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09 发布 |
- 37.5 KB |
- 9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件主要内容汇总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简介1、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泛指大量与经济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包括教科书、官方记录、私营经济记录、专业或非专业著作、报刊杂志的文章和报道等)。1、2本课与其他课的关系1.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理论基础课——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一样;2.西方经济学又是一门实用科学。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2.2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社会资源的归属及其变化的科学。—归谁所有、所有怎样变化、为何这样变化、预测将来怎样变化。(强调资源归属背后人们间的社会关系)。2、3.什么是资源?资源是社会上存在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满足人们物质或精神需要的东西(Thing)。2、4资源的分类1.以是否进行经济活动为标准来划分:自由资源:数量富有,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得的资源。通常叫自由品(naturnalgoods)。经济资源:数量稀缺,需要通过劳动或其他代价才能取得的资源。2.资源通常分为三类:人力资源:愿意并能够参与生产过程的人;自然资源:处于自然状态的生产性质资源;资本资源:是指长期内能够产生收入流的资本存量(资本品或资本:设备等)2、5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1.稀缺性(SCARCITY):相对于需求,资源的供给总是有限,这样一种状态。稀缺资源包括两类:—次资源或天然资源:以现成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资源;二次资源或人工资源由一次资源经过加工而成为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资源。正确理解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是相对的:资源的稀缺性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主体(个人、企业、组织、政府等)。正确理解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又是绝对的:资源的量再多,终归还是有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根本。2、5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2.选择根据现有资源和人们的需要,决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并寻找适当的分配方式。实质上就是资源的配置.\n选择至少包括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是生产什么?第二是如何生产?第三是为谁生产?资源配置的制度主要有两种:市场经济制度: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计划经济制度: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2、6经济学的分类以研究的目的为标准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以解决问题的对象不同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以研究的范围为标准分为:综合经济学、部门经济学、专题经济学;2、6经济学的分类以研究的深度为标准分为:初级经济学、中级经济学、高级经济学;以研究的方法为标难分为:数理经济学、非数理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在数理经济学中,又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特别指出: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价格理论。核心问题是价格,微观经济学也称价格理论。2、7理性人假设所谓“理性人”就是:人们最本质属性都表现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学中的“理性人”:“理性人”——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人”——人们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的范围内,尽可能以最少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益思考:在汽车上让座是理性人吗?思考:舍身取义的人是理性人吗?思考:怎样认识英雄的行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是理性人吗?经济活动中我们怎样才能成为理性人?2、8完全信息假定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能免费获得各种市场信息——每人都能知道该知道的一切信息。第三节.经济学产生发展历程3.2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开始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17世纪,英国的威廉·配第(1623-1687代表作《赋税论》),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得奠基人;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代表作《法国详情》)成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经济学的第一次革命: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著名的《国富论》,集当时一切经济思想之大成,建立了比较完整而科学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顶点\n19世纪初期大卫·李嘉图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顶点。古典政治经济学:早期的经济学统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它是以威廉·配第为起点,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包括李嘉图学说在内经济理论的汇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既有合理一面又有庸俗一面。3.3古典政治经济学分化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由大卫·李嘉图到马克思为一大学派。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标志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以此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后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2、庸俗政治经济学:以马尔萨斯、萨伊等人为代表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学派。该学派极力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说明资本主义如何合理。早期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学派理论发展,就有了今天的西方经济学。3.4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在早期西方经济学中,并没有“微观”和“宏观”之分。两者作为一门各自独立的学科,则是发端于19世纪晚期,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兴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微观经济学产生标志——边际革命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为大多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视为经济史上的里程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综合了早期庸俗经济学的理论,建立起一个庞杂的经济理论框架——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派。厂商理论的产生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厂商理论。厂商理论:就是在不同的垄断或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分析研究一家厂商(工厂、农场、商店或公司)的价格和产量是如何决定的,也就是研究厂商怎样才能达到最适度的生产规模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厂商理论产生标志以张伯仑(1899-1967,美国经济学家)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论》和同年罗宾逊夫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出版的《不完全竞争论》。3.5凯恩斯革命1936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建立了凯恩斯学派——凯恩斯主义,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从此凯恩斯经济学理论流行。3.6.新古典综合派和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产生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学出现了显著的漏洞:一方面,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能够自行调节社会种种矛盾,主张实行自由放任——\n国家不应该干预经济。另一方面,凯恩斯得出:资本主义市场的各种因素不能够自行解决失业等问题,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这样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内部就产生了干预和反干预经济的争论,并由此造成各种矛盾和不调和,由此产生了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这个学派以萨缪尔森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建立,主要观点:1、他们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当作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凯恩斯主义理论称为研究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是以充分就业为分析前提,宏观经济学着重研究不同水平的就业量的情况,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可以纳入一个理论体系;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3、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的主张不过是统一理论体系所涉及的两种不同的情况;4、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混合经济,由私营经济和公营经济组成,私营经济的作用由微观经济学分析,公营经济的必要性由宏观经济学论证。新古典综合派在二战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新古典综合派遇到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出现了“滞胀”,给新古典综合派以很大打击,新古典经济学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结构其解释力显得苍白无力;另外,宏观与微观的综合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者的共识,新古典综合派已经放弃了“新古典综合”的名称,把自己称为现代经济学或现代主流经济学。3.7.当今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新古典综合派对立学派:新制度经济学:以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为代表,强调“制度至关重要”。自由主义各流派:主要包括新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合理预期学派和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又包括伦敦学派、奥国学派和西德弗莱堡学派(即西德新自由主义)。习题:1.什么是资源?2.怎样理解“理性人”假设?思考题:1、简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2、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二章n第一节微观经济学概述n1.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n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n主要研究市场、企业、家庭等单个实体的行为;研究市场机制;研究价格调节。n1.2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单个经济体n单个经济体:n单个消费者n单个生产者n单个市场1.3微观经济学的内容\n均衡价格理论和厂商理论是主要内容1、均衡价格理论:包括供给需求理论、消费理论、生产供给理论、成本收益理论;2、厂商理论:完全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理论第二节需求理论2.1需要与需求需要(欲望):是人们想得到某种(或某些)资源的心理活动。产生需要的原因:环境和存在的刺激;特点:需要只是人们的主观意愿,而不受支付能力限制。需求的定义:是指由支付能力决定的需要或欲望的实现。或者说: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量。需求的两个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需求的分类:①个人需求;②市场需求个人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市场需求:把对某一商品(也即该商品市场)所有的个人需求加总。思考需要、需求有何联系?需要、需求有何区别?2.2.影响需求的因素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思考:为什么商品销售不好一般要降价?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说收入增加会增加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是在使用上存在着密切关联的商品,可细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相关商品:替代品:是指商品具有相似的使用功能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商品。互补品:\n是指相互补充来满足一种欲望的商品。第四,消费者偏好。如民族的、文化的、个人消费偏好;第五,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中国城市房子其他因素: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洗发水手机);政府的消费政策;历史传统、民族风格、文化习惯;地理气候、经济开放程度和外国消费习惯。2.3.反映需求规律的数学方法2.3.1、需求函数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式:Qd=f(a,b,c,d……)需求函数若商品需求量只与价格有关,需求函数可写作:Qd=f(P)2.3.2、需求表(demandschedule)需求表:是表示一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2.3.3、需求曲线(demandcurve)需求曲线:表示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把需求表的数据描绘在平面坐标图上即得。\n根据习惯,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需求量。线性需求函数:自变量是一次的函数线性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n如:n需求函数是Q=1000-0.5Pn这一需求函数画成几何图形所得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2.4需求定理(lawofdemand)基本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2、5反需求规律需求规律的例外情形:第一,某些商品,在特定条件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减少,而价格上升时,需求反而增加。如:房子,股票、个别食品等特殊资源。第二,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需求量也越大;反之,当价格下跌需求量反而下降。思考:1.为什么联通公司的电话服务在我校市场占有率如此之低?(结合影响需求的各因素回答)第三节供给理论3.1供给1.供给的定义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n两层含义:一是厂商有提供商品的欲望;二是厂商有提供商品的能力。3.1供给2.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个别供给:是指单个厂商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市场供给:是指该商品市场所有个别供给的总和。3.2影响供给主要因素:第一,商品自身的价格价格与利润正相关:假设其他不变价格越高利润越多。第二,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成本。生产需要投入生产要素——生产成本——价格越高不利于生产该产品。第三,生产的技术水平技术越进步同样的投入产出越多——供给增加。如:超级稻。第四,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预期今后的市场、价格、成本情况影响对该产品的供给量。3.2影响供给主要因素:第五,相关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供给者生产该商品的数量。如:土地可以生产棉花、水果、熟菜和粮食。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很多:如:供给者的数量如:厂商的经营战略(一个厂商在产品营销不同阶段往往来用不同的策略)。3.3反映供给规律的数学方法1、供给函数是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决定这种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函数。其公式:Qs=f(a,b,c,d,…..n)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决定商品供给量的因素就是这种商品的价格。这时,供给函数表示为Qs=f(P)2、供给表是用来反映商品供给量的与相对应价格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举例:\n玉米片的供给表可以看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3、供给曲线反映商品供给量与相应价格关系的坐标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不同价格与相应供给量的组合在该坐标图描绘相应的各点,然后顺次连接这些点而得到。供给曲线图形特点:向右上方倾斜。假定某一具体的供给函数为\nQs=-500+0.02P,或P=25000+50Qs,这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直线型的供给曲线。3.4供给定理(供给规律):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3.5反供给定理(或规律)第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经营,使成本降低且大批量供给成为现实,虽然商品价格下降但利润增加,厂商仍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如汽车。第二,劳动的供给: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可能保持不变甚至会更少。因为: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文化娱乐、教育、休闲等活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第三,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供给变动符合供给定理;大幅度升降时,人们会因为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引起供给变动不规则变化。