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0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chanye 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名称: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绩效院系:经贸分院专业:经济学学生姓名:任攀学号:420911403002指导教师:董本云2014年05月01号\n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绩效摘要:本文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的角度出发,通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数据,来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绩效。从本文可以看出,从市场结构来看,中国汽车产业正由中上集中寡占型向中下集中寡占型转变,卖方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产业内的产品差异化程度日趋增大;从市场行为来看,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价格战”愈打愈烈,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投入日趋增大;在市场绩效方面,我国汽车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着7%-13%的增长速度,但是不同企业的净利润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剖析了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市场集中度提高提升市场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市场集中度对内外资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探讨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关键字: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市场集中度\n目录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1)(一)市场集中度………………………………………………………(1)(二)产品的差别化……………………………………………………(2)(三)进入壁垒…………………………………………………………(3)二、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行为…………………………………………(3)(一)价格行为…………………………………………………………(3)(二)产品竞争…………………………………………………………(3)(三)品牌效应…………………………………………………………(4)三、市场绩效…………………………………………………………(4)(一)厂商的利润率……………………………………………………(4)(二)行业的生产效率……………………………………………………(4)(三)产业的技术进步……………………………………………………(4)(四)社会福利的提高……………………………………………………(5)参考文献………………………………………………………………(6)\n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汽车产业作为我国近年来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制造工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据统计,我国的汽车产量位居世界第三,汽车产业为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动力的基础产业之一。从我国全面发展和工业结构调整来看,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它并不仅限于制造产业。中国作为领先全球的第一大汽车市场,汽车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800万辆,同时中国也是领先全球的汽车消费国之一,个体家庭购买量占销售量的80%以上,私人轿车拥有量达4000万辆,并且表现出较大的增长势头。在1978年后,中国绝大部分都是独资或者是中外合资的汽车生产企业,例如,中国的大众,捷达,它就是中国和德国合作的中国一汽所生产的。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阶段,合资在汽车市场中起主导作用,起主导地位。但在二十一世纪开始后,像一些国产品牌如,吉利,比亚迪,长安,长城等汽车开始慢慢崭露头角。与此同时的合资车也发生了改变,被三菱,丰田,本田等汽车中日合作的汽车所主导。总而言之,自2000年以后,中国的汽车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动了整个市场行为和绩效的改变,本文就从汽车产业结构市场行为和绩效这三方面来分析整个汽车产业的变化。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我们从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产品的差别化和进入壁垒这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和现状(一)市场集中度产业集中度是产业组织理论衡量和考察市场结构的第一要素。经常用来衡量市场集中地指标有指标包括CRn、赫菲德尔-赫尔曼指数、洛伦茨曲线等等。为了使分析更加简便,本文只选取贝恩的市场结构CRn分类来作为分析的指标。经济学家贝恩对产业集中度的划分:产业市场结构粗分为寡占型(CR8≥40)和竞争型(CR8<40%)两类。其中,寡占型又细分为极高寡占型(CR8≥70%)和低集中寡占型(40%≤CR8<70%);竞争型又细分为低集中竞争型(20%≤CR8<40%)和分散竞争型(CR8<20%)。据统计,市场集中度CR4(%)在2008年为63.46%,2009年为62.00%,2010年为62.58%,2011年为62.87%。市场集中度CR8(%)在2008年为81.84%,2009年为82.41%,2010年为81.40%,2011年为81.6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市场集中偏低,生产较为分散,没有达到预期内的规模经济效应。这表现除了我国汽车产业目前还不成熟。中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并没有改变汽车产业组织分散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政策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进一步削弱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力度。