应为管理学所用的内容。四是,以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为主流的现代管理学,其理论基础是牛顿所开创的机械论科学范式。机械论科学范式把因果关联性视为简单的、明晰的、线性的,认为宇宙是规则的、可预测的。将该范式的思维运用于管理学之中,必然难以适应全球化导致的商务环境氛围和战略行为的非连续性、复杂化和不确定性。这样一来,构建一套适应当代复杂易变环境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便成为当下元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这也成为“元管理学”所以可能存在的一个缘由O参考文献⑴吴晓波,郭雯,刘清华•知识管理模型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6)[2]戚永红,宝贡敏•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3(6)[3]骆品亮,周勇,郭晖•虚拟研发组织的知识转移机制:文献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5)[4]仲秋雁,曲刚,宋娟,闵庆飞•知识管理流派特征分析及内涵界定[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5]彭长桂,高俊山•国内组织制度理论研究进展与评价基于CSSCI数据的元分析和引证分析(2002〜2008)[J]•情报杂志,2010(7)\n[2]裘江南,秦璇,念闯玲,董锦霞•社会网络研究的元分析[J]•情报杂志,2010(9)[3]潘陆山,孟晓斌•组织记忆研究前沿探析、多重存储模型构建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