第四节市场均衡4、1市场均衡定义:是指市场需求量和供给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marketclearing)。4.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1、均衡价格(market-clearingprice):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2、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3、均衡点:一种商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均衡点所对应的价格和数量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4.3均衡价格形成●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而均衡价格形成后,一旦市场价格背离了均衡价格,由于供求的相互作用,则自动恢复到均衡价格。\n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均衡应注意三点第一,均衡价格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第二,需求与供给不分主次。第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方程求解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Qd=f(P)是需求函数,Qs=f(P)是供给函数,当均衡时,Qd=Qs即可以求出均衡价格Po与均衡数量Qo举例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Qd=14-3P,供给方程为Qs=2十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4.4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几何图形表现:组合点在同一需求曲线上运动。需求的变化:是指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如:收入水平、偏好、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预期等。几何图形表现:需求曲线位置发生移动。比较:\n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价变而引起量变。需求的变动——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非价格变而引起量变。4.4.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第一,供给不变,需求增加情况:见图4.4.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第二,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情况:见图\n结论: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则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即:需求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利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4.4.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供给的变动——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移。第一,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见图第二,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n见图得出结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即:供给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4.4.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两者变动的方向、变动的程度的差异均可能对均衡产生不同影响:若干情况汇总:不管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如何移动,将新的均衡点位置与原均衡点位置比较:均衡点左移了均衡数量-定下降,均衡点右移了均衡数量-定上升;均衡点上移了均衡价格-定上升,均衡点下移了均衡价格-定下降。\n结论——“供求定理”: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学会应用用学过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移动解释或预测:房子价格走势;股市中股票的价格走势;空调等家用轻工业品价格;第五节弹性理论弹性理论是研究什么的?是研究价格等因素对需求或供给的影响程度大小的,即敏感性。例如:对于价格,不同商品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升降的敏感程度大不一样。5.1弹性的含义ª弹性理论ª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5.2需求价格弹性5.2.1需求价格弹性是用来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敏感程度的指标。敏感程度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表示。5.2.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表示):是某商品需求量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比值。用来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n弹性系数的计算几个关于弹性的含义经济弹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因变量变动率(变动程度)除以自变量变动率。变动率=变动量/原量(百分比)变动量=变动后的量——变动前的量=新量——原量经济弹性大小用弹性系数反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计算如果用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用Q和△Q表示需求量和变动量,用P和△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Ed=(Q2--Q1)/Q1/(P2--P1)/P1=△Q/Q1/△P/P1=△Q/△P*P1/Q1其中,P1和Q1代表初始价格和需求量,而P2和Q2代表新的价格和需求量。5.2.3点弹性特别地:若价格的变动趋向于零,这种需求弹性叫点弹性。以dQ和d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量,以Ed表示需求弹性系数,则需求点弹性的公式为Ed=dQ/dP*p/Q需求弧弹性:点弹性之外的称为需求弧弹性:用来表示某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举例计算需求点弹性:需求函数Qd=2400一400p,分别计算价格p=5和P=4时的需求点弹性。解:dQ/dP=Qd’=-400,取绝对值\n当p=5时,Qd=2400一400×5=400Ed=400*5/400=5同理当p=4时,Qd=2400一400×4=800Ed=400*4/800=2点弹性和弧弹性比较(1)点弹性(pointelasticity)——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都极为微小的条件。(2)弧弹性(arcelasticity)——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一段弧的弹性,它适用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都相当大的条件。注意需求弧弹性和点弹性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前者表示的是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而后者表示的是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5.2.4需求价格弹性分类(1)Ed>1,即需求富有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2)Ed<1,即需求缺乏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3Ed=l,即需求是单一弹性,它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按同一比率发生变动。(4)Ed=0,即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其需求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5)Ed=∞,即需求弹性无穷大,它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是无限的,而一旦高于既定价格.需求量即为零。5.2.5影响商品需求弹性因素(1)商品的必需程度。如果某种商品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那么需求弹性比较小。(2)商品的可代替性。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弹性就越大。相反,用途越狭窄、越单一,需求弹性越小。(4)在总开支中的比重。比重越大弹性越大。(5)商品类别的大小。某一类商品替代品很少.需求弹性很小。大类商品中的某一种需求弹性会很大。(6)商品耐用程度。使用寿命长的耐用品需求弹性大,而使用寿命短的非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小。5.2.6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1、总收益概念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以TR代表总收益,Q表示商品的需求量、P表示商品的价格,则有TR=P·Q5.2.6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特别要注意的是,总收益并不是出售商品赚的钱,即不是利润,而是所得到的钱。思考商品销售不畅时怎么办?是否可用降价策略?是否所有商品都可降价以求多销?分情况:2、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经营者总收益的关系第一种情况: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奢侈品),总收益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总收益;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总收益。数学证明(略)\n举例:设某商品(如名牌时装),价格P1=500美元时,销售量Q1=100件,此时总收益TR=P1xQ1=50000美元。现假定价格下跌了10%。如果该商品是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如名牌时装),Ed=2,按照定义此时销售量将增加20%。即Q2=100×(1十20%)=120件TR2=450元*120=54000美元,显然总收益由于价格下降而增加了。解释什么是“薄利多销”?“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降价和多销的结果是增加总收益,只适合对价格敏感的商品(Ed>1,富有弹性)。2、商品的需求弹性和经营者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情况:对于Ed<l的缺乏弹性的商品,总收益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总收益减少;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总收益增加。数学证明(略)举例:设某商品价格P以TR代表总收益,Q表示商品的需求量、P表示商品的价格,则有TR=P¡¤QP1=500元时,销售量Q1=100件,此时总收益:TR1=P1Q1=50000元。现假定价格下跌了10%。如果该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如大米),Ed=0.5,按照定义此时销售量将增加5%。举例:即P2=500×(1-10%)=450美元;Q2=100×(1十5%)=105件TR2=P2×Q2=450美元*105=47250美元,TR2小于TR1=50000美元;显然总收益由于价格下降而下降了。思考1、粮食丰收了农民一定高兴吗?理解“谷贱伤农”现象丰收了,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原因: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由于丰收而供给增加,造成粮价下跌;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并不因价格下跌需求量显著增加,需求量增加多得到的收益小于价格下跌损失的收益;总收益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农民受损失。2、对于Ed<l缺乏弹性的商品适合降价吗?什么样的商品适合降价销售?5.3.需求的收入弹性1、需求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n计算收入弹性的公式2、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1)Ei>1,即收入增加1%而需求量增加超过1%的商品,我们称之为奢侈品。(2)0<Ei<1,即需求增加幅度不超过收入增加幅度的商品,我们称之为必需品。(3)收入单位弹性,Ei=1,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将等于收入的相对变动。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4)收入完全无弹性,Ei=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收入如何变化,需求量都不会变。(5)收入负弹性,Ei<0。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劣质商品:收入上升需求反而下降的商品,这类商品较为特殊。5.4.需求交叉弹性1.需求交叉弹性含义、公式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如:Exy→商品x对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计算同需求价格弹性2.需求交叉弹性分类(1)Exy>o,正值弹性。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那么,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同方向变动。(2)Exy<0,负值弹性。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品,那么,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5.5.供给价格弹性(elasticityofsupply)1.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供给弹性也分为供给弧弹性和点弹性。2.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1)供给富有弹性。此时,Es>1供给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的变动幅度。(轻工业品、劳动密集型产品)(2)供给缺乏弹性。此时,Es<l供给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的相对变动。(重工业品、农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3)单位供给弹性。此时Es=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的相对变动等于价格的相对变动。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4)供给完全无弹性。此时,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变动,供给量都不变。(土地、古董、名画)(5)供给有无限弹性。此时,Es=∝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恒定,而供给量无限。其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农村劳动力)第六节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1.最高限价(CeilingPrice)也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最高限价的作用:政府往往试图用最高限价政策应付通货膨胀或兼顾社会公平。最高限价不良后果:1、最高限价使得需求大于供给,会出现排队抢购的现象。政府可能不得不通过发放票证的方式实行配给。2、限价还会导致黑市猖撅。如经济实用房、火车票。下面是排队买经济实用房、火车票现象\n启示:除非特殊情况,不应对竞争性商品实行限价政策。对于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由于缺乏竞争的市场,政府可采取适当的限价政策。2.最低限价(FloorPrice)最低限价(也称支持价格,或地板价格);是政府为扶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西方国家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实行长期的最低限价政策,支持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但最低限价必然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政府通常收购后,要么储存起来,要么扩大出口。为了减少存储开支.政府也会采取其他措施,如限制种植面积来减少农产品的供给以支持农产品的价格3、易腐商品定价易腐商品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售出,否则售卖者受到损失,如何定价才能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卖出,并使得自己的收入最大?以夏天的鲜鱼为例:夏天卖鲜鱼定价若夏天售卖鲜鱼者能够知道消费者一天内在各个价格水平上对鲜鱼的需求量(即知道鲜鱼的需求函数或需求曲线),就可以制定出最合理的价格,既能将鲜鱼售卖完,又使自己收入最大。卖鲜花等也是如此。4、如何生产农产品?思考:造成这些农产品被放弃的原因是什么。(1)、CCTV焦点访谈:一个月多前正是芹菜收割的季节,但是陕西西安阎良区不少菜农却将自家种的芹菜用拖拉机搅烂在地里。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山西运城、北京大兴区,所不同的是,芹菜换成了西瓜和白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芹菜产量剧增,供大于求今年阎良区的芹菜种植面积猛增,总数为21000亩,而去年仅为13000亩。吸引大量农户种植芹菜的主要原因是去年芹菜价格较高(每斤6毛多)。但是到了今年,由于芹菜产量剧增,供大于求,导致今年芹菜的价格猛跌。一斤芹菜收购价仅为5分钱,而收割芹菜的费用却在这之上(人工4分,其他1分多)。无奈之下,菜农只能忍痛毁掉芹菜。大白菜被放弃的原因(2)、今年冬储大白菜上市后,价格低迷。山东、河北、北京等大白菜主产区平均价格去年每公斤0.6至0.9元,今年却只有0.12至0.16元。许多农民放弃了大白菜,何以如此价贱?山东西葫芦2分钱1斤无人买菜农伤心拔秧苗5、为何把牛奶倒入大海汤姆是一位乌有城郊区的奶牛场老板,方圆数百里只有这一家奶牛场,有2000头奶牛,每月产奶2000吨,这牛奶供应给乌有城的市民和周边的农民。牛奶售价是每吨500美元,每吨牛奶的生产成本是300美元。因此,汤姆一个月可以赚40万美元。在大学读MBA的儿子杰瑞,正在对当地牛奶市场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杰瑞向父亲指出他的一个惊人发现:¡°这些年,你平均每个月损失130万美元。¡±这些话让老汤姆很不高兴。\n¡°咱们每月生产的牛奶卖给乌有城市民1000吨,乡下的农民1000吨。乌有城市民平均收入是乡下农民的两倍多,对这些市民来说,牛奶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他们花在牛奶上的钱,占其整个生活支出的比重很小。” “我的市场调查表明:既使奶价翻两番,既每吨2000美元,乌有城市民对牛奶的需求也基本不会下降。” 汤姆了解乌有城居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凭多年的经验和生活直觉,他觉儿子的这个调查结果很可能是真的。“可乡下的农民很穷,根据我的经验,每吨500美元,也就是每公斤25美分,是他们能够承受的上限,超过这个价格,他们就不会买牛奶了。而我们每月的牛奶产量是2000吨,城里只能销掉1000吨,为了卖掉全部的牛奶,我们只能卖500美元一吨,每月我也能赚40万美元。” “要是能够卖给城里人2000美一吨,乡下人500美元一吨就好了。”“这不可能,乡下人会把我们的牛奶转手卖到城里,2000美元的不可能维持。” “那为什么你不只卖给城里人呢?2000美元一吨。乡下人我们就不供应了。你想一想,每吨卖500美元,卖2000吨,一个月才赚40万美元;而每吨卖2000美元,虽然只能卖1000吨,可是一个月要赚170万美元。¡°可这个月我们已经生产了2000吨,要是卖2000美元一吨,多余的1000号难道倒掉不成?是啊,倒掉很可惜。可是倒掉它们,我们还可以赚140万美元;不倒掉它们,我们就只能赚40万美元。毕竟赚钱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且你也只有倒掉,否则,没人相信你真的会卖2000美元一吨。老汤姆知道杰瑞的分析的是对的。犹豫再三,他终于痛下决心;倒掉1000吨牛奶。他的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那以后怎么办,难道要每个月生产2000吨,倒掉1000吨吗?