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生产规模的分散会导致产能和资源的浪费,会对我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顺利实现我国的汽车产业向成熟期的过渡,我们应该更加强化对市场集中度问题的关注,为汽车产业长期的发展提供质的支持。我国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比如说日本等地区的产业市场集中度对比,我国汽车业的产业集中度远远低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市场结构属于贝恩分类中的寡占Ⅲ型。在此基础上,5\n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应该进一步强化产业内的兼并与重组,实现预期内的规模效应。为了达到中国汽车产业良性长远发展这一目标,本文提出可改善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现状的以下几点意见。首先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结构过度分散这一问题,要进一步细化对现有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调动各政府部门,行业部门对于汽车产业重组的积极性。不仅要从宏观的角度科学的调整产业布局,更要从微观的角度顾及企业从兼并重组中所得到的市场收益。其次,适当提高对新兴汽车产业进入行业的门槛适度,规避因为汽车行业的成长期高额利润而带来的市场膨胀。产能过剩等不利的影响。最后对应该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兼并重组,鼓励集团化发展跨国并购和集团化发展,依靠这几种方式来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达到预期内的规模效应这一目标。(二)产品的差别化汽车是一种耐用品,它在物理方面的差别可以很大,消费者对于产品物理上的差别没有标准统一的认识,在此前提下,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不同的国家中,会因为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收入习惯的不同而形成独特的国家特殊,就我国而言,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高,因此对中低档的需求占多数,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产品差异化收到了很大的限制,在多数情况下,只能靠品牌,外观,性能等方面体现,加之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时间较短,有些汽车生产企业的规模也不够大,生产工艺也不够先进,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产的产品差别化。落后与发达国家。因此在此前提下,更要鼓励汽车企业的兼并与重组,以此扩大汽车生产企业的规模,相互交流技术工艺,以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政府应大力支持汽车产业新技术的研发,丰富汽车产品市场,一促进产品差别化的增长。(三)进入壁垒将产业组织理论与我国汽车产业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和一把进入壁垒分为政策法律制度壁垒,规模经济壁垒、技术优势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技术优势壁垒。据统计我国规模经济壁垒和必要资本量壁垒相对有所下降;而政策法律制度壁垒和技术优势壁垒得到相对上升。1.规模经济壁垒我国作为全球汽车发展中最具有潜力的汽车市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大,在此前提下,以发展的眼光看,我国的规模经济壁垒会不断的降低。2.必要资本量壁垒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汽车行业汽车行业,生产者需要将大笔资金投入汽车的生产研发销售才能正常运作。在每一整体车款成型后,每年还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R&D和广告宣传。就我国而言,在近几年的汽车产业投资形成了一股热潮,许多汽车产业的新进入无一不是斥巨资投入。例如像力帆等汽车产业,预算投入数十亿资金。随着我国5\n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企业的累积资本量迅速扩张,大量的投资资金流入汽车行业。众多企业都想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带来的利润空间里分一杯羹。因此,在汽车产业中,也出现必要资本量壁垒相对下降的现象。3.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目前行政性壁垒是组成我国汽车进入壁垒的最主要的形式,目前我国政府主要是在两个方面加强对汽车行业的准入限制。第一个方面是在投资审批制度上,表现为对这一制度的严格实施,政府对于小轿车,发动攻击等的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批立项。这无疑就是阻碍新进入者进入市场的进入壁垒;第二方面就是实施严格的目录管理制度,只有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之后,才准许生产金和销售。于此同时,在开发新产品上也受到了限制。4.技术优势壁垒规模经济报酬能引起企业长期平均总成本的下降。学习曲线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特别是在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学习曲线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企业长期生产活动中,就算企业的经济规模不变,管理者在持续不断了解的工作过程中,持续掌握经验,吸收新的技术和知识,从而可以达到降低了企业长期平均成本的目的。也正是因为学习曲线的存在,使各个在位企业拥有更加优越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目前我国大量的汽车整车项目都与跨国公司相合作,以丰富的设计、制造、管理经验和雄厚的产品开发能力,对于缺乏汽车工业背景的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二、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行为(一)价格行为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的汽车市场中,汽车的市场价格有小幅下降的趋势,这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车市场产能过剩,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汽车生产能力逐年增长,超过了对汽车需求的增长。