杰瑞哈哈大笑:¡°怎么会这样?倒掉的牛奶只会有这一次,以后我们就不需要生产那么多,所以,倒掉这个月多余的1000吨后,我们接下来宰杀1000头奶牛,辞掉部分工人,把多余的牧场和养牛场租出去,每月的生产成本可以降到30万美元,销售收入200万美元,每月纯利润就是170万美元了。第二天,汤姆的奶牛场做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把1000吨香喷喷的牛奶倒入海中,然后宰杀了1000头奶牛,并且将牛奶翻了两番。自然,汤姆挨了不少骂。可是除了骂,人们也无可奈何。对于穷人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喝牛奶了。而城里人仍然购买汤姆的牛奶,尽管对这样的大幅涨价也很不满,可也没办法。 思考 1、2008年春节前一位老大娘从菜市场出来说:5元钱只买了3棵葱,买蒜的话能够买一袋子。你估计2007年葱和蒜的生产会发生什么情况?2、2007年大蒜市场批发价达到0。2元/斤,2008年该种吗?农民应该怎样从事农产品生产?2章总结1、需求与需要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2、影响需求因素3、画出需求曲线并会应用4、需求定理5、影响供给的因素6、画出供给曲线并会应用7、市场均衡(市场出清)均衡价格均衡数量8、供需定理9、需求和供给一方变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可能变动10、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义计算1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小于1)表示的意义12、对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小于1)商品应该采取怎样的价格策略13、什么是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怎么看待其优缺点?\n14.学会用供需理论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工农业产品生产销售。习题1、理解概念:需求与需要市场均衡(出清)供需定理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需求价格弹性2、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各有哪些?3、(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Qd=14-3P,供给方程为Qs=2十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2)、某商品价格增长10%,其需求量减少20%;价格由5元减为4元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4.用图式法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说明均衡点表示的意义;举例说明供给或需求一方变动对均衡价格会产生怎样影响?5.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有人说,气候不好未必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要涨价,农民收入会增加,对此你有何评论。6.如果要增加销售收入,那么对粮食、汽油、电、学费、汽车、高档家具、名牌服装分别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方法,为什么?7.什么是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有什么不足?3章效用理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1.1欲望与效用1.1.1欲望(desire)定义:即需要,是在某种环境和存在的刺激下所产生的想得到某资源的心理活动。欲望是一种心理活动。1.1.2欲望特点 1.欲望人人都有。2、欲望多种多样,无穷无尽。1.1.3效用(utility)1.1.3.1效用定义:消费者从消费商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得到的满足感称为效用。即欲望的满足。1.1.3.2.效用(utility)特点1)主观性:效用纯粹是消费者一种主观心理感觉。从心理角度考虑,与道德和法律无关。烟酒毒品2)相对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人们对消费同一物品有不同的感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1.1.4.负效用负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资源(物品或劳务)所引起的不舒适或痛苦的感觉。如过量饮酒。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如何区分正效用和负效用?参与经济活动的都是理性人,能理性判断是否对自己满足(正效用和负效用)。如:\n装饰用的某些油漆、溶剂等具有芳香味;医院的医生为病人打针、做手术,病人感到痛苦。1.1、5.效用决定付出效用的“自我比较”:效用大小的比较只能由同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决定。同一物品对不同人效用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购买行为:有人购买,有人不买;有人愿意出的价格高,而有人出的价格低。西方经济学认为:效用是产生价格的主要原因。1.1、6.两种不同的效用分析方法一是基数(cardinal)效用分析法,即边际效用分析法。二是序数(ordinal)效用分析法,即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基数效用(cardinalutility):用1,2,3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效用单位.用尤特尔(util)表示。序数效用(ordinalutility):用第1,第2,第3等序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第二节基数效用2、1.总效用(TotalUtility)及总效用函数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资源(物品或劳务)而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总效用函数:是反映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资源(物品或劳务)产生的总效用和其消费数量之间关系的函数。消费者若只消费一种资源X,则总效用函数为TU=U(X)例如:总效用函数若为TU=14x—x2,当消费量x为7时,总效用TU=14×7–7*7=4902.2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边际效用(MU)定义:是指每追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理解:边际的含义边际:是指每增加或减少1单位时所带来总的影响变化。2.2边际效用(MU)若用MU表示边际效用,则MU=ΔTU/ΔX当总效用为连续函数时,则可利用微分求得边际效用:MU=dTU/dX举例如:效用函数为TU=6x十0.5x2\n当总效用函数为多元函数时,TU=6x十3y一0.5x2—0.4y2—xy可通过对x或y求偏导数求得边际效用。2.3、边际效用递减法则(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2.3.1.法则内容:某种资源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进一步解释:同一资源的每一个单位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同,最先消费的单位资源的效用必然大于后来消费的单位资源的效用。原因:生理或心理原因。2.3.2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举例1、喝水当一个人很渇想喝水时,第一杯水对他来说效用最大;第二杯水效用次之……当达到饱和之后再继续喝水,此后还会出现负效应。(喝酒、品茶也是如此)2、饥饿的人消费面包:第一个其满足程度最大,即效用最大,如9个单位;当他消费第二个面包时,满足程度有所减少,效用为6个单位,总效用为15个单位;当他消费第三和第四个面包时,效用下降为3个和1个单位,总效用分别为18个和19个单位;到消费第五个面包时,他已经不想吃了,则第五个面包的效用为零。如果他继续吃下去,其效用为负数,效用也会相应减少。2.3、3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例外情形1、“嗜好成癖”;具有“海量”的饮酒者,可能要在三杯下肚后,才能品尝出美酒的醇香来;上瘾物品。2、“配套成龙”:如集邮爱好者,当他打算配备一套美国总统肖像邮票时,越接近成套,所获得的满足越大。2.4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由效用表可以绘出总效用曲线边际效用曲线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TUMu2.5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1.边际效用与价格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价格是卖方定吗?思考一价格是买方定还是卖方定?卖方定的价格——期望价格买方定的价格——交易价格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代价(即\n价格)就愈高;反之愈低。边际效用大时,则意味着数量少,当边际效用小时,则意味着数量大。物以稀为贵。思考二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水和钻石价值悖论: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价值悖论问题的解答商品的数量越多,购买愿望就越小。巨额的数量使其边际效用大大减少,因而降低了该物品的价格。引入消费者剩余:买衬衣某人没有衬衣,若买一件时假定他愿付出的价格为20元;若购买两件时,假定第二件他愿付出价格为16元.则愿付出的总价格为20+16=36元;若购买三件时,假定为第三件愿付出的价格为12元。于是,他购买三件衬衣所愿意付出的总价格为20十16+12=48。可是,在市场每件衬衣的实际价可能为12元,消费者购买衬衣时实际付出的总价就是36元。2、消费者剩余:定义:消费者愿意为某资源支付的价格与他在购买时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公式表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付价格—在市场购买中实际所付价格用图表表示消费者剩余产生消费者剩余原因由于消费者购买是按照最后1单位的价格支付(所有单位的消费品),因此,他得到了成本之上的效用剩余。在表中消费者购买前面每个单位商品消费,得到了剩余。当交换不再对他有利,不再使他得到剩余时,他便停止购买。思考:1、你一次买很多同类商品消费,合理吗?2、做生意的人卖商品,每次卖的最低数量(每份、每包、每盒、每瓶)大的好还是小的好?2.6基数论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定义:是指消费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用(满意的消费组合)。2.假设条件:为了便于分析,我们首先假定:\n①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知的;②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假如是A和B两种)的价格是已知和既定的;(3)消费者的既定收入全部购买这两种商品,收入已定。问题就可以归结为:消费者支出的全部货币分别购买多少数量的X商品和多少数量的Y商品才能使其获得的效用总和为最大?3、均衡条件等边际法则:在消费者的收入固定和他所面临的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即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时,该消费者得到效用最大。均衡条件进一步解释由于支出(或收入)一定,消费者购买的A商品数量越多,则对B商品的购买量就越少。随着购买A商品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就会下降。而随着购买B商品数量的减少,其边际效用则上升。为了效用总和达到最大,消费者会不断地调整A的购买量和B的购买量,直到支出的每一单位货币(元、分)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你要花一定数量钱买两种商品,在所花钱范围内你可买两种商品任何数量,怎么买?MUA/PA=MUB/PB3、均衡条件推广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还可以推广到购买多种商品的分析中。购买多种商品消费者均衡\n思考:消费者怎样购买商品买什么样空调的好?商场内各空调厂家相互竞争,一厂家正在展示自己的1匹空调,顾客都认为该品牌的1匹空调制冷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厂家的1匹空调。问题:你买1匹空调一定要买该厂家的这款吗?为什么?思考:如果你是一个生产经营者——售卖者,你怎么做可将自己的商品卖得价高?开发品种;提高质量;广告宣传;怎么做可将自己的商品卖得出怎么做可将自己的商品卖价高第三节序数效用论3、1基数效用理论不足:1、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出了难题:财富、货币越多对其拥有者边际效用越小,社会的总效用越小,而将富人的财富、货币分给穷人则全社会的总效用增加,即社会福利增加。所以应该均贫富。西方经济学只能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基数效用理论流行于二战以前。2、基数效用分析的弊端:一种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无法测量,因而不适合用基数加以表示。3、2序数效用论(或无差异分析)观点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在实际消费中,一个消费者虽然说不出各种产品究竟有多少个单位的效用,但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不同的商品排列出偏好的顺序,以序数第一、第二、第三……表示物品效用的大小。效用只是次序的概念,只能用序数表示。3.3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n消费者获得相等的满足程度可以有多种消费组合:例如:鱼A和熊掌B鱼A熊掌B25342.52.541无差异曲线定义:无差异曲线是表示消费者对所消费的不同商品组合具有同等满足程度的曲线。得到同样满足程度可有不同消费组合(梨和苹果):3.4无差异曲线的性质1.无差异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所表示的效用程度就越高;离开原点越近,则效用程度越低。2、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用反证法可以证明这一特性。3.4无差异曲线的性质3、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3、5边际替代率3、5、1边际替代率定义:是指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满足程度的前提下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举例说明边际替代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A商品的消费而必须放弃B商品的消费数量,叫商品A对商品B的边际替代率;以MRSAB表示。边际替代率\n用MRSAB表示A商品代替B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AB=ΔB/ΔA=MUA/MUB推导略:3、5、2.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A商品对B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随着A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即MRSAB随A的增加而递减。第四节预算线(budgetline)1、定义:——又称消费可能线,是表示在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2、方程:X•Px+Y•Py=I3、预算线(消费可能线)图形表示:设:I=500,Px=10,Py=20预算线的斜率斜率:A的购买量OA与B的商品购买量0B之比。或者其斜率为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OA/0B=-Px/Py预算线的图形AB为预算线4、预算线的变化4.1商品价格不变而个人收入发生变动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价格不变,收入增加;一种是价格不变,收入减少。预算线的变化一、价格不变,收入增加:\n消费者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移动。由于价格不变,消费可能线的斜率不变,所以费可能线只是平行地向右上方移动。预算线的变化预算线的变化二、价格不变,收入减少:消费可能线会向左下方平行地移动。预算线的变化预算线的变化(略)预算线的变化丫商品的价格不变,X商品的价格下降预算线的变化X商品的价格不变,丫商品的价格下降预算线的变化预算线的变化预算线的变化第五节序数论消费者均衡5.1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指消费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满意的消费组合;或者获得同样的效用付出最小的代价。2、寻求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性:消费者一方面要通过消费商品来满足自身欲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消费能力的约束,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钱尽其用,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满足程度)。当消费者处于效用最大时,我们就说他正处于一种消费者均衡(Consumer’sEquilibrium)状态。5.2图示法求均衡点在同一坐标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在众多的无差异曲线中,必有一条和预算线相切,二者相切之点就是消费者所获得的最大满足点(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商品价格购买不同的商品组合)。\n5.3排除法解释消费者均衡点在上图中,如果消费者选择曲线u1上c点的商品组合,由于C点处于预算空间内,消费者没有用完他的全部收入,也就没有获得最大的满足。如果消费者选择a点或b点的商品组合,尽管他的钱花光了,但由于曲线u1所代表的效用低,消费仍未获得最大的满足。解释消费者均衡点如果消费者选择曲线u3上d商品组合,由于d点处于预算线之外,他无法实现其主观愿望,因为这个商品组合已超过了他的购买能力。只有在u2与MN的切点E上,才能保证既花完了全部收入,又获得了最大的满足。E代表X和Y的最佳组合和最佳购买量。5.4计算法求消费者均衡条件预算线的斜率:A的购买量OA与B的商品购买量OB之比;或为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OA/OB=-Px/Py预算线的斜率=Px/Py(取绝对值)无差异曲线上点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MRSAB。MRSAB=ΔB/ΔA=MUA/MUB无差异曲线上点的斜率=MUA/MUB(取绝对值)计算法求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在预算线与最高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实现。在该切点,斜率是唯一的:消费者的替代率正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均衡条件:\n5.5收入消费曲线5.5.1收入消费曲线习题1.举例说明以下概念: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消费者剩余2.结合例子谈谈你对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的理解。3.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所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结合例题谈谈如何通过计算求得消费者均衡?4.举例说明什么是无差异曲线?习题5.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边际替代率?怎样计算?6、从消费者角度看质量高而贵的商品不一定是好东西,为什么?举例说明。7、商品价格和你的预算消费已定,请你根据MU/P谈谈:怎样购买商品才合理?举例说明。n第四章生产理论n生产者理论微观经济学——均衡理论——供需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怎样生产才合理第一节厂商n1、1企业、厂商的定义n厂商:n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能够独立作出生产经营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n厂商是经济概念,而不是法律概念。\nn企业:n是按照一定的法律要求(资金、场所、责任和义务)到政府相应部门登记注册的一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n企业是法律概念,而不是经济概念。n企业是厂商;n厂商不一定是企业,比企业范围大得多:n如果一家大公司分厂或分支机构接受总公司的方针政策的指导,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那么各个分厂或分支机构也应看作是独立的厂商。n但厂商中最典型的是企业,所以一般用企业代表厂商。n1.2厂商组织形式n当今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厂商(企业)组织形式:n单人业主制n合伙制n公司1、2、1单人业主制是指一个厂商(企业)为一个所有者业主所有。1、2、1单人业主制优点:1、容易建立,只要履行法定手续,即可进行营业;2、具有简单的决策过程,业主作出一切生产经营决策;3、获得全部利润,利润只作为所有者的收人纳一次税。1、1、1单人业主制缺点:1、业主具有无限责任。2、筹集资金的能力有限,不易扩大经营规模;3、寿命短:随业主的死亡而终止。街头商店、个体经营者、艺术家等多采用单人业主制形式。个体户1、1、2合伙制是一个厂商(企业)为两个或几个合伙人所有。他们之间订立合伙契约,共同出资开办该企业,并分享利润。优点是:1、筹资比单人业主容易;2、决策更科学;3、合伙人能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分工,效益因而提高。合伙制缺点1、筹资有限,只靠合伙人个人所有资金;2、决策难以达成一致意见;3、和单人业主一样,每一个合伙人对合伙所发生的债务有无限责任;4、寿命短:意见不合,一个合伙人退出,或一个合伙人死亡,这个合伙即告结束。合伙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多采用合伙形式。1、1、3公司公司是一个企业为一个或多个股东(持有该企业发行股票的)所拥有。它是一个完全有别股东的“法人”,即它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业务活动。\n公司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公司的优点1、筹资快、额大: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大量资本;2、有限责任,即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清偿债务只以他们持有的股票金额为限。3、公司是永续存在的,不因个别股东的退出或死亡而倒闭。4、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公司可雇用专业人员担任管理工作。公司的缺点:1、管理体系复杂、决策缓慢代价高,股东人数多,意见难统一;2、股东利益和管理人员目标难以一致;3、建立公司麻烦,尤其是上市公司。采掘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规模大的多采取公司组织形式。1、3厂商的根本经营目标: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短期的和长期的)。为何把牛奶倒入大海?厂商的目标不同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福利基金组织思考1、A办了公司以高利息向你借钱,你若有多余的钱能借给他吗?怎么做才能减小风险——自己的钱能安全收回?2、你要自己当老板,是办什么样的企业?第二节生产函数2、1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的概念企业把可支配资源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生产要素的概念企业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源。2、2生产要素分类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2、2、1劳动是指由人类提供的体力和脑力的付出。劳动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提供劳务者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劳动态度等。2、2、2.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必须投入的自然物质因素.包括土地;包括自然界一切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资源,如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2、2、3.资本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如厂房、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2、2、4.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企业家才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n2、2、5.生产要素简单划分: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为两大类:1、机器厂房设备土地等K2、劳动L2.3生产函数2.3.1生产函数反映企业生产产品的产量与投入生产要素的数量之间关系的函数。生产函数表明一定数量的投入要素与产出量关系。其一般表达式为:Q=f(x1,x2,…xn)式中,Q表示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x1,x2,…代表土地、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技术、机器设备等。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为了研究方便,将各种生产要素归结为劳动L和资本K,则生产函数一般形式可表示为:Q=f/(K,L)函数表明:在劳动与资本数量的组合已知,可以推算出最大的产量。第三节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3.1短期和长期3.1.1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期。短期企业不能改变其厂房和设备的数量的时期。(例如:租别人的厂房机器设备生产)一般是指:规模固定不变:厂房机器设备土地等(K)人数可变:劳动(L)短期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分为:可变要素——劳动L不变(固定)要素——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要素K短期和长期3.1.2长期是技术不变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都可以变动的时间周期。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的要素投入:可以缩小或扩大生产规模。长期所有的要素投入量都是可以变化的,没有可变要素投入和不变要素投入的区别。(购建厂房机器设备扩大生产,或变卖厂房机器设备减少生产)短期和长期划分长期与短期判断:以全部生产要素能否调整来。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的厂商而言,长期与短期的长短并不是一样的。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农业饮食服务业\n总结短期与长期短期:考察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长期:考察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变3.2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函数即资本量(或厂商规模)不变,总产量只取决于劳动量L。生产函数为:Q=f(L,K)生产函数一般写为:Q=f(L)3.3.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1、总产量:指投入一定的劳动(可变要素)相对应的最大产量,记为TPL。2、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劳动(可变要素)的投入所生产的产量,记为APL。3、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劳动(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记为MPL。边际产量可以理解为: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条件下,投入要素一定量变化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化量\n用图形表示的三者关系:3.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定义:——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继续增加所得到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链接: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某种资源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2、边际报酬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和固定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进一步解释开始时,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少,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组合比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递减的趋势了。3.5、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生产三阶段: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三阶段\n第一阶段: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第二阶段: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但仍为正值第三阶段:边际产量递减且为负值第一阶段:总产量曲线从O到A这个范围,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总产量是增加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这一阶段,不变要素资本K的投入量相对过多。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因此,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会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第三阶段:超过B点以后增加劳动投入量,总产量减少。在这一阶段,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显得太多、生产要素配合比例严重失调,新增加的劳动力对生产秩序造成干扰,降低了生产效率。即使劳动是免费的,理性的厂商也会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理性厂商必然要在第二区域生产。第二阶段:总产量曲线从A到B这个范围。劳动的边际产量继续递减,总产量虽然仍然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减缓,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到达B点时,总产量达到极大值。理性厂商必然要在第二区域生产:这一区域为理性生产阶段,又称经济区域。第四节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4.1长期生产函数:反映长期厂商产量与投入生产要素量之间关系的函数。长期内所有的要素投入都是可变的。\n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最简单的一种长期生产函数:有两种可变投入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一般形式为:Q=f/(K,L)其中,L表示劳动的投入,K表示资本的投入量,Q表示产量。4、2等产量曲线1、定义: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曲线。以Q来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链接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定义: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或支出水平下,对所消费的不同商品组合具有同等满足程度的曲线。它反映了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组合带给他满足程度的主观评价。举例假设生产某种产品(如棉布)的生产函数是Q=f(L,K),则产量Q=6干米可以采用的生产方法可列举如表。第一行表示为了生产出6干米棉布,可以使用144个单位的劳动和极少量资本〔1/4单位),第二行表示72个单位的劳动与l/2单位的资本相结合也可生产出6千米棉布。最后一行是使用极少量劳动(1/4单位)和大量资本(144个单位)的高度资本集约化生产方法。2、等产量线作图纵轴表示资本K,横轴表示劳动L,根据表中的数字,可以作出等产量线Q。\n等产量曲线图3、等产量曲线特点:第一,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不相交。第二,在同一个坐标图上离原点较近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较低,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较高。第三,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负的;第四,等产量曲线都是凸向原点的,替代率递减。4、3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softechnicalsubstitution)1、定义:为了维持原有的产量,以一种投入(如劳动)代替另一种(比如资本)投入的比率。用MRTSLK表示类似于边际替代率。2、公式:MRTSLK=-ΔK/ΔL3、几何意义: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上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第五节等成本曲线(isocostcurve)5、1等成本线含义——又称企业预算线,是用来表示在既定的总成本(开支)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一条线。5、2等成本线作图公式:C=PkK+PlL表示在总成本既定时所能购买的各种投入量之间组合。等成本线作图\n链接:预算线的图形第六节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6、1最优要素组合定义生产既定的产量所用的总成本最低,或者用给定数量的总成本所生产的产量最大。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分析前提(1)已知成本方程(等成本线)(2)已知生产函数(等产量线)6、2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1、找生产均衡点劳动价格PL和资本价格Pk、全部成本C既定,由此则可以确定一条等成本曲线。如图所示。QL*PL+Qk*Pk=C\n图上无数条代表不同产量的等产量曲线中,总会有一条等产量曲线正好和这条等成本线相切。切点E就是最优要素组合点,即生产的均衡点。均衡点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企业应该按照E点的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厂商就会取得最大的产量。2、为什么E点就是最优的要素组合点1)、等产量曲线Q3所代表的产量大于Q2,所需总成本大于既定成本,Q3代表的产量是无法实现的产量。2)、等产量曲线Ql,虽然与唯一的等成本线相交于A,B两点,A,B两点所代表的产量Ql比E点代表的产量Q2低。3)、只有在唯一的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Q2的相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E点劳动资本的组合就实现了最适合生产要素的组合。成本一定、产量最大时的均衡1、数学表达式等产量曲线上E点斜率=MRTSLK=MPL/MPK等成本曲线E点的斜率=PL/PK因为E点是等成本线与相等产量线Qo的切点,所以等产量曲线Qo的斜率和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相等。即PL/PK=MPL/MPK=MRTSLK最优组合条件之一:MPL/PL=MPK/PK3、最优组合数学表达式:MP1/P1=MPk/PkQl*Pl+Qk*Pk=C6、3产量既定总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组合之二:产量一定、成本最小时的均衡1、寻找点:劳动价格PL和资本价格Pk已知、企业产量既定,由此可确定一条等产量曲线Q。如图所示;\n可以画出无数条等成本线,在众多的等成本线中必有一条等成本线与既定的等产量线Q。相切,这就是最低成本线。2、解释为什么E点就是最优的要素组合点c1:任何总成本小于C0的生产要素投入,都不可能生产出Q0产量。生产技术还达不到用c1的成本生产出Q0产量的水平。c2:等成本曲线K2L2和等产量曲线Q0相交于A、B两点,这表明A点和B点所代表的生产要素组合能够生产出Qo产量,但这些生产要素的组合的成本C2要比E点所代表的总成本C0大。C0:当等成本线和等产量曲线相切的E点,才是在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组合。1、数学表达式产量:Q。=f(L,K)方程:L*Pl+K*Pk=C总结: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计算产量一定、成本最小时的均衡举例某厂商欲投资411万购买机器设备等资本品K和劳动力L若干生产某产品,查资料知该产品的生产函数是Q=5L+12K—2L2—K2;市场上劳动力的价格是3,资本品的价格是6请你为该厂商策划:应怎样购买劳动力和资本品才最合理?(12分)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计算思路举例解:MPl=Q’=(5L+12K—2L2—K2)’=5—4L2分MPk=Q’=(5L+12K—2L2—K2)’=12—2K2分\n根据最有要素组合条件得:MPl/3=MPk/62分即:6*(5—4L)=3*(12—2K)(1)2分又由等成本线方程得:411=3*L+6*K(2)2分(1)(2)联立得L=15,K=612分所以应该购买15单位劳动力和61单位资本品才最合理。习题:习题:1.理解概念:厂商短期和长期边际产量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2.你若建一企业,是建单人业主制、合伙制的还是公司制的?为什么?3.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哪四种类型?4.什么是企业家才能?习题:5.在投入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品一定情况下,为什么说厂商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请用生产三阶段理论简要解释。6.用图式法说明成本一定最优要素组合的确定,并说明最优组合点表示的意义。7.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5L十12K一2L2一K2。价格PL=3,PK=6,总成本TC=160。试求该企业的最优要素组合方式。习题_第五章成本.收益和利润第一节成本概念成本是什么?成本:厂商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投入或付出。1.1成本的概念1.1.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产品时必须放弃该资源生产其他产品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汽车.自行车钢可以生产楼房.刀注意:西方经济学把失去的生产其他物品获得收入的机会作为成本。使用机会成本概念核算成本有利于把各种生产要素用于最佳途径——资源合理配置。思考:你们上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1999年在美国一个进入公立大学的大学生学费书本费等需要5000美元,而1999年高中毕业生工作的年薪为20000美元,该生上大学的总成本是25000美元\n1.1.2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1.显性成本是指厂商为购买或租用各种生产要素(即投入)而支付的货币。特征:厂商直接或间接支付货币会计学上的成本往往是指这部分显性成本。会计成本:企业已发生的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一切实际支付费用。显性成本组成工资支出原材料和燃料电力的支出借贷利息和租金……等等2.隐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自有资源的总价格。特征:厂商不支付货币。这部分成本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如使用自己的房屋做厂房)。厂商的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1.1.3.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1.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2.正常利润指厂商对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如20万)。正常利润属于隐性成本。企业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正常利润+其他成本)当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获得了正常利润。资本家说他的企业没挣到利润,他的企业利润是零吗?会计利润=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显性成本当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获得了正常利润。