根据市场规律,汽车的价格也必然下跌。其次,消费者的心理因为汽车的降价出现了持币待购的现象。在次是汽车生产规模效应也慢慢显现,单位生产成本有下降的趋势,价格策略成为了某些汽车新老车型过渡和抢占市场份额的的主要方法。(二)产品竞争我国汽车行业起步相比于其他的发达国家较晚,国内汽车生产从国家控股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所以自主品牌在同国外品牌相比时,表现为竞争力稍弱。但从总体上看,我随着国汽车市场的产品竞争持续加剧,新的车型不断的被研发推出,性价比持续提高,价格也会呈总体下降趋势。(三)品牌效应相比于其他的发达国家,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我国的汽车产业的起步较迟,其次在结构的合理化,和在竞争力方面也比不上发达国家。最后,我国的消费观念中,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偏好于一些国外的知名品牌,这无疑使中国的5\n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自主品牌市场缩水。在最近几年,我国自主品牌注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生产中低档车型为主,打入市场,以适应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同时也取得了进步,拥有了自身的品牌特色,在汽车市场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同时,国家在鼓励国内自主品牌发展上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比如说排量,这可以给以生产小排量汽车的自主品牌提供动力,实现自主品牌的发展。但不容我们忽视的事,自主品牌的发展也经历着挑战,比说说外资品牌也将生产小排量汽车,这无疑会使国内品牌和外资品牌在这一方面产生冲突。出口将受到极大的阻碍。三、市场绩效(一)厂商的利润率合谋能形成客观的利润,在早期阶段,外资和中外合资汽车厂商采取合谋的手段获得了这一客观的利润。所以当国产汽车开始出现时,合资和外资汽车厂商遭遇到了来自国内汽车的竞争,表现为业绩和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在现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中,我们已经很少看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合资或外资汽车的踪迹了。由此可见,市场集中度的降低使得厂商间的价格竞争加剧,最终使得厂商的利润率下降。(二)行业的生产效率为了适应整个汽车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汽车的生厂商不得不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来达到节约成本,占据更多多市场份额的目的。而现在从汽车产业的角度上看,我国大多数汽车生产上的生产效率普遍不高,这是因为市场的竞争不够激烈,同时市场需求较小所导致的。2000以来,我国的自主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带动了整个市场行业的激烈竞争,市场上所有的汽车生产商都在加速提高效率,对于市场绩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新兴的厂商在生产时采用了之前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自主汽车厂商在面临高昂的进入成本和诸多的进入壁垒时却能成功进入汽车市场。(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在外资厂商和合资厂商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占主要地位的同时,他们的技术创新水平并没有得到进步和提高。因此在中国的自主品牌进入到汽车市场时,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开始在整个行业间进行,在汽车制造的多个方面,比如汽车的核心装置发动机,还比如说传动装置吗、,防撞装置革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汽车生产再到研发,这一周期也大大缩短了,原先的31个月缩短到现有的18个月。强化的竞争格局,伴随着整个汽车产业技术的革新,实现了质的飞越。(四)社会福利的提高无论是汽车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他们的福利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这一提高归结于当前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结构的转变,从高度寡占市场结构转向竞争性的市场结构。站在生产者立场上看,不管是生产效率还是汽车技术创新的能力,都在往一个高的层次水平上发展。这也暗示着汽车行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然而在这个转变中5\n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汽车的消费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竞争中,生产者为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不得不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除此之外,汽车的安全性,汽车的实用性和节能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从整体上看,社会福利是不断上升的。综上所述,用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模式分析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无疑是无比适合的,同时也表明了市场中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离不开竞争。5\n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参考文献[1]李晓钟.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03期.2000.[2]张小蒂.2005-2010年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报告[J],2004.年第2期.2004.[3].田树茂.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浅析.[J],金融时代,2011年36期,2011.[4]魏明娟.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C].科技和产业,2005,3.6查看更多