某老板新开一餐馆,一年所得会计利润37000元,老板说他没挣到利润,因为他每天都参与经营,没有假期也不领工资,若凭他的能力和努力为别人干同样的工作每年可得到60000元的薪金,他的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正常利润=37000元—60000元=-23000元\n第二节短期成本函数2.1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概念成本函数:表示企业的成本和产量水平对应关系的函数。回顾:短期和长期短期:厂商不能改变某些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或者不能全部改变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长期:厂商全部生产要素数量都可改变的时期。2.1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概念短期成本函数:表示短期内企业的成本和产量水平对应关系的函数。2.2.短期成本划分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具体分为以下七种:总不变成本(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总不变成本(TotalFixedCost—TFC)):也称总固定成本,是短期内厂商为不能改变的固定投入而支付的成本。通常包括建筑物和设备的折旧、地租等。无论厂商生产多少产量,其TFC将总是相同的,即使厂商停止营业什么也不生产,它仍然要支付其TFC总可变成本(TotalVariableCost--TVC):是厂商为其所使用的可变投入要素所支付的成本。随厂商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产量为零时,总可变成本为零。它的函数形式为:TVC=TVC(Q)总成本(TC--Total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成本。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函数形式为:TC(Q)=TFC十TVC(Q)总成本大于零,变动规律与可变成本相同。平均不变成本(AFC—AverageFixedCost)\n平均不变成本(AFC)等于总不变成本除以产量。其函数形式:AFC=TFC/Q平均可变成本(AVC—AverageVariableCost)平均可变成本(AVC)等于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其函数形式:AVC=TVC/Q平均总成本(AC—AverageCost)等于总成本TC除以产量Q,即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函数形式是:AC=TC/Q边际成本(MC--Marginal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函数形式:MC=⊿TC/⊿Q或:MC=dTC/dQ总结:短期成本\n2.3.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函数反映短期成本和产量之间关系的函数.1.不变成本TFC曲线是一条水平线。\n不变成本TFC曲线是水平线2.总可变成本曲线是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或直线)。3.短期总成本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方倾斜的曲线(或直线)。在每一个产量点上,不仅TC曲线的斜率和TVC曲线的斜率相等,TC曲线和TVC曲线之间的垂直离都等于固定的总水变成本了FC。\n平均不变成本曲线AFC是—条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它表示平均不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呈u型——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n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3.1长期成本特点长期内厂商能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在长期中没有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以调整的,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n3.3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略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其函数形式为:LTC=LTC(Q)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总成本曲线\n3.4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除以产量。LAC=LTC/Q2.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反映长期平均成本与产量关系函数。LAC(Q)=LTC(Q)/Q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呈先降后升的u型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3.5长期边际成本函数曲线(略)1.长期边际成本(LM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2.长期边际成本函数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写为: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长期边际成本曲线u型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第四节收益分析4.1.收益的概念1.收益:是厂商出售产品的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润。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2.总收益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TR=P·Q3.平均收益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AR=TR/Q4.边际收益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第五节利润最大化原则5.1.利润最大化假定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5.2利润最大化原则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的条件实质上是对厂商的目标函数求最大值的问题。\nMR=MC只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在Q这一产量水平上存在利润极值——既可能是最大利润也可能是最小利润。因而,要保证这是利润最大的产量,还要求总利润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即:利润最大化条件注意:解决经济问题一般通过MR=MC解得的极值即可判断是否是最大值,所以一般情况MR=MC被视为利润最大化条件。\n解释:MR=MC通过MR=MC解得产量Q*可获得最大利润;因为:若MR﹥MC,产量越大利润越高,扩大生产;若MR﹤MC,产量越大利润越低,减小生产。5.3利润最大化计算举例某厂商的收益函数是:TR(Q)=1000Q—2Q2;成本函数是:TC(Q)=Q3—59Q2+1315Q+1000其中Q代表产量,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最大化的利润。解:对TR(Q)求导得MR=1000—4Q对TC(Q)求导得MC=3Q2—118Q+1315由MR=MC得1000—4Q=3Q2—118Q+1315解得Q=3Q=35由MR’くMC’有-4く6Q-118,知19くQ,所以Q=3不合理舍去;Q=35利润=1000Q—2Q2-(Q3—59Q2+1315Q+1000)=14925成本收益比较利润最大化条件局限:MR=MC被视为利润最大化条件,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难以知道所从事生产经营产品的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第六节成本收益比较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对一些经济问题作出抉择;可用成本收益比较法。6.1.成本收益比较:TR与TC生产经营某商品:要投入,投入构成成本TC;有产出,通过售卖获得收益TR。只要TR大于TC就有利润,项目就是可行的;——但未必是最优的。6.2.成本收益增加比较:⊿TC和⊿TR在原有生产经营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商品质量.增加产量或改善性能需要增加投资⊿TC;由于商品质量提高或产量增加或性改善能,必然带来收益增加⊿TR;比较⊿TC和⊿TR大小决定该投资是否合理,是否值得。举例说明:农业投入(1).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化肥.农药.水(浇水),在一定限度内农产品的收益与这些投入成正相关,使用多少为最佳?成本收益比较化肥等的投入为⊿TC,因使用化肥等而增加的收益为⊿TR,只要⊿TC小于因此而增加的⊿TR\n,该投资就值得;⊿TC一定不能大于⊿TR。举例说明:日本神户牛喝啤酒长大神户牛世界闻名,喂养特殊:为了治疗神户牛食欲不振的状况,促进其正常进食.保证营养摄入,饲养员还定时给它们喂啤酒。此外,饲养员还每天用稻草刷子细心地替牛做按摩。按摩时,在牛的毛皮上涂一层烈酒,以促进血液循环。这些方法可以令牛的皮下脂肪均匀分布,肉质细腻,纹理清晰,吃起来有柔而不腻的口感。神户牛肉昂贵,顶级牛肉售价高达5000元人民币左右一斤。思考:1.养猪能否用牛奶?2.养蛋鸡可否提高饲料质量?3、某市的人民公园要对市民免费开放,政府欲将属于公园的老虎等动物寄养给郊区的某公园(增加收益但承担相应费用),该公园拒收。请你用成本收益理论分析一下拒收的原因。习题:1、理解下列概念: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短期的平均成本短期的不变成本短期的可变成本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经济利润正常利润2.数学论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3.假设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3Q2十5Q十80。当生产3单位产品时,总成本为292。试求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可变成本函数第6章市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第六章主要内容6.1完全竞争市场:含义及特征6.2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和长期均衡6.3完全垄断市场:含义及特征6.4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和长期均衡第六章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类型n1、1、市场n1、什么是市场n使资源交换成为可能的交易场所或接洽点。2、市场组成:买方和卖方买方:购买物品和服务的居民户,以及购买生产要素的厂商。卖方: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厂商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如工人、土地所有者等)。\n3、市场分类:根据有形无形划分:有形市场,如批发市场;无形市场,无须具体的交易场所,买卖双方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进行交易。根据市场范围划分:地方市场全国市场国际市场。一般按地理边界和产品范围确定。根据市场范围划分:例如彩电市场——北京彩电市场、山东彩电市场;山东家电市场有空调市场、彩电市场等诸多以产品范围划分的市场。根据交易对象划分:商品市场生产要素根据交易方式划分:现货市场期货市场1.2行业1、行业:是生产或出售相同或紧密相关产品的厂商集合。1.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买卖双方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程度。2.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2.市场结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行业内存在大量的厂商(包括买方和卖方),它们生产无差别的产品,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垄断竞争市场——行业内存在许多厂商提供具有某种差别的产品,其他厂商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出该行业。寡头垄断市场——行业内存在少数几个厂商,产品可能有差别或无差别,其他厂商进出该行业比较困难。完全垄断市场——行业内仅有一家厂商,供应惟一的产品,没有接近的替代品,其他厂商进入该行业很困难,几乎不可能。不同市场结构的比较\n比较3、影响市场结构类型的因素①、市场中的厂商数目厂商的数目越少,集中度越高,市场就越容易形成垄断;厂商的数目越多且与整个市场规模相比都比较小,就不可能形成垄断。②、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市场垄断性就越高;产品差别化程度越低越不容易形成垄断。③、对价格控制程度厂商对价格控制程度越大,越容易形成垄断。对价格控制程度越小,越不容易形成垄断。④、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厂商进入和退出一个市场越容易,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弱;厂商进入和退出一个市场越困难,竞争程度越弱、垄断程度越高。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2、1、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市场:它不受任何外部力量控制和干扰。2、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第一,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规模都很小——销售量或购买量在整个市场上都只占很小的比例,无法通过自己的买卖行为影响市场价格。产品价格是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每一个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只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厂商只能对产量进行决策。\n第二,市场上的产品不存在产品差别。消费者对不同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无任何偏好,任何一家厂商的产品都完全可以用另一家厂商的产品替代。厂商就无法利用其产品的特点来形成垄断。第三,市场上各种资源可以充分自由流动。任何一种资源都可自由流出或流入市场。新厂商进入该行业与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都不存在任何重要的法律、社会及经济成本方面的障碍。第四,信息完全——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具备充分信息和知识。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获得完整而及时的市场供求信息,从而确定自己的最优生产量或最优购买量。2、3、现实中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几乎没有一个行业能同时符合上述四个条件。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具备条件:A,农产品由许多的农民来提供,其消费者也是众多的;B,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无差别的产品;C,资源也可以自愿流入或流出农业;D,通过政府服务或媒体的公布,还有期货市场的交易,有关农产品的信息也比较充分和畅通。2、4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及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厂商需求曲线——市场对厂商需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众多规模相对较小的厂商,单个厂商的产量对市场均衡价格没有影响。在市场既定的价格下,整个市场对单个厂商需求量是没有限制的,无论单个厂商生产多少产品,都可在市场均衡价格下销售。厂商需求曲线是水平线:厂商如果定价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会降为零;在现行市场均衡价格下厂商可以销售出其所愿意生产的任意数量的产品,厂商不会降价。图6-1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2、行业需求曲线\n行业需求:指消费者对整个行业所生产产品的总需求——市场需求。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市场需求线D。行业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市场供给线S。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由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2、5.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1、厂商的总收益:是指厂商售出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价款,在数量上等于产品的单位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总收益TR=P。Q2、厂商的平均收益:是指厂商在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时,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销售收入。AR=TR/Q厂商按既定的价格出售商品,销售每单位产品的收入都是市场价格,平均收益就是价格。平均收益AR=P。3、边际收益:是指厂商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MR=⊿TR/⊿Q个别厂商的销售量不能影响市场价格,销售每单位的产品使总收益的增加量为产品价格。MR=P。收益表\n图6-2某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第三节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均衡3、2.完全竞争条件下长期厂商没利润1、厂商数目不固定: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自由退出或进入该行业,可视经营需要调整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所以行业内的厂商数目不是固定不变的:\n2、若获得经济利润:由于利润的驱使,新的厂商会加入该行业,原有厂商也会增加产量,使行业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3、若厂商亏损:当行业中厂商面临亏损,那些效率比较低、成本水平比较高的厂商从行业中退出,留在行业中的厂商也会调整生产规模,整个行业的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4、调整过程:只要行业中存在经济利润,就会有新厂商的不断加入¡ª¡ª供给增加;只要行业中存在亏损,无法进一步降低成本厂商就会有退出¡ª¡ª供给减少,只有效率高、成本最低的厂商才可以长期生存下去。调整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有足够的厂商退出该行业(或加入该行业),从而既消除了亏损、又不存在经济利润时才能最终结束。完全竞争市场:总结v企业生产效率最高v资源配置最优,社会福利最大化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市场行业完全竞争市场2影响市场类型的因素有哪些?3、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什么?4、为什么长期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利润为零?第7章完全垄断市场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概述1、1完全垄断的含义及特点1、1、1完全垄断:在一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厂商完全控制着这一产业,同时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生产出接近的代用品。是一种极端形式。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概述1、1、2完全垄断行业的显著特点:厂商能够对所经营的产品的供给和价格实行控制,这种控制是垄断权力的基础。赋予垄断者这种控制力?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1)对投入的控制:如果一个厂商控制了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基本原料的全部供给,该厂商就可能成为一个垄断者。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2)规模经济的要求:某些产品的生产大规模生产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形成自然垄断。许多公用事业具有这样的特征。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3)专利权或专有技术所形成的垄断。一个厂商可能由于唯一地具有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需的技术或生产某种产品的专利而成为垄断者。\n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4)政府赋予的经营特权:盐业专卖,烟草专卖等。需要注意: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概述完全垄断在今天是很少的许多典型的例子仅仅存在于受政府保护的产业。1.3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3.1.需求曲线由于垄断是一个行业只有一家厂商,所以垄断者供应产品的需求曲线也就是市场(行业)需求曲线——是自左向右下方倾斜。行业(市场)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规律)是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P1.3、2价格、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和总收益1.边际收益(MR)逐渐下降:由于垄断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边际收益(MR)逐渐下降。原因:随着购买的数量增多边际效用下降,买方愿意付出的价格降低。1.3、2价格、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和总收益2、总收益TR逐渐增加,到了一定量达到极高点;之后下降。1.3、2价格、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和总收益3、平均收益AR就是价格,逐渐下降。如下表表示2、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4完全垄断市场:均衡1.4、完全垄断条件下的短期均衡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垄断厂商不仅通过调整产量、而且通过调整价格(实际上二者是同时进行的)来实现。MC=MRMR=PQ1.4、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均衡垄断厂商短期并不一定总能获取利润,因为:垄断厂商若定价高了必然影响需求量,可能达不到保本的销售量而亏损;若为了增加销售量定价过低,可能影响了获利而亏损(垄断厂商不能获得经济利润)。\n1.4、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均衡垄断厂商在长期能获得更大利润,因为:厂商可以调整规模达到最佳;市场对其他行业的厂商是完全封闭的。第二节垄断者的价格歧视2、1价格歧视:即在同一时间对同—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完全垄断者可以实行价格歧视2.2价格歧视的类型(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做完全价格歧视,假设垄断者知道每一消费者为买进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垄断者据此对出售的每一单位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2、2价格歧视的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下的垄断者和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单一定价下的消费者剩余被全部剥夺,转化为垄断者的收益。在现实中完全价格歧视非常少见。2、2价格歧视的类型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小地方的医生,了解不同就医者的能力和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对不同的病人收取不同的医疗费。2、2价格歧视的类型(2)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垄所者根据消费者不同的购买数,收取不同的价格。定价不像一级价格歧视那样对出售的每一单位的产品都收取不同的价格,而是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或收取不同的价格。2、2价格歧视的类型二级价格歧视下的垄断者和消费者:\n二级价格歧视定价不像一级价格歧视那样对出售的每一单位的产品都收取不同的价格,而是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或收取不同的价格,消费者剩余被部分剥夺,转化为垄断者的收益。2、2价格歧视的类型(3)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不同的消费群)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保持每一市场上(或每消费群)出售的产品的价格相等。2、2价格歧视的类型三级价格歧视举例:对同种产品富人区售卖价格高于贫民窟的价格;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不一样;城乡价格不一样;对黄金时间和非黄金时间不一样。在三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消费者剩余被部分剥夺并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2、4对价格歧视的评价利润:要比单一价格获得的增多,把单一价格下的消费者剩余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利润。产量:要比单一价格下数量增多,在单一价格下由于价格高一些人群消费不起,通过低价可打开这一市场,从而增加产量。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完全垄断市场2、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形成完全垄断?3、什么是价格歧视?市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第8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第一节垄断竞争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是处于两个极端的市场结构。\n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1.1垄断竞争的含义及特征1、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这是一种处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但更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2.垄断竞争市场的三大特征第一,性能相同的产品具有“差别性”。首先,表现为产品的品质、包装、颜色、款式等产品本身的差别;如康齿灵牙膏和中华牙膏。其次,产品的销售条件的差别;如销货地址的便利、服务的风格和特点、做生意的方法、公平交易的信誉、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工作效率等等;“差别性”再次,由于购买者“想像”而存在的差别;如产品的商标、商店名称等等,不同的饭馆售卖同一种菜肴(清蒸鱼)实质上没什么差别,但消费者认为其中一家的比其他的要鲜美——“想像”差别。每一种有差别的产品都可以以自己的产品特色在一部分消费者心中形成垄断地位。第二,市场上有较多的厂商和消费者。存在着数目多的厂商,每个厂商的规模都属于小型。每个厂商的产品在整个市场上占的比例都很小,无力对整个产品集团的市场产生影响。另外,由于同一产品集团内厂商数量非常多,每个厂商都认为自身的行为影响很小,不为其对手所注意,故其采取的行动也不会引起其对手的报复。如:理发行业,盒饭。\n第三,新厂商的进入和原有厂商的退出都不受限制,没有壁垒。新厂商为了追逐利润可以较容易进入和退出。因厂商规模较小,其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有限,船小好掉头,但不如完全竞争市场那样能自由进出。3.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两种竞争方式第二节寡头垄断市场1、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显著特点:一个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几家垄断厂商进行着激烈的竞争。2.经济生活中寡头垄断市场:许多重要的行业如钢铁、汽车、制铝、飞机制造、重型电器设备、石油、燃气等都是寡头垄断市场。3.寡头垄断市场性质第一,几个寡头厂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存:厂商数量很少,每家厂商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在价格或产量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市场和其他竞争者的行为。每家厂商在作出价格与产量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到本身的成本与收益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到这一决策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其他厂商可能作出的反应。举例例如:同一种行业中有三个寡头企业甲、乙、丙,当甲企业打算降价多销时,他能否达到预期结果,取决于乙企业和丙企业对此作出的反应。而乙企业和丙企业作出什么反应,甲企业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同样,乙企业或丙企业的任何决策会产生的结果,取决于甲企业对此作出的反应。第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策:一个厂商在作出任何产量和价格的决策时都必须在头脑中想到他的竞争对手,并对其竞争对手如何作出反应进行某种猜测。厂商绝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其竞争对手将如何作出反应,所以他们将在存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进行决策。4、寡头垄断市场的分类寡头垄断市场两种类型:\n一是纯粹寡头。二是差别寡头。寡头垄断市场的分类1、是纯粹寡头:是指生产的产品性质一致、没有差别的各个寡头厂商。特点:彼此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的程度很高。寡头垄断市场的分类2、差别寡头:是指生产的产品性质一致、但存在差别的各个寡头厂商。特点:彼此依存程度较低。5、寡头垄断市场优点1)、有规模经济好处:由于少数几个企业供应整个市场需求量,企业规模一般都很大,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寡头垄断市场优点2)、经济和技术力量雄厚:每个企业的规模大,经济和技术力量雄厚,从而更容易技术革新和开发新产品。寡头垄断市场优点3)、大企业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外购:企业需要的投入品由外购变成自己生产,使投入内部化,防止投入供应波动;销售:企业需要销售的产品由委托代销变为自行销售,实行销售内部化,防止销售波动。寡头垄断市场优点4)、大型企业具有先进的管理技术。企业大往往能产生先进的管理技术,如流水线生产等。6、寡头垄断市场缺点1)、竞争力度不够,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大,缺少相互促进的动力。寡头垄断市场缺点2)、价格相对固定:生产企业获得利益,而消费者不能得到本该比较低的价格而受损;价格相对固定也起到保护落后的作用,成本高效率低的企业得以继续存在。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2、垄断竞争市场具备哪些特征?3、寡头垄断市场具备哪些特征?第10章宏观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导论主要内容10.1宏观经济学\n10.2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1经济增长.2经济波动.3失业.4通货膨胀10.3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一个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2、关于宏观经济学进一步理解: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个量单位,而是经济总量——宏观经济学又称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的方法。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3、总量: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的经济变量。总量有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主要总量有哪些?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主要总量: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总投资、总消费、一般价格水平、增长率、利率、国际收支、汇率、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量……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n(1)、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国民(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或维持经济正常运转都要求经济增长。GDP增长要适度,并非越高越好:经济较高的增长率缓解失业压力,可增加社会福利,;但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因而并不是越快越好,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要与一国的具体情况相符合。2002年——2007年中国:五年: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人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为了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当经济过热时:减少投资、消费、出口;当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消费、出口。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2)、实现充分就业。通过失业率反映。失业分类:一般可分为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三种类型。失业分类: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所引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人们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基本概念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n我国一般用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什么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非农业人口,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充分就业: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以外所有愿意参加工作的人都能按他们愿意接受的工资找到职业的一种状况。怎样理解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百分之百就业。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失业率。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2010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2010年主要任务是:为了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3)物价稳定通过通货膨胀率反映。衡量通货膨胀的尺度是价格指数的变化;常用的指标有: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价格指数(PPI)。消费价格指数(CPI)——ConsumerPrice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该指数过高往往不被欢迎:当CPI>3%的增幅时称为INFLATION——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称为SERIESINFLATION——严重的通货膨胀。以下是2007-2008年几个月的CPI: \n2007-2008年几个月的CPI:月份CPIPPI2008-084.90%10.10%2008-076.30%10.00%2008-067.10%8.80%2008-057.70%8.20%2008-048.50%8.10%2008-038.30%8.00%2008-028.70%6.60%2008-017.10%6.10%2009年4月-1.5%猪肉-28.6%居住类-4.0%2007-2008年几个月的CPI:月份CPIPPI2007-126.50%5.40%2007-116.90%4.60%2007-106.50%3.20%2007-096.20%2.70%2007-086.50%2.60% 注:2008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2007年全年CPI上涨4.8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产生原因发行货币过量、投资消费需求过旺、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和服务、工资等成本上升。怎样理解物价稳定?物价稳定也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物价指数相对稳定——低而稳定的通胀率。西方国家一般把轻微的通货膨胀的存在,看作是基本正常的经济现象。如消费价格指数(CPI)不大于4%左右。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在2008年3月5日第十一届人大会第一次会议上2008年主要任务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实际上200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人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为了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n(四)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的经济社会,平衡国际收支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一国国际收入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国际收入和支出尽量相当2008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进口11331亿美元,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5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宏观经济各目标关系——(1)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但物价不稳定。(2)保持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缓慢、就业不充分。(3)经济增长:有利于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也有影响。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引申与拓展。宏观经济学是从全社会的、整体经济的角度,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微观经济学集中分析厂商特殊商品的数量和价格。举例:比如失业:如果人数很少或者仅仅是在个别企业发生——微观经济学的问题;若失业人数巨大并在各种经济部门中普遍发生——宏观经济学的问题。比如价格:如果个别商品价格发生显著变化——微观经济学的问题;若多数商品价格发生显著变化——宏观经济学的问题。2、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互为补充实现社会福利(经济利益)最大化条件:资源最优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一、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时期。\n一、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没有微观、宏观的概念,所研究的主要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国民财富、经济增长的原因、货币、财政等。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在宏观经济问题上提出了种种理论和研究方法,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做了一定的准备。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现代宏观经济学一直没有形成。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60年代末)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的标志,建立了新的经济学体系。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凯恩斯经济学遇到危机:既不能解释“滞胀”发生的原因,也不能为走出“滞胀”困境提供政策处方。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2、宏观经济以下各目标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1)实现充分就业。(2)保持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第11章总体经济活动的衡量为什么学习本章:要研究宏观经济,必须首先了解国民收入等基本概念,并了解其核算方法。要正确认识国民收入核算意义和不足。内容第一节介绍国民收入指标体系第二节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第三节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评论第一节国民收入指标体系一、广义国民收入美国比中国富?中国的今天比以前富?依据是什么?学术语言:美国比中国经济发展好中国的今天比以前经济发展好\n如何衡量经济好?在一个国家——中国:不同的城市或地区如何比较经济状况?青岛比潍坊经济好上海比青岛经济好如何衡量经济好?国民收入指标体系(1)国民(内)生产总值;(2)国民(内)生产净值;(3)狭义的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二、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1.什么是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再加工和转售,最后直接供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劳务。例如:衣服、鞋、医疗、教育、邮电、金融服务等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什么是中间产品?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需要再加工和转售才能供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劳务。例如:工业用的煤、铁、钢材;酿酒用的粮食、织布用的棉花等。关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要注意: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额构成该年的国民收入。计算国民收入不统计中间产品的市场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在一个国家领土上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NationalProduct)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注意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是以一国常住居民为准。是看生产的主体是谁,不论在哪儿生产;包括居住在国外、境外的居民所创造的产值(如姚明);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是毛值。注意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界为准而不看是谁生产(主体);是一国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nGDP和GNP区别GDP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GNP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GDP和GNP联系: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外国居民在国内的产值+本国在国外的居民的产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本国在国外的居民的产值+外国居民在国内的产值。3.计算国民(内)生产总值应注意:第一,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当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不论是否销售都应纳入当年的国民(内)生产总值;计算国民(内)生产总值应注意:第二,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不应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以避免重复计算;计算国民(内)生产总值应注意:第三,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劳务的价值;计算国民(内)生产总值应注意:第四,它包括的是市场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性劳动等非市场活动创造的价值不计入在内。4.GNP、GDP大小比较:GDP等于GNP情形:封闭经济的情况;本国对外和外国对本国相等情况。GNP大于GDP情形: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GNP小于GDP情形: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小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喜欢GDP。5.名义GNP或GDP1)、名义GDP(GNP)(nominal)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2)、实际GDP(GNP)(real)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3)、名义GNP或GDP与实际GNP或GDP二者关系:相差物价变动指数。\n注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GDP以7%的名义增长,那么实际GDP不一定以7%的比率增长:若在该一时期价格也以7%的比率上涨,GNP实际上并没有增长¡ª¡ª按不变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实际GNP的增长率为零。注意:在比较GDP或GNP的变动情况时,必须区分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一般用实际GNP或GDP,名义GNP或GDP不用。6.人均GDP或GNP人均GDP或GNP定义:某一时期的GDP或GNP被其人口总数除得到的值。人均GDP或GNP2003年中国GDP11.67万亿,折合1.4万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六大报告提到,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没有使用“人均”一词。人均GDP或GNP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约856美元。如果2020年实现翻两番,那么到时候人均GDP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实现翻两番目标只需要5%左右的人均GDP增长速度。2006年山东寿光:人均GDPGDP268亿元,人口104万,人均GDP268亿元/104万=2.5769万=2.5769/7.5=0.3436美元三.国民收入其他指标1.国民生产净值(NNP-NetNationalProduct)亦称国民净产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当年消耗掉的资本(折旧)后的价值余额。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资本设备折旧,就得到国民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生产净值(NNP-NetNationalProduct)国民生产净值(NNP)表示社会经济活动中能够用于消费和净投资的价值总额。其关系式可表示为:\n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NNP=GNP-折旧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2.狭义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所获得报酬(收入)的总和。狭义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净值的区别在于:国民收入是从分配的角度考察,国民生产净值是从生产的角度考察;从数量上讲,国民收入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企业间接税再加上政府津贴。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3.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收入总和。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不分配给个人,只有一部分利润才会以红利和股息形式分给个人。职工劳动收入中也有一部分要以社会保险费的形式上缴有关机构。另一方面:人们也会以各种形式从政府那里得到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个人不提供任何产品和劳务所得的收入部分。4.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的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收入总和减去纳税后实际得到的个人自由使用的收入,亦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用途:一是用于个人消费;二是作为个人储蓄。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基本有三种:最终产品法要素收入法部门法一、支出法\n又叫最终产品法,是从产品使用的角度出发,把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支出的货币加总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在一年内,如果以Q1,Q2,Q3,¡,Qn表示购买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数量,以P1,P2,P3¡,Pn表示购买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则国民生产总值为:GNP或GDP=Q1*P1+Q2*P2+Q3*P3+¡+Qn*Pn支出法测算GDP原理因为所有这些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者)购买这些产出时都会有支出,因此我们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测算GDP。支出法测算GDP四大类支出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G)净出口(NX)1.四大类支出——消费支出(C)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家庭消费支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服务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2.四大类支出——投资支出(I)固定资产投资:购买新资本品商业固定资产投资住宅投资企业存货投资:库存3.四大类支出——政府对商品服务的购买(G)国防支出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等开支以及向政府工作人员支付的薪金。4.四大类支出——净出口(NX)净出口(NX):出口额减去减去进口额出口: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到国外,由国外的消费者、生产者或政府对这些产品或服\n务进行购买。进口:本国居民、企业或政府对外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法测算GDP方法公式可表示为:=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居民买+企业买+政府买+外国买11.2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与方法支出法测算GDP用最终产品法计算GNP的公式可表示为:GNP=C+I+G+(X-M)=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居民买+企业买+政府买+外国买二、收入法测算GDP方法1、要素收入法它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参与生产产品与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的方法。要素收入法也叫成本法、所得法或要素支付法。2.五大类收入——国民收入(NI)收入法测算GDP劳动者收入所有者收入个人的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利息净额(1)五大类收入——劳动者收入劳动者工资来自雇主的其他补贴雇主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的社会保障金(2)五大类收入——所有者收入所有者:不受他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所有者收入包括: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3)五大类收入——个人租金收入个人在出租土地等资财时的租金收入(4)五大类收入——公司利润公司利润:公司销售收入扣除工资、利息、租金以及其他成本项目后获得\n的净剩余。(5)调整因素——企业间接税企业缴纳的营业税、货物税等。企业间接税不同于公司利润税,他没有出现在五大收入项目中但却构成政府收入。(6)调整因素——折旧一定时期内因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固定资本消耗的补偿。五项收入中,折旧总是被扣除的项目,所以需要重新加上。GNP=NNP+折旧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评一、国民收入核算的意义(举例说明)1、国民收入核算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2、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有助于研究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3)2006年世界各国GDP排名(前10名)时间:2007年1月16日排名国家06年GDP百万美元1美国14,979,1692日本5,083,3673德国2,812,5584中国2,687,9995英国2,292,1496法国2,108,3077意大利1,728,4748西班牙1,069,4999加拿大1,057,29110印度778,521中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07月19日公布经济总量将超德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核实数据,中国2006年的GDP达到人民币21.0871万亿元,约合2.70万亿美元。而德国2006年的GDP为2.3万亿欧元(约合2.86万亿美元)德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在2.5%左右,而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超过11%。2004年各县市区生产总值(GDP)完成情况:寿光市193.01亿诸城市176.36亿青州市125.64亿高密市102.00亿昌邑市99.00亿\n安丘市90.44亿高新区82亿临朐县60.53亿昌乐县60.02亿潍城区41.19亿寒亭区40.75亿坊子区37.11亿奎文区37.08亿海化23亿开发区8.8亿2005年各县市区生产总值(GDP)完成情况2006年潍城区52.28亿元,62.21亿元,寒亭区49.41亿元,59.79亿元坊子区46.05亿元,48.21亿元奎文区46.38亿元,55.99亿元青州市147.79亿元,177.65亿元诸城市207.52亿元,249.05亿元,寿光市231.19亿元,268.10亿元安丘市102.76亿元,115.01亿元高密市130.2亿元,158.07亿元昌邑市118.28亿元,141.47亿元临朐县73.06亿元,80.89亿元,昌乐县72.56亿元,83.50亿元;高新开发区54.58亿元,70.28亿元,滨海开发区35.37亿元,43.16亿元,经济开发区10.96亿元13.43亿元。2006年各县市区生产总值(GDP)完成情况:潍城区62.21亿元,寒亭区59.79亿元,坊子区48.21亿元,奎文区55.99亿元;寿光市268.10亿元,诸城市249.05亿元,青州市177.65亿元,高密市158.07亿元,昌邑市141.47亿元,安丘市115.01亿元;临朐县80.89亿元,昌乐县83.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0.28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43.16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13.43亿元。驻日本的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认为,“日本已经沦为四等国家”。西方舆论普遍认为,日本将退回到自给自足的小国地位。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1955—1973年,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0%\n16.7%13.6%“东洋奇迹”1万亿美元=亚非其它国家GNP总和0.25%2%10%2006年世界各国GDP排名(前10名)发布时间:2007年1月16日排名国家06年GDP百万美元1美国14,979,1692日本5,083,3673德国2,812,5584中国2,687,9995英国2,292,1496法国2,108,3077意大利1,728,4748西班牙1,069,4999加拿大1,057,29110印度778,521习题1.解释下列概念: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计算国内(民)生产总值支出法包含哪些内容?4.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有哪些意义和缺陷?(怎样正确评价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思考题1.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21世纪中叶中国将能够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你是怎样认为的?2、中国GDP统计中有无水分?3、绿色GDP是什么?为什么说采用绿色GDP比较好?(2)五大类收入——(2)五大类收入——第13章金融、货币与宏观经济\n主要内容什么是货币?货币有哪些分类?什么是银行?银行制度在形成货币供给中起什么作用?人们为什么要持有货币,应持有多少货币?经济政策简介第13章货币市场均衡第一节货币与货币市场第二节货币的供给第三节货币的需求第四节经济政策简介第一节货币与货币市场一、货币及其职能1、货币的含义问题提出:货币就是钱?钱等于货币吗?经济学中不讲钱而讲货币。货币的定义:货币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易媒介的任何一种东西。(萨缪尔森)(1)、普遍接受(2)、充当交易媒介(3)、东西2、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呈现不同的形式。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以物易物:交换的规模小、频率低、品种少。物物交换不能适应规模大频率高品种多交易情况下产生了货币。3、货币分类实物货币:贵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实物货币:\n作为交易媒介的东西是实物商品:粮食、牛羊、贝壳、葡萄酒、啤酒等。贵金属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东西是贵金属:金、银、铜等。纸币、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东西是:银行券、纸币和电子货币。贵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属于一类:实物和贵金属货币,因为金、银等贵金属也是实物商品。纸币和信用货币属于一类:都不是实物商品,。3、货币分类实物货币实物和贵金属货币货币分类贵金属货币纸币纸币、信用货币信用货币4、成为实物和贵金属货币的条件价值较高:稀缺。易于分割:可以改变大小。便于携带:在交易量大交易远尤其是危机时期非常看重易于保存:易腐商品或易碎商品不能用做货币。质量同一:不存在同样的一种东西质量相差太大情况。思考:1、玉、房子、钻石等为什么不适合作实物货币?5、实物货币和贵金属货币形式的演变贝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贝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铜货币:\n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长的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曾占有主导地位。铜货币的最初形式是铜贝,是人们依照贝的形状铸造而成;铜币铜贝之后出现货币的是空首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铸方孔铜钱为唯一货币,其他的形式的铜货币(刀布等)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后来金银货币曾占主导地位,但铜货币始终没有退出流通。(秦半两)金货币:金天然是充当交易媒介的理想材料。银货币:长期作为主币的材料,与金铜并用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终止。白银和黄金一样有较高的价值又不十分稀少,所以白银用作货币再恰当不过。6、纸币、信用货币6、1贵金属货币存在着缺点:一是称量与鉴定成色比较麻烦;二是金属货币流通极易磨损,携带也不安全,流通费用较高;三是金银数量有限,开采不易,币材的供应无法适应市场交易的不断扩大。于是出现了银行券、纸币、电子货币等货币形式。6、2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纸制货币符号。在英国国库发行的钞票称为“纸币”,日本发行过“大日本帝国纸币”,美国发行的纸币即“绿背”钞票。美元6、3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形式:存款货币、电子货币。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电子货币:是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创造的货币新形式,是相当于现金和存款货币的各种卡。\n借记卡贷记卡二、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1、法定货币定义:法定货币是政府宣布的货币。也叫法币(Legaltender)宣布的也许是商品,也许是商品的代表物。2、通货(Currency,Cu):法定货币一般包括纸币和硬币,二者之和称为通货或现金。硬币由铜、铝、镍等制造,在总额中比重为美国14%、英国7%现在官方通货惟—由中央银行发行。3、法币清偿性法币无限清偿性:意思是用法币清偿债务,债权人拒收,债权债务关系法律上消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但硬币有限清偿。4、货币范围的扩展:将流通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货币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划分主要依据的是流动性。5、流动性是指某种金融资产转变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即转变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6、根据流动性货币分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划分:(1)、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和铸币=通货=C(2)、M1=M0+活期存款=通货+活期存款=C+DM1也叫交易货币或狭义货币。个人支票账户又称商业银行货币,被译为活期存款在美国,在M1中,1/3为现金,2/3为支票账户(3)、M2=M1+定期存款+政府债券等=(通货+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等\nM2也叫广义货币或准货币(near-money)新闻:广义货币供应量M22007年初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控而不降”,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9.3万亿元,同比增长攀升至18.5%,较上月继续上升0.4个百分点。新闻:广义货币供应量M2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7.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8%;狭义货币(M1)余额16.6万亿元,增长9.1%;流通中货币(M0)余额3.4万亿元,增长12.7%。(4)、M3=M2+可转让的金融资产。一切可转让的金融资产各种债券、各种股票其他金融资产7、可转让的金融资产之一——债券债券:是债券发行人为了筹集资金,承诺按一定利率和一定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政府债券(或公债、国债);债券分类公司债券(或企业债券);金融债券。7、1政府债券:是政府为了筹集预算资金或调控宏观经济而发行的债券。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分类: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政府债券国库券:或叫短期公债,是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公债券:或叫长期公债,是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政府债券。占政府债券发行量的大部分。7、2公司债券:是公司对外举债并承诺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凭证。公司债券类型:\n7、3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为筹集信贷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金融债券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债券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等。8、可转让的金融资产之二——股票股票(Stocks)定义: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券,持有者作为该公司的所有者,享有股东的权益和责任。股票是一种永久性证券,可以转让或抵押,但不能退股。股票分类:普通股和优先股A股、B股、H股、N股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进行货币资本融通的场所。按照融通货币资本期限长短的不同,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货币市场1、定义: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市场。2、货币市场特征:流动性高和风险性小。交易的工具可以随时在市场上出售变现.(二)资本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市场。主要职能:为企业及政府筹集中长期资金,以及为私人的中长期投资提供场所与机会。资本市场主要指的是证券市场。参考书: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人民大学出版社姜旭朝主编《货币银行学》,山东大学出版社第二节货币的供给一、银行体系(BankingSystem)\n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三个类别。银行的产生发展:银行体系西方国家银行的产生:早期的银行起始于储金局。经历了早期银行、近代银行和现代银行三个阶段。(一)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法令,进行金融管理和监督、调控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金融机构。1.各国的中央银行: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一般被认为是中央银行的鼻祖。19世纪后期,西欧国家纷纷仿效并相继成立了中央银行:担当发行货币和其他的以货币调节经济的职能。美国的中央银行被称做联邦准备制度;法国为法兰西银行;瑞典为瑞典银行等。2、中央银行的作用首先,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的银行。即指中央银行是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其次,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即指中央银行只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一般不直接同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往来;再次,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即指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信用、制定并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等。银行体系(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主要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银行营业目的:是为其股东获取利润。1、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一是分支行制。指一个商业银行在一个章程、一个董事会的管理下,同时经营两个以上的银行,其中一个是总行,其余为分行。二是单一制。指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立分支行。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一是存款。存款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货币或支票。\n二是借款。借款分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再贷款、发行长期债券等。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是放款业务。放款业务分票据抵押放款、商品抵押放款、证券抵押放款、信用放款、保证放款等。二是投资业务。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经营活动,即购买债券和股票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债券。4、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而只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委托等事项,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汇兑业务、同业往来业务、代收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等。(三)专业银行是指那些专门经营指定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机构。西方国家一般将其分为:开发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进出口银行等。开发银行:是为满足经济建设长期投资需要而设立的银行,其投资项目具有投资额巨大、见效慢、效益不明显等特点。这类银行多由政府创办,不以盈利为目的。投资银行:经营长期投资业务的银行。主要业务是为工商企业代办发行与包销证券、办理中长期贷款、经营外币买卖等。储蓄银行:是以吸收私人小额存款为主的银行。它以储蓄形式将各阶层的闲散货币汇集在一起,然后以购买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形式进行投资。进出口银行:是专门经营对外贸易信用的银行。二、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体系可通过其放款和投资活动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1、银行现金储备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必须备有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准备金。目的:法定准备金目的:为了防止商业银行保留的现金过少而导致挤兑风波;也为了控制银行贷款的速度和数量,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法定准备率:\n法定准备金与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叫法定准备率,比方说l3.5%。银行的现金准备:银行对存款备有的准备金。银行的现金准备: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银行存款加银行库存现金之和。以公式表示为:现金准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库存现金2、货币创造(扩张)的过程提出以下假设条件:一是每家银行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贷出,超额准备金为零;二是每一客户收入的一切款项均存入银行活期账户,不提取现金,即没有现金漏出。如:央行现将100万美元存入甲银行,设法定准备金率为20%,甲银行收到100万美元存款后,将其中20万美元留作法定准备金,其余80万美元贷给厂商B;厂商B得到80万美元贷款后,由于暂时不动用这笔贷款,所以将这80万美元存入乙银行中,乙银行保留16万美元法定准备金后,又将其余64万美元贷给厂商C;如此反复进行下去:货币供给各银行的存款总和是:100+80+64+51.2+……=100+100×0.8+100×0.82+…+100×0.8n-1=100/(1-0.8)=500(万元)贷款总和为:80+64+51.2+……=100(0.8+0.82+…+0.8n)=400(万元)如果以a1表示央行最初存款,用S表示存款总额,r表示法定准备率(0<r<1),则三者的关系为:S=a1/[1-(1-r)]=a1/r新增一笔原始货币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倍。1/r为货币创造乘数,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存款乘数:\n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的倍数。结论:1、要减少S必须提高r减少a1;2、要增加S必须降低r提高a1。推论:1、货币供给取决于中央银行起初投放了多少货币a1和货币创造乘数作用而增加的货币;2、货币乘数的大小和法定准备率有关,法定存款准备率越高,乘数就越小。第三节货币的需求货币的需求:就是人们愿意在手中保存货币的要求。货币需求的数量由什么决定?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在这三种动机下需要的货币叫交易余额、预防余额和投机余额。货币的需求就是由这三种余额构成的。1、交易需求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所有交换都要依靠货币来进行,个人和厂商需要保留一定水平的货币以备日常交易使用。交易余额:为了交易需要而保留货币的数量。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如果以y代表国民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则交易动机性货币需求可以表示为:L1=KPy式中,K是一个系数。2、预防需求预防动机(谨慎动机):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预防余额: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需要的货币数量。凯恩斯的观点: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由交易和预防动机这两种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表示为:L1=L1(Y),或L1=KYK是交易和预防动机所需货币需求量占实际收入的比例。3、投机需求\n投机余额(投机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持有货币数量。凯恩斯假定: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有价证券两种,人们要么持货币,要么购有价证券,二者择一。持有这种货币不是为了用它去购买商品或劳务,而只是为了在最有利的时机去购买债券。3、货币的总需求是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的总和。即:L=L1+L2=L1(y)+L2(r)=L(y,r)式中,L表示货币总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y。投机性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它是利率的函数。第四节经济政策简介一.财政政策简介2、财政政策种类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当出现经济衰退、总需求非常低时,政府采取的减税、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当总需求过多、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的增税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3、财政政策工具:第一,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刺激经济回升;当经济增长过高时,政府可缩小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抑制通货膨胀。第二,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在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时,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刺激经济上升;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从而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需求。第三,改变税收水平减少税收可引致社会总需求增长和国民收入增加;增加税收会引致社会总需求下降。在需求不足时,可采取减税政策抑制经济衰退;在需求膨胀时,可采取增税措施抑制通货膨胀。\n第四,发行或回购公债。通过公债发行或回购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体需求水平,对经济产生扩张或抑制效应。二、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同点:都是调节国民收入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3、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调整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存贷款利率来调节社会货币供给量。央行2007年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时间存款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07.12.204.14%7.47%07.09.153.87%7.29%07.08.223.6%7.02%07.07.203.33%6.84%07.05.193.06%6.57%07.03.182.79%6.39%第二,变动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减少货币供给则可以提高法定准备率。从理论上讲: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最简单的办法,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轻易使用这一手段。因为:变动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不利于货币供给和经济稳定。所以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一个强有力但又不常用的货币政策。第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常用的工具当中央银行认为市场上货币供给量过多,出现通货膨胀时,便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时,这时的货币政策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时,这时的货币政策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n公开市场业务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其一,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银行准备金控制在自己愿望的规模内。其二,这种手段具有主动性,中央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其三,这种手段具有灵活性。中央银行可以灵活地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可以大量地或少量地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主动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即使中央银行有时出现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进行纠正。其四,这一手段具有可测性,即这一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如一旦买进一定数量金额的证券,就可以大体上按货币乘数估计出货币供给增加了多少。复习题1、理解下列概念:货币法币法币无限清偿性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开市场业务2、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区别何在?3、中央银行的作用有哪些?4、商业银行业务有哪些?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M0M1M2是怎么界定的?6.货币的总需求包含几部分?分别受哪些因素影响?7.政府在什么情况下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或减低法定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就业等)分别会产生怎样影响?8.什么是财政政策?什么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什么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9.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10.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请同学们加入建立QQ的群讨论咨询:潍坊学院程金蛟老师电话